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晓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春晓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是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另一首是孟浩然作的《春晓》,全诗平实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在教学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这两首古诗都已耳熟能详,因此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这两位著名唐代大诗人,在初步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我采用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当众演读、师生共读、比赛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的意境,接受诗歌的熏陶,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生字时,我以和生字交朋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的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生字,并让人人争当小老师,把学生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字型,认真描红,写好生字。
总之,我觉得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切忌对古诗的字意、词义进行细碎的分析,而应把重点放在朗读、体悟上。
春晓教学反思2很快的一节课就结束了,上公开课时往往觉得时间变得格外珍贵,之前设计好的内容还没有全部完成,下课的铃声便已经响起。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节课我教给了学生多少东西,他们又掌握了多少?生字仅仅认识了六个,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巩固生字的词卡,古诗的朗读与背诵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因为这之前我已经作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发现这首诗很多孩子幼时都背过,所以课堂上读诗的步骤较少,即使如此,一节课的时间还是觉得各个教学环节紧紧张张,时间不够用。
应该说这节课上学生对六个生字的认识还是比较好的,从字形到字义通过扩词扩大了学生对生词的积累,过后通过复查我发现班中百分之九十六的人记得牢固,这也让我再次明白,充足而又精心的备课,激情洋溢的课堂上学生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本节课我觉得不足之处便是在古诗含义的理解上,一年级古诗教学不强调生硬讲解,可以借助插图,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然而由于课堂组织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也不够好,在教学时思维混乱,讲课时有些丢三落四,仅仅通过插图以及小问题重点理解了后两句的大致含义,并通过朗读体会,对于古诗的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感悟较浅。没有组织好语言让学生真正走近诗人,这是一大遗憾。
课堂组织能力决定了能否顺利地将各个教学环节完美地实施,就因为在生字认识上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来的写字指导没了时间,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生字多的课文,仅仅是字的学习,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的理解再到巩固就需要一节课,学得放心扎实可教学进程却跟不上。若匆匆走个过场势必有很多学生掌握不了。
春晓教学反思3《春晓》是语文版教材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对于这首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的小时候,我们会恶搞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也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还是蛮合辙押韵的,那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带有一片欢笑。今日以教师身份观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诗却让我觉得陌生之极,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教案,无从下手……
想来想去,这首诗唯一的落脚点就是让熟悉的故事变得有新鲜感。这是我这节课的着手点。
于是,认真地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期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
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
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
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
孟浩然在这样的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
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
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
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
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
古诗是我钟情的东西,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含英咀华,吟诵作诗,这节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总之,古诗教学,我们在路上!
春晓教学反思4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抓重点字词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5、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适时地进行表扬激励;6,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不佳。7,指导看图与学文融合的不够到位。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识字入手,并能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中,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研读古诗时,教师能通过理解重点字来理解诗句,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注重要把图和文融合的更加紧密些,要让学生通过看图对文的进一步理解。
春晓教学反思5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这是二年级的第一堂新课,我把这堂课设计成了欣赏课,主要通过欣赏《春晓》以及《春之歌》两首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与重要,除了教会孩子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春天,珍惜时间,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能主动学习音乐,从而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把音乐欣赏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相结合,使学生在创造中自觉地学习音乐,并从中感到快乐,只是,一节课都在欣赏音乐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二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使得他们对任何音乐形式都感兴趣,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好动,因此,他们注意力不太集中,有些学生听一半就坐不住了,因此,要克服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在聆听中设定多个小问题,尽可能是与他们生活中相关的小问题。
另外,欣赏课要多些小视频与图片,这样可使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去发现好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春晓教学反思6一、用音乐的材料营造音乐的氛围。
本堂课以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来导入,考虑到学生对现代合唱曲的音色、旋律上的不熟悉,我适时地让学生欣赏经典的视频资料,由桑叶松指挥的《春晓》视听的结合让学生的兴趣再一次提高起来。
二、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
教学手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自然生成的,手段不是非新颖不可,而是要恰到好处,所以我在整堂课中反复使用的教学手段都是音乐的,比如“哼唱旋律、节奏、图形谱、动作表现等等,我认为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仔细地临听音乐,关注音乐,真正沉浸在音乐之中。当然,这些手段的运用是抓住每一句或每一段旋律的最主要的特征而自然生成的。有些也不能互换,比如我认为在教学合唱《春晓》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在音色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提问是人声模仿大自然中的那些声音?人声除了表现歌声还可以表现词,层层深入,层层剥笋,引导学生理性地感受人声的表现力。
三、用音乐的技巧指导音乐的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我们音乐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也应重视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创作图形谱,要求明确到位,学生才能最准确的表现出音乐形象。在课的结束部分,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图形谱,用绘画的形式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春晓教学反思7《春晓》可能是家长们最早教孩子们背的几首古诗之一,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有好多字音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8这一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古诗《春晓》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对于小学生来说,琅琅上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难题。虽然有的同学早就能够背诵下来,但他们理解诗意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从学习《春晓》这首诗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晓”,学生马上联系到我们班同学的名字来记住“晓”。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这首诗描写的季节?学生很快就明白诗名所包含的意思。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有关春天的什么呢?带着问题去诵读古诗吧!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春晓教学反思9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
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
