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1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虽然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运用老师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或自己用线段图试着画一位小数,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平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采用将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自身不会制作课件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习,然后我运用平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2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1.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习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3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小数的产生的过程。
新课开始,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读商品标价理解标价的意义和测学生的身高(测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聪明的人们于是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以米、分米、厘米、毫米为背景,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体会到了小数的意义,然后全班交流得到: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律,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从0.1米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引导学生利用1米=10分米找到小数、分数、整数之间的联系,依次类推,0.5米、0.9米是多少分米,用分数怎么表示?接着,认识一位小数;以同样的方法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顺理成章得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商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习,人文性的提示更激发了学生展示的热情,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思路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不足之处:
1、对教材钻研不够。在教学相邻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时太仓促,处理的不到位,在课中应引导学生回忆并举整数的计数单位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最后的总结较少,引用的名言有点画蛇添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4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条线段,到学生感悟这条线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捷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由此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产生神秘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获得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与两位小数等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小数的意义就水道渠成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 =1/10 米 = 0.1米,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鼓励学生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在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比,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并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仔细验证。归纳小数的意义时,先将1米抽象成一条线段,去掉单位名称,由这条线段联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既重概念形成结果,又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5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习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习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荐6“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数,然后,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三、学数学,并不仅仅单纯是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课外,升华到生活中去,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篇:《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这节课开始谈话直接引入复习课题,同时提出复习要求:个人独立思考整理本单元知识,可以看课本,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交流总结知识收获。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不做记录。但是有的小组竟然又问:可不可以作复习记录。我应允了,学生们进入了整理知识收获的环节,巡视时发现个人复习认真,组内交流积极、有序发言,记录员也很迈力,气氛好不热闹。学生单元知识回顾完成后,小组代表回报整理结果,二、三个小组代表就已经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的很全面了。还有很多小组代表很踊跃、举手,我又给了他们机会,不过往后的小组的同学说的是:我们组还会解决(问题),知道了(细的知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更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争取发表个人意见,开始了对本单元题型设计的回顾。这各环节足有近二十分钟,感觉说的差不多了,我方进行小结:大家对本单元知识整理得很全面,同时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的很细致、全面,同学们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啊!练习题完成了读、写数、排列大小、把整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并求近似数及名数改写,不过判断和解决问题都只能在下一节数学课来完成了。总之,在本节复习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很出色,既进行了积极思维,又很好的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能力(本届可学生的合作还是很有效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说会解决问题时就可让其进行习题举例(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发展),可让大家解决,这样我设计的题目会完成的就较少些,不过完成题型却也会很多。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会更多,而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1、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
“模型图”是用来近似地描述或模拟所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图形。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模型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节课理解小数的意义,涉及十进分数。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十进分数间的关系有一定困难。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木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简短的回顾与整理让“意义”的教学浑然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课的开始对本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应该说这种回顾是很有价值的。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探索过程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加强了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保证了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小数意义的探索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材中“小数的意义”学习分两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着重让学生明确0.25=25/100以及0.365=365/1000;在第二个层次中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动手操作、课件演示等形式来表示出一个个具体的.小数,并组织学生进行系统比较、观察和归结,从而保证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操作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知识,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互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是以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是以长度为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成功之处: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重点教学十进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通过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然后让学生举出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来进一步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三是采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总结归纳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难点上,对于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什么都是0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思考、交流得出因为1分米、1厘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样小数的意义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为什么是发现部分学生不理解,在练习题中出现了问题。
再教设计:
1.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至于留下知识上的死角。
2.加强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从多种类型上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米尺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第一个环节,我借助米尺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并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教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第二个“探索两位小数”环节时,教学安排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米尺强化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表示1厘米或几厘米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由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想到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由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想到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帮助他们在一系列的数学思考中,突破“用百分之几米表示几厘米”这一学习难点。二是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在把1厘米和几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写出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并及时总结出:“这些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这样的归纳,使小数的认识过程更加顺畅。
第三个环节探索三位小数时,主要是注意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由两位小数类推出三位小数,在类推中逐步明确三位小数的含义,掌握三位小数的读、写方法。
第四个环节概括小数意义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注意引导学生适当拓展已有的认识,帮助他们相对完整的掌握小数的意义。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体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不足之处:
1、备学生时,备得不够充分,导致课堂上出现160毫米用小数表示出现两种小数“0.16”和“0.160”这种状况时,我有些犹豫、有些慌张,没有灵活的处理好,这说明教学机智不足。
2、归纳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按照我们备课组的设想,要想突破重难点,就是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的,但我恰恰在这方面没有做好,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最后一题中理解0.8、0.
