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
《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体会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其实挺喜欢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总是不喜欢观课,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评课、议课,我也发现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有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但我们心里面都很明白,让我们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评课、多议课、教学反思。听了孙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师不愿意做这几样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真正的意义所在。不过,我现在也已茅舍顿开、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
而且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来谈,我也发现了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他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但我认为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总之,无论是教学中的那个环节,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将无法达到这节课最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第二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三篇: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听课,无非就是校领导跟教研组长坐在教室的后边,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教态是否自然,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内容太具体、呆板,反成了泛泛空谈。导致教师往往是点到为止,没有重点,缺少深层次的剖析,可想而知,教师到底能有多少收获?能促进教师的多少发展?《有效观课议课》是一本让我读完而无枯燥厌烦之感的教育理论书籍。书中提倡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师教育工作中,提出了全新的“观课议课”理论,通过书中一个个生动案例的诠释,让人读完不禁眼前一亮、为之震撼。
通过学习观课议课让我真正明白观课的真正意义。首先,听课者必须对课堂认真观察,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观课时我们不一定要坐在教室的最后,可以坐在学生的旁边,了解学生的认知策略,合作意识,性格特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意图可以阐述,我们的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其次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关键点,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从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看教师是否想尽办法、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主动探究、能否提出有价值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真正站在上课者的立场上,跳出讲课人的思维框框,最大限度地维持原执教者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则是对被评者最大的帮助。我们的议课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这个,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很好的课。
《有效观课议课》也使我们从活动中收获经验得到成长:通过上课,听课教师了解为什么这样上;通过观课议课,使听课教师明确这堂课好在哪里,哪里需要完善等;观课老师也从活动中得到启示,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丰富自己的阅历。我想在今后的观课议课中,有以下几方面是要注意加强的:
1、加强交流。
常常我们是坐到教室中才知道今天听课的内容,即便是提前知道课题也不会事先做些了解准备,这样对于不熟悉教材的人来说,听课的效率就会很低。通常上课者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及意图听课者事前是不得而知的,要在听课的过程中自己慢慢揣测体会。而如果课前上课者有所说明、听课者有所了解,那么听课过程中目的性就会更明确,效率也会更高。在议课的过程中,平等的交流更为重要。陈大伟教授指出:观课议课不是为了展示教师自己多么出色优秀,而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尊重、平等、交流,使上课者和观课者消除隔阂、直面问题、共同分享,才能取得议课的成功。
2、明确主题。
通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面面俱到,这种方式看似全面,但也隐含着听课者对课的思考不够深入,泛泛而谈,在有限的研讨时间内不能使议课达到一定的深度,对上课者的帮助不大。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语文课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做法和效果。„有主题才能有重点,才能更深入,更有效。
3、以学论教。
我们习惯在听课时关注教师是怎样教的。有时甚至过分注重教师的语调、体态、形象等带有表演特质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把教学效果不理想归罪于学生,常常我们会说:你这样设计是好的,就是学生不配合。加涅认为: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重点,以学的方式、效果来思考教学方式的合理性,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4.加强反思。
教学反思是当下大力提倡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总之,值的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通过这次学习,我比较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认识到观课议课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一定要改掉不足之处,更有深度的参与到观课议课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1
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教二十余载,经历较多。很多次培训都是流于形式,对老师的帮助不大。8月28日听取了进修学校王长丽主任的学术报告后,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听课评课不要再流于形式了,不要再“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你好我好”了。这样的教研有什么意思呢?这样,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我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是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
