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

时间:2022-07-21 04:4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封信》教学反思(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封信》教学反思(共)》。

第一篇:《一封信》教学反思(共)

《一封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封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封信》教学反思1

《给老师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以书信的形式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所以我就牢牢把握以读促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份浓浓的情意。

如何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使这篇课文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在教学时,我抓住阅读体验的两个特征:一是情感性。读者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一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所以在理解“您的本领比魔术师还大”的句子时,我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先说说自己对魔术师的情感体会,然后将老师和魔术师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自己学生心目中那神圣的地位,但是在朗读感悟中这一环节做得不是很到位学生不是很积极。

二是整体性。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而不是在对每一个字、词的分析上,因此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刚开始初读课文时,我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在文中寻找与之相应的内容,进一步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封信》教学反思2

成功之处:

1、训练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文主要讲了两封信的故事。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出两封信的内容。

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

2、学会比较阅读。通过两封信内容的对比,表达态度的对比,看出第二封信更能表达出一种乐观、坚强地对待生活的态度。

不足之处:

1、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

2、缺少“读”,孩子读得少。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一封信》教学反思3

《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一封信》教学反思4

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

《一封信》教学反思5

《一封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教学优点:

1.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

不足:

1.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

2.缺少“读”,孩子读得少。

3.拓展练习环节课删减。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

《一封信》教学反思6

《一封信》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

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

《一封信》教学反思7

本次写作课是要求写一封信给长辈(爸爸、妈妈、老师、任选一位),告诉他或她,说一说你的心里话,报告学校里目前的情况,《给长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或是你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学习中的喜悦与困惑……按照书信的格式写,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说话恰当,教学反思《《给长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在信的内容上也作了限制,一是要先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二是要求汇报学校目前的情况;三是说说心里话。

小学生和老师的感情最真挚,有许多话要对老师们说,有些学生回忆了老师的和蔼可亲,为教授知识所付出的艰苦劳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或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是与同学之间的问题矛盾。这些话虽不多,但说得实在,情真意切,思想表达可谓纸短情长。

另一类作文就是写给自己妈妈的信,在小学生的心理对自己的妈妈肯定是情深意切的,有部分学生除了写自己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外,还着重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即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世界,能多与孩子谈谈心理的想法,能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考虑孩子的情感世界。这些都是孩子真实想法与心理的写照,应该值得肯定。还有部分学生写出了对妈妈的思念,这些学生常年与妈妈分开,妈妈外出打工很少回家,他们写出了对母爱的渴望,令人感动。

所以,我想,在教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时,应该鼓励学生们写自己身边的事及自己心理的感受,因为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真情动人,引起读者共勉。

《一封信》教学反思8

《一封信》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儿童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因此,在课内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课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一、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课上,我先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得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但是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过于高涨,在孩子们激烈的辩论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这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理解了露西的心情,把学生带进了露西的内心世界,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办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解决了本课基本的生字,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整节课,我紧紧抓住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导致学生比较盲目,没有目的性。

2、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所以导致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加强记忆。

3、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也没能教孩子书写,练习写字。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加强阅读,多读多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一封信》教学反思9

《一封信》一课已经学结束,现就本课就行简要反思:

一、自主识字,培养能力

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鱼力。例如:联系生活识记“期”:看因说记”锅、期房、团、修”;做动作识记”削、到”:字谜识记“束”等。重点在语境中识记本课出现的数量词并学会选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理解“冷清”的意思等。注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写字,这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流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对比朗读,感悟哲理

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学中我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推导学生抓住文中露西写的前后两封信进行对比闻读。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谋文,画出相关语句,借助填空题归热出第二封信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师生想象补白,读出露西写前后两封信时心情的变化。最后,追寻原因,聚焦妈妈的语言,体悟亲情,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要独立自主、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读写结合,落实语用。

在教学的结尾处,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假如爸爸收到了第西写的第二封售,该怎样回信呢?"这不仅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封信》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课文主要讲了两封信的故事。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

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从而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不足之处:

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没能教孩子书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一封信》教学反思11

《一封信》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并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理解露西的心情,让学生在思考,逐步把学生带进露西的内心世界,从字词中找到露西心情的痕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

《一封信》教学反思12

本次教研课,我上的是部编二年级上册中的第6课《一封信》。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露西在妈妈的指导下给出国在外的爸爸写信的事,传达出妈妈的教育智慧。全文篇幅较长,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了解信的内容,感受故事表现的浓浓亲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朗读课文。

