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帮助低段学生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良好转变,培养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
小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一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欣赏绘本中的丰富图片、感受绘本中优美的语言、想象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情节、体验绘本中美好的情感。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主要是用图来说话,一本绘本由几十页画面组成,从封面、扉页到正文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仿佛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短片。一本好的绘本上的图画设计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单靠“读”图画,也可以读出个大概来,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孩子欣赏绘本上的图画以及多有的细节。
1.欣赏封面(包括腰封)。无论什么书,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如《风到哪里去了》封面上月亮、群山、小鸟、房屋、雨点代表了世间万物,由封面中的图画猜想故事,让课堂更加形象生动。
2.欣赏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不过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例如《花点点和鳞片片》环衬是许多不同条纹和颜色的袜子,左右可以找寻配对的那只;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环衬是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就如爷爷无穷的智慧一般。
3.欣赏会讲故事的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还有一些相关的小图片。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讲故事。如《活了一万次的猫》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仿佛在告诉着什么。又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扉页图画暗示着大小兔子快乐玩耍,在精神得到满足后才有了下面小兔的提问。
4.欣赏正文图片。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当翻过第一页,会看到三幅充满动感的图——大栗色兔子背着小栗色兔子扬起了后腿,准备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窜……这其实是一个连贯的起跳动作——这一跳,两只兔子就跳到了后面的正文中。于是,能看到小兔子紧紧抓住了大兔子的长耳朵,听到他问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孩子们看到这样富有动感的画面,一定会很兴奋,争相模仿兔子的动作,能非常快乐地感受着。
5.欣赏并未结束的封底。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有的绘本,就是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孩子们想象留下了空间。因此绘本的封底不容错过。封底很有“看头”——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失落的一角》抬头期盼的一角等。
(二)读文——体会语言魅力
绘本的正文是由教师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们自己去读呢?绘本阅读的推广者们建议: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因此,我们每次都要努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在朗读中,读读听听,给予孩子充分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画,并于绘本上的图画相逢、互补。
在教师示范朗读后,要逐步引导学生与教师共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让孩子自主选择绘本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与画面自我赏读,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绘本阅读教学中,大兔子的语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样,相同的话,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时构成了文本语言的节奏美。可以请老师先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看图后,师生共同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范读第二段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让学生单独读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通过听教师读,师生共读以及自己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同时学会运用这样的语言。
(三)想象——擦亮思维火花
“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而图画书就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启蒙工具。”想象是绘本的特质,想象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绘本故事情节不断发展变化,有的地方能猜得到,有的地方却出人意料。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引领学生在“倾听”“欣赏”中放飞想象,学会阅读。
1、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在绘本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绘本所描绘的生活与情感世界,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
2、定格画面,启发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字欣赏画面,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扩展性,启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从而深化对绘本主题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想象时要有所选择和侧重,不能每幅图都像挖掘隧道一样让学生想象、表达。否则,不仅会影响阅读效率,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也会消失。
3、预留空白,引导想象
绘本阅读提倡“不讲完”。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故事结局;也可以采用“漏讲一个片断”的方法锻炼学生“倾听”的能力;还可以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适当停顿,预留一定的“空白”,巧妙激发学生猜想后面的情节。总之,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积极发挥想象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仿写创编,促生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绘本阅读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结合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5、链接生活,丰富想象
绘本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演示,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学生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不断观察生活,展开想象,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为绘本阅读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体验——构筑生命梦想
