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课发言稿通用(共)
评课发言稿通用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发言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那么发言稿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评课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评课发言稿1同事们:
大家好!
由于有课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很是遗憾,刚才看到了吴凤云老师总结的教研点评,有了点想法,所以也想出来瞎说两句:
1、瞎说理由:除物理学科外,化学也算上能听懂吧!
2、总体感受:从今天的教研记录中,我似乎闻到了点火药味,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讨,各抒己见,阐述不同的观点,没有点火药味怎会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学校正在偷着乐呢)
3、综合评价:这节化学课,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也不够精彩,但却较实用。上午也听了这节课,由于过分改变,丢了自己的特点。下午的课才找回自己,显示出你沉稳、细致、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实用的课堂更贴近于高效。
4、个人建议:
第一、当课堂中出现预设外的问题时,教师不要躲避,要简明扼要的进行讲解。(比如:铝与硝酸银反应,出现气泡(铝与强酸弱碱盐反应,伴随氢气的产生,高中要学到;再比如,锌与铁与盐酸反应,现象铁反应速度较快,是由于锌是粒状而铁是片状的,与反应物接触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环节(置换反应)总结出金属的活动顺序。我们作为做课教师,应该把难点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简化,通过实验置换反应是无法直接得出金属活动顺序的,而是通过置换反应以及上两个环节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说好了是瞎说,望老师们谅解。
评课发言稿2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找拱形》,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找拱形》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宗琛老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找拱形》。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找拱形》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内容。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则把对拱形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圆顶形、球形、多样的弧形,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身边见过哪些拱形?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认识拱形。师又追问:为什么在桥的设计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猜测后,让学生想办法,从球形入手,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乒乓球半球做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球形结构抗压能力的大小。一次次的往球形结构上增添的重压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潮,掀起本次课的高潮。后面对于塑料瓶瓶身结构抗压的结构研究,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说生活中什么地球见到过球形、拱形结构,塑料瓶身使用到的关于拱形的什么特点等等,这些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科学素养,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三、教学组织秩序严禁,教学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恰到好处。本节课,焦老师从找拱形--索身边拱形结构的特点、优势--用实验证明拱形的承压特点--分析拱形承压原因--总结拱形的优势,见识拱形建筑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解释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点,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资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材料有关:焦老师选择用乒乓球的半球作为球形结构的探索材料,很好用,这里涉及到关于器材材料的问题,有同学会想到,如果是鸡蛋壳的半壳,恐怕就不能承受两堆作业的重量了。
2.课的延伸拓展处: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进一步加深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提前带一个塑料瓶到课堂上,每个人就能更明了。
综上所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大,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教师深度参与,及时鼓励,全程评价,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课型特点。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课,对于科学课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深化了我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态度。
评课发言稿3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莹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观察学生的,对学生的观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个切入点:
1.参与程度
2.学生的地位。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情绪是否被学生的情绪所感染,教师教学方式、技巧等的是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的反应的变化而变化。
3.学生情感。学生情感表现在回答问题和同学间的相处情况等方面。
4.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程度。观察学生课堂上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和所提问题是否具有价值性,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5.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主要涉及这些方面:举手的次数,学习速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转注程度。
6.水平差异。
7.文化差异。教师应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
对学生不专注行为的观察: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不专注的行为
1、打瞌睡
2、说废话
3、干扰别人
4、不参与
5、等待
6、个人需求
有了这几个方面我在观察的时候做到了学生学习和听课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当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读写小红马的话时,由于老师给的时间不充足,积极参与者只有5人,茫茫然着有5人,其余的人都看着老师的表情,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老师让同学们进行同桌交流的时候,大部分进行认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说闲话,说笑话,其中有四人不参与,在玩耍。当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为小骆驼的脚掌,所以,积极举手者3人,其余的学生也不知道是会还是不会。最后老师让学生讲本课的故事的时候,积极参与者只有3人,不参与者35人,玩的有15人。总之,从这节课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不容乐观,还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有序的组织课堂教学。
评课发言稿4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
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
朱老师将生字新词利用课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组是新的词语,第二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课中新的生字。学习时,首先抓读准字音。先个别抽读,集体纠正。接着男女读,再让全班齐读,读完请学生发现规律,互相说一说,哪些生词拼读得注意。简短的言语,形象的理解记忆,就将识字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非常扎实,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语,丰富写作的语言。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花朵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重点,教师先让学生默读探究答案,教师相应点拨,指导学生绘出花钟的日钟图和夜钟图,接着课件出示“花钟”图,引出下文。多种手段结合,理解课文。
整堂课中,朱老师都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学习兴趣,充满了自信心。孩子生词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会读了”。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在课件出示花钟图时,应先让学生仔细观看一下图片,了解花朵,这样学生会有更直观的印象,理解这个难点更容易些。学生绘画“花钟”难度也小了。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给位老师点评指正,互相交流学习。
评课发言稿5大家上午好!
5月底至6月初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活动即将告一段落,刚才听了李艳荣老师的说课,让我耳目一新,在这里,我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参与此次活动,自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我的收获向各位老师做以简单介绍:
①xx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新课改理念显示的更加充分。例如:学生动手制作人际关系树轮图、评选班级的魅力之星等环节。
②xx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视频、音乐等。
③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初步显示,例如:李老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列举了一些学生经常发生的典型案例,比如:为了解释交友的原则列举了四个案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内化,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更多是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能认真地倾听、合作、交流、分享。xx总之,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评课发言稿6今天,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研组长论坛。本次论坛在首南一小举行,是对上一阶段教研组实绩考核的延续。由于今年才接手语文教研组工作,而论坛的内容又是09、10学年的教研组开展情况和成绩汇报。所以昨天下班从学校搬来了厚厚一大叠资料、档案,准备论坛发言稿,制作ppt幻灯片,一直弄到凌晨1点才睡觉。
我们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现将近两年我们教研组开展的工作分四大块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
我们教研组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教师一起学习薛法根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又认真学习了沈大安的《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第二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跟年轻朋友聊“听课”》,研究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组织研究了由鲍丹丹老师执教的、薛法根老师点评的课堂实录《我为你骄傲》。
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并且针对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学习20xx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学期集中学习了薛法根《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教?》,并且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记录,相信这样不断地学习肯定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
2、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主要是听课、评课、讲座等。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外进行学习和听课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领雁工程”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四位老师分别在海曙小学和华泰小学脱产培训6周时间。在这6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名校听课、上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感受名校浓浓的教研气息。相信通过学习,定能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二、重视校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集体学习,深入了解教材。
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体性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给与其他的老师以思考。我们教研组的理念是一人优秀只能代表个体,整体上去了,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开展教研教改公开课。
1、20xx学年我们教研组共进行了八次这样的活动。(1)第一学期除了学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教学进行了重点的研讨和学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集体修改----再次实践”。我们有幸请来了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给我们的老师进行上课、听课指导。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吴乐燕老师上了公开课:《伯牙绝弦》,这也是我们这学期所要研讨的重点课文。课后,郑小强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对如何理解教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分析。
(2)第二学期我们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员方老师和赵老师来校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让两位教研员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以此对症下药,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剂良方,两位老师柳静君老师和吴乐燕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荷叶圆圆》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再次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一起探讨了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xx学年我们进行了8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第一学期10月份与海曙小学的联谊活动,海曙小学的姚桂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长城》,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学校的吴乐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11月份与华泰小学的联谊活动,华泰小学的徐福丹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朗读指导和写法的渗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们学校柳静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颐和园》,受到了同来听课的华泰小学老师的肯定。
(3)第二学期4月进行了三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第一次是柳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数星星的孩子》。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两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上公开汇报课。一位是到海曙小学学习的朱小妹老师,她上了《画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华泰小学学习的陈海峰老师,她上了《触摸春天》。从她们的课堂展示中,我们感受到了名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也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学习,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与海曙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联谊活动。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师的一致好评;海小的李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个儿子》。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们的潜力是也是无穷的,只要你关于开发。
(4)5月份与华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华泰小学的钟媛媛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徐燕萍老师共同上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华泰小学的理念差距。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5)6月份,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参加了镇教辅室组织的“新生代”教师选拔活动。虽然最后只进了复赛而没有得到参加区里的比赛的机会,但我们从这次准备中看到了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差距。
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十几次集体备课,在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制作了PPT,并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结合课件的形式一起出现,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可以说,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我们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活动了,因为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三、积极开展好语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学年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竞赛,让孩子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月荐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为学校校报《小星星报》和校刊《紫云英》提供了充足的习作数量。低年级讲故事比赛、拼音过关比赛,中高年级古诗词竞赛、现场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写作,并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孙惠妹、姜锦锦同学分别获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全国级二等奖和优秀奖,两位指导老师朱维洁老师和吴乐燕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小妹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赛中获得鼓励奖。相信这样的竞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参加区里的比赛。
在这两学年里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工作做得比较好。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我们教研组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但是鼓励是鼓励,但老师们的兴趣总鼓动不起来,也许是自觉能力不够,也许是对教育科研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近两年来,少有论文、课题、学科竞赛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全校好像只有陈波老师一人有兴趣去写写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上,这方面也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最薄弱的一点。
通过倾听各个学校的教研组简介,我真的是羡慕忌妒。但绝对没有恨,只有心中感慨万千。但我想差距不是问题,地域不是距离,虽然茅山小学地处鄞州区的边缘地区,但我相信,我们没有一位语文老师愿意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语文教研组被“边缘化”的。争取进步将会成为我们工作上的目标,前进中的动力。我们茅山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区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路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踏实!谢谢!
评课发言稿7《老人与海鸥》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一个真实的故事。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等事例表现了求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向人们展示的是老人与海鸥至真至爱的人鸟情。
这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姜洪霞老师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上课伊始,姜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老人陪海鸥”、“海鸥送老人”两个主要内容,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从而引导学生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当学生抓住重点语段体会情感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话题“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海鸥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复习梳理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配乐读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课堂后半段的教学,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通过朗读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姜老师在教学15、16、17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在选取的文本中,也做到了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抓住海鸥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海鸥与老人不舍的深厚情感。
四、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课中,姜老师多次恰到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在悲伤的乐曲中,诗歌的范读;以及让学生想象说话“老人想和海鸥说些什么?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建议:
一、关注问题设计的同时关注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可操作性,让孩子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孩子几乎没有动笔,缺少学生批注能力的训练和片段练习。最后想象训练可让学生选择一幅图片动笔写一段话,而不是说一句话,不符合高年段的训练要求。
三、课堂时间的把握因该再斟酌,有点前紧后松,可以在品读重点段落部分更耐心点,让孩子充分朗读,感悟深情。
评课发言稿8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感谢中心学校为老师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每一次活动都会有收获。我个人认为活动中注重过程享受,不在乎结果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几位教师的精心准备说声“谢谢”。听完几堂语文教师的课来不及系统的整理。对于评课,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谈点个人的认识,首先我向几位老师学习,你们的课是我镇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你们的课各具特色。从听课情况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师角色转变。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从几节课看,老师们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上老师们不断地运用自己的方法鼓舞、唤醒。学生自主地学习,老师恰当点拔。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老师们在一次次反复地、耐心地、期待地启发下,孩子学得快乐,学得真实。包老师课堂上的激趣导入,趣味表演理解等都较好诠释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2、师生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今天的几位老师将尊重学生做得淋漓尽致。
二、教师们的语文意识。
1、以读为本。几节课,我们听得到朗朗的读书声,有学生默读时的沉思。这就是语文课以读为主,有老师范读,齐读,指名读,读的时间充足。
2、解读文本,吃透教材。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一般读者去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
3、教师言行和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的话语是学生学习的旗帜,你的形象和体态语都会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黎静老师年轻,但给学生亲切,教师上课有激情,语言也很有特点。
4、上出语文特色。语文课主要是听、说、读、写。这是双方的,一是老师的听说读写,老师以引导、示范、评价为主;一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学生以训练、巩固、评价为主。各环节之间能做到水到渠成,丝丝入扣,不着痕迹地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我们的活动重在交流,我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认识,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1、备课时备学生,作精心准备。课堂四十分钟要的是效率,所以,要在构建高效课堂上做学问。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不明白的不讲。学生课堂上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课堂上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课堂上能写的老师不写。
2、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小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陶行知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课堂上对学生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个要求,对学困生给予更多能够得着的机会。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多一点语文意识,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越来越精彩。
评课发言稿9今天,按教研组要求观看了**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其中一节课堂时录,让我感受破深,给我一些课堂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方睿老师以往承担低段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老师们一致地认可和欣赏。她热情大方的教态,悦耳动听的韵律歌,活泼有趣的游戏以及美观新颖的教具都成为她英语课堂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法宝。而这次听方睿老师的课,同样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堂课里,我感觉方睿老师随着她的学生年龄的增长,变换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增添了些许成熟优雅,师生情感和谐发展。比如,课前的歌曲由儿歌变成了同学们喜欢的流行歌video欣赏; 教学设计中少了机械操作的游戏,更多地引导学生连贯流利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
二、简单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该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以清晰实在的印象。这堂课教学步骤并不多:歌曲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谈论,What can you see? 接着引出学生不能说的新授单词,再着说说what do you like? Why?然后再引入课文。但是,老师却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的机会。在她的课堂上,更多地听到的是学生的声音,而不是老师的声音;更多地听到的是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声音,而不是机械齐读的声音。在同学们的口语表达中,也感受到了她的学生有着丰富的词汇量。这与方睿老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她平时扎实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三、夯实基础知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色彩鲜艳,新颖美观的教具是方睿老师吸引学生的法宝之一;而这堂课,方睿老师一个课件一张嘴,同样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着学生大量地进行口语表达。我想,此中不仅体现了她有着较高的教学艺术,也反映了她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试想一个听课如天书的学生,是很难在一个没有游戏,没有五颜六色的图片的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我随手翻看了两、三个学生的课本,每课都记着老师补充的同类词汇,每课都有学生回家朗读背诵的家长签字。因为有着每天一步一个阶梯的艰辛,才能享受明天登上峰顶欣赏美景的喜悦。
评课发言稿10李老师执教的《花钟》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主要教学了第一自然段。在教学中,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当然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老师又出示了3种花,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老师还没做到很好引导,学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激励性,以致教师的评价评而不导,评而不实,评而不治,评而不全。
因为是刚从二年级过渡三年级,所以在字词方面还应加强识记,另外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观察想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的老师也不用解释那么多了。比如,在请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观察一大片万寿菊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些万寿菊开得怎么样?再请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评课发言稿11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在“听评课活动月”的启动仪式上,给大家分享我在xxxx学院参加的“国培计划”——初中《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和体会。在此首先要感谢校领导的信任,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享受了一场丰盛的精神盛宴。
先贤有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这次培训,我增加了专业知识量,拓展了非专业视野,提高了思考全面性。学习期间,培训班安排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讲座,因为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或名师,每一天都能受到先进思想光芒的照耀。每一场培训都给我带来心智上的启迪、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充实的。培训课上,专家名师们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丰沛的情感熏陶和深刻的理论洗礼,为我的xx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因此,这次培训可谓收获满满,它将对我的xx教学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
十四天的培训学习,对于平时碌碌于杂务的我而言,是一次及时的充电,也是一次头脑风暴,更是一次再见初心。这次国培培训主题是“教学示范与教研力的提升”,培训内容有五大模块,分别是理论广角、教研引领、课堂引领、命题探索及课题研究。培训中不仅听了专家学者的讲座,还到示范学校聆听了名师们的公开课。这些专家名师有两种身份,一是来自xx教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一是教学一线的骨干名师。他们的讲座,用动人心弦、妙语连珠、舌绽莲花来形容都毫不过分。
例如,xxxx学院、xx部“国培计划”专家林藩教授的《探索校本教研的组织》讲座,他分别从“校本教研研什么”和“校本教研怎么组织”两方面进行阐述。林藩教授精神饱满,思维敏捷,上课时口若悬河,语如奔雷,若稍一愣神,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他的讲座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实用性很高,并且提出了若干很有价值的观点。
让我顿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再例如厦门集美中学名师张蕾的示范课——《生命可以永恒吗?》,她采用了讲故事的教学方法,运用甜美的声音、俏皮的语言娓娓道来,引领学生活跃其中,整节课就像在上演一场话剧,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故事殿堂。再如,福州十六中学名师翁晓兰的《创新改变生活》一课,她以支付方式的变化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探究活动环环相扣,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来源于生活,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主生成观点内化知识。
走进国培,聆听专家讲座,汲取名师精华,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学故我知,我思故我在,我研故我智,我行故我实。有行动就有收获,有反思就有成长。也让我开始明白,平凡的教书生活不能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还应该能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诗和远方!