46、0.137出现了一些困难。
3、口误较多,语言不够精炼,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略的反思,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安排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把小数的读写法安排在课的前面是非常好的。在新授中通过揭示“3角为什么表示成0.3元”和“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孩子在用米做单位表示8毫米时,出现了“1米等于100毫米”这样的错误。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孩子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是“1米等于100厘米”“1米等于10分米”这样的换算。对于“1米等于1000毫米”用的非常少,所以,让孩子带尺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想:如果我在出示这一题目的.时候,强调一下,这里是毫米,让孩子在米尺上找到毫米是多长,再让孩子找到米是多长,然后放手让孩子合作,发现米和毫米的进率是多少,这样,效果就会好的多。
在练习中,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想如果在新授中就把这些题目放进去,孩子在练习中就不会出现相应的错误,比如,说完了“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个问题后,可以问孩子“4角3分等于多少元呢?”这其实是新授中的一个难点。
板书中“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重要的话,应该板书出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
练习的安排很有层次,每个练习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如果讲评时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那就能节省时间解决没有完成的两个问题。
其实,在教学这节课之前,孩子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和分数,但从孩子的课堂表现来看,孩子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有针对性的复习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当中去,针对孩子是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教学艺术。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小数的意义是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本课时从橡皮、信封和练习薄等物品的价钱出发,引导学生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
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三种商品图及标价,让学生用“角”和“分”作单位说说这三种商品的价钱,并追问4角8分是多少分。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没什么大问题,包括怎么读小数也没大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小数意义的教学方面。我从1元=100分出发,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分,那么1分就是1元的,就是元,还可以写成0.01元。可能在教学时太抽象了,话也有点长,也没有使用什么直观的教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都知道1元=100分,但是我说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说出每份是1分,这令我很意外。我心想1元里有100分,那么平均分成100份后,每份就是1分了,这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学生就是反应不过来。在这部分教学时我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还搞的学生稀里糊涂的,我觉得主要太抽象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实在反应不过来,我就急中生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正方形,把它平均分成100份,那么如果我把这个正方形看成“1“元,那么每一份就是1分,画了图之后学生掌握情况有所改观,但是课后我想想,其实这个例子不是很好,因为这会给学生另外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1元。可能我太不了解学生了,太高估他们了。
在这节课后学生对小学的意义有所了解,但并不是掌握很好,如果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还是能说出是怎么分的,怎么来的.。从这节课看来,我觉得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应该以直观思维为主,特别是小数的意义这部分。可以说这部分老师也头疼,更别说学生了。在这一章复习时,我发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小数的意义了,但单位换算问题很大。可能是我教学新课的时候太急了,也有可能是板书不够或是对他们要求太高了吧。呵呵,我还需要好好总结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苏教版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概念课,看似平淡,实则想上得出彩并非易事。在一遍又一遍的磨课过程中,我对这节课也有了些许感悟,同时也有了不少收获。现将这些感悟、收获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一、要善于发现并抓住重点
本节课一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回顾一位小数、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以及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显然,这三个部分不是并列的,重点应该放在第二个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因为一开始没有把握住重点,第一次试上时,我在三个部分上花的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导致时间来不及。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在这一部分让学生多说说,多感受。而第一部分的回顾一位小数,因为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因此花了较少的时间。而正因为第二部分重点突出了,因此在第三部分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时,学生已经很容易能够进行联系并且理解,所以速度也相对较快。这样一来,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整个课堂也有张有弛。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本节课的三个部分,内容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在教学时,却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否则课堂就会显得比较单一、死板,没有层次。如在回顾一位小数的含义时,在提问时就可以稍微细化问题,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都有几位?表示的分数分母上都是几?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问题就可以稍微放宽些,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示的`分数又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由于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在教学第三部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猜三位小数表示什么?然后直接让学生通过观察三位小数表示的分数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第一部分是带着学生学,第二部分是扶着学生学,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自己学,方法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当然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三、要学会制造亮点
说到这一点,我想是我现在最欠缺的地方。本节课上下来,虽然比较扎实,学生掌握得也较好,但是却略显朴实,缺乏亮点。作为一节概念课,相对于一些活动性质较强的课来说,内容本身就比较平淡,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制造亮点,把这样的课上得生动起来,上出新意来。因此在这方面,我想我还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在平时的备课中就学会经常多想想,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希望在不断反思中,能够促进自己在教学上的进步。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对比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实际效果我有如下想法:
1、猜数导入,将学生注意力引向课堂。
课始以猜测老师的身高和讲桌的长度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动手测量讲桌的长度,提问两个问题:这个长度能不能用整米数表示?并出示算式3÷2=通过计算,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吗?由问题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就此很顺利的引入了小数课题。这个环节也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
2.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重点。数学思想方法是高一级的知识,是对知识的一种本质揭示,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3、不足或困惑
小数意义这一课属于概念教学,如何让学生建立准确的概念,尤其是在探索小数的意义这一环,本来用熟悉的米尺让孩子去直观认识,应该为学生实实在在的创设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而我是一路“扶”着孩子走过来的,没有把学习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因为自己最怕上的就是要带着学具,希望学生能够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究的课,学生一操作,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样练习时间往往不够。如何引导全体学生自主探究,并且能够在操作中领悟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有一些练习的时间,就更好了。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虽然学生已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我把准备的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十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然后请学生用已学过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十分之一后告诉学生十分之一也可以写成小数0.1,接着又将十份中的三份涂色要求学生先用分数再用小数尝试表示涂色部分,在学生会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十的分数后,我又将另外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一百份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并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在学生说出百分之一后告诉学生这百分之一还可以小数0.01表示,接着我又将其中的58份涂色,并请学生尝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因为有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学习基础,学习三位小数我就放手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因为学生对分数的知识掌握得较扎实,所以学生学得较轻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配合得很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昂,从课后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真正的掌握。