有着精妙图文的绘本似乎在叙述着孩子们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孩子们经常梦想的事情,经典的绘本故事仿佛给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任凭他们徜徉在童年的快乐王国。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通过绘本阅读,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
如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可以让孩子们猜猜,大兔子听到小兔子说自己对妈妈的爱友自己张开的手那么大,有自己跳得那么高时,兔妈妈对怎么回答?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换成是你,你想对谁说猜猜我有多爱你?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爱呢?”通过角色替换,孩子们应该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充满爱的故事,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想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而后,可以带领孩子们感受大兔子充满爱意的一系列动作:轻轻放在叶子铺成的床上,亲吻小兔子,睡在小兔子的旁边,充满爱意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上,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教师可以提问:“究竟是大兔子更爱小兔子一些,还是小兔子多爱大兔子一些?”引发孩子思考,体会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知道大兔子每个充满爱的动作,每句充满爱的话语,每次充满爱意的神情就是伟大母爱的表现,联系生活,妈妈给予的爱实在太多太多,孩子感恩的情感通过体验也能得到升华。
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小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二
非常荣幸参加了由《早期教育》编辑部 和《东方娃娃》杂志社组织2013年“幼儿园绘本教育”研讨会,来常州进行专场研讨活动。上午由三所幼儿园现场展示三个绘本教学,下午是南京专家讲座:分别是简健萍博士的“绘本与幼儿的发展价值”和李慧博士的“绘本在幼儿园运用的方式、方法”。
就上午的三个绘本教学活动谈谈我的想法:
通过三个教学活动展示,诠释了绘本教学的3个不同课程模式。挖掘了绘本丰富的内涵,构建多元课型模式。也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对绘本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班绘本《灰太狼娶新娘》教师选用了游戏型的课程模式,在整个活动中利用了生动地Flash课件,并配上有趣的音效,有效地将绘本知识传达给幼儿,灰太狼的新娘是谁?给孩子制造了悬念,通过不同的身体部位的观察从中习得形容词和句式“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爪子”等,到最后孩子们发现灰太狼的新娘原来还是狼,孩子们兴奋不已,给幼儿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大胆表达。
大班的绘本教学《胡椒生长在哪里》,这是一个科学绘本,教师选用了细读型的课程模式,教师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选取了比较接近幼儿生活经验的5个画面,通过带着问题去绘本中寻找答案到解答,再到了解书的结构,最后到再现阅读,加深对书的理解;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究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在活动中采用了后半部分自主阅读穿插的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次活动都是机关幼儿园的孩子参与其中,从孩子情况能反映出孩子们积累的绘本素养及扎实的阅读功底,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很强,知识面很宽泛,语言表述习惯非常好,可见并非一日之功。
第三个教学内容是大班的绘本《最好的猫,德泽》,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生命的绘本故事。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时候,人与宠物的关系,超乎朋友,近乎亲人。对于这样一个绘本,教师主要选择了赏读型的模式,教师以旁白“我”导出故事情节,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加上教师语言、教态的感染,幼儿深入其中。故事高潮:猫德泽去世,音乐、图片的渲染,整个悲伤流淌在每个在场的人的内心,这无疑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这次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绘本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我们在课堂中不断摸索,只要孩子喜欢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小班绘本教学心得体会三
绘本能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绘本是一本色彩与图片极其丰富的作品,他给了孩子们强烈的视觉感受。其次绘本是一本看似故事简单异懂,却又包涵着一个深刻道理的童话书。再次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不仅孩子们可以看图猜测故事内容,也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要走进绘本,挖掘绘本的内涵。.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讨论者,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钻研教材才能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绘本就像一部电影,她所包含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开展一个绘本教学活动,有时会有些难度。
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中,从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中,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深厚的爱,让人感动不已,也会让孩子情不自禁的想要抱住妈妈。作家以简单却丰富的画面讲述了生活的哲理。我们要仔细的反复阅读才会感受到作者幽默话语中温馨的母爱。
在绘本活动中,因为她的点面涵盖的过于多,往往在一个活动中,我们究竟怎样去开展,非常需要教师对绘本了解透了,自己真正的走了进去,对绘本有了很多自己的感触,这样才能把自己认为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那部分带给幼儿一起分享。甚至包括分享的过程是如何组织的。
刚开始接触《幸福的大桌子》这样的绘本,第一个反应就是很难,这是日本作家描述的家庭的温情,会觉得与我们的孩子的生活实际相隔很远。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很难理解这个意思。但这个绘本所展现的亲情与美好,会让很多人感动,有深刻的教育价值,那么怎么入手,孩子们才会感受到绘本所要表达的意义呢?当我看了应彩云老师的绘本教学后,觉得原本很难的教学活动,在应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非常轻松,应老师从职业入手,当孩子们发现兔子先生和兔子太太培养的子女,有各种各样让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了不起,从而去感受,父母对于孩子们的爱与培养,再到第三代。应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都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对绘本不了解透彻,是很难有线索去展开绘本的教学。因为有的绘本,线索很多,而且很难,因此,我觉得要更好的展开绘本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一定要很深刻的去挖掘绘本内涵。
二、教师要注重教育机智,开展有效的提问。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 所以教师的提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在《新纲要》中也提出:进行适当的设疑发问有明显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老师的预期目标,并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因此合理的设疑是有效进行绘本阅读活动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可以是有指向性的问题,但关键是要激发幼儿的思考,为进行有效的阅读服务。