感悟之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观课议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陈大伟强调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了解教师这样教,没有了解情况前不随便下结论。
感悟之二:观课议课是促进教师思想、实现专业成长的捷径。
陈老师在聚焦课堂教学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观课议课的模式。并用“以学论教”指导我们的思想,“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作为观课议课的焦点,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和观察教师的教。”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先进的理念。
感悟之三:观课议课是教师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流淌的过程。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的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幸福的教师能影响和促进学生幸福的校园和课堂生活。因此我们不能不小心谨慎,不能不奋力成长和改变。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责任。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3
前段时间,有幸在璩xx工作室线上学习中接触了各位大家,他们为埋头于教学一线,受制于成绩、制卷、开会、交表、评比各项事务中的我,推开了一扇扇的大门。诗歌教学内容的设计、校本研训的专业指导、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论文写作……内容丰富,专业性强,令我受益匪浅。听了他们的讲座,只觉自己如井底之蛙,教书近,专业学习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凭经验做事,缺乏理论支持,不科学不高效,应当思变。
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对成都大学陈教授讲授的“观课议课的相关问题与策略”感受最为深刻。实际工作中,作为教研组长,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评课,可偏偏这样的场合又特别多。理论上来说,作为语文老师,公众场合说两句话不是难事,可为什么最怕这样的说话呢?暗自思忖,有三个方面。
一是怕自己评得不对。每一堂公开课来到我眼前,其实授课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甚至有些时候是团队在背后共同打磨,比起他们的精心探究,匆匆上阵听课的我,恐怕还没他们事先收集的资料多,了解的背景多,看过的课例多,就凭个人经验,怎么能够一定看出问题呢?个人的看法难道不会以偏概全吗?对于这一节课,无实践的假想一定会是最适用的吗?理论或者经验只能指导实践,而不能代替实践。更何况参与这节课的教师个人风格、学情状况等各种因素都不能够获得足够公允的信息,于这堂课而言,置身事外的听课者个人角度的评价是否妥当?
二是怕自己说得不中听。评课,以往都是大家围着授课老师七嘴八舌,授课的老师便频频点头。这种感觉不是很好。上课的老师三五次的磨课最为辛苦,课上得不错(怎么界定?)固然是好;但如果发挥失误,或者确实出了问题呢?实话实说会让人尴尬。很多时候评课,为了不挫伤老师的积极性,我都会斟酌一下自己的用词,所有听课的老师估计也是一样的心理。于是就出现了陈大伟教授所说:先说优点一二三,再说不足一点点,而且不足还要往那些无关痛痒的方面去说。总之,结果就是,大家都完成了任务,长舒一口气,但收获甚微。
三是怕自己评得不高端。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一次听评课,实则是两次学习的机会:授课教师给一次观摩学习的机会,评课专家给一次研修提升的机会。所以评课专业精当,更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我本人也是在多次大咖的评课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用之于课堂,颇有感悟。多年以后被代入“专家”的角色,却只觉修为不够。想要很诚恳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给年轻教师一些帮助,奈何眼界有限,愧矣!
听了陈教授的课,我有顿悟之感。从源头上,我就应该改变:这不叫听课评课,而应该是观课议课。听课用耳朵,观课则是调动各感官,除了教师的授课内容及策略,还有学生的听说读写反应,还有整个课堂状态。另,评课是自上而下的审视,议课则是共同参与的研讨。观课者亦是当事人,他和授课老师一样,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担任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思想上一转变,问题便迎刃而解。既是团队探究,直言无妨,意见相悖无妨,课不成功亦无妨,思维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事物只有处于矛盾中才能发展变化。探讨更好的教法学法,成功固然可喜,失误同样富有价值。
除此之外,陈教授还特别指出,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听评课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的确如此,接到通知去听课,授课内容课堂上才知晓,40分钟听下来立马评课,听什么?评什么?听的评的恐怕都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每次听评课都是这样的程序,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大家的对话失去共同的基础,研修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陈教授特别指出,课前要确定议课主题,确定议课团队人选,分解议课主题观察与研究的方向,还要根据各自方向挖掘经验,收集信息。换言之,要让散漫的听评课变成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主题”是我在陈教授讲座中听到最多的'词。这个词让我意识到,教学教研,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每做一个活动都力求探讨或解决一个问题,只有这样逐步推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通达千里。陈教授说,观课议课提倡以发展性取向“献课”。我想,着眼于发展,就要有一个方向的指引,“主题”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什么是主题?陈教授指明了两处来源:一是问题,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教师在教学中有超越有创新的地方。即这堂课,我们尝试用某种方式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或问题,大家都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么做可以吗?或者这堂课,大家来看一看,我的创新之处是否有价值?确定好主题,再围绕主题,思考讨论,反复尝试,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学问题,当然事半功倍。
