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心得体会
《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读书心得
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高效课堂的新课程改革热潮下,作为小学科的美术教师确实没有太大的感触,似乎新课改的浪花翻滚不到我的课堂,我依然章循以前的教学模式开展自己的教学。这学期应学校要求细细研读了张老师主编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后,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得意”的课堂,从中获得不少新的教学理念和对今后高效开展教学的感悟。“24字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就像张老师说的,优秀的教师就是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还给学生,这不仅是24字教学模式的精华,也是新课改遵循的主旨。
对于视觉艺术的美术课,不同的学生因个人成长环境、性格的差异对作品欣赏、作品创作、作品表现就存在不同。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作品的好坏,而忽略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导致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得分情况,而不关注为什么有高低分的存在。教师上课只是一味的专心讲课忽略学生的共鸣,同时因为小学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课堂纪律、氛围也不如其他应考科目,也导致教师害怕设置合作交流的课堂环节了,自然师生交流少了,生生交流更是少之又少。课中同学发言结束也就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好象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为完成师生合作交流的流程而已。手册中告诉我,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就要明确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做些什么?应教给学生哪能些技能?运用哪些技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教师要摆正位置,做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能随时溶入任何一个学习小组中,倾听学生声音,引导学生交流、把控和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同时教会学生学会表达、协作、分享,并做好投石问路人的角色,让学生思维的涟漪层层荡开,激起他们思考、争辩、探究的兴趣。
美术课中的作品展示、点评就和24字教学模式中的展示点拨是同一平台。大多数的教师都很关注这个教学环节,因为这儿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展示个人才智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认知水平。但是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最易出现的致命错误就是展示中常急与催促学生进行,造成赶鸭子上架的现象,失去学生主观能动性。点拨时急于评价,教师占据了学生自我表述的时间,没有看到学生创新表现的作品内在,没有做到倾听者、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中明确指出了这一环节中老师应该怎样做?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发展不同意见?应何时点拨才能恰到好处?这些看似平易的问题,在手册都得到了深刻的诠释,解决了我形成教学误区的困惑。充分利用好展示点拨,让学生都为之心动,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和形成创新意识的出发点。
以上就是我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研读后的小小感受。现代诗人藏克家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这学期我就交了上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这位益友,它为我以后更好的实施高效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点燃了一把激情的火。
2014年10月20日
第二篇: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心得体会
24字教学模式操作模式心得体会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历经几个月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学校开展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真正促进课堂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这学期,在教学中,我们备课组也适当的采取了导学案模式。现在我代表我们备课组把我们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现的困惑与大家交流探讨。
它的优势: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在导学案中,教师事先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知识链接和一些练习题都印好,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使用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可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更重要的是,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转变教学观念,可以解放学生的手、口、脑、可以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感悟知识从预设到生成的全过程,一句话,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借鉴了其它备课组的一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我们把“导学案”分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预习导学)、合作探究、反馈训练、反思总结几个环节,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编制。考虑到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要使用完全相同的学案,为了避免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我们对每个单元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单元有一个“主备人”,除“主备人”要写导学案以外,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也都要写,然后提前交到备课组长那里,最后通过讨论,统一意见后由“主备人”负责修正并印出来。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
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学生拿到导学案后,首先根据导学案题目进行认真预习,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主要是在课下(或者课堂)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完成(必要时也可寻求教师帮助和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则上不能讨论,要让学生自己去学去做,切忌抄袭、弄虚作假。学生必须要自主解决学案中基础部分,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为小组交流环节和课上展示互动环节做好准备。(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导学案
首先是小组交流解决个人困惑。组内交流要在教师指导下分步进行:
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 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导学案给定问题进行讨论;
如有集中的困惑和问题,小组收集,记录员做好笔记,班内解决。(3)学生课堂展示充实导学案。各小组成员就本组学习方法及规律的总结或疑难问题,先写下来,之后再用适当而多样的方式展示给全体同学,全体同学在学习他组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提出自己的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完善展示小组的展示内容,在课堂展示的时候,由于时间不够或者班级人数多,可以不一一展示。同时,全体学生要把的他人总结的规律方法、精彩拓展及奇思妙想写在自己的导学案上或书上,以便今后复习时用。要求:做到个人的疑难标记在导学案上,小组集中的困惑问题批在导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记在导学案上。(4)教师课堂点拨,学生修订导学案。
课堂上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但教师要在小组交流、课上展示或课后总结环节中,要对各知识点进行强调、指导和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对导学案进行修订。(5)学后反思完善导学案。
学生在学完一课导学案后,要对导学案所涉及到的知识、规律进行概括总结,并反思自己在完成本导学案时,有哪些优点值得发扬,哪些不足需要改正。这不单是学生对导学案的完善,更是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完善。这一项落实得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但在使用中也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2)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课前设计,受困于导学案的预设,要能根据课堂中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反馈调整,不能让导学案成为牵制学生的“缰绳”,使学生变成的学案的木偶。(3)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 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4)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课堂导学时,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处理要恰当,简单、易懂的要一带而过,而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当出现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5)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6)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老师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课后要督促检查学生学案整理补充情况,每学完一课后,要注意归类保存好导学案,以便今后复习。
(7)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不等于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三篇:《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试题
《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试题
1、学校教育要坚持能力为重,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有
哪六大部分组成?当前教学中学生最迫切需要培养的是什么能力?