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意义时,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分数后没能趁机再次利用正方形纸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相邻数位间的进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虽然学生已学过一位小数,在生活中也常见一些小数,但有部分学生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我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习,为新知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复习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容易出错。在读法上我主要强调读小数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数,方法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照往常一样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读法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写法上,虽然我在课上一直强调: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可以用()表示;为什么要平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写错,特别是写三位小数时。例如:23毫米=()米有的学生会写成0.23,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时,都是先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而这题是直接进行单位换算,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转化过来,实际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就没有活学活用,或者说小数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
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大胆的放手,教学的过程显得有点机械,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似乎我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资源也很少,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1.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小数的读法。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小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新授之前安排了让学生读一读资料中的小数,并让学生思考:读后,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在思考与简单的交流后,明了小数的读法,再出示一些小数给以巩固。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数位顺序表。在这个环节,我主要以学习菜单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小数,知道什么是几位小数,以及它们的含义,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上太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课前,设计了一些题目,本想在课中全部完成,谁知,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过多的题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如部分学生对看图写分数,脑中还是以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之几为主,对应两位小数表示的也写成一位小数,我没有及时调整,应该多出现类似的图形题,对学生加以巩固与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如何理解这个概念的意思,于是我们年级组就推荐我来上一节概念课进行研讨,我一般上概念课不急于马上让学生会读某个结论,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先领会概念的产生、是怎么来的,从哪些方面去理解,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等等。如:画图理解、举例说明理解、课件演示理解、打比方理解,把难懂的知识容易化,让学生根据画图、例子、比方等,自己用语言来描述,再归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首先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用米表示,再量一量自己的桌面长和宽用分米表示,当测量都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必须引进新的数也就是小数来表示,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实际上我的这节课课少了一个环节,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小数的意义推导时,充分运用幻灯片演示,实物观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1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用分数呢?十分之一写成小数是0.1,紧接着出示4份、7份让学生回答,于是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由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寻找规律,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几个合作小组发现得好,其一是得出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其二是发现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与第一个规律相反的说法,第三个发现是分母是10、10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孩子们的发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设计提问时有两套方案,一是从三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二是问题答不出时,就会提问明确些,三个表中它们分数分母与小数的位数有什么关系?如果再答不出就直接看分母是十的写成了几位小数,分母是一百的写成了几位小数??由于自己平时的概念教学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着重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只到方案一就基本解决问题,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幻灯片一步一步得出结论,同时运用了旧知识的迁移,由整数的计数单位引进,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或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或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或0.00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借用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分析,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课件发现知识规律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尽量让学生总结,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点拨一下,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犯了一个基本错误,就是课前忘记带米尺进教室,结果减少了一个量黑板长度的过程;开始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用整数表示是多少?”当学生没有及时答出来时就改成“用分米表示是几分米”会更直接,因为才开始学习,学生还没有弄懂老师的提问是什么意思,是的,当学生不能及时答出问题时就要换个角度提问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习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习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川教网,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小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小数已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课始,以“我们已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小数”置于整个数的系统之中,这为学生的生成提供了诱因。“或许小数与其它的数有内在的联系”。
接着设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这一问题,包容性较大,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物品的价钱可以用小数表示”、“人的身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且说出了许多小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小数的读法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掌握,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小数的价值也有了不同的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数的作用真大”不正是对小数的价值的体会吗?
二、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真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学习过程,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丰富学生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首先出示“0.1元0.3米0.7米0.4”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说说对于这一组数据自己的理解。前3个数据具有具体的意义,“0.1元就是1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0.1元就是1/10元”……,这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0.1元竟然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我及时进行板书0.1元=1/10元,有了这一学习的经验,学生对于0.3米的认识就显得是那样的到位。对于0.4的理解,由于缺乏具体的情境支持,一开始学生显得比较沉默,当一位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了0.4的意义之后,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不同的思维绽放,“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0.4”;“4分米就是4/10米,也就是0.4米”……学生一次次语言的表述,无一不说明了学生对0.4有了丰富的认识。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1/10 0.4=4/10 0.7=7/10后,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
三、注意研究方法的迁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其实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我让学生猜测,两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你能不能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又是什么?”这一切,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第三篇: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对于小数的意义,实质上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成功之处:
1.简化了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在教学中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表示的道理,而是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突破这一难点时主要借助了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教学中对于0.1 0.07 0.009这些数中的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及每一个0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例1中,适当渗透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通过展示课件直观的米尺上表示的份数感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0.01 0.001,为后面教学分散了难点,对于后面的练习在数轴上表示数,还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不足之处:
1.由于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用语言叙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进行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精心设计的练习未能全部完成,时间上比较匆促。
2.对于小数的产生,学生印象不深。
今后,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充分进行备课,分配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首先,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习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米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小数的意义,它是贯穿整个小数部分内容的学习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让学生已经预习过,从学生的摘录看出,预习不是充分的。是不认真?还是不会自学?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预习的环节:阅读课本第28-29页,摘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间5分钟。
