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物质,它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着手,多联系实际,突出趣味性,增强吸引力。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设问、引导探究、讨论归纳等多种教法,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等多种学法。通过CO2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学会对比归纳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了解事物的两面性,树立环保意识。初步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
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多,探究实验多,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学习完本节课之后,要及时地小结,辅以必要练习,使学生熟悉内容、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我在上这节课时,感觉不好的地方有:①学生在做实验6—4时,一是时间过长,二是有部分学生做不到蜡烛熄灭;②做实验6—6时,纸花变色不够明显影响效果;③由于学生对碳酸、碳酸钙等名词感到陌生,这部分知识点学习大受影响;④整节课内容太多导致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温室效应”的学习草草进行,所以下节课还要用半节课时间复习消化。
篇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及其重要的位置,本节课的实验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多,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值得深思。
由父女两个人下地窖惨死的故事情景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我增加了一个讨论:发现有人晕倒在二三深的地窖里,如何救活他们?在课堂上,学生针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会异常热烈、超乎预料,各组的救人方法,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最后得出一些大家一致同意的方法,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真正的应用,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但是有时学生会想出一些非常有争议的方法,不能在短时间里达成一致的意见,教师也无法从中做出明确的.裁决,这样就难控制教学的时间,本次的公开研讨课中,我没有像平时那样上课,让学生完全自由的发挥,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我及时踩刹车,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学生意犹未尽,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是没有机会。基于上述考虑,本节课的有关实验无法全部安排一个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为学生实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只能请一组学生到实验台上来完成;通过长漏斗向点燃蜡烛的烧杯里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操作容易失败,本实验通过教师来完成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他的实验因为操作复杂只好由老师来完成。
由于本校的实验室里没有播放视频的设备,有关“死狗洞”的视频是备而不用,只好口述,效果大打折扣。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民主、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学生有一个表现的空间,但有些地方的设计不尽合理,考虑不周全,难以全部达到预期的目的。
篇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师:利用PPT展示一张有关“温室效应”的图片,请同学们观看。然后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片?
生(齐):地球着火了!
师:没错!这是正在燃烧着的地球。由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今天我们较全面地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学习新课
师:下面就《导学案》“自主学习”中的一个问题“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展示自学成果。
生1: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生2: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5.73×106Pa二氧化碳由气变液。
生4:-56.6℃,5.27×105Pa时二氧化碳由液变固。
生2:在讲“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时,必须强调在“通常情况下”.
生:按学习小组分组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结束,根据刚才的讨论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师:请第一组同学回答。
生1:可以在水平杆的两侧分别挂一纸袋,此时平衡,然后向一侧倾倒二氧化碳,水平杆失去平衡。由此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大。
生2:先在烧杯中准备高低不同的燃着的两支蜡烛,然后从一侧倾倒二氧化碳,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师:刚才一位同学的设计可以进行验证。展示两张幻灯片。
师:除了以上实验设计之外,还可以利用天平进行相关实验。
(老师准备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将气球举高投放,气球掉在地上。)
师:这个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若气球下沉,密度可能比空气大,也可能相等,还可能略小,要考虑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若气球上浮,密度一定比空气小。
(学生掌声)
师:下面请同学们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1:先在软矿泉水瓶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加入一定量水,旋紧瓶塞,振荡,软矿泉水瓶变瘪。
生2:先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试管倒插在水中,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一般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可溶于水就用这两种方法。同学们的思路可以在后面的实验当中进行验证。继续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1:如果温度改变,二氧化碳的溶解情况会发生改变。
生2:“1:1”是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师: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结合《导学案》的“合作探究1”来进行分组实验。
生:分组实验。
师:“倾倒二氧化碳实验”中“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的小组请举手。
生:第2、4、7、8组同学举手。
师:请第四组同学展示“实验一”.
生1: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蜡烛的烧杯中,实验现象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生2:解释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另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蜡烛自下而上的熄灭。
师:请第七组同学展示“实验二”.
生1:“实验二”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由红变紫。
生2:经查阅资料“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生3:相关的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H2CO3■CO2↑+H2O
师:同学们的讨论和回答都非常精彩。请第三组同学展示“实验三”.
生1:“实验二”的实验现象为:刚开始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又变澄清。
生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难溶的碳酸钙;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又变澄清”是因为难溶的碳酸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又生成了可溶的碳酸氢钙。
生3: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
师:下面我将刚才同学们的展示做一总结。
(老师展示一张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幻灯片。)
师:在初中阶段仅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以上三个方面,其他的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
(老师展示一张“菜窖”的幻灯片。)
师:进入菜窖时要先做什么实验?
生:“灯火实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讨论《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2”,然后由各组长负责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师:请第六组同学展示“问题一”.
生1: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适用于所有的火灾。
生2:金属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例如,镁条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师:“问题一”解决得很好。下面请第九组同学展示“问题二”.
生1:不是二氧化碳直接和石蕊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生2:二氧化碳和石蕊不直接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师:请第二组同学展示“表格填写”.
