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2021-10-27 08:4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圆的认识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的认识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节课通过圆的认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因此,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骑过的自行车,有一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观的认识。另外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对圆有了初步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增强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将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我顺势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并思考一下圆有哪些特征,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接下来是探究新知环节,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这是学生会有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用三角尺等等,我顺势引出运用圆规画圆。先用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指出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在画图过程中,我让学生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刚才的画图,我会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并提问: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

接下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我会让学生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并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同学画的圆,带着“为什么圆的大小不同、同学说的半径又是什么”等疑问,学生很好奇地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图上标注名称,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及时巩固了知识。

结合画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半径和圆心。

并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由半径决定。)那圆的位置呢?(由圆心决定。)

设计意图:明确了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圆,初步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请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与刚才的圆的位置与大小都不同的圆,再画一个与刚才的圆大小相同的圆。将三个圆剪下来。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发现:沿直径对折,两侧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中心点为圆心。)

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并量一量。通过画图、测量等活动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小结作业

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在作业布置环节,我会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餐桌为什么做成圆形?(2)为什么这些都称为圆桌会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希望通过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圆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如:餐桌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这意味着每个人夹菜距离相同,对就餐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圆桌会议更是体现公平的理念;这也是对圆的本质属性更高层次的体验。

七、说板书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明了简结的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圆的认识

圆有圆心、直径和半径,其中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直径)确定圆的大小。

同圆中,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以上为《圆的认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圆是小学数学惟一一个曲线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首先通过找圆、看多种画圆的方法、自己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接着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最后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理解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圆的思考

《熊出没》

师:这一天光头强他又想要砍树了,所以他就蛊惑熊大熊二和他进行推木头比赛。他要是赢了就可以砍1000棵树。请看:他会赢?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熊大选的是圆形的木头,而光头强选的是三角形的木头,所以熊大会赢。师:为什么?

生:……

师:在这些木头里你看到哪些图形?

生:三角形、正方形、圆

师:圆和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圆是曲线图形,他们都是直线图形,相同点都是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熊出没》,激发学生研究圆的兴趣,在兴趣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二、初步接触圆

师:你们见过圆吗?找找看?

生:举例

师:那你们知道圆的由来吗?

师:早在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中就记载:“圆出于方”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出示《周髀算经》“圆出于方”动画。

师:那么我们今天用什么来画圆呢?你会画圆吗?试试看呢?

生:圆规!

【设计意图】:通过对圆的历史了解,唤醒学生的对“圆”的已有经验,促动并激发学生“动手”画圆的探究学习,做好教学的衔接与迁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三、在不同情境中画圆,感受事实,积累体验。

1.在黑板上画圆

师:在数学上有专门的画圆工具。老师带来一个圆规,请同学们用眼睛仔细看许老师画圆的过程,用你的头脑仔细思考老师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观察并思考)

2.师:看明白了吗?你能在自己的练习纸上也用圆规画一个圆吗?

(学生画圆,教师捕捉学生生成的资源)

师:大家已经成功的画出一个漂亮的圆,有的没画好,没关系,这是我们第一次用圆规画圆,刚才看了一下,主要有两种画圆的方法。(展示:1.旋转圆规一周。2.旋转纸一周)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种画圆的方法和老师刚才在黑板上画圆的方法,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带着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生:我认为相同点:先确定一个点,用圆规的一边固定在这个点上,另外一边一边旋转。师:这样旋转?(挨在一起演示)

生:圆规的两个脚要分开一些

师:说的好,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师的只能旋转圆规,我们既可以旋转圆规也可以旋转纸。

师:因为黑板好旋转吗?所以呢,不管在黑板上画圆也好,还是在纸上画圆也罢,都要旋转一周才可以。

3.操场上画圆

师:我们刚才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了一个圆,在自己的练习纸上也画了一个圆。如果我们要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圆怎么办呢?我的圆规还行吗?先自己想一想。在和同桌交流。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体育老师是怎么画圆的(播放体育老师画圆视频),边看边思考,体育老师画圆的方法和我们画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在空中画圆

师:不着急回答,思考和比较各种不同情况中画圆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了体育老师画圆的技能,现在许老师也想表演一下,仔细看我是怎么画圆的?

