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1 20:4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教学论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教学论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音乐教学论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写写帮推荐)

音乐教学论文: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我对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我经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如:《手指歌》原来五段歌词最后两小节的节奏都是┃××┃×-┃,就显得很枯燥,经过改编,我就增加了四分、八分、十六分等节奏,如“妈妈洗衣服┃哗-┃哗-┃”;“姐姐拍皮球┃嘭嘭嘭嘭嘭┃嘭嘭嘭┃”等,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本文转载自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的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我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我接触过的人都说我非常爱笑,确实我是个很快乐的人,尤其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在事业、孩子和生活中总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我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如:在《娃娃家》这首歌,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由于我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当孩子们会唱后,我就问孩子们:“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呢?”有的孩子主张,第一段要唱得快,因为小乌鸦急急忙忙赶回家啊;第二段要唱得慢点,因为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小乌鸦呀要一口一口地喂妈妈,所以这部分要唱得慢些,要唱出小乌鸦很喜欢妈妈,小心地喂着妈妈。这首歌我就是根据他们的构思引导他们进行表演的。在充满稚气的童声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愉快的情绪中我也给以技能技巧上的指导,如发生、咬字、口形方面的指导、示范,但这些指导的目的是让幼儿更好地按自己的意愿表达音乐。

其次,我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上。

在创编歌曲中幼儿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常常会叫“老师,我又想出来了”。他们不模仿别人编的,也不满足自己编的,这种创造性,就需要老师去发现、鼓励培养和发展。

第二篇: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这次学习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方面,我受益良多。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幼儿音乐的表现能力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和作品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呢?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三、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因此说,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如果单纯的技术训练就会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丧失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我所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音乐课程,四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活泼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指导学会聆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课前指导学生多聆听几遍歌曲,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学唱歌曲也跟快些。

二、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并做情绪处理。

在听一遍歌曲之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讲述歌曲大概内容,表达的的思想内容和活动情节并进行爱国、爱党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游戏、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游戏和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同他去》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游戏歌曲。歌词简单易懂,就是要求小朋友们邀请别人来玩游戏,小孩子表现欲强,这堂课中能积极参与,并且能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叫到谁谁就来比赛,为自己组争光,既能活跃课堂、小孩得到锻炼,而且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歌曲,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运用已有条件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

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来说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也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2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

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3

只有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幼儿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要使幼儿感受各种表演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它必须让幼儿在实践中直接体现,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

幼儿时期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对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讲,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学期中,我围绕了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努力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愉快的、积极的参加音乐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早期的艺术熏陶培养,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它能使人快乐,也能安抚人的心灵,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首先得选择好的音乐,让幼儿来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室里总能听到一些节奏感明显,旋律优美的曲子,让幼儿在一日的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在他们进行游戏时,我会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让幼儿感受活动时特别快乐,在他们午餐时,我会播放一些较为舒畅的音乐,让幼儿愉快的进餐,在优美、安静的摇篮曲的陪伴下,他们会很自然的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些都是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其次,要让幼儿了解音乐美的因素。例如:在欣赏《森林音乐家》的过程中,这是一首经过缩短后的欣赏音乐,边欣赏小朋友们便会跟老师一起跟着音乐,用各种不同模仿动作表演各种动物,而且非常愉快,了解音乐的优美、舒缓的性质。其实在听的过程中,幼儿已经投入到这音乐中去了,被音乐所吸引、感染。并对这音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些对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在音乐教学中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对幼儿来说好象在听一些故事,只知其表不知其内,如何使一些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幼儿易懂易记,我经常以一些小故事来引导他们。比如:在进行音阶的练习时,我会先让幼儿听故事,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前有一排台阶,有一只小花猫经常去玩,着台阶很奇妙,共有七步,每踩一步都会发出一个好听的声音,那就是1234567,上到顶上的时候,小花猫觉得很有趣,又从上面走下来,7654321,小花猫会用这些声音唱歌,所以小花猫特别喜欢,从低到高,再从上面下来。讲完故事后,我让幼儿扮演小花猫上下楼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不同的音乐,依照这样的思路,每当碰到新的难懂的乐理知识时,我都会编出一些比喻恰当的故事,让幼儿容易接受,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这样的学习音乐很有兴趣,既可以学小花猫上下楼梯,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

三、在音乐游戏中,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所以他们比较适合在音乐游戏中来学习音乐,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就接触到了音乐游戏。例如:我们在学习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的过程中,我先让幼儿自由欣赏音乐,在幼儿熟悉后,我们就学习《拉个圆圈走走》的歌曲,然后就根据歌词,我们玩了拉个圆圈走走的音乐游戏,让他们自己找朋友、伙伴随着音乐节奏跑跑、跳跳,这些对幼儿学习这首歌,帮助幼儿记忆歌曲中的歌词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幼儿的兴趣也很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培养中,大部分幼儿已经会很高兴的跟着老师学唱歌,听音乐做动作,有时候会很安静的坐在那儿听听音乐等,这些都可以表明幼儿已经对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离幼儿能陶醉于音乐,理解音乐还差很远,我只有在此基础上,更加努力的工作,使幼儿在音乐这条艺术道路上茁壮成长。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4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因此在组织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网小鱼》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前先丰富幼儿的经验,并为活动准备了直观道具以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分成了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第二课时进行吃小鱼和吃小虫的律动游戏。

