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时间:2022-04-03 03:2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反思》。

第一篇: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文教学反思1

在20xx年的12月上旬,我对七年级(3)班进行了心理描写的作文指导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作文训练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进行此次作文训练的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说到运用语言文字作文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那如何写好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呢?

首先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但现在的学生社会经历少,不善于观察总结,作文时总是无材料可写。因此,这次训练,我便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师创设了一个特定环境让他们体验:教师表情严肃地让一位表现不错的学生站上讲台,数十秒之后让他回座位。从而引起大家的猜想,也使得学生都心有所想,让学生有事可写。

由此可见,教师利用课堂,设置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其次,课堂作文教学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谴词造句等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作文指导就没有了侧重训练点,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希望学生能片段的训练,在多次整合,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

这次我只从“心理描写”一个方面对学生有所侧重的进行训练,确实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指导学生表现情感中,我选取了细节描写的其中一方面--心理描写,进行训练。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心理描写几种方法。事实证明,这节课下来,学生有内容可写,很好地训练了他们的心理活动与表达能力。课后,有许多学生表示对这样的指导印象深刻,说这样写作文简单多了,也十分有趣。

再次,反复练习同一篇文章,使学生过的通过反复的推敲完善自己的作文,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引用的大量例子都来自于学生非常喜欢的作品-《心声》,让学生找到依据。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把第一次的佳作给大家欣赏,其中诸美花同学的作文虽中规中矩,却胜在能够学以致用,为中下层的同学起到典范的作用;另外,诸俊乐本身是情景创设的主角,他本人心理描写的呈现,并加以教师精确适当的进行分析讲解,能更好地让其他学生学习揣摩人物的心理的方法。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那节课我也想到了很多,继而实现学生的再次修改了自己作文的欲望。面对此番喜人的局面我及时对学生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并明确要求学生的作文中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闪光之处。

总的来说,这次训练教学环节是较有条理的,作文课堂时间(两节)把握得较好。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最满意的就是在训练前的情景创设:在导入时,我迅速而有效地创设了一个十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景,顺利地训练了其中一个心理描写的方法;并使学生通过这个情景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课后我想,要使课堂引导更具艺术性,语言引导上还得下功夫,不过这次还是相对满意自己的表现了。

通过这次的作文指导,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通过练习丶掌握心理描写方法提高写作的能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看到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上的巨大潜力,从而也重燃了我对作文教学的信心。当然,在指导过程中还有几个别的同学对心理描写的各个角度混淆,对“梦幻描写”想象得不够合理。希望在以后的作文中能慢慢地指导,使他们不断进步。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希望与我一起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作文的新生之路。

作文教学反思2

第一轮同研一节课我们采取了“同课同构同上”的形式,针对老师、学生都害怕上作文课的现象,我们小组决定迎难而上,就来共同研究一节作文课,课题选为第三单元的习作《难忘的第一次》,指导课每位老师自己上,然后大家共同来研究本次习作的讲评课。

l.山重水复疑无路

开始上指导课时,这篇作文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作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再容易不过了。所以在指导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无论做过什么事都有过第一次,仔细想一想,你的什么事的第一次最让你难忘,把经历写下来。并且在学生回答之前首先定了个框框:写的时候先交代一下你最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然后重点写一下这件事的经历;最后再写一下这件事给你的启发。接着,又以“第一次学骑自行车”为例,启发一个学生将大致说了一遍。最后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然后便让学生自己开始习作。

等我把收上来的作文看完了,我不禁羞愧难当。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写“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整篇基本上也是造句式的:最难忘的第一次是什么;第一次的经历;受到的启发……学生将作文看成是大杂烩,只要和题目沾边的,一骨脑儿地往里装。有的看着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但再仔细一看只有结尾一段才是与主题相关的。

面对学生这样的,我真是哭笑不得。可见,学生根本不知道写些什么。我不禁为自己失败的作文指导感到悲哀。不过,回过头来想想,我又何曾认真指导过学生写这篇作文,我只是先让少数学生讲了讲经历过的事情,然后就直接让学生自己独立写作了。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该怪谁?只能怪我自己!因为学生毕竟还小,他们不知道安排材料,串联成文。现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作文教学不可能将学生整篇习作包办,而我往往会在指导中形成一篇完整的习作框架,既然已经形成模式了,学生岂有不套之理?

2.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细细回味、反思自己这次失败的作文指导时,我忽然发现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对学生习作的讲评功夫花得太少。所以要想弥补这一过失,只好在下节的作文讲评课上好好下功夫。于是,我仔细采撷着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认真寻找着大家存在的共性不足,在前几位老师授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案。

(1)环环相扣,收获颇丰。

结合此次作文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初稿中存在的问题,我继续沿用前几位老师的教学板块:榜上有名、佳作有约、精彩片段、咬文嚼字、。其中二、三两个环节是鉴赏、分享、学习,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对句子、的修改来积累修改方法。每一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学生不但欣赏了好的开头、结尾、片段,而且还学会了更多的开头、结尾的方法。真正实现了“授之以渔。

(2)及时评价,激励兴趣。

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适当的运用激励评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频繁、有效!虽然课已结束了,但张骁这位平时说话结巴的孩子在课堂上一次次紧抿嘴唇,努力读好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情景依然在我眼前浮动,孩子们自发地给他的掌声依然回响在我耳畔。仔细回味这都源于我对他的一句评价:“张骁,我相信你能努力读得最好!”

(3)习惯培养,贯彻始终。

本学期学习习惯养成是重要课题之一,在前几位老师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学生学习习惯目标,自始至终一直关注着学生各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开始上课时,我从课题中的“评”字入手,让学生通过交流引申出“善于表达、善于倾听、善于思考”三种好习惯,从而给学生确定这就是本节课的习惯养成目标。授课过程中,对于敢于积极回答的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表扬他们的这些好习惯。课堂小结时,我又将课堂上表现好的同学狠狠地表扬了一番,同时给其他同学提出了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一直坚持这样做,让我的孩子能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终生受益!