(教师演示画圆)

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在4种情况中画圆的过程,画圆的地点在在变,画圆的工具也不一样,但是都画出了漂亮的圆,仔细想一想,这4种情况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先确定一个点,绕着这个点旋转一周!(灵活补充)(相应板书)

我们发现:第一、确定一个点,第二、确定一段距离,第三、旋转一周【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已然成为许多老师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如何有效地实现,却是个难题。因此在画圆这个环节上我摒弃传统的“动起来”画圆形式,而是让学生经历各种画圆的方法,感悟和理解画圆的基本原理,并在这些基本原理中渗透圆的基本元素,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对圆的进一步了解。四、命名圆心、半径,形成核心概念

师:在数学上,这个点称为圆心,这段距离称为半径。如果我们要在圆里画一条半径,从哪里开始画?

生:圆心(演示1.短2.长)

师:画到哪里?

生:从圆心出发,正好画到圆上。这就是半径。

师:回顾一下,刚才画圆的四个情况,你能找到它们的圆心和半径吗?

生:……

【设计意图】:

并不急于总结方法,而是融巩固与探索为一体,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画图探究的过程中感悟半径和圆心,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5种画圆的方法同时呈现,让学生观察、概括,体现了教者不只在教知识,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苦用心。

五、理解半径和圆心的作用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现在请你在纸上再画两个圆,看看会不会比刚才好,(指导画圆注意事项)

师:接下来继续画两个圆,但是这次画的两个圆的情况要和第一次不一样,按照以下要求:1、画两个圆标出圆心和半径

2、要关注两个圆的大小关系

3、要关注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4、注意多种情况

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出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请在每一组前面标上序号。仔细看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

生:第三个圆

师:如果半径越长会怎么样?变短会怎么样?

生:变大、变小

师: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位置呢?

生:半径和圆心

(可以利用白板,两个圆直接演示,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教学的优势,学生经历圆的放大与缩小,感悟半径的作用,再利用动手操作,学生能直观看到圆的位置变化和圆心相关,再一次在潜移默化中触动着每一位学生的思维。

六、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师:很好!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

师:这样吧!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一点小小的建议: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研究报告中,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学生汇报结果。

研究报告

名称

数量

特点

两者关系

半径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量的,生2:折的师:有没有要补充的?(同一个圆内)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非常全面,还记得古代的周髀算经怎么记载圆的吗?圆出于方,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你知道半径是多少?直径呢?

【设计意图】:数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符号化知识和显性化经验,更要让学生用特殊的方式认识和体验人类创造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生成直径的概念,并主动去探索直径的数量和特点以及和半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的体悟和践行,转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能量。

七、全课总结

师: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

师:有什么感受?

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教学反思】: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媒体和其他传统手段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独立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对于圆的对称性研究没有展开。

《圆的认识》同课异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目标预设】

1.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1

一、新课导入

提问: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他们漂亮吗?这些物体上有什么图形?(学生上计算机点出圆)(板书课题)

提问:你在哪里还看到过圆吗?(学生纷纷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篮球图片

提问:你认为它也是一个圆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所以球不是一个圆,但球的切面是圆形。

2、引导学生说出圆与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区别?

以前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首位相连围城的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圆。

列举,盘子,硬币,瓶盖,自行车。

大家知道自行车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而不是方形的吗?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会明白了。

4.尝试画圆

师:但圆的美,光靠看是不够的,咱还得动手来画。因为,画圆的过程,正是我们体会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的过程。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画一个?

学生拿出老师发的纸,用自己的方法画圆,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方法多。好,开始!

展示1、选一个小组展示所画的圆,并汇报画法。

(投影2个不同的)这两个圆一样吗?我怎么区别它们?

你有什么好办法?

找出圆心标出O1,O2

他们大小一样吗?怎么区别他们?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不一样,线段OA是半径(r)

你觉得用什么工具画圆最方便,最标准呢?(圆规)

5、介绍圆规构造(同时出示圆规实物与圆规课件)

在画圆时,我们通常会借助一个专门的工具,那就是圆规。

对照实物圆规介绍结构。

(2)师示范画圆。

边讲解边演示圆规画圆的方法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3)尝试画圆

讲述:现在请你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分别定为2和4cm,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自己试着画两个圆。

(4)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讲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学生标出圆心)

讲授: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学生标出半径)

提问:那你有没有发现圆规两脚间距离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比较后发现,圆规两脚间距就等于半径)

讲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学生标出直径)

(5)巩固练习:练一练第1题。(教材P97)

三、深化感知圆的特征(教学例2)

剪下一个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

1.认识半径特征

(1)比一比:

给大家10秒时间,看谁在自己的圆中画的半径最多!