学习之后,很想要把这样的理念带到工作中。刚好,有一个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的活动,有幸作为评委之一参与。这堂课来自七年级下册综合性活动“我的语文生活”。因通知仓促,没有时间组建议课团队,便自行阅读教材教参,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例资料,最终给自己确立了观课议课的主题——如何合理设置任务情境,并据此细分观察方向: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任务情境设置,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和表现力的区别。为此,我制作了简易的表格,想要尝试一下该种方式的观课议课。
活动结束,回顾这两堂课。老师功底都不错,信息技术运用纯熟,也依次完成了教材规定内容,作为活动课课型,有学生的成果展示,有教师的要点归纳,但在新的观课议课理念下,通过实时记录,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课堂学生表现力的高下除了班级的差异外,还深受教师创设情境的影响,动画指引、生活实景、虚拟故事、时事背景……各种情境细细比对,让人觉得这里很有研讨的价值。
走在求知的路上,也许所思所行还很不成熟,但我愿意勤勉奋进,实干笃行,永远做一个朴实沉毅的教育追梦人。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4
怎样更有效地观课,就是让自己累起来。怎样议课,就是发现联系,发现教学变化的可能性。《有效观课议课》全书分五个专题,专题一理解观课议课,专题二准备观课议课,专题三有效观课,专题四有效议课,专题五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本书先举例子讲什么是观课议课,再讲如何有效的观课议课,最后讲观课议课的意义,全书逻辑井然,非常有条理,也非常有操作性,对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非常有帮助。
“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观课议课”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课人,除需要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所有的观课者共同研究、探讨。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时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思考其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程度;观察教学中学生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思考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等。通过学习《有效观课议课》我深深体会到观课议课比听课评课加入了更多的人文观点,能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尊重,营造了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氛围。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从经验中学习,要想积累经验关键要主动,主动就是建立教学活动与教学结果前后的联系,这是教师成长的一个秘密。反思是比较和批判,经验很重要,并不一定正确,反思的目的就是批判和改造已有的经验,从中获得相对正确并且有用的经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太多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师这个岗位的时间还很长,让我们在创造中为生命历程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5
在讲座之前,老师用几句简单的话介绍了自己,听完她的介绍,马上让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学时的老师,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学时的孙改仙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虽然听着有点困难,但是总觉得有种亲切感。
孙老师主要讲的是教学技能----如何有效观课、评课、议课、教学反思。在前面陈清风老师讲的是教学常规----如何备课、上课。我认为这两节课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我也认真地做了笔记,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其实挺喜欢备课、上课的,可不知怎么地总是不喜欢观课,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评课、议课,我也发现这不仅仅是我有这样的反应,有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有这种感受。但我们心里面都很明白,让我们在教学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观课、多评课、多议课、教学反思。听了孙老师的讲解之后,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师不愿意做这几样事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真正的意义所在。不过,我现在也已茅舍顿开、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观课议课能够改进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比听课评课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在观课和议课是一定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由学生的活动中分析与教师教学方面的联系情况;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课教师,由学生的活动,自己如何的处理教学;观察教学中学生的掌握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师都讲过公开课,无论是具有资深的老教师,还是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公开课似乎就是尽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此,历经几轮试讲,反复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听课老师,事先对这节课一无所知,临时坐进课堂。一节课观摩下来,首先要对讲课的老师的教学情况依项打分。如果有评课的要求,就会聚集老师来评论一番,或者给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毁誉参半。这种情况下,上课的老师都表现出很谦虚的样子,之后,就会心里暗暗下决心,不是万不得已,就决不开课了。 而且结合我这几年的工作来谈,我也发现了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虽然他好像是可有可无的,但我认为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自己的后续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无论是教学中的那个环节,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否则,将无法达到这节课最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讲座之后,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6
学习了陈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拿到书就以为观课议课就是听课评课,其实,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是不同的。观课议课,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如今,我们是否真正做到正确的观课议课呢?
