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交流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交流心得体会
头闸中心:王世超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走进了城关四小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交流----------为期一周。在紧张的一周教学交流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在教学交流感受中,我体会到:
一、如何争当一名好教师。
要想当一名好教师,就必须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就向老师所说的:要多吃苦、多受累、多操心、少睡觉,要随时随时地生活在感恩之中,要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老师的话就像是一把金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思想的大门,使我猛然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伟大。我要绝不停止的拓展、拓展再拓展,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语文教学就是教词语、教句子、教写作。
听了王老师讲的小学五年级《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后,使我深深感到,语文教学就是要以教词语、句子和写作为主。王老师先后出示了三组不同形式的词语,分别指名让学生来读;从词语又引出句子,让学生把词语填到合适的句子当中;最后王老师让学生从句子中体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从而把学生引进写作当中。这个环环紧扣的教学模式,使我以后需要好好学习的。
三、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王老师的阅读课使我记忆犹新,她自始至终抓住文中两句最朴实的话,使学生从中深刻的体会到父子之间的那刻骨铭心的爱。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些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都在老师和学生不着痕迹的尽情对话中得到了实现。在她的课堂中,掌声不断。王老师那高明、强势的教学艺术,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多看一点令人崇敬和感动的事情,这样才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也能提升自己的一生。今天,我也讲课啦,说句实话我自己很相信自己,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只有自己把握住自己,我们才能真正的把握住别人。
我今天讲的课是《小数的性》,我介绍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要点意图和一系列的数理常识以及相应的练习题,“同学”听的很投入,我讲的也很动情,最后还进行了提问等教学过程。讲课过后大家都很热情,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评课进行的也各抒己见,各有长处。都非常的投入也非常的辛苦,其实真的很有帮助通过这次交流。
午饭过后大家都很疲惫,自己又要开始写下午的心得或者体会,大家各有各的想法,我也进行了总结。通过本次的讲课、说课、评课我感觉自己真的有进步,又向教师的角色迈进了一大步,真的好希望王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更努力的完成我的每次讲课。
1.管理学生上大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感觉我们做的很好,至少我自己觉得,我的体会就是,以一个平凡的心对待那些不平凡的学生,要转变自己的我是大学生我没有资格管那么多的想法,既然来教书就要真正的做到老师该做的,我们要教书育人,并不是交朋友。
2.课堂纪律上大家的管理也是不尽人意,其实我们自己的方法还是不到位,也就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上有差距,这种差距要靠我么自己来解决,在摸索中前进,在挫折中坚强,使自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举止上都要让学生服气乃至敬佩。
最后,我想说:“谢谢上级部门的安排,谢谢大家的意见,希望校方给我们更多的机会来展示我们乡下教师的风采。”
第二篇:课堂教学交流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生成课堂的智慧》
一、拾起童心,使老师爱心充足,生成课堂的智慧
有件生活小事令我感触颇深。今年“十一”,我带着儿子去花博会,景点里的人摩肩接踵,儿子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要我抱。我蹲下身去,才意外地发现:原来在儿子的视野里根本见不到“美丽的.风景”。我一把把儿子抱起,儿子大呼“好看”。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在讲台上高高站着的老师,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生活经历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一味地讲授时,可曾想过“蹲下来拾起童心”?我们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多元见解,不排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唯唯诺诺、一步一趋、小心翼翼。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没有了学生对“师道与讲台”的敬畏,有的是老师拾起童心后的“绵绵爱心”,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在这样的爱心课堂中,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学习更具挑战,更有智慧。
二、激扬生命,使学生动力充分,生成课堂的智慧
学生在课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才会变得充满智慧的挑战。我在讲授《惊弓之鸟》一课时提出“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需要有哪些关键条件?”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了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欣喜地听到了学生充满智慧的声音。一个孩子说:我觉得关键是这只大雁的箭伤还没有愈合,要是大雁伤好了,它也就不会掉下来。另一个又说:我觉得还有一个关键的条件――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要不然更羸也不能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而且它的伤口还没有愈合。………这种探究,这种高强度的“脑力体操”,是多么富有智慧的挑战!