从巡视学生的摘录情况看,有价值的问题,总体阅读的情况质量差,不知道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散而成点状,当然这种情形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呈现例1后,接着呈现学生的困惑“小数就代表分、角而为什么要写成0.3元呢?小数又不代表元,为什么后面要加“元”?”我的课从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的,首先学生的提问不是很清楚,故我让她又介绍了一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然后我试着说:“你是不是认为,0.3元是3角,为什么不用单位角表示?就是写成0.3角。”她点点头。
从学生们否定用单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基础上,元是整数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数,分是第二位小数,但学生们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还可以写成0.01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刚才的交流渐渐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还可以写成0.1。
“5/100为什么要写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见解。生1:如果写成0.5的话,5分就变成了5角。生2:100有两个0,所以小数也要有2个0。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3/10=0.3、5/100=0.05这两个例子却刚好和她的说法相符合,我没有理解否定她的观点,只是继续往下和学生们理解第三个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后,让她观察8/100=0.48这个等式,让她体会她的观点的不合理,“逼”学生们再次思考100的1后面有两个0,和小数中的什么有关?结论当然和小数的位数有关。
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但悠着点也好,能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此为起点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去观察和不断去验证,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悠着点”这节课还在我思考以外的环节上出现了,正方形的棱长都平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个小正方体,对老师们说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看一看不用数就知道是1000个。而学生们不是,认为是600个,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6个面就是600个;从棱长处能看到小正方体的两个面,有学生认为是两个正方体,所以双倍地数了。
悠着点纠正学生的错,前面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数数有几层,从前往后数;上面有100个小正方体,从上往下数有几层;而第二个问题,观察图还是不能得到我满意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之上,观察教师的一摞本子,“能看到两个面,难道说是两摞本子?”再观察图,学生们明白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们的观点和错误往往会在教师们的预设之外,悠着点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原来的错误的思考方法和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第一次执教《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从了解小数的产生到探究小数的意义最后到综合练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挺顺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说在超市为了方便,电脑上通常会以元做单位统计,也就会用到小数了。本以为我可以按照预设进入正题了,这时有个学生说“既然有电脑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小数?”由于我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霎时我呆了,最后决定告诉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会儿再解决。在以后教学中,对于课堂出现的“小意外”,要灵活地处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进行解决。
在正方形纸上画出0.1这个小数时,大多数同学都是涂最旁边的一格,我也就是想当然的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正当我为解决这个问题高兴时,有个学生突然地说“一定要这一格吗?中间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只是一带而过。备课时,预设不够充分,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这里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这一份。我想当时我把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产生的课堂效果肯定会不同,学生也会更为深刻地理解0.1的产生及意义。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我们教学所要追求是: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体验小数产生的过程,跳出具体的情境,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意义,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数学知识技能目标。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进行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学会了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本节课的任务不再纠缠于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意义,而是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数学层面上,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从数学角度理解小数的意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零散、个别、表面的小数现象中,整体、全面、较为抽象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一、教学思路
第一个环节,我以同学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为切入点,让学生说出几个小数。然后,由学生上台测量两种彩带的长度来引入小数的产生,使学生感受到在测量和计算时,有的能用整数表示,有的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很多。出示课件:跑步比赛计算时间、测量体温、量身高、超市物品标价等,都会出现小数,这样小数便产生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存在和重要性,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将米尺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分别是多少分米、厘米、毫米,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多少米,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这样有了直观、具体情境的支撑,从已有的整数、分数经验入手,引起学生再忆起小数,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了数学知识的顺利对接、生成,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我精心构思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的观察发现,将相关的1分米、1厘米和1毫米以及相应表示的分数、小数有序、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呈现数学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不仅归纳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而且类推出四位、五位……等小数的意义,从而建立更为广泛意义的数学概念。
二、反思
1、本节课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失误是在备学生的时候,备得不够充分,对学生的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把握好,致使在课堂的环节上时间失衡,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太少,缺乏调控课堂的能力。
2、还要加强自己数学教学专业化语言的使用,还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总之,这堂课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更使我懂得了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这个主体地位不是教师给的,而是教师应该尊重的。这就是我在后段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是小数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小数的意义,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小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才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注重抓住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如:通过学生对十进分数的认识来引导他们学习和理解小数的意义。以此作为学生认知的桥梁,我认为更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定位在四点上:
1、在生活情景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2、学会和他人合作,能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小数的运用,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这是我在课前预想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讲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测量橡皮的实际长度,然后去发现误差。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节课上,91%的学生都在课上积极发言了,只有3人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过。
(2)教学中,我能抓住分数和小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发现了小数的本质特征。这样,不但注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能启发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去学习。能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考和适当的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很有用”,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我在讲授这节课的同时,还对班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测试后的结果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如:在测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读下列小数吗?0.2、0.78、0.514”。前测中,有14人会读,有14人会读1、2个,还有8人根本不会读。而讲课之后,在后测中37人都已会读。“你知道小数的组成吗?”这个问题在前测中只有2人知道,17人不全知道,还有17人不知道。而学习完本课之后,全班有33人都知道了,只剩4人不全知道。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网课课内知识的第一个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时跨度三周,主要知识有: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和小数改写等等,对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对前两周的知识会有所遗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带领学生回忆起本单元的知识点,并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整理。而传统意义上的整理复习课一般选取学生课前整理,上课师生、生生互动补充的模式,或者学生本单元的错题重现,重点讲解的模式,学生能够在自我整理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们交流沟通,充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如何在网课教学模式下,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又能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呢?