比如在故事《贪吃苹果的鼠小弟》中,以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讲述,构图清晰。我们先出示封面,让孩子说说封面上有谁,?它想干什么?谁会吃到树上的苹果呢?让孩子猜想后再进行故事讲述。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已经给予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接着让幼儿感受故事,体会绘本独特的魅力。
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呈现在画面上的是母鸡萝丝平淡无奇的散步过程,而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是狐狸想抓萝丝却一直遭遇倒霉,惹人发笑的故事情节。也正是那只丑态百出的狐狸引得孩子们笑声不断,在绘本的阅读中体验了快乐。这本绘本一开始出示图书,让幼儿观察封面,猜测母鸡萝丝散步时发生了什么事。孩子们也能在观察中发现细节“母鸡为什么眯着眼睛?”而正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更会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有了讨论、交流的聚焦点,真正体现了师幼、幼幼互动的意义,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以丰富的想象力猜测,而故事则以丰富精彩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
三、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自主阅读呢?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人,应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在互动与引领中,让幼儿渐渐的去感悟绘本。由于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看见画面时,往往会有一些表达。但是我们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幼儿进行提问。可是,孩子在观察画面后会发现很多,比如画面的色彩、动物的表情、特别是一些吸引幼孩子的情节等,这时他们就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这时正好是教师发现孩子们理解程度的最佳时机。我们不能以固定的教案去束缚孩子们,要让她们学会自主阅读,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如绘本《大卫,不可以》,首先是因为故事内容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大卫他叛逆、调皮,有着孩子的天真。这样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继而就产生想说的欲望。另外这绘本中还隐含着一些深刻的内涵可以让孩子去发现去了解,让孩子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宽容。
活动中我们先以幼儿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幼儿先说说你自己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不同,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幼儿掌握着主动权,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幼儿被动接受的过程,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孩子们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也教的轻松。另外教学中教师经常把一个个问题提出来,让孩子猜测,孩子乐在其中。如:大卫做了什么?妈妈又怎么样的?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思考的去看,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在绘本教学中,在与幼儿分享绘本的过程中,我相信,我们能给予孩子的其实是更多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本着让幼儿成为阅读主人的态度去开展。让幼儿真正的走进绘本,真正的感悟绘本,并在绘本中获得成长。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身体五官的英语名称。
2、能边说边指出相应的五官位置。
3、能积极参与英语活动。
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打招呼: Good afternoon everybody!
2、热身活动:hans up ! hands down!
二、Topic
1、今天,Melody带来了一位客人,他是谁呀?(小丑)看一看,他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眼睛、鼻子、嘴巴)。Melody来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吧,小朋友一起说:1、2、3,呀,Melody把小丑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没了,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把它叫出来,OK?学说“eyes eyes刷刷刷; nose nose(闻得动作);mouth mouth叭叭叭”(幼儿念,教师贴上五官,可根据小朋友念的声音来表示贴的速度)
2、教师摸膝盖,这是什么?它的英文名字叫knees!
3、拼图游戏: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如:教师出示eyes,看小朋友谁先说出来,请其中的2的小朋友把eyes贴在脸上,并说一说谁是first?
依次类推!
4、掷骰子:今天,Melody还带来了一件宝贝,是什么呀? (骰子)。骰子 上有什么?(让幼儿说出eyes nose mouth knees!)请小朋友猜一猜,一会儿,Melody会滚到谁?猜到者贴“幸运之星”
5、出示手,这是什么?(hand)。Hand在干什么?(摸眼睛),我们就说“Touch my eyes”
三、Game
1、快速摸:师说,幼儿摸部位。交换角色。
2、教师出示一心形纸,将镂空的地方放在其中的一个部位,请幼儿说是什么?并让孩子上来摸一摸!
四、Follow up
Go home ,看到Daddy说“Touch my eyes”,看看他摸对了没有。OK?别忘了Watch the VCD and Listen to the tape!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2
课程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设计了观察、表演、猜和说的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小班故事绘本《好饿的小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内容简单,画面形象生动有趣,小蛇吃东西时:“啊呜-咕嘟,真好吃”,动作简单,充满童趣,孩子们容易模仿。因为他们平时都吃过苹果、香蕉、菠萝、葡萄,对它们很熟悉,他们都能说出这些水果的颜色和味道,所以他们感到学习是件容易的事,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兴趣。小班的孩子喜欢阅读故事绘本,他们喜欢看一些简单易懂的图画,尤其是小动物绘本,小蛇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故事中通过小蛇走路的“扭来扭去”,让幼儿学习用自己的肢体模仿小蛇走轮的样子。小蛇贪吃的模样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并能模仿吃东西的动作,教会幼儿理解“吞”的含义,懂得好吃的东西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生病的。
课程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绘本,鼓励幼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
2.教会幼儿乐意模仿吃东西时“啊呜~咕嘟”的声音和模仿小蛇走路时扭动的动作。
3.鼓励幼儿能和同伴一起分享故事,体验阅读的快乐。
4.教幼儿理解“吞”的含义,教育幼儿懂得好吃的东西不能吃的太多太快。
课程准备:
1.绘本故事《好饿的小蛇》
2.《好饿的小蛇》PPT
课程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宝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这是谁呢?
