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

2022-01-01 03: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

【“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双减”政策还没有落地之前,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一直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课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名师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这些明白如话的教育理论老师们似乎都懂,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却很少见到它们被落到实处。我们看到的仍旧是教师在发挥主体作用,主宰着课堂,具体表现为:一是碎问碎答。教师用一组一组的细微琐碎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的思维总是牢牢地被教师控制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揣摩老师想要的正确答案,要么就是充当看客,看其他孩子怎么表演。二是滔滔不绝。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到位,教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生怕学生哪里没弄明白,无论巨细,一一灌给学生。学生则疲于笔记,根本不用思考和探究。从时间占有来看,教师的教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留给学生的时间则少得可怜。三是执行教案。教师为了展现教学的完整性,按照课前的教案和预设亦步亦趋地开展教学,全然不顾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和现场生成的资源,强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如果没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便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完全不会变通。

这样的教学,节奏缓慢、步骤冗长,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带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乃至厌倦语文的恶果。因此,笔者极力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彻底转变。

注重学生的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就是王尚文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让学”。注重学生的学,首先要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学,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学,第三要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适度参与和巧妙点拨。注重学生的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实施“板块式”教学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板块式”教学是相对传统的“线条式”教学而言的,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幸福是什么》一课,便设计了这样三个板块:

朗读大比拼

收获大交流

智慧大碰撞

在第一个板块里,学生能自由练读,接着小组赛读,读得有滋有味;在第二个板块里,学生充分发言,交流自己从文中获得的认识、感悟,有的从理解内容的角度谈,有的从领悟表达形式的角度谈,有的从宏观的角度谈,有的从微观的角度谈……不知不觉便将文本读了个通透,而且气氛非常活跃;在第三个板块里,教师让学生质疑,以能难住同学、老师为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积极开动脑筋,在字里行间进行探寻,提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问题,然后在互相释疑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二度阐释,学生同时收获到无法比拟的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朗读、思考、表达,收获之丰,效率之高,不言而喻。

(二)实施“主问题”教学

所谓“主问题”

教学,就是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节课或整篇文章的教学。“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所以,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课堂学习活动。这样一来,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达到“一问抵多问”的效果。

例如: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一系列活动:朗读、寻找、体会、表达。有的说读出了看到地球遭到严重破坏时的“酸味”,有的说读出了宇航员提到宇宙中美丽地球的“甜味”,有的说读出了人类破坏了地球别无去处的“苦味”……

又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XX老师执教《凡卡》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你认为这篇课文里面最撼动你心灵的是什么地方?在这问题下,学生展开了长达近15分钟的寻读、思考、表达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文章的每个角落,最后落脚到凡卡写的信封上,经老师点拨,学生豁然开朗,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学习的乐趣。

“主问题”教学最大的教改意义就在于它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三)实施“无提问”教学

所谓“无提问”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提一个问题,而通过组织话题讨论、交流汇报、模拟访谈等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的教学活动。“无提问”教学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教学形式。由于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提问,教师活动的时间相对而言被压缩到最少,而学生活动的时间被延长到最长。在教师调控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摒弃了所有问题,设计了四个话题——

说说文章的“意”(观点)

说说文章的“法”(方法)

说说文章的“言”(语言)

说说文章的“情”(情感)

学生根据这四个话题,展开充分的阅读、概括、辨析、品味、感悟等语文实践活动,然后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的文章的“意”有:我们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批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同志。读出的文章的“情”有:对张思德同志的深切哀悼之情;对全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对帮我们指出错误提出建议同志的感激之情;对队伍里每一位同志的关切之情。读出的文章的“法”有:引用名言法、举例证明法、正反对比法、排比推进法、补充论证法、联系实际法。其教学效果远非教师频频提问的课堂所能相比。

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也采用了这种“无提问”教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话实说”访谈活动。支老师客串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天文学家”“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宇航员”“民营企业家”“现场观众”“电视机前观众”。活动分三个程序:①嘉宾从“自身行业”出发读地球;②“现场观众”咨询有关问题;③“场外观众”咨询有关问题。在趣味盎然的“访谈”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迁移运用了上节课所学,又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储备;既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又锻炼了各项语文能力,效果之惊人,令人拍案叫绝!