三、链接生活,使课堂张力充盈,生成课堂智慧
智慧是桥,架起通向成功的坦途;智慧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智慧是歌,激起我们实现理想的自信和坚强。只要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点燃他们内心的智慧火花,课堂必将呈现璀璨夺目的光彩,折射出智慧的光辉。
【课堂教学交流演讲稿】相关文章:
1.心与心交流演讲稿
2.教师读书交流演讲稿
3.交流互动以赛促教的课堂教学竞技活动方案
4.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5.赴双堠中学进行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反思
6.班主任经验交流的演讲稿
7.中职语文教学交流的演讲稿
8.班主任经验交流演讲稿
9.班主任交流稿演讲稿
第三篇:课堂教学有效性交流材料(中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交流材料】
“学案导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台矿子弟校 任兰兰
为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县教科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今年暑期在全县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本学期,我校在“诱思式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探索一条“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学案导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案”的设计
一份好的“导学学案”通常包括本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探究讨论”、“成果展示”、“达标测评”、“教(学)后记”等栏目。在设计中应突显有利于学生课堂生成的几大环节:
1、学习目标。学案中学习目标应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读明白,弄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设计的意图是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知识的把握层次,知道本知识与其它内容的联系,明确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部分构成的抛物线式结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学案导学”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能力培养是主攻方向。
一般是我们把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学案”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综合我校“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基本上具有以下环节:以案导学→示案自学→探究讨论→精讲点拨→达标测评→拓展创新→反馈小结。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学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自学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为探究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2、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巡视学况。学生完成教师所要求的内容,然后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问记载下来,准备在下一环节中小组交流讨论,把各自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互助合作中共同解决。
3、学生合作探讨,教师采撷问题。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可采取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探究。在质疑解释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4、教师点拨,学生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开启学生潜在天赋,激发生命活力,展现学生多彩自我的舞台。
以上对学案的几点认识只是我对学案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2010、10
第四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激活多重活力元素 打造“活而有效”课堂
市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
大兴中学,作为农村的一个普通中学,秉承我校“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及在大家的勤奋努力下,09年5月,很荣幸地被批准为市化学学科教研基地。一直以来,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市、区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指导与帮助。尤其短短几个月以来,在市、区领导的安排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有机会相继参加了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省、市、区级的学习、培训、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等许多教学教研活动,使我们在思想、知识、技能诸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进步,在此深表感谢。
新课改形势下,为了实现课程目标的任务,引领和带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市教研室于2006年春推出了“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河东区教研室于2008年又提出了构建“活而有效”的课堂,其目的都是通过改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初中课堂教学气氛相对沉闷和教学效率相对低下的现状。09年5月,为不断深化对“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研究,市高效课堂研究课题——“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在沂水举行了开题仪式,这次会议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会议之后,面对紧迫的形势,我们不禁反思: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干什么?必须学习、必须改革、必须行动、必须有所作为的使命感让我们思考起来,行动起来,研究起来。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大兴中学化学教研组将我们如何推进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点做法向大家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更新观念 激活团队思想活力 “理念第一”、“思想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构建高效课堂,最关键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与使命感。新课改与创新不能拒绝学习。如果说新课改伊始,我们鲜有学习和对照的典范,而这一段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全国各地一大批先进典型,且以整个学校、整个县区为单位成功推进课改的例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百花齐放的局面迅速形成。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宁津现象、生本教育、潍坊五中、昌乐二中、兖州一中、二十中等等。分析发现,每个成功的典型背后都有共同的新思想、新理念支撑。