3、借助不同的提示语和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这篇课文重点应在前后两封信在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区别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这节课为一课时。

一课时中,我首先带领生扫清字词障碍,在做这一步时,孩子们分多种形式读记,但是识字的方法较单一。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明确露西一共写了几次信(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信的内容分别在哪个自然段,用“——”和“~~~”勾画出来。指导学生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并提高准确率。

在课堂中,适时运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小老师、注重积极性的培养。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还有很多,比如在写字板块中,没有范写的环节,展示评价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方面都应及时改进。

《一封信》教学反思13

《一封信》是一篇意味隽永的美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家、爱与亲情的故事。本文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待着爸爸的归来。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细读文本,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我对本节课教学环节做了多次设计,教学资源做了精心挑选。下面我就本节课的课堂呈现做以下反思:

1、巧用书信,一线串珠

《一封信》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在教学设计上删繁就简,以“信”导入,以“信”落脚。上课伊始,我以“拆信”的形式复习字词,再师生共同完成课题中两个生字“封、信”的书写,以填空的形式回顾课文内容,在整节课紧扣“一封信”这一内容主旨,引领孩子们把握了全文内容,感受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和爱,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较两封信,说出喜欢哪封信,并说明理由,从中明白道理。最后让孩子们动笔给家人写一封信,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

2、精读感悟,落实语文要素。

本课对话较多,既要读出妈妈和露西说话的不同语气,又要读出两封信中露西的.情感变化。在课堂上,我没有进行繁琐的分析,只是抓住重点词句带孩子们去充分地品读感悟。在学习两封信的内容时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就很容易体会露西的心情,并指导孩子们通过朗读,读出露西此刻的心情。朗读第二封信时,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老师扮演妈妈的角色,学生扮演露西,以愉快的语气带动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露西次昂带生活中的好事情时的快乐心情。在此基础上,学生所感所悟,就会水到渠成,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两封信内容的梳理提取。是本科学习的重点难点。信件的内容穿插在对话中,学生不容易找全。第一封信的内容学生都能轻松地找到在第三自然段,老师提醒学生们关注双引号,提示语不在信的内容里。第二封信的内容比较难整理,让学生线圈划标记相关内容,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朗读,提高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朗读时,让孩子们读出露西的心情,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要有效的多。这些都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4、注重拓展延伸和读写结合。

在学习了两封信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想象:“爸爸收到第二封信的心情如何,爸爸会怎么做?”引出爸爸的回信,在老师朗读爸爸的信后,孩子们的体验和感受会更深刻。由此明白,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传递着亲情,传递着快乐。此刻,孩子们提笔给家人写信,就是真情流露,不吐不快。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写话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朗读训练不够扎实,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在这节课教学我都在创设情境,让孩子有真实的角色体验,入情入境。但觉得有几处老师指导朗读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带孩子进入角色,进入意境。课堂语言还需锤炼,教育机智还需提升。最让自己感到遗憾的是,由于老师课堂上的急躁,急于教学环节的展开,孩子们的自读、朗读展示、小组合作都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略显仓促。

2、课堂面向性有所局限,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部分同学一节课发言次数多大四到五次,这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同学做了最忠实的听众。这节课,平常害羞沉默的武沛含同学,在学习了第二封信后一直在悄悄地举手,可能因为紧张,没有关注到他。直到开始动笔写信时,走到他身边,才询问了孩子,孩子告诉我:“露西可以为爸爸邮寄一束真的鲜花,这样可以给爸爸美化环境,让爸爸的心情更愉悦。”孩子多么善良美好的想法,今后,一定要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3、小练笔让学生展示的比较少。孩子们都懂得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并且能模仿露西第二封信的写法,倾诉思念,分享快乐。两个孩子读了自己的信,老师的激励性语言不够,没有引起其他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其他孩子的表达欲望。应该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信的方式,分享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4、从教师自身基本功说起:板书设计以及粉笔字书写火候欠缺,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及业余时间内下大功夫;教师的课堂语言琐碎且语文味儿不够,今后还需多读书,多揣摩,多学习,将语文的魅力与课堂语言的精妙完美地结合起来。

每一次的准备,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进步。虽然每节课都会留下遗憾,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多看,多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封信》教学反思14