无论是“板块式”教学,还是“主问题”教学,还是“无问题”教学,它们都十分明确地指向了学生的学,强调将课堂变为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园地,让学生在这样民主、活泼的环境里获得健康成长。

二、由“关注课文内容”向“关注表达形式”转变

翻开我们手头形形色色的“名师设计”“名师课堂实录”“全国大赛课堂实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都只完成了阅读教学顶多一半的任务——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怎么写的)视而不见。教师引导学生一味纠缠的是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在文本内涵上越挖越深,动不动就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样的教学,笔者称之为“教学生读懂课文的教学”,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教学,也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

归根到底,还是如何处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问题。“关注课文内容”突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课文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强调课文对学生精神的影响,强调课文的审美价值。但是,只“关注课文内容”的教学是极不完整的语文教学,是脱离了语文本体的教学。语文的本体是什么?语文的本体就是文章的表达形式,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关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笔者曾有一比:工具性就像一辆车,人文性就像车上的货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怎么驾驶这辆车,而不是带着学生清点车上装了哪些货物!当然,学习语文不可能像开车运货一样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但是,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课文的表达方法。

实际上,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和成人阅读是一样的,他们关注的也仅限于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是不会主动顾及的。对于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读物,即使没有外人的任何帮助,学生也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到百分之八九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课堂上仍然花那么多时间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大多是在做无用功。学生已经懂的东西,我们还颠来倒去讲它干什么?这样的语文教学效率不低下才是咄咄怪事!相反,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忽略的表达形式,我们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同样给忽略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的仅仅是课文承载的知识,而不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只知道“车”上装了哪些“货”,却压根儿没学会“开车”,更谈不上“运货”。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我们的教学重心应由“关注课文内容”向“关注表达方法”转变。

(一)关注词句的表达效果

优美的文章都很讲究遣词造句,伟大的作家在这方面更是将语言文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即使是极为普通的字眼,在他们手中也显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品析、揣摩精妙词句表达作用的实践活动,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恰当的词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山中访友》:

师:课文开头写道,“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如果是你,你怎么写这句话呢?

生: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吹来,真凉爽啊!

生: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扑来,十分凉爽!

师:可是,作者偏偏不这么写,而说“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撞”字呢?

生: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微风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当时激动的心情。

生:是的,作者恨不得马上去见到自己的朋友们。

师:生活中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会用到“撞”字?

生:撞车!(全班哄笑)

师(亦笑):开车相撞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哦!

生:撞彩!”

师:什么意思?

生:中大奖了!

师:心情如何?

生(纷纷):高兴!激动!兴奋!

师:事先想到过吗?

生:没有,意外的惊喜!

师: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在生活中遇到好久不见的好朋友,也可以说“撞到了谁”。

师:同样是惊喜!作者用这个“撞”字,首先就给我们一个新奇的感觉,再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还通过这一个字表达出对微风的喜爱,以及作者当时无比快乐的心情。我们还可以想像出当时作者迫不及待地要去见山中朋友们那种激动、急切的心情。作者开头也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啊!来,我们再一起好好读读开头这两个自然段!

(二)关注基本段式的结构特点

文章是情感的结晶,也是思维的产物。或者说,文章是作者情感和思维的物化。文章的写作,除了遣词造句,更要讲究布局谋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应在理清文章脉络上下功夫。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小学生而言,宏观地把握每篇文章的思路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把握段的结构特点入手,逐步学会理清作者思路。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匆匆》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个问句?

生:(默读,数)六个问句。

师:这六个问句可以分成几类?

(生静思默想)

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疑问句,一类是反问句。

师:具体说,哪些是疑问?哪些是反问?

生:第一、二、三、五句是疑问,第四、六句是反问。

师:试着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生:第四句可以改为:我连游丝样的痕迹都没有留下。

生:第六句可以改为:但不能平的,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师:请大家把这两个反问句换成陈述句,完整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朗读)

生:我发现这段话是由一问一答的句子组成的。

生:我发现这段话可以分为四组,一组就是一个设问。

师:为你们的发现喝彩!今天,我们见识了一种特殊的设问,他不像一般的设问用陈述句来回答,而是——

生:(齐)用反问句来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把反问句换回去,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我问你们答——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师: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作者朱自清先生的心情了吗?