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
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春晓教学反思10课题:《春晓》
课型:唱歌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感谢二(X)班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
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
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春晓教学反思11教完了《古诗两首》,学生似乎对《春晓》的学习更为积极些,因为在理解与领悟上,孩子们对第二首的学习略胜一筹,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些,所以,现在就《春晓》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作者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从而使孩子们喜欢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在教学中,我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试着一些简单的教学,把句子或词语硬生生的拿出来让孩子们去理解,结果孩子们不仅不理解,而且往日课堂上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此时却放得规规矩矩的,可见,低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光靠老师的逐句讲解,根本行不通,必须要更多地是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你朗读中读出感情,悟出诗意,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继而渐入古诗的意境。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熟练地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如教师的配乐范读、学生的自由读、带动作、同桌比赛读等。这样,学生在变换中领会了读的乐趣,而且还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到最后,学生也就能自主的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见,古诗的教学与“读”是分不开的。
春晓教学反思12我上了本学期第一堂“明日之星”公开课。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要以电子白板的形式进行教学。“电子白板”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我也不例外。在花了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我终于顺利的踏上了讲台。说实话,课前我有种种顾虑,怕白板使用不当出现问题,可是真正开始教学展示的时候,我已经把一切顾虑抛之脑后。
结合了近阶段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于是我选择了《春晓》这一课,并且挑选了二(3)班作为授课对象,因为这个班级对古诗好像颇有研究。在课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能和同学们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场。可是这一次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他们好像失去了平时的活力,都变得很“规矩”,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从而也让我在“互动”两字上产生了疑问。作为一个好教师,如何能够跟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呢?
其实自己应该先从自身去寻找原因,首先自己好像太过于依赖了一名音乐教师的先天条件。在课的始终,我的高嗓音似乎覆盖了学生的声响,也许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果自己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和语言去对待学生,不要居高临下,让学生不敢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互动的话,相信会给我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把握课堂知识点的问题上,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能够彻底了解学生的需求,而更多的是从自身去考虑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四拍子节奏的教学中,我自身很清楚它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可是在教授学生时,把次强这一拍基本上忽略了,如果长期这样的话,也许以后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意识。在谈到反复记号的时候,我也是粗粗的讲了一下。我自认为他们已经能够掌握,其实不然。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去找一找反复记号的好朋友,如果找不到那说明要从头开始反复,如果找到了又应该怎么样呢?当学生问我在乐句上出现的1和2是代表什么意思时,我也是用了很简单的话解释了一下,到底学生接受了多少,不得而知。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课后,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成了我接下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春晓教学反思13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春晓教学反思14《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篇讲读课文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通过动手拼图,培养想象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想象拼图,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图”,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大古诗学习的外延。
春晓教学反思15这是一篇全日制弱智教材第十册的古诗课文,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弱智学校语文教学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虽然全班的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古诗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课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在这册书中第一课就是《春天的颜色》诗说小动物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春天颜色,由于有这篇课文作铺垫,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同学们,学了前面的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学习这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我在课前也看过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和感悟到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虽然学生是智力残疾的孩子但他们也是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作为教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对于这些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我们这些弱智学生在学古诗时光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这些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问题要提出要直接明了,不可提出含糊问题。
第二篇:《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1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以下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春晓》教学反思2
《春晓》这是一篇古诗词的课文,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处于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春晓》教学反思3
一、用音乐的材料营造音乐的氛围。
本堂课以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来导入,考虑到学生对现代合唱曲的音色、旋律上的不熟悉,我适时地让学生欣赏经典的视频资料,由桑叶松指挥的《春晓》视听的结合让学生的兴趣再一次提高起来。
二、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
教学手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自然生成的,手段不是非新颖不可,而是要恰到好处,所以我在整堂课中反复使用的教学手段都是音乐的,比如“哼唱旋律、节奏、图形谱、动作表现等等,我认为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仔细地临听音乐,关注音乐,真正沉浸在音乐之中。当然,这些手段的运用是抓住每一句或每一段旋律的最主要的特征而自然生成的。有些也不能互换,比如我认为在教学合唱《春晓》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在音色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提问是人声模仿大自然中的那些声音?人声除了表现歌声还可以表现词,层层深入,层层剥笋,引导学生理性地感受人声的表现力。
三、用音乐的.技巧指导音乐的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我们音乐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也应重视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创作图形谱,要求明确到位,学生才能最准确的表现出音乐形象。在课的结束部分,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图形谱,用绘画的形式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
第三篇: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15篇
春晓教学反思1
我上了本学期第一堂“明日之星”公开课。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要以电子白板的形式进行教学。“电子白板”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我也不例外。在花了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我终于顺利的踏上了讲台。说实话,课前我有种种顾虑,怕白板使用不当出现问题,可是真正开始教学展示的时候,我已经把一切顾虑抛之脑后。
结合了近阶段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于是我选择了《春晓》这一课,并且挑选了二(3)班作为授课对象,因为这个班级对古诗好像颇有研究。在课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能和同学们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场。可是这一次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他们好像失去了平时的活力,都变得很“规矩”,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从而也让我在“互动”两字上产生了疑问。作为一个好教师,如何能够跟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呢?
