第一篇:力在哪里评课稿
力在哪里评课稿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力是无形的,根据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来感受力又是学生所陌生的。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对已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检索与筛选,对力的存在以及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重视学生探究活动中的思维训练。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前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研究,使学生的活动目标明确,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放手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感受力的存在,带领学生体验力的发生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本课成功的关键。总之,在整个教学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
1、整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2、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游戏,使学生对已有经验和信息进行检索与筛选,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力的现象”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4、科学课需要学生有大胆实践、严谨认真的态度,因此在实验中合理分工让学生做实验时井然有序。通过最后的评价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良好习惯。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处理能力不够,不能灵活处理和引导。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拉到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思路中来,没有很好的抓住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
第二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评课稿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评课记录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作者寻找雷锋、呼唤我们都要向雷锋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学习。
康老师执教这篇课文。下面就谈谈我本人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亮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自然。由于2年级孩子年龄小,雷锋这个人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怎样让孩子了解雷锋呢?董老师首先大屏幕展示雷锋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从视觉上得到初步的印象。接着深情介绍:“有一个人,他的生命虽然只活了22岁,但人民永远记住他,他就是雷锋。”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样一来,孩子们对雷锋一定会加深了了解。教师适时出示课题,显得非常自然。
二、注重朗读感悟,积累优美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很美,读起来特别富有诗的韵味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董老师充分利用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开火车读、配乐读、分组读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来感悟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这时教师再做适时指导,让他们有所感触,有所感想;同时还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蒙蒙细雨”、“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等词语,并学会用其中的形容
雷锋纪念日
雷锋纪念日由来雷锋故事雷锋精神雷锋名言语录雷锋纪念日活
动策划词扩展填空。
三、努力挖掘文本,渗透品德教育
本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的最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外,还注重思想教育。在读懂了本着诗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的小雷锋。同时联系实际列举了在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中涌现的许许多多的“雷锋”,进一步引导孩知道今后如何向雷锋叔叔学习,从而升华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善于鼓励孩子。
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能循循善诱进行引导,表现优秀、回答精彩的同学老师发给一张“奖励卡”。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建议:
1、个别学生朗读时出现“唱读”现象,应及时纠正。
2、学生回答问题时齐答过多,表面上气氛热烈,但效果不好,建议少一些。
第三篇:《秋天在哪里》听课评课
《秋天在哪里》听课评课
《秋天在哪里》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目的是认识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创作的能力,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上课的第一步借助学生的观察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老师播放的图片,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发现秋天。通过交流以及图片的欣赏观看,学生认识达到了统一。例如:树叶变黄了落了下来;燕子南飞了;菊花盛开了;果实成熟了;天气不在那么炎热了,转凉了;大海颜色变深了,漾起了白色的浪花;动物们忙着储藏粮食,准备要过冬了等等。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再次展示秋天的图片,在图片的基础上拓展对秋天特征的认识,例如菊花的图片,秋天除了菊花开了还有那些花在开,学生纷纷发言,美人蕉、喇叭花、大丽菊、天竺葵等等,通过第二步的教学,加深拓展了知识面,学生更加深刻全面认识了秋天。符合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通过第一第二步的教学,学生不仅认识了秋天,而且喜欢上了秋天,因为秋天不仅美丽凉爽,而且收获很多的美味。