2.向孩子们介绍书名、作者,并展示PPT;
3.师:小蛇肚子咕咕叫,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师:对,小蛇饿了,饿了就要去找食吃,今天我们就陪着小蛇一起去找食吃吧!
二、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提问,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
1.(1)师:第一天,一条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突然,他发现一个红颜色的、圆圆的水果,宝贝们猜猜看,是什么水果呀?(向宝贝们展示PPT)
(2)师:宝贝们喜欢吃苹果吗?是什么味道的?
(3)师:小蛇是怎样把苹果吃到的?(先示范做动作,然后教幼儿做)
师:它张开嘴巴,啊呜~咕嘟~真好吃!
(4)师:小蛇变成了什么?
(5)师小结:小蛇变成了一条苹果蛇,它吃饱了,高兴的回家了。
2.(1)师:第二天,好饿的小蛇又在树林里扭来扭去,突然它发现一个弯弯的、黄颜色的水果,宝贝们猜猜是什么水果?(向宝贝们展示PPT)
(2)师: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吃起来什么味道?
(3)师:宝贝们喜欢吃香蕉吗?喜欢吃的举手~老师也喜欢吃香蕉!你们都喜欢吃水果,是个不挑食的好孩子!
(4)师:我们站起来学着小蛇吃东西的样子,把它吃掉吧!小蛇变成了一条香蕉蛇啦~
3.(1)师:第三天,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他看见浑身长满刺的、黄颜色的水果,小蛇还会吃掉吗?(展示PPT)
(2)师:这个菠萝好大啊,还长满刺,小蛇嘴巴要张的大大的,宝贝们和老师一起学着小蛇长大嘴巴把菠萝吃掉吧!
(3)请幼儿们表演小蛇吃菠萝的样子。
4.(1)师:第四天,好饿的小蛇又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它看见一串紫色的、一粒一粒的水果,宝贝们猜猜看是什么颜色的水果啊?(展示PPT)
(2)师:宝贝们喜欢吃葡萄吗?是什么味道的?
(3)请宝贝们和老师一起表演小蛇吃葡萄的动作。
5.(1)师:第五天,好饿的小蛇在树林里扭来扭去,它找到了什么呀?(展示PPT)
(2)师:这棵苹果树好大呀!小蛇的嘴巴要张到最大才能把它吃掉!
(3)师幼共同学着小蛇吃掉苹果树;
(4)教育宝贝们吃东西不能像小蛇一样一口吞下去,要细嚼慢咽,不能吃的太快。
三、师幼一起表演故事
1.师:小蛇明天还要吃东西,我们看看小蛇分别找到哪些好吃的?(展示PPT:梨、西瓜、樱桃等)
2.师:小蛇还能找到哪些食物呢?和老师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吧!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学说单词; milk
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milkbook 的实物。
活动过程
一、Warm Up 热身复习《eight ducks 》
One little twolittle babyducks
Threelittle fourlittle babyducks quick quickquick quickquickquick oh! Comefor little babyducks
Fivelittle sixlittle babyducks
Sevenlittle eightlittle babyducks quick quick quick quick quick quick oh !comefor little babyducks
教师带着幼儿唱唱跳跳学过的歌曲,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愿望。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逐一出示book,bed的实物,引导幼儿大胆学说,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
师:What is it? (并做出夸张闻的动作 )
幼:嗯
师:it’s milk.milk milk (幼儿答不出来的,老师就带读几遍) 。
2、A game游戏 : 瞎子摸象
请一名幼儿并蒙上眼睛到台前来的实物放在地上,老师说:“Show me your book,”幼儿就摸取该物并说“Here it is。”
摸不对的就换另一名幼儿玩。
三、结束部分
Song : 《eighter ducks》幼儿跟唱歌曲。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4
Greetings
活动目标:
1. 聆听歌曲《Greetings》,培养幼儿的`语感
2.能够用肢体动作表达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学魔法棒(点读机)、教学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歌曲《Hello》,让幼儿再次熟悉明白:hello是你好,goodbye是再见。在什么情况下说“hello”,在什么情况下说“goodbye”。
2.能够用“Hello,I am”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二、学习歌曲《Greetings》的律动
1.教师用魔法棒点击书本,与幼儿一起欣赏二个两遍。让幼儿再次熟悉歌曲旋律,初步理解歌词大意。
2.教师播放动画教学VCD,让幼儿观看TPR动作。
第一遍:幼儿以欣赏为主。
第二遍:教师分解动作并让幼儿模仿。
第三编:幼儿跟随TV一起跳整首TPR律动。
3.儿歌接龙:幼儿和教师进行儿歌接龙:
C:Hello,hello,
T:Hello,How are you?