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为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为幼儿播放了小鱼游泳的视频作为这节课的直观道具,幼儿在观看视频时就已经能学着视频里的小鱼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用小手来表现小鱼游动的动作,这个环节在无形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在表演的环节中,我更是运用到了夸张的动作、形象的语言将幼儿带到了我们想象中的大河里,一起游泳、一起吃鱼虫、一起躲避捕鱼人,玩的不亦乐乎。

二、音乐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小班的幼儿比较喜欢模仿,本节音乐游戏正好适合幼儿。另外,幼儿在小班的时候动作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这里我没有苛求幼儿一定要有多优美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而是根据幼儿的动作来进行提升,让最后完整的动作来自幼儿,是对幼儿动作的一个总结,而不是让幼儿盲目的跟我们做。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也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三、利用多种形式为音乐律动做铺垫

要上好一节好的音乐律动课,还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做铺垫。比如在我的这节课中,小鱼有节奏的吃鱼虫也是一个重点,在这里,我利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和幼儿一起学习吃鱼虫,首先,我用比较慢的节奏给幼儿做示范,然后请幼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渐渐速度加快,让幼儿逐渐掌握旋律的节奏;另外,在做示范的时候,动作夸张也是吸引幼儿兴趣的一个方法,所以幼儿在掌握节奏这个环节时,没有费很大的力气。幼儿学会了有节奏的吃鱼虫后,在接下来的捕鱼游戏中也比较的整齐了。

四、及时表扬、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表扬是激发幼儿表现自己的良药。表扬还能保护幼儿刚刚萌芽的自尊心,让幼儿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在请幼儿模仿小鱼游泳的时候,有的幼儿畏畏缩缩不愿上来表现自己,或是表现的不够自信,在这里,我采用了鼓励的方式,请幼儿上来表演,幼儿表演后再用表扬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的表现自己。

在最后网小鱼的环节,幼儿出现了拥挤的现象,在这里,我没有停下游戏去批评某个幼儿,而是在不打断其他幼儿的前提下,轻轻地游到他的身边提醒他,这样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又维护了游戏时的纪律。而那些没有兴趣参与到游戏中的幼儿,则是请幼儿当我的小尾巴,用形象的语言将他引入情境之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5

音乐游戏化教学能使幼儿快乐学习,是对幼儿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提高幼儿想象力、认知能力,丰富音乐知识才能,培养社会人。10月24、25日,我有幸与幼教同行们再次聆听了许卓娅教授关于音乐游戏化教学的讲座,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感受颇深。

在讲座中,许教授以独特的互动式讲学风格,使我们亲身感受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游戏化设计,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注意力、自控力等。许教授的讲座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她以亲和的人格魅力、丰厚的音乐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积淀深深的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调动着每一位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她用直观的教学案例向现场的教师传递着国内外幼儿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最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操作策略等,然我们体验到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

音乐游戏化集体教学的基础流程:故事—动作—音乐—其他,是许教授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主体,讲故事,做动作,倾听音乐,其他环节,内涵丰富,魅力无穷。在整个过程,就可以让幼儿们轻松愉快地达到了学习木匾,培养了音乐素养,这就是音乐教学游戏化魅力的所在。整个过程中时间的调控也很重要,五分之一的`故事动作,五分之一的音乐感知,剩下的用来其他提升内容和充分的享受和放松,就不要再增加难度了,否则过犹不及。

总之,音乐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教了师引导与幼儿创造的关系,以及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更期待能付诸行动,经过尝试与实践,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美妙与魅力,快乐成长。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6

20xx年10月xx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培训,通过聆听陆秀琼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创作设计》、提升幼儿绘画作片效果的有效策略、以及美术活动的展示,使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要涉及各方面,兼顾各种类型。

幼儿园美术教学大致可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适合幼儿进行绘画和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手印画、手指画、盖印画、喷洒画、吹画、蜡笔画、蜡刻

画、水粉画、蜡笔水粉画、水墨画、黑白线描画、版画等不同绘画种类。撕贴、剪贴、折纸、泥工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欣赏可以作为一个活动来开展,也可以作为某一个活动的某个环节。活动中不但要欣赏作品中的美,还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际活动组织中,我们往往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天性。在以后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下让他们又跟着老师走,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

二、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适当引导,积极评价,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有幼儿的握着笔,迟迟不敢下手创作,呆呆的望着老师,等老师来指点;也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孩子画得都是一个样。这和我们老师平时过多的的包办代替、经常给孩子一个”范本”和固定模式、过于强调技术的成熟和画面的完整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艺术无所谓对错”,幼儿时期是一

个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我们要把趣味性、想象、创造、表现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以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因势利导,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激活他们身上的灵性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幼儿的现状及心智水平,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让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使幼儿在保持原有经验下带动提升各方面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成长。

转眼间我们幼儿园开展米罗美术课程一个学期了,所有的培训、教学、成果都历历在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今年夏天外出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后来的不信任,到最后的惊讶、赞叹,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罗可儿。

绘画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快乐。而米罗可儿美术的智慧美术课程体系是以借形想象为核心,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儿童创意想象美术活动体系。所谓借形想象,是将人类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来的一种形式。本着这种理念,我开始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是小班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排出课程表知道那周要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几面小镜子,然后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终于开始上课了,我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个脸部表情的游戏,然后每一组发了两面小镜子,让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丰富的表情,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感兴趣了,我赶紧进入正题,问问小朋友上幼儿园快不快乐,是不是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呢……开始画了,怎样摆脱孩子画的像小拳头一样小呢?嗯,这个早就想好了。我告诉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打开放在画纸上,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的比自己的小手还要大。还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一定要画出自己的特征。这时孩子就开始认真的画了,我对个别不敢画的孩子进行着重引导,并来回的观察孩子画的情况,当我看到文文画的画时我开心极了,她把自己独特的小眼镜也画上了,还有她那两个可爱的麻花辫。她很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当她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我及时的表扬她,然后告诉她如果再加一些什么会更漂亮。一节完美的美术课结束了,现在来看看文文的成果吧!