其实自己应该先从自身去寻找原因,首先自己好像太过于依赖了一名音乐教师的先天条件。在课的始终,我的高嗓音似乎覆盖了学生的声响,也许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果自己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和语言去对待学生,不要居高临下,让学生不敢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互动的话,相信会给我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把握课堂知识点的问题上,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能够彻底了解学生的需求,而更多的是从自身去考虑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四拍子节奏的教学中,我自身很清楚它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可是在教授学生时,把次强这一拍基本上忽略了,如果长期这样的话,也许以后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意识。在谈到反复记号的时候,我也是粗粗的讲了一下。我自认为他们已经能够掌握,其实不然。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去找一找反复记号的好朋友,如果找不到那说明要从头开始反复,如果找到了又应该怎么样呢?当学生问我在乐句上出现的1和2是代表什么意思时,我也是用了很简单的话解释了一下,到底学生接受了多少,不得而知。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课后,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成了我接下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春晓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全日制弱智教材第十册的古诗课文,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弱智学校语文教学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虽然全班的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古诗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课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在这册书中第一课就是《春天的颜色》诗说小动物们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春天颜色,由于有这篇课文作铺垫,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同学们,学了前面的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学习这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我在课前也看过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从中学到和感悟到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虽然学生是智力残疾的孩子但他们也是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作为教师就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对于这些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我们这些弱智学生在学古诗时光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这些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问题要提出要直接明了,不可提出含糊问题。
春晓教学反思3
《春晓》这是一篇古诗词的课文,古诗一直以来都是较为难上的篇章,一来文章简单短小,处于记忆黄金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早已是背得琅琅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文上的枯燥乏味。而上古诗对于我自身来讲又是最没有经验可言的,所以我试着用情景导入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又说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是一个过渡语,能让学生既联系了实际又能对古人笔下的春天产生兴趣,既而有学习的欲望。
古诗教学的另一个难点便是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奇葩瑰宝,作为华夏文明的继承和发展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学好这些优秀的诗篇,所以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领悟古诗的精华,但是就理解和感悟能力来说,一年级学生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是很难进入这个情境的,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尽量去营造一种这样的氛围,比如在说“春眠不觉晓”时,我就会让学生去想一想现在的实际,某些同学有了一定的同感,朦胧中便会产生诗人那时的心境,“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与“花落知多少”三句更是景物的描写,配以课文中原有的插图,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和领悟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再加以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春晓教学反思4
近日我上了一节音乐创作课《吟唱古诗词——春晓》,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知识,运用乐音音乐创作软件为古诗词《春晓》谱曲,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课后我想了很多,其中有不足的遗憾也有成功的喜悦??