这节课虽已结束,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却有很多: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遇到多么简单的问题,永远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永远不要想当然,永远不要偷懒。踏踏实实,做好本职,真心对待学生。

作文教学反思3

在华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华附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们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

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媒体和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但事实证明,功利化的作文训练既应付不了考试,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中学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笔者和同学校的老师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一、要确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高一级和高二级、高三级在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有不同,因此这三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也各有区别。具体来说,高一主要进行记叙文训练,高二主要进行议论文训练,高三则以高考为方向进行综合训练。

二、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围绕不同年级的作文训练目标,分解目标,做到有步骤有序列的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高一级可制定这样一系列小的训练目标:

(1)写出人的个性——学习写人的记叙文;

(2)揭示事件的意义——学习叙事的文章

(3)摹写景物的特点----学习景物的描写等。

高二级则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1)学会拟议议论文的题目;

(2)学会提炼观点;

(3)学会运用论据;

(4)学会安排论证结构等。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走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者本身,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日日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借鉴这些美文的写法,如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借鉴写景抒情的写法;教《布衣总统孙中山》,可以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人记事文章。

(二)、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活动。

学生在写作中的另一困难是缺少丰富的内容。经常是提笔头脑空空,下笔废话连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表现尤为典型。众所周知,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虽然课标要求学生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50万字,但实际情况则是除了少数学生外,多数高中生不愿或无暇读书。现实就是现实,一味的抱怨学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多数学生阅读不足,既然作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学与训练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我就利用课前活动来做些弥补,力求使阅读和写作训练常态化。上学期,我在每节语文课前为学生读2篇小文章(源自于《小故事中的大智慧》一书),所选文章侧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启迪,同时兼顾议论文写作时论据之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作文教学反思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高中作文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逐渐的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思维品质是语文各种能力的核心所在,面对现在作文教学少的情况,高中作文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发散思维训练上。而要想摆脱目前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笔者从几个不同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与其他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与探讨。

一、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聚合性与发散性思维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交流也日渐频繁,高中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社会的信息化与开放化直接决定了学生思维的多元化与立体化,思维能力训练目前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从思维的形式上来看,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是思维的扩展与组合,同时也是演绎与归纳二者之间的统一。其中,发散性的思维具有多维性与独特性等特点,作为语文多种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始终贯穿于各种能力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聚合与发散性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高中语文的大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对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应该重视语文教学中聚合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1]。教师必须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以及聚合性思维,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追求作文教学的新发展

笔者从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了解到,为了对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提高,语文教师已经做了种种努力,但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学生始终会感到厌倦和畏惧,教师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也会感到失望与乏味,因此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情况[2]。因此,作文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精力并没有完全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多数教师的教学都属于微效劳动,甚至是一种无效劳动。同时这也正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难以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都说“文章时思维信息的载体”,在很多命题、半命题的材料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创作思路枯竭,即使写出了文章往往也是非常空洞的,所依据的论据多数也是相同的,这一点与传统作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思想模式有直接关系。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呈现程式化特点,抓住中心论点,围绕论证结构进行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直接造成了作文的乏味与枯燥,甚至有时全班学生都是围绕一种文章模式展开写作。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不能对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进行发展,同时也会对思维品质的塑造产生影响。

三、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作文教学存在一定的规律与特点,通过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学生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奠基工作,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选材与布局等方面的能力,进入高中以后,在这些基本能力的巩固与加强的同时,也应该对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能力方面进行相应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在记叙文、议论文的水平上产生一个巨大的飞跃[3]。例如在议论文训练过程中,笔者曾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杂志上刊登的材料作为作文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为:挪威人多捕杀沙丁鱼,如果抵港的时候鱼是活的,那么价格就会高出很多,因此很多渔民试了各种方法让沙丁鱼活着抵港,但是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一艘船总是能够带着活鱼抵港,这是因为这艘船上的渔民在鱼槽中放入一条鲶鱼,这样沙丁鱼就会面对一种陌生的环境,鲶鱼就会四处乱游,从而产生摩擦,沙丁鱼发现这条鲶鱼的存在之后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沙丁鱼就这样坚持到了渔港。

这则材料在课堂上一出,学生们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便展开了讨论。材料中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是一种超自然界的生物现象,通过教师的点拨之后,学生的思路马上开始扩展。一些学生认为是运动延长了生命,同时生命力也得到了增强,比如家兔虽然没有饮食上的烦恼,但是它们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十几年,而野兔经常遭到猎人的捕杀,需要与其它动物之间进行相互追逐,其寿命却可以达到三十年。

作文教学反思5

一提到作文,孩子们都有点儿谈虎色变,非常害怕,不知道从何下笔,总觉得无话可说。因此,作文教学是我一直深深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将我在近一年多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写日记,为写作文打下基础

去年我教三年级,已经让写作文了,可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从哪儿下笔,也没有内容可写。于是,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我觉得这样可以为写作文积累素材,从而为写作文打下基础。一开始,不限字数,但大多数学生只写一句话。针对此问题,我就限定字数,每篇至少写80字,多者不限。但后来,我发现大部分日记内容很空洞,都是流水账。怎么办,看来让学生写好日记还得下一番功夫不可。于是,我就每天给他们读一些《好日记》中的范文,读后点评。其次是口述示范,也就是说假设让我写这一天的日记,我会怎样写,我就把我要写的内容口述给他们。再者就是限定内容。例如,开学发新书了,让学生写拿到新书之后;升国旗了,写升国旗;我们班排课本剧,就写排课本剧等。凡是有重大事的时候,我就限定内容。结果,发现效果不错。渐渐地,学生写日记的水平提高了,班里涌现了许多好的日记,我就每天宣读一些写得好的日记,并作点评。这样,会写日记,也就为写作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创造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在去年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作文课。一上课,我说:“孩子们,这节作文课,我们来写一次活动。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你们以前都做过哪些活动? ”话音刚落,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啊!我们都没有做过活动啊!”我说:“真的吗?”学生大声说:“真——的——。”于是我就灵机一动,何不来个顺水推舟。我又说“那你们喜欢做活动吗?”学生就高兴地说:“喜欢。”“好,今天,咱们就来做一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好吗?”“好。”我接着说:“不过,我有几个问题,你们要记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了几个问题。1、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活动?2、活动前,老师是怎么安排的,说了那些规则?3、活动开始了,老鹰是怎么捉的,鸡妈妈是怎么保护小鸡的?结果怎样?4、活动结束后,大家的心情怎样?写完后,让学生读了两遍,然后开始到操场做活动。活动结束后,马上让学生动笔写。并且要求我提的问题在习作中要体现出来。写好之后,点名读,读后评,然后修改。我觉得那次作文写的还是比较满意的。通过那次习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写熟悉的人、物、亲身经历的事等。作为教师,除了为学生提示内容外,还要为学生创造素材,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三、设定模式 教给习作方法

三年级刚写作文,往往都是一段下来,不会分段,连基础的写作知识都没有。于是,我就给学生设定了模式。简单地说,也就是一个样板,框架。要求学生作文一定要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告诉学生具体写作时如何安排这三部分内容。例如写人时,开头要点名你要写的人是谁,他有哪些特点,要概括写出来;中间选择具体事例详细写出他的特点;结果,再次概括写出所写人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这样把习作分三部分来写,可以分三段,习作看起来才完整,中心才鲜明突出。另外,我在教学课文时,注意的把这种模式凸显出来。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这两课都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也就相当于开头总写,中间具体写,结尾再总写。这样在教学课文的时候融入作文教学,让学生学到写作的方法。