一开始我还是选择让学生自主整理,再在授课时逐步呈现知识点,将重点知识融于练习中,进行着重的讲解。试讲一次后,发现这种设计显得枯燥乏味,而且不知道学生自主整理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情是教学的致命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浮于表面地将知识点过一遍,无法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且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十分生硬,模式甚至有点像练习课。
在查阅更多资料,以及向前辈们请教之后,我醍醐灌顶:我需要一个将所有知识点都能串连的一个素材,以此作为导线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整理、复习并总结相关知识点。因此我选取了用几张数字卡片写数作为导入,将学生能写出的数作为后面复习的材料,达到教学素材取之于课堂用之于课堂的目的。课堂总结时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的步骤,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系统性地整理知识,建构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一节课下来,相信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教学之后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因为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重难点知识的突出还是不够明显。比如在学生的作业反馈中还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掌握的很不熟练,有些对单位间的进率不熟悉,有些把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乘除进率弄混。在之后的练习中我带领学生着重复习单位换算,另外建议学生将乘除进率写在题目旁边,再去移动小数点。二是网课的模式还是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引导较多,学生自主的空间比较少。三是练习的设置针对了一般学生,没有进行拔高和拓展,学生失去了一些思考的空间,没有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我对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让复习课上的更有质量,更适合学生学习。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引发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
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习中,我分层设计练习: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习过程。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习。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本节课是以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是以长度为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成功之处: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重点教学十进分数用一位小数表示。通过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观察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然后让学生举出像上面这样的例子来进一步认识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二是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三是采用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形式总结归纳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在难点上,对于小数的整数部分为什么都是0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现、思考、交流得出因为1分米、1厘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样小数的意义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对于小数的计数单位为什么是发现部分学生不理解,在练习题中出现了问题。
再教设计:
1。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不至于留下知识上的死角。
2.加强习题的练习,让学生从多种类型上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于是反复阅读教材,认真研究教参,也网上搜索相关的教学设计,有启迪亦有困惑。最后确定教学思路是通过直观演示,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放手学生利用百格图自主探索出两位小数的意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三位小数的学习,是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推理出三位小数的意义,然后利用课件的直观演示加以验证。
对于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演示,构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直观优于抽象概括,他们的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概念的意义。所以,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正方形、百格图、正方体,通过平均分、涂一涂、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由0.1组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由0.01组成;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由0.001组成。有效的构建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2、做到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课堂不是一味的满堂灌,而是要有动手操作活动或者冷静的思考,我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练习,尤其是数学课,必须做到讲练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老师和学生自己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接下来的学习和教学。
对于本节课缺憾的.地方亦有两点:
1、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对学习小数的意义渗透较少。
小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之一。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日常生活中几乎可以不接触分数,却不能离开小数。元、角、分的货币自不必说,老式的“几尺几寸、几斤几两”仍在使用。“0.5千克”、“身高1米63”等现代说法都离不开小数。在这方面本节课渗透的比较少。
2、教学设计不新颖。
对本节课的教学,潜意识里存在一种模式,虽然每个环节的学习力度不同,学生学习方式也不同,但是还是感觉没有新意,没有强烈的质疑问题,没有思维的拓展。
对于本节课还有一点困惑:
关于计数单位,曾学过“个”、“十”、“百”、“千”……本节课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教材上这样说的: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记作0.1、0.01、0.001……
也曾和几个老师交流过小数计数单位的问题,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希望看到的老师参与讨论。
疑惑: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在这里填是不可以的,按照书上所说填“十分之一”是最合理的。那么能不能说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一、本课设计:
罗静老师上的《小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无论从教学的引入还是新授课的讲解都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充分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较好。
二、听了本课的几点体会: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
2、从生活实际引入,小数作为新的数形出现,学生刚接触对于它的读法及表示的意义仍是难点,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知识引入,处理得当。
3、重点把握比较准确,通过让生自己说小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会学到知识。
4、课件制作较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我在备课时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体验少,教学难点的落实不够到位。
2、给学生质疑空间比较少。
四、教学感悟:
1、让学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与人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4、学会生存,即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中小学阶段对四个学会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除了继续重视“双基”之外,还应加上培养基本的能力和养成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情感和态度,构成“四基”的要求。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热爱数学。
在教学中我还觉得,小数的意义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教学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不过,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应用还是有困难。可能学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画一画就更好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亲手把一个正方形1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再把其中的几分进行涂色的过程来感受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学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但是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概念课程的表述还是有困难,理解意思但无法自己组织到位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在小组内安排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多让学生开口说,逐步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尤其在小数的知识上,不仅能利用米尺将几分米、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利用元角分的关系写出小数,也会用小数表示线段图、面积图中的涂色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复习学案,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回忆起分数和小数的智慧,并初步感知小数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关系。
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利用学生的复习学案内容以及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尺子图入手,然后再以面积图为主进行直观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而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则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里的学案和三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一位小数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进而补充了数位顺序表。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开始渗透0.1和1的关系,后面通过课件演示,是学生明确进率为什么是10。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学生自主探究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时,学生不知道怎么交流,应该是前面一位小数的学习还是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不牢,所以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出现困难。再如,问到“小数部分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有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时”,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是因为对小数的意义的掌握时不扎实、不理解。
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出现这些问题说明本节课教学设计还有一些问题,在教学重点知识时,要慢下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需要继续探究、改进。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态等方面得到发展。
本课特点: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本节课,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猜测说出商品的价格,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接着,精心安排学生回忆所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为探讨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课创设了让学生借助米尺探讨小数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识一位小数小时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通过之间的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十分之一米,十分之三米,十分之七米→写成0.1米,0.3米。0.7米的变化,认识以为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新课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数学概念。小数的意义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案例中,教者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从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条线段,到学生感悟这条线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层层深入。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出发点,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性质、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各种数学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捷有效地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由此学生对小数的意义产生神秘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该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米尺,获得分母是10的分数与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与两位小数等等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并概括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在这个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小数的意义就水道渠成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最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 =1/10 米 = 0.1米,渗透等量代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鼓励学生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在概括出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迁移类比,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并对三位小数的意义进行大胆猜测,仔细验证。归纳小数的意义时,先将1米抽象成一条线段,去掉单位名称,由这条线段联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后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从而有效地渗透数学抽象化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是既重概念形成结果,又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这样的概念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四篇:《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篇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习。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3)0.52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第三层练习: 猜数游戏。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2.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是什么?”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定能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带来课堂上难以预约的精彩!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平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平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老师