20xx年9月29日我校开始了新教师教学视导,我在二年级6班进行了《一封信》的课堂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封、新、今、写”等10个生字,并且会认读“削、锅、朝”等17个生字。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学生对认读的生字基本都会读。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解决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够读通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生字教学我一部分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是围绕露西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的两封信展开的,我首先从为什么要写信给爸爸的问题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写了几封信,从第一封信开始讲解。我让学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试图让他们总结出露西写第一封信的心情——伤心、难过。学生们可以从文章中的话语感觉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出现曾经学习过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但也还是有个别同学有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我也走到身边进行了提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也留下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写生字的时候,板贴的高度不够,可能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另外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一封信》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老师,每一天的快乐与烦恼都来源于孩子,或许原本早上起来莫名糟糕的心情,就会被孩子在课上可爱的样子所转变。最近在讲瞿祖红翻译的课文《一封信》。又让我对如何能够在“零经验”的情况下,真正的掌握学情,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新的想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习惯,这是调动孩子主动学习、思考和创造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的预习要求就是熟读三遍课文,但是在上课时,我却发现好像作用不大,并未达到我想要的预习效果。

预习

所以从《一封信》开始,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1.将课文至少读三遍;

2.能够认读本节课要求会认识的生字;

3.利用字典和工具书,查清楚会写字的笔顺,并且组两个词。

这是我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在第二天上课前,我先下发了一张小的前测试卷,就是针对昨天预习的内容。在孩子答题的时候,我开始拿着语文书开始进行记录,记录孩子都有那些字还不太认识,哪里还会有问题。在整个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于“肩”和“背”这个两字的记忆出现混淆,“束”这个字的sh容易写成s,除此外“刮”、“削”这两个字也有一部分同学记不清。对于写字表中的字,问题都集中在“写”这个字的笔顺上,个别同学将“封”和“电”的笔顺写错,其他字都没有错误。

所以在将近15分钟的测试后,我基本掌握了本节课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那接下来的25分钟,我就开始集中火力,将学生易错部分进行了集中攻克。在这一环节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讲台交给学生,由一些基础知识牢固的同学作为小老师,走到黑板上,为大家进行讲解这些易错点,而我则扮演一名“助教”,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在这节课上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即使平时几个爱溜号的学生,今天也开始目不转睛的看着讲台上的小老师。这节课,不仅学生上的开心,连我自己都觉得这节课上的踏实!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容易抓不到教学重点,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感觉样样都重要,整节课下来教师累的够呛,学生听的迷糊。所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前测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教师更清楚这节课重点该放在那里,着重讲哪里。

而且,通过课堂前测的15-20分钟,我再巡视的过程中,也有机会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进行更加更个性化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现场生成在第一课时结束后,今天我又上了第二课时。在学生已经扫清了生字障碍后,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上,学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主要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的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但是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过于高涨,所以我临时决定,在孩子进行激烈的辩论后,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此处就是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东西,孩子们将自己的观点用文字记录在作文本上,又进行了一次写作的练习。

第二篇:一封信教学反思

一封信教学反思

一封信教学反思1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单元的4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一封信》是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国工作,要半年才能回来,露西因为想念爸爸而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实际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句句都是她的心里话: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她有满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倾诉;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在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盼着爸爸的归来。

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词后充分读文,通过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读懂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是让学生找出两封信的内容进行对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读中,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露西伤心的感受,特别是几名留守儿童。我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和露西一样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们回答:“是的。”我话锋一转,接着问:“可是,爸爸在遥远的地方,当他读到这封信,会是什么感受?”“伤心、难受、不高兴、担心、不放心……”虽然很多词语的意思是重复的,但是他们能真正体会到一种真挚的情感。然后学习第二封信,我让学生先找出信的内容后进行朗读指导,提问:“读着第二封信,你有什么感受?”很多学生说越读越开心了。

接着,我通过课件,先出示第一封信,让学生找出第二封信相对应的内容,对比阅读,抛出问题:露西前后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让学生先思考,再小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后指名汇报。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喜欢第二封信,因为第二封信能让爸爸放心,安心工作。第二个学生站起来,这是一个回答问题十分积极,但是站起来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蹭了半天,终于说出喜欢第一封,我继续鼓励他说出喜欢第一封信的原因,但是他说出的原因仍是让爸爸放心,与第一封信相反了。

