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循环小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亮点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在教学时,改变教材中从单调的计算引出概念的做法,而是创设情景,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在重复出现,然后接着追问:“这个故事讲几遍才能讲完呢?”使学生知道这个故事是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内容不仅重复出现,而且是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4遍故事内容后要用什么符号表示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同时也为无限小数的写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同时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准确地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述其意义的“从某一位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等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的内容也较多,我打破教材编排顺序,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灵活处理教材。新知探究中我先出示了两组式题第一组:2.4÷3= 7.5÷25= 第二组: 32÷6 = 2.7÷11= 让同学们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第一组式题可以除尽,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第二组题除不尽,商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从而认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并通过分类习题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然后继续利用第二组式题让学生观察比较商的特点,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然后猜测下一位,下两位商,然后通过验证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次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样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落实到位。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在习题的处理上也体现的非常到位。如:其中有一判断题:3232.3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那它是一个什么小数?(有限小数)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32.3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13.243243? ? 可写作13.24也是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强调循环节必须在一个数的小数部分。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不仅教学重点得以落实,更可以将难点分散,各个击破。
4、思维拓展题的处理追根溯源,让学生不仅知道这道题这样做,更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通过一道题的探究,理解掌握一类题及其变式题的解法。
如:循环小数1.360360?? 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几?前28位的数字之和是多少/生列式:503=16(组)??2答:是6.师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是循环节中的第一个数字吗?使学生明白“3”是循环节的位数,每3个数字为组。
师追问:如果余数是1或者没有余数,那这个数字又会是谁呢? 第二个问题:生列式:283=9(组)??1(3+6)*9+3=84 师提问:这里的3+6表示什么?生:每组数字之和。
追问:余数是1,为什么要加3呢?使学生明确余数1,表示剩下循环节中的第一个数字。
继续问:如果余数是2,那又要加几呢?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此一类题的解法。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2、我在教学中过多地注意预设,使教学放不开手脚,环节安排趋于饱和,这样压缩了学生思维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环节预设应在于精、在于厚实。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
余数总是25。
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一、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课前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这一故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故事中的循环和重复现象,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含义,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以例7创设的情境,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通过充分感知(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然后通过例8两题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汇报交流,找出本质属性,再适当给予启发、点拨,最后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带着(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循环节和怎样写循环小数等概念。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我设计了填空、判断、比大小、快速抢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巩固对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理解。
1、循环小数简写的方法的规范:有些学生对循环节数字较多的往往判断不准确,还有的学生在写时,将第一个循环节上全部写上点。
2、用循环小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时,结果用“=”连接。
3、在计算时,适时将算式过程优化。除的过程中,只要余数连续第二次重复出现,就不必再除,可以确定商。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往常一样揣着教学“必备品”,登上讲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求知的眼神,颇感自豪。今天这节课上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58.6÷11=这两道竖式题。”随后,我把同学求的商“0.33……、5.32727……”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满意。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刘谷玄同学突然站起来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
生1:我也觉得学习像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
生2: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
生3:我不同意,如果学习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得花的;
生4: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
生5:可我们有时没带啊!……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我刚想发火,但马上镇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移到课堂。“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呢?”孩子们又投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索——
生1:春夏秋冬;
生2:日落日出;
生3:周一至周日;
生4: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生5: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
生6: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
生7: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
确实,从人的个体来讲,它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但如果从人的生命繁衍的整体来讲,人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孩子们讨论得太好了!这真是智慧的火花,生命的精彩!
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地体悟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这一节课,与其说是我教给学生新知,不如说是孩子们大胆地质疑教材,敢于提出“这个阶段学习循环小数没多大用处”震撼了我,教育了我,从而促使我深深地反思:作为教师,我本应该明了传统教材存在着忽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弊端,本应该对教材很好地进行研究、取舍、改进,然而……
下课了,当我再次听到孩子们“谢谢老师”这稚气的声音时,以往的习以为常变得有点窘迫,但之后,我心里涌动着一种压力,一种鞭策,重新开始“为师”的远征……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让生命更精彩的孩子们!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得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小数计算掌握不是很熟练,因而在教学时可能在进行小数的计算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根据教学的重点,少一点计算,多一些对小数的观察,从而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介绍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进而看看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看课件。
师: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预设: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对你们的发现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2)、为什么继续除下去会永远除不完?
(3)、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由于商的小数部分总也除不完,并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数字“3”,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写作“5.33…”。
师:你对这种写法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2、探索规律
(1)、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得出商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那是不是只有这一道题的商具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呢?这种循环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出示:28÷18 78.6÷113、让学生发表看法:
4、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1)0.2929(5)3.212121
(2)1.5353···(6)3.333···
(3)3.141592···(7)4.061061
(4)8.4666···(8)0.475475···
师:对这道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6、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讨论、汇报。
预设: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商可能是有限小数,可能是无限小数。
师:你对回答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什么叫有限小数?什么叫无限小数?
适时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师:我们现在学习的小数范围比以前有扩大了,有增加了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三、巩固应用,分层测试:
【基本练习】
1、写一写:你能根据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写出它们的一般写法吗?