是享受的季节。课堂进行的第三步是留住秋天。这一教学过程是教学中的亮点。主要展现留住秋天的各项活动,有的印画、有的制作、主要材料是落叶和果实等。这项活动不仅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动手美化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最后老师做了总结升华秋天,激发感情。秋天这么美我们要去探索秋天,享受秋天,热爱秋天,把自己融入到秋天中去。总之这节课,老师课本为凭借,以多媒体为手段,通过教师充溢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与秋天对话,激发学生审美爱美寻找美的情感,将学生引进美丽的大自然。本节课课堂内容丰富,从认识秋天到欣赏秋天到手工制作到课堂评价,教学环节步骤环环相扣,紧凑活泼。学生兴趣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再一个就是备课充分,课前准备充分,例如制作手工的材料工具,课前对秋天动植物及天气的观察等等。也有很多遗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尤其是手工部分,学生的创造力和制作兴趣都令人欣慰,所以40分钟时间太短。做好把手工单独划分一节课比较好。
第四篇:空气在哪里评课反思
空气在哪里评课反思
空气在哪里是本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一课,是探究空气的起始课,通过寻找空气,实验探究空气,让学生真切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从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最终选取了一种由简到难、逐步递进的模式,先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找空气,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我们周围处处有空气。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巴尝一尝周围的空气。通过自身的感知,他们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然后我向同学们介绍像空气这样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做气体,空气就是一种气体。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在这一环节,我也存在疑问,不知道怎样巧妙布局可以让学生如恍然大悟般认识到这一重难点。我的设计是借鉴一位教师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入实验,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在我最初读到这则小故事时,我也觉得逻辑性不是很强,有一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很可能会误导学生。通过几堂课的实验我也发现这个故事并没有很好的将故事的趣味性与科学实验的科普性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然,故事引入没能十分准确的传达我的意图,我决定换一种方式,玩一个游戏——抢凳子。通过这个游戏,孩子对空间有了具象的认知,知道了谁坐在凳子上,占据凳子的空间,谁就是赢家。继而
通过实验了解到瓶子里是有空气的,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而正是由于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才使得这一性质难把握。这节课中,还有一些实验虽然也尽量让学生做了,可是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一些实验是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学生并不能理解实验所要呈现的科学知识,即使做了实验,也是失败的。
这次讲课,是成为老师之后,第一次公开的带着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其实,在讲课之前,我就知道课堂的纪律是我难以掌控和预料的,因为他们是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小太阳,所以尽管做实验的过程中,课堂是有些混乱的,可我依然很高兴,因为真实,因为这是他们最真诚的呈现。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必须承认我在课堂管理方面的失败,我没有经验,也没有给学生订规章制度,所以他们像一盘散沙,溃不成军。
卢校长对我的讲课的评定是十分准确、到位的,不愧是领导级的资深教师。看一眼,听一堂课就知道我的问题在哪里。首先是科学课的上课套路,应该让学生有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验证。通过这一整套的思维锻炼,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校长特别指出,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物品怎么摆放,实验步骤如何操作,还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堂上的每一个举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我由于缺乏经验,所以没有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要求,孩子的良好习惯也没有养成。造成现在的混乱局面,我深感内疚。孩子犹如一张白纸,究竟要画成怎样的图幅,除了孩子的天赋,更重要 的,我想是老师这位军师的引领,所以主要的责任在我。我没有很好的行使我的领导权,使他们成为精兵良将,却只让他们乌央乌央的乱作一团。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让他们做记录,这也是我的失职,科学实验怎么能没有记录,这好比小朋友做数学应用题最后不写单位,总是不完整、不规范的。没有教过科学,也从来 没有完整的做过一次令人称奇的实验,所以,我对这些该有的程序一窍不通,上课也是随着自己的习惯,或者照搬的是讲语文的模式。在处理课本方面,我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卢校长的话让我明白教学不是照本宣科,不是机械的讲解课本上的死知识,教师应该在研究了课本后,参照学情,灵活生动有趣的讲解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再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对学生的奖惩,我自身并没有概念,我把它们当成了我自己,以为学习就是我自己的事,是不需要别人威逼利诱的。可是,我却忘了,他们只是孩子,童心未泯,玩心极重。自觉,这个词,在他们的内心还不曾播种,自然不会生根发芽。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想尽方法让孩子们学得开心,玩的无忧。这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奖惩机制。教师,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现在的我,初入该领域,还不懂得其中的深意,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担了几斤几两责与任,我还只是把它当做一项工作,而不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我想我需要时间去了解、认识、感知、体悟,希望终有一天我会爱上它!
