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2-10-12 05:0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

第一篇: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

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

2月15日下午第四节课高三化学备课组就张老师2月15日上午第四节综合训练题讲评,高三化学备课组为进一步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开展如何更好地组织试卷讲评课进行研究性听评课,现将评课情况汇总如下:

张老师这节试卷讲评课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向我们展示了试卷讲评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模式。课堂设计科学合理,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谨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总结。同时将多媒体的应用和课堂实际合理协调,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导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把三维目标都融合其中,用简简单单地三句话指导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做对题目而高兴;掌握知识而喝彩;会用学习方法而欢呼”。

2.本节课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有一定针对性、启发性和发展性。特别是训练学生回归教材,寻知识点。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和今后的考试的.复习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3.本节课善于让学生明白有时候试卷比教辅还有用处,进而充分挖掘试卷的可利用价值,有一定的新颖性。进行五个步骤的教学法,并充分地与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

4.本节课在师生关系上也进行了一定的突破,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以后考试会怎么样考你,有规律可循。课堂上师生之间交流活跃,各层面学生均能参与到教学过程并学有所得,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讲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题目认真细致的分析让学生建立错题本,而且做对的题目其中比较好的题目建典例本。同时以题映点(用例题示意学生本节应该掌握什么知识点,落实哪些重难点),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点。

6.思路开阔,提出问题及见解有新意,立足于学生的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复习了旧知识,掌握来新技能!

不足之处: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寻找知识点的教学环放给学生的时间有些紧,如果能在课前把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先列出来给学生,效果会更好些。

第二篇:高三化学习题课评课

关于XX老师的课,我就不按评课的小分类来一一评说了,就分成优缺点两大块来说吧。

优点:作为一名高三的新手,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不错的。教态大方,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衣着得体,板书漂亮,与学生的互动也很是有幽默感。

缺点:

1、目标不明确。作为高三的复习,无论是哪一轮的复习,在本节课开始就应跟学生讲明涉及本节课考纲的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目标的去学习这节课。更让学生明白自己已有知识与考纲的差距,这样做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容量小。作为高三的二轮复习,我觉得一节课讲7道题真的太少了。其实这里不在于说讲的题越多越好,也不尽然,而是方法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的容量对一名新老师来讲确实是个问题。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能力也摆在那里,我就得好好思考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以阿伏伽德罗的应用为例吧,不错正如有些老师讲的这块的知识琐碎,但是再多再琐碎也是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的,我们可以把近五年的关于阿伏伽德罗应用的题目拿在一起比较一下,无非就是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于某方程式 得失电子的,关于一些微粒的计算(如质子,电子,中子等等)之类一些问题。要善于分类、总结。所以如何提高课堂容量是老师成长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其他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3、不能为了讲题而讲题。最基本的我们要跟学生一起探讨这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当然一道题目我们也可以延伸出许多的东西,比如出题者的意图,我们可以怎样创新这道题目,我们可以怎么对这道题目举一反三。所以一道题目不只是一道题目,夸张点说是一道题目是一个课题。

4、语言的准确性。语言准确规范这是老师最基本的素养,特别是理科老师更要注意。有一道题目谢利老师是这样说的,“碳酸氢钠不能电离出来碳酸根”。当然作为那一道题目问题解决了,但是我觉得要这样说的话会给学生的认识带来误解,不恰当。

第三篇:高三语文评课稿

篇一:高中语文评课稿

高中语文评课稿

2010-10-09 08:55:58 作者:罗兆民 来源:金台教研网 浏览次数:5305 文字大小:【大】【中】

【小】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

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

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

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

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

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

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

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

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

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

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

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三、一点思索。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

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二:高三语文评课稿:集体听课反思

高三语文评课稿:集体听课反思

高三语文评课稿:集体听课反思

1、学生的习惯养成靠老师督促

在x中,我看到了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如改卷子全用红笔,齐读全把书竖起来,听课主动记重点,每天背四个成语等等。这些我也对自己的学生要求过,从高一就反复要求,但是直到现在也没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教师不能坚持督促检查,你都不能坚持,怎么能希望学生形成好习惯呢?我们有的时候太能找客观原因,总认为要求一遍记不住,又要求一遍还记不住,就归结到学生差,根本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上来,然后给自己的索性不管找个很好的理由。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是难教育,但是难教育不等于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需要接受错误常反复这个事实,要坚信,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规矩出来。