2、对对碰:连线。
【综合练习】
1、求一求下面循环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三位小数位数)。
1.29090…≈ 0.0183≈
0.4444 … ≈ 7.275 ≈
2、比较小数的大小
3、把下面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拓展练习】
循环小数1.360360…小数部分第50位上是数字几?
四、分层评价,反思提升: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六、布置作业:P30第3、4、5、6题。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6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用游戏导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通过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有些能除尽有些除不尽。由此通过对这些除法计算过程及结果的比较,观察它们的商和余数有什么特点,由于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商也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并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通过对循环小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理解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本节课是通过猜想、验证、现举例、最后概括、层层加深对“循环小数”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通过学生间合作、自己概括定义,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定义,同时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一开始,我就用游戏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又用了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循环”含义。从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算,自己参入练习,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生硬的概念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7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8《循环小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能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难点是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进行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把小数除法的知识迁移到循环小数中,只是在写商的时候要学会用循环小数的写法。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是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做法进行教学的,首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学导读单的学习情况,解决因为粗心等原因做错的题,对自学导读单上小组讨论交流后还不会的题在接下来的分层训练过程中认真听讲和自学导读单类似的题的解题过程。第二步重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在分层训练的过程中按照单双列同学分别做不同的题,并且挑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由于本节课知识难度不是太大,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展示的效果比较好。
本节课遇到的一个困惑是在给学生讲“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就是循环小数”这一道判断题的时候,由于害怕讲的太深,学生不但听不懂而且越听越混,还担心在这道题上耽误的时间太长而影响整节课,处理的时候比较模糊。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要避免的。
总之,本节课认真按照太谷三代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较好的把握了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效果很好。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9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0循环小数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难点,虽说是在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安排了前置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家自学例题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一部分同学完成的效果不理想。
在上课开始时,我首先检查了学生的前置性作业,针对观察例题而言,学生能看出重复的数字是多少,但是不明白商应该从哪个数字开始重复。经过小组的探索,部分同学通过算一算、想一想,仔细观察、比较,最终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这也仅限于优等生,学困生只是照葫芦画瓢,听得一知半解。尤其是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他们往往能够明白循环节是谁,但是竖式计算后,横式上的结果就五花八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计算时就已经产生错误,无法得到正确的循环小数;二是在写结果时,循环节标注错误。
这节课概念较多,除了什么是循环小数外,还介绍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经过这几个小数概念的了解,学生会有些记不清。这一点,今后要加强练习。再说这堂课的练习部分,学生的练习偏少,这也是这节课的失败之处,本身学生对小数除法还不够熟练,加之又有新的概念引入,所以学生们有些手忙脚乱,错误连连。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练习作为重点,只有计算准确了,才能有信心学习新知识。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此,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的图片以及找规律填数等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不足:
导入时,以故事和填空的形式引入较为新颖,学生也能饶有兴趣地倾听故事和发现规律。但是,也许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影响下,已知道“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图案、数字或字母,像这样的情形叫做循环”。所以我似乎已经轻而易举地把“循环”给引出来了,但实际上学生中能真正理解“循环”的意义的人大概还不多,所以应该在这时着重再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循环”,使这一概念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内化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中。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探索的品质。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上,可能由于一个接着一个的过多提问,使学生虽然“学会”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而没有更多地思考怎样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是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明确地说,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本周,我们五年级同课异构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在上课前,我们组的老师就对着教师用书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共同研讨了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总是除不尽,(2)商不断重复出现“3”
(3)余数不断重复出现“2”。
理解是因为竖式中余数不断出现,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比赛算出2÷6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重视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课,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改理念下,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认知结构。所以我认为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应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通过计算5÷8、1÷3、79.2÷6、58.6÷11,获得具体例证。使学生感受到某些除法与以前学的不一样,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在进行初步感知后,让学生对算式分类,学生自然而然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类,除尽的是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这一类算式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从实际计算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围绕“这些除法算式为什么除不尽,商有什么特点?”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由于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首先发现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紧接着教师说明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如0.333……、5.32727……、0.444……、1.6818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又发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依次不断的,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后,再通过让学生自己来取名字,看书等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看书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教师照应前面对算式的分类,引出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扩大了小数概念的外延。并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
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探索、讨论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这个问题。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充分的体验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感到了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习与练习相结合,边学边测,检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课件中出现的循环小数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更正,使同学更加明确了知识。并在同学相互讨论质疑中完成知识的巩固。对于练习,注重学生的分层测试,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期望与目标,使不同层次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但在实际的教学后发现,课件的使用与制作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课前我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尽可能的围绕教学流程进行设计,但由于没有仔细研究,课件中有几处错误,当然这种错误只要课堂处理适当,反而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以后再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当,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其次在处理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时,应当在学生学习了循环小数后,感觉书写起来麻烦,有一种探寻简便写法时学习效果最好,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最后还应对循环小数让学生读一读,使学生像读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一样,感受循环小数循环不断的感觉。