第五篇:集体力量大评课稿
《集体力量大》评课稿
陆老师这节课给我很大的启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教学核心价值高度统一
陆老师执教的《集体力量大》一课,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本第三单元的第四个主题。陆老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 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让学生知道社会国家更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
情感:在活动中体验团结合作成功的喜悦。
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个维度的关键词都是“团结合作”,目标明确统一,而教学活动更是紧紧围绕着“团结合作”展开。折筷子游戏导入让学生初步明白集体力量大,记图片比赛感知人多力量大,串气球游戏体验人多要心齐,观看《值日》视频,明白合作时要学会合理分工重要性,联系班级取得荣誉实例,证实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拓展社会上体现集体力量大的事例深化提升主题。
二、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学生发展为本
1、教学活动遵循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按照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的梯度呈现,不断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深刻体会到从小组到班级到学校再上升到社会大家庭,处处都需要团结协作。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剖析故事《运水果》为什么失败,引导学生辨析并给出正确的做法,以反面案例教育学生,再以正面活动引导,总结串气球游戏成功的原因,使学生上升到正确的行为,为学生指出明确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发展,使学生从情感体验的基础层面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构建,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不仅明白要团结一致,而且发展了团结合作的能力,最终指导其以后的行为与生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使之终生受益。
三、处处源头活水来——内容开放而又高效整合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课程。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空间,陆老师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内引外联,将教材附设的光盘素材,网络资源,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中涌现的感人事例有机高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创设出一个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使小小的课堂成为大社会的缩影,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生活世界。课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生活的简单的“翻版”,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体验。
四、寓教于乐趣无穷——教学形式丰富新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陆老师非常用心,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思维探究活动,折筷子游戏,记图片比赛,串气球游戏,观看《值日》视频,说班级取得荣誉实例,图片展示社会上体现集体力量大的事例,读小诗《我喜欢》等让学生多学多思多动多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参与起来”,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探究,情绪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稳定、持久的不同状态之中。学生有了情感体验,自然就有话说,这是教师空洞说教无法做到的。篇二:集体的力量大评课.jsp 椒江区中小学(职、幼)教师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
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表 篇三:集体力量大说课稿 《集体力量大》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集体力量大》。首先,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要选这一课。已经当了三年的班主任的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受到家长的溺爱,平时缺少与他人的交流合作,造成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意识比较淡薄。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品德老师,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好好地学习这一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部分学生意识到集体力量之大,积极融于集体,并为集体做贡献。
下面,我从以下这五大块来说一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由故事屋
一、聪明谷、故事屋
二、活动角四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故事蚂蚁搬蛋糕告诉学生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聪明谷的谚语让学生通过经典的文字见证集体力量的巨大;故事动物搬水果旨在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集体力量;活动角的大碰撞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有效合作是催生集体巨大力量的催化剂。教材内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所蕴含的教学点清晰明确,较好地凸显了本课的教学关键词--学会合作。
二、目标定位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对孩子们实际情况的了解与预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实验,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愿意和同学合作,一起为集体的事贡献力量。
3、明白人多+人心齐=真正巨大的集体力量。
重难点:让学生明白人心齐,力量才能真正大和愿意为集体出力。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品德学科作为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已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依据,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常用手段。围绕一个