另一个孩子举手了,这是一个有点懒散,学习不够积极,但表达还比较清楚流畅的孩子。他站起来,很明确地回答了他喜欢第一封信,孩子们又以为是他说错了,部分学生已按捺不住,有的甚至发出了“么、么”的质疑声。好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喜欢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欢第二封信才是正确的。我告诉他们: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能说出原因都是可以的。然后再次问站起的那位同学,你喜欢的是哪一封?他还是很肯定地回答:喜欢第一封。停顿了片刻,他接着说:“我的爸爸从小就没有照顾我,妈妈从小照顾我,很辛苦,我想让爸爸知道。”我突然感觉眼睛有点模糊,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曾意识到的,他真实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但接下来我有两点需要好好引导学生:

1、表扬孩子真实的回答,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并告诉大家平时要能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父母的不在场,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因为孩子们都是农村的,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对孩子的照顾与陪伴。

通过引导,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虽不在身边照顾自己,但他们一样爱我自己,他们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后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结束这一课的教学:你想做个怎样的孩子,不让爸爸妈妈总为你担心?孩子们现在能各抒已见,说出一些具体的想法。

通过《一封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到了:教学中要尽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对孩子们的思想、言行引导也才更有针对性。

一封信教学反思2

本次写作课是要求写一封信给长辈(爸爸、妈妈、老师、任选一位),告诉他或她,,说一说你的心里话,报告学校里目前的情况,《给长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或是你成长的快乐与烦恼,学习中的喜悦与困惑……按照书信的格式写,要求内容具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说话恰当,教学反思《给长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在信的内容上也作了限制,一是要先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二是要求汇报学校目前的情况;三是说说心里话。

小学生和老师的感情最真挚,有许多话要对老师们说,有些学生回忆了老师的和蔼可亲,为教授知识所付出的艰苦劳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或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或是与同学之间的问题矛盾。这些话虽不多,但说得实在,情真意切,思想表达可谓纸短情长。

另一类作文就是写给自己妈妈的信,在小学生的心理对自己的妈妈肯定是情深意切的,有部分学生除了写自己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外,还着重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即妈妈应该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世界,能多与孩子谈谈心理的想法,能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考虑孩子的情感世界。这些都是孩子真实想法与心理的写照,应该值得肯定。还有部分学生写出了对妈妈的思念,这些学生常年与妈妈分开,妈妈外出打工很少回家,他们写出了对母爱的渴望,令人感动。

所以,我想,在教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时,应该鼓励学生们写自己身边的事及自己心理的感受,因为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真情动人,引起读者共勉。

一封信教学反思3

《一封信》一课已经学结束,现就本课就行简要反思:

一、自主识字,培养能力

教学中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鱼力。例如:联系生活识记“期”:看因说记”锅、期房、团、修”;做动作识记”削、到”:字谜识记“束”等。重点在语境中识记本课出现的数量词并学会选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理解“冷清”的意思等。注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写字,这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流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对比朗读,感悟哲理

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学中我采用“对比阅读”的教学策略,推导学生抓住文中露西写的前后两封信进行对比闻读。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谋文,画出相关语句,借助填空题归热出第二封信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移情体验,师生想象补白,读出露西写前后两封信时心情的变化。最后,追寻原因,聚焦妈妈的语言,体悟亲情,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要独立自主、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读写结合,落实语用。

在教学的`结尾处,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假如爸爸收到了第西写的第二封售,该怎样回信呢?“这不仅锻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封信教学反思4

《给老师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以书信的形式记下了顾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

所以我就牢牢把握以读促情,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份浓浓的情意。

如何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使这篇课文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在教学时,我抓住阅读体验的两个特征:一是情感性。读者和文本的`相互作用是一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所以在理解“您的本领比魔术师还大”的句子时,我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先说说自己对魔术师的情感体会,然后将老师和魔术师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自己学生心目中那神圣的地位,但是在朗读感悟中这一环节做得不是很到位学生不是很积极。

二是整体性。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而不是在对每一个字、词的分析上,因此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刚开始初读课文时,我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在文中寻找与之相应的内容,进一步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封信教学反思5

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

一封信教学反思6

周三在学校餐厅正在和同事吃晚饭,突然接到值班老师姜老师的电话,大体情况是九年级的学生要揍班里的阳阳同学。每次听到“揍”这个词我都会胆战心惊,莫名的紧张起来,一方面会感到心疼,另一方面是觉得学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了,非要动手才能解决。