追问:还能继续画吗?能画得完吗?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半径有无数条,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半径)

(2)量一量:

提问:用直尺量一量这些半径,你有什么发现?(板书:半径都相等)

(3)议一议:

追问:你们手上圆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什么情况下半径的长度才相等?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2.认识直径特征

(1)猜一猜:

提问: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都相等吗?(学生迅速反应:一个圆有无数条直径,它们都相等。同时课件出示“无数”条直径)

(2)谈一谈: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对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有哪些认识?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1)我们已分别找到了半径和直径各自的特征,那么半径和直径之间还有关系?(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交流)

指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讲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课件演示并板书:d=2r,r=d/2)

(2)练习应用:(练习十七第1题)

4.认识圆的对称轴

提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有几条?在哪里?(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意见)

强调:对称轴是直线,最佳表述: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四、生活思考

课件视频出示:你能用数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交流)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圆的知识,你对圆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半径都相等

定长

直径都相等

定点

d=2r

r=d/2

旋转

教学过程2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生举例,电脑演示)认识圆无处不在,感受圆的美。

2、学习画法: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讨论:画圆时应注意什么?如何才能让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让学生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画出圆。

3、概念介绍:如何称呼剪得的这个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心、半径、直径。)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彼此的看法,或者查查书本。(汇报交流)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直径;完成判断练习。

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所谓“零起点”是子虚乌有,是教育的谎言。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最终理解了概念。

二、主动探究,实现新知的生成点;

1、关于圆你还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将问题梳理,出示研究提示:①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条半径?②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半径长度呢?③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④任意连接圆上两点,哪条线段最长?⑤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反思: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健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提出自己对圆的疑问,同时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梳理问题。主体与主导恰当运用,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圆的特征。

2、(小组合作)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你们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反思:小组合作的时间要保证,切务追求合作的形式和气氛。不能草草收场,教师要敢于“留白”,要为学生主动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只有“静心等待”,教师才能在进行着表演的同时,欣赏到学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而定)

发现1: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

(方法1:折。把圆片对折,可以折出1条直径。打开后,再对折,又能折出1条直径。这样不断地折下去,能折出无数条。方法2:画。从圆心出发,向圆上任意一点,都能画出一条圆的半径。(电脑演示,板书:无数条)

发现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都相等,半径也都相等。

(方法1:量。可以用直尺,量出半径或直径,发现它们分别都相等。方法2:折。可能把圆对折,折出一条半径,折出2条半径,如果再对折,圆的半径都重合,发现圆的半径是相等的。方法3:观察。)介绍数学史话:“圆,一中同长也。--墨子”

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方法1:量。量出半径和直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方法2:折。折出一条直径,再对折,就是2条半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方法3:讲道理。直径是从圆心向两边画的,而半径是从圆心向一边画的。)

如果用上字母,可以怎样表示?(板书:d=2r或r=d/2)(举例计算)

发现4: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直径最长。(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直尺量的过程。)

发现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如果我们把圆心定在黑板上,那圆就画在黑板上。把圆心定在地板上,那圆就画在地板上。因此,我们可以说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我们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得大,画出的圆就大。两脚间的距离定得小,圆就画得小。电脑演示)

反思:本节课关键要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的对特征的发现又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对话并不是拟定好的,要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案,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有还他们性灵轻舞飞扬的空间,教学设计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

三、积极应用,拓展新知的应用点;

1、智慧小博士

生活中圆到处都有。(小组合作)从下列生活现象中选择1至2个问题进行研究:

①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品种繁多,可无论哪种车的车轮都设计成圆形。这是为什么?车轴为什么都装在车轮的中心?

②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

③有许多营房,为了便于同各营房间的联系,指挥中心应设在何处?

④为什么马路的下水井盖都设计圆形的?为什么不选择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作为下水井盖呢?