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整节课可以说还是按照我的设想比较顺的进行下来了,但是在我的这节课中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的。首先,我们现在运用的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我的课堂中体现的则不是太明显,特别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兵教兵”的环节,我将其给漏掉了,完全变成了我们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这是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虽然我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设计自学指导的语言,也在不断地修改如何才能让自学指导更易于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是比较大的。例如第一个自学指导中有这样一段话“找出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一句话既有些太笼统了,没有给学生指出发现的方法,最还能够一步步的预设、铺垫,最后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在练习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可以的。借助教材上“做一做”运用“填一填”“对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习。但是有一点就是练习题的梯度不大,没有层次性,而选做题的难度不大,没有达到对优等生的配有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以及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所创设的情境是《买书》,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计算错误。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粗心,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如《买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购物情境来理解:3.2元+11.5元=14.7元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用竖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前两节课,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产生的意义,体会了较小单位转化为较大单位的现实背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坐过地铁吗?关于地铁你知道哪些知识?”老师也带来了有关于地铁的一个小知识,想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北京地铁10号线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是,每小时八十千米,约为每秒22.22米。这样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引发思考,合作探究。
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的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行为,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会有反思,才会有思想。我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交流,教师也参与小组讨论中,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我参与到小组当中,才感受到了孩子真实的情感:有的孩子很困惑,不知如何入手很茫然;有的孩子大胆猜测,有理有据;有的孩子善于倾听,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合作交流中碰撞着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要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数学是讲道理的,你能说说理由吗?”肯定学生回答中有价值的东西。通过交流学生成功的得出结论:0.2等于2/10,是两个1/10,所以小数点右边第一位,可以设为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1/1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在巩固练习中,我分层设计练习:
第一题,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再填一填。(在计数器上感知数位和计数单位)。
第二题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在米尺上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N厘米,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第三题离开具体模型让学生说一说某小数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学习过程。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这节课虽然整体上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几个小组能够有效的合作交流,还有些小组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想这与小组人员分配和分工有关。应该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互补,让学生在小组中有效的学习。
2、时间安排上明显的“有前松后紧”的感觉,前面用时过多,应当压缩一些时间,只有这样才能给练习留有充足的时间。今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引以为戒。
3、鼓励性语言还是太少,应该中肯的鼓励学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认识小数的意义,它是贯穿整个小数部分内容的学习的,具有重要的地位。之前,我让学生已经预习过,从学生的摘录看出,预习不是充分的。是不认真?还是不会自学?带着这个疑问,我在课堂上设计了预习的环节:阅读课本第28-29页,摘录自己的收获和困惑,时间5分钟。
从巡视学生的摘录情况看,有价值的问题,总体阅读的情况质量差,不知道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所以提出的问题散而成点状,当然这种情形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
呈现例1后,接着呈现学生的困惑“小数就代表分、角而为什么要写成0.3元呢?小数又不代表元,为什么后面要加“元”?”我的课从学生的这个问题展开的,首先学生的提问不是很清楚,故我让她又介绍了一遍,询问其他的同学是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然后我试着说:“你是不是认为,0.3元是3角,为什么不用单位角表示?就是写成0.3角。”她点点头。
从学生们否定用单位角的回答中感受到,学生们对小数的认识停留在直观的基础上,元是整数部分,角是第一位小数,分是第二位小数,但学生们很清楚,3角=0.3元,5分=0.05元,4角8分=0.48元。缺少的就是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抓住重点来阅读和思考,再次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还可以写成0.01元。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刚才的交流渐渐明白,1元=10角,3角就是3/10元,3/10还可以写成0.1。
“5/100为什么要写成0.05,不是0.5呢?”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们有了自己的见解。生1:如果写成0.5的话,5分就变成了5角。生2:100有两个0,所以小数也要有2个0。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是不恰当的,而3/10=0.3、5/100=0.05这两个例子却刚好和她的说法相符合,我没有理解否定她的观点,只是继续往下和学生们理解第三个例子,48分=48/100元=0.48元。然后,让她观察8/100=0.48这个等式,让她体会她的观点的不合理,“逼”学生们再次思考100的1后面有两个0,和小数中的什么有关?结论当然和小数的位数有关。
学生的问题和错误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程,但悠着点也好,能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以此为起点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怎样去观察和不断去验证,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悠着点”这节课还在我思考以外的环节上出现了,正方形的棱长都平均分成了10份,就分割出1000个小正方体,对老师们说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看一看不用数就知道是1000个。而学生们不是,认为是600个,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6个面就是600个;从棱长处能看到小正方体的两个面,有学生认为是两个正方体,所以双倍地数了。
悠着点纠正学生的错,前面一个面是100个小正方体,数数有几层,从前往后数;上面有100个小正方体,从上往下数有几层;而第二个问题,观察图还是不能得到我满意的结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形象的基础之上,观察教师的一摞本子,“能看到两个面,难道说是两摞本子?”再观察图,学生们明白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们的观点和错误往往会在教师们的预设之外,悠着点能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消除原来的错误的思考方法和观点,从而真正做到丰富学生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五篇: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安排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把小数的读写法安排在课的前面是非常好的。在新授中通过揭示“3角为什么表示成0.3元”和“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孩子在用米做单位表示8毫米时,出现了“1米等于100毫米”这样的错误。孩子出现这样的错误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孩子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是“1米等于100厘米”“1米等于10分米”这样的换算。对于“1米等于1000毫米”用的非常少,所以,让孩子带尺子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我想:如果我在出示这一题目的时候,强调一下,这里是毫米,让孩子在米尺上找到毫米是多长,再让孩子找到米是多长,然后放手让孩子合作,发现米和毫米的进率是多少,这样,效果就会好的多。
在练习中,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我想如果在新授中就把这些题目放进去,孩子在练习中就不会出现相应的错误,比如,说完了“3分为什么表示成0.03元”这个问题后,可以问孩子“4角3分等于多少元呢?”这其实是新授中的一个难点。
板书中“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重要的话,应该板书出来,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
练习的安排很有层次,每个练习的安排也都有它的目的性,如果讲评时能有重点的进行评讲,那就能节省时间解决没有完成的两个问题。
其实,在教学这节课之前,孩子已经学过了一位小数和分数,但从孩子的课堂表现来看,孩子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的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有针对性的复习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反思,我发现孩子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课当中去,针对孩子是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教学艺术。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与特征,并结合具体的购物环境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让学生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又由于新年刚刚结束,学生都有一些压岁钱,购物是三年级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因此一上课我就创设了购物的情境,并出示商品的价格:笔记本3.50元,让学生说说这本笔记本是几元几角,这是理解小数的意义。在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进行教学的,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易于接受。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从课堂上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因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老师在教学中再加以指导,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容易,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非常的热烈,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十五,一张一角和一个五分写成1.5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3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练一练”“看一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新授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伙伴合作在米尺上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全面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一位小数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小数的意义较为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在初步感知一位小数意义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完成两、三位小数的意义的教学。