这是文文画的自己:

这是文文的照片:

怎么样,小家伙很厉害吧!

还有很多很精美的画,画出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看着这些成果,我也是万分感激米罗可儿美术教学带给老师和孩子们的快乐。新的一年我们也会再接再厉,在美术教学上更进一步!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7

一、数学教学游戏的设计不宜单一,游戏内容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

1.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趣味游戏

《纲要》指出:在每项活动中,应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游戏的设计应具有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成分,从而让幼儿主动去学习,让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才能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因此,我在编制数学教学游戏时,都会根据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和编制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小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颜色宝宝找家”、“好玩的图形”等各种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又如在中班游戏“击鼓传球”、“玩具商店”、“小猫钓鱼”中帮助了幼儿练习正确、迅速地数数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目测能力的发展。

2.游戏内容要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幼儿的不同水平,按幼儿能力的差异来安排游戏的内容,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如:在“使两组数量相等”游戏中,我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分层次提供,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数量差异大,且不对应排列的操作卡;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对应排列差异较小的操作卡,这样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再如中班数学“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等,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数学游戏要渗透其它领域

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进行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有一位幼儿没有坐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二、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且游戏材料的提供要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4.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在数学游戏中幼儿最主要的作用对象是操作材料,所以在设计游戏时,由于幼儿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萌芽阶段,概括能力差,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这一思维特点提供合理的、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如:在进行“认识数字

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等游戏,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5.操作数学材料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幼儿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例如在“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小动物们分别躲在10间小房子里,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并回答出“某某小动物藏在第几间房子里”,既认识了序数,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探索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运用想象和思维,从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各种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6.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增强幼儿主动性

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因此,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益智区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贝壳、小花片、各种印章、各种珠子、各种图形、操作卡片、数字卡、点卡、分类盒等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需要及时地进行添加和更换。在区域中,幼儿可以自由随意地操作各种材料,通过玩“图形接龙”、“母鸡下蛋”、“会变的数卡”、“找邻居”、“小动物住哪里”等游戏进行巩固和练习所学数学知识。

三、教师应善于以不同的角色灵活地指导不同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7.充分发挥幼儿参与数学的主动性

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的学习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我一般通过观察、询问、交谈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进行指导和评价,并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调整。

8.教师要扮演不同角色指导幼儿学数学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们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集体进行的游戏中,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小组玩的游戏中,教师起观察与鼓励合作的作用;在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并对个别幼儿进行交谈与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发现。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现就结合中班音乐活动《布丁扭扭舞》谈谈我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所做的尝试。

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

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有一定表现能力的中班幼儿。设计与组织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启发、交流和表达,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对我园课题研究中音乐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策略

再好的“原材料”没有巧妙的呈现与引导策略也是于事无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1.利用变化的图谱激发幼儿的兴趣,辅助幼儿的练唱与动作的创编。

传统的图谱形式对提示幼儿歌词内容十分有效,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也利用图谱推进整个活动的开展。活动一开始就利用体现歌词内容的直观图谱帮助幼儿复习歌词并形象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图谱摇身一变,在部分形象保留的同时出现了提示动作的各类线条符号,给幼儿形象提示的同时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图谱的变化也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积极参与、感受与表现,让整个活动热闹起来。

2.利用有趣的游戏与变化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创编与表现。

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说,其实简单方便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让幼儿爱上音乐演、爱上模仿练习、爱上创造表现……因为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可表现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各类音乐教材中的角色,都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本首歌曲中的布丁也不例外,因此,我可以利用各种体态与动作变化来表现布丁的摇摆、晃动等动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消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3.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普通意义上的理解是:首先要轻松、愉悦。因此,不管是幼儿还是老师,郁闷的环境都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连老师都没有激情,又怎能奢望幼儿投入呢?所以活动组织中我争做和幼儿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同时也鼓励幼儿有独立的见解,有创造精神,这是新《大纲》“以儿童为中心式”的教育精神。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为:让幼儿提出和展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让幼儿提出和展示不同于他人的方法与观点。

三、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兼顾

有兼顾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地激发全体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部分幼儿的兴趣。为了做到有兼顾,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练习巩固法。

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幼儿在歌词图谱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已掌握歌曲部分的练习,提出演唱要求、巩固歌曲的记忆的同时也通过部分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练唱的兴趣,为下面律动的开展打好歌唱的基础。在律动的创编与练习中,我通过集体练习与游戏活动的组织来进行巩固练习,让幼儿在一次次的音乐感受、表现中表演歌曲,体验快乐。让全体幼儿在积极尝试参与活动时循序渐进无压力,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分层教学法。

幼儿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分层教学,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也面向个别幼儿。如对于表现力强的幼儿给予示范展示机会的同时,也给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以提示与带动,这样的带动有教师的示范带动,也有同伴间的互动带动。如对于音乐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我注重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力争用自己的情绪、夸张动作与鼓励性语言带动他们爱上音乐活动,愿意参与其中。而对于积极性高的幼儿则重在动作等的创造性激发,又如幼儿各大智能发展能力不一,我在活动中除了给幼儿展示自己较好智能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以外,还设计了让多种感官参与其中的内容与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都有所提高。