C: I’m fine,I’m fine.
T: I hope that you are too.(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口型提示幼儿。)
4.小朋友之间互相问答式的律动。
5.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到家,跟自己的父母亲戚一起玩,家长请孩子作为小教师,教家长唱儿歌,做律动,给孩子做小老师的机会,增加孩子的优越感,而且增强他们的表现欲。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FLASH、PPT截图)一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好饿的小蛇》。
PPT:这条小蛇长什么样?看看,它在什么地方?它会干什么呢?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观察小蛇吃苹果图片PPT: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苹果?(教师小结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师: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师: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回答、请幼儿来指一指画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它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念这个字的时候,略慢、强调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
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2、观察小蛇吃香蕉图片PPT:第二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变成什么样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呢?
师:如果是香蕉,那香蕉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它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3、观察小蛇吃掉葡萄的图片师: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次小蛇会吃掉了什么呢?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这次好饿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
4、观察小蛇吃掉菠萝的图片PPT:,好饿的小蛇还是没有吃饱,它扭呀扭呀,这次它吃掉的又会是什么呢?瞧,这一次,小蛇变成什么样了?多奇怪的小蛇呀,小蛇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才变成这样奇怪的样子呀?
PPT:如果是菠萝,那菠萝是什么样子的?菠萝的头上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菠萝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
PPT: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萝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菠萝的头上是绿绿的,长着许多长长的叶子;菠萝的身上是黄黄的、摸上去刺刺的,菠萝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菠萝的体态动作。
5、观察PPT小蛇吃掉树的图片。(教师重点引导,鼓励宝宝夸张表现。)PPT: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
PPT: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小蛇变成了什么?
师:小蛇真调皮。老师觉得很奇怪,小蛇是怎么把小树吃下去的?
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
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哈哈!
三、完整欣赏,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
1、师:我们再一起看看小蛇吃了那些东西?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金鱼逃走的有趣经历,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
2.能仔细观察,寻找“小金鱼“并说出它躲藏的地方。
二、活动准备
1.鱼缸图片、小金鱼图片、PPT课件。
2.有许多小金鱼的图片人手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金鱼”。
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小金鱼。看到小金鱼了吗?这会儿它在哪儿呀?
提问:仔细看看,小金鱼长得什么样啊?
小结:这是一条圆圆脑袋、黑黑眼睛、全身红彤彤的小鱼。
2.玩“交朋友”的小游戏,鼓励孩子说说小金鱼在哪里?
(1)滋遛滋遛,小鱼逃走了!滋遛滋遛,小鱼逃到哪了呢?
邀请一名小朋友,小鱼放在他的头上。
提问:瞧,这会儿小金鱼躲到了哪儿?
(2)滋遛滋遛,小鱼逃走了!滋遛滋遛,小鱼逃到哪了呢?
邀请另一名小朋友,小鱼藏在咯吱窝里。
提问:小鱼又逃到哪了呢?
(3)提问“小鱼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
小结:有朋友真是件快乐的事。
(二)走进绘本
1.儿歌导入。
儿歌:滋溜滋溜,小鱼逃走了,滋溜滋溜,小鱼躲在哪儿?睁大眼睛仔细看。
(1)阅读图1。
提问:小鱼躲在了哪儿?在哪个罐子里?怎么发现的呢?
提问:比一比,小金鱼和糖果有哪些不一样?
(2)阅读图2。
滋遛滋遛,小鱼逃走了,滋遛滋遛,小鱼躲在哪了呢?
提问:小鱼又躲到了哪儿?
提问:你怎么发现它是小金鱼,不是花盆里的花呢?小鱼和花哪里不一样呢?
小结:看来这真是一条聪明的小金鱼,要想找到它,可要仔细看、认真找哦!
2.游戏体验(运用新经验)。
滋遛滋遛,小鱼逃走了,滋遛滋遛,小鱼躲在哪了呢?
阅读图3。
提问:这会儿小金鱼躲到了哪儿?
提问:它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更像一个小草莓?
游戏:尝试模仿小金鱼一动也不动、一声也不吭。
提问:你是小金鱼吗?
提问:我带你出去玩好吗?
小结:玩游戏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管理好自己。
(三)情感升华
提问:说说小鱼这次躲在了哪儿?
提问:找找哪条是我们认识的小金鱼?
提问:你觉得它还会逃走吗?
小结:和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最安全的,有朋友真好!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设计7
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大胆想象,猜测情节,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想法。
2、感受小猫和小鱼之间浓浓的爱,并用完整的语言、具体的动作表达情感。
3、体验绘本阅读的兴趣。
准备:
ppt课件、轻音乐
重点:
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大胆想象,猜测情节,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想法。
难点:
感受小猫和小鱼之间的爱,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
过程:
1、讨论导入:
观察PPT1,猫看着小鱼会怎么想、怎么做?