有人说:“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人生就是这样,和漂亮的人在一起,笑容会更加灿烂;和阳光的人在一起,心灵会更加明亮;和快乐的人在一起,行动会更加机敏;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心地会更加仁厚;和睿智的人在一起,性情会更加豁达。虽然国培学习已经结束,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借专家名师之智,更好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在xx的大道上走得更坚实、更有力、更幸福!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12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欢聚清茶飘香、人杰地灵的大寨,共同参与、见证云县教育局举办的三优活动,更感荣幸的是我能代表小学语文评委组向大家汇报小学语文组的竞赛情况。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与同行汇报我们组的评课情况。
一、感受
1、活动组织严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十月份就发文要求各乡镇精心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2、各乡镇对活动高度重视,选派的选手年轻、优秀,能代表各乡镇的最好课堂教学水平,并能引领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大寨镇党委政府、教办、学校全力支持,使活动得以成功进行。
4、大寨完小教师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们真诚朴实的笑脸和一声声礼貌的称呼、问候以及好学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们。
二、课赛的亮点
本次课赛是对我县一学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的检阅,所以意义深远,它既是对我县课改工作的一个小结,也将对我县今后的课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参加小学语文组竞赛的共有来自12个乡镇及云县爱华完小的13位教师,课赛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到六年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教师年轻化,最小的教师虽仅有21岁,但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积极向上的风采与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十三位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较高,他们精心准备,风采各异,为我们提供了十三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
1、授课教师有语文意识,能把握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教学。有依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意识和理念,设计课时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目标设定及环节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学内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学段目标突出教学特点;教学呈现方式上注重文段选点铺设,注重朗读理解感悟,基本杜绝了肢解文本来学习语文的做法,努力在点与面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明显,面向全体学生,从一个“请”的手势、点头、微笑或翘大拇指等动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师生参与、互动交流氛围浓郁,如幸福镇的李仕玲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是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使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底蕴丰富,课堂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高,环节设计合理,能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爱华镇的沈嗣瑜老师的《月光曲》的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就较为新颖,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有的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亲和力,便于与学生平等相处;有的教师板书工整,设计既能体现文章脉络,又较美观。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体现情感目标。各位教师利用创设情景、多读感悟、重点词句理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人间真情,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师、涌宝杨永晶老师执教的《假如》就是在让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诗歌的补白点续编诗句:假如我有神笔,我会……有的学生说要给盲人带来光明,有的学生说要给农民画出粮食,还有学生说要给自己的外婆画一个会煮饭的机器人等等,学生稚嫩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童真的可爱与美好。
5、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单一,出现了多元评价的现象。如栗树的王祖伟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和大寨王仙老师执教的《假如》就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转变,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具体的转变。
6、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引进课堂。虽然我县各个乡镇条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将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把文字、图片、视屏、动画、音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教学资源的主动扩充,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体现。特别是偏远的栗树、后箐等乡镇的老师努力打破了条件限制,大胆尝试运用,尤其年轻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和使用熟练程度都较好。
7、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丰富语文课堂。文本、课件、卡片、头饰、简笔画和讲授、朗读、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穿插课堂,生动了课堂,并且真正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爱华完小的潘红梅老师巧妙地运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生动传情,而且活跃了课堂,引起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8、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老师们重视课前游戏,轻松活泼的游戏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再者,无论是导入还是课堂学习与交流展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师们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用生动的语言、故事、音乐或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和互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尽快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如漫湾的字文香老师的导入就是通过自己的现场演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9、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激励语言和激励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激励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潘红梅老师的“这个小组开始学习了”或“这个小组真会合作”等,促使别的孩子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忙怀的周文俊老师跟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握手等等。
10、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巩固,低年级教学突出了识字教学;大部分课堂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教师激情范读、配乐朗读、听录音和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并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我认识,使自我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11、大部分教师注重教学拓展,既重视利用教材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字文香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就不局限于高山与流水,还引导学生感悟明月与清风,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义。
12、注重学法指导,例如李仕玲老师的给文章批注,潘红梅老师的学法归纳、引导。
三、有待改进之处
可以说,即使一节成功的课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败笔之处,正视不足能让我们更快成长。纵观十三节语文课,亮点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们忽视。
1、目标设定上把握还欠妥,有些课设定的目标过大,过全,导致课堂容量太多,难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课目标设定上有偏向,没有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过于偏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问题设计不够精炼,琐碎问题过多,有些课通篇都是问题,而效率不高。
3、选点之后的分析过多,强化阅读感受的时间安排过少,而且部分教师包办了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地方和内容,对学生信任不够,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心灵得不到放飞。
4、教师们的评价语言及与学生交流后临时生成的语言呈现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和无意义,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5、多媒体的运用辅助了教学,但有的教师忽视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多依赖媒体,该板书的不板书,该示范的不示范,有的甚至过多脱离课本而用课件代替,失去了媒体的辅助作用;有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课件上的错误不能当场纠正,甚至连音乐播放的声音都不会自行调整,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掌握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刻不容缓。
6、大部分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但大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探究的价值,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小组合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7、对学生的激励做到了适时适度,但忽略了对学生的表扬既要有肯定,也应该有委婉的指导和引导,不能只说“你真好”或“你真棒”,而应明确好在什么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师甚至滥用激励语,读个课题也表扬说真聪明,难道这不是一种明显和无意义的语言贿赂吗?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
8、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努力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规范普通话发音和板书的正确示范,尽量杜绝口语化和随意性较强的现象。
9、有的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只顾按着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感觉把学生当成了协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唱读不加以指导。
评课发言稿13今天有幸参加了“xx课堂名师工作室”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的工作者,每次参加观摩研讨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获颇丰。
在上午的活动中,有个环节就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很欣赏东洲幼儿园黄瑾主任的说课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话筒脱口开讲:讲大班孩子绘本阅读的目标,目前孩子的已有阅读水平;讲读到绘本《月亮先生》时触发的教学知识点;讲如何捕捉绘本的重点;讲怎样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透过黄主任看似信手拈来的话题,真切感受到黄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有多充足,包括对孩子、对绘本、对大班年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虽然活动中有关月相图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度,但活动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次活动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师的科学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四个人合作一张记录单。在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该我记啦,我听到旁边的听课老师说,对啊,应该每个孩子一张记录单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结合后面的活动环节我们发现:这才是丁老师设计的巧妙,正是让四个孩子合作记录一张记录单,才有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自己思考自己记录,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
再比如通过王祖霞园长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藤蔓之美》,可以看出通源幼儿园的特色,王园长的美术功底和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本次活动学习到了有关装饰画的许多知识,收获了操作性极强的美术教学方面的技能。有个小疑惑:活动的课题是藤蔓之美,在后面的环节中,特别是后来的请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装饰,如果特别地强调用藤蔓状的线条,不知是否更贴合课题?