教学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地、恰当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当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教材中的四部分,我保留选用了两个故事、活动角的内容,又自选了扯彩带,搬讲台游戏,找到一首歌词浅显易懂的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设计了一首反映集体力量大的儿歌作为结尾,积极利用语文、音乐素材等为本课教学服务。
四、教法、学法的使用
孩子在课前搜集信息、教学游戏、欣赏、讨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将课堂变得立体,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较好地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将音乐、部分文字图片做成ppt课件,以辅助教学。准备一些用于说明集体力量大的彩带,一个活动角需要的瓶子和穿有绳子的乒乓球。还有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布置作业:学校运动会即将召开,请与同学合作完成一张运动会的宣传海报。
五、教学流程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五部分进行。
第一块:小彩带藏着大学问--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组织孩子们进行扯彩带的游戏,辅以模仿小彩带的口吻:你们可不能小看我哦!这样充满童趣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斗志,在学生轻松折断1根彩带之后,加大难度,尝试两根彩带,这时学生虽感觉有些吃力,但力气大的应该也能扯断。最后把所有的彩带拧成一股绳,请班里的大力士们来尝试。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小彩带也有大力量,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板书:集体力量大 揭示课题。但把“大”刻意写得特别小,让学生予以观察发现,并特意指出集体力量很大,加深学生印象,也达到了齐读课题的效果。
第二块:通过故事屋和谚语大集会,进一步感受集体力量大 通过让孩子们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根筷子耶,轻轻被折断
十双筷子呦,牢牢抱成团
一个巴掌耶,拍也拍不响
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声震天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 波涛在后,岸在前
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易懂,每一句词都传递着集体的力量。听过后我请学生谈谈听歌后的感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的进行对比体验活动,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让孩子们一起拍拍手,感受集体力量大无比。
拍手
接着,给学生讲述“小蚂蚁搬蛋糕”的故事,一只小蚂蚁在郊外游玩,无意中发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大蛋糕。小蚂蚁非常高兴,它想把蛋糕搬回家和兄弟姐妹一起分享,可它用尽全身力气也只是蚍蜉撼大树。你们说小蚂蚁应该怎么办呢?它想啊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请来了好多兄弟姐妹来帮忙,大家一起嘿呦嘿呦就把蛋糕搬回家了。
在讲故事的时候,辅以幻灯片让故事情节更生动形象,更吸引学生,并延伸到在家里、社会上,让学生举例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接着让孩子们欣赏表现集体力量大的图片。如学生拔河(学生们卯足劲,使劲拽着绳子,战胜对方,这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抗洪抢险(洪水冲垮了堤坝,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抢着修建,这靠得也是集体的力量)、共抗震灾(当汶川大地震,震断千家万户时,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抗震灾,这靠的更是集体的力量)。通过这些需要集体的力量完成的事的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集体力量大。
然后,请孩子们反馈课前搜集的表现集体力量大的谚语,交流分享。不过这块我作为灵活环节放在课的最后部分,如没有时间则作为课外作业来分享学习。
第三块: 拖水果篮故事和拖讲台游戏,体会合作中齐心协力的重要性。这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我预设了故事屋和游戏两个环节。
在故事屋这块,讲述“拖水果篮”故事,有一天,小天鹅、小鸭子、小猫还有小狗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大箱水果,他们决定把这箱水果拖到森林俱乐部去。于是,他们各自找了一条绳子,一头系在水果箱上,一头自己拿着。小天鹅想从天上飞过去,就用力往天上拉;小鸭子想从水里游到目的地,就往小溪里拉;小猫呢,想走大路,往大路上拉;小狗想走小路,使劲地往小路上拉,四个小动物都非常用力地拉着它们的绳子,虽然它们累得满头大汗,可水果箱却是一动也不动。用这个故事说明人多有时未必力量大。
听完故事之后,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动物拖水果蓝失败的原因,并请几个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在学生有些疲惫的课中,穿插拖讲台游戏,让四名班里力气比较大的学生往四个不同方向拖动讲台,失败之后,并对四个学生进行采访是否尽全力,然后讨论解决办法,重新让几个比较瘦弱的学生一起往一个方向拖动讲台。总结出齐心协力的合作才会让集体的力量更巨大。
板书:齐心协力 第四块:通过“快乐大碰撞”游戏,明白有效合作在发挥集体力量中的重要性
在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成功情绪高昂时,再趁热打铁请几组学生玩“快乐大碰撞”游戏,讲明游戏规则:四人为一小组,事先准备好一只瓶子,四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假设瓶子是一口井,乒乓球代表学生,当发生井难时,老师喊“一二三”看哪组以最快的速度脱离险情,让自己来到安全地带。因为这个实验在三年级上册第30课的语文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相同,所以四年级的学生可能会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个游戏,所以我预设了两种教学过程。
第一种,如果每一组都顺利快速地完成了游戏,那么就重新组织两组,我也加入到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我拼命地跟别人一起挤着出来,没有秩序,在游戏失败之后,很委屈地说,老师已经很使劲了,为什么我们还是失败了。在学生帮我一起找原因的时候,自然就能总结出,只有有效的合作,才能合作得更好,集体的力量才会更强大。
第二种,如果每一组之间的时间差距比较大,请优胜者介绍获胜经验,总结出要发挥集体的力量,需要有效合作。
板书:有效合作
第五块:在音乐声中教师深情地朗诵儿歌,将孩子带进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也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合作者轻轻的,柔柔的念一念儿歌。
我喜欢繁星。一颗星星不明亮,繁星满天亮晶晶。
我喜欢树林。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
我喜欢海洋。一滴水漂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
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在朗读中,学生感受内心的情感,温柔地结束本课的教学。
谢谢大家!