通过参加河东区思想动员、课改现场观摩会,学习区教研员提供的《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方法论》等理论书籍,对化学课堂“三五X”策略的解读,接受我校校长组织的“生本思想”理论培训、参加读书活动与研讨会以及我们主动的网络学习活动之后,“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最重要的资源”、“学生是最可依赖的力量”、“要解放学生”、“要相信学生”,这些闪着金光的思想、理念,刷新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热血澎湃,摩拳擦掌,激情飞扬。
二、团结协作 激活集体教研活力
我们知道,高效是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上,有效课堂的实施当从有效备课开始,在讲求合作的今天,备课的有效性更赖于集体力量的发挥。
有位老教师说过,初三化学老师是学校毕业班教学的“常委”。但相同的教材,一年年的轮回,并没有让大家思维钝化、懒惰。我们提醒自己每年遇到的是不同的学生,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备课等常规工作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们被批准为“市级化学学科教研基地” 以来,重点突出改革和完善了基于同步学习的备课改革和自主编写小组合作导学案的备课改革。这两项常规改革,由于是我们主动申请的改革,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向学校申请的对我们改革的评价方案,所以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工作量大,单枪匹马是无法保质保量完成的,就要求我们协同分工,精心投入的进行工作,通过这两项常规改革活动,既扎实有效的锻炼了我们的能力,同时我们也编写并完成了一套电子学案、一套精品电子教案,基本达到了“活而有效”课堂中对教师的要求--“精备、投入、有法、有效”,保证了我们下一步能够“站在去年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一贯的团结协作,使组内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默契、和谐的风气,工作上主动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现在,教研组内,几位教师往往不约而同,听到亮点就主动听课学习。平时集体备课,往往就某一节课、某个环节,如何结合三五x策略,结合生本理念,结合小组合作,如何评价等方面不知不觉就展开了研讨。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做到两统一,即:统一教案、统一学案;三个明确,即:明确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教学方向、明确的教学任务。回想不久前,老师们不会辩证学习,不能结合自身实际,东学一阵,西学一阵,不知学什么,最终怕影响了自己的成绩,畏首畏尾,不愿课改的状况,与今日已不能比较。扎实的教研活动,大胆的常规改革,以研促教、火热朝天的局面逐步形成。
三、辩证认识 激活策略应用活力 “有没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有效课堂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与评判标准”、“化学的核心与主干是什么?”、“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到什么程度?”、“某项技能培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往往是自己以前教了多年仍不能有清晰的认识,“打铁还须自身硬”,高效课堂研究以来,我们不断拷问自己。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依托市编“同步学习”,学习与领会市 “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初步形成了以“定标预习--合作交流--展示答疑--巩固训练--小结自测”为流程的操作方法。下面结合实践,谈一点对策略的认识。
1、为什么可以先学以及需要“先学后教”的认识:
教师一味的教,学生的学力得不到锻炼,学生久之懒于思考、不会思考,最终失去学习兴趣。而“生本思想”告诉我们,教师之所以想讲,就是教师想展示,我们应该将学生置于前台,积极给他们创设展示的时空。在理论学习中,我们发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是学,学是问,学极自学,问极自问”这句话。而就一节课的知识,我们还发现本身安排上就考虑了学生能学的实际,6:3:1的比例,6是学生的已有知识,3是用已知就能同化的未知,1是需要引导、综合运用知识或需要较高能力才能学习的知识,所以真正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只是在很少的地方,抓住这些点固然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教师要精讲,讲清楚,讲明白,重在点拨),但是全程包办、引导,是一个错误。
2、对合作学习的辩证认识:
传统学习的最高效之处为1名教师可以对应60名学生,但这也是它的最低效之处,它能同时对应60名有差异的学生吗?合作学习的优点是:1名乃至60名教师对应1名学生,但过度合作与探究、过度分组讨论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3、对预习的认识:
起初学习“杜郎口”,发现不能开设预习课就没法学了,或者自行规划自己的课程为“预习课”、“展示课”,慢慢发现“水土不服”,后来学习“兖州一中”,过度将海量预习置于课下、课前;还有的不作选择与细致要求就强硬学生预习,这些都是不结合实际,操作不熟,机械模仿,不能辩证学习的表现。而一旦调查和把握好了学习进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预习是否需要前置、预习的时间保证、预习材料质与量的保证、预习的指导到位、预习检查落实、课堂展示是否已有效的拉动了预习习惯,预习的实效性才有可能得到保证,预习习惯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4、“三五X”中 “X”要区别对待:
“X”不能固定、模式化,贵在灵活。要树立“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一节课根据内容,X可能不完备,X也可能有几个微循环,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重内容又重过程。
现在,我们在充分保证预习的基础上,课堂就可以在老师主持下,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交流,展示时,学生板书自己组别和姓名,以便老师评定、点评;每一组讲解时,发言人可以提问下面同学,同学也可以发难质疑,被质疑小组既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一些问题,还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老师既是课堂主持人,又是学生帮助者,对学生的讲解做出及时的点评和提升,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最后,当堂将本节所学以独立完成自我检测的作业形式上交,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下负担,提高了学生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我们以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进度,体现着“低起点,小步走,小坡度,常回头,抓反复” 的教学思路,落实着分层教学,逐渐地,学生会的知识越来越多,不会的越来越少,“拦路虎少了”,积极性就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满足,教师也清晰地体验到教学幸福指数的提高。