从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课堂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可以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课堂的模式,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内容。用同学们所熟知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自然界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存在,从而导入本堂课的课题循环小数。导入后,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设计了学习指导一二三,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并对每一步的学习进行检验,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讲解。整个流程还比较顺畅,相比较以前而言,有很大的进步,知道自己每一步在干什么。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教学容量过大,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2、由于赶时间,对教学重难点没有突出,在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时,过快,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而是在学生阅读完一遍之后直接提问、解答、做题,使得学生思维混乱,搞不清那是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哪些是循环节,还有怎样简便写循环小数。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对于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一定要让学生吃透搞懂。
3、制作课件时没有对每个题目进行推敲,如小数0.6776?,再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是,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学生对省略号省略的部分搞不清,第二个是学生认为有省略号的就是循环小数,究根结底就是学生还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循环小数,对定义理解不够透彻。也同时说明了在设计课件时对于这种学生会出现模拟两可认知混乱的题目没有事先进行推敲,没能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出现后又急着去解决,耗费了不少时间。
4、由于内容过大,加上学生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速度比较慢,就出现了催促学生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比较慌。
5、这堂课也反映出了,平时在给学生上课时没能严格要求学生,导致很多学生生养成了懒惰思想,做题时玩儿,不做,或者是做得过程中非常的摸,不认真,不用心,这在以后一定要严厉起来。
从教第四年了,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问题还是不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多学习,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发现每个教师的闪光点,积极汲取过来,为自己所用,希望快快成长。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
1.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效果较好,“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学生很会提问题,比如:是不是末尾加省略号都是循环小数?为什么不写余数?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吗?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抓住这些问题,通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节、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2.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三题,第一题是叛断是否循环小数,第二题是循环小数的简写。第三题是比较大小。这些练习由易到难,很有层次性,有梯度,也比较有争对性,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3.本节课由于内容有点多,导致很多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不够,时间安排上比较仓促,但是整节课下来学生的专注力很好,能做到及时补充、纠错,敢于质疑。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在进行小数分类时,我忽略了以下知识点:无限小数还可以分成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5.有学生问:得数为什么没有写余数?我没有讲清,后来在评课的时候听高老师点评时,觉得确实有道理:“商无限接近准确值,所以余数无限接近0。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1、“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处理教材时,我没有注意把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对于“循环”这个词理解的不是很好。用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来突破循环小数的定义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中关于商是循环小数的列竖式计算,我只是在开头导入时粗略的讲解,没有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操作。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应该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这一点本来我是可以在导入部分就讲好的,这是个小小的败笔。
3、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一点我是做的比较差一点的了,过分注重了个体,没有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
4、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的课堂不是自己的课堂,而是学生课堂。我们老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新课程中我们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们不能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这样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获取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这是我们每个人民教师都希望的理想模式。我们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每个孩子的知识起点是不同的。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在引入课题时候,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然而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因此当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循环小数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是一副已经绘就好的图画。而在这时我们不急于判断对错,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也还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数放在一边,通过今天的学习结束后再来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对新知识渴望。教师也能从这个环节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间。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探索的热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把结果告知。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关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起到巩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学新知后的练习,都紧紧围绕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数学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遗忘。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阶段就给与一定的策略与方法,相信这样的尝试总是会进步的。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用游戏导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通过除法计算让学生发现有些能除尽有些除不尽。由此通过对这些除法计算过程及结果的比较,观察它们的商和余数有什么特点,由于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商也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并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通过对循环小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理解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及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本节课是通过猜想、验证、现举例、最后概括、层层加深对“循环小数”的理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通过学生间合作、自己概括定义,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定义,同时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一开始,我就用游戏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又用了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循环”含义。从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算,自己参入练习,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生硬的概念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6
《循环小数》这课的概念多,很抽象,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困生一起计算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学习,亲身体验数学过程,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以及足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学生在通过讨论后,把自己组的发现写下来,到讲台上进行交流,然后在学生提出循环小数的书写太麻烦的`前提下,让他们每人设计一种循环小数的简便书写形式,结果他们的想法很多,也都不相同,让我大开眼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原来我也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比较流于形式。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比如要确立小组长、汇报员,如有些内容要动手操作的就得有操作员等,分工明确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达到教学预设效果。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此,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的图片以及找规律填数等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不足:
导入时,以故事和填空的形式引入较为新颖,学生也能饶有兴趣地倾听故事和发现规律。但是,也许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影响下,已知道“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图案、数字或字母,像这样的情形叫做循环”。所以我似乎已经轻而易举地把“循环”给引出来了,但实际上学生中能真正理解“循环”的意义的人大概还不多,所以应该在这时着重再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循环”,使这一概念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内化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中。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探索的品质。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上,可能由于一个接着一个的过多提问,使学生虽然“学会”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而没有更多地思考怎样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是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明确地说,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8