感谢“xx课堂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14《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深情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世界。课前,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我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张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课的开始,张老师朗诵了一段充满深情的话: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 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 那就是海鸥.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用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中心话题:海鸥会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从而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张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
好情感的熏陶。
四、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张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再如:张老师在教学“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时也别具匠心,他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呼唤海鸥的名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
五、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张老师多次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如果你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
评课发言稿15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第一、老师生动的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今天的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的“讲”都很生动。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的课堂上,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教师情感表达细腻,语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师进行对话时,感动的泪流满面,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打动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动的语文课。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学生高声的读。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两位教研员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朗读、齐读、散读,不拘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围里。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也把学生的朗读运用的恰如其分,达到了“读”的目的。
第三、学生思考的“深”。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张法庄老师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张永春老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四、学生练的“实”。也许有的老师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没看到教师出什么题目给学生做啊,怎么能说练的“实”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对新课程观照下的语文测试练习的一种误读,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能来到美丽的大关中心小学上课,我倍感荣幸!首先,感谢大家在各方面给予我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我简要陈述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
《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三十四年前的一天晚上,詹姆斯和父亲去钓鱼。他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却被父亲要求把鲈鱼放回湖里。后来,詹姆斯从钓鱼这件事中中获得了启示。全文由“钓鱼”和“启示”两部分组成,文思清晰,语言简炼,细节描写生动细腻。
根据文本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课时。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有:学习本文生字词;与文后“金钥匙”结合,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用心品读,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詹姆斯的情绪变化。第二课时主要围绕“启示”一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小时候钓鱼这件事对詹姆斯以及他的后代深远的影响,理解作者为父亲、为自己骄傲的原因。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为了创设高效课堂,课前,我委托四(1)班伍老师发了一个预习单,布置了相应的自学任务:
朗读: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积累:
认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查资料:
了解鲈鱼的禁渔期以及开放日
理解: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件事情概括出来。
质疑:
写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努力建构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分为六大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题意。二、检查预习,初知文意。三、再读课文,走进不舍。四、追溯原因,理解不舍。五、遵守规则,体会父爱。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还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
为此,在教学中,我抓住细节描写和关键词句,紧扣詹姆斯心理变化这一线索,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并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围绕文本展开问题对话,关注词句的感情色彩和具体含义,在朗读、表达、想象中去体会、感受人物情感,在语言揣摩和表达方法的初步领会中体现文本价值,受到情感熏陶,促成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进一步形成。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为下节课深入感悟“启示”打好基础,也使得三维目标达到有机的融合。
想法很美好,但是否达到了预期?在这,还恳请在座的各位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今后能更好地改进教学。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2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我们本着虔诚的学习态度到此听课。听了上午的三节课,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执教老师对数学的精益求精与不断思考,更感受到庵东中心小学浓郁的教研氛围和孜孜以求的教研精神。老师们针对问题侃侃而谈,针尖对麦芒的对话依稀可见。向大家学习之,同时也谈谈本人对本次活动的切身感受。
首先,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区域活动。上面,老师们课上得好;下面,老师们课评得好。我想,这都是为了让大伙儿对数学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从沈教研员的指导中我们学习到许多,从一线上课教师中我们学习到更多。上课教师紧紧围绕着本次的研究主题:“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展开教学,有的教师特别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形成”,多让学生述说与感悟;有的教师特别关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强调解题的步骤;有的教师特别关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以玩带学,学以致用。
其二、我对沈鑫莹老师执教《两步乘法解决问题》的思考,经过多方素材的取证(苏教版、人教版相结合),实践之,改进之(听说试教过几次),铸就成了一堂如此精典之课,着实让我们学到了许多。
(1)关注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如引出乒乓球的问题中,面对纷繁多样的“信息”怎么办?引领教师给了我们很好的明示: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哪两个条件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哪两个条件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思考后,又让学生通过众多形式(通过师生对话、同桌互说、四人小组说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说)让孩子们述说算理,让孩子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关注教学的细节。细节处方显大智。老师巧妙地用“先算”两字就抓住了中间问题(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实在妙哉;
每每学生列出正确算式之余,老师不急于求成,可是让他述说思考过程;当学生回答出现小括号时,老师又追问:“小括号能不能去掉?”……
(3)合理地“避免”。从会后的交流中,我们不难看出庵东镇小的教师正在探究的“解决问题课题”,认为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解决策略就不需要在全班面前涉及,如若学生能讲出个所以然也罢。面对这种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我们表示接受。是呀,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方式看看行,想想可以,可就是说不清所以然,连老师们都糊涂的事,小学生更说不清。如: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6盆花,(图中隐含共有4层),一共有多少盆花?方法一:先算一共有几个教室,即4x5x6=120(盆)方法二:先算每层有几盆花,即5x6x4=120(盆);此时学生自然根据乘法交换的规律列式:4x6x5=120(盆)。问他是怎么想的,他说还没想好。其实呀,给他再多的时间他还是想不出来的。就此种方法,如果我们只以默认的方式认同是不是有点肤浅了?我倒认为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真正践行“算法多样化”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接触“假设思考”的好时机。我们不妨帮助学生这样理解:“先假设每层只有1个教室,那么每层就有4x6(盆);可事实是每层有5个教室那就再乘5解决。”当然,此方法建议有直观图示比较好。如教学“三个方阵共多少人”中将三个方阵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或在求“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中将乒乓球从盒子里拿出来重排后再计算。我十分相信,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与掌握的。
其三、我对张金忠老师执教《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思考。张老师的课是我一直以来十分佩服的。教学思路之流畅,教学环节之紧密,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对数学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善于对教学进行重组与整理。例如他今天所设置的一连串任务情境恰如其分地验证了他的这种教学风格。大家都知道,设置一组好的任务情境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天讲春游谓恰到好处);设置一组优秀的任务情境可以很好的达成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设置不能层次的教学任务还可以历练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今天张老师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
(1)教师角色的恰当拿捏。《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今天的张老师从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路和引导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发挥;
从老师与x个学生的点对点对话到同桌之间、四人小组之间的多方位对话;从教师的板演到学生上台板演。细心的听者会发现,学生的活动要远大于老师的主导,这不正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吗?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每每出现一个任务时,张老师总是先让孩子们独立思考。是呀,独立思考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只是平常的工作中我们很少顾及。而张老师愿意花时间,等待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当学生需要想一想,再组织一下语言时,张老师还是选择了倾听,他相信孩子自己能解决)。
(3)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让每一学生掌握每一种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那么当教学过程中学生没能出现教学预设时怎么办?从张老师的行动可以表明:毫不含糊,教师讲。例如:在解决“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一共击破了18个气球,平均每人击破多少个气球”这道题时,学生只出现两种方法:其一、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即3x3=9(人)18÷9=2(个);
其二18÷(3x3)=2(个)两种思路显然权属一种,于是教师出示:18÷3=6(个)6÷3=2(个),聪慧的学生一点拨便知是“先求一排同学击破了6个”。
(4)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数学思考强度也越来越大。第一层次为“解决划船、游乐场”,要求学生先想一想、不明白的四人小组交流,再列式;
第二层次为“解决射击场”,要求学生可以独立想一想,再列式;第三层次为“解决智慧宫”,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同时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或“不足资源”,让其板演,“因错出彩”。我们体验到张老师十分注重对课的坡度设计,同时善于抓住教学有利资源,特别是错误资源,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错?错在哪儿?怎么修正。”
热闹的交流暂时结束了,但思考并未此打住。沈教研员的话言还在脑海回荡,让大家好好咀嚼:“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重在解题思路的培养”、“应培养低年级学生讲出解题思路”、“解决问题的形式始终是为目标服务的”……
评课发言稿3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莹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观察学生的,对学生的观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个切入点:
1.参与程度
2.学生的地位。课堂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情绪是否被学生的情绪所感染,教师教学方式、技巧等的是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的反应的变化而变化。
3.学生情感。学生情感表现在回答问题和同学间的相处情况等方面。
4.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程度。观察学生课堂上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和所提问题是否具有价值性,积极主动性,创造性。
5.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主要涉及这些方面:举手的次数,学习速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转注程度。
6.水平差异。
7.文化差异。教师应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
对学生不专注行为的观察:
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不专注的行为
1、打瞌睡
2、说废话
3、干扰别人
4、不参与
5、等待
6、个人需求
有了这几个方面我在观察的时候做到了学生学习和听课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当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读写小红马的.话时,由于老师给的时间不充足,积极参与者只有5人,茫茫然着有5人,其余的人都看着老师的表情,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老师让同学们进行同桌交流的时候,大部分进行认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说闲话,说笑话,其中有四人不参与,在玩耍。当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为小骆驼的脚掌,所以,积极举手者3人,其余的学生也不知道是会还是不会。最后老师让学生讲本课的故事的时候,积极参与者只有3人,不参与者35人,玩的有15人。总之,从这节课上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不容乐观,还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有序的组织课堂教学。
评课发言稿4
同事们:
大家好!
由于有课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很是遗憾,刚才看到了吴凤云老师总结的教研点评,有了点想法,所以也想出来瞎说两句:
1、瞎说理由:除物理学科外,化学也算上能听懂吧!
2、总体感受:从今天的教研记录中,我似乎闻到了点火药味,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讨,各抒己见,阐述不同的观点,没有点火药味怎会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学校正在偷着乐呢)
3、综合评价:这节化学课,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也不够精彩,但却较实用。上午也听了这节课,由于过分改变,丢了自己的特点。下午的课才找回自己,显示出你沉稳、细致、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实用的课堂更贴近于高效。
4、个人建议:
第一、当课堂中出现预设外的问题时,教师不要躲避,要简明扼要的进行讲解。(比如:铝与硝酸银反应,出现气泡(铝与强酸弱碱盐反应,伴随氢气的产生,高中要学到;再比如,锌与铁与盐酸反应,现象铁反应速度较快,是由于锌是粒状而铁是片状的,与反应物接触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环节(置换反应)总结出金属的活动顺序。我们作为做课教师,应该把难点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简化,通过实验置换反应是无法直接得出金属活动顺序的,而是通过置换反应以及上两个环节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说好了是瞎说,望老师们谅解。
评课发言稿5
各位同仁:
今天我市语文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对这个主题的阐述,后面高主任将做详细的阐述,这里先谈一下我们的理解:
教“课文”的主要特征之一
1、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
2、多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繁琐、碎片的分析为基本形态。
重的是内容的理解,碎片的、磨叽的语句分析。
教“语文”重点取向之一
以语文知识获得、语文学习方法掌握和语言技能形成的结构课堂教学为导向。
重人的认知品质、智能结构的培养。
要实现变教“课文”为教“语文”,核心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怎么“用’?对教材的处理,学法的设置尤为关键。我们力主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好本课的几个具体目标(几个学习要点),又要引导学生弄清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场(文本、信息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点,提出学习的思考问题;进而教交给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思维结构。
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说说三个处理:
一、对文本的整体处理(6层次)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层次:
1、老人的青铜雕塑
2、课题:老人与海鸥
3、两组词语,撮嘴呼唤边走边放亲昵说话啧啧称赞翻飞盘旋扇动翅膀肃立不动白色旋涡
4、想象两幅画面
5、依据画面和课文内容概括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6、提出学习问题。
了解了文章的脉络,看着这样感人的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呢?(梳理同学们的问题:1、老人是怎样爱海鸥的?2、海鸥又是怎样回报老人的?)
这样的`处理,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整体处理,实现了:
文本、信息源——重点词语——情节画面
文本、信息源——抽象概括——主要内容
文本、信息源——思考辨析——核心问题
整体处理教材,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引导发现的过程,不是空投、指定(教师的)
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是路径、目标的寻辩(学生的)
帮助学生把庞杂的文本、信息源,概括出了主要内容、两个画面,抓出了要学习的要点、方向。坚持长久的训练,学生会形成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培养。
二、海鸥送老人的画面处理(5层次)
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紧扣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5个教学层次:
1、读课文14至17自然段,勾“意想不到”句子、想象画面
2、抓语句悟画面——标出重点词
画面一:翻飞盘旋:“翻飞盘旋”“大声鸣叫”
画面二:瞻仰、守灵:“煽动翅膀”“轮流飞到”“瞻仰”
“纷纷落地”“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画面三:直扑过来:“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大声鸣叫”
3、联系生活说画面(可以一个个画面说、可以三个画面一起说、抓词说)
主题:体悟海鸥的感恩、思念。方法:一组词整体说;联系生活说。
把握:从海鸥的什么描写看出海鸥的情感?落实到动作、声音,而不是追问你理解到海鸥的情感?
4、引导悟表达方法:
海鸥们不会说话,这丰富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海鸥的动作、声音、细节)
5、感情朗读,提升主题——回报、感恩
这样的整体学习方法,实现了:
整体的方法抓内容:段落——句子——词语
整体的方法谈理解:一组词整体说,不碎片化。
整体的手段导学法:想画面、联实际、感情读。
三个层次的整体把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结构的处理(6环节)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1、整体感知提出问题———教材的整体把握、
学路的整体梳理、
目标的整体定位。(师导设)
2、学习海鸥送老人的画面
3、学习老人爱海鸥的场景
4、学习老人部分
5、以读生情,回扣主题
6、整体收获,收获整体——从整体上收获学习(两层)
是收获的整体集中(生体验)
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再次智能结构的塑造。
以上是我们试图体现的教学观点,很不成熟。也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体现的还不到位,敬请各位同仁海涵、指正。
评课发言稿6
今天,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研组长论坛。本次论坛在首南一小举行,是对上一阶段教研组实绩考核的延续。由于今年才接手语文教研组工作,而论坛的内容又是09、的教研组开展情况和成绩汇报。所以昨天下班从学校搬来了厚厚一大叠资料、档案,准备论坛发言稿,制作ppt幻灯片,一直弄到凌晨1点才睡觉。
我们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现将近两年我们教研组开展的工作分四大块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
我们教研组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教师一起学习薛法根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又认真学习了沈大安的《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第二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跟年轻朋友聊“听课”》,研究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组织研究了由鲍丹丹老师执教的、薛法根老师点评的课堂实录《我为你骄傲》。
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并且针对作文教学难的问题,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学习20xx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学期集中学习了薛法根《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教?》,并且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记录,相信这样不断地学习肯定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
2、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主要是听课、评课、讲座等。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外进行学习和听课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领雁工程”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四位老师分别在海曙小学和华泰小学脱产培训6周时间。在这6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名校听课、上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感受名校浓浓的教研气息。相信通过学习,定能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二、重视校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集体学习,深入了解教材。
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体性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给与其他的老师以思考。我们教研组的理念是一人优秀只能代表个体,整体上去了,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团结协作,不断进取,开展教研教改公开课。
1、20xx学年我们教研组共进行了八次这样的活动。
(1)第一学期除了学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教学进行了重点的研讨和学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集体修改----再次实践”。我们有幸请来了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给我们的老师进行上课、听课指导。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吴乐燕老师上了公开课:《伯牙绝弦》,这也是我们这学期所要研讨的重点课文。课后,郑小强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对如何理解教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分析。
(2)第二学期我们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员方老师和赵老师来校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让两位教研员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以此对症下药,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剂良方,两位老师柳静君老师和吴乐燕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荷叶圆圆》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再次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一起探讨了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xx学年我们进行了8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第一学期10月份与海曙小学的联谊活动,海曙小学的姚桂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长城》,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学校的吴乐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11月份与华泰小学的联谊活动,华泰小学的徐福丹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朗读指导和写法的渗入把握得非常有度;
我们学校柳静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颐和园》,受到了同来听课的华泰小学老师的肯定。
(3)第二学期4月进行了三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第一次是柳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数星星的孩子》。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两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上公开汇报课。一位是到海曙小学学习的朱小妹老师,她上了《画家和牧童》;
另一位是到华泰小学学习的陈海峰老师,她上了《触摸春天》。从她们的课堂展示中,我们感受到了名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也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学习,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与海曙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联谊活动。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师的一致好评;海小的李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个儿子》。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们的潜力是也是无穷的,只要你关于开发。
(4)5月份与华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华泰小学的钟媛媛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徐燕萍老师共同上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华泰小学的理念差距。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5)6月份,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参加了镇教辅室组织的“新生代”教师选拔活动。虽然最后只进了复赛而没有得到参加区里的比赛的机会,但我们从这次准备中看到了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差距。
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三)积极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十几次集体备课,在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制作了PPT,并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结合课件的形式一起出现,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可以说,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我们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活动了,因为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三、积极开展好语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学年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竞赛,让孩子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月荐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为学校校报《小星星报》和校刊
《紫云英》提供了充足的习作数量。低年级讲故事比赛、拼音过关比赛,中高年级古诗词竞赛、现场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写作,并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孙惠妹、姜锦锦同学分别获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全国级二等奖和优秀奖,两位指导老师朱维洁老师和吴乐燕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小妹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赛中获得鼓励奖。相信这样的竞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参加区里的比赛。
在这两学年里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工作做得比较好。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我们教研组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但是鼓励是鼓励,但老师们的兴趣总鼓动不起来,也许是自觉能力不够,也许是对教育科研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近两年来,少有论文、课题、学科竞赛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全校好像只有陈波老师一人有兴趣去写写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上,这方面也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最薄弱的一点。
通过倾听各个学校的教研组简介,我真的是羡慕忌妒。但绝对没有恨,只有心中感慨万千。但我想差距不是问题,地域不是距离,虽然茅山小学地处鄞州区的边缘地区,但我相信,我们没有一位语文老师愿意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语文教研组被“边缘化”的。争取进步将会成为我们工作上的目标,前进中的动力。我们茅山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区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路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踏实!谢谢!