……

经过上面一番对话,学生便对这段文字的脉络了然于胸,并通过朗读加深了认识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语言一并被学生吸收进脑海中。这样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高效教学吗?

(三)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文章的表达方法,实际上就是写法,古代文论里俗称“笔法”。

明清以降,小说大兴,“笔法”之高妙与否,成为衡量一部小说优劣的标准之一。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均是高妙“笔法”的杰出代表。四大名著的各种点评本纷纷问世,金圣叹、李卓吾等文学批评大家也因此倍受尊崇。随后,不仅小说,戏曲散文、诗词歌赋等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的“笔法”均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研究文章的表达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让我们从中获得艺术的审美感受。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模仿、运用这些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位教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在花了约20分钟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之后,“浓墨重彩”地让学生从文中探寻“写作的精妙之处”。最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文中竟然蕴藏着五大精妙的表达方法:

一、虚实结合,突出特点。

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表现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病入膏荒、无可救药了。

二、巧设悬念,抓住读者。

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想往下一探究竟。

三、细节刻画,表现内心。

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听到诸亲六眷猜测后的动作神态刻画,表现其丰富的内心活动,活灵活现。

四、尺水兴波,层层渲染。

短短412个字,作者不吝笔墨,不厌其烦地写诸亲六眷的猜测,让文章变得曲折耐读,同时为赵氏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渲染了氛围。

五、制造反差,极尽讽刺。

文章最后通过赵氏之口揭开谜底,产生让读者啼笑皆非的效果,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辛辣地讽刺了严监生的吝啬、迂腐与可笑,揭示了这种人生的悲哀。

虽然这五大精妙之处不能穷尽本文全部的表达方法,但已将我们带入了文学的百花园,让我们惊喜连连,严监生的形象也一步步在我们头脑中丰满起来。这是那种一味地分析人物形象的语文课堂永远无法比拟的!

三、由“要求大量做题”向“引导大量读书”转变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这个命题没有人否认。但是,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怎样衡量教学质量,怎样去追求理想的质量,却是值得探讨的。愚以为,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追求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其核心——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追求这样的质量,我们的教学除了要实现前面两个转变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大量读书!

关于读书的好处,关于读书的重要,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先哲圣贤说过、讲过、论述过;不知被多少伟大的国家、民族、团体、个人证明过;也不知有多少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在各种文件、会议、讲座上强调过。可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未能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老师们要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解放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少做一点题,多读一点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去努力:

(一)加强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有效的训练方式,是学生吸收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最好途径。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通过反复的朗读、整体感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不断深化:正确地识词断句,是理解的基本标志;语流顺畅、停顿适宜,是熟知内容、理解深化的反映;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是融会贯通、深有体会的表现。朗读还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

在我国历代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视朗读的。韩愈就归纳出“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的读书方法,苏轼曾在诗中写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朝学者陆九渊也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菜根潭》云:“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沧浪诗话》云:“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骚》。”曾国藩告诫子女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致。”清代陈芳生《训蒙条例》总结有这样的“教学经验”:“教以抑扬吟诵之法,则书中全旨自得。”……理解文章本旨,体会文章神韵,积累优质语言,陶冶自我性情,形成良好语感,朗读的作用谓大矣。

如何很好地开展朗读训练,笔者以为要做到:

1.形式多样,让学生多读而不厌倦。

2.要求明确,让学生在显而易见的目标指引下,稳步前进。

3.适当示范,在学生感觉困难时,老师要做出示范,给予最直观的指导。

4.给足时间,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养成习惯。

(二)增加背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意思是说,我们通过教材这个“例子”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然后,学生用这些方法、能力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更好地进行其他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要说:“教材不仅仅是一个例子。”这句话从表面乍看上去好像是在与叶老唱反调,实则不然。笔者是从语言的积累这个角度说的,意思是:语文教材的选文大都是名篇佳作,遣词准确,语言优美,结构精当,语法规范,值得我们好好积累下来,化为己有,不要当一个例子学完就扔在一边了,我们还要好好地吸收它、消化它。