前几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学习的汇报课,我讲的是《循环小数》一节,现结合本节教学谈一谈充分利用好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师生的“双赢”。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出发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新知。当我初备此课时,我就想到了一个最熟悉的故事,于是新课伊始我设计故事导入,“同学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当我刚刚讲了几句时,孩子们的脸上就有了笑容,我知道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我于是问,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学生回答听过,我顺势问,那谁能接着讲下去。其实,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原来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让原本复杂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一下子在故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不断重复,讲也讲不完,其实这也是本节课中,循环小数的特点,一下接近了孩子们与所要掌握的知识间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合适的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9
本周,我们五年级同课异构的内容是《循环小数》,在上课前,我们组的老师就对着教师用书进行了反复的学习,共同研讨了上课时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总是除不尽,
(2)商不断重复出现“3”
(3)余数不断重复出现“2”。
理解是因为竖式中余数不断出现,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比赛算出2÷6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重视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注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课,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为更多的学生服务。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0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一、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 ...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而本节课的循环小数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的。
一、故事引入
课前我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引入新课。通过这一故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故事中的循环和重复现象,使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循环”的含义,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以例7创设的情境,通过实际计算,让学生通过充分感知(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然后通过例8两题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汇报交流,找出本质属性,再适当给予启发、点拨,最后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紧接着,让学生根据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带着(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这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学循环节和怎样写循环小数等概念。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中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巩固练习
我设计了填空、判断、比大小、快速抢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巩固对循环小数相关概念的理解。
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循环小数简写的方法的规范:有些学生对循环节数字较多的往往判断不准确,还有的学生在写时,将第一个循环节上全部写上点。
2、用循环小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时,结果用“=”连接。
3、在计算时,适时将算式过程优化。除的过程中,只要余数连续第二次重复出现,就不必再除,可以确定商。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1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
上周,我教学了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这一内容,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思考了上课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让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理解,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总是除不尽,
(2)商不断重复出现“3”
(3)余数不断重复出现“25”。理解是因为竖式中余数不断出现,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比赛算出400÷75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我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细节决定成败,但愿今后我能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
循环小数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难点,虽说是在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安排了前置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家自学例题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一部分同学完成的效果不理想。
在上课开始时,我首先检查了学生的前置性作业,针对观察例题而言,学生能看出重复的数字是多少,但是不明白商应该从哪个数字开始重复。经过小组的探索,部分同学通过算一算、想一想,仔细观察、比较,最终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这也仅限于优等生,学困生只是照葫芦画瓢,听得一知半解。尤其是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他们往往能够明白循环节是谁,但是竖式计算后,横式上的结果就五花八门,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计算时就已经产生错误,无法得到正确的循环小数;二是在写结果时,循环节标注错误。
这节课概念较多,除了什么是循环小数外,还介绍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经过这几个小数概念的了解,学生会有些记不清。这一点,今后要加强练习。再说这堂课的练习部分,学生的练习偏少,这也是这节课的失败之处,本身学生对小数除法还不够熟练,加之又有新的概念引入,所以学生们有些手忙脚乱,错误连连。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把练习作为重点,只有计算准确了,才能有信心学习新知识。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
首先在引入部分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然后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试题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由于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循环节、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会很有说头,但是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是形式上让学生说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就这样草草的收尾,又使本节课失去了另一个亮点,又一个遗憾。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前学生的反映是枯燥无趣,所以我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灌给他们完事,于是整个课堂只听到我的声音。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痛苦。
而现在,我不再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 ②0.55…… ③3.1415926……
④1.5353…… ⑤8.41616…… ⑥0.9375
⑦5.314162…… ⑧5.646646…… 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7272 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
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第三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和无限的表象,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接着通过计算小乌龟和小蜗牛的爬行速度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观察辨别,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
不论是参加完赛讲、研讨课,还是平时的常态课,在讲课之后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想着每一个环节是否恰当,想着学生接受理解的程度,想着学生是否在全程参与,想着自己是不是还没有走到高效上来……,虽然备课时竭尽所能,但实际与想象总会千差万别。
今天第一节是我们组内的研讨课,教学《循环小数》,这是许多名师许多公开课教师经常上的一节课,虽然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作为一节研讨课,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但在教学完之后,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1、学生板演的较少。如在分组计算完1÷2、1÷3、1÷4……之后,应该让学生将两数相除的`结果自己板演在黑板上,这样不仅更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作用,而且更能看到学生在自学之后,对于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握,省去了教师之后的专门将简写作为一个知识进行教学的局面。更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之后的另一个班的上课中,我及时的纠正了这一环节,让学生去写,结果学生两种简写的形式都写出来了,学生是能自己学会的,老师还是有点想象不周。
2、学生的举例。自学指导的设计中包括了学生举例的这一要求,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初步看书理解的基础上先尝试举例,在学习中利用这些例子形成更多的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利用现有的计算结果中的一些小数做了归纳概括,这样就显得有点“证据不足”“感染力不深”的感觉,就此来总结,有点略为仓促。
3、练习量的多少。由于本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也较抽象,所以给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理解需要时间,计算也需要时间,区分概括更需要时间,所以留给练习的时间就很有限了(这在备课时就感觉到了),但我觉得让学生学会一点知识是重要的,系统而深刻地把握知识更为重要。
基于以上三点,我觉得离高效仍有一定的距离,理论上的理解如何演变为教学中真正的高效,我们还需不懈的努力探求。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识。
3.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我们这节课来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对小猴子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对小猴子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对小猴子说:从前有座山,……)
这个故事接着怎么讲?谁来试试。
你发现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不断重复讲不完
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不但故事中有,在有的计算中我们也会遇到。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出示第27页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列出算式400÷75。