2、小小设计师

(1)圆在生活中,不仅实用,而且充当着成为美的使者,装扮着我们的世界。(出示:阴阳太极。)演示它的组合图(由2个相等的小圆和1个大圆组成)。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4厘米,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

总结: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与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话题。

(2)欣赏:圆--美的使者。(电脑演示)

(3)请你用圆形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美化我们的教室。

反思:圆,原本可以如此美丽!生活中的圆到处可见,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出现圆形?而并不是正方形、长方形等其它图形?种种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可解决。运用所探究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更为美丽、更加广阔的空间。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和掌握圆的特点,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同圆内,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折、画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圆的特征,圆各部分名称及其关系。

教学重点:

圆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新知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它的一端系着一个小球,老师的手捏着它的另一端,现在老师这么一甩,你们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图形?(教师甩小球,学生观察,在学生回答后,用课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圆)

【评析:直观演示甩绳成圆的过程,让学生对圆的形成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步认识圆的特征

师:那你们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也是圆形的?

1.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圆。

2.师:老师这里也收集到了几种表面也是圆形的物体(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

师:对了,生活中处处都见到圆,为什么圆在生活中的用处如此广泛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一些基本特征。(板课题:圆的认识)

【评析:师生共同举例生活中的圆,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体会到圆形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圆与生活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的教育观念。】

3.认识圆的特征。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认识圆的特征,老师把刚才甩小球得到的圆用课件演示一遍。(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球运动轨迹),看清楚了吗?那现在观察这个圆: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生:圆的中心点不变。(教师点击课件显示:中心点)

生:绳子的长度不变。(课件显示:定长)

生:球的位置变了。

师:对,球的位置变了,它都在圆的边上,这时它变成了圆上的点。(课件显示球变成圆上几个点及“圆上的点”几个字)

师:刚才还有的同学发现绳子的长度不变,那绳子的长是哪一点到哪一点的连线呀?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绳子的一端固定不变(中心点),另一端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无数个点,这些点连成了一条曲线。绳子的长度不变,就是中心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不变。

师:那谁来说说圆怎样的一种图形?它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课件显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说,教师引导并板书: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圆上有一个中心点,还有一条定长,这条定长都把中心点和圆上任一点连接一起。

【评析:用课件演示甩绳成圆的过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点把圆的特征清晰地展示,使学生对圆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师:通过刚才大家对圆的认识,你能利用课桌上的物体画出一个圆形吗?

1.学生借助茶杯盖、硬币等实物用描的方法画圆。

学生画完后,师问:现在你能告诉我,你所画的圆,中心点在哪里?

师:老师发给同学们的圆形纸片也没有标出中心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找到它的中心点?(生:对折)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老师发给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对折,1分钟看谁能对折几次?

教师拿起一位学生对折过的纸片,师:大家都折好了吗?圆的中心点在哪?现在请你把圆形打开,用笔在中心点点上一个小圆点。

师:老师将圆形对折的过程制成了课件,大家看看和你们折的是否一样?(教师用课件显示对折的过程,并点上中心点)

师:好,大家再观察,刚才在对折时,圆上留下了一道道的折痕,第一次对折的的是哪条折痕?第二次对折的又是那条折痕?请你用铅笔画出每次所折的折痕。(学生画折痕)

【评析: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等多种方式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现过程当中,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做好铺垫。】

2、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所描出的这些折痕叫做什么名称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的学习资料,看一看上面是怎么讲的?

学生自学学习资料汇报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折痕相交的地方,叫做圆心。还知道它用字母O表示。(学生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圆心O)

师:你是怎么理解“圆心”这两个字的?

生1:圆的中心点叫做圆心。

师:还有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了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学生答,教师板书)

师:谁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

师:圆上一点,可以是哪一点?

生:无数点(任意一点)。

师:还有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3:我知道了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r表示。(生说,教师板书)

师: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请你在所折的圆中用彩色笔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圆心、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

师:同学们,在刚才甩小球所得的圆中,你知道哪里是圆心,哪条是半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原来“中心点”3个字改为“圆心O”,“定长”改为“半径r”)

【评析:引导学生运用自学的方式,自主获取数学知识,既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以下问题:(1)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生1:我发现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生2:我发现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生3: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4:半径是直径的1/2

师: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生5:d=2r

生6:r=1/2d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板书。

【评析: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数学知识得到共享,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使学生不同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知识的火花。】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发现了什么新知?是怎样发现的呀?