怎么积累语言?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熟读成诵。只有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熟练地背诵,这些语言才算是吃到了心里,收录到了脑海中。著名记者李普在回忆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时建议读者“看重背诵”,“最好从小开始背诵一些东西……一则,小时候背熟了的一辈子记得住;二则,更重要的是,记忆力是需要培养、需要锻炼的,背诵是最现成的好办法。”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优秀的规范的精粹的语言,可以积累文章的表达方法,可以积累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锻炼记忆能力,真的是“受用无穷”!

故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大量的背诵内容!除了教材里面的课文,我们还应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段背诵一些经典。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到:

1.精心选择背诵内容。特别是传统经典,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加强指导,避免死记硬背,让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根据“遗忘规律”适时组织复习,以达到长久不忘的目的。

(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先生曾经对古往今来大量名家学者进行过研究,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凡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的时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诫我们:“孩子的语文素养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读书读出来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让学生与诗书为伴,与名著为友,在书香里成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笔者仅提几点基本做法,供大家参考:

1.向学生推荐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兴趣,也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或提供合适的书目,这样会受到学生欢迎,学生阅读的方向也就很明确。比如,低年级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绘本图书,中年级可以推荐优秀的儿童小说、童话、科幻作品,高年级可以推荐名家名作。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可以每周拿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静静地读书,也可以由教师朗读给孩子们听,还可以组织班级读书会,分享读书的经验、收获和喜悦,引导孩子们一起走进书籍。

3.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将学生吸引到阅读中来,帮助孩子们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让每个孩子坚持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还可以把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将广大家长吸引到读书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我们知道,我们的语文教学欲真正实现这“三个转变”,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仔细钻研教材,认真组织教学,扎实开展阅读,把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上来。

【“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课后服务政策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依据XX市教育局、XX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XX学校将“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当作第一要务,抓实抓细抓好。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我们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实现减负增效,所以XX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努力“做加法”。

一、专题会议“做加法”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双减”、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积极组织召开校委会、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全体教师等各个层面的专题会议,详细、认真地布置“双减”、课后服务工作,要求全体教师提高认识,不折不扣地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常态!

二、学习内化“做加法”

多次组织召开校委会、教科研处、教研组、备课组等层面的“双减”工作、课后服务工作相关政策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并以“双减之下,如何提质增效”为主题纷纷进行深度思考、发表看法。不但使这些教育政策深入人心,而且每个人都思考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一个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生命成长规律,关爱每一个儿童、注重学科素养提升,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的职责使命问题。

三、家校联动“做加法”

学校公众号两次发布《XX学校“双减”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两次发布《XX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致家长的一封信》,逐项逐条详细解读“双减”、课后服务的规定及落实办法,并在第一时间转发到教师工作群、各班级家长群,把教育部的政策规定及XX学校的具体落实办法传达给每位家长、每个社区,做到了宣传到位,家校联动。

四、教师成长“做加法”

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我校一直坚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第三期“青蓝工程”已经全面展开,新老教师结对教研,新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老教师向新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技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师徒结对,共同成长;坚持开展“讲述七中人自己的故事”活动,利用校园宣传栏、读书长廊、学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树立身边的榜样、楷模,打造“朴实奉献、拼搏奋进、团结一心,向阳生长”的教师队伍。

五、集体备课“做加法”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我们认为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集体备课。学期初,我校就确定“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案设计”为教研主课题。为提高备课实效,各个备课组教师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集体备课组集中教研已蔚然成风。

六、课堂教学“做加法”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教师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本学期以来,我校组织两次课例观察活动。9月末开展了以“在双减政策下,探求教学新发展”为主题的“新教师亮相课暨集备展示活动”。10月中下旬日开展了同一主题的面向全体教师的集备课例展示活动,展示了各个备课组对“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的新思考。