2、24字教学模式的的24字分环节依次是什么?
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自何人的什么作品?请完整的写出来,并写下一句
你的感受。
4、新型课堂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简言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学反思,教师为何每天如牛负重般的工作,成绩却平平?
6、阅读感悟和课前预习的区别
7、在阅读感悟学习环节中,学生只是简单完成课堂学案上的任务,不重视教材文本中的研读,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8、你认为自学检测环节值得注意的有哪几个问题?
9、如何解决课程紧,教学任务重,而合作交流占用时间长的矛盾?
10、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运用那些技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11、就提高课堂展示的效益你觉得本书中哪部分内容对你最有启发?
12、分层训练的时间总是不够怎么办?
13、分层训练的题目与课本上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是否重复?
14、分层训练中的习题,教师如何处理才能是知识点的掌握落到实处?
15、有效利用小组学习上你认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工作,简单的概括一下。
16、谈谈本学期你对教学环节工作的建议。
第四篇:小学生习字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写字的要求并不太多:“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各学段目标中也只提出:“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细观新旧课标关于识字写字的评价建议也不难看出,小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重点在于“习惯养成”。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它不仅关系到语文学科,对于其它学科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然而,不少教师经常碰到这样的烦恼事:翻开学生的作业本,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简直是在猜学生的字,真是苦不堪言,废时、废神、更废劲。如何让孩子爱上习字,把习字当成一种快乐创作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学生把字写端正,保证书写的速度,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保护视力。让学生把《习字歌》牢记于心,教师要随时随地提醒、指导,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时间和耐力的。
二、给学生可操作的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每一个字都是有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基本笔画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汉字博
大精深,一种笔画在不同汉字不同位置会有很大变化。让学生细心观察,并发现这些不同,才能在书写是做到胸有成竹。
2、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也是颇具规律的。什么偏旁在什么位置,书写时的长短宽窄,汉字整体的间架结果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的言传身潜移默化地教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年龄越小的孩子,模仿力越强,教育者就是最好、最直接的模仿者。老师的每一次板书、每一次批语、每一个字、甚至每一笔每一画,都会是一次不经意的范例。因此,教师能快乐书写,孩子也能快乐书写。当书写成为一种快乐“创作”时,自然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作品”。
四、放大学生的进步,不吝教师的赞美。
写字对于孩子,尤其低学段孩子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大量的识写练习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适量的布置写字练习,提出明确的写字要求,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毫不吝惜地赞美、展示、交流,是给学生最好的动力催化剂。
写字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严而不苛,耐心指导,以仁见智,持之以恒,相信孩子们在书写习惯上会有很大变化。
第五篇:二十四字模式操作手册
《二十四字模式操作手册》心得体会
贾家镇小 杨反修
近来,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在简阳各中、小学校兴起,它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启示,吹来了一股教育新风。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两个月左右的假期里,我通过看书、研习资料、慢慢体会到了“24字教学模式”的精髓,感觉到这是促进教育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非常好的方式。这一模式将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以新的方式受到重视。同时,这一模式也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教出智慧。
“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采用“学生互助”的办法,在二人小组或四人大组中实行“互为资源”学习,培养表达、倾听、欣赏、互助等能力,将学习资源最大化,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阅读感悟。这一措施是要强调个性发展,将课堂还归学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语文教学中,同样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想法,在教学中,我们要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而这些题则是既能体现教材实际,有能力求反映学科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不在于检测分数的高低,而是能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检测可以采用口试、笔试、讲练及小组评议等方法,题型可以活泼多样,题量不宜过大。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合作交流这一方法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相互协作、融入集体的意识。通过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学生们展示自我并学习他人所长,融合众多观点,这样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学生收获更多。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展示点评的过程是检测学生合作交流成果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赏识教育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展示点评中,学生除了汇报自己小组明白的问题,还可以就合作交流过程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则可以讨论回答该问题,讨论后仍不明白或无结果时,教师来作相应引导。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就不懂得问题得到深刻的印象,学习能够取 得良好的效果。
五、分层训练。所谓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好三组练习题。
(1)基础题:要体现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点。
(2)链接题:要把所学知识和其它知识链接形成知识链。
(3)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三种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基础题”检验了后进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链接题”使得学生对先前所学和现在所学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思考题”则给予了优秀学生思维拓展的提示。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变得异常高涨,学习效率会倍加提升。拓展延伸这一步不仅学习效率提高,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细细体会这种模式的内涵,将之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之中,力争让这种教育新风惠及我的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