四、让学生互相批改,培养写作能力。

从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我批改过左文发下来以后,学生感兴趣的只是批语,对作文内容一概不管,纸一翻就算完事。其实,作为教师,我也觉得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只是简单的做一下评讲,没有让学生反复修改重写。至于让学生批改作文,也不是说放手不管。首先,在学生批改之前,我先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如:批改前要认真地读,什么是眉批、旁批和尾批,分别都在什么地方批,怎么批。然后,我又具体列出了一些批语和一些批改符号。当然这些批语和符号要视习作而定,不能死搬硬套。还有就是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的时候自己要会创造一些新的批语。再一点,学生批改时,我在旁边作指导,哪位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问;第四点,学生批改之后,我要重新验收,再做补充。另外,对批改的比较好的学生会进行表扬。截止到现在,学生已经批改了三篇了。经我检查,发现孩子们改得很认真。习作中圈圈画画批的地方很多。有一部分程度好的学生批改的还真与我想的一样。让学生批改作文,我认为这是一个让学生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批改时不但要读,要思考,还要写。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习作中的毛病看不出来,而对别人的作文,却能挑出很多毛病,这样对自己来说,不也是一种学习和提高吗?

认真想想,我在作文教学中,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自己的知识很浅薄,对习作的点评还不很到位,不能写出很好的范文;班内学生很多,对习作不能一一点评等。还有就是学生知识面狭窄,阅读量还少;有一部分孩子很懒,对所布置的阅读作业根本完不成,多次与家长沟通,效果不佳。对此,我感到很困惑。不过,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会更加努力。

作文教学反思6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如班委选举,上台作竞选演说;运动赛场,小记者在行动;新年到了,让学生写《我设计的联欢会》……班级的这些活动“语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既是在实践语文,又是在搞班级建设;教师既是在进行语文用法训练,又是在进行班级教育。每月学生独自出一份手抄报。由于学生平时能留心班级生活中的闪光点,一篇篇感情真挚,内容鲜活的文章,由此诞生了。对学生而言,这些手抄报是他们小学时代的成长纪念册;对老师来说,则是班级生活与语文素养和谐统一的结晶。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味各色别样人生,书写心中的篇章。

作文教学反思7

想象作文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引导学生去联想,开拓学生大胆想象的空间。但在此之前,还是要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写出你的独特经历。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注意结合这种动物或植物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激情导入——分析要求——示范赏析——引导联想——讨论并展示——写作。其中“写作”环节属于第二课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引导联想”和“讨论并展示”为主要环节,占用一半的课堂时间。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多是害怕作文的,一抓起笔来就抓耳挠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觉得无内容可写,作文乱编的多。一是平时的语言积累少,难以写具体。一是平常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去留心观察。一是循规蹈矩,缺乏想象力。一是题材枯燥,千篇一律,表达不了真情实感。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人针对这篇作文的独特之处,就“引导联想”和“讨论并展示”两个环节,就如何来引导孩子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快乐的探索,认真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本篇作文中的写作兴趣呢?

1、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像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因此,写好想像作文,会提高同学们的想像能力,为同学们在未来进行创造性劳动打下基础,而且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命题为《一只猪的自白》、《老鼠的倾诉》......2、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平时最了解的动植物,如猪、鸡、狗、猫、水稻、红薯等等,引导学生去想象,但不是胡编乱想,要符合生活实际。只有熟悉生活,详细地观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

3、再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所熟悉的这些动植物的一些生活习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回想,然后引导学生说:猪、鸡、狗、猫、水稻、红薯等这些动植物生长过程中要经历哪些重要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提出来讲一讲。教师可以先示范,比如说鸡就有“出生、防大鸡、抢食、防狗猫、吃饲料长大、长大后

生蛋的和不生蛋的、禽流感等等”。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讨论并随心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其一,让学生大胆去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才是关键点。学生只有说得出来,才能更好地写出来。那么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大胆去讨论和展示呢?

1、让学生讨论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要讨论些什么,如何去交流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前,先要让学生知道讨论的模式:自己打算把自己当作什么?它有什么过程?你打算写哪几个过程?重点写哪个过程?这样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相互交流时也会有实际的、有效的内容去交流。

2、小组坐在一起讨论,过程不是大家乱哄哄说,而是有顺序地在小组内交流,你先说,说完你的想法后,我来说我的想法。这样互相交流,当前面几个人说了后,自然也会打开后面几个要说的人的思路。其他的人可以在发言人说完后,适当地给他去补充,帮助他完善所忽略的地方或最好写的过程。

3、小组交流时,按假设每组6人算,采用提纲式的发言,不能占用太长时间,毕竟讨论的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就是6分钟左右,让每人有一分钟时间去向组员交流自己的想法。而且发言时,要采用第一人称,采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这样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就能采用第一人称去写了。

4、最后在展示时,一定要注意展示时的人称和儿童化的语言,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写作要求和学生兴趣。

以上两点看法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互相交流,在实际教学中,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加完善的方法。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他们喜欢作文,乐于作文。

作文教学反思8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传统的教学理念枯燥乏味,教师应该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结合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学生的业余生活过于单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主动接触教师,引导学生接触新鲜事物,主要围绕学习语文知识,展开潜移默化的教学。然后,教师要尝试与学生多接触,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样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愉快,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有压力。语文教学内容涉及方面广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么简单,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如果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整个教育过程就不具备任何教学意义。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与教师接触,但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或者因为老师平时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造成学生遇到老师“不敢说话”,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多与学生沟通。“沟通”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善于与学生沟通,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教师的讲课,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具备科学与合理性。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学的重点,延伸课外知识的学习,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小学作文多数要求学生写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真情流露。有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写去过的地方,如果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丰富,或者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有一段时间,印象已经不深刻,但教学内容又需要完成,所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去户外参加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感受,才会在作文中真情流露。

二、提高创作能力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从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开始,只有掌握大量词汇,再进行合理运用才能将作文更加充实。没有良好的基础,无法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描述出来,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查阅书刊,多了解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知识,可以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吸收学习内容。通过作文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词汇、表达能力等,还可以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不要立刻帮学生解决,而是让学生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再进行引导式教学。

写作文需要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激发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多注重身边发生的小事,引导学生感悟小事中包含的思想,并将身边发生的事情讲给同学听,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对事情进行评价,这样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学生逐渐愿意接受语文知识,将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通过教师的培养与发现,可以将学生的长处最大化。