2、备课要深入研究,授课要有针对性

x老师的散文阅读课,课件做的特别棒,能看出课下真是深入备课了,而且每道题他都做出自己的答案,把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都展示给学生。

x老师教两个班,一个尖子班,一个普通班,授课方式和深浅度就不一样。我听的是普通班,也是她任班主任的班级,她讲文言文,课前提问知识点,所有知识点和所在句子都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特别直观。我们提问文言知识点的时候往往教师口头说句子,效果真不如大屏幕展示效果好,但我们呢,往往嫌麻烦,也嫌屏幕占地方,就越过这一环节,很不应该。x老师讲课时翻译得非常细,一直是她自己译,并无学生活动,也无小组合作什么的,但学生真是跟得特别好,都拿笔在书上写呀记呀,只要不偷懒,一节课听下来收获特别大。

一中老师的授课特别贴近高考,很有针对性。高一备课组在讲散文单元以前先讲了高考散文阅读的一般要求,做了纯正高考题。x老师还在每节课前加入了诗歌鉴赏的内容,在高考中能力级别是e级的,我们的高三学生做起来都会觉得困难。高二备课组也在授课之余做了2014年的高考模拟题,而且是形成常规,一直在做。可能有些专家批判这种做法,认为太功利,但说实在话,对于提分来说真的有效。教师的地位不高,但是影响很大,教师的收入不高,但是责任很大。潜心教书,精心育人,做好每一件简单平凡的小事,来成就自己的不简单和不平凡。篇三:高中语文评课稿

教研组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的《 黄英》这一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一节课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

2、从学科特点观: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3、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4、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一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

6、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王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3、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篇四:高三语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评课稿

高三语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评课稿

高三语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评课稿

朱老师上的是一节诗歌鉴赏课《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同时也是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朱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我校“三三式”课堂模式要求。

这节课围绕意象、意境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默写《天净.沙秋思》,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背默,又顺利成章的引出了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首曲写了什么意象,呈现出什么意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由一组学生进行展示,该曲凄凉孤寂、感伤忧郁的意境自然得出。同时使学生明了意象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朱老师安排意象的探究。首先展示意向的概念,意象是寄托了诗人强烈情感的物象。然后用2015年辽宁高考题作例子进行训练,学生分组讨论10分钟,展示探究成果10分钟。意象选用上朱老师设计了对比替换环节,落帆、客航,小店、野店,侧出、倒出,船、帆,应有、犹有,一系列的对比探究让学生对意象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展示后,及时进行了归纳,把对意境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提炼。这个环节对于高三复习来说很必要,学生对概念的熟识是做好鉴赏题的基础。

第三个环节,朱老师选取2014年天津高考题进行训练。小组讨论,展示15分钟。训练使用高考真题,保证了题目训练的有效性。

整节课用时50分钟,超时5分钟,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可以更紧凑。朱老师这节课体现了我校课改的要求,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完成角色转变作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解放了教师。教师的双主体作用并未消解,而是把功夫放在课外,认真选题,设计教学。这样的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最后说一点,朱乐懿老师作为本学期课改展示课的第一位授课教师,可以说为这次活动奠定了一个很好地基础,也确定了一个标高。我认为朱老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篇五:作文讲评课_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 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金钥匙”。很值得我学习。

高中语文评课稿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

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

2013年元月9日,全县初中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在旌德二中开展,杨丽华老师承担了授课任务,课题是《答谢中书书》。该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整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体现了“全员参加、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法灵活,韵味盎然。现综合评价如下:

?