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看计算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计算,并指名上黑板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400÷75这个算式的两个特点:
①余数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
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认识循环小数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请学生回顾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猜想一下,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是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重复出现3。
那么我们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00÷75=5、333…
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循环小数,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78、6÷11。
学生先独立计算(并指名计算)。计算后并集体订正。
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吗?(学生汇报想法)
教师小结:余数不断重复出现5和6,商不断重复出现4和5两个数字,只要商不断重复出现5和6,商就会不断重复出现4和5两个数字,商是随着余数的重复出现而出现。这里是两个数字不断重复,前面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此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读一读)
你觉得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呢?(指导学生说出,只要余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像这样的算式余数循环,商也会跟着循环。
教师(指着5、333…,7、14545…):对了!像5、333…,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你能像这样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
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动手试一试。并指名上黑板写,写完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
前面我们是怎样表示循环小数的呢?(学生说出加省略号的方法。)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我们把循环小数中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循环节,比如7、14545…中的4和5,5、333…中的3都叫做循环节。为了更简便的表示循环小数,可以再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记一个小圆点来表示,如7、14545…可写作:7、145(教师边说边表示),5、333……写作:5、3(标示出来)。
你能用简便方法表示黑板上的这些循环小吗?(让学生在本上表示,并集体交流,订正)。
观察这些循环小数,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处。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后,指导学生说出:都是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都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请同学们计算15÷16和1、5÷7。学生计算后,问:从中你发现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商,所得的商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你知道是哪两种情况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1、5÷7一样。
能够除尽的商的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我们把它叫做有限小数;永远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数部分是无限的,我们把它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所以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请同学们写几个无限小数,再写几个有限小数。(学生写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运用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5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完成第6题。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
五年级二班:董红林 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新课的导入时,我用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巧妙的引入课题。“老和尚和小老和尚”的故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具有“同一个内容在不断地重复”、“永远也讲不完”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我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通过看图形找规律,加深感知。在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
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牢固掌握新知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简写法及读法等,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较好,获得了成功。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虽有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但是还有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的读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6
1.整节课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了,效果较好,“循环小数”教学反思。学生很会提问题,比如:是不是末尾加省略号都是循环小数?为什么不写余数?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吗?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的重点,抓住这些问题,通过一环一环的活动,学生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节、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2.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三题,第一题是叛断是否循环小数,第二题是循环小数的简写。第三题是比较大小。这些练习由易到难,很有层次性,有梯度,也比较有争对性,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3.本节课由于内容有点多,导致很多知识点理解的深度不够,时间安排上比较仓促,但是整节课下来学生的专注力很好,能做到及时补充、纠错,敢于质疑。平时基础很差的.同学都掌握的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在进行小数分类时,我忽略了以下知识点:无限小数还可以分成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5.有学生问:得数为什么没有写余数?我没有讲清,后来在评课的时候听高老师点评时,觉得确实有道理:“商无限接近准确值,所以余数无限接近0。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7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前学生的反映是枯燥无趣,所以我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灌给他们完事,于是整个课堂只听到我的声音。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痛苦。
而现在,我不再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 ②0.55…… ③3.1415926……
④1.5353…… ⑤8.41616…… ⑥0.9375
⑦5.314162…… ⑧5.646646…… 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7272 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
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8
引中有“探”探中有“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我力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和方法,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反思。
一、自我评价
《循环小数》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较多,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循环小数取近似值,以及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概念多,又抽象,学生在一堂课里完全理解与消化很困难。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开始,首先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四季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2、注重自主合作探索,适时引导点拨。
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阶段,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设计有指导性的思考题,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积极思考的境地,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
(1)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引导探究
在探究阶段,我首先通过小组比赛做除法算式各一题,通过实际计算,发现一道题能除尽,另一道算式除不尽,发现商里依次不断出现相同的数字,并寻找原因发现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导致商里面的这一种现象。接着又补充了几个不同的循环小数。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它们的小数部分都有数字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知道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然后又比较这四个循环小数的不同点,发现循环小数循环的数字可以从小数部份任何一位开始,循环的数字可以是一位或几位。通过两次比较,自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了循环小数的概念。让后通过寻找“关键词”,学生能够根据实例说明“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几个词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自学这一学习活动,让学生知道了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然后又通过对一组小数是不是循环小数的判断巩固了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从中自然引出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通过分类、集合图的形式,使学生对小数有了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接着通过两个判断更加深刻地思考了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9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数学课比起其它学科,就显得枯燥、没有生机。我就给学生讲都熟悉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学生一听都跟着说起来,班上有20名学生,每人都讲一遍,就得听20次。
二、创设有效情境,使学生进入有序的数学思考空间。
学生已经学了小数除法,就让学生用列竖式来计算10÷3,看看它的商有什么特点?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学生就一直往下除,这时我就问了:“能除尽不?”学生说:“除不尽。”我就对学生说:“你能把这个商表示出来吗?”学生都开始想办法了,聪明的学生想到了用省略号来表示,现在正在搞“高效课”的课改实验,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省略号表示商的算式,叫学生仔细观察,弄清省略号都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在互相说的基础对循环小数有了认识。
6.4747......、6.412828....等稍有不同的循环小数,让学生认真看,找出这两个循环小数的不同之处,再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补充完整。