四、评价探索 激活学生乐学活力 基于小组的课堂学习,“想学”是天生的本性,“能学”是符合现实的实际,但学生未必能做到“坚持学”,那么如何激活学生乐学活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面,以期达到“活而有效”课堂中学生“兴奋、专注、活跃、满意”的表现呢,我们在小组常效评价机制建立方面进行了探索。例如我们通过学习与研讨,制定了分组评价表与相应的评价方法。
例:
在将学生分组分层编号后,我们将基础巩固(或化学用语)、预习作业、预习困惑、展示状况、课堂提问、作业上交、课堂纪律等列入评价内容,积极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活动,当堂记录成绩,灵活的将必答(轮流展示)与抢答(自由展示)相结合,以组为单位的展示与个人展示相结合,周周评比,选出红旗小组。当新的一周开始时,小
组成员高唱组歌时,他们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了管理方式不同换来的可喜局面与成功的希望。(同时,我们还积极与班主任以及年级协商,将小组评价计入期末量化考评。)
在积极开展自评及互评的同时,我们还不断通过课堂1分钟问卷调查来反馈学生对课堂的感受、建议与困惑等,师生一起参与课改,想到一起,走到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发现,无论什么评价,都是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学生学习的根本内驱力还是对学科兴趣的建立与热爱,途径根植于对课堂的热爱,对教师的热爱,最终体现为对课程的热爱。在课堂评价中,对于学生的问题应肯定在先,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可能对定义理解不全或钻牛角尖,或者有的问题很怪,甚至老师一时也解决不了),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敢于大胆发问,敢于表达不同意见给予充分的信心和肯定,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教师对待异议要接纳容忍,要善于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动作、表情来实施课堂评价。要凭借学科本身的魅力,将评价最终引导至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以此保障学生主动自觉进行化学学习与实践活动,从而为教学准备丰富的经验背景,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新资源的生成以及课堂思维活动的深刻互动打下基础,实现由“被动参与”、“接受为主”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等为主的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结语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博大精深,新的挑战此起彼伏,但我们坚信,集体智慧无穷,创造力无穷,只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状态就会改变,改变就会畅通,只要我们保持昂扬的工作状态,课改春天的花园一定会百花怒放,师生的解放与发展、丰硕的收获一定会带给我们不断的期待与惊喜!
第五篇:交流心得体会
交流心得
这一学年,按照教育局城乡教师对调交流活动的安排,我荣幸的成为西夏七小的一名交流老师。回想这一年的时间,心里充满了很多很多的期许,一直以来我的心都是暖暖的、湿润的,满是欢喜!在这段时间里,我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深入观察和思考学校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如学生课堂常规和学生作业的书写,积极与同事之间交流在管理中成功的经验与好的做法,与此同时,在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也使我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路,锤炼了能力。感受颇多,下面我谈谈本次交流的心得体会。
首先,好教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其次,教师工作要有爱心。爱心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工作前提,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泉。高尔基说过:“要爱人,才能教育人”。爱,是师生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个闪光点,用喜悦的笑容去赞许学生们的每一点成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对孩子,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
第三,教师工作要细心。在日常的工作中细心地对全班同学进行仔细地观察,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及时发现苗头,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学生皱皱眉头或者看上去不经意的一句话,教室里异样的氛围都是学生发给教师的信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观察,正确判断,从学生的细微表现中捕捉学生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提高工作效果。在课堂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给予他们自信与勇气,而对于那些好学生,我极力要求他们把问题回答完整,完美。而对于调皮蛋的孩子,我们要多做他们的思想,以情来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我们要团结友爱。因此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能润物无声。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第四,教师工作的保证的关键是恒心,班级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忽冷忽热、忽紧忽松,必须常抓不懈。稍有疏忽,学生就会松懈。尤其是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时,真是像歌词里唱的“想说爱你不容易”,但还是要强迫自己耐着性子,采用多种方法,不遗余力地促成他们的转变。否则前面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会功亏一篑。
总之,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对学生的教育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并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其乐无穷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
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很感谢教育局及学校提供这么一个让我学习的机会,这一年的交流经验让我深有感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引导我向好的方向努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