三、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写作题材处处在我们身边,有心人就会发觉,从生活中的小问题,懂得大道理。贴近生活的故事,更适合小学生的写作,这些事情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给学生的感触也会更多,写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每次班会、运动会、联欢会之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平时每周写一篇日记,长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还可以将身边发生的新闻进行描述,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作文,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不仅仅是通过考试,考试的分数只是一次验收。

总之,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将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最终每一名学生都会受益匪浅。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一篇包含学生真实感受的作文,是教师教学成果的最好验收。

作文教学反思9

一提起作文,不仅让学生头疼,也会让老师头疼。特别是在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中学,许多优秀学生有时见了写作文也会“一声叹息”,就更不用提那些“学困生”了,他们要么简简单单三言两语应付了事,更有的学生干脆不写。问其原因,他们都是振振有词,不会写或者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要想让他们说爱写作文还真是不容易。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思索起来:“是啊,他们本身写一两句话都不容易,要他们流畅地写出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何其难啊!”但是有没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也有话可说呢?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尝试,我摸索出了几点激发“学困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一、选取贴近生活的“学困生”关注的素材。“学困生”总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不闻不问甚至睡大觉。可是一次训练“缺陷也能变成长处”这一作文时,我问同学们有哪些材料可选,前面的同学纷纷举了贝多芬等经典名人事例后,我又问还有没有其他一些热点的素材呢?正在班上鸦雀无声时,坐在最后的最调皮的大个子韩清同学扯起嗓子喊了起来:“火箭队的布鲁克斯,他在nba里算个子小的,本不适合打篮球,但他作为得分后卫身体灵活,速度快,带领火箭队打败了强大的湖人队!”我一听,感觉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像他这样的学生关注的适合写作的素材么?于是我马上对他加以肯定和表扬,并鼓励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就可以运用这些材料。在以后进行作文选材时,因为这些“学困生”对热点事件比那些“优秀生”更关注,我就经常让他们说一说有关热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又为其他同学要提供了很好的平时没有关注的热点素材,真可谓一举两得。由此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学困生”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老师没有挖掘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素材来发挥他们的潜力呀!二、引进多媒体等“学困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 针对许多“学困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我尝试着把多媒体教学适当引入作文课堂,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多媒体对学生而言还是新鲜事物,更具新鲜感,自然怀有一种猎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如我在教授《热点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这一内容时,针对08年很多省市的中高考作文出现了汶川地震有关的内容,我就结合这次地震中感人的人物和事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些相关文字,图片,诗歌等,通过分类组合,配上音乐,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连那些平时上课就无精打采,左顾右盼的一些“学困生”看到这些画面后也都鸦雀无声,有的甚至开始抽泣,学生对这些人和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不仅这些写作上的“学困生”也能在作文中自如运用,更让学生在思想上深切感受到人间大爱和真情,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这样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特别是让那些“学困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来。

三、尊重“学困生”个性,引导他们讲真话,抒真情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而“学困生”们总是要么写一些停留在小学生水平的假大空话,要么干脆不写。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训练《老师,请你__》时,一位平时一写作文就睡大觉的学生写了一篇《老师,请你也多关注我》,针对教师只关注前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管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老师的眼光能多看他们一眼。整篇作文可谓情词恳切,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觉得这篇文章相比来说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原来,这些“学困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写作文,而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话转,按照固定模式写。而“学困生”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愿跟着转。我就想,对于这些学困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他们也需要更多心灵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引导他们自由写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命题,尽可能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这样作文竟然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课了。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慢慢尝试、总结出来的,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些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作用。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用心去发现、尝试,作文课对于“学困生”来说也不会再是一潭吹不起涟漪的死水,让他们也能够容易地对作文说一声“我爱你”!

作文教学反思10

当孩子们满信心的把他们的作文本交上来的时候,我看着他们一双双纯洁的眼睛,总想给每个孩子的作文给予最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教师的作文评语如果给得好的话既能指导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他们的作文兴趣。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做好作文的评语工作?我想无非作好以下几点:

其一,标准因训练目的而异。

一篇作文在表情达意,用词造句等方面的好坏是有一定标准的,但这个标准可以因训练目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如看图写话练习,只要学生把图中主要的意思写出来了,顺序清楚,语句通顺,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写一个人,能写出他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上的基本特点,写一处景物,能写出它的层次、特色,也该是好文章;同样,写一次活动,能把主要过程记下来;写一个场面,能把主要情景写出来;写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很完整;写说明文,说明顺序清楚,说明对象描述准确;写日记、书信格式正确,真实可信……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

下面是我给作文《第一次做家务》写的一段评语:“第一次独自做饭,免不了要手忙脚乱。按照做饭的先后顺序,作者依次写了淘米、煲饭、炒菜的全过程。因为经验不足,就要格外细心;越细心,就越慌神儿。好在小作者挺机灵,关键时刻能急中生智,转危为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饭的特点,文字不多;却写得小有波澜。别看小作者做饭时手忙脚乱,文章可写得步骤清楚。”这段评语从说明文的训练目的出发,着眼于所评作文是否圆满地完成了写作说明文的要求,如过程是否完整,顺序是否清晰,标题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体现出来了……这样,就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么方面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训练目标,从而进一步努力。

其二,角度因文而异。

一篇作文的长处或短处在作文要素的各个方面表现是不均衡的,作文评语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关系到能否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评价的问题,因为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优秀作文,其优秀之处都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写评语时能选择恰当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突出之处。如《小精灵》一文的评语:“伟伟可真是当之无愧的‘小精灵’呀!瞧他那双饱满的天庭下乌黑的大眼睛,瞧他趁人不备干的那些‘坏事’,瞧他挨打告饶时甜甜的嘴巴,瞧他吃饭时与‘小伙伴”们有福同享的‘慷慨’,瞧他以外婆的绝招‘反击’外婆时的狡猾,无不透着淘气、顽皮和聪明。

文章在记叙外婆‘哄’伟伟爱惜粮食的过程中,从语言、动作、表情、外貌等多方面选取细节,按照一个4岁男孩的特点,生动地作了刻划,使伟伟活生生一个小精灵跃然纸上。虽然他还不懂事,但却很可爱。”再看作文《我是司令你是兵》的评语:“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童年也就不会色彩斑斓了。换一个角度体会一下指挥别人的威风,换一种活法体验一下辛苦和艰苦的滋味,不仅是一种乐事,还是一件好事。文中‘司令’和‘小兵’的语言和动作既是‘兵’的,又是‘孩子气’的,两个孩子那副煞有介事、俨然真为司令真为兵的神气劲儿,令人忍俊不禁,由不得赞叹作者描写的活泼”。同是写人的作文,前一篇作文侧重写伟伟的真实活动,后一篇作文侧重写两个孩子的真实想像。作文评语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前一篇评语着重评人物描写的是否生动,后者着重评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想像。