3.示范演示法

幼儿喜爱音乐,情不自禁地会受音乐感染与带动,但是幼儿由于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动作表现力的不够,从而很难系统有序且准确地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个时候,教师和同伴间的示范就比较关键。所以活动中我多次运用示范演示法,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利用幼儿间的相互示范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完整感受与创编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教师示范演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适当的休息时间,还为幼儿展示了完整、个性的表现形式,为幼儿自行完整地练习具有示范作用。

4.游戏体验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展中加入了很多游戏的元素。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通过布丁带大家玩转圈的游戏来带动幼儿探索单人转、两人转和多人转的多种方法。同时,在最后练习巩固与给幼儿表演展示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吃布丁”的情境,让幼儿在生动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大胆表现与自然练习巩固。整个活动让幼儿“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在愉快轻松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歌曲并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实现教学目标。

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想象着如果其他骨干教师来组织会是何效果。其实在同样的音乐内容选材与教学方法、策略设计的基础上,不同教师组织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与幼儿反应,这说明在前面提及的三点因素的基础上还有教师能力的影响。教师能力包括表现力、洞察力、随机应变力等,夸张到位的动作表达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能较好地了解幼儿兴趣、情绪的动向,有方向性地做好激发与调动工作;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及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很好地激发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日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得注重个人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发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需要有内容、有策略、有兼顾和有能力,只有当教师巧妙地让音乐与幼儿互动起来,让幼儿自由“徜徉”在音乐中,“玩乐”在音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自发地提高对音乐的兴趣,慢慢地学会欣赏、体会、理解与表现音乐。

第三篇: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1

20xx年10月xx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培训,通过聆听陆秀琼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创作设计》、提升幼儿绘画作片效果的有效策略、以及美术活动的展示,使我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内容要涉及各方面,兼顾各种类型。

幼儿园美术教学大致可包括绘画、手工和欣赏。适合幼儿进行绘画和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手印画、手指画、盖印画、喷洒画、吹画、蜡笔画、蜡刻

画、水粉画、蜡笔水粉画、水墨画、黑白线描画、版画等不同绘画种类。撕贴、剪贴、折纸、泥工以及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欣赏可以作为一个活动来开展,也可以作为某一个活动的某个环节。活动中不但要欣赏作品中的美,还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际活动组织中,我们往往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感受美、发现美的天性。在以后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下让他们又跟着老师走,对幼儿进行美术启蒙教育。

二、了解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适当引导,积极评价,建立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经常会出现有幼儿的握着笔,迟迟不敢下手创作,呆呆的望着老师,等老师来指点;也有的一个活动下来,孩子画得都是一个样。这和我们老师平时过多的的包办代替、经常给孩子一个”范本”和固定模式、过于强调技术的成熟和画面的完整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艺术无所谓对错”,幼儿时期是一

个天真无邪、充满幻想的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法,我们要把趣味性、想象、创造、表现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以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因势利导,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激活他们身上的灵性和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创造、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创设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幼儿的现状及心智水平,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让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使幼儿在保持原有经验下带动提升各方面经验,促进幼儿自主成长。

转眼间我们幼儿园开展米罗美术课程一个学期了,所有的培训、教学、成果都历历在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学习和教研,我们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成熟中。

记得今年夏天外出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米罗可儿,当时是听的一节拓印想象的课,从开始对这节课的迷茫,到后来的不信任,到最后的惊讶、赞叹,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罗可儿。

绘画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快乐。而米罗可儿美术的智慧美术课程体系是以借形想象为核心,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儿童创意想象美术活动体系。所谓借形想象,是将人类最普通、最原始的想象,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来的一种形式。本着这种理念,我开始了本学期的美术教学。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节课是小班的《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排出课程表知道那周要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开始精心的准备。先是我在同事那借了几面小镜子,然后准备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终于开始上课了,我先和小朋友们做了个脸部表情的游戏,然后每一组发了两面小镜子,让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丰富的表情,此时孩子已经非常感兴趣了,我赶紧进入正题,问问小朋友上幼儿园快不快乐,是不是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笑得那么开心,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呢……开始画了,怎样摆脱孩子画的像小拳头一样小呢?嗯,这个早就想好了。我告诉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打开放在画纸上,画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的比自己的小手还要大。还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一定要画出自己的特征。这时孩子就开始认真的画了,我对个别不敢画的孩子进行着重引导,并来回的观察孩子画的情况,当我看到文文画的画时我开心极了,她把自己独特的小眼镜也画上了,还有她那两个可爱的麻花辫。她很认真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一眼,画一笔。当她觉得很满意的时候,我及时的表扬她,然后告诉她如果再加一些什么会更漂亮。一节完美的美术课结束了,现在来看看文文的成果吧!

这是文文画的自己:

这是文文的照片:

怎么样,小家伙很厉害吧!

还有很多很精美的画,画出了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看着这些成果,我也是万分感激米罗可儿美术教学带给老师和孩子们的快乐。新的一年我们也会再接再厉,在美术教学上更进一步!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2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因此在组织小班音乐游戏活动《网小鱼》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前先丰富幼儿的经验,并为活动准备了直观道具以及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分成了两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第二课时进行吃小鱼和吃小虫的律动游戏。

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

为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为幼儿播放了小鱼游泳的视频作为这节课的直观道具,幼儿在观看视频时就已经能学着视频里的小鱼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用小手来表现小鱼游动的动作,这个环节在无形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在表演的环节中,我更是运用到了夸张的动作、形象的语言将幼儿带到了我们想象中的大河里,一起游泳、一起吃鱼虫、一起躲避捕鱼人,玩的不亦乐乎。