一、课例的由来
在中小学校里进行音乐创作教学,往往会被人们认为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好像有一种神秘感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什么呢?传统音乐创作教学超出了普通音乐课的范畴,太过“专业”,观念中认为不是中小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那么中小学校的学生究竟有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呢?结论是肯定的。创作性(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特征,从儿童到老年,除低能和某些心理疾病患者外,都具有创作性、创造性(潜在的、显性的),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孩子从出生起就有听觉能力,也就具备了听音乐、接受音乐艺术熏陶的重要条件。如在婴儿──儿童阶段,只要孩子一听到愉悦活泼的音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在电视、电影、录像等媒体及生活当中,看到优美的舞蹈,他们会模仿,甚至会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随意哼唱自编的小曲,尽管稚气十足,但毕竟是孩子们创作的,是他们的真情流露。这足以说明,少年儿童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他们潜藏着的能力便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与表现。
为何选择为古诗词《春晓》谱曲为课题呢?我是结合以下五方面的因素:第一,结合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实际。目前我校正在开展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而中国的古诗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吟诵古诗词成为学生每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结合教材中的创新内容。《吟唱古诗词》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教材中很有新意的内容。它体现了音乐与传统经典文化的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第三,结合学生实际能力。由于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已学习过相关的古诗词歌曲《咏鹅》、《悯农》等,已能很好地用语言和歌声进行表达诗意,且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如:节拍、节奏、速度等,具有进行简单创作的基础。第四,结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运用计算机音乐创作软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结合体验成功的需求。基于以上诸因素,所以我设计了为古诗词《春晓》谱曲这种音乐创作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喜爱的信息技术(乐音创作软件)进行创编活动,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复习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改变了过去音乐知识难教且教学效果甚微的状况。
春晓教学反思5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这是二年级的第一堂新课,我把这堂课设计成了欣赏课,主要通过欣赏《春晓》以及《春之歌》两首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与重要,除了教会孩子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春天,珍惜时间,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能主动学习音乐,从而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把音乐欣赏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相结合,使学生在创造中自觉地学习音乐,并从中感到快乐,只是,一节课都在欣赏音乐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二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使得他们对任何音乐形式都感兴趣,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好动,因此,他们注意力不太集中,有些学生听一半就坐不住了,因此,要克服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在聆听中设定多个小问题,尽可能是与他们生活中相关的小问题。
另外,欣赏课要多些小视频与图片,这样可使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去发现好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春晓教学反思6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然而,在古诗教学过程中出错的问题仍旧很多:
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由于我的武断和专政很多学生并没有说出自己的心声,没有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作用。
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语文课堂,就是要书声琅琅,就是要兴趣盎然,感情朗读是感悟诗意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学习氛围非常好,都积极主动的进行交流和分享,我开始奠定的感情基调与课文内容所要表达的中心有偏差,结果是大多学生价值观的偏差,发现这一问题后,反应也不够灵活,生搬教案,没有及时调整新的方案,导致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没完成。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尤其是要把他人建议接受并实际用于指导工作。
春晓教学反思7
《春晓》可能是家长们最早教孩子们背的几首古诗之一,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
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有好多字音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8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
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也想让学生能多读,但没有很好的引导,效果不好;
5、生字的书写没有指导好,只进行了板演,没有书空,学生掌握的'效果一般;
6、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要适时进行表扬激励。
我的反思:
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读诗入手,把握诗的节奏和韵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接受能力,虽然有部分学生能按指导进行朗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唱读”阶段。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很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效果也比较好。
但在写字教学上,教师指导没有到位,多数学生对于笔顺不甚了了,仅能靠已有的经验书写。研读古诗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
春晓教学反思9
这一环节确实起到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兴趣极高,课堂气氛一下子烘托出来,但与此同时因为孩子们先天智力方面的障碍在启发中也占用了一定的时间。
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解读课题,走进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形象具体的感知,为学习这首古诗打下感情基础。其次,看图,了解图意。在这一环节我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你们能从图上看出这是什么季节?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除了花还有什么?作者有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有顺序地叙述图意。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春天,桃花开了,几只鸟站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雨下了一夜,地上到处是被风雨打落的花瓣。诗人正在观察这些景色······,从图画入手便于培智学生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为学习古诗打下感性认识。第三步,听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美妙的配乐朗读,不仅对学生起到了对古诗整体感捂的作用。也唤起了学生的朗读欲望。第四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然后进一步对照大屏幕理解句意。
在讲授本课的过程中,我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回答问题虽然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常态课时的有效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春晓教学反思10