【评析: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同时巩固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五、巩固概念

1.课件出示判断题: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

2.为什么圆有大有小呢?为什么圆可以放置不同的地方?

3.课件显示动物赛车情境,提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评析:堂课练习可以起到查漏补缺,巩固新知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是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圆和掌握圆的特点,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的开始,我利用一根绳子系者一个小球,然后演示甩绳成圆,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圆的形成过程,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二、利用旧知迁移到新知

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于是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圆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最后总结出圆的概念。

三、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我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同时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等物体为什么要制成圆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灵活运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我大胆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改造和整合。为了让学生理解“圆心”“半径”“直径”这三个概念,我首先用甩绳成圆的原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圆的形成过程;接着用课件将甩球成圆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明白:手捏住绳子的一端就是圆的“中心点”,圆上有无数个点,“中心点”到圆上任意一个点的距离都相等(暂时称为“定长”);然后让学生利用对折的方法在圆形纸片上找出“中心点”和“定长”;最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认识“中心点”“定长”在课本上的定义。

五、强调学生实际操作。

数学知识是非常抽象的,而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课堂上我安排了让学生看一看、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

当然我这节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够;教师“牵”的还不较多,还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教师对于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信息处理得不够敏捷、机智等等。

学习目标:

1.由生活经验出发,从图案中寻找并抽象出园,认识数学中的圆,感受数学的几何之美;

2.通过操作比较思考描述等活动认识圆心和半径的特征与作用,初步建立园的具体概念;

3.了解圆规的结构作用,通过尝试操作并归纳出画圆的方法,会用方法规范。会用规范的方法画圆;

4.会用语言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圆教学难点,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生活中的圆

师:这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从中你能找到相同的图形吗?

追问:圆在哪里?

2.揭题。

看来生活中的处处都有圆,今天就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认识圆。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

1.提问:你会画圆吗?怎么画?

2.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1)媒体演示体育老师画圆的过程。

(2)提问:①体育老师用到了哪些工具?

②他是怎么画的?

追问:木桩的作用是什么?绳子换成橡皮筋行不行?绳子、小车的作用是什么?

(3)小结方法:固定一点,固定长度,绕一圈

3.老师在黑板上画圆。

(1)讨论交流。

老师也想用体育老师的方法画一个圆,如何用这些工具画圆?

追问: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老师演示。

(3)提问:钉子、线、笔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体育老师用到的什么工具?

(4)学生小结画法。

(二)认识圆心、半径

1.传授: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用0来表示;固定的长度叫做半径,也可以说是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一般用r来表示。

2.理解:这里的“圆上”、“任意”是什么意思?

3.追问: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是怎么样的?

4.沟通:之前方法中的的钉子和木桩就是什么?绳子的长度就是什么?

(三)用圆规画圆

为了更方便的画圆,人们发明了什么?

1.认识圆规构造。

课件介绍:手柄、针尖、笔尖。

2.尝试使用圆规画圆。

(1)独立尝试。

(2)演示、交流。

①你是怎么画成一个圆的?

②你在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3)小结画法:先定圆心,再定半径,最后旋转一周。

3.学生规范操作,尝试用圆规画两个不同的圆。

板书: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新课小结

看来圆不单单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样子,它还有圆心和半径,并且我们发现使用圆规画圆最方便。

三、巩固练习(学习单)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里,有一个圆心,一条半径。

(2)半径越长,画出的圆就越大。

(3)圆的半径都相等。

2.操作。

画出半径为3cm的圆,并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3.思考。

这里有三辆车,老奶奶坐在哪辆车上更舒服?为什么?

4.欣赏。

用圆规创作的美丽图案。

四、总结

下载圆的认识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的认识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圆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圆》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一班:郝变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

    《圆认识》教学反思

    《圆认识》教学反思 《圆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冕宁县城厢小学 涂坤芝 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

    《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6—58页,认识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

    认识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

    《圆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越江小学 沈霞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P93~P9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知道圆各......

    《认识圆》教学设计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北京奥运会金银铜牌图) 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们一共获得了多少枚这样的奖牌?(100枚)运动健儿们取得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