当时碗里的饭菜也不香了,心想着阳阳同学此刻在哪里。刚巧不巧,班里的另一个男生权权认识其中一个九年级的学生,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得差不多。阳阳同学能主动告诉值班老师,说明他心里还是比较害怕的,怎么来形容班里的阳阳同学呢,长了一张可爱善良的脸,却总干让人误会的`事情。

一个表示没有撞,一个表示撞到了;一个表示委屈莫名被打了一拳,一个表示撞到了不道歉,没礼貌。到底听谁的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完全是一件小事化了的事情,想想觉得他们是可爱可笑又可气。当时我灵机一动,既然九年级学生非要追究“责任”,那么不如变被动为主动,给他们一个交代。我拿出一张纸,给他们学了一封信。

致九年级X班的同学:

七年级X班的XXX同学无意撞了各位,没有及时跟各位道歉,我已经对XXX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在这里仅以七年级X班班主任的身份代XXX同学道歉。对于各位对七年级学生的评价,七年级学生确实在行为养成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欢迎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师哥师姐们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改进。

“九年级的哥哥们,无意撞了各位,在这里和大家道歉,以后我会好好走路。对不起,谢谢。阳阳”

写完后让“中间人”权权当信使,晚自习第一节课下课就有了结果,权权跟我说:“老师,他们说这件事过去了!”从权权脸上的表情我明白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是对的。

这是我认为我在处理学生矛盾中分寸拿捏最恰当的一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冲动的去找对方为自己班学生撑腰,没有凶神恶煞的当场对峙,也没有正面冲突,更没有袒护哪一方,通过这件事我反而觉得是我在成长,反而能对初三学生的心理有了一些了解,总感觉他们身上有一种明人不说暗花的豪爽。其实我是有意放低姿态用比较缓和的语气表达歉意的,因为九年级的男生爱面子,自尊心强,充满所谓的兄弟之间的正义感,实践表明,为学生折腰换回学生的理解是值得的。

我在想,当老师或者班主任用谦逊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时候,学生会用更高的尊重回礼。

一封信教学反思7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识字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文章中,有学生容易弄混的字,比如”修“和”鲜“这两个字,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将两封信的内容画出来并完整的读出来。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趣味导入法,问大家有没有写过信,你们一般会告诉亲人什么事情来揭示课题。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生字,不足的`是,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后来我请教了师傅,他告诉我说好的方法应该一起分享,一个人说出了不一定其他同学都会,一定要让学生多说这样才能记忆的更牢固,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熟能才能生巧,让学生动嘴给自己深刻印象在以后的书写过程中会立即反应出来这个字的构架。

在讲到”珠“这个字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可不可以换一个偏旁组成一个新的字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出可以换成”铢"这个字,我当时直接说了一句没有这个字,就过去了,下来我查了查字典确实有这个字,顿时发现自己备课的时候不够充分,没有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自己的语文功底也不是很足所以犯下了这样的错误。这也给我了一个警钟,应该多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

一封信教学反思8

《一封信》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并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对话中感受,理解露西的心情,让学生在思考,逐步把学生带进露西的内心世界,从字词中找到露西心情的痕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

一封信教学反思9

《一封信》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

一封信教学反思10

本次教研课,我上的是部编二年级上册中的第6课《一封信》。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露西在妈妈的指导下给出国在外的爸爸写信的事,传达出妈妈的教育智慧。全文篇幅较长,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了解信的内容,感受故事表现的浓浓亲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朗读课文。

3、借助不同的提示语和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

这篇课文重点应在前后两封信在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区别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这节课为一课时。

一课时中,我首先带领生扫清字词障碍,在做这一步时,孩子们分多种形式读记,但是识字的方法较单一。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明确露西一共写了几次信(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信的.内容分别在哪个自然段,用“——”和“~~~”勾画出来。指导学生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并提高准确率。在课堂中,适时运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小老师、注重积极性的培养。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还有很多,比如在写字板块中,没有范写的环节,展示评价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些方面都应及时改进。

一封信教学反思11

成功之处:

1、训练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文主要讲了两封信的故事。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出两封信的内容。

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

2、学会比较阅读。通过两封信内容的'对比,表达态度的对比,看出第二封信更能表达出一种乐观、坚强地对待生活的态度。

不足之处:

1、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

2、缺少“读”,孩子读得少。

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一封信教学反思12

《一封信》是一篇意味隽永的美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家、爱与亲情的故事。本文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待着爸爸的归来。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细读文本,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我对本节课教学环节做了多次设计,教学资源做了精心挑选。下面我就本节课的课堂呈现做以下反思:

1、巧用书信,一线串珠

《一封信》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在教学设计上删繁就简,以“信”导入,以“信”落脚。上课伊始,我以“拆信”的形式复习字词,再师生共同完成课题中两个生字“封、信”的书写,以填空的形式回顾课文内容,在整节课紧扣“一封信”这一内容主旨,引领孩子们把握了全文内容,感受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和爱,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较两封信,说出喜欢哪封信,并说明理由,从中明白道理。最后让孩子们动笔给家人写一封信,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

2、精读感悟,落实语文要素。

本课对话较多,既要读出妈妈和露西说话的不同语气,又要读出两封信中露西的情感变化。在课堂上,我没有进行繁琐的分析,只是抓住重点词句带孩子们去充分地品读感悟。在学习两封信的内容时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就很容易体会露西的心情,并指导孩子们通过朗读,读出露西此刻的心情。朗读第二封信时,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老师扮演妈妈的角色,学生扮演露西,以愉快的.语气带动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露西次昂带生活中的好事情时的快乐心情。在此基础上,学生所感所悟,就会水到渠成,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比如两封信内容的梳理提取。是本科学习的重点难点。信件的内容穿插在对话中,学生不容易找全。第一封信的内容学生都能轻松地找到在第三自然段,老师提醒学生们关注双引号,提示语不在信的内容里。第二封信的内容比较难整理,让学生线圈划标记相关内容,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小组内交流朗读,提高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朗读时,让孩子们读出露西的心情,比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要有效的多。这些都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

4、注重拓展延伸和读写结合。

在学习了两封信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想象:“爸爸收到第二封信的心情如何,爸爸会怎么做?”引出爸爸的回信,在老师朗读爸爸的信后,孩子们的体验和感受会更深刻。由此明白,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传递着亲情,传递着快乐。此刻,孩子们提笔给家人写信,就是真情流露,不吐不快。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写话能力

当然,本节课还有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朗读训练不够扎实,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在这节课教学我都在创设情境,让孩子有真实的角色体验,入情入境。但觉得有几处老师指导朗读的语言,不能很好地带孩子进入角色,进入意境。课堂语言还需锤炼,教育机智还需提升。最让自己感到遗憾的是,由于老师课堂上的急躁,急于教学环节的展开,孩子们的自读、朗读展示、小组合作都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略显仓促。

2、课堂面向性有所局限,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部分同学一节课发言次数多大四到五次,这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同学做了最忠实的听众。这节课,平常害羞沉默的武沛含同学,在学习了第二封信后一直在悄悄地举手,可能因为紧张,没有关注到他。直到开始动笔写信时,走到他身边,才询问了孩子,孩子告诉我:“露西可以为爸爸邮寄一束真的鲜花,这样可以给爸爸美化环境,让爸爸的心情更愉悦。”孩子多么善良美好的想法,今后,一定要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3、小练笔让学生展示的比较少。孩子们都懂得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并且能模仿露西第二封信的写法,倾诉思念,分享快乐。两个孩子读了自己的信,老师的激励性语言不够,没有引起其他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其他孩子的表达欲望。应该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信的方式,分享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4、从教师自身基本功说起:板书设计以及粉笔字书写火候欠缺,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及业余时间内下大功夫;教师的课堂语言琐碎且语文味儿不够,今后还需多读书,多揣摩,多学习,将语文的魅力与课堂语言的精妙完美地结合起来。

每一次的准备,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进步。虽然每节课都会留下遗憾,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多看,多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

一封信教学反思13

《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一封信教学反思14

作为一名老师,每一天的快乐与烦恼都来源于孩子,或许原本早上起来莫名糟糕的心情,就会被孩子在课上可爱的样子所转变。最近在讲瞿祖红翻译的课文《一封信》。又让我对如何能够在“零经验”的情况下,真正的掌握学情,同时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新的想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习惯,这是调动孩子主动学习、思考和创造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我的预习要求就是熟读三遍课文,但是在上课时,我却发现好像作用不大,并未达到我想要的预习效果。

预习

所以从《一封信》开始,我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将课文至少读三遍;