数学学习的本质在于数学思维、经过对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意义的具体分析后,我再通过清晰直观的板书,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推理,最后得出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新授后,我设计了反馈的题目和感悟生活中的小数,还有爱迪生的一句用加法描述的名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不断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感到在教学细节上还需完善自己,还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苦练基本功。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4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川教网,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5
小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小数已有自己的认识。同时,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课始,以“我们已学过哪些数”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回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小数”置于整个数的系统之中,这为学生的生成提供了诱因。“或许小数与其它的数有内在的联系”。
接着设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这一问题,包容性较大,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从而为课堂教学生成了有效的教学资源。“物品的价钱可以用小数表示”、“人的身高可以用小数表示”……,并且说出了许多小数,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对小数的读法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掌握,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小数的价值也有了不同的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数的作用真大”不正是对小数的价值的体会吗?
二、 突出重点,促进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真理解
本课教学中我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位小数的意义的学习过程,利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丰富学生对一位小数意义的理解。具体做法是,首先出示“0.1元 0.3米 0.7米 0.4”这一组数据,让学生说说对于这一组数据自己的理解。前3个数据具有具体的意义,“0.1元就是1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0.1元,0.1元就是1/10元”……,这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于0.1元竟然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我及时进行板书0.1元=1/10元,有了这一学习的经验,学生对于0.3米的认识就显得是那样的到位。对于0.4的理解,由于缺乏具体的情境支持,一开始学生显得比较沉默,当一位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出了0.4的意义之后,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课堂上学生不同的思维绽放,“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0.4”;“4分米就是4/10米,也就是0.4米”……学生一次次语言的表述,无一不说明了学生对0.4有了丰富的认识。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1/10 0.4=4/10 0.7=7/10后,我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
三、 注意研究方法的迁移,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其实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我让学生猜测,两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三位小数又表示什么?你能不能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的教学,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通过本课的教学,“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学的关注点又是什么?”这一切,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6
一、本课设计:
罗静老师上的《小数的意义》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无论从教学的引入还是新授课的讲解都让学生自己亲自体验,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充分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较好。
二、听了本课的几点体会:
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
2、从生活实际引入,小数作为新的数形出现,学生刚接触对于它的读法及表示的意义仍是难点,教师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知识引入,处理得当。
3、重点把握比较准确,通过让生自己说小数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就会学到知识。
4、课件制作较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三、我在备课时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体验少,教学难点的落实不够到位。
2、给学生质疑空间比较少。
四、教学感悟:
1、让学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2、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一道参与人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
4、学会生存,即充分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中小学阶段对四个学会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除了继续重视“双基”之外,还应加上培养基本的能力和养成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情感和态度,构成“四基”的要求。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7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数,然后,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愉快的进入了学习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习观察这一学习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三、学数学,并不仅仅单纯是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课外,升华到生活中去,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8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态等方面得到发展。
本课特点:
一、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本节课,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猜测说出商品的价格,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接着,精心安排学生回忆所学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为探讨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本课创设了让学生借助米尺探讨小数意义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识一位小数小时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通过之间的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十分之一米,十分之三米,十分之七米→写成0.1米,0.3米。0.7米的变化,认识以为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通过猜测、验证,认识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通过思考、交流发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直至总结概括小数的意义,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9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这单元的一些概念、性质、法则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理解比较透彻,能熟练地把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分数用小数表示出来,并能知道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 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但是学生对于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里面有4个 0.01类似这样的题学生掌握较好,但是形如4里面有( )个0.01,学生就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知如何根据进率去想,二是对于计数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于“小数点后面”和“小数的末尾”能比较清晰地辨别,两个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掌握较好。但是在多个相似的数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学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没有顺序性,导致错误频出。
3. 小数点移动。这部分内容学生能熟练记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但是在具体题目上对于如何移动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学中虽然强调了移动的规律,但对于原数没有特别说明移动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数点的左边或右边有几位,若位数足,则小数点点在哪;若位数不足,还缺几位,就补几个0。
对于单复名数的改写,单名数之间的改写错误率较少,但是把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学生错误率较高。例如:3.56吨=( )吨( )千克 5米9厘米=( )米 2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这里学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单位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具体是因为为什么,学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屡屡出错呢?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学中只注重单一类型题的讲解与练习,没有把单复名数的互逆改写沟通联系起来。在教学3.56吨=( 3)吨(560 )千克时,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3吨560千克=3.56吨,发现整吨数不需要改写,要改写的是不足整吨数的数目。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对于求近似数的方法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题目学生出错较多,主要在于学生总是在书写时忘记写万或亿字。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0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以及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所创设的情境是《买书》,教材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计算错误。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粗心,不认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如《买书》就是一个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其实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购物情境来理解:3.2元+11.5元=14.7元有很多方法,(1)3元+11元=14元,2角+5角=7角,14元+7角也就是14.7元。(2)3.2元是32角,11.5元是115角,32+115=147角,也就是14.7元。(3)用竖式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虽然学生已学过一位小数,在生活中也常见一些小数,但有部分学生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我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习,为新知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复习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两部分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容易出错。在读法上我主要强调读小数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数,方法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照往常一样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读法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写法上,虽然我在课上一直强调: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是( ),可以用( )表示;为什么要平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写错,特别是写三位小数时。例如:23毫米=( )米有的学生会写成0.23,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时,都是先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而这题是直接进行单位换算,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转化过来,实际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就没有活学活用,或者说小数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
第二部分: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大胆的放手,教学的过程显得有点机械,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似乎我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资源也很少,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网课课内知识的第一个单元整理与复习,课时跨度三周,主要知识有: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和小数改写等等,对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对前两周的知识会有所遗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带领学生回忆起本单元的知识点,并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整理。而传统意义上的整理复习课一般选取学生课前整理,上课师生、生生互动补充的模式,或者学生本单元的错题重现,重点讲解的模式,学生能够在自我整理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们交流沟通,充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如何在网课教学模式下,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又能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呢?