一、教材研读透彻

想要让学生陶醉于课堂,教师自己首先要陶醉于文本。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反复阅读文本,不能人云亦云,对任何课文都要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实现教学高效的前提。从授课情况来看,杨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很透彻:抓住所教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及“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赏景悟情,尤其是在“悟情”这一板块中更是能认真研读教材但又超越教材,引导学生们结合背景及相关的知识积累来全方位、多层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只是停留在景物描写的单一角度上。

正因为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刻地解读,与作者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也就是教师自己是真正读懂了教材,那么便可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化解为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将自己在文本解读时用到的方法和思考思路传授给学生,最终让他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

二、目标定位准确

众所周知,“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节课是否高效,首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达到,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杨老师本堂课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三个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呈现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定位准确,操作性强。?

三、板块设计科学

杨老师在执教《答谢中书书》一文时,采用了板块教学,她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书信,赏图画,品情怀,背诗文”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如 “读书信”的板块主要是为了读通文章,理解课文内容;“赏图画”的板块主要是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品情怀”的板块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诗文”板块是为了积累美词佳句。在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四、美点赏析精当

教材上的文章多是古代名家名文,十分讲究章法,思想情感也有其进步性,可以作为学习写法、人文熏陶的好材料。杨老师在这一点上处理得很好,她在厚实地完成了整体感知后,就开始了美点探踪,即“赏景、悟情”,在寻读中,学生准确地归结出写法上的美点、作者情感的别样和丰富,即找到了景物美、写法美、情感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了美点赏析。

同时,在学生赏析品味时,杨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发现的快乐。杨老师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达成后都会围绕此目标进行学法归结,如在完成了“品味精美画面”的目标后,谢老师归结“分析景物特点要抓住修饰词”;在达成了“学习写景方法”的目标后,老师又归结为“修辞运用、色彩搭配、动静相衬、角度不同、时间变化”等写景方法,精准完整的学法不仅使学生欣赏了美且“授之以渔”,让美

上升到更高的档次。

?

五、情感体验深刻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悟情”时,也是循循善诱,层层推开,先紧呈上文,问学生“作者借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出热爱后追问一句“还从其它语句中发现其它感情吗?”学生即找到其它抒情议论句及背景知识,悟出作者自得、归隐之感来。

由此看来,情感的体验需要有效问题的设计、引领。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知人论世。在恰当的板块,适时地引入作者的生活经历,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有更深的印象,情感体验深刻,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与作者的距离!

六、新旧知识贯通

课堂伊始,杨老师在导课中即明确“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是yào,联系《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裳”是cháng;在“译读、疑读”时,谢老师再次在疑难词引入旧知,适机引导;在 “学习写景方法”时,再用《三峡》等写景文章来启发、归纳。这样既复习旧知,又理解新知,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杨老师还采用鼓励、赞赏等积极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建议: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还要更大胆的放手。在品析优美语句时教师的分析有些多,在学生表达不够完善时,教师没有及时沿着学生的思路去进一步引导、点拔,而是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被动去接受。

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还要更合理。本节课的预设做得非常充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严格按照设计操作,中规中矩,显得很有条理。但严谨有余,灵活不足。教师在一些方面只想完成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进一步去挖掘学生思维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当学生答得不够完整时,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该深挖的一定要深挖。课堂的精彩源于生成,只有合理对课堂上有价值地生成性资源进行引领,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彰显出生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获得更多地发展。

3、激活手段与技巧还可再下功夫。

瑕不掩瑜,杨丽华老师的课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

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请保留此标记。)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 评课人:杨小芝

今天,我听了我校肖小敏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肖老师的这堂课中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 观摩这节课,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

第四篇:高三数学备课组评课实录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0.10.22上午第三节

授课地点:**中学高三(7)

*老师这节课是一堂高质量的高三复习课。他从作业分析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这块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基本上所有的考题归根结底都是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且解决数列问题也是抓住数列的通项公式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纵观整堂课,有以下几处亮点:

1.复习及时,从备课组的评课中了解到这块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也就是说骆老师在周一时已经上了1课时,所以一开始,骆老师先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求数列通项的几种模型,及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非常及时。

2.引出课题自然,骆老师通过对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错误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演变、拓展,从而引出本节课题,非常自然。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骆老师非常重视变式教学,这样将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这样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在提问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追问,迫使学生进行深层思考。