《春晓》可能是家长们最早教孩子们背的几首古诗之一,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有好多字音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11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物、人的,《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
《春晓》这首诗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但《村居》这首诗比较难懂。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激发学生喜爱古诗的情感,积极收集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动画朗诵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教学
《春晓》时,我先让学生看课件,播放动画,听朗读。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并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说说“鸟叫声从哪里传过来的?”,让学生理解“处处闻啼鸟”的意思,特别加深对“处处”的理解。在有了朗读基调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让他们自主阅读感知诗境,尝试边读古诗边想像意境的阅读方法。在教学
《村居》时,通过看插图理解故事的意思,并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放风筝的情景,让后在诵读,这样孩子们读起古诗来会更入情入境。
古诗最讲究诵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许此时的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的全部意思,但反复的诵读仍然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培养他们热爱朗诵的好习惯。
春晓教学反思12
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春晓教学反思13
一、用音乐的材料营造音乐的氛围。
本堂课以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来导入,考虑到学生对现代合唱曲的音色、旋律上的不熟悉,我适时地让学生欣赏经典的视频资料,由桑叶松指挥的《春晓》视听的结合让学生的兴趣再一次提高起来。
二、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
教学手段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教学内容自然生成的,手段不是非新颖不可,而是要恰到好处,所以我在整堂课中反复使用的教学手段都是音乐的,比如“哼唱旋律、节奏、图形谱、动作表现等等,我认为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仔细地临听音乐,关注音乐,真正沉浸在音乐之中。当然,这些手段的运用是抓住每一句或每一段旋律的最主要的特征而自然生成的。有些也不能互换,比如我认为在教学合唱《春晓》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在音色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提问是人声模仿大自然中的那些声音?人声除了表现歌声还可以表现词,层层深入,层层剥笋,引导学生理性地感受人声的表现力。
三、用音乐的`技巧指导音乐的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是我们音乐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也应重视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创作图形谱,要求明确到位,学生才能最准确的表现出音乐形象。在课的结束部分,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图形谱,用绘画的形式把听到的音乐表现出来。
春晓教学反思14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
《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一(1)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韵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晓”“眠”“觉”“啼”“闻”等词的意思。
(2)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意。玩寻找最佳搭档的游戏。提供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寻找诗句来搭配。
同时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4、拓展延伸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只要同学细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美的景色。
5、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我还布置了如下作业:
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把古诗变成描写春天的小短文,读给同学听,比比看谁写的好。
把《春晓》写成书法作品,在板报中展览。
然而,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再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春晓教学反思15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已经悠远。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动画朗诵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教学
《村居》时我这样设计:看课件播放动画,听朗读。说一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在教授“处处闻啼鸟”一句时,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说说“鸟叫声从哪里传过来的?”,让学生理解“处处”的'意思。在有了朗读基调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古诗最讲究诵读,也许此时的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的全部意思,但反复的诵读仍然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又是一番味道。
第四篇: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15篇
春晓教学反思1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以下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春晓教学反思2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篇讲读课文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通过动手拼图,培养想象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想象拼图,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图”,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大古诗学习的外延。
春晓教学反思3
这一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古诗《春晓》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对于小学生来说,琅琅上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难题。虽然有的同学早就能够背诵下来,但他们理解诗意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从学习《春晓》这首诗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晓”,学生马上联系到我们班同学的名字来记住“晓”。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这首诗描写的季节?学生很快就明白诗名所包含的意思。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有关春天的什么呢?带着问题去诵读古诗吧!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春晓教学反思4
教完了《古诗两首》,学生似乎对《春晓》的学习更为积极些,因为在理解与领悟上,孩子们对第二首的学习略胜一筹,理解起来,也相对简单些,所以,现在就《春晓》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作者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从而使孩子们喜欢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在教学中,我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而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试着一些简单的教学,把句子或词语硬生生的拿出来让孩子们去理解,结果孩子们不仅不理解,而且往日课堂上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此时却放得规规矩矩的,可见,低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光靠老师的逐句讲解,根本行不通,必须要更多地是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你朗读中读出感情,悟出诗意,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继而渐入古诗的意境。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熟练地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如教师的配乐范读、学生的自由读、带动作、同桌比赛读等。这样,学生在变换中领会了读的乐趣,而且还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到最后,学生也就能自主的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可见,古诗的教学与“读”是分不开的。