生1:现象Ⅰ是紫花变红,现象Ⅱ是紫花不变色,现象Ⅲ也是紫花不变色,现象Ⅳ是紫花变红。
生2:前面同学回答得完全准确,分析为: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分别不具有酸性,所以不能使紫花变红,但当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时可以先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花变红。
师:回答得很精彩!请第五组同学继续展示“问题四”.
生: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就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沉淀。
师:注意问题中的“结合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这一点,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二氧化碳首先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再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最后将两个化学方程式加和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师:请第七组同学归纳总结: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生: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可以做气体肥料等。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
(老师展示一张“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幻灯片。)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用途,下面我将二氧化碳的用途做一总结。
(老师展示一张“二氧化碳的用途”的幻灯片。)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分别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其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难点和重点。
(老师展示一张“小结”的幻灯片。)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练习。
师:今天的作业是理解巩固本节内容,完成《练案》6.3(一)。下课!
三、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为重点和难点进行。由于我校正在实施“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的课改活动,本节课的.设计应尽可能体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思路。首先精心设计适合本节课的导学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适度地设,计学生分组实验和问题讨论,设计“问题”时时刻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分组实验,而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也很重要。为了使学生实验进行得较为顺利,在课前就“实验操作问题”作了特别强调。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由、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在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实现了导学案的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嘴,增强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分小组讨论、回答,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篇4: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又一重要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实验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多,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值得深思,本节课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把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实验的讲述中,可以在课件上标出重点和显著符号,不仅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原来相比显得更加直接和直观,有助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表述,从而不再受约束。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聚光灯使展示更加随意自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用聚光灯聚焦到一副图片上,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分组合作的探究有利于学生自主地位的体现。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将班级分为四个小组,让学生亲自制取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从中让学生既得到了展示也体验到了实验合作的乐趣。对于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反应的探究,放手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确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优秀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这种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对装有石灰水的瓶子吹气,以及用所学的知识验证雪碧饮料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呢等,都体现了用生活中鲜活的例子来演绎化学。
4、通过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来教学。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内容,我采用了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所做的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化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展示,对其现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物理性质,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分析的时候,充分地让学生讨论,从而使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交流、撞击,体现了合作学习、质疑的特点。
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我认为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还要挖掘其更多的用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再就是学生在实验后的师生的交流要充分,对化学知识的深化与应用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强,在提问方式上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使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深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篇5: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这节课我作为公开课在本校进行了展示,当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专家的指点,
如下我将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以及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思路:
1、首先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碳酸的分解。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预习教学法、故事引入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拟人法。首先我将死狗洞的故事引入,激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奠定了基础。对于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性质,我对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怎么用小实验方便地进行验证呢?由于本节课的容量大,我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没有分小组进行实验,而只是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前,我都做好了大量的实验准备,比如事先收集好4瓶二氧化碳气体,用石蕊染成的紫色小花,阶梯上的两只蜡烛,等等。每做完一个实验,我都会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自行总结出实验现象及结论。最后,对于二氧化碳的用途,我请了3位同学以焦点访谈的方式分别扮演了主持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此时,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深刻的认识。最后,各小组代表纷纷争先恐后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由于课堂时间还算紧凑,最后剩余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小测。
二、教学上的不足:
1、在课堂上的实验探究环节,我只是采取了教师的演示实验,而没有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因为我考虑到本节课的容量大,担心时间不够用。这样一来,同学们只是做实验的旁观者,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不够深刻。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实验器材太多,实验项目共有3个,实验内容也很多,而且在操作时还有一定的技巧,否则实验很容易失败。本节课时间确实不好分配,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希望各位同仁指点迷津。
2、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在第三个实验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分四个环节,我只是让学生讨论了每个实验的现象及分析,但没有让他们讨论每个实验的作用,以及此类实验的拓展,我也没有花时间去引导。
3、在二氧化碳的用途这方面,可能花的时间有点多,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却顾此失彼。
三、困惑:
1、时间分配的问题。总感觉这节课的容量大,时间不够用。如果分组做学生实验,那么就没有时间进行习题演练和及时巩固了。最后只能忍痛割爱了,不做学生实验,可结果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印象不够深刻,凭的只是感性认识和做一个旁观者。希望各位同仁、专家指点迷津。
2、如何将二氧化碳的用途用尽量少的时间在课堂上完成,而且又要保证其生动性和趣味性。希望各位能给点建议,共同讨论。
四、教学体会:
通过本节公开课以及大家的评课,我有如下几点感受与大家交流共享:
1、备课要充分并讲究细节。一节课40分钟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细节决定成败。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注重细节本来就是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一个要求,而且,我们的考试卷上的试题也注重对细节的考查。
2、课堂教学要注意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比如在课前引入死狗洞的故事,我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很兴奋的样子,这样就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可见情景教学的重要性。这也启发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设计真实有效的具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活化所学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请各位同仁、专家对本节课进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