二、音乐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

小班的幼儿比较喜欢模仿,本节音乐游戏正好适合幼儿。另外,幼儿在小班的时候动作发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这里我没有苛求幼儿一定要有多优美的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而是根据幼儿的动作来进行提升,让最后完整的动作来自幼儿,是对幼儿动作的一个总结,而不是让幼儿盲目的跟我们做。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也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三、利用多种形式为音乐律动做铺垫

要上好一节好的音乐律动课,还需要很多的准备工作做铺垫。比如在我的这节课中,小鱼有节奏的吃鱼虫也是一个重点,在这里,我利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和幼儿一起学习吃鱼虫,首先,我用比较慢的节奏给幼儿做示范,然后请幼儿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渐渐速度加快,让幼儿逐渐掌握旋律的节奏;另外,在做示范的时候,动作夸张也是吸引幼儿兴趣的一个方法,所以幼儿在掌握节奏这个环节时,没有费很大的力气。幼儿学会了有节奏的吃鱼虫后,在接下来的捕鱼游戏中也比较的整齐了。

四、及时表扬、重点指导、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表扬是激发幼儿表现自己的良药。表扬还能保护幼儿刚刚萌芽的自尊心,让幼儿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在请幼儿模仿小鱼游泳的时候,有的幼儿畏畏缩缩不愿上来表现自己,或是表现的不够自信,在这里,我采用了鼓励的方式,请幼儿上来表演,幼儿表演后再用表扬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的表现自己。

在最后网小鱼的环节,幼儿出现了拥挤的现象,在这里,我没有停下游戏去批评某个幼儿,而是在不打断其他幼儿的前提下,轻轻地游到他的身边提醒他,这样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又维护了游戏时的纪律。而那些没有兴趣参与到游戏中的幼儿,则是请幼儿当我的小尾巴,用形象的语言将他引入情境之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3

一、数学教学游戏的设计不宜单一,游戏内容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

1.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趣味游戏

《纲要》指出:在每项活动中,应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游戏的设计应具有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成分,从而让幼儿主动去学习,让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才能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因此,我在编制数学教学游戏时,都会根据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和编制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小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颜色宝宝找家”、“好玩的图形”等各种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又如在中班游戏“击鼓传球”、“玩具商店”、“小猫钓鱼”中帮助了幼儿练习正确、迅速地数数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目测能力的发展。

2.游戏内容要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幼儿的不同水平,按幼儿能力的差异来安排游戏的内容,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如:在“使两组数量相等”游戏中,我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分层次提供,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数量差异大,且不对应排列的操作卡;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对应排列差异较小的操作卡,这样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再如中班数学“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等,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数学游戏要渗透其它领域

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进行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有一位幼儿没有坐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二、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且游戏材料的提供要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4.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在数学游戏中幼儿最主要的作用对象是操作材料,所以在设计游戏时,由于幼儿期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萌芽阶段,概括能力差,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这一思维特点提供合理的、便于幼儿操作的材料。如:在进行“认识数字

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等游戏,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5.操作数学材料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幼儿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例如在“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小动物们分别躲在10间小房子里,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并回答出“某某小动物藏在第几间房子里”,既认识了序数,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探索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运用想象和思维,从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各种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6.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增强幼儿主动性

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因此,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益智区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贝壳、小花片、各种印章、各种珠子、各种图形、操作卡片、数字卡、点卡、分类盒等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需要及时地进行添加和更换。在区域中,幼儿可以自由随意地操作各种材料,通过玩“图形接龙”、“母鸡下蛋”、“会变的数卡”、“找邻居”、“小动物住哪里”等游戏进行巩固和练习所学数学知识。

三、教师应善于以不同的角色灵活地指导不同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7.充分发挥幼儿参与数学的主动性

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的学习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我一般通过观察、询问、交谈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进行指导和评价,并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调整。

8.教师要扮演不同角色指导幼儿学数学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们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集体进行的游戏中,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小组玩的游戏中,教师起观察与鼓励合作的作用;在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并对个别幼儿进行交谈与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发现。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4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

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统一教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5

音乐游戏化教学能使幼儿快乐学习,是对幼儿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提高幼儿想象力、认知能力,丰富音乐知识才能,培养社会人。10月24、25日,我有幸与幼教同行们再次聆听了许卓娅教授关于音乐游戏化教学的讲座,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感受颇深。

在讲座中,许教授以独特的互动式讲学风格,使我们亲身感受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游戏化设计,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注意力、自控力等。许教授的讲座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她以亲和的人格魅力、丰厚的音乐底蕴、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理论积淀深深的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教师,调动着每一位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她用直观的教学案例向现场的教师传递着国内外幼儿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最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操作策略等,然我们体验到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

音乐游戏化集体教学的基础流程:故事—动作—音乐—其他,是许教授音乐教学游戏化的主体,讲故事,做动作,倾听音乐,其他环节,内涵丰富,魅力无穷。在整个过程,就可以让幼儿们轻松愉快地达到了学习木匾,培养了音乐素养,这就是音乐教学游戏化魅力的所在。整个过程中时间的调控也很重要,五分之一的故事动作,五分之一的音乐感知,剩下的用来其他提升内容和充分的享受和放松,就不要再增加难度了,否则过犹不及。

总之,音乐教学活动让我体会到教了师引导与幼儿创造的关系,以及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更期待能付诸行动,经过尝试与实践,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感受到音乐美妙与魅力,快乐成长。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却是个难题。现就结合中班音乐活动《布丁扭扭舞》谈谈我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所做的尝试。