评课发言稿7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
评课发言稿8
《老人与海鸥》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一个真实的故事。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等事例表现了求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憾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向人们展示的是老人与海鸥至真至爱的人鸟情。这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姜洪霞老师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大胆的取舍,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上课伊始,姜老师引导学生回忆“老人陪海鸥”、“海鸥送老人”两个主要内容,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从而引导学生速读课文15—17自然段。当学生抓住重点语段体会情感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话题“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有着怎样深厚的感情”“海鸥为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复习梳理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更好的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配乐读交织在一起,尤其是课堂后半段的教学,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通过朗读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姜老师在教学15、16、17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在选取的文本中,也做到了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抓住海鸥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体会海鸥与老人不舍的深厚情感。
四、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课中,姜老师多次恰到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在悲伤的乐曲中,诗歌的范读;以及让学生想象说话“老人想和海鸥说些什么?海鸥会对老人说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建议:
一、关注问题设计的同时关注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和可操作性,让孩子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上孩子几乎没有动笔,缺少学生批注能力的训练和片段练习。最后想象训练可让学生选择一幅图片动笔写一段话,而不是说一句话,不符合高年段的训练要求。
三、课堂时间的把握因该再斟酌,有点前紧后松,可以在品读重点段落部分更耐心点,让孩子充分朗读,感悟深情。
评课发言稿9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深情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世界。课前,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我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张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课的开始,张老师朗诵了一段充满深情的话: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那就是海鸥.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用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中心话题:海鸥会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从而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张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
好情感的熏陶。
四、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张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再如:张老师在教学“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时也别具匠心,他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呼唤海鸥的名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
五、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张老师多次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如果你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
评课发言稿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张知锋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朱淑艳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丁玉萧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丁玉萧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张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张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艳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丁玉萧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11
xx月xx日,非常荣幸地听了xx小学林xx老师的一节群文阅读指导课《正面和侧面描写》,在这一节课上,林老师对课堂巧妙的设计,精准的指导和自身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节精彩的优质课堂上,我有了许多的启发。
一、“巧妙”体现在群文阅读指导课对文本的处理上。众所周知,群文阅读指导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短,阅读量大”。在这一节课上,林老师把三篇文档定为“一精二略”,恰当处理了群文阅读指导课上阅读文本多、阅读量大的教学难题,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了开发了文的使用价值。
二、“巧妙”体现在群文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上。个人认为,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最终达到运用的程度。林老师在这节课上,采用了“一扶二放”的教学设计,首先结合文本的处理,在第一篇文章精读时恰如其份地渗透阅读方法、表达方法的学习,在后两篇文章的阅读时,马上进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训练学到的方法。充份体现了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在初步感知获得知识后,通过具体环境的实践运用,最后形成自己特有的`能力。
三、“巧妙”体现在“四两拨千斤”的课堂艺术上。群文阅读学生主体性更加突出,如何准确引导学生进行“读、说、写”,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因素。在这节课上,林老师紧紧围绕三个问题:“为什么叫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哪些地方看出来技艺高超?”“还写了谁?”学生也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阅读,在文本中去体会,去感悟。把一个人物正面和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悟透。
四、再好的课堂也有瑕疵,这一节课是《正面和侧面描写》,个人认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应该处于同等位置。在这一节课中,老师对感悟正面描写的引导过多,而对感悟侧面描写的引导过少,容易让学生出现选择性遗忘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可能更多的记忆了下面描写的表达方法,而侧面描写则忽视了。
评课发言稿12
大家好!我是跃升里小学的。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干什么”的句式。2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
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简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13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高层次、最实用的学习机会。
说是“高层次”,本次执教的教师都是语文教研员,他们都是我们市内语文界颇有影响的语文学科带头人,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了了我们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说是“最实用”,因为执教的教研员都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导者,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者,是平时语文考试的命题人,更是语文中考的命题成员库的人员。他们的语文教学代表了他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通过这样的听课,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通过他们对语文课堂知识的把握,了解我市语文考试的新动向。这对于我们基层的语文教师来说是“最实用”。
由于忙于会务安排,我听了今天三节课中的两节,在这两节课中,我最大的感觉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憾”。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四点收获:
第一、老师生动的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今天的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的“讲”都很生动。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的课堂上,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教师情感表达细腻,语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学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师进行对话时,感动的泪流满面,这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样打动学生心灵的课堂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生动的语文课。
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师睿智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也是我所说的生动的语文课。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学生高声的读。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两位教研员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东海县教研室张法庄老师在课堂上注重朗读、齐读、散读,不拘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围里。新浦区教研员张永春老师也把学生的朗读运用的恰如其分,达到了“读”的目的。
第三、学生思考的“深”。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比如张法庄老师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张永春老师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反复诵读,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这样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第四、学生练的“实”。也许有的老师说:今天的语文课上没看到教师出什么题目给学生做啊,怎么能说练的“实”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对新课程观照下的语文测试练习的一种误读,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
在两个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有专门的书面表达,比如张永春老师就专门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感悟写出来,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除了收获,还有几点疑问提出来向专家请教,并和同仁一起交流。
第一、语文课堂上要不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听了两位教研员的语文课上都没有运用任何的教学辅助手段,这是不是向我们基层语文教师传达一种导向?如果是,是不是和今天我们的优质资源进课堂有矛盾呢?
第二、教师该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今天听的一节课上,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后,我发现授课教师多次简单的评价是“不对”、“你思考的不全面”、“我的意思你没听懂”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否值得商榷?
第三、课堂上,提问的面不是过于狭窄?我大概数了一下两位教研员提问的学生,80%以上都集中在前三排,特别是第一排,似乎每个学生都被提问了,有的还有三四次机会,第三排以后的学生基本没有交流的机会,这可能和今天听课的人很多,教师无法走动有关系,但这里是不是还需要扩大提问的面,让参与的学生更多呢?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说的不对的地方请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14
看了这段教学视频,让我对何老师的精彩教学非常敬佩,也让我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很多想法和反思。相对于过于花俏的美术课,这节课时朴实的,是注重实效的,它实实在在的锻炼了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培养和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美术课要教给学生什么?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造型艺术,首先要弄清楚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不是培养画家,不是培养特长生,不是美术专业的考前培训,而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中关于美的素养的一门学科。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这个目的被细分成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型,,被分为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贯穿在不同年级段的美术课中。
基于以上因素,授课者在备课中,要想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本节课,要教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树好这个靶子,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有的放矢,删繁就简,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
美术课如何教?
一节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下来要思考解决的就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在班级授课环境下,受课堂时间的制约,我认为最好选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去除掉花俏的摆设环节,回归到简单、实用、快乐的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孩子有极强的表现欲望。一般来说,好的作品欣赏、好的.导入、或者是教师的高效示范展示,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紧扣美术的本体,一定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术”的问题,也就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这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也是只有美术课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到美术造型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教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大气,直观,准确到位的示范,不但可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为孩子们接下来的自主表现扫清障碍,使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另外,教师示范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精彩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浓厚兴趣。
美术作业怎样评价?
美术课一般不会留课外作业,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几种形式。但是现在更多的课堂评价都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而评价,为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做出的表面的、肤浅的、仓促的评价,达不到真正的评价目的。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标准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评价,都应该要紧扣教学目标,鉴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自评的时候可以教师可以给出评价指标和关键字,让学生从指定的几个方面去谈。他评的范围可以更广泛,更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教师的评价往往被学生认为是权威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少些定性的评价,多些建议、多些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美术素养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不过,由于时间的紧迫,现在我们很多美术课的评价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评价,这于我们现在班额过大,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所限都有关系。让我们对美术课的评价和激趣好好探究,让美术课更加精彩。
评课发言稿15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感谢xx研训中心和xx中心小学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天观摩了四节《跳高课》及湖熟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学到很多,受益匪浅,为体育教师的精湛教学和xx小学班主任对大课间的热情付出深深折服,现在我就xx小学李老师的《跳高课》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李老师的这节课严格遵循了体育课堂教学规律,落实了5分钟慢跑,从准备动作入手,然后进行基本教材跳高的教学,接着进行游戏教学,最后在结束部分进行放松练习和师生小结。
其次,李老师这节课突破了跳高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了跳高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了趣味性强的特点,用悬挂的小球激发学生的跳高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自己的弹跳能力。
第三,李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讲解流畅,示范标准,评价适时,分解合理,密度适宜,从开始的用短绳代替横杆,引导学生起跳,到用悬挂的小球激发学生跳起,从一步跳起的详细讲解到三步跳起的标准示范,逐步提高学生跳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跳的动作,水到渠成地学习跳的动作,无不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探讨:李老师让学生确定起跳腿,并用短绳绑起做记号,这很好,但有个别同学是右脚有劲,第二组的第一个小女孩,李老师教了她好多次,她总是自然而然地抬左腿,后来李老师把她带到边上个别辅导,但我认为,把她换个方向从左边起跳呢,我想她抬左腿就是正确的了。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让学生在成功快乐中发展了自己的弹跳力,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效果较好,这仅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
第三篇: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听了刘老师和杜老师的《购物策略》这两节课,我收获很多。下面就我观课的维度,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参与度谈谈我的体会。
学生课堂参与度评价量化分为两部分,讨论交流部分和展示反馈评价部分。
刘老师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讨论交流,全班学生参与率在90%以上,得分40分,展示反馈评价部分,参与学生35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刘老师让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谈谈自己对三家商店优惠方案的理解,学生参与了、投入了。学生在展示时,大胆、大声、大方,尤其是小老师表现出色,学生有个人见解,有提问、有解答、有质疑、有补充,勇于展示自我,不怕出错,展示了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
杜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全部参与交流讨论,全班学生参与率90%以上,得分40分,学生参与人数累计29人,学生参与率50%以上,得分60分,总共得分100分。
杜老师从学生购物经验导入、贴近生活、贴近课题,学生个个活跃。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交流的时间。在“问题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足够的思考过程,独立完成问题后,再与别人交流讨论,提
高了学习的'实效性,但在探究时,个别学生解题有困难、速度慢,如果让学生“1帮1”,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可能会提高学生解题速度,为课堂添彩。
我们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教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今天的评课主持人,非常荣幸能够主持今天这场评课活动。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向各位评委和参与评课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一、今天评课的背景和意义
在此次评课活动中,我们将会共同聆听各位老师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明确教育教学的.目标,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今天的评课活动是学校教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措施,也是各位老师们交流互动、共同进步的平台。我相信通过今天的评课,我们将能更好地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今天评课的流程安排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评课流程。首先,我们将听取各位老师的授课观摩,然后回到会议室进行评课讨论。接着,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和评分,最终评选出优秀课例和优秀教师。
评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检查,更是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发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原理的理性思考和反思。
三、今天评课的目标与期待
今天的评课活动是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学习教学经验,拓宽教学思路。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希望各位老师今天的评课活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希望各位老师在活动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教育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最后,祝愿今天的评课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各位老师今天的授课和评课工作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收获和启示,让我们携手共勉,努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3
各位语文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衷心感谢仙踪中学各位领导和语文组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我还要感谢县教研室的张先富主任,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推动;感谢各位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语文工作室评课活动发言稿。刚才大家的发言十分精彩,以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是计主任和赵书记的发言,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让本工作室在座的各位成员受益匪浅,我对大家深表感谢。
今天既是学术活动,大家本应畅所欲言,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无法满足各位同仁的愿望。对此,我深表歉疚。下面,我先就两位老师的课作一简要分析。我觉得今天下午两位年青教师让我觉得眼睛一亮,我们认为仙踪中学语文组是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充满活力的教研组。两位老师阳光活泼,语言简洁流畅,课堂的节奏控制得十分得体,面对那么多专家和领导,整节课表现出十分娴熟的驾驭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先说一下王玮老师,总体觉得她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十分准确的,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古体诗歌,属必修内容。在设计的时候,教师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正音正字的过程也是一项不少的。听录音诵读并且指出读错字音,培养了学生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三个方面:即自然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把诗歌的目标定位在美的体验,符合课标要求。因为《蜀道难》这首诗从主题来说,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非常麻烦的争论对象,到目前为止,至少四种说法。即便如王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是送友人入蜀,也还是个谜。此说依据为原文:“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仅凭这两句就肯定是一首送别诗,未免武断。关于此诗,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
(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趄趑,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对李白此诗在古题之外翻出新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孙绍振先生说:“《蜀道难》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其难能可贵,就在于突破了乐府古题的单纯空间的夸张性铺排,呈现出多给复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时间上,纵观历史,驱遣神话传说;在空间上,横绝云岭,驱策回川;在意象上,天马行空,色彩班斓,纠结着怪与奇,交织着惊与叹,赞与颂。”①在艺术上的突破是两位学者的共识。因此,王老师选择的抓手无疑是正确的。第二理由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一下子读懂这首诗是一种奢望。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诵读,引领着孩子们踮起脚,让大师们俯下身子来对话,通过诵读建立起一个纽带,让孩子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哪怕是一点点的体验,我都觉得是成功的。可惜,这节课没有将诵读进行到底。
王玉辉老师是一个有六年工作经历的老师,但是看上去他应该比较成熟了。他有着语文教师应该有的学养和追求;他有着年轻教师的那种满满的自信;他还有着一般语文教师所没有的个性。对于他的课如果作一般意义上课来观察的话,我非常赞同赵书记的话:该强的地方没有让它强起来,该弱的地方没有让它弱下去,发言稿《语文工作室评课活动发言稿》。这是一则《孟子》寓言,对于寓言来说最为重要的当然是作者的寓意了。因为这里头不仅是文本的核心,多数还包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至于对本文中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刻画的生动性,这是前人已经认可的东西,当然是孟子文的亮点,但是,却不应该成为本文主要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再细看一下,玉辉老师选择的课文是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文本《先秦诸子选读》,那么,对于目标的确定则应作另外的考虑。
我们的新课标中对必修和选修的培养目标方面都有比较明确论述。必修部分侧重于工具性,即语言基础的培养,兼顾人文性;选修方面则应侧重于人文性,即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层面的探究。因此,本文作为选修课,则不应也不必上得如此细致,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大可以进行整合,要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我觉得本文可以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设置富有探究意义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回归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上面来。儒家构建的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价值观为何在今天受到如此重视,从孟子时代来看,对于人的追求与价值的评判就已经达到如此高度。如果这样来处理教材,就等于把教材用活了,而不至于死在教材之中。不管怎么说,玉辉老师对于先秦诸子思想观点的深入了解,那种随意驱遣,滔滔不绝的演讲(谓之玉辉大讲堂)的霸气,实在值得我学习且佩服。
下面想简单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听评课。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两本书:一本是《课堂观察》一本是《课堂观察II》都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先生主编的。这本书并非是纯理论性质的,它更加重要的是崔先生与他的研究生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高级中学的全体老师八年实践的结晶,凝聚着一个满怀话语霸权的大学教授对于中学课堂教学的深切关怀,当我读着那些老师的观察范例,听着那一个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的时候,常常为之动容。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让听评课走向专业化。根据我的个人体会,我认为,当前多们中学的老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使我们的听评课变得有些学术的味道来的。
一、从关注课文(文本)教材到关注课程
1.要善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教材,比如,今天我们听王玉辉老师的这节课,我们除了关注文本以外,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是一篇选修的文本,我们在处理的时候,要更多的去关注选修课的特点,这就是关注到了课程;
2.就语文课而言,我们应该去思考:除了课堂,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语文是母语,我们老师们的教学能让我们学生感受到了什么了呢?一种日渐强大起来的霸气?还是一种油然而起的自豪?“汉字听写大会”只是央视的一档普通的节目,为何引起那么大的关注度?还有是生活影响了语文,还是语文影响了生活?