4.重视总结与点评,对每一类问题先让学生思考解答,然后进行总结点评,将重要的结论保留板书。

5.重视个别提问,在教学中利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复习课一贯的“炒冷饭”而引起的枯燥乏味,并进行开放性问题讨论,较好的发散了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6.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听课过程中发现7班的学生基本上都将最近几天的练习卷,书本,优化设计放在桌上。在课堂中做练习时都在练习本上认认真真的做。这应该是平时培养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中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听课状态。整个备课组意见与建议:

1.建议以后上课能提前一天公布上课内容

2.时间的控制,这节课拖堂拖了好几分钟。主要是在解决等比数列中的前 项和的形式上花时间过长。我觉得这里不需要形成结论形式,而是需要学生掌握利用 求通项时要注意1的验证,如果成等差或等比,时也满足下面式子即可。

3.整节课板书不是很完整。我觉得虽然是复习课,但在讲解解答题时不仅仅分析解题的思路,而且完整的板书整个解题过程也非常有必要。因为现在有许多学生只追求答案,而忽视了解题的规范,解题格式比较差。反过来,如果解题规范了,也就意味着解题思路变清晰、变严密了,所以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认为在复习课中也要强调解题格式,而要强调格式首先要我们自己在上课讲解例题时就要规范书写。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长岭一中

李立旋

公开课《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四专题第一单元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基本定律之一,是初中学生在化学科学习中第一次接触严密规范的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教材编写内容也是学生在化学科首次学习定量实验方法,本课的学习对后续化学原理和定量研究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意义。下面谈谈本人对陈勇执教本课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

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改意识。

二、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它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它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既是推出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反过来又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但有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微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认真挖掘、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包括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接着又通过蜡烛燃烧、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2 个反应似乎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学生通过猜想、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它们与质量守恒定律没有矛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较完整意义,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较好体现三维目标

本节课教师通过演示、分组实验,以及讨论、归纳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如托盘天平通过多次实际操作也能比较熟练使用。本节课在推导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从始至终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注重在定量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放心放手,学生自主合作,在民主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认真研究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进行记录与分析、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较完整地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及相关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经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比较自然地达成教学的情感目标。

总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得益非浅。

四、课堂教学结构条理清楚

整节课围绕质量守恒定律的推出及应用开展教学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虽然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探究实验内容多,但一点都有不显得零乱,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学生处始至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兴奋度,学习效果好。

五、师生配合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探究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爱护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如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边调天平边介绍天平使用方法,师生同步动手,配合默契、感情融洽,在探究过程中多次渗透观察、比较、归纳等方面的学法指导。由于师生的良好互动和共同参与,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订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六、三点建议

1、多媒体的使用在创设教学情景、展示微观动态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等方面有良好作用。本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大多恰到好处,制作也独具匠心,但播放的幻灯片数量过多,可能造成学生视觉疲劳,而且会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建议把表达式书写、实验现象总结等幻灯片删除。

2、学生在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中,有同学测得的数据“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不能忽略过去,应帮助分析原因,或让这些同学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实验完成后,应留下一定时间,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及疑问。

下载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化学备课组评课稿(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13、14两个班)的化学教学。组长是我,组员还是我,标准的“光杆司令”。现在就高三化学教学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研究高考变化的方向和命题改革趋势对高中教学提出的......

    高三化学备课组简介

    湖北省荆州中学优秀团队介绍 ------2011届高三化学备课组 高三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年轻的集体,四名教师正值年富力强,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四名教师均是骨干教师、优......

    高三化学备课组小结

    第一学期化学备课组工作小结 本学年,在学校教科室、教务处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化学教研组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通过备课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备课组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本学期化学组的工作重点是:认真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加大对2010年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以教育......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下一页 1 2 本学期化学科组的工作重点是: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加大对2009年高考备考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使备考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力......

    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关乎高考成......

    高三化学备课组2014.1.8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高三化学复课总结法门高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贺永智 2014/1/82013—2014年第一学期 高三化学复课总结法门高中高三化学备课组高三化学的复习是对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