七、作业研究“做加法”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是学案设计的重要一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时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开学初,就把精准的作业设计、精当的作业内容、精确的作业难度确定为备课组研究课题之一。10月11日,开展了“落实双减,提质增效”为主题的集备作业设计、学生常规作业、学生特色作业的评比展示活动。重点是做好九月份作业的“量、质、批”的检查指导工作,并对优秀作业进行展评,全校推广。10月28日,进行了第二次作业设计评比活动,活动高潮迭起,异彩纷呈,以典型带动的方式提高全体教师作业设计水平。

八、课后服务“做加法”

一是开设“午餐生”、“晚餐生”服务菜单。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5+2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在了解到有些外宿生家长接送难、做饭难、学生午睡难的实际困难,也本着“为学生办实事,为家长解难题”的宗旨,在学生申请、家长自愿的基础上开设“午餐生”、“晚餐生”服务菜单。对走读生家长确有实际困难和管理需求的学生可自愿申请选择“午餐生”、“晚餐生”,学生可选择中午或者晚上在餐厅用餐,学校提供中午休息场所,并由值班教师统一管理。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课程菜单。

遵循教育规律,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课程,形成“1+1+X”课程菜单。“1”是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1”是每周一的德育专题课;“X”是指积极开展“闪亮周三”选修课程,每周三课后时间开设足球、篮球、排球、合唱、舞蹈、吉他、电子琴、钢琴、剪纸、素描、水彩、心理、科普等13类选修课程。学校提供菜单课程,孩子们自由选择,可以打破班级限制,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发展;菜单化的选修课程为孩子们的兴趣培养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孩子们尽情地在兴趣的乐园里快乐成长。

九、多彩活动“做加法”

学生的素养养成得益于课内,形成于课外,本学期我们继续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素养在丰富的活动中得到发展。本学期9月18日,成功举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读书汇报活动,展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9月30日,开展了“我与祖国共成长”师生趣味运动会,增强了学生增强体质,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10月1日_7日利用假期,开展了“颂歌献给伟大的祖国”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祖国献礼;10月18日,举行了“我爱我的家乡”师生摄影比赛,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视角,讴歌家乡景、家乡人、家乡事、家乡情;按开学初的工作部署,11月份是我校的学科活动月,还将开展的活动有:“中国字,中国魂”汉字听写大赛、趣味数学展示活动、英语情景剧表演活动和《读本》快问快答竞赛活动等。旨在通过丰富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XX学校将继续深入探索“双减”、课后服务工作开展的形式,不断调整完善“双减”、课后服务的内容,不断谋求提升“双减”、课后服务质量的新路径,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更优质更宽松的服务环境。通过创新构建“5+2一站式”课后服务新体系,最终实现“尊重差异,崇尚进取,成就师生的宁静与美好”的办学理念,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下载「“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双减”经验总结」“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

    【“双减”特色典型】“双减”政策下,我们这样“做加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减”、课后服务政策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依据XX市教育局、XX区教育局的工作部署,XX学校将“双......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 一、质量(分数)观从单一分数质量走向全面素养、育人质量。学生当然得考一个好分数,除了分数以外还关注学生心......

    双减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效率追求

    双减”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效率追求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在课堂,在于教师把每一堂课都教得有效率和学生学得有质量。文选型的语文教材,要一篇一篇地教、一课一课地学,长文、难......

    落实“双减”政策

    落实“双减”政策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生根,茶山坳镇中心学校以“减负提质、力促成长“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结合我校办学特色,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课堂......

    落实“双减”政策

    落实“双减”政策秋季学期开学第二天,家长围绕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提出了焦虑、困惑和期望。其中核心问题集中在“减”后如何“保质”,进而“提质”上。作为学校教育,面对学生......

    浅谈“双减”政策

    浅谈“双减”政策国家的双减政策,目前看,只有延时服务执行的最彻底。今年,国家颁布了很多减负政策,包括校园的“五项管理”,什么作业管理、手机管理等等。但目前看,只有延时服务执......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1 “双减”之下,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削减了,负担减轻了,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因此,老师在作业布置上,要细心选择作业内容、精准针对不同学生、精确校正课堂......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心得体会1 “双减”政策落地一段时间了,教育部门与大众家长也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我本人感觉应该是利大于弊。首先,现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