3.就语文课教学来说,我们应当做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者。这些事情现在有人在做,我们学校有的老师在研究“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也有的老师在研究“流行文化”的问题,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二、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1.我们在评课的时候有多少真正把目光放在学生身上,你统计这堂课有多少学生在活动吗?你统计过老师叫起的或者是自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比例是多少吗?你注意到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影响了学生,还是学生影响了教师?
2.你注意到教师课堂的行进路线了吗?你注意过教师关注的学生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
3.你对课堂评价的时候关注过学生在课堂外的活动吗?
三、从关注外在的形式到关注内在的核心
1.多媒体的运用是否真的辅助了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2.教师是否真正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了学生?还是围起桌子,调转凳子,做做样子?
3.是不是越热闹的课堂就越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四、从关注预设到关注达成,到关注生成
1.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为什么拼命把学生往自己设定的答案上引?
2.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老师的航线,或者造成“失联”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从关注信息(知识)的释放到关注信息(知识)的接受。
我们的老师可能仅仅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即与他设定的答案是否一致相符,但是,我多少人会更加关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错误信息,并且能够智慧地运用错误信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呢?
六、要改变目前教师的这种状况,我呼吁我们的一线们更加紧密地结成教研共同体,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协作的精神,实现共赢的目标。
七、最后,我想提议让阅读成为我们师生共同的习惯。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4
老师们:
今天上午听了顾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有这几点值得我学习:
第一,做好充分准备。从精美的挂图和头饰上,不难看出顾老师为这次公开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使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黑板整洁。这堂课,老师在黑板上有很多板书,但是因为板书的内容,他的字迹并不潦草。工整的板书和文字的挂图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结构完整。作为一节阅读课,这节课不仅复习了上节课单词的教学内容,还挖掘了故事的内涵;既有对文本的分析理解,也有课本戏剧的表现;既有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也有师生思维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两种动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学生。
顾老师以其扎实地教学基本功,敬业的工作态度,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仍要努力改进。
一、第一次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把该问题解决了,但确切地说是老师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认真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权利,放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是我,我会按“读——思——说——评”的环节,组织教学。
二、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思考的价值。它是帮助教师把一篇完整的生动的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如果我是教者我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统率这节课的教学: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你想对这只狐狸和乌鸦分别说什么?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做至少避免了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错误倾向。
第三,文本的表现要建立在熟悉阅读和内化的基础上。否则这样的表演会显得非常仓促和平淡。不仅会让表演者看起来很尴尬,也很难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另外,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必要用中文作为姓氏来代替演戏。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消耗低效率的所谓课本剧的表演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亲近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机会,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文本中得到震撼,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精神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四、要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识。要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乌鸦肉被骗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它会吸取什么教训?努力实现“课虽终,但意无穷”的效果,让“读、想象、体验、表达”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评课发言稿5
亲爱的同学们,少先队员们,尊敬的各位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你们自己的盛大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首先,我代表学校的全体老师向同学们致以节日的祝贺,祝同学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我校在全县农村寄宿制办学中首屈一指。学校明确办学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注重规范管理,提高内涵品质,注重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同学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优异成绩,党委政府是认可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学校正朝着高质量、创特色的示范性寄宿制学校这一目标阔步前进。
同学们,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前奏,是生命乐章的序曲,远大抱负从这时滋生,高尚情操从这时孕育,良好品行从这时养成,过硬本领从这时练就。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去迎接美好的未来。世界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世界有你们,明天更辉煌!
你们生活在充满关爱的社会中,家长关心你们的身心,老师关注你们的学习,社会关心你们的成长,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你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现在开始,学会生存,自强自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将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作出贡献。
广大少先队员们,自今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你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你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养成道德好习惯;希望你们插上智慧的双翅,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新者;希望你们拥有健康的体魄,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衷心祝愿每位少先队员都能成为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少年,弘扬少先队自主、积极、向上的精神,为美好的明天做好一切准备。在这里让我们对郑勇等三名优秀少先队员的拾金不昧精神再一次给予热烈的掌声,并号召全体同学向他们学习。
今后,我们全体老师将与同学们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使我们的学校更有生气,更有活力,更上一层楼!
最后预祝下午文艺演出圆满成功!
祝同学们节日快乐,童年幸福!
祝老师们家庭幸福,心情愉快!
祝天池中心小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6
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欢聚清茶飘香、人杰地灵的大寨,共同参与、见证云县教育局举办的三优活动,更感荣幸的是我能代表小学语文评委组向大家汇报小学语文组的竞赛情况。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与同行汇报我们组的评课情况。
一、感受
1、活动组织严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十月份就发文要求各乡镇精心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2、各乡镇对活动高度重视,选派的选手年轻、优秀,能代表各乡镇的最好课堂教学水平,并能引领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大寨镇党委政府、教办、学校全力支持,使活动得以成功进行。
4、大寨完小教师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们真诚朴实的笑脸和一声声礼貌的称呼、问候以及好学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们。
二、课赛的亮点
本次课赛是对我县一学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的检阅,所以意义深远,它既是对我县课改工作的一个小结,也将对我县今后的课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参加小学语文组竞赛的共有来自12个乡镇及云县爱华完小的13位教师,课赛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到六年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教师年轻化,最小的教师虽仅有21岁,但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积极向上的风采与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十三位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较高,他们精心准备,风采各异,为我们提供了十三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
1、授课教师有语文意识,能把握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教学。有依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意识和理念,设计课时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目标设定及环节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学内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学段目标突出教学特点;教学呈现方式上注重文段选点铺设,注重朗读理解感悟,基本杜绝了肢解文本来学习语文的做法,努力在点与面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明显,面向全体学生,从一个“请”的手势、点头、微笑或翘大拇指等动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师生参与、互动交流氛围浓郁,如幸福镇的李仕玲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是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使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底蕴丰富,课堂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高,环节设计合理,能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爱华镇的沈嗣瑜老师的《月光曲》的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就较为新颖,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有的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亲和力,便于与学生平等相处;有的教师板书工整,设计既能体现文章脉络,又较美观。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体现情感目标。各位教师利用创设情景、多读感悟、重点词句理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人间真情,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师、涌宝杨永晶老师执教的《假如》就是在让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诗歌的补白点续编诗句:假如我有神笔,我会……有的学生说要给盲人带来光明,有的学生说要给农民画出粮食,还有学生说要给自己的外婆画一个会煮饭的机器人等等,学生稚嫩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童真的可爱与美好。
5、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单一,出现了多元评价的现象。如栗树的王祖伟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和大寨王仙老师执教的《假如》就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转变,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具体的转变。
6、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引进课堂。虽然我县各个乡镇条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将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把文字、图片、视屏、动画、音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教学资源的主动扩充,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体现。特别是偏远的栗树、后箐等乡镇的老师努力打破了条件限制,大胆尝试运用,尤其年轻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和使用熟练程度都较好。
7、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丰富语文课堂。文本、课件、卡片、头饰、简笔画和讲授、朗读、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穿插课堂,生动了课堂,并且真正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爱华完小的潘红梅老师巧妙地运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生动传情,而且活跃了课堂,引起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8、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老师们重视课前游戏,轻松活泼的游戏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再者,无论是导入还是课堂学习与交流展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师们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用生动的语言、故事、音乐或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和互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尽快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如漫湾的字文香老师的导入就是通过自己的现场演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9、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激励语言和激励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激励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潘红梅老师的“这个小组开始学习了”或“这个小组真会合作”等,促使别的孩子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忙怀的周文俊老师跟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握手等等。
10、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巩固,低年级教学突出了识字教学;大部分课堂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教师激情范读、配乐朗读、听录音和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并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我认识,使自我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11、大部分教师注重教学拓展,既重视利用教材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字文香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就不局限于高山与流水,还引导学生感悟明月与清风,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义。
12、注重学法指导,例如李仕玲老师的给文章批注,潘红梅老师的学法归纳、引导。
三、有待改进之处
可以说,即使一节成功的课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败笔之处,正视不足能让我们更快成长。纵观十三节语文课,亮点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们忽视。
1、目标设定上把握还欠妥,有些课设定的目标过大,过全,导致课堂容量太多,难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课目标设定上有偏向,没有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过于偏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问题设计不够精炼,琐碎问题过多,有些课通篇都是问题,而效率不高。
3、选点之后的分析过多,强化阅读感受的时间安排过少,而且部分教师包办了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地方和内容,对学生信任不够,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心灵得不到放飞。
4、教师们的评价语言及与学生交流后临时生成的语言呈现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和无意义,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5、多媒体的运用辅助了教学,但有的教师忽视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多依赖媒体,该板书的不板书,该示范的不示范,有的甚至过多脱离课本而用课件代替,失去了媒体的辅助作用;有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课件上的错误不能当场纠正,甚至连音乐播放的声音都不会自行调整,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掌握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刻不容缓。
6、大部分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但大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探究的价值,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小组合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7、对学生的激励做到了适时适度,但忽略了对学生的表扬既要有肯定,也应该有委婉的指导和引导,不能只说“你真好”或“你真棒”,而应明确好在什么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师甚至滥用激励语,读个课题也表扬说真聪明,难道这不是一种明显和无意义的语言贿赂吗?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
8、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努力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规范普通话发音和板书的正确示范,尽量杜绝口语化和随意性较强的现象。
9、有的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只顾按着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感觉把学生当成了协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唱读不加以指导。
评课发言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各位同事:
下面由我来主持本次教师评课活动,首先感谢各位评委和老师们的到场,感谢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参与。
一、评课准则
本次教师评课活动的主题是“快乐课堂、幸福教育”,我们评选的是具有多样化、趣味性、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案例。
我们将根据以下准则对每一节课堂进行评选。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化,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是否设计合理,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管理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评课流程
本次评课活动我们共有X位老师参与,将进行X节课的'评选。活动分为初选和决赛两个环节。
首先进行初选环节,由评委老师对每个参赛选手的课堂视频进行点评和评分,并确定入围决赛的选手。
决赛环节我们将邀请入围的3—5名选手进行现场授课,并通过现场观摩、听课记录等方式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本次教师评课活动的获奖者。
三、感言
教师评课活动是一个展示教师教学实力和教学成果的平台,让我们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未来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最后,祝本次教师评课活动圆满成功!