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整堂课的教学都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先是让学生通过讲故事体会“循环”和“有限”。再让学生自己写喜欢的循环小数,观察每位同学写的循环小数,找出它们的`不同,理解了循环小数有些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开始循环的,有些是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循环。 篇七:《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二班:董红林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新课的导入时,我用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巧妙的引入课题。“老和尚和小老和尚”的故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具有“同一个内容在不断地重复”、“永远也讲不完”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
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通过看图形找规律,
加深感知。
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
四、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牢固掌握新知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简写法及读法等,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五、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虽有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但是还有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0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较多,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和循环小数取近似值。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接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再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培养他们不断反思的习惯,在协作小组集体探究活动,体验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我已经听过了陈红老师的这节课,从她的课中我注意到了她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学生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所以在课中我非常注意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还非常注意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课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尽可能的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课上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较浓,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也多。为了分散难点,本节课采用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到成功体验的同时,又不断接受挑战,这些教学措施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主动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受陈红老师课的启发,在这节课中注意培养学生们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引入的时候,我通过图形的循环引入到从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逐步过渡到计算中的循环小数。 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另外,我在讲解的时候,注意到时间一定不能过长,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讲多了教师辛苦不说,学生也养成了听讲习惯差不动脑筋的坏习惯。此外,我讲课时还注意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 这节课不仅让他们养成认真听的习惯,还注意让他们养成动脑多思习惯。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在教学中,我尽量多的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我平时的课上总是会讲很多,但这节课上我尽可能的改变自己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这节课,我的讲解其实只是提示和点拨,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或是能发现的,教师决不代替。比如循环小数的一些特点、商的表示法、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即使是循环小数的概念,也是在学生观察共性和异性。通过教师引导,通过自学,学生归纳出来的。总之,平时每一节课,学生都应该养成多思多想,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不至于养成思维的惰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很大一部份要靠教师平时点点滴滴的培养。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1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7,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8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找规律,感受循环同时出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的`幻灯片,让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什么叫“循环“。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来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因而导致商中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是达标检测,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
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这个问题。这样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充分的体验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感到了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习与练习相结合,边学边测,检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课件中出现的循环小数错误的地方及时给予更正,使同学更加明确了知识。并在同学相互讨论质疑中完成知识的巩固。对于练习,注重学生的分层测试,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期望与目标,使不同层次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但在实际的教学后发现,课件的使用与制作还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课前我也作了充分的准备,尽可能的围绕教学流程进行设计,但由于没有仔细研究,课件中有几处错误,当然这种错误只要课堂处理适当,反而会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以后再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当,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其次在处理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时,应当在学生学习了循环小数后,感觉书写起来麻烦,有一种探寻简便写法时学习效果最好,
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最后还应对循环小数让学生读一读,使学生像读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一样,感受循环小数循环不断的感觉。
从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课堂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可以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
前几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学习的汇报课,我讲的是《循环小数》一节,现结合本节教学谈一谈充分利用好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师生的“双赢”。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出发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新知。当我初备此课时,我就想到了一个最熟悉的故事,于是新课伊始我设计故事导入,“同学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当我刚刚讲了几句时,孩子们的脸上就有了笑容,我知道学生都知道这个故事,我于是问,这个故事你们听过吗,学生回答听过,我顺势问,那谁能接着讲下去。其实,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原来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让原本复杂难理解的数学知识,一下子在故事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不断重复,讲也讲不完,其实这也是本节课中,循环小数的特点,一下接近了孩子们与所要掌握的知识间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合适的导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
循环小数的学习,我依然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但是在用时上,还是很长时间,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却有了新的发现,当孩子们在小组展示交流时,孩子们有了一种自我交流的意识,须得把自己的想法、把同伴的想法都交流后,才让老师说话,无疑这也是我们课堂要追求的一种状态,只有这种良好的状态持续下去,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养成思考与交流的习惯,才能让孩子们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我这个教师看来真的是作为一个配角了,甚至我想参与时,孩子们把我挡了回来“老师,还有交流的同学呢?”我只好把我想说的放下,当同学们终于给我机会时,我蓦然间发现自己想说的话忘记了,看来,我的功力修炼地还不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循环小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第二节课中的拓展练习,让孩子们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更深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概念,同时,也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案例,那就是我们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我们要精心上课,需要完成学校要求的一些东西,但想要真的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想要让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活起来,既具有灵活性,有具有应用性。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做好第一手的准备,那就是充分的备课,让孩子们得到的是老师游刃有余的教诲,而非教师准备不足的尴尬,只有老师在备课时,既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本身,同时,又关注到了,本节课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才能真正地让每一节课学习的.知识活起来,灵动起来,让自己的课堂和所学习的知识具有了生命力,也只有有生命力的知识才能变得真正的有意义,也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爱学乐学!
每节课中,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而教师首先做到充分的准备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教师的提前做好的一切准备,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已经失败了,何必什么事都怨到孩子们身上呢?只有内容充实的课堂才会吸引孩子们的学习。
另外,在这节课中,我也感受到了对于孩子常规的重视对于孩子数学基本能力的重要性,比如相关内容的口算,相关内容的各种题型的训练,都应该让孩子们不间断地进行培养与训练,否则,孩子们的学习就会顾此失彼,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孩子们学习的好坏,更多的在于教师是否拥有正确的把握能力!