其三,语气因人而异。

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和乐于接受并受到启示,是检验教师评语写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教师变化各种语气,写出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

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评语只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请看作文《月亮娃娃》的评语:“周智莹小朋友真幸运,她能有个‘月亮娃娃’。她太喜爱这个娃娃了,所以对它观察得很细致。她是按这样的顺序来观察并描写的:蓝天→星星→月亮→小男孩和小女孩→可爱的小花猫。写一个静物比较容易,要把静物写得生动而又具体就不那么容易了。

周智莹小朋友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她不仅写了这个静物各部分的颜色、大概样子,还写出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服饰和姿态,最后还写出了自己的联想,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爸爸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评语不仅指出所评作文的内容和写法上的特点,而且表达了对一个小女孩真挚的理解,语气是那样亲切、温和,像老师,更像妈妈。再看一段为《给姑妈的一封信》写的评语:“沈思同学在给姑妈的这封信里,记叙了家里发生的一件大事——爷爷给她找了位新奶奶。她明知道这应该是件喜事,可是自己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她太爱自己的亲奶奶了。沈思同学,你不是也很敬爱爷爷吗?你不是也希望爷爷晚年幸福快乐吗?那么请你在心里给新奶奶留个位置,像爱亲奶奶那样去爱新奶奶吧!全信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得体,格式正确无误。初学写信的同学能把信写得这样好,是很不错的。”这样的评语,语气更像谈心,从写作的角度看,谈心也是一种在内容上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无论怎样,语文教师都要重视作文评语的写作,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须字斟句酌.

作文教学反思11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我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

如,我在教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外到内地让他们参观校园,这样,学生心中对校园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该好。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如,教《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难忘事,然后相机点拨,鼓励学生把刚说的写下来,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 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 假大空 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 假大空 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及时止住,对社会的危害是无穷的,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已给人们的记忆留下了伤痛,我们不希望那样的悲剧重演。

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就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

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比如教学中有这样一篇作文,由于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各班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于是一个同学针这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学校这是在歧视差生,为此表达了对学校的不满,整个作文可谓情辞恳切,笔锋犀利,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说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学生的作文来说更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和勇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然而遗憾的是这篇作文却未能评为优秀作文。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性的一种扼杀。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

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反思12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是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课文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现代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学生通过阅读,在被故事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与文听小男孩进行对照,教学中应怎样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关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本课设计中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到它的?如果你见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交朋友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

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词语连线'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最后,由小老师带读有生字词的长句巩固识字教学,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本课的11个生字只有认读的任务,所以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一个着力点。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识字记字方法,对于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有效地促进。

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2、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第一节,启发思考:这个孩子在玩具柜台前想干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说说自己的理由。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小男孩对玩具汽车的喜欢之情。从小男孩在玩具柜前的表现入手,抓住人物的外在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下文小男孩的异常决定,体会人物的品质打下坚实基础。【《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jiaoxuefansi.htm。自主讨论的方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在深入研读课文后,分组研究讨论:小男孩那样喜欢小汽车,为什么不买一辆呢?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为什么喜欢却不买'这个核心问题,统摄文章的主体部分。利用对话较多的行文特点,从读中理解。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的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再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等第。这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我应该感谢这次比赛,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教学生命,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作文教学反思13

在xx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时时感受到xx教学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反观我自己的作文教学,可以说问题多多,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

不足之一:作文教学缺乏目的性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大多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先从作文题目的拟定说起,大多情况下,作文题目的拟定比较随意和盲目——要写作文了,才去找题目。而题目又往往从网上搜索或从往年做过的题目找,找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的作文命题方式就造成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学校规定每两周要做一次作文,所以往往每周连堂的语文课就用来写作文,这样,只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或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一句话,作文教学没有方向性,没有设定明确又科学的目标。

不足之二: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没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没有具体的教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

不足之三:作文教学存在功利性

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媒体和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但事实证明,功利化的作文训练既应付不了考试,更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合以上的反思,如何才能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呢?在“黑暗”中摸索,得出如下体会。

一、要确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智力水平。

二、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围绕不同年级的作文训练目标,分解目标,做到有步骤有序列的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采取有效的方法

(一)、将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相连接。

作文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作文又是和学生的情感、思想血肉相连的一项心灵活动。要想学生作文中有情感、有思想,可以从语文教学的日常活动——阅读教学入手。纵观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收录的全是文质兼美的名篇,这些文章无论从情感的真挚、思想的丰沛、文辞的华美、作者的品格修为上都堪称楷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还语文其“人学”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农村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作文教学反思14

训练目标:

1、知识目标:写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把想说说的意思写具体、清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与评改作文的能力。

3、情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写作的兴趣。

训练重点: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清楚。

训练难点:

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评改别人的作文。

训练课时:

三课时((1)导(2)写(3)评改)

训练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山川,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活中充满快乐,同时也不乏烦恼。这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会激起你的写作欲望。今天这次作文不规定题目,也不规定内容范围,请你自由的写,好不好?

二、明确习作要求:

小黑板出示习作要求:动笔前,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注意不写错别字,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

1、轻声读读习作要求,思考:本次习作都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2、分组交流一下自己对要求的理解。

3、全班交流,明确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写作指导:

1、想: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可以是美丽的景色;可以是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事或物;可以是自己的快乐或烦恼,也可以是自己的梦想或希望。)

(1)学生闭眼静思。(2)在小组内说说。(3)指名说说。(师重点指导写人、景、物的写法。)

2、写:具体、清楚。(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按一定顺序写;恰当运用好词佳句(格言谚语、名人名言、古诗名句);运用修辞方法;不写错别字……)

3、改:内容:改错别字、不恰当的词、用错的标点和不通顺的句子……。

方法:删、、补、调、换。

利用四个句子来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王奶奶是一位七十多岁年纪很大的教师。

2、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3、爸爸出差带回一包贝壳五颜六色的。

4、我的作文获了奖,老师鼓舞我说:“今后继续努力!”