评课发言稿8
感谢**小学的领导精心组织这次教学交流活动,这个活动搭建了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师展示的舞台,也搭建了两校友谊的桥梁。下面我就两节公开课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殷老师的课,课如其人,清新灵秀。整个教学快慢适宜、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老师依据文本特质和学生实际,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适度拓展课外资料,恰当营造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真实、朴实、灵动的语文课堂,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观课的感受。
一、关于静默
时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热闹,而是静默。语文课早就该还给学生一片静默的时空。语言文字有着丰富的意义和情味,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能就是这样一种情境,而这种情境的体会,需要孩子们静思默想。殷老师在教学本课第一自然段时,出示四个方面的自读要求,让孩子们静静地默读。这是让孩子们倾听文本声音、触摸人物心灵的内心体验,是孩子们静心涵咏、潜心会文的过程。从孩子们的读后反馈看,他们与文本产生了情感的碰撞,实现了灵性的启迪。这便是课堂静默产生的静水深流的效果。
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老师们经常使用默读这种方式,却往往只注重默读的内容,缺乏对默读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默读时,在重点词句上停留、品味、揣摩,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在有感触的地方写写批注等。另外还应有默读习惯的培养,比如默读时各自潜心静读,不交头接耳,不窃窃私语等。只有从内容、方法、态度、习惯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要求,课堂才能形成一段灵敏的寂静。另外教师要给足静默的时间,要多一些等待。相信耐心的等待过后,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
二、语文课究竟要教什么
我们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要清楚我们的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我们每一位听课的老师也要想想这节课老师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么教。语文老师一定要清楚语文课是干什么的,要清楚自己每一节课想要什么。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带领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恰当地指导朗读;要揣摩文章的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要细读文本,反复品味,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编者的编排意图。
在具体的课堂实施环节,要注意几点:一、语文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地读书,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的风格和味道,读出作者表达的个性和精妙。一篇情感性非常强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体味课文情感?答案一定是读书!而不是叠加过多的资料,老师一味地煽情和简单的告诉。二、要精简目标,聚焦重点,多层推进,一课一得。课堂40分钟的时间是个限值,要想教得扎实深入,就必须直奔重点,精准发力,舍弃不必要的枝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个取舍的艺术,需要教师精心解读文本,读出“这一篇”与其他篇不同的地方,最值得教的地方,然后朝着一个核心目标,在关键处重锤敲打。有的课目标分散,老师要的太多,为了赶流程,只得这里一下,那里一下,看似教得完整,实则处处走过场,倒不如集中某一个点深挖。“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
第二节课,张老师的绘本阅读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多姿多彩、别有情趣的学习之窗。选取的.绘本特别富有童真童趣,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灵。老师精心挑选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打破教材的局限,把一本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本节课,在优美的意境中,在丰富的想象中,在老师精心的留白里,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读故事,在具体情境中学语言。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遨游,让孩子的灵性在童话世界里放飞,语言在童话世界里生长,思维在童话世界里提升,情感在童话世界里滋养。我希望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引入绘本阅读和写作,尝试自主开发课程,努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语文课堂。
今天听取了两位年轻的、富有钻研精神和教研热情的老师的课,我们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启迪,更感觉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一种奋发向上积极探寻的力量,那是一种勇往直前坚定行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生长。
评课发言稿9
老师们好,今天上午来参加阳光小学的校本观摩研讨活动,看到在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语文教研组的听课观摩研讨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我很高兴。“双减”后,我们终于能静下心来,安静、用心的做减负提质的教学教研工作了,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从听课中能看到,老师做了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学生学习任务落实准确到位,课堂教学流程也很顺畅,课堂教学语言简练有感染力,彰显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大家的评课各有所指,客观评价,有学习交流的收获,也有感悟和具体的教学建议。咱们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老师,从今天整个听评课过程中的认真参与,发言的学科专业性上就可以看出来。我对大家刚才的研讨意见基本上同意,也对学校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活动的态度感到欣慰!
既然参加了本次校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下面我也就开诚布公的谈几点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建议,供大家参考,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提出质疑,我们再共同商讨辩论,以求趋同。
一、先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一节课能不能上好,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是关键。教师课前备课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细致的研读教材,关注学生的学情,做好这三方面,教学目标就不偏离方向。这方面以前研讨时说过多次了,今天就不展开讲了。
本节课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的第二课时,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有2条:一是品读课文,感受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二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海底世界奥秘的兴趣。我主要说第一条教学目标,因为第一条目标达成的效果,直接影响第二条目标所达到的程度。我的意见是,第一条目标的设定应再具体化。比如,通过讨论等教学方法和合作等学习途径,从那关键字句、句式、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课文品读,使学生达到感受、了解、体会、掌握、应用中哪个知识学习程度或层面,最终要形成哪个语文素养的具体学习任务和能力。这样设定好教学目标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二、找准品读支点,达成教学目标
老师这节课上的确实很好,也很成功。我在听课过程中边听也边认真研读了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结合刚才老师们
的评课发言,我也有一些新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做个比较,看有没有进一步优化提高的参考价值。
能选到课文中的文章都是名篇典籍,具有典型性和标杆示范作用。就这篇文章要品读的地方很多,从不同的地方和角度都能品读出不同的层次和高度,获得不同层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形成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一节40分钟,难以做到面面具到,要真正全方位去品读,恐怕要再设计几课时才行,况且就三年级学生来说,一定要用好课文去教,课堂教学要和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相符才好。就这篇课文来说,要是放到不同年级学生课堂中去教,肯定教学要求和知识层次学习也会不同。
我思考了一个品读设计方案,大家都是一线教师,看看是否有应用价值。主要说怎么品读,分四个板块设置,呈递进式展开品读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在品中读,读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第一板块设置,对重点词语“窃窃私语”和中心句(二三四五自然段首句)进行品读,主要是让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和感悟,引发学生讨论,并发表各自观点。特别是中心句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如果把这些中心句去掉,大家再看看课文,是不是就显得描写很凌乱,没有条理可循了。中心句的作用可适当引导学生,提醒他们在学写作文时有时也可以用上。
第二板块设置,抓住一些主要句式进行品读。如第三自然段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和第五自然段中的“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进行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特产丰富的特点。让学生说说“还有的……”“还有……”表示什么意思,说说省略号在句子中的含意和作用。再让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学以致用。
第三板块设置,细节描写品读。第四自然段中,有关鱼、乌贼和章鱼的动作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认真品读,说说这样加入动作细节描写的好处和作用。然后再用平淡的语句说说这些动力的运动特点和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什么是细节描写,了解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关描写片断的作用。细节描写小训练,可以让学生对同桌的某个外貌特征进行细节描写训练。
第四板块设置,整体感知课文的详略描写。学生在课文中可以看到,二三四五自然段是详写,详写的内容可以用每段的中心句得到概括。略写是最后一自然段,要让学生明白,略写不是海底这些物产不重要,而是海底世界太丰富,太奇异了,甚至有些还是未知的,文章中是写不完的。略写不代表没有或不重要,从略写内容上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对海底未知道世界的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海洋生态。
三、一节好课,什么教学模式似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可行的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学习组织形式,精心的课堂训练设计。要时刻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用教师的课堂智慧及时处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事故”,帮助学生排除学习探究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任务明确,学有所得,学而得法,学而能用。
教与学的目标清晰明确,是谓眉清;教的出彩,学的尽兴,是谓目秀。把课上的眉清目秀,就是一堂好课。
评课发言稿10
教研过程要遵循三阶段原则,即:钻研—教研—教研之钻研。这是符合一般事物自身发展的三阶段普遍规律。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利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较远影响。几位老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食物教具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生字卡片的准备一面有图一面是生词,有利于检测生词的掌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教师的语音素养较好,几个老师有着良好的语音面貌。纯正的发音会影响学生。因为学生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模仿英语老师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很难较正,这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促进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方面几个老师倒做得较好,如刘琦老师。教师的形象与人格素质较高。形象素质并不是说教师要“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落落大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学生的心目中起模范和表率作用。而教师的教态自如和给学生的亲和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梁玲老师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语结合手势创设情境。
好的板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的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这方面官志梅老师做得较好,书写也漂亮。而且课堂结构也比较合理。
教学中几位老师都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ㄐ纬梢欢ǖ淖酆嫌镅栽擞媚芰Γ如梁玲老师在教单词是自己利用老师语言优势,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刘琦老师教学单词时也让学生表演老创设相关的情景,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几位老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法的训练,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
1、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的每个环节用时合理,使整节课和谐发展,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等现象。
2、把课堂换给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真成为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主动的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把握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寻找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 xx。
3、加强学生句型的操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正真使语言应用和中考相结合,寻找语言教学和中考的 xx,培养说英语的同时,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
1、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的每个环节用时合理,使整节课和谐发展,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等现象。
2、把课堂换给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真成为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主动的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把握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寻找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 xx。
3、加强学生句型的操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正真使语言应用和中考相结合,寻找语言教学和中考的 xx,培养说英语的同时,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一是从着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接下来就是个性修改,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最后,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
我觉得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集体评课要求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高语组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与课例大教研活动合并,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然后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的研讨氛围。另外,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都要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相信集体评课定能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间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组长安排本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提前设计好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主题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小话题不限,必须是值得探讨的,否则失去意义。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自己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想法向大家说明,然后大家轮流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最后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并且由中心发言人记录,最后成文作为教学成果展现。
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案、教学经验,专题研讨,这些应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做法,通过听课,相互提高,通过评课,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探索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路子。追求创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表及里,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科研兴趣。
今天,我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研组长论坛。本次论坛在首南一小举行,是对上一阶段教研组实绩考核的延续。由于今年才接手语文教研组工作,而论坛的内容又是09、的教研组开展情况和成绩汇报。所以昨天下班从学校搬来了厚厚一大叠资料、档案,准备论坛发言稿,制作ppt幻灯片,一直弄到凌晨1点才睡觉。
我们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一直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成绩稳中有升。现将近两年我们教研组开展的工作分四大块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教研组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教师一起学习薛法根老师的《“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又认真学习了沈大安的《浅说略读课文教学》。第二学期在教导处的组织下,语文教师一起学习了特级教师钱正权的《跟年轻朋友聊“听课”》,研究了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还组织研究了由鲍丹丹老师执教的、薛法根老师点评的课堂实录《我为你骄傲》。
20xx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并且针对教学难的问题,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学习20xx年11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学期集中学习了薛法根《低年级阅读教学怎么教?》,并且探讨了《如何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地做好记录,相信这样不断地学习肯定能提高我们的认识,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当中。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近两年来我们教研组语文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学科培训,主要是听课、评课、讲座等。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教研室、进修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外进行学习和听课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区级“领雁工程”培训。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安排下,四位老师分别在海曙小学和华泰小学脱产培训6周时间。在这6周的时间里,他们在名校听课、上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感受名校浓浓的教研气息。相信通过学习,定能给我们补充新鲜的血液。
每学期我们都会进行集体性的学习活动。集体性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发我们自身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给与其他的老师以思考。我们教研组的理念是一人优秀只能代表个体,整体上去了,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1、20xx学年我们教研组共进行了八次这样的活动。
(1)第一学期除了学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组活动之外,我们还对文言文教学和略读教学进行了重点的研讨和学习。教研活动的形式是“集体备课—课堂实践—集体修改—再次实践”。我们有幸请来了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给我们的老师进行上课、听课指导。这次教研活动我们吴乐燕老师上了公开课:《伯牙绝弦》,这也是我们这学期所要研讨的重点课文。课后,郑小强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对如何理解教材,怎样把握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分析。
(2)第二学期我们有幸请来了区教研员方老师和赵老师来校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让两位教研员从我们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以此对症下药,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剂良方。两位老师柳静君老师和吴乐燕老师分别上了两堂公开课:《荷叶圆圆》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再次与华茂外国语学校的郑小强老师一起探讨了文言文课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xx学年我们进行了8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1)第一学期10月份与海曙小学的联谊活动,海曙小学的姚桂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长城》,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学校的吴乐燕老师执教的《桂花雨》,教学过程由扶到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11月份与华泰小学的联谊活动,华泰小学的徐福丹老师执教的《普罗米修斯》,朗读指导和写法的渗入把握得非常有度;
我们学校柳静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颐和园》,受到了同来听课的华泰小学老师的肯定。
(3)第二学期4月进行了三次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第一次是柳静君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数星星的孩子》。评课活动中,老师们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次是两位外出学习的老师回校上公开汇报课。一位是到海曙小学学习的朱小妹老师,她上了《画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华泰小学学习的陈海峰老师,她上了《触摸春天》。从她们的课堂展示中,我们感受到了名校的课堂教学风采,也感受到了两位老师通过学习,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与海曙小学的老师进行教学联谊活动。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师的一致好评;海小的李翔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三个儿子》,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学良好的课堂教学过程,体会到我们的孩子们的潜力是也是无穷的,只要你关于开发。
(4)5月份与华泰小学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华泰小学的钟媛媛老师和我们学校的徐燕萍老师共同上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们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识到了我们与华泰小学的理念差距。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大家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5)6月份,我们学校的柳静君老师参加了镇教辅室组织的“新生代”教师选拔活动。虽然最后只进了复赛而没有得到参加区里的比赛的机会,但我们从这次准备中看到了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而是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差距。
通过这些公开课,展现了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的点点进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应的也就增加了见识,提高了认识水平,这也给我们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近两年我们组织了十几次集体备课,在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制作了PPT,并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结合课件的形式一起出现,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可以说,集体备课已经成了我们教研组固定的教研活动了,因为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
两学年我们教研组积极组织了一到六年级的语文竞赛,让孩子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月荐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参加作文比赛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为学校校报《小星星报》和校刊《紫云英》提供了充足的习作数量。低年级讲故事比赛、拼音过关比赛,中高年级古诗词竞赛、现场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教师积极辅导学生写作,并到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投稿。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如孙惠妹、姜锦锦同学分别获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赛全国级二等奖和优秀奖,两位指导老师朱维洁老师和吴乐燕老师还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朱小妹老师指导的学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赛中获得鼓励奖。相信这样的竞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在这两学年里我们学校师徒结对工作做得比较好,师徒结对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联结在师徒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从而得到提高。
我们教研组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比赛。但是鼓励是鼓励,但老师们的兴趣总鼓动不起来,也许是自觉能力不够,也许是对教育科研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近两年来,少有论文、课题、学科竞赛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全校好像只有陈波老师一人有兴趣去写写论文,发表于各级刊物上,这方面也是我们学校教研组最薄弱的一点。
通过倾听各个学校的教研组简介,我真的是羡慕忌妒,但绝对没有恨,只有心中感慨万千。但我想差距不是问题,地域不是距离,虽然茅山小学地处鄞州区的边缘地区,但我相信,我们没有一位语文老师愿意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语文教研组被“边缘化”的。争取进步将会成为我们工作上的目标,前进中的动力。我们茅山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区教研室的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茅山小学语文教研组的路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踏实!谢谢!