出示PPT2,猫和鱼在干什么?(亲吻)咦,小猫并没有吃掉小鱼,还和小鱼亲吻,成了好朋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
让我们看看图书《亲爱的小鱼.》
出示PPT3《亲爱的小鱼》,师幼进行互动称呼。
2、逐步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之间的情意
A、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1、你在书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画?它说了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幼共同阅读绘本,感受他们之间的融融情意
(一)、PPT4、5,感受故事第一段
(1)小猫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2)你们会亲亲吗啊?那我们也来做一下。师幼互动用动作来表示。
(3)在小猫的照顾下后来小鱼有什么变化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4)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们来看看小猫是怎么做的。
(5)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讨论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PPT6—9,感受故事第二段
(1)小猫为什么把小鱼放回大海,小猫不喜欢不爱小鱼了吗?
(2)小鱼的心情是怎么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小结:小猫虽然很爱小鱼,但是为了让小鱼更舒服更快乐,还是把他放进了大海。
PPT10—11,感受故事第三段
(1)小鱼走了以后,小猫是怎么做的?
(2)小猫为什么要扔帽子?
(3)如果你是小鱼,你会怎么做?
(4)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讨论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PPT12,感受故事第四段。
(1)小鱼回来了,他们在一起吗?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2)他们除了玩接帽子的游戏,还会玩什么?
(3)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讨论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3、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感受他们之间的情意。
你听完这个故事,感觉怎么样?
为什么小鱼回到大海后,又回来了呢?
4、拓展延伸
你还记得小猫是怎么叫小鱼的吗?学一学,感觉怎样?
你听过这样的称呼吗?谁这么叫你呢?你会这样叫谁呢?
你象故事中的小鱼吗?你觉得小猫象谁呢?
师总结:现在,老师的心里也已经充满了爱,感觉很好幸福啊,你的心里现在有爱吗?幸福吗?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好饿的小蛇(含课件)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种水果身体变形的故事情节。
2、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与形状,乐意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围,初步体验趣味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用长袜子制作成的小蛇一只(也可以用图片代替)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好饿的小蛇》。
1、教师: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条小蛇,它出来散步,可是现在它觉得好饿好饿啊。这条好饿的小蛇来到了树林寻找食物,小朋友们猜猜看,好饿的小蛇会找到什么好吃的?
2、小朋友们真棒,现在一起来看看好饿的小蛇到底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吧!
二、欣赏PPT课件,熟悉故事趣味内容。
1、观察PPT图片3~图片4。
①PPT图片1:哎呀!小蛇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小蛇吃了什么呀?
②PPT图片1:丰富幼儿对苹果的认知经验。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苹果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吃起来甜甜的、脆脆的。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苹果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苹果吞(念这个字的时候,略慢、强调一下,并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里去了。
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学说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张开大嘴巴,把嘴巴张得圆圆、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苹果的动作。
2、观察PPT图片5~图片6。
①PPT图片3:第二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变成什么样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么呢?
②PPT图片4:丰富幼儿对香蕉的认知经验。
师:哪个宝宝告诉我,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根据看到的图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归纳:香蕉是黄黄的、弯弯的、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香蕉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过提问、模仿,幼儿集体复习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鼓励幼儿想想香蕉是长长的,所以要把嘴巴张圆圆的(如小鱼吸水泡的样子),把长长的香蕉慢慢吞进小蛇的肚子里。
3、观察PPT图片7~图片8。
①PPT图片7:第三天,好饿好饿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这一次,小蛇找到了一串葡萄,小朋友猜猜看,小蛇吃下葡萄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②PPT图片8:丰富幼儿对葡萄的认知经验。
师:我们宝宝都吃过葡萄,谁来告诉我,你吃过什么样的葡萄呢?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是圆圆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圆圆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葡萄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吃葡萄的时候,因为葡萄一个一个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张开、吞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里。
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集体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教师带着宝宝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脑袋,张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啊…呜”一口,“咕嘟”一下……,鼓励宝宝学着“蛇妈妈”的样子吞葡萄,把葡萄一个一个全都吃到小肚皮里,吃完还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样子,增强情节表演的趣味性。
4、观察PPT图片9~图片10。(教师重点引导,鼓励宝宝夸张表现。)①PPT图片7:你们瞧!小蛇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么东西才会变成这样的呀?(教师重点引导宝宝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小蛇,找一找小蛇的头到哪里去了?小蛇的尾巴?小蛇怎么变成小树的样子了呢?)②PPT图片8:呦,好饿好饿的小蛇,怎么把小树也吃下去了呀?师:小蛇真调皮。老师觉得很奇怪,小蛇是怎么把小树吃下去的?