重点不突出,印象不深刻!联系实际不够,品德重点在导行,不止明理。
表达方面,故事太多太详细
编排程序不够新颖
道具准备不够充分
1、目标分层不明确
新课程都按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来分
陈老师 19:18:47 你的教学目标不是这样
陈老师 19:19:10
2、教学重点有偏颇篇四:集体力量大说课 集体力量大
参赛团队:江山城南小学 余芳 毛园丽 张芝华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集体力量大》说课稿
《引生活进课堂,盈体验润课堂》
江山市城南小学 余 芳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们江山市参赛团向您展示的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集体力量大》。
品德教学不应该是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孩子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收获,在参与中提高,达到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把这次说课的题目定为《引生活进课堂,盈体验润课堂》。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分别是:教材特点剖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板块:教材特点
课前,我们认真地分析了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体系。有关集体的话题,在每个年段有不同的要求,呈螺旋上升的体系编排。请看课件,从表格中我们发现,一二三年级主要是让孩子们初步体会集体与合作,四年级则对团结合作提出更具体明确的要求。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 1.加一加
我们首先做的是加一加:08奥运的激情,还在心头荡漾,此刻,适时引进奥运元素,相信
一定能激起你我情感的共鸣.用气势恢宏的开幕式渲染氛围,以活泼可爱的五福娃贯穿课堂.另外,我们还把学校班级的荣誉奖匾在课堂上再现,在激发学生自豪感的同时,领着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2.减一减
只做加法,势必人为地加大课堂容量,加重学生负担,我们努力秉承编者的本义,避免
缺陷,大刀阔斧地做了减法:教材中蚂蚁搬蛋糕,呈现的道理太直接明了;自选活动中,瓶内提弹珠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已有安排,我们就对此进行了删减。
第二板块: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交往的重心逐渐由家庭转移到学校,他们逐步有了集体荣誉感,但看问题还是比较幼稚,对“集体力量大”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人多力量
大”的最初层面,而“有效合作”等更高层面的认知,仍然需要有效的教学作引导。
第三板块: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才能办好事情;
能力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情感目标:感受合作和团结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热爱集体的积
极情感。
教学重点:集体力量大这是个显而易见的大道理,但如何让孩子有切身的体会并领悟其深层含义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把引导孩子联系实际,懂得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办好事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孩子们知道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后,不一定知道怎样与人分工合作。因为合作还需要方法与技巧。因此,我们把引导孩子学会商量、分工与合作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四板块: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课教学我们以奥运为主线,奥运吉祥物五福娃贯穿整个课堂,围绕着团结合作的主题,预设了以下四大环节:谈话引入,感知集体;走进奥运,感受力量;合作活动,体验快乐;荣誉展示,升华情感。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感知集体
我们从孩子喜爱并熟知的福娃入手,顺应孩子的个性,设计用什么方式来欢迎福娃的环节,创设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初步感受集体的力量。
第二环节:走进奥运,感受力量;
本着课程源于生活的理念,我们引进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画面,那精彩的画面似乎又让人回到了2008年8月8日8时那个庄严的时刻,更让人感叹集体所创造出的奇迹。接着,孩子们谈感受,说体会,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震撼!
第三环节:合作活动,体验快乐
新课程、新教材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走进童心世界,回归生活,回归童趣。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尝试,体会团结一致、分工合作的意义,并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一:运水果,体验人多力量不一定大。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只有目标一致、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才能够获得成功。活动二:拼福娃,体验分工,合作。
这一活动,是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合作这一蕴含丰富内涵的词。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是游戏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两个活动的中间,我们还穿插了一些谚语,进一步让孩子们领会到集体力量大的含义。
第四环节:荣誉展示,升华情感。
在有趣的活动过后,老师把话题引入到学生的身边事例中,孩子们畅谈通过团结合作获取成功的例子。接下来,我们出示班级、学校的荣誉奖匾,从而把教育情感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临近课的尾声,课件滚动出示2008年震撼人心的画面,教师深情的解说,配以舒缓的音乐。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新课程的学习。
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动态生成,图文结合,美观且意蕴深长,给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很值得期待。
结束语:
“引生活进课堂,盈体验润课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课程真正成为沟通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谢谢大家!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集体力量大》教学设计
江山市城南小学 毛园丽
教材分析:
《集体力量大》是浙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人多力量大”和“人多不一定力量大”两个看似矛盾的故事引发儿童的道德思考,以谚语搜集、诵读和游戏活动进一步帮助儿童认识到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初步培养儿童的集体观念。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力量大,知道在集体中要团结一致,相互合作,才能办好事情。
2、学会交流与合作,能够将团结协作精神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并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团结带来的欢乐。
4、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热爱集体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办好事情。
难点:学会团结,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预设:
板块一:感受人多力量大
1、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片段 2008年8月8日晚8时,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百年不懈追求的梦想,在这一刻变为绚烂夺目、撼人心魄的现实„„今天奥运五福娃将带我们再次走进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幕式视频剪辑片断:)
2、交流感受
3、老师总结:
正是这么多人的付出,才有开幕式的恢弘的壮观。(板书:人多 力量大)板块二:感悟人多还得心齐
可是,有时候,人多,力量却未必大。相信吗?让福娃带我们到森林里去看看,那里正举行动物奥运会呢!你看,这几个奥运志愿者正准备把水果篮运到奥运村去呢!