评课发言稿11
我校开展了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率先推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听评课活动。整整一个月的听评课活动让所有老师都深深体会到: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智慧与能力的提升,更是推进新模式发展的一针强化剂。在张主任的带领下,十二位老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大胆创新,有的勇于突破,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评委、老师全程参与、细心倾听了十二位教师的`语文课,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聚焦课堂比教学。
1、参与面广,效果良好。
本次公开课活动,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于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对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
2、“读”中尽显语文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读就是培养语感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本次活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或抓关键词句(重点词语)来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朱兴运、李萱萱、张振贵等老师在朗读方面充分体现了“以读促悟、边读边悟”的语文教学理念。每位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读”中尽显语文课堂魅力。
3、新课堂教学模式稳步推进,效果明显。
本次公开课活动中,所有教师都运用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有些大胆地创新和改革。低段教师(一、二年级)已渗透了课程改革的新模式,学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开。(周坤改革较优先)。他们还善于抓住字、词来讲授,强化低段基础,这是值得我们深感欣慰的地方。朱兴运老师在教学中技艺娴熟,教学风格娓娓道来,有如清泉从山谷中蜿蜒而来,令我们老师啧啧赞叹。
4、听评课强化素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为了使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以评促教,教学相长。听课完毕后,语文教研组还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教学中时间安排不合理,重难点不突出。我认为时间安排应有具体规定性(分别是温故互查5分钟、设问导读10分钟、问题研究20分钟、巩固练习5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这样每位教师就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方向全失。重难点讲授应通过每一周教研来实现。(分为三大组:1、2年级一组;3、4年级一组;5、6年级一组)。
2、独特教学风格呈现不明显,丧失了教师的个人魅力。
由于课堂教学中的每一步都是这样的,导致课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个人魅力?现在的教学形式应与过去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身特色为主。也就是把设问导读中的问题,有意识地设计到你的教学中去,体现有特色的个性教学。设问导读只是仅供学生预习中使用或设问导读环节略用一下。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和探讨。
3、课堂设计过多或不充分,点拨、评价单一、不及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拖堂、讲不完的现象。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末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有必要加强备课的设计,内容不能太多,时间设定准,多多学习不同类型评价语。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都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课堂,每时每刻不忘为师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
评课发言稿12
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找拱形》,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找拱形》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宗琛老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找拱形》。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找拱形》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内容。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则把对拱形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圆顶形、球形、多样的弧形,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身边见过哪些拱形?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认识拱形。师又追问:为什么在桥的设计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猜测后,让学生想办法,从球形入手,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乒乓球半球做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球形结构抗压能力的大小。一次次的'往球形结构上增添的重压吸引学生的
兴趣和探究的热潮,掀起本次课的高潮。后面对于塑料瓶瓶身结构抗压的结构研究,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说生活中什么地球见到过球形、拱形结构,塑料瓶身使用到的关于拱形的什么特点等等,这些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科学素养,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三、教学组织秩序严禁,教学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恰到好处。本节课,焦老师从找拱形--索身边拱形结构的特点、优势--用实验证明拱形的承压特点--分析拱形承压原因--总结拱形的优势,见识拱形建筑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解释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点,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资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材料有关:焦老师选择用乒乓球的半球作为球形结构的探索材料,很好用,这里涉及到关于器材材料的问题,有同学会想到,如果是鸡蛋壳的半壳,恐怕就不能承受两堆作业的重量了。
2.课的延伸拓展处: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进一步加深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提前带一个塑料瓶到课堂上,每个人就能更明了。
综上所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大,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教师深度参与,及时鼓励,全程评价,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课型特点。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课,对于科学课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深化了我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态度。
评课发言稿13
同事们:
大家好!
由于有课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很是遗憾,刚才看到了吴凤云老师总结的教研点评,有了点想法,所以也想出来瞎说两句:
1、瞎说理由:除物理学科外,化学也算上能听懂吧!
2、总体感受:从今天的教研记录中,我似乎闻到了点火药味,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讨,各抒己见,阐述不同的观点,没有点火药味怎会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学校正在偷着乐呢)
3、综合评价:这节化学课,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也不够精彩,但却较实用。上午也听了这节课,由于过分改变,丢了自己的特点。下午的课才找回自己,显示出你沉稳、细致、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实用的课堂更贴近于高效。
4、个人建议:
第一、当课堂中出现预设外的问题时,教师不要躲避,要简明扼要的进行讲解。(比如:铝与硝酸银反应,出现气泡(铝与强酸弱碱盐反应,伴随氢气的产生,高中要学到;再比如,锌与铁与盐酸反应,现象铁反应速度较快,是由于锌是粒状而铁是片状的,与反应物接触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环节(置换反应)总结出金属的活动顺序。我们作为做课教师,应该把难点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简化,通过实验置换反应是无法直接得出金属活动顺序的,而是通过置换反应以及上两个环节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说好了是瞎说,望老师们谅解。
评课发言稿14
尊敬的xx:
刘老师整堂课设计大气,课堂上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把学和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注重评价和提高。紧紧抓住科普性说明文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提问题,会提问题,实效性很强。
第一环节,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同时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质疑是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这个班的孩子很善于质疑,说明老师平时非常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第一遍读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降低难度,老师给了学生一根有力的拐杖,温馨提示,让学生找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的句子概括。拐杖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依赖,而是为了让学生走得更加稳当,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丢弃拐杖。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表格式练习能直接提供给学生动笔练习的机会,科普性说明文选择这样的边读边练的方法非常有效。另外,老师要求学生填写的时候要用简练的词语概括,训练了学生概括的能力,实效性很强。立足教材,从学生发展的`基点及需要出发,凸显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理解和语言习得、人文熏陶的整合。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不能自觉发现感悟的东西。点拨学生进行语言的概括,并充分肯定学生不同的表达。这节课的指导思路是: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所以在学习课文的四部分时,我紧紧围绕本文的写作特点入手,通过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品词品句,咬文嚼字;圈点批注,删减对比;课外扩展,迁移写作这四种教法,感受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语文味。
第四环节:注重课外延伸
本课第一次让学生接触到仿生学的知识,该科学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因此在教学本文内容后,老师让学生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例如,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使学生对人类模仿动物进行创造发明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了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评课发言稿15
李老师执教的《花钟》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主要教学了第一自然段。在教学中,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当然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老师又出示了3种花,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老师还没做到很好引导,学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激励性,以致教师的评价评而不导,评而不实,评而不治,评而不全。
因为是刚从二年级过渡三年级,所以在字词方面还应加强识记,另外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观察想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的老师也不用解释那么多了。 比如,在请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观察一大片万寿菊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些万寿菊开得怎么样?再请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第四篇: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范文1
同事们:
大家好!
由于有课没有参加教研活动很是遗憾,刚才看到了吴凤云老师总结的教研点评,有了点想法,所以也想出来瞎说两句:
1、瞎说理由:除物理学科外,化学也算上能听懂吧!
2、总体感受:从今天的教研记录中,我似乎闻到了点火药味,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讨,各抒己见,阐述不同的观点,没有点火药味怎会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学校正在偷着乐呢)
3、综合评价:这节化学课,算是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也不够精彩,但却较实用。上午也听了这节课,由于过分改变,丢了自己的特点。下午的课才找回自己,显示出你沉稳、细致、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实用的课堂更贴近于高效。
4、个人建议:
第一、当课堂中出现预设外的问题时,教师不要躲避,要简明扼要的进行讲解。(比如:铝与硝酸银反应,出现气泡(铝与强酸弱碱盐反应,伴随氢气的产生,高中要学到;再比如,锌与铁与盐酸反应,现象铁反应速度较快,是由于锌是粒状而铁是片状的,与反应物接触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第三个环节(置换反应)总结出金属的活动顺序。我们作为做课教师,应该把难点通过教学手段进行简化,通过实验置换反应是无法直接得出金属活动顺序的,而是通过置换反应以及上两个环节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
说好了是瞎说,望老师们谅解。
评课发言稿范文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在这里非常的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在今天早上能来听我的课,在里我向大家很衷心地说声谢谢!说句非常实在也不怕大家见笑的话,十三年了,用多媒体上课的我只有上过三节,应该算是媒体盲吧!
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根据本人的总结,在没有意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了是一节失败的课,我上的是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习作!在整个过程中就本组的大自然的启示这课文中进行汇报,本人把它界定为汇报课,在备课过程中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导入,导入这部分主要是以回顾前面所教过的课,巩固学生的掌握能力和消化能力,让学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启示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息息相关,怎样去悟大自然之道的“道”。在上课过程中就以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和一系列的图片让同学们悟启示悟其悟道,知道了飞机装上雷达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启示。第二部分出示范文,出示范文是通过观察图片得出的启示,让学生去发现和老师的点评,由发现到了解到掌握。第三部分就是让学生尝试完成口头习作,教师指导。
那么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本人基本完成了课堂所设计的内容,但是在这里本人也知道毕竟对这个多媒体的知识的缺乏,所以在课件上弄得不好导致出现了一点点小小的失误,另外就是在界定这堂课时出有些懊恼,造成了在备课上面不够充分,就像导入我没有点明这堂课的课题是什么?就直接进入了……还有就是在上课过程中觉得有点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氛围,另外就是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时不够到点到位,解析得不够清楚,没有中心没有重点,课堂安排不当,时间显得比较紧,课上得比较赶,应该算是流水线型课堂吧!
有句话说得很对教师不能只固定自己只是一桶水,而是要像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为学生释疑解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会更加的.虚心,更加的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教学态度面对学生,用最好的能力去传授给学生,用最好的知识感动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和语文组的全体老师以及听了今天课的老师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潘少梅老师、教研组长邱静双老师在本人备课过程中的指导。同时,本人非常的虚心恳请和聆听同事对这堂课的点评和指教!发言完毕!
评课发言稿范文3
今天听了朱老师的《花钟》一课,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回顾朱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
一、老师注重课件的运用,让学生在欣赏花儿美丽的样子时,在课件的`展示中感受课文语言之美,进一步激发情感,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以便于新课的学习。
二、识字环节非常扎实有效
朱老师将生字新词利用课件的形式出示,第一组是新的词语,第二组是去掉熟悉的字,本课中新的生字。学习时,首先抓读准字音。先个别抽读,集体纠正。接着男女读,再让全班齐读,读完请学生发现规律,互相说一说,哪些生词拼读得注意。简短的言语,形象的理解记忆,就将识字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非常扎实,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语,丰富写作的语言。
三、品、读、绘结合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花朵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这一重点,教师先让学生默读探究答案,教师相应点拨,指导学生绘出花钟的日钟图和夜钟图,接着课件出示“花钟”图,引出下文。多种手段结合,理解课文。
四、给予学生很大的肯定
整堂课中,朱老师都及时的给孩子们鼓励,让孩子们感觉到了学习兴趣,充满了自信心。孩子生词的不够好,但是能读下来,老师便说:“真不错,会读了”。读好了的学生,老师会说:“非常了不起。”给了孩子们鼓励,上课也更积极了。在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老师都不忘说一句:“还有谁想起来试试呢?”更是激发了更多孩子的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这有些需要探讨的地方,在课件出示花钟图时,应先让学生仔细观看一下图片,了解花朵,这样学生会有更直观的印象,理解这个难点更容易些。学生绘画“花钟”难度也小了。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给位老师点评指正,互相交流学习。
评课发言稿范文4
5月26日,武平实验小学向大禾中心学校第二次捐赠仪式暨送教下乡观摩活动在大禾中心学校举行。实验小学继去年向我校捐赠学生餐桌椅之后,这次又向我校捐赠了价值3万7千多元的讲台、课桌椅,同时还不辞辛苦,为我们送上了精彩纷呈的6节示范课。其中练瑞英老师在五(1)班上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听这么优秀的老师上课,上的又是这么美的一篇课文,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花美、人美、课更美!
一是结构美。这篇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是美学大师,连老师的这节课也把季先生的这一作品以很美的结构方式呈现给了大家。整节课思路清晰,线条简洁,从德国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开始,让学生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再引领他们认识了德国这个奇特的民族,从而体悟到“人认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并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用一首小诗《给予》作为全课的结束,给人一种余音绕梁之感。由“花美”到“人美”,由“读”到“写”,从整个教学设计的外在形态来看,呈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则表现出一种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中体现出练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二是情境美。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两次赴德的见闻和感受,文中洋溢着一种浓浓的异国风情。课堂上,练老师以充沛的感情,生动的语言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把教材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如在课前互动时就让学生交流自己养花的体会,还在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练老师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练老师用优美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了德国,带进了一个花的世界,不仅让学生看到了鲜花,还让他们闻到了花香,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了他们的体验,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发了他们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共鸣,真正体会到了“花美,人更美”的美好境界。
三是语言美。课堂上,练老师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文本声情并茂的范读,还是对文章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都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打动着学生的心灵,也打动着所有听课老师的心灵。而且,练老师不仅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传神,还努力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进文本,强化语感,从鲜活的语言实例出发,从具体的语境中领会语义。如对“花的脊梁”中“脊梁”一词的理解,老师亲切地摸着一位同学的后背的脊梁骨说:“这是人的“脊梁”,我们只能从他的后面看到。那么,在句子中,花的脊梁又指什么呢?”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花的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
人看的。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练老师让他们进入德国人的角色,自己对他们进行采访“请问小姐,你家养花吗?”“你家呢?”??在交流互动当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进入了文本,理解了语义。同时,练老师不仅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还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表达。不但让他们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语、句子和段落,让学生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当堂做到熟读成诵,还重视课外积累,如在学习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后,让学生积累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描写花的词语。特别是与课文密切相联系的“我做了一个花的梦??”“我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的小练笔设计,既练习了表达,又升华了情感,让人感觉眼前一亮。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同时又体现出语言美与哲理美的相互交融。
当然,除了结构美,情境美,语言美,这节课还有太多的亮点,太多的美。如节奏美、生成美、板书美等等。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我无法进行一一阐述。总之,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原来语文课是可以上得这么美的!