四、自由写作:

同学们,请你拿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出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

五、评改作文:

1、指导学生刚才上节课的修改方法修改作文:(自改)

2、评改:

(1)让几个学生自告奋勇,读读自己的作文。

(2)出示一个作文片段为范例教学生评改的方法。

指导方法:

(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的作文,做个忠实的读者,发现别人作文中词、句、段的精彩,用波纹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2)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提出你的建议,与作者商讨,共同修改此篇作文。

3、小组互评:分小组共同阅读一片文章,按教师指导的评改方法进行评改。教师巡视指导。

4、评改后作品赏析:学生简单评议。

六、总结:本次作文,同学们的内容真是百花齐放,老师看到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浓装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看来写作文并不难,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只有细心的人,才会伴随收获的喜悦;只有勤奋的人,才会不断品尝到丰收的硕果。“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用我们的眼去留心观察;用我们的耳去认真倾听;用我们的脑,去不断思考,用我们的笔,去真实记录。相信同学们的作文就会越写越精彩!

课后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教学难题,学生凭空想象,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教师也不断改变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收效不是很明显,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还一直存在。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对于今后作文教学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本次作文既然是自由作文,就是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写,这里要求学生作到真实,使学生明确“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强调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本节课感觉最成功的地方也是“真实”,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上学到一些作文的方法,而不是作秀。从习作效果来看,学生确实有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再是“假、大、空”。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对于评改作文还只是初探,以后在这方面还需加强指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修改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修改别人的作品的同时来提升自己表达的水平。

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除了要教师指导到位之外,平时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眼中有物,笔下成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加“小练笔”的训练,“常写手能顺,多写笔生花;”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欲写诗,功夫在诗外。”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修改能力以及文质兼美的范文引路都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方面。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循序渐进、常抓不懈,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使学生把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作文教学反思15

执教一个半学期以来,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的提高。经过多次与老教师交流,以及自己工作之余的学习钻研,我对作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反思如下:

一、认清学情,夯实基础,不盲目追求作文形式。

从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作文水平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存在着句子表达不通顺、用词不恰当、词汇积累太少、选材较狭隘、立意不高等情况。因此,作文练习不应该追求字数和技巧,而要立足于强化用词造句的训练、拓展阅读面。

写文章最基本的就是做到“文从字顺”,为此,在每天的作业中加上“造句”这一项,由科代表选择难度适中的1~2个词语造句。把句子写通顺了,表达的基础才能提高。

更重要的工作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两个班中,我组织学生创建班级图书库,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文学作品,并给他们介绍《读书笔记8种方法》和《读书三种方法》等。多读还要多写,鼓励学生勤写读书笔记,准备定期举行班级优秀读书笔记展览和名著电影欣赏。另外,组办班级文学兴趣小组,定期交流,推选出优秀作品向学校《绿洲》文学社投稿。试图通过一系列活动把阅读引向深处。

二、解放教学思想,还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新课程呼唤作文教学的开放,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

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评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然而,繁杂的作文教学程序、陈旧的作文教学内容、单一的作文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作文评改方式——这些是不可忽视的传统的束缚力量。如何突破传统,取其精华、取其糟粕?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

1、解放老师的教学思想。

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储备一桶水。客观条件对学生

创造力的束缚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是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假如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单一陈旧的,那么我们就等于在制造教育成品,而不是在创造人!工作虽繁忙,但还要以学习为主。多借鉴名师的经验,多与老教师交流,多读书。

在借鉴余映潮老师的方法后,我尝试了这样的作文批改方

式:小组合作。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苗甜甜)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

2、还学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1)、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生活和精神世界,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

抓住每一次人性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关注时事,写相关的周记。比如学期初,跟学生讲今年春节的雪灾,让他们周末回去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形式关注灾区的情况,体会人间冷暖。

(2)、让他们勤于思索,乐于想象。

抓住每一篇课文的闪光点,让学生写读后感。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让学生写《从小学到初中》等类似的短文,让他们抒发自己的成长体会。

(3)、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体验,“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中,体会成长的快乐。布置《成长的烦恼》、《成长的快乐》等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

(4)、提供优秀的视听材料,给予学生足够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还要引导他们“于无影处见有影、于无声处闻有声”。

给学生观看一些人性教育的电影,让他们写观后感。比如看了《跑吧,孩子》这部电影以后,他们很多在观后感中都感叹自己的幸福生活,增加了幸福感,学习就更加有动力了。

3、开放写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

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资源,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是开放写作内容一个较可行的途径。如补写(补写背景、补写结尾、补写文中的空白点等)、改写(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改变时空写等)、仿写、扩写、缩写等等。在阅读教学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习作资源,创出习作教学的新洞天。

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展现了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天真的思想;改写《丑小鸭》,体现了他们唯美的童话情结。

通过这些写作活动,我发现其实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差,关键是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中表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只有有所获,有所得,学生才会有兴趣,进而才有动力。当学生的写作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时,我的教学也就成功了。

这些尝试只是初步的,也需要时间不断的关注教学成果,不断的反思,才能进一步完善。

第二篇: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

一、在教学实践中自己摸索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二、精心撰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

三、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欠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作文教学法则来。

小学作文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前几天听了周龙英老师和修建老师指导的两节作文课,感受颇深。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二、多表达、勤交流。

在习作指导时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以培养他们作文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多修改、重指导。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让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五、多鼓励、重评价。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平时勤于培养学生积累、搜集写作材料的良好习惯,并在作文的指导和讲评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只要语文老师脚踏实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良好契机,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总有一天能够帮助学生攻克作文这个堡垒,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爱上作文,并写出好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训练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给学生创设的情境、适时引导,让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学生作文基于生活,高质量的作文又服务于生活。然而学生往往对丰富多彩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出的文章难免空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作文教学。

一、留心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事物,平时注意积累。

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写日记和写读书笔记是丰富学生作文内容的有效办法。我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生活中周围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凡是觉得新鲜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物就把它记在日记中;把平时读得课外书、教科书中的好词佳句段落写在读书笔记中。教师定时检查或学生在小组内互评互查、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丰富积累。教师并用一定的时间形式进行总结表彰。

二、语文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阅读与作文”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学习一篇课文学生首先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顺序怎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写;走进文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方法。走出文本,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通过学习我学到了些什么?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于的书笔记中。

三、加强“作前指导”的教学 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从题目入手,在内容上、体裁上多角度的进行指导。如学生在写《童年趣事》时,我从题目“趣”字入手,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趣”字,有情趣、乐趣、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童年有事可写。然后让学生从例文中总结写法,从而指导怎样写。如文章的开头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式”“启发式”„„接着把事情经过具体的写清楚。在写结尾时可以“自然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学生弄清写法后,就鼓励学生写片断,然后在全班评价交流学生写的片断,或把几个片断连成一篇文章再交流。让学生在有成就感中再来完成自己的作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把想表达的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叙述清楚。又如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作者到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他的写法上有哪些不同。再看文章整个写作顺序是怎样的,与我们写什么样的文章顺序差不多。然后让学生进行“游——”小练笔。