第四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本堂课,我采用自主课堂的模式,一步一步展开教学内容。用同学们所熟知的'“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奥秘,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自然界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存在,从而导入本堂课的课题循环小数。导入后,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设计了学习指导一二三,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并对每一步的学习进行检验,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讲解。整个流程还比较顺畅,相比较以前而言,有很大的进步,知道自己每一步在干什么。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教学容量过大,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2、由于赶时间,对教学重难点没有突出,在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时,过快,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而是在学生阅读完一遍之后直接提问、解答、做题,使得学生思维混乱,搞不清那是循环小数,小数部分哪些是循环节,还有怎样简便写循环小数。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对于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一定要让学生吃透搞懂。
3、制作课件时没有对每个题目进行推敲,如小数0.6776?,再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循环小数时,很多学生都认为是,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学生对省略号省略的部分搞不清,第二个是学生认为有省略号的就是循环小数,究根结底就是学生还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循环小数,对定义理解不够透彻。也同时说明了在设计课件时对于这种学生会出现模拟两可认知混乱的题目没有事先进行推敲,没能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出现后又急着去解决,耗费了不少时间。
4、由于内容过大,加上学生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速度比较慢,就出现了催促学生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比较慌。
5、这堂课也反映出了,平时在给学生上课时没能严格要求学生,导致很多学生生养成了懒惰思想,做题时玩儿,不做,或者是做得过程中非常的摸,不认真,不用心,这在以后一定要严厉起来。
从教第四年了,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问题还是不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多学习,要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发现每个教师的闪光点,积极汲取过来,为自己所用,希望快快成长。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
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
《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的重点是
使学生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和意义基础上,了解和认识循环节及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并能教熟练的读写循环小数。本着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这一目标,在教学设计上我主
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一,导入新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先通过聊天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喜欢星期几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循环,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深感知。此环节的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而后在验证。
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环节我是让学生通过先猜想再验证来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首先我通过4除以3这一例题让学生在计算后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经过观察产生猜想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可能与余数有关,而后通过20.5除以11,让学生自主探索,验证这一猜想,得出除法算式的商,揭示循环小数的定义。
三,巩固定义时找准学生易错点。在理解了循环小数含义后,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确定学生的易错点,出示了几个典型的小数(可
举例)让学生判断。同时在这一环节,我还开展了课堂辩论,让学生评价教师出题的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
四,教学简写时,力求体现开放性。让学生在思考中创造,这是数学课堂的魅力。在教学循环小数的简写时,我一改以往做法,采用让学生自主创造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富有个性的写法,实现了让学生创新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归课本,了解教材上的写法,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五,巩固应用时,开展能力测试。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这一环节开展了能力测试这一活动。能力测试练习题的设计上尽量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样、深刻、尤其强调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才华,让人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上就是本人对本节课设计的一些思考,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我在教学中,过多的注意预设,使教学放不开手脚,环节安排趋于饱和,练习设计有待加强,这样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环节预设应在于精,在于厚重。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4
上周,我教学了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这一内容,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思考了上课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让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理解,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教学时我先引出例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比赛先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除法算式的三个特点:
(1)总是除不尽,
(2)商不断重复出现“3”
(3)余数不断重复出现“25”。理解是因为竖式中余数不断出现,决定商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商如何表示?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在学生弄明白了循环小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接着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最后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识。
上完这节课后,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做得较好的:
注重创设情景,提高学习兴趣。这节课是概念课,大多数学生都对此不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猜一猜,找朋友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比赛算出400÷75这道算式后,给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如“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引出循环小数、循环节、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当小老师,找出这些概念中的关键词,并逐个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
但一节课后我也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2、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我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3、对于商是循环小数的竖式计算,有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该除到哪一步就不用继续再除,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细节决定成败,但愿今后我能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5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
③3.1415926……④1.5353……
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
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7272 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
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
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6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得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小数计算掌握不是很熟练,因而在教学时可能在进行小数的计算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根据教学的重点,少一点计算,多一些对小数的观察,从而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介绍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进而看看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看课件。
师: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预设: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对你们的发现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2)、为什么继续除下去会永远除不完?
(3)、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由于商的小数部分总也除不完,并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数字“3”,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写作“5.33…”。
师:你对这种写法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2、探索规律
(1)、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得出商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那是不是只有这一道题的商具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呢?这种循环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出示:28÷18 78.6÷11
3、让学生发表看法:
4、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1)0.2929 (5)3.212121
(2)1.5353··· (6)3.333···
(3)3.141592··· (7)4.061061
(4)8.4666··· (8)0.475475···
师:对这道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6、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讨论、汇报。
预设: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商可能是有限小数,可能是无限小数。
师:你对回答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什么叫有限小数?什么叫无限小数?
适时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师:我们现在学习的小数范围比以前有扩大了,有增加了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三、巩固应用,分层测试:
【基本练习】
1、写一写:你能根据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写出它们的一般写法吗?