感谢实小的练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一节语文课,感谢所有的这次送教的老师。你们辛苦了! (蓝兴启)
评课发言稿范文5
各位语文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工作室全体成员,衷心感谢仙踪中学各位领导和语文组各位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我还要感谢县教研室的张先富主任,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推动;感谢各位兄弟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刚才大家的发言十分精彩,以诚恳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两堂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尤其是计主任和赵书记的发言,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让本工作室在座的各位成员受益匪浅,我对大家深表感谢。
今天既是学术活动,大家本应畅所欲言,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无法满足各位同仁的愿望。对此,我深表歉疚。下面,我先就两位老师的课作一简要分析。我觉得今天下午两位年青教师让我觉得眼睛一亮,我们认为仙踪中学语文组是一个有着强劲实力的、充满活力的教研组。两位老师阳光活泼,语言简洁流畅,课堂的节奏控制得十分得体,面对那么多专家和领导,整节课表现出十分娴熟的驾驭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先说一下王玮老师,总体觉得她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十分准确的,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古体诗歌,属必修内容。在设计的时候,教师注意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正音正字的过程也是一项不少的。听录音诵读并且指出读错字音,培养了学生批判意识和质疑精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三个方面:即自然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把诗歌的目标定位在美的体验,符合课标要求。因为《蜀道难》这首诗从主题来说,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非常麻烦的争论对象,到目前为止,至少四种说法。即便如王老师在课堂上所说,是送友人入蜀,也还是个谜。此说依据为原文:“问君西游何时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仅凭这两句就肯定是一首送别诗,未免武断。关于此诗,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说:“《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趄趑,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在佐逆者著戒。”对李白此诗在古题之外翻出新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孙绍振先生说:“《蜀道难》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其难能可贵,就在于突破了乐府古题的单纯空间的夸张性铺排,呈现出多给复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时间上,纵观历史,驱遣神话传说;在空间上,横绝云岭,驱策回川;在意象上,天马行空,色彩班斓,纠结着怪与奇,交织着惊与叹,赞与颂。”①在艺术上的突破是两位学者的共识。因此,王老师选择的抓手无疑是正确的。第二理由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一下子读懂这首诗是一种奢望。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诵读,引领着孩子们踮起脚,让大师们俯下身子来对话,通过诵读建立起一个纽带,让孩子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哪怕是一点点的体验,我都觉得是成功的。可惜,这节课没有将诵读进行到底。
王玉辉老师是一个有六年工作经历的老师,但是看上去他应该比较成熟了。他有着语文教师应该有的学养和追求;他有着年轻教师的那种满满的自信;他还有着一般语文教师所没有的个性。对于他的课如果作一般意义上课来观察的话,我非常赞同赵书记的话:该强的地方没有让它强起来,该弱的地方没有让它弱下去。这是一则《孟子》寓言,对于寓言来说最为重要的当然是作者的寓意了。因为这里头不仅是文本的核心,多数还包含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至于对本文中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刻画的生动性,这是前人已经认可的东西,当然是孟子文的.亮点,但是,却不应该成为本文主要教学目标。如果我们再细看一下,玉辉老师选择的课文是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文本《先秦诸子选读》,那么,对于目标的确定则应作另外的考虑。我们的新课标中对必修和选修的培养目标方面都有比较明确论述。必修部分侧重于工具性,即语言基础的培养,兼顾人文性;选修方面则应侧重于人文性,即注重民族的、传统的、文化层面的探究。因此,本文作为选修课,则不应也不必上得如此细致,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大可以进行整合,要着重从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我觉得本文可以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设置富有探究意义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回归到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上面来。儒家构建的以“礼、义、廉、耻”为核心的价值观为何在今天受到如此重视,从孟子时代来看,对于人的追求与价值的评判就已经达到如此高度。如果这样来处理教材,就等于把教材用活了,而不至于死在教材之中。不管怎么说,玉辉老师对于先秦诸子思想观点的深入了解,那种随意驱遣,滔滔不绝的演讲(谓之玉辉大讲堂)的霸气,实在值得我学习且佩服。
下面想简单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听评课。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绍两本书:一本是《课堂观察》一本是《课堂观察II》都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先生主编的。这本书并非是纯理论性质的,它更加重要的是崔先生与他的研究生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市高级中学的全体老师八年实践的结晶,凝聚着一个满怀话语霸权的大学教授对于中学课堂教学的深切关怀,当我读着那些老师的观察范例,听着那一个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的时候,常常为之动容。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让听评课走向专业化。根据我的个人体会,我认为,当前多们中学的老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使我们的听评课变得有些学术的味道来的。
评课发言稿范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到处一派祥和景象。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远道的客人。鸟鸣嘤嘤,诉说着我们心底最深切的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
亲爱的朋友,我们盼望已久!
我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是我们共同追求。我们今天聚首寨底,共悟育人之道。你们远道而来为我们传经送宝,我们万分感谢。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不吝言辞,把你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传授给我们。而我们也一定会向你们虚心求教,与你们真诚交流。相信你们的到来一定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增添前进的动力,一定会增进我们两校之间的友谊。
我们虽然身处乡村小学,但我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限的热忱和忠诚。我们热爱我们的工作,热爱我们的孩子,热爱这片教育的热土。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志,我们只希望给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描绘希望,为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想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我们的爱是一样的。
春风阵阵,传递着我们两校之间浓浓的情谊。白云朵朵,承载着我们对教育共同的追求和希望。
最后,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寨底小学全体师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评课发言稿范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张知锋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朱淑艳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丁玉萧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丁玉萧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张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张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艳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丁玉萧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我们这三位老师的讲课,旨在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范文8
李老师执教的《花钟》是一篇带有浓厚科学性的阅读文章,整堂课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主要教学了第一自然段。在教学中,老师教态大方、自然、得体,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兴趣得到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李老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媒体操作带领学生走进花的世界,有了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操作,美丽的花卉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各种花儿开放所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感受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也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表达相同的内容。
当然老师也比较注重学生写的训练。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老师又出示了3种花,想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建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李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但总觉得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是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老师还没做到很好引导,学生感悟不深,以致朗读指导的有效性还没完全突显出来。在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面,教师没有针对性、激励性,以致教师的评价评而不导,评而不实,评而不治,评而不全。
因为是刚从二年级过渡三年级,所以在字词方面还应加强识记,另外在体会作者用不同方式描写花的细节方面,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观察想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句中有些词语的意思,我们的老师也不用解释那么多了。 比如,在请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时候,可以请学生观察一大片万寿菊开放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些万寿菊开得怎么样?再请学生说说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朵,你会怎么做,怎么想,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样是不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欣然怒放”的意思呢?
第五篇:即兴评课发言稿
即兴评课发言稿
即兴评课发言稿1
今天有幸参加了“xx课堂名师工作室”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的工作者,每次参加观摩研讨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获颇丰。
在上午的活动中,有个环节就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很欣赏东洲幼儿园黄瑾主任的说课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话筒脱口开讲:讲大班孩子绘本阅读的目标,目前孩子的已有阅读水平;讲读到绘本《月亮先生》时触发的教学知识点;讲如何捕捉绘本的重点;讲怎样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透过黄主任看似信手拈来的话题,真切感受到黄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有多充足,包括对孩子、对绘本、对大班年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虽然活动中有关月相图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度,但活动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次活动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师的科学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四个人合作一张记录单。在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该我记啦,我听到旁边的听课老师说,对啊,应该每个孩子一张记录单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结合后面的.活动环节我们发现:这才是丁老师设计的巧妙,正是让四个孩子合作记录一张记录单,才有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自己思考自己记录,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
再比如通过王祖霞园长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藤蔓之美》,可以看出通源幼儿园的特色,王园长的美术功底和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本次活动学习到了有关装饰画的许多知识,收获了操作性极强的美术教学方面的技能。有个小疑惑:活动的课题是藤蔓之美,在后面的环节中,特别是后来的请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装饰,如果特别地强调用藤蔓状的线条,不知是否更贴合课题?
感谢“xx课堂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即兴评课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欣喜地听赏了三节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课,给我们在座听课老师的以眼前一亮的感觉。课题选择、教学内容十分新颖,教学过程别具一格,很有冲击力。尽管只有三节课,但感觉是一场饕餮大宴。下面我就自己的感悟与大家共享:
第一节课是我们三厂幼儿园小娟老师上的。她的课很稳,很干净,很清新,选材非常好。在课堂教学中,她所选择的动物图片都非常卡通,给孩子们以视觉上的创意,将绘本的幽默发挥到了极致。在知识点的教学中,每次让孩子们讨论、思考后她都会总结如:蛇的鳞是它最好的衣服;绵羊厚厚的皮是它最好的衣服。最后总结出:动物的皮毛是它最好的衣服。
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比如观察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等,让孩子们热烈讨论,各自发挥自己的观点。由于诱导得当,孩子们从开始赞同绵羊穿衣到最后都改变观点,点题: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在教学中,丁老师还通过变色龙的视频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动物不穿衣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自己的作用。集教学目的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幽默性于一体。让所有听课老师和孩子们感觉舒服、快乐。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宠物,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大街上溜达,适合它们的衣服给它们带来了真实感。如果以后让小朋友们编一本《动物也许可以穿衣服》的书,这样可以满足他们看到狗狗穿上漂亮衣服的知识欲望。幼儿对绘本还是很感兴趣的。
小霞老师的大班美术欣赏《藤蔓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术课最关键的是美”。课堂中王老师选用了美的音乐、美的作品、美的线条和自己美丽的头发让老师们整节课都陶醉在美的氛围中。王老师的课从认识螺旋线开始,由局部带到整体,让幼儿到黑板上不断渐次增加螺旋线,形成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这幅古斯的作品《期待》,是由螺旋线、三角形及似眼睛的形状组成的。她的教学设计也分了几个层次,由螺旋线的局部至整体、三角形的局部至整体,再把这些图形充分整合,来完整展示古斯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让幼儿很清晰地把握住了欣赏美术作品的层次和结构。
为了巩固对古斯作品的理解,王老师用四幅画让幼儿来辨认,找出他的作画风格,继续帮助幼儿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在动态演示到静态展示中,不断积累孩子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探索发现、获得概念。同时,让幼儿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点、线、面等元素画画,借鉴他人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让幼儿在创作和欣赏自己的作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自豪感。小学里讲究课堂教学的多元渗透,王老师在欣赏教学中本美术、音乐、探索完美结合,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所展示的自己和班上孩子的作品美仑美奂,让孩子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大胆地去追求美、发现美、表现美。
小瑾老师的课大班科学阅读《月亮先生》给孩子以科学探索的`欲望。通过优美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结合今年的神十飞天,更激发了孩子探索及飞向太空的强烈愿望。同时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活动中黄老师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现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让幼儿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答科学问题,使数学活动更加游戏化、趣味化,深受幼儿欢迎。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所以在教学中,黄老师把教学过程设定为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让他们亲子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避免出现幼儿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她采取了前后贯穿的方式,在个个环节都设置了任务,以层层深入”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一步步引领幼儿从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字与月份、理解数字与月份从而学习月份与月亮的变化规律。
即兴评课发言稿3
今天有幸参加了“海门市幼儿兴趣课堂名师工作室”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幼儿园的工作者,每次参加观摩研讨活动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所以每次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次也不例外,而且收获颇丰。
在上午的活动中,有个环节就是上课教师的说课,很欣赏东洲幼儿园黄瑾主任的说课方式,不用稿子拿起话筒脱口开讲:讲大班孩子绘本阅读的目标,目前孩子的已有阅读水平;讲读到绘本《月亮先生》时触发的教学知识点;讲如何捕捉绘本的重点;讲怎样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透过黄主任看似信手拈来的话题,真切感受到黄主任对于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有多充足,包括对孩子、对绘本、对大班年龄段科学领域目标的把握等等,一切的一切都了然于心。所以,虽然活动中有关月相图这个知识点有点难度,但活动整体效果还是相当不错。
当然这次活动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丁娟老师的科学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中,四个人合作一张记录单。在孩子记录的过程中,有个孩子说,该我记啦,我听到旁边的听课老师说,对啊,应该每个孩子一张记录单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了。结合后面的'活动环节我们发现:这才是丁老师设计的巧妙,正是让四个孩子合作记录一张记录单,才有积极讨论、并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如果每个人一张记录表,自己思考自己记录,这个目标就达不到了。
再比如通过王祖霞园长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藤蔓之美》,可以看出通源幼儿园的特色,王园长的美术功底和教学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本次活动学习到了有关装饰画的许多知识,收获了操作性极强的美术教学方面的技能。有个小疑惑:活动的课题是藤蔓之美,在后面的环节中,特别是后来的请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加工装饰,如果特别地强调用藤蔓状的线条,不知是否更贴合课题?
感谢“海门市幼儿兴趣课堂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