(重点猜测:小蛇是怎么吃小树的?先……再……最后……引导宝宝用简单的语言讲出小蛇爬树、翻身、吞等等动作,教师提炼简单的辅助动作展示给宝宝看,帮助宝宝理解小蛇吃树的一系列连续动作。)③请幼儿模仿小蛇吃小树的体态动作。
教师语言指导:小蛇真调皮,它扭来扭去,扭来扭去,爬上小树,爬到高高的上面,张开大嘴巴,“啊………………………呜”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树都吞了下去,变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树。哈哈!
鼓励幼儿迁移前面经验,不经过老师提示就能说出短句:啊呜………………咕嘟,啊,真好吃。
教师动作指导:当老师讲到小蛇吞小树的时候,老师鼓励宝宝张开大嘴巴,可以站起来,把头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从上往下吞小树,最后也可以鼓励宝宝低着头,把小手往后摆,象孔雀的尾巴一样张开来,表示小树的树叉。
三、教师简单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故事的滑稽与幽默。
师: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饱啊!我们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帮助小肚子消化消化。来,宝宝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鼓励宝宝再次观察故事结尾处(小蛇背后)的小树林。
师:宝宝仔细看,小蛇背后的小树林好象有什么变化呀?怎么会少一颗树的?你们觉得这棵树好吃吗教师小结:故事里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贪吃,它看见什么就吃什么,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肚子就变成什么形状,竟然连小树也吃掉了,真好玩。
四、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你们觉得小蛇这样吃东西好吗?为什么?
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简单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小蛇,啊呜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里,小肚皮要撑坏的。
延伸活动:好饿的小蛇现在还是好饿好饿,让我们一起为好饿的小蛇真棒点好吃的吧。画各种好吃的东西。
五、幼儿模仿小蛇的各种动作,随音乐自由出活动室。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小蛇吃下的四样食物,并鼓励宝宝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蛇的各种动作,在欢快、悠扬的音乐声中自由出活动室。
活动评价:
1、《好饿的小蛇》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故事,适合小班幼儿的听赏与模仿。为了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幽默与诙谐,我用极其夸张的语言、表情及动作表现小蛇吞东西的样子,并且鼓励幼儿学习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动作,通过拟声词“啊呜--咕嘟”的重复表演,让孩子感受到小蛇吃东西的有趣与特别,激发孩子情境性表演的兴趣,满足小班幼儿“能听懂、愿意想、喜欢说、爱表现”的活动积极性。
2、在教学重点环节处,让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发散思维大胆猜测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东西?这个环节也是调动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在孩子认真观察“身体变样了的小蛇”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猜测,鼓励每个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测活动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小蛇肚子的变化,而不单单只是引导宝宝猜对了没有。最后,教师出示图片揭晓答案,形象地归纳出变样后的小蛇为:苹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萝蛇、小树蛇……让孩子直接关注故事背后所蕴涵的幽默与滑稽。
第四篇: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啊呜
中河街道中心幼儿园 童亚红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并大胆想象。
2、观察图片,感受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知道要勇敢。活动准备:
《啊呜》PPT课件
自制小黑屋一间,里面有橘子、香蕉、苹果、棒棒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发出“啊呜”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在哪里听到过?
幼:好像是吃东西的声音,动物的叫声„„
2、入故事:“啊呜”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察第一幅图,引起第一次猜测。
图片上有什么?(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要求表达清晰、响亮)
教师讲故事:晴朗的天气,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在草地上玩儿。他们是谁呀?这四个小动物呀玩儿着玩儿着来到一间屋子前,他们发现屋子里黑黑的,桌子上好像有什么东西。4个小动物都很想知道“黑乎乎的屋子里会有什么?你想知道吗?”好!那咱们大家去看一看。
2、观察第二幅图,讲述故事:小兔说:“让我看看,不得了啦,桌子上有个啊呜,脑袋又大又圆!”——小兔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东西又大又圆?幼:(太阳、皮球„„)教师出示ppt课件
3、观察第三幅图,讲述故事:小猴说:“让我看看,真的,啊呜的脸雪白雪白的!”
小猴也看到了啊呜 它是雪白雪白的?教师出示ppt课件 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雪白雪白的东西。幼:(雪、天空、白云„„)
4、观察第四幅图,讲述故事:小猫说:“让我看看,不得了啦,啊呜的眼睛鲜红鲜红的!”
小猫也看到了啊呜哎 它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东西是红红的?
