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时间:2022-07-08 01: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

一、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大胆猜测。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一个多向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萌芽的好办法。由此,在课伊始,利用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猜测揣摩“孙悟空会对沙和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联系旧知,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验证猜测。这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创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通过观察比较,激励自主探索。

波利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生命线。纵观本课,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在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机诱导。如:在验证猜测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方法,并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叠一叠等多种方法证明自己所猜测的“一样长”是可靠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亲历观察、思考、操作、讨论、分析、推理等活动,从而推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经历了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知识过程,而且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

我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题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3个1。提问:这3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3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不能)师: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评判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接着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验证: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环节清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课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反思下来我觉得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巩固练习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3

《小数的性质》意在引导学生在探究比较大量材料的前提下,寻找不同数位小数之间的关系。本堂课,我也试想在课堂上还充分时间,给予学生小组合作,自己研究。但是随着课堂的演进,一切超出了我所料。

回顾整堂课,就着备课本的教案以及课件,我先提问学生,2.50元是否等于2.5元。学生兴趣高涨,立刻举手表示自己的理解。面对学生积极的情绪,我不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改变将此作为“引子”的教学设计为教学实例展开讨论。学生提出:2.50元表示2元5角0分,2.5元表示2元5角,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所以2.50元和2.5元可以用等号连接。也有学生表示,结合数位顺序表,2.50元中的2.50表示2个一,5个十分之一,0个百分之一;而2.5元表示2个一,5个十分之一,单位相同数字表示的意义相同,所以二者可以用等号连接。现在回想学生当时的说法真好。

接着,我问,像“2.50元=2.5元”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出几个吗?班级里一个基础不是很好,但是上课举手总是分外积极的男生,第一时间兴奋地举起小手。出于考虑这样的问题,不难,我请他来回答。学生提出“4.30=4.3”。我问,同学们,这样的两个数字相等吗?没有了单位名称的帮助,学生迟疑了,有人说不相等,有人说相等。于是,我赶紧切入主题,给出今天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学习了这堂课后再来解答。

然后我引入例题,激发学生思考“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相等吗?”我想按着教材的提示,学生应该会去考虑将0.1米化成1分米,0.10米化成10厘米······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依旧停留在计数单位上,之前的学习,以米为单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分米,第二位是厘米,第三位是毫米,后两位是0,就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其实都是表示1分米,似乎停留在此处乐此不疲。整个年级68名学生竟只有一个学生想到了将其转化为不同的小单位来思考。面对学生死寂的氛围,我有些纳闷。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状况,在学生迟迟联系不到单位之间的转化之后,我心里干着急,但又实在想不出该如何引导他们往书本的提示的方向靠拢。最后万般无奈之下,我语:“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想的?”屏幕上出示了,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我指着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问学生,这三个之间的大小是什么关系,令我大为吃惊的是,两个班学生都想到的是三者之间的进率。那一刹那,我想为什么当学生看到两个有着联系但不同的单位名称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竟是他们之间的进率呢?难道是我平常提到的次数太多?尽管之后课堂还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心里一直很难受。总感觉这堂课不应该呈现如此惨淡景象。

综观课前课中,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必须得承认自己在课前备课所花时间还不够多;如,在讨论三个长度的大小时,教参就指出,“可以启发学生想:0.1米、0.10米、0.100米各是几分之几米?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来表示?并分别在米吃上指出其长度”我想事先自己做足了准备,不至于有手足无措的慌乱感。其次,课堂上的应变能力还需锻炼,学生学情了解不多。

合格老师的道路,其修远兮,吾将且行且珍惜!

《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内容。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教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服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教师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做一做的再次动手操作实践和实物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数的性质。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教学时教师基本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本块知识,学生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他们充分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快乐。

《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

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我这样来设计:0.1米=米=1分米

0.10米=米=10厘米0.100米=米=100毫米

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营造氛围是我们教研组研究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本节课有几点不足:

①、实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判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

《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利用米尺图和正方形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自行得出相应的数,然后全班交流这些数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没有再去做重复的工作,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把小数点后的零去掉,不改变小数的大小。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小数性质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有些语言还是过于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第二篇: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第34~35页的例

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二.教材解读:

本课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和归纳,探索小数的性质。例5先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比较的需要,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6结合购物的情境,通过讨论一组食品单价中哪些“0”可以去掉,引导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的活动中,学会化简小数,并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小数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进行化简或改写。

2.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小数的性质。

五.资源利用

学生经验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部分有关小数的生活经验,如:会看各种文具、食品的价格等。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例6的食品价格牌、小黑板。

六.课程实施

1.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出示例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哪些问题?