一、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

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内容,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就要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发现,边唱边跳是学龄前幼儿的特点,他们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歌曲《布丁扭扭舞》选自于巧虎系列动画,不但形象生动可爱受幼儿的喜爱,音乐也欢快有趣。另外布丁舞动的情景与歌词能给幼儿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比较适合有一定表现能力的中班幼儿。设计与组织本次活动意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启发、交流和表达,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对我园课题研究中音乐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如何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行探讨。

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策略

再好的“原材料”没有巧妙的呈现与引导策略也是于事无补的,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1.利用变化的图谱激发幼儿的兴趣,辅助幼儿的练唱与动作的创编。

传统的图谱形式对提示幼儿歌词内容十分有效,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也利用图谱推进整个活动的开展。活动一开始就利用体现歌词内容的直观图谱帮助幼儿复习歌词并形象记录幼儿创编的歌词。在动作创编的环节,图谱摇身一变,在部分形象保留的同时出现了提示动作的各类线条符号,给幼儿形象提示的同时又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图谱的变化也让整个活动充满了变化,让幼儿在变化中积极参与、感受与表现,让整个活动热闹起来。

2.利用有趣的游戏与变化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创编与表现。

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用多说,其实简单方便的肢体语言同样能让幼儿爱上音乐演、爱上模仿练习、爱上创造表现……因为人的身体、头、四肢都能变化出各种动作,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可表现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各类音乐教材中的角色,都离不开人的各种体态动作,就连各种动植物的出现也都具有人类的语言和思想。本首歌曲中的布丁也不例外,因此,我可以利用各种体态与动作变化来表现布丁的摇摆、晃动等动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他们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而肢体语言就具备了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让幼儿边学习、边动作,消除幼儿呆坐听讲的烦恼,让幼儿的注意力更加持久。

3.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

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普通意义上的理解是:首先要轻松、愉悦。因此,不管是幼儿还是老师,郁闷的环境都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连老师都没有激情,又怎能奢望幼儿投入呢?所以活动组织中我争做和幼儿互商互助、协调行动的民主作风型教师。同时也鼓励幼儿有独立的见解,有创造精神,这是新《大纲》“以儿童为中心式”的教育精神。在我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为:让幼儿提出和展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让幼儿提出和展示不同于他人的方法与观点。

三、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兼顾

有兼顾的意思是要尽可能地激发全体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部分幼儿的兴趣。为了做到有兼顾,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练习巩固法。

活动一开始,我组织幼儿在歌词图谱的引导、提示下进行已掌握歌曲部分的练习,提出演唱要求、巩固歌曲的记忆的同时也通过部分歌词的创编激发幼儿练唱的兴趣,为下面律动的开展打好歌唱的基础。在律动的创编与练习中,我通过集体练习与游戏活动的组织来进行巩固练习,让幼儿在一次次的音乐感受、表现中表演歌曲,体验快乐。让全体幼儿在积极尝试参与活动时循序渐进无压力,保持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分层教学法。

幼儿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分层教学,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也面向个别幼儿。如对于表现力强的幼儿给予示范展示机会的同时,也给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以提示与带动,这样的带动有教师的示范带动,也有同伴间的互动带动。如对于音乐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幼儿,我注重兴趣的激发与维持,力争用自己的情绪、夸张动作与鼓励性语言带动他们爱上音乐活动,愿意参与其中。而对于积极性高的幼儿则重在动作等的创造性激发,又如幼儿各大智能发展能力不一,我在活动中除了给幼儿展示自己较好智能发展的机会与空间以外,还设计了让多种感官参与其中的内容与互动环节,让每个幼儿的多种智能都有所提高。

3.示范演示法

幼儿喜爱音乐,情不自禁地会受音乐感染与带动,但是幼儿由于理解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和动作表现力的不够,从而很难系统有序且准确地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这个时候,教师和同伴间的示范就比较关键。所以活动中我多次运用示范演示法,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利用幼儿间的相互示范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完整感受与创编后,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教师示范演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适当的休息时间,还为幼儿展示了完整、个性的表现形式,为幼儿自行完整地练习具有示范作用。

4.游戏体验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幼儿最大的兴趣”,所以我在活动的开展中加入了很多游戏的元素。在动作创编的过程中通过布丁带大家玩转圈的游戏来带动幼儿探索单人转、两人转和多人转的多种方法。同时,在最后练习巩固与给幼儿表演展示的环节中我创设了“吃布丁”的情境,让幼儿在生动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中大胆表现与自然练习巩固。整个活动让幼儿“学”在游戏中,“练”在游戏中,在愉快轻松的游戏环境中感受歌曲并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实现教学目标。

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有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想象着如果其他骨干教师来组织会是何效果。其实在同样的音乐内容选材与教学方法、策略设计的基础上,不同教师组织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与幼儿反应,这说明在前面提及的三点因素的基础上还有教师能力的影响。教师能力包括表现力、洞察力、随机应变力等,夸张到位的动作表达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敏锐的洞察力能较好地了解幼儿兴趣、情绪的动向,有方向性地做好激发与调动工作;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及时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很好地激发不同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日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得注重个人全方位能力的提高。

通过本次音乐活动我发现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需要有内容、有策略、有兼顾和有能力,只有当教师巧妙地让音乐与幼儿互动起来,让幼儿自由“徜徉”在音乐中,“玩乐”在音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从而自发地提高对音乐的兴趣,慢慢地学会欣赏、体会、理解与表现音乐。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7

只有把音乐融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幼儿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音乐是一门表演艺术,要使幼儿感受各种表演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它必须让幼儿在实践中直接体现,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