春晓教学反思5
的内容已经掌握,并且在教授儿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所以在手之舞那一环节,进行的非常顺畅,旋律模唱对我们小班孩子来说,一直都是个难题,唱名是记住了,而且唱得很好。但是画出唱名泡泡,让孩子们自己唱,很多孩子就不会。他们还是没有掌握每个不同音的唱名,所以很难边指边让孩子们自己唱,还是得有老师带领。
在感应乐句的.环节,我们用纱巾开花游戏来完成的,清唱时孩子们都能依乐句表演,一旦播放音乐,能力强的孩子在游戏中,都能依乐句开花。还有个别孩子们就开始乱了,还是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锻炼与培养。
春晓教学反思6
《春晓》可能是家长们最早教孩子们背的几首古诗之一,估计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
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堂上让学生自读自学后,检查发现有好多字音根本读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课堂上的那一刻,我心里着急起来,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学生自读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对于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向很感兴趣,各抒己见,如:“觉”读撅嘴音,“处”是翘舌音,“声”是后鼻音等等。我相机让学生组词,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些难字。跟着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晓”是什么意思?“不觉晓”呢?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我让他们用符号标出来,再次阅读诗句,猜测诗意。
二、从表演启发诗的大意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读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念。因此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所写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所受所见所想,我让学生看着我,边观察边跟着演一演,学生的兴致高涨,通过直观的演和说,学生对诗意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并激发他们自行创编动作加以表演读,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刚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而现在却能把诗读得又有表情又有动作,声情并茂。我相信他们对这首诗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了。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7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一、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韵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晓”“眠”“觉”“啼”“闻”等词的意思。
(2)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意。玩寻找最佳搭档的游戏。提供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寻找诗句来搭配。
同时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只要同学细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美的景色。
5、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我还布臵了如下作业:
(1)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2)把古诗变成描写春天的小短文,读给同学听,比比看谁写的好。
(3) 把《春晓》写成书法作品,在板报中展览。
6、然而,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1)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
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2)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3)再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春晓教学反思8
我上了本学期第一堂“明日之星”公开课。和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要以电子白板的形式进行教学。“电子白板”对于很多人来说很陌生,我也不例外。在花了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后,我终于顺利的踏上了讲台。说实话,课前我有种种顾虑,怕白板使用不当出现问题,可是真正开始教学展示的时候,我已经把一切顾虑抛之脑后。
结合了近阶段二年级语文的教学内容,于是我选择了《春晓》这一课,并且挑选了二(3)班作为授课对象,因为这个班级对古诗好像颇有研究。在课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能和同学们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场。可是这一次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他们好像失去了平时的活力,都变得很“规矩”,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从而也让我在“互动”两字上产生了疑问。作为一个好教师,如何能够跟学生很好的进行互动呢?
其实自己应该先从自身去寻找原因,首先自己好像太过于依赖了一名音乐教师的先天条件。在课的始终,我的高嗓音似乎覆盖了学生的声响,也许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如果自己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和语言去对待学生,不要居高临下,让学生不敢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积极引导他们进行互动的话,相信会给我的课堂增色不少。
在把握课堂知识点的问题上,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没有能够彻底了解学生的需求,而更多的是从自身去考虑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四拍子节奏的教学中,我自身很清楚它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可是在教授学生时,把次强这一拍基本上忽略了,如果长期这样的话,也许以后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意识。在谈到反复记号的时候,我也是粗粗的讲了一下。我自认为他们已经能够掌握,其实不然。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去找一找反复记号的好朋友,如果找不到那说明要从头开始反复,如果找到了又应该怎么样呢?当学生问我在乐句上出现的1和2是代表什么意思时,我也是用了很简单的话解释了一下,到底学生接受了多少,不得而知。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展示课后,从中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成了我接下来所要努力的方向。
春晓教学反思9
一年级的孩子处在机械识记记忆阶段,理解能力不是很深,要想让孩子们 学好古诗,就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一开始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谁能够跟大家交流一下(指两名同学回答)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春天,我们喜欢,古人也喜欢。因此他们写出了大量歌颂春天,赞美春天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板书:古诗两首)这样的导语设计,让孩子在复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引起对古诗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
对这首诗内容的学习,我采取了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初读,整体感捂一下诗的内容,此时学生感悟的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第二步师范读,教会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同时以提问的方式,理解晓、眠、处处、闻等字的意思。第三步是配乐朗诵,学生闭眼冥思,感受春天早晨景色的美丽:雨后的早晨,诗人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推开窗户,扑进来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更有那清脆的鸟鸣,淡淡的花香,浓浓的春意。那飘落的花瓣,令人惋惜;那被春雨浸润着的芳草绿叶,令人振奋。那湿润的落花,那鲜嫩的绿叶,似乎把昨夜的春风春雨送到了窗前。最后,我播放一首《春晓》的儿歌,让孩子在歌声中再次感受诗的意境。
讲授本课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回答问题也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缺乏“生本”有效形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预想和现实差距巨大。讲课之前,我预想了很多讲课环节,但是在实际讲课的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我讲课之前,得到了很多教师的指导,受益颇深。讲课尤其是公开课,是教师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前的准备,在讲课过程中讲课技巧,课堂驾驭能力的把握,以及课后教学反思,都会使自己得到提升。