事实证明,作文教学平时要加强积累,教师要多训练。变换角度让学生在作文时去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这是本学期作文教学闪光点。

关于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反思

三年级是小学教学的过渡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和短篇日记过渡到作文的关键时期,从开学至今,面对作文教学,我困惑过、探索过也深思过。

三年级最初接触作文,我认为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从开始便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将来的作文教学必将事半功倍。所以针对三年级作文教学我有以下浅显认识:

一、注意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书面表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本身是难点,但是在平时的课堂用语和与课下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时,不要提及“作文难”,而是把“作文其实很简单”这样的话语作为平时用语,不要在学生心中留下作文难的映像。而是让他们从心理上,从潜意识中认为作文简单,从而便于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二、在教学每单元的四篇课文时有意识的渗透写作技巧。例如在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时,课文中写到“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的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学生很容易体会作者的害怕与畏惧,借机引导“小作者太厉害了,下次我们写自己爬山时不妨也这样写„„”,从而把心理描写的简单技巧教给学生。

三、注重听、说、读、写的相结合,帮助学生实现厚积薄发。

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所以单方面要求学生会写,必然很困难。听:鼓励学生养成会听。善于听的习惯。教师要注意课堂用语,太过口语化的语言可能会对学生的语言习惯产生影响。说: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说必然能写出来。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各种形式熟读课文;课外阅读即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积累丰富的辞藻。写:平时注意捕捉时机,让学生有感而发。例如课本中的小练笔,在一堂新课上完后,学生心中必然有所感悟,适时捕捉,会有很好的成效。从以上四方面帮助学生,让学生有写的,又有丰富的语言,必然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四、注重学生的即时感受与体验。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第三单元的作文主题是“我眼中秋天”,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先作口头作文“秋天在哪里”,但是不管怎么引导学生说不出来我预想的结果,所以我领着学生出去“找秋天”,带学生到校园里转了一圈,所到之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回到教室,奇迹发生了有的学生奋笔疾书,有的口若悬河,最后本次作文佳作连连。

五、另外作文教学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1.布置作文,要求要明确。2.注重面批,培优辅差。3.重夸轻批,抓住典型。

总之,这些想法是我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摸索的一些认识,我依旧还有许多困惑待解,愿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轻松上好作文课!的毛病与不足,找准修改的切入点及重点,以便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修改时先从整体入手,思想内容入手,先整体后部分,先内容后文字。以下简称“四读评改法”:

一读文章,改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紧扣中心; 二读文章,改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三读文章,改文章的句子是否连贯通顺,用词是否恰当; 四读文章,改文章中的错别字,标点等方面。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增、删、调、改”。

①增。有助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补充进去,以突出文章中心,增强表现力;对丢、落了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注意要加上。

②删。跟中心无关的材料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去,以保证文章重点突出;对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也要舍得删掉,力求准确、精练。

③调。对紊乱的顺序和颠倒的词句要进行调整,以理顺文章的层次、句子,使文章有序、通顺。

④改。对文章的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用得不当的修辞手法、出现的病句,要认真改过来。

2、师生共同评改

师生共同评改就是师生一起讨论,一起评改一篇文章。课前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思考,作好修改准备。接着教师根据上述“四读评改法”进行指导,以学生的发言为主,教师作适当启发、点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动脑筋发现错误,指出评改原因,使他们从病例分析中懂得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修改。也可以让学生再挑阅其他习作,从中找出所犯的相同毛病进行修改以加深印象。3

第三篇:作文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作文教学反思

三年级是语文作文的起始阶段,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虽然一二年级有看图写话,但是作文和它有着很大的差别。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但要求把话写完整,写清楚,更要求把话说漂亮。就是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学会使用形容词,想方设法地把文章写得丰润圆满,让人读了还想读。

三年级的学生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一开始只是要求他们能把事情或者事物给叙述完整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没有统一要求,却强调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地写,开心地写,这才是重中之重。写作没有兴趣的支撑是肯定不行的,老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写作的技巧。

在本次写作教学中,我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本次的写作主题是写一件事,半命题作文:我最_______的一件事。在写之前,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故事。这时举手的学生很少,只有徐一梦和苗文韬两位同学,苗文韬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上课回答问题并不是很踊跃,看到他主动回答问题,我先叫到了他。他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自己去年过生日时的一些情形。在他讲述完他的故事后,我先是 1 鼓励了他的勇敢,并带着其他学生一起为他的作文添枝加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一篇完整的作文。接下来徐一梦又和大家分享了她的故事,她讲述了她为朋友过生日的故事,我用同样的方法为她的作文添枝加叶,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习作。等到第三位同学的故事依然是过生日的情形。这时我想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受到了前面同学的影响,仅仅局限在这一个方面,我在这时讲述了两篇范文,分别是:我最感动的一件事和我最委屈的一件事。在讲述范文时学习了写作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并积累了范文中的好词佳句。等讲述完范文后又有学生分享了她得故事,她讲述了叔叔带她们全家去天水游玩的事,我发现学生终于能将思路打开了。

学生独立完成了这篇习作,可是在批阅作文时,我又发现了问题,期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的语言积累不过关,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很平淡,这让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失色不少。

通过反思本节课的作文教学,我认识到兴趣是写作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那他就能写好文章。但是光有兴趣也是不够,还要有好的语言积累,只有双管齐下,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有大幅度的进步。

第四篇: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写出好文章来。但每次作文,都有一部分很不理想的文章出现,有的甚至让人啼笑皆非。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现从如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只有创设乐写氛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由熟生巧,渐入佳境,让作文教学真正成为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

激发调动学生内在的丰富情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激发情感、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观念的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作文的具体实践中提供激情引趣的条件和土壤。要把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作文的水池。生活,只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才是学生作文文思泉涌的不竭源头。

注重生活和知识积累,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

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他们关注社会、思考生活。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客观事物接触,使感知的对象反映到头脑;另一方面又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内部发生变化,逐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要使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技巧,单靠课堂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倡导学生课外练笔,加强实践,养成写作的习惯。比如可以坚持写日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感到无事可写的现象,而且还往往可以 触发他们的灵感,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由模仿起步,走创新之路

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学写作和学绘画、书法一样可以模仿。可以帮学生选择一篇优秀作品,仔细阅读,揣摩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几天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把作品写出来,然后对照原文,找出缺点,进行修改。用这种方法练笔,进步会很快。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它们来指导学生模仿写作,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紧紧围绕课文,指导学生模仿。