幼:(花、苹果、番茄、樱桃„„)
5、第五幅图,讲述故事:大家纷纷说:“啊呜,啊呜,真吓人!”小熊说:“我不怕,让我进去看看。”说着就一脚把房门踢开,走了进去。小熊好勇敢!我们来学一学勇敢的小熊?(学一学)
6、第六幅图,讲述故事:三只小动物在外面等了很长时间,小熊还没有出来,大家有点担心了。咦,小熊怎么不出来了?可能发生什么事?(一定是给啊呜吃掉了!)
7、第七幅图,讲述故事:三只动物一齐说:“快去救小熊!”
8、第八幅图,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哦!原来小熊一个人正在吃蛋糕。—刚才小兔说的脑袋又大又圆是什么?(蛋糕)——小猴说的雪白雪白是什么?(奶油)——小猫说的红红是什么?(樱桃、草莓)
9、第九幅图,讲述故事:原来啊呜不是怪物,是个奶油大蛋糕呀!大家一起吃蛋糕,啊呜、啊呜真好吃。我们一起学学他们啊呜啊呜吃蛋糕吧!
三、根据影子轮廓猜测物品
啊呜吃完蛋糕回家了。过了不多久夜晚来临了,家里很多东西都出现了影子,孩子们,我们开动小脑筋猜一猜是谁的影子,好吗?如果猜对了就给自己鼓鼓掌。
四、游戏:找“啊呜”
“啊呜”不是怪物,“啊呜”是好吃的蛋糕!老师这里也有一间小黑屋,里面也藏着“啊呜”,敢不敢像小动物们一样找找“啊呜”?我请一名孩子上来把手伸到小洞洞里摸一摸,告诉小朋友们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好吗?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小黑屋里的“啊呜”到底是什么?
绝招亮亮看
开放日前先请每个家庭准备一个小绝招,绝招的内容可以是歌表演、演唱歌曲、舞蹈,朗诵或者魔术。
开放日当天全体幼儿围成圆圈坐下,其中一名幼儿拿花,一位家长背着大家或蒙眼击鼓,鼓响传花,鼓停花止。花在谁手中,对应的家庭就上来亮出事先准备的绝招,如果花束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拳或其它方式决定胜者。胜者对应的家庭表演事先准备的节目。
最后对表现优异的家庭进行颁奖仪式。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报纸上的洞》含课件
一、活动目标1.了解丑小兔改掉害羞毛病的过程,并尝试观察画面。2.让幼儿知道要大胆勇敢地交朋友与人交流。
二、活动准备课件,小猪、小兔图片各一张,有大小洞的报纸 小兔的操作排序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出示带有洞洞的报纸,问: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报纸上有什么?报纸上怎么会有洞洞呢?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2、欣赏、理解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和洞洞有关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报纸上的洞》。(1)放课件第1-4张,介绍苹果猪和丑小兔。
问:这是苹果猪,他在干什么呢?哦,苹果猪喜欢趴在窗口看风景,遇上过路的人,就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说上几句。
(2)放课件第5-6面:这是丑小兔,她也喜欢趴在窗口看风景,可是遇上过路的人,问:她是怎么做的?这是为什么? 苹果猪想帮丑小兔改掉这个害羞的毛病。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3)放课件第7-10面:
问:苹果猪为丑小兔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问:苹果猪拿报纸干什么呢?是让丑小兔看报纸吗?这个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4)放最后一张课件问:报纸上的洞洞有什么变化? 问:你认为丑小兔最后还需要报纸么?为什么?
3、游戏:给报纸上的洞洞排排队报纸上的洞洞真有趣,它每天都在变化。下面桌子上有几张报纸,报纸上也有几个洞洞,请你来排一排,第一天丑小兔躲在哪个洞洞后面,第二天、第三天又躲在哪个洞洞后面。
小结:第一天丑小兔躲在有小洞洞的报纸后面,第二天躲在有中洞洞的报纸后面,第三天躲在有大洞洞的报纸后面。随着报纸上的洞洞一点点变大,丑小兔的胆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直到有一天,报纸上的洞洞大得不能再大了,丑小兔对苹果猪说:“我不需要报纸了,我挺想和过路人交朋友的。苹果猪,谢谢你帮我改掉了胆小的毛病!”
4、我们一起找朋友丑小兔终于改掉了害羞的毛病,愿意和人交朋友了,你们有朋友吗?他是谁?朋友当然是越多越好,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放音乐,跟小朋友边唱歌边找朋友)小结:小朋友都是很大方、热情,所以每个人都有很多好朋友。
四、活动拓展:大家齐分享:在操作区,让孩子戴着丑小兔的头饰给好朋友分糖果或者玩具,分的时候可以按颜色、形状等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