老师在教学中只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单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还包括识字、认字)怎样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本”的内容
有效结合起来,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也是对“生本”课堂中学生能力的考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与课前的预习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家校之间的有效配合。
总之,“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两者素质的提高,必将塑造课堂的精彩。
春晓教学反思10
很快的一节课就结束了,上公开课时往往觉得时间变得格外珍贵,之前设计好的内容还没有全部完成,下课的铃声便已经响起。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这节课我教给了学生多少东西,他们又掌握了多少?生字仅仅认识了六个,从字形到字义,再到巩固生字的词卡,古诗的朗读与背诵课堂上占用的时间并不多,因为这之前我已经作了一个初步的调查发现这首诗很多孩子幼时都背过,所以课堂上读诗的步骤较少,即使如此,一节课的时间还是觉得各个教学环节紧紧张张,时间不够用。
应该说这节课上学生对六个生字的认识还是比较好的,从字形到字义通过扩词扩大了学生对生词的积累,过后通过复查我发现班中百分之九十六的人记得牢固,这也让我再次明白,充足而又精心的备课,激情洋溢的课堂上学生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本节课我觉得不足之处便是在古诗含义的理解上,一年级古诗教学不强调生硬讲解,可以借助插图,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然而由于课堂组织能力较差,心理素质也不够好,在教学时思维混乱,讲课时有些丢三落四,仅仅通过插图以及小问题重点理解了后两句的大致含义,并通过朗读体会,对于古诗的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感悟较浅。没有组织好语言让学生真正走近诗人,这是一大遗憾。
课堂组织能力决定了能否顺利地将各个教学环节完美地实施,就因为在生字认识上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来的`写字指导没了时间,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生字多的课文,仅仅是字的学习,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的理解再到巩固就需要一节课,学得放心扎实可教学进程却跟不上。若匆匆走个过场势必有很多学生掌握不了。
春晓教学反思11
课题:《春晓》
课型:唱歌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重点、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2、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六、小结
感谢二(X)班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教学反思: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教学中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完课,我就有很多的感触。
最大的感触是——不能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勇敢、踊跃的表现自己,我也努力来创造一个民主的课堂。
因为只有课堂上真正做到民主了,学生才会感觉到心理的安全,才会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当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不仅课堂中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周密考虑,教学时还要善于调控好整个教学局面。
春晓教学反思12
这一课的内容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雨》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喜爱,而《春晓》则侧重对春天易逝的惋惜之情。在备课的时候,我感受到无论是生字还是重点词的意思,第一首诗都比第二首难度大一些。因此将两首诗分两个课时分开教学,并相机完成《补充习题》中的相关题目,及时反馈。
《春雨》这首诗,学生在《古诗70首》里早就背过,重点是理解意思,我围绕“好雨”一词让学生探索:哪里体现出是“好雨”?学生首先找到的是“润物细无声”,说明对第一句还不太理解。我通过一组反映春旱的图片让学生去感受春雨及时的重要性,对第一句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最后让学生再读原题《春夜喜雨》,感受此处“喜”的意思,学生说出了代表高兴、喜爱。
上《春晓》的时候,正好顾校长来听推门课,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给我提出了不少问题,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整个课堂教学节奏比较紧凑,关注了重点词的理解,并让学生整体把握了全诗,与前一课的《春雨》从写作角度及情感体验方法进行了对比,体会了差异。还进行了拓展,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发言,用评价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而不能只关注老师要把哪些知识教给学生。要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关注了学生的发展,以后到了中高年段学生才会有更大的潜能。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春雨》、《春晓》)
这一课的两首古诗都是作者抒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一篇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雨》,另一首古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春晓》。古诗词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对于小学生来说,琅琅上口。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难题。虽然有的同学早就能够背诵下来,但他们理解诗意吗?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从学习《春晓》这首诗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一、让学生自主地识字。
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春晓》这二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春”要读翘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于是我又让学生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晓”,学生马上联系到我们班同学的名字来记住“晓”。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这首诗描写的季节?学生很快就明白诗名所包含的意思。这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有关春天的.什么呢?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中体会诗的情感
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于是我问学生:当春天来了,你发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这时学生的话可多了,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于是我相机地引出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想象春风来时,春雨来时大自然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于是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比动作,有的拿画笔画了起来。在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后,我及时地引导他们说说诗人在看到雨后清晨的美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通过对学生的一番引导,当我们再次朗读起诗时,我感觉到了学生把诗人、把自己对春天的喜爱读了出来,这时我想他们不再仅仅是会读会背诗句了,更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的。
春晓教学反思13
关于《春晓》这首诗的教学,课后,教研组组织了课后研讨。现将参加研讨的老师们的反馈归纳成以下几点:
1、准备比较充分,设计完整,教学程序环环相扣;
2、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是识字方法的指导,处理的比较好;
3、对于诗句意思的教学,采用抓重点字词的方式进行渗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诗歌的朗读,教师进行了指导;
5、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时适时地进行表扬激励;
6、学生的学习状态部分不佳。
7、指导看图与学文融合的不够到位。
我的反思: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识字入手,并能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中,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研读古诗时,教师能通过理解重点字来理解诗句,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注重要把图和文融合的更加紧密些,要让学生通过看图对文的进一步理解。