2、结合单元练习,指导学生模仿。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模仿。

4、缩写扩写,指导学生模仿。

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章法技巧上,都堪称典范。摹拟范文,有时比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十遍“应该怎样写”更易引发思路。如在教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作同题作文,不少学生套用了范文的模式 引发了思路,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不仅能引发、开拓、校正学生思路,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也是走向独立创作的必由之路。不过,让学生进行模仿,决非要求学生对课文死记硬背,目的是让他们借着拐杖学会走路。然后再丢掉拐杖,达到自由写作的目的。

作文教学贵在平时阅读教学,注意读写结合。

我这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这样一些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表达出自己的爱与恨;通过自己的五官感受,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和想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所感或者自己体会到的哲理;写景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赋予对象生机。想象作文多与爱与环保的主题相结合。上面的几个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一个一个去落实,如课文中有外貌描写的,无论课文是一篇什么样题材的课文,作为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去品味作者外貌描写的手法,并有针对性地练笔。

只有上好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词、句、段”,才能有我所说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说到作文的立意、主题、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学年初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我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略读、浏览、诵读;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

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我在班级搞了一个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我还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等方式,把图书箱搞得小有规模,把读书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在合作交流中提高

“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我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

(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

(2)把好作文录音后放给学生听或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3)办手抄报,刊登好作文向全校发行。

(4)把优秀作文推荐给报刊,争取发表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作文竞赛。班里学生的作文时有在省级、市级、县级比赛中获奖。

总之,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切实地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模仿、实践中获得写作的素材,灵感和能力,再加上我们持之以恒,踏踏实实的工作,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可以开拓出一个新局面,就一定会见成效。

第五篇: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但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经常忧心忡忡。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

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美育。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对美的追求,他有什么必要写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让他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2、社会方面的原因

任何困扰语文教育的问题,除了教学法及学科本身的因素,往往有其社会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阻滞了人的思想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敢展现个性,缺乏自由的想象,丧失了自由表达的欲望,也缺乏自由表达的激情。

学生在课堂学习写作,也通过社会各种渠道接受有关写作的信息。可是,城市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农村学生不参加劳动,生活积累较差。所以,学生的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

学生写作缺乏个性,也在于他是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成长的。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长久地接触低俗文化,不要指望他能写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文章。

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是基本能力,现今的中小学教学往往没有把写作当作基本能力去认识,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社会常常把写作当成一件大事却没有把它作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3、写作观需要反思

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体现的显然是观念偏差。

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

其次是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很多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缚也让一些教师的作文评价“不知好歹”,他们的评价尺度直接妨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

4、教师自身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抱怨学生不爱写,抱怨学生作文水平难提高,那么,教师自身的写作状况如何,教师本人一年写多少“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当今教师读书少,令人担忧;而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教师自己不写作,缺乏写作经验,却能批改学生的作文,甚至敢于“指导”,实在有点不可思议。教师不写作,可能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只有具备个人的切身体验,教师的指导才会令学生信服,才有效果。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1、在“素养”的层面重新定义阅读教学观

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定期添购课外书,充实学校图书馆(室),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校园的走廊、运动场等地方设立阅读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他们喜欢的书本。阅读的范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要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中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跨越一本教材进行阅读教学;二是阅读的种类要多,不要只局限在文学性作品中。因为阅读不只是涵养精神,还是获取新知,特别是在资讯时代,从海量信息中抓取有用信息,提炼写作素材,更是需要贯穿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家庭和学校应让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多接触社会,关心时事的同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2、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读给别人听、交换修改、交流写作心得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1)树立信心。学生初次尝试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惧,认为自己连写作都还有许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别人的文章。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性格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励他们在互相修改、讨论、交流中提高、进步。信心,是干成大事的动力。有充分的信心。可以从不会到会,从幼稚到成熟。我们采用同桌互改,小组互评,从引导学生学会修改错别字、修改用词不当开始,再到修改语句的不通,最后到学会选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评价。这一渐进的过程,学生既发现了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又逐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共同的提高。当学生发现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点问题后,他们讨论得很热烈,找资料,问同学,甚至发生了争执,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这是教师一去笔评改作文所无法达到的功效。

(2)传授方法。学生有了信心之后,就要传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这样能做到既有统一,又有创新。

作文修改方法,有符号的使用:如错别字的标记符号,词语顺序更换符号,多余词语、重复句子的删去、添加词语和句子的符号,精彩语句的着重符号等。

还有评语的几种写法,如眉批、尾批、边批的写法。最后是作文和字迹按优、良、中、差评定等级,标明日期等。

修改方法的传授,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仅仅讲一下还不行,还要边讲边练,每讲一种方法,就让学生在他人或自己的作文本上找出一例或几例来试一试。每发现一个问题,他们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是教师代替修改作文,学生难以感受的过程。通过两三次互相修改作文,这些方法就逐渐被学生所掌握了。

(3)弄清过程。学生互相修改作文,人数多,涉及面广,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新课标指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学习写作的快乐。”让学生将作品朗读给同桌听,自我修改。“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让同桌之间,互相修改对方作文。“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沟通见解。”第一步同桌互相修改,你读我听,或我读你听,听后谈感受,然后互相修改。第二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读,其余三个听,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修改,写出评语,给出等级。第三步,在前面修改的基础上,自由讨论,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拿去请教其他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第四步,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让各组汇报修改情况。让作文修改得比较全面、认真的学生谈修改体验。

(4)实践提高。学生在掌握了方法,弄清了过程之后,还要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

学生要通过互改、互评,学习他人写作成功的地方,找出别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在朗读、修改、评议过程中,领悟小作者中的选材、遣词造句、结构顺序等。学生在一起面对面的讨论,虽然不是很全面、很有见地,但比不讨论要好。这是学生走上成功的第一步,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的积极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不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一概置之不理,而是每次先抽查一个班级的上、下、差三个层次的作文各3——4篇,在了解这次作文基本情况之后,去指导学生互相修改,在学生修改之后,再进行一次汇报总结。这不是说让学生互相修改,教师就撒手不管,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载作文教学反思[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反思[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过程,作为指导教师应该注重过程的训练,切忌急功近利。踏实阅读和写作才是真正获得阅读和写作的终南捷径。关键词写作能力 作文教......

    作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 提起作文教学,没有不头疼的语文老师,我也亦然。随着课改的纵深推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也曾与时俱进,思考过,探索过。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有过退缩,但也有过收获。如何让......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

    作文教学反思

    《关爱》习作指导的教学反思 鲁布完小 史亮 同样的习作要求,有的学生拿起笔来,文思如泉地在习作纸上书写着,有的学生如坐针毡,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许多语文老师对习作教学也......

    作文教学反思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锦州中学语文组杨宝峰高考作文成绩对于高考语文整体成绩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该给的深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

    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