1、《运水果》课件出示
2、问题探讨:这四个小动物加在一起,力量为什么一点都不大呢?
3、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水果拖到奥运村去呢?你能给他们想办法吗?鼓励说出多种不同的方法。
板块三:搜集谚语,领会含义
人多,还得心齐才行!难怪古人曾经说过: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像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谚语)
板块四:游戏竞赛,学会合作
在集体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团结,都需要合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合作拼一拼福娃。
1、提要求。
每个小组都要遵守活动规则,违反者取消比赛资格。六人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剪下图形,涂上颜色,拼成福娃的样子,粘在卡纸上,收拾好袋子,最好最快的小组获胜。
2、实地采访:
请获胜小组,谈谈获胜的原因。再请不能成功的小组谈谈感想。
板块五:荣誉展示,情感升华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靠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成绩的例子。你们能说说吗?
2、学校班级荣誉回顾
3、小结:
团结合作不仅在竞技场中需要,在工作中需要,在大灾大难中需要,它渗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我们以奥运为线索,奥运吉祥物五福娃贯穿课堂,围绕着团结合作的主体,共设计了四大环节:谈话引入,感知集体;走进奥运,感受集体;合作活动,体验快乐;展示荣誉,升华情感。本课教学紧紧围绕“课堂的即时性评价的构建”,以活动或游戏贯穿各环节,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团结、合作带来的快乐,感悟集体力量大。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的情感体验情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将教学活动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力求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
----《集体力量大》现场点评实录
江山市城南小学 张芝华
(因是实录,可能与课堂即时点评有语误,望老师见谅)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怎么说呢?毛老师的课堂发生了太多的意外,同时也给了毛老师展示自我教学机智的机会。下面就毛老师的课谈三点感受。篇五:高中优秀体育课说课稿
高中优秀体育课说课稿
一、课的内容:
省编教材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
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
↓ →教:提问、要求、巡视
主教材 ∣
(反弹传接球)→
∣ ∣
∣ →学:听、练、论、创、演。
↓
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耐久跑)→ ∣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下课 ———→ 回收器材。
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九、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
2、积极思维;
3、协作互助;
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十、场地器材设计:(略)
高中优秀体育课说课提纲
舟山市岱山中学 毛伟华(编号3-002)2000/12/19
一、教材内容:
省编高一《体育》课本教材内容,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动作组成,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通过传递、抛接、运拍,最终把球送入固定篮圈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篮球赛攻防频繁,技术动作多样,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运球和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教材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保健》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
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本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省重点中学,普陀中学高一男生,共四十人。学生来自全区各个初中,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高中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运球--准确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
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能力。
难点:运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乡土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部分(8’)
1、配乐游戏:小渔网(4’)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配乐游戏“小渔网”,在游戏中配上舟山民乐,运用了情景教学、乡土教学,提高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情操。
2、熟悉球性(4’)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基本部分(30’)
1、运球(6’):高低交替运球,两手交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为了进一步建立运球的动作概念,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护好球,眼视前方把球控制好,采用了学生散点看教师示范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身体的姿势、手型、手法和球的运行要准确。着重解决手对球的按拍力量、方向、掌握。上下肢协调配合和眼视前方,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2、抢运球(5’):要求: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对抗练习,然后进行分组“抢运球”对抗练习。
为了使运球技术有一定的升华,特意安排这一练习,这一练习旨在加强学生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为下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原地两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3’)
要求: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肩、肘、腕关节放松,全身协调
4、原地两人一组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2’)
要求:运、传、接运用协调,且要迅速转换衔接。3、4的练习主要为了进一步建立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掌握传接球的手法、上下肢协调配合,加强运球和传接球的衔接。
5、四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运球后传球、接球后运球(4’)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和运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6、三人传接球,一人抢断球(4’)目的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和协作配合能力,善于隐藏自己的传球意图,以及运球假动作新式单个战术行动与提高传接球技术相结合。要求:无球队员跑动、接应要积极,防守队员要密切注意传球队员的行动,抢断、封堵要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