幼儿时期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对我们小班的幼儿来讲,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学期中,我围绕了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努力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愉快的、积极的参加音乐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早期的艺术熏陶培养,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

它能使人快乐,也能安抚人的心灵,如何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首先得选择好的音乐,让幼儿来听,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教室里总能听到一些节奏感明显,旋律优美的曲子,让幼儿在一日的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在他们进行游戏时,我会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让幼儿感受活动时特别快乐,在他们午餐时,我会播放一些较为舒畅的音乐,让幼儿愉快的进餐,在优美、安静的摇篮曲的陪伴下,他们会很自然的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些都是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其次,要让幼儿了解音乐美的因素。例如:在欣赏《森林音乐家》的过程中,这是一首经过缩短后的欣赏音乐,边欣赏小朋友们便会跟老师一起跟着音乐,用各种不同模仿动作表演各种动物,而且非常愉快,了解音乐的优美、舒缓的性质。其实在听的过程中,幼儿已经投入到这音乐中去了,被音乐所吸引、感染。并对这音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些对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二、在音乐教学中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音乐知识对幼儿来说好象在听一些故事,只知其表不知其内,如何使一些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幼儿易懂易记,我经常以一些小故事来引导他们。比如:在进行音阶的练习时,我会先让幼儿听故事,在很远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前有一排台阶,有一只小花猫经常去玩,着台阶很奇妙,共有七步,每踩一步都会发出一个好听的声音,那就是1234567,上到顶上的时候,小花猫觉得很有趣,又从上面走下来,7654321,小花猫会用这些声音唱歌,所以小花猫特别喜欢,从低到高,再从上面下来。讲完故事后,我让幼儿扮演小花猫上下楼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让他们在富有情趣的练习中逐渐掌握不同的音乐,依照这样的思路,每当碰到新的难懂的乐理知识时,我都会编出一些比喻恰当的故事,让幼儿容易接受,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这样的学习音乐很有兴趣,既可以学小花猫上下楼梯,又可以学到新的知识。

三、在音乐游戏中,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所以他们比较适合在音乐游戏中来学习音乐,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就接触到了音乐游戏。例如:我们在学习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的过程中,我先让幼儿自由欣赏音乐,在幼儿熟悉后,我们就学习《拉个圆圈走走》的歌曲,然后就根据歌词,我们玩了拉个圆圈走走的音乐游戏,让他们自己找朋友、伙伴随着音乐节奏跑跑、跳跳,这些对幼儿学习这首歌,帮助幼儿记忆歌曲中的歌词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幼儿的兴趣也很高。

在这一个学期的培养中,大部分幼儿已经会很高兴的跟着老师学唱歌,听音乐做动作,有时候会很安静的坐在那儿听听音乐等,这些都可以表明幼儿已经对音乐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但这只是一个开始,离幼儿能陶醉于音乐,理解音乐还差很远,我只有在此基础上,更加努力的工作,使幼儿在音乐这条艺术道路上茁壮成长。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体会8

通过这次学习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方面,我受益良多。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幼儿音乐的表现能力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的创作和作品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呢?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三、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因此说,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如果单纯的技术训练就会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丧失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我所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音乐课程,四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活泼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指导学会聆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课前指导学生多聆听几遍歌曲,掌握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学唱歌曲也跟快些。

二、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并做情绪处理。

在听一遍歌曲之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讲述歌曲大概内容,表达的的思想内容和活动情节并进行爱国、爱党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游戏、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游戏和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同他去》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游戏歌曲。歌词简单易懂,就是要求小朋友们邀请别人来玩游戏,小孩子表现欲强,这堂课中能积极参与,并且能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叫到谁谁就来比赛,为自己组争光,既能活跃课堂、小孩得到锻炼,而且在轻松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了歌曲,又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运用已有条件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

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目前来说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但是也有很多方面还做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也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老黑山中心小学刘东财2011-7-1

课堂教学是艺术,可以精雕细琢;课堂教学是科学,应该有严谨的结构、可循的规律。至于如何雕琢、如何认识其内部规律,使之理性化和具有概括性,从而更具普遍指导意义。

一、为什么要研究结构

(一)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必要。提高课堂效益是每位老师的希望。如果在上课前认真思考这节课哪些结构是贯穿性的,哪些结构是从属的,各结构需要多长时间为宜,周密地、全方位的思考之后,才有可能使一节课重点突出,既有科学性、系统性又符合儿童心理特征。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

(二)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是培养能力的必要。研究了课堂结构我们才发现,要缩短知识与能力的距离,要努力寻求知识与能力的中介,音乐课不能只教学生唱歌,还有听的能力、审美能力、审美观点、演唱技能、演奏技能要去培养。这需要研究教学内容的结构、教学方法的结构和知识载体的使用等,组成一节课的结构是多维的,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理出层次、准确地找出知识、能力的中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音乐素质才成为可能。

(三)是整体优化的必要。从微观角度讲,把一节课看作整体,任何手段都是为着一个共同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理智地、主动地驾驭课堂,使之达到理想的优化程度,这就要研究课堂上多种结构的层叠、交织关系。哪一种结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几种结构的主次关系等。有了全面的构思,才能组织好多维的课堂结构。只有组织好

整体结构,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学生才会从知识、能力、素质、品德诸方面共同 得到提高。

二、音乐课上的结构

音乐课上有五种结构需要研究,现分述于后:

(一)审美结构

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结构也就成了贯穿性的重要结构。

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过程要贯彻音乐课的始终,情感因素是审美过程的突出特点。音乐课上,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教师用各种载体介绍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音乐美,再通过音乐、文学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理解美,并用变化力度和变化速度等手段去表现美,构成了重要的审美结构。不具备审美结构的音乐课只是知识课而不是艺术课。

(二)知识(含认识)结构

知识、认识结构是以“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的讲授过程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形成新的难点。科学知识有自身的系统,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也有自身的轨迹。二者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并不重合。例

下向下是56712345,而学生掌握的顺序是123;765最后掌握4.这些都需按照课堂教学的 特点,把教学内容繁简安排得当,精略调度合理,尽量使教学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三)教法(含练习)结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练习结构就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教法结构直接影响练习结构,练习结构直接影响掌握知识的牢度。教法有两类: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各类教法在课堂中所占比例、所需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设计。为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手段上要想好多办法:创设意境,交替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精心选择传递信息的媒体,精心安排载体结构,适时运用艺术 语言、教具、学具、录音、录像、板书、挂图等,以通过形象教学的手段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练习是知识与技能的中介,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巩固,只有通过练习知识才能形成技能。音乐课上,学生要有大量的参与活动:节奏的击打,音高的感受,配合歌曲的律动、表演,欣赏活动中的讨论和器乐的演奏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

(四)能力结构

音乐课上的能力结构大致分三个层次:

1.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音乐课最基础的能力是听的能力,包括对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听辨能力.2.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含音乐知觉能力)如对调式、调性、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感知能力,还有音乐注意力,音乐记忆力,音乐联想能力和音乐想象能力。

3.渴望形成的音乐能力,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培养目标。这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熟练掌握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创作能力。

(五)时间结构

以上几种结构的运用,都在流动的时间里进行。因此,时间是所有结构里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最佳时间不过十几分钟,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精心安排。最好在学生优势兴奋中心形成的时候突破难点。授新课时间不少于一节课的50%。为防止疲劳,可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课上练习,最好是综合利用时间,一个学生板书答问,全班可同时进行拼谱、声势、音程等练习,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三、音乐课上几个结构的关系

音乐学科是进行美学教育不可替代的学科。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是我们的目标,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审美结构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决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组成不同的练习结构;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为学生组成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组成不同的能力结构。

课堂授课,从感受美开始,我们在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同样,在要求学生以某种情绪,运用技巧去表现作品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应以审美教育为主,专业性较强的技巧训练应放在从属地位。一味追求技巧的高难度不是普通教育的任务。

至于教法与知识载体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增强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练习方法的选择和艺术实践时间的控制要有益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要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为目的。

综上所述,“审美结构”在音乐教学中有核心的作用。

与教法结构关系最密切的是练习结构和能力结构。选用卡拉博。科恩教法,学生就要在大五线谱上跳来跳去,就要用各种位置表示对音高的感觉;选出奥尔夫乐器学生就在敲敲打打中找到音乐感觉,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也建立了音高概念。所以,学生的音乐实践和教师的教法选择有直接关系。教法结构能影响审美活动的效果。教法选择得适当,时间控制得合理,审美活动的效果就会突出;选择教法时要考虑知识结构和认识结构,即知识的系统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这有助于形成“熟练迁移”,以利于新知识的记忆、新技能的掌握.学生最终形成的能力是审美结构。教法结构的反馈,也是练习结构、认识结构的最终结果,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

总之,审美结构是核心,知识结构是基点,教法结构是导向(练习结构是手段),时间比例是关键,形成能力是目的。

四、课型与结构的关系

任何课堂类型的结构是相同的,但结构内涵各异。例如声乐课,很可能采用柯达依教法。在审美过程相同的情况下,多注意音色的训练,用声音(歌唱)来表现作品,最后,形成歌唱能力;而唱游课则可能采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或卡拉博。克恩的教法,在审美过程相同的情况下,多注意体态的训练,用动作表现某种情、绪或情节,最后,形成表演能力。创作课很可能通过分析对比的手法,让学生通过节奏游戏、旋律游戏形成多 维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器乐课也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在分析知识本身的逻辑规律、授课内容的难点 重点后选择适当的教法,通过由简及繁的练习达到运用简单技能表现某种情绪的目的。

随着大家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提高,教学结构的内涵也会不断丰富。要主动地运用和控制教学结构并非易事。因此,音乐教师要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掌握教改信息,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篇: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1、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2、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1、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2、音乐课缺乏创新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因此,音乐创新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

三、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1、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 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

2、设置情境,引发创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与音乐情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

3、树立自信,肯定创新。

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可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同学们进行论证和反驳。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投他一票,支持他。这样,在有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对音乐的理解了进一步加深了。

4、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积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作为重点,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切实从学生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出发,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他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观念,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去开创音乐教育事业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下载音乐教学论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教学论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文丰小学 覃波 摘要: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必然流程,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

    音乐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10篇 幼儿音乐教学随笔1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想让幼儿辨别长音与短音,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让幼儿根据音乐里面节奏的变化来用动作表现音乐,激发幼儿的想像创......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 幼儿音乐教学心得1 20xx年10月xx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在幼儿园举办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培训,通过聆听陆秀琼老师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创作设计》、提升幼儿绘画......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 杨倩 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类型之一,是指在音乐或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小班幼......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幼儿教学心得体会1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了解交通信号灯的含义,并让幼儿讲述过马路的规则。在活动中教师利用了情景游戏体验模式,这一样的教学方式十分适合小......

    幼儿教学教育论文原创范文大全

    篇一摘要:对幼儿班级管理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生活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从而提高幼儿各方面能力,为今后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优化在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