2.探究

教学例5。

刚才有同学提到,这两件文具的单价实际上是相等的,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照你们的想法,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这两个小数连接起来(板书:0.3=0.30),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想。

进一步启发:谁能想办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

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解释。

教学例5后“试一试”。

小黑板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分别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吗?知道他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又分别是多少呢?

解决上述问题后,追问学生:你能比较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100米=0.10米=0.1米。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说明0.1=0.10=0.100?

总结和归纳。

谈话: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

全班交流: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我当小裁判:

①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例6

出示例6情境图,提问:小强买了四种食品,这些食品的价钱中,哪些0可以去掉?先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组织交流反馈。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4.00元可以化简成4元,由此得出整数可以看成是小数部分是0的特殊小数。

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

学生完成后,组织反馈。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

练一练。

①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练习后,结合交流让学生再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

②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后提问:两道题中的数,为什么第①题的0.5和0.50相等,而第②题中0.5和0.05不等?你能从其他角度解释一下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并再次明确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

3.应用

练习六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追问:703.0505左边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练习六第2题。

练习后追问学生: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

练习六第4题。

学生练习后,重点讨论:80

是怎样改写成三位小数的?

练习六第5题。

学生练习后,讲解: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

4.课堂作业

①练习六第3题。

②在()里填上合适的两位小数。

橡皮毛巾

5角=()元6元6角=()元

直尺牙刷

1元零5分=()元3元2角=()元

七.课后感想: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和生成新的数学知识

课始直接出示例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只是用简短的提问带出了课本上的情境,展示给学生,没有刻意地去创造多么复杂、多么热闹的情境,因为情境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一个手段,达到效果就行。尽管这样的开课很朴实,但朴实中不失实效,使学生及时进入另一个“场景”。

0.3元和0.30元相等吗?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出肯定的回答。于是我进一步启发:谁能想办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想法和同桌相互交流,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大部分学生想到了0.3元是3角,0.30元是30分也是3角,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解释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30个0.01就是3个0.1,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从小数意义的角度来解释;还有学生更直观了,通过画线段图来解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唤醒了,思路打开了,思维活跃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我们的教学要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构建新知搭建了平台。

2.学生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蕴藏的规律

合理猜想,大胆验证是学生自觉思维的体现,但这种直接经验还必须上升为科学的理论,这就需要学生能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蕴藏的规律,这样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便于举一反三,解决同类相关问题。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接着我又设计了我当小裁判这样一个补充练习,再次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小数性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最后,通过改一改、填一填、涂一涂、划一划、连一连等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探讨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我利用米尺图和正方形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自行得出相应的数,然后全班交流这些数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没有再去做重复的工作,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部分: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把小数点后的零去掉,不改变小数的大小。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小数性质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有些语言还是过于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

第四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内容,《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教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思考,为把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现在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教师引导提问:你能想办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师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行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这一活动教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刻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 米 0.10 米 0.100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教师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设计多种有趣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他们充分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溶于一体,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凭借学生的数学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数学中的问题。

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与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互化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生一般都有去商店购物的体验,都了解0.8元与0.80元相等,1.70与1.7相等,但学生的这种认识相当粗浅,表现在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0.8=0.80,1.70=1.7。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真正懂得为什么小数的末尾无论添几个0或去几个0,小数的大小不变。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常用的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先归纳小数末尾添一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再归纳添两个、三个、乃至无数个零的情况,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教师既没有被学生已知0.8=0.80的现象所迷惑,而轻易放过让学生作进一步探究的机会,同时又充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都是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自己归纳,一层一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学问,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观察中归纳,提升,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完善。

四、深刻反思,还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实践活动的设计,教师围绕小数的性质,提出诸多细小的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

2、本节课中教师还是讲得多了一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得急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下载《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数性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单元相关学习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刘换琴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合集(15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理解上难度不是很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的。教......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姜晓妍 我今天讲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本节课的目标是利用旧知来发现规律,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运用小数的性质正......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桂平市大洋镇寻欧小学 韦钦源3061042 2015年3月31曰,星期二,上午第1、第2节是四年级(1)班数学课,我按照教学计划,新授课《小数的性质》。教学内容是小学......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进行学习的,是学生以后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

    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例子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