2.能够认读本节课要求会认识的生字;

3. 利用字典和工具书,查清楚会写字的笔顺,并且组两个词。

这是我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在第二天上课前,我先下发了一张小的前测试卷,就是针对昨天预习的内容。在孩子答题的时候,我开始拿着语文书开始进行记录,记录孩子都有那些字还不太认识,哪里还会有问题。在整个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于“肩”和“背”这个两字的记忆出现混淆,“束”这个字的sh容易写成s,除此外“刮”、“削”这两个字也有一部分同学记不清。对于写字表中的字,问题都集中在“写”这个字的笔顺上,个别同学将“封”和“电”的笔顺写错,其他字都没有错误。

所以在将近15分钟的测试后,我基本掌握了本节课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那接下来的`25分钟,我就开始集中火力,将学生易错部分进行了集中攻克。在这一环节上,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讲台交给学生,由一些基础知识牢固的同学作为小老师,走到黑板上,为大家进行讲解这些易错点,而我则扮演一名“助教”,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在这节课上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即使平时几个爱溜号的学生,今天也开始目不转睛的看着讲台上的小老师。这节课,不仅学生上的开心,连我自己都觉得这节课上的踏实!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容易抓不到教学重点,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感觉样样都重要,整节课下来教师累的够呛,学生听的迷糊。所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前测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教师更清楚这节课重点该放在那里,着重讲哪里。

而且,通过课堂前测的15-20分钟,我再巡视的过程中,也有机会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进行更加更个性化的教学。

第二课时的现场生成

在第一课时结束后,今天我又上了第二课时。在学生已经扫清了生字障碍后,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上,学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主要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的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但是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过于高涨,所以我临时决定,在孩子进行激烈的辩论后,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此处就是课堂上临时生成的东西,孩子们将自己的观点用文字记录在作文本上,又进行了一次写作的练习。

一封信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课文主要讲了两封信的故事。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

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从而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不足之处:

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没能教孩子书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第三篇:《一封信》教学反思

《一封信》教学反思

《一封信》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了露西给出国的爸爸写信的事,让我们明白了露西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我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透过露西对爸爸的思念,让学生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欢乐。1、2、3、在导入时,我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从他们认识的信开始谈起,这样贴近生活,孩子们会更能容易理解。设置有趣的情境。在学习本课的生字时,我用小猴摘桃子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积极参与,读对字的小朋友就可以帮小猴子摘下桃子啦,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读字。

书写指导。为了落实语文课中的听说读写,同时要求书写的生字也比较的多,所以我采用了归类书写,先让学生观察,老师再范写,学生再练习,最后进行评价。

第四篇:《给老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

《给老师的一封信》教学反思

给老师写信,对学生来说也不是陌生的事,阅读时着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本课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阅读体验。阅读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而不是在对每一个字、词的分析上,因此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刚开始初读课文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在文中寻找与之相应的内容,进一步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循序渐进,逐渐达到教学目标。

二、语言风格。本篇课文从风格上,语言质朴随性、恬淡自然,从中情感清新隽永,很容易引起学生毕业前夕的情感共鸣。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品评、赏析并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更易指导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习作指导。只有引导孩子们把习作当作自己的一种学习生活,一种情感抒发,一种思想与语言的倾吐,全身心地、自然地投入习作中去,习作教学才能成功,习作才能够说是习作,才会从根本上具有勃勃的生机。那么,如何呈现“一个情感的、生活的、语言的整体”,一是辨析语言,发现语言在不同语境的运用上有什么不同。有了对文章的初步感知,和对作用、意义的认识,习作便有了依托。

不足之处:如何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使这篇课文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我一直在思索的。在教学时,我抓住阅读体验的特征——情感性。读者和文本的相互作用使情感贯穿了整个阅读活动,所以在理解文中的句子时,我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先说说自己对文中事件的情感体会,然后将自己和作者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作者心目中那神圣的地位,但是在朗读感悟中这一环节做得不是很到位,学生不是很积极。

改进措施:学生完成习作,可将自己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可在文章中汲取更多的反思,以促进自己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的升华。

第五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掌声》

昨天,有幸参加了林春曹名师工作室的第四次活动,聆听了《掌声》一课,收到了很大的启发。在林特的组织下,大家进行了真诚而热烈的交流,林特以他深厚的学养、睿智的语言、新颖的观点及时给予了我们点拨,我真是受益良多,值到敲下这些文字之时,心情依然激动。

听完了这课,我只想着这样一个问题:这堂课,到底有着怎样的实际效果,究竟真正带给了学生什么?