春晓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春”为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说春天,唱春天的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春天。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到春天是粉红色的,因为有许多桃花;有学生说到,春天是绿色的,因为小树都长出了绿绿的新叶子;还有学生说春天来的时候,小鸟都在唱歌。这么多的答案,可见学生真的有看到春天,感受到春天。接着,我们观看了图片,看看大诗人孟浩然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学生通过歌曲的欣赏以及教师的解释,也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在学唱阶段,由于歌曲存在三个长音以及一个一字多音(三拍),还有休止符,所以,直接演唱有难度,在教授时,我采用多次聆听的办法,首先解决的是休止符,在聆听过程中采用拍手的方法。接着解决三个长音,学生还是采用掰手指的方法,四拍四个手指,非常的清晰明了。最后解决的是一字多音,这个非常难,我在第一个班的时候采用的是直接演唱的方法,但是学生唱的有点乱,第二班叫上了(哎哎)这两个词,但也不是特别的整齐,后面两个班在前两个班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划旋律线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加好的掌握时值和演唱时音的高低变化,更好的演唱歌曲。这节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一些细节的地方不是特别的好,比如在三角铁伴奏的时候,由于我说的不是很清楚,所以学生在操作时有点不明所以。下次在这个方面还可以加强。
春晓教学反思15
春晓这首歌曲在本单元出现,使学生通过学习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作品加深,加强对这一题材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在哼唱,学唱,对比唱的多种形式中学会了歌曲,并通过师生一起讨论歌曲感情,恰当的处理了歌曲。
通过教学歌曲《春晓》,使我感触颇深,它又一次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整个的教学过程能够把同学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感受、体验、想象和表现的机会,从而能够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崇尚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一年级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也特别关注同学们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唱、想象和创造,学生之所以爱上音乐课,是因为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在首歌曲的.学习,同学们对这种题材的了解已经很深刻,不但能够静听歌曲,想象歌曲所表达的意境,还能用语言描述下来,用作画的方式画下来,也能通过指挥的方式表现出来。多种方式的表达有助于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理解。
这节音乐课课堂秩序好,气氛活跃,可以看出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了。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并在音乐课上有了不少的收获。
第五篇:《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凤凰镇中心校:吝春艳
在教学《春晓》前,我仔细阅读了教学参考,学习了许多有关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文章,并作了充分的教材分析:《春晓》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一、教学参考上提出了五方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春晓》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了解“矢”的演变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体会世人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掌握本课生字词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我想,那我该如何来教学这一课,让我们班的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真正能体会诗的意境,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呢?倘若我在教学过程仅作单纯地分析讲解,然后提问,让学生再回答,说说古诗每个句子的意思,接着反复练习背诵。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使劲地记着,至于审美情趣的陶冶,诗的意境的体会这样的文化性就不能体现了。
人本主义教学观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新课标”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平时正努力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那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如何尝试用新理念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完善?我动了一些脑筋。《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利用课件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上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播放《春晓》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初读感知
教师在范读的同时演示课件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得连贯。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和重音,读出韵脚。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重点理解“晓”“眠”“觉”“啼”“闻”等词的意思。
(2)在游戏过程中理解诗意。玩寻找最佳搭档的游戏。提供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寻找诗句来搭配。
同时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4、拓展延伸
春天里处处有美景(提供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只要同学细心观察,就会在春天里发现更多更美好的东西。让我们踏着春天的脚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更美的景色。
5、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我还布臵了如下作业:
(1)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2)把古诗变成描写春天的小短文,读给同学听,比比看谁写的好。
(3)把《春晓》写成书法作品,在板报中展览。
6、然而,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1)首先,应让学生在“问”中发现古诗奥妙无穷。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觉得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要能充分挖掘出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他们就会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翱翔。古诗短短的几行字,里面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诗人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学生一定会有许多好奇!虽然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已经会念这首《春晓》了,可他们那小脑门中仍然装着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他们会敢于用自己的独特思维进行提问。即使有的问题显得非常天真、幼稚,可这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学生在问中想象,在想象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喜欢了学古诗。
(2)其次,要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诗意。
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又特别好动,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
我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这无疑给将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会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儿也不枯燥,有了兴趣,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3)再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因此,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当然,我在教学时还有很多环节把握得不够好,不过通过备课、讲课、评课,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