2、对对碰:连线。
【综合练习】
1、求一求下面循环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三位小数位数)。
1.29090…≈ 0.0183≈
0.4444 … ≈ 7.275 ≈
2、比较小数的大小
3、把下面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拓展练习】
循环小数1.360360…小数部分第50位上是数字几?
四、分层评价,反思提升: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六、布置作业:P30第3、4、5、6题。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7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8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改理念下,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认知结构。所以我认为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应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通过计算5÷8、1÷3、79.2÷6、58.6÷11,获得具体例证。使学生感受到某些除法与以前学的不一样,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在进行初步感知后,让学生对算式分类,学生自然而然分为除尽和除不尽两类,除尽的是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除不尽这一类算式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从实际计算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围绕“这些除法算式为什么除不尽,商有什么特点?”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由于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学生首先发现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紧接着教师说明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如0.333……、5.32727……、0.444……、1.68181……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又发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依次不断的,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后,再通过让学生自己来取名字,看书等活动,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看书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最后教师照应前面对算式的分类,引出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扩大了小数概念的外延。并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
整个教学过程都采用探索、讨论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循环小数的特点,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9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
A.通过解决例8和例9,竖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商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B. 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还知道了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C.这样的商应该如何表示?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四、对小组合作展示的思考
小组合作展示让多个孩子成为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此,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的图片以及找规律填数等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不足:
导入时,以故事和填空的形式引入较为新颖,学生也能饶有兴趣地倾听故事和发现规律。但是,也许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影响下,已知道“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图案、数字或字母,像这样的情形叫做循环”。所以我似乎已经轻而易举地把“循环”给引出来了,但实际上学生中能真正理解“循环”的意义的`人大概还不多,所以应该在这时着重再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循环”,使这一概念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内化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中。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探索的品质。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上,可能由于一个接着一个的过多提问,使学生虽然“学会”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而没有更多地思考怎样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是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明确地说,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1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7,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8通过计算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
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找规律,感受循环同时出示了很多生活中的.循环现象的幻灯片,让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什么叫“循环“。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来发现余数重复出现,因而导致商中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是达标检测,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一、亮点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我在教学时,改变教材中从单调的计算引出概念的做法,而是创设情景, 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引用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现象。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在重复出现,然后接着追问:“这个故事讲几遍才能讲完呢?”使学生知道这个故事是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内容不仅重复出现,而且是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4遍故事内容后要用什么符号表示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同时也为无限小数的写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 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使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循环现象的理解,同时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准确地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述其意义的“从某一位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等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的内容也较多,我
打破教材编排顺序,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灵活处理教材。新知探究中我先出示了两组式题第一组:2.4÷3= 7.5÷25= 第二组: 32÷6 = 2.7÷11= 让同学们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第一组式题可以除尽,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第二组题除不尽,商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从而认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并通过分类习题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然后继续利用第二组式题让学生观察比较商的特点,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尽量多给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然后猜测下一位,下两位商,然后通过验证得出结论。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次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样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落实到位。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在习题的处理上也体现的非常到位。如:其中有一判断题:3232.3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那它是一个什么小数?(有限小数)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 3232.3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13.243243? ? 可写作13.24也是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强调循环节必须在一个数的小数部分。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不仅教学重点得以落实,更可以将难点分散,各个击破。
4、思维拓展题的处理追根溯源,让学生不仅知道这道题这样做,更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并通过一道题的探究,理解掌握一类题及其变式题的解法。
如:循环小数1.360360?? 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字是几?前28位的数字之和是多少/生列式:503=16(组)??2答:是6.
师提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是循环节中的第一个数字吗?使学生明白“3”是循环节的位数,每3个数字为组。
师追问:如果余数是1或者没有余数,那这个数字又会是谁呢? 第二个问题:生列式:283=9(组)??1(3+6)*9+3=84 师提问:这里的3+6表示什么?生:每组数字之和。
追问:余数是1,为什么要加3呢?使学生明确余数1,表示剩下循环节中的第一个数字。
继续问:如果余数是2,那又要加几呢?
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此一类题的解法。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但在教学中仍忽略了这一点。
2、我在教学中过多地注意预设,使教学放不开手脚,环节安排趋于饱和,这样压缩了学生思维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环节预设应在于精、在于厚实。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
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并不是没有任何基础的,每个孩子的知识起点是不同的。如果教师能很好地了解孩子们的知识储备,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在引入课题时候,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初步感知循环的特点,然而学生的认识也仅仅是停留在感知阶段。因此当让学生说说心目中的循环小数时,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恰好真实的反映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是一张白纸,也决不是一副已经绘就好的图画。而在这时我们不急于判断对错,我们大部分的孩子也还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小数放在一边,通过今天的学习结束后再来解决问题。学生也能很快、很愿意的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对新知识渴望。教师也能从这个环节很好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注重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空间。
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如果在教学方式上总是以教师“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性。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探索的热情,而只是一味的等待老师把结果告知。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3、关注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起到巩固、延伸的的作用。教学新知后的练习,都紧紧围绕循环小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针对性的开展,便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当然数学概念多而抽象,容易混淆或遗忘。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多次反复。但是在概念的生成阶段就给与一定的策略与方法,相信这样的尝试总是会进步的。
第五篇:《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循环小数》教学反思。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教学反思《《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