我们读了崔峦会长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其中谈到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美丽转身”,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自觉地教学行为。我是太赞成这个观点了。对于一节语文课来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至少应该让学生带走些对今后的生活、学习具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我的思绪比较杂乱,那么就根据林特的三个问题来理理思绪吧。

第一问“这节课教什么”。我想,这节课,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应该把重点放在充分让学生感受美、拥有审美体验上。这不是对语文课的大而化之,我们的语文课在很多时候是对学生的审美体验、生命体验的一种熏陶、一种贯彻,当然,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要有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语言的训练。这篇课文是真实的,这就很有意思了,有更多的挖掘空间。那么,这节课美在哪里呢?本节课的美不是体现在艺术美上,就是普通生活中的情感之美,美在两处。

一、小英之美,美在其化蛹成蝶。在长期的自卑忧郁下,一次偶然掌声使她意外的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二、同学之美,美在关键时刻的对小英的雪中送炭——掌声的及时,还美在自身的觉醒——恐怕同学们也是第一次认识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需要它的人是那么的重要吧。认识到着两处美,那么,对文章的解读应该就比较透彻了吧,那么怎样使用抓手呢?在感受小英之美即她的巨大变化这个部分,无需琐琐碎碎去谈很多,关键要走进小英的心里,抓住三个关键动词“低“站“走”再结合动词前面的神态“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一摇一晃”走进小英那小小的心里的巨大苦闷、胆怯、忧郁。三年级的孩子心灵还很纯洁,特别善于体察人的心灵,尤其是同龄的孩子的心灵。他们没有那样的残疾经历,更显得这种感同身受的能力多么的重要,也只有通过学生通过三个动词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才能体会到掌声的重要作用。在感受同学们的变化这个环节,就要充分体会五次掌声的不同含义了。

第二问“怎样优化环节”。这个问题问的真巧妙。优化即在于精简、高效。有一部分的优化在问题一部分有所体现,还有一个优化在于老师讲的可以再少些再少些,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思考、说说聊聊谈谈。比如,让学生去寻找文中写了哪几次掌声,一个学生就可找全,就没有必要打断一个发言,另一个再来说。还有,人物的情感有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有内心情绪发展的逻辑,就不太适合谈完了为什么一摇一晃再来谈为什么把头低下去了。

第三问“对于后面拓展的意见”我不是很喜欢那样的拓展,那个汶川大地震中的例子,很震撼,不过,正如林特所讲,那不是掌声的语言的震撼,而只是当下的一个场景的震撼。更多的,学生需要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事平实的生活中的普通的、身边的掌声。能举个身边的例子,也许对学生更有实际意义。再说,也不不能只把导向放在掌声内涵方面,也许,可以具体讨论掌声对于给予着、接受者的重要作用吧。后面那个《爱的奉献》的歌,也许可以放在课前或者课后比较合适。我们对于孩子的爱的教育总是过早、过宽了,难以细化进孩子的心里,那么,这堂课,我们不妨就只从、先从掌声开始吧。

每堂课带给学生的东西也许不是很多,但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确实要深刻、有用。希望掌声不仅仅留在了课堂里,还要留在每个孩子那小小的心里。

下载《一封信》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封信》教学反思(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共五篇)

    Let's take a trip ! 教学反思 安远镇中心小学卫建福 本节课我是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设计了大量问答、叙述、表演、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但是在课堂中,并没......

    教学反思[共五篇]

    听黄佑生研究员的《守望星空》的演讲之感想7月8日上午,我们听了黄佑生研究员的师德专题报告,听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过去在电视、报纸上常听到、看到许多“师德标兵”,确实像黄老......

    教学反思[共五篇]

    教学反思:小班艺术活动教案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和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

    教学反思(共5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 白沙小学唐方涤 今天,上了一节《认识人民币》的课,在课前了解过孩子对这些知识的认知水平:半数以上的孩子都能认识人民币,但是对人民币没有形成系统的......

    教学反思(共5篇)

    落花生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重点以小组......

    教学反思(共五篇)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

    教学反思(共五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学习的舞台,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创新的思维和语言实践......

    18给家乡孩子一封信教学反思1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反思 姜会绒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抒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