一开始我还是选择让学生自主整理,再在授课时逐步呈现知识点,将重点知识融于练习中,进行着重的讲解。试讲一次后,发现这种设计显得枯燥乏味,而且不知道学生自主整理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情是教学的致命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只能浮于表面地将知识点过一遍,无法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且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十分生硬,模式甚至有点像练习课。
在查阅更多资料,以及向前辈们请教之后,我醍醐灌顶:我需要一个将所有知识点都能串连的一个素材,以此作为导线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整理、复习并总结相关知识点。因此我选取了用几张数字卡片写数作为导入,将学生能写出的数作为后面复习的材料,达到教学素材取之于课堂用之于课堂的目的。课堂总结时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的步骤,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系统性地整理知识,建构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一节课下来,相信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教学之后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因为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重难点知识的突出还是不够明显。比如在学生的作业反馈中还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小数与单位换算掌握的很不熟练,有些对单位间的进率不熟悉,有些把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乘除进率弄混。在之后的练习中我带领学生着重复习单位换算,另外建议学生将乘除进率写在题目旁边,再去移动小数点。二是网课的模式还是影响了一部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引导较多,学生自主的空间比较少。三是练习的设置针对了一般学生,没有进行拔高和拓展,学生失去了一些思考的空间,没有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我对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吸取教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让复习课上的更有质量,更适合学生学习。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3
讲了《蛋的世界》窗口4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虽很完整,但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差,师生互动不够热烈,课堂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准确有条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甚至柏洋这样的学生说 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当时内心里就有点恼火,语速和表情上就表现出来了。学生更不敢说了。想想确实不应该这样,要耐心引导,也高估了他们的水平,平时和其他老师谈过也发现学生对旧知识好遗忘。我课前没做好准备工作。
在做练习时,多数学生会做也正确。比如把10﹑5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但一问到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就哑口无言了,不会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表达。这时我真正感到学生课堂语言匮乏。四年级是从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时期,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基础,我觉得有些欠缺。(这个班刚接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从说理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互动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成功中体验表达的乐趣。。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布置的。
本课主要是通过同学认识两位、三位小数,进一步的完善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教材是通过同学熟悉的元角分的知识,揭示了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引导同学逐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在教学时我感到同学对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的还是不错的,在小数和分数的互相改写中,基本上都知道要根据小数的数位来确定分母,由次可见同学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还是比较不错的。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对小数的读写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相关知识点,所以在教学的深度上教师不易掌握。
我是根据以前同学在学习这局部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和表示的意义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和专门的训练。在练习中同学在小数表示的意义和小数的写法上还是出现了混淆。
我觉得这是同学认识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在作业上容易出错的地方,还是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是本节课应达到的知识教学目标。
第一次执教《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后,自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从了解小数的产生到探究小数的意义最后到综合练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挺顺利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我说在超市为了方便,电脑上通常会以元做单位统计,也就会用到小数了。本以为我可以按照预设进入正题了,这时有个学生说“既然有电脑用角分也很方便的呀!为什么一定要用小数?”由于我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霎时我呆了,最后决定告诉学生把这个问题先放一放,等会儿再解决。在以后教学中,对于课堂出现的“小意外”,要灵活地处理,切不可死板地按自己想法进行解决。
在正方形纸上画出0.1这个小数时,大多数同学都是涂最旁边的一格,我也就是想当然的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正当我为解决这个问题高兴时,有个学生突然地说“一定要这一格吗?中间的一格可以的吧!”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但我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只是一带而过。备课时,预设不够充分,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一份,就是1/10,也就是0.1。”这里的“其中一份”是指十份当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单指这一份。我想当时我把这个学生提的问题再深入地分析一下,产生的课堂效果肯定会不同,学生也会更为深刻地理解0.1的产生及意义。由此,我想到了以后备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个知识点应该要落实到哪一个程度;第二,问题设计时要有针对性,多思考提这个问题要解决的什么;第三,除了备教材外,更要备好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会出现地种种问题进行全面周到地预设;第四,还要备好各种教学资料,如课件、练习题、学具等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但这个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得到发展为中心。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我们教学所要追求是:把学生放在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充分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