第五篇:有效观课议课
ˇe《有效观课议课》作业
专题一 理解观课议课
1、你理解“观课”与“听课”、“议课”与“评课”的不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㈠“观课”与“听课”
听课:在过去的听课中,听课教师往往习惯于坐在教室的后排,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炼,多媒体使用是否恰当,学生发言是否积极,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在这里也有“观”的成分,但是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看学生的表现也是为了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观课: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现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它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的观察,课堂的情景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教师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学生的活动和状态就成了观课的核心。把观课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景。观课的目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要观察对象,而不全是观看老师的表演。
㈡“议课”与“评课”
①从词义上,评是评价,评定,评论,评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论、评价和评定。议是议论,是对话,是讨论,议课是讨论和发现课堂中各个环节、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课堂教学种种可能,从而认识课堂、理解课堂、改进课堂。②从适用对象上,评课基于判定,目的在于分辨差别,判定等第,并把结论用于教学奖惩和教师奖惩,评课针对的是人。议课是指向未来,其目的更加兼顾教师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又不仅仅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首先自助,参与者在活动中要通过“假如我上来”的“共在同行”的介入使自己思考和发现,然后才是互助,即通过对话实现交流和分享,议课针对的是某一有研究价值的教学问题。③从取向上: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评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评课者重在指出执教者的优点和缺点,要么言辞尖锐,要么是老好好;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作为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议课者要善于发现献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沿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螺旋式前进。④从话语结构上:评课是“总的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这节课的优点不说了,不足有„„”“我认为应该这样改进„„”;议课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我这样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⑤从结果上:评课是得出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结论,发现授课老师的优势和不足,也提供教学改进的方向。而议课是从这一刻的故事出发理解教学,认识教学环节、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一方面对这一课讨论和思考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一课中走出这一课,获得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有了“一中求多”。它更加需要教师自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㈢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犹如铅笔与毛笔,各有各的表现力,各有各的使用场所: 评课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分出等地的时候。比如,学校实行绩效工资了,这要和课堂教学水平挂钩,就需要对课的水平通过“评”的方式分出等第;另外,优质课竞赛涉及选人和判断人,评课也是一种合适的方式。所以,评课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取代。如果需要研究课堂上的问题和发展教师,则“议课”的方式更好,在《静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学有这样的观点:“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论,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评论只会彼此伤害。”与“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生活性、普遍参与性,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在校本的基于研究和改进的教研活动中,观课议课可能会成为方向和趋势,对此我还有一点信心。而且我相信,在通过观课议课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后,参与赛课也就更容易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会是观课议课对评课活动的一种贡献。
课堂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研究课堂教学时偏执一端无疑是片面的,最好的办法是恰当好处地兼顾,而在兼顾中又总会有自己的偏好。在科学和艺术的权衡中,观课议课更靠近艺术的一侧。这样,在研究课堂教学中,观课议课大致是走整体感悟课堂的道路,看重具有意义的情境和故事,看重师生的状态和感情。齐美尔说:“在连接两只眼睛的直线上,目光承载着自己的个人人格,自己的心情,自己对对方怀有的冲动。”对于他人目光的解读,观课议课采用的方式是将心比心的整体感受和领悟。
2、为什么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答:“作为一线教师,一学期之中,开课与评课,总是免不了的事。无论开课,还是评课,在我看来,都是件危险的游戏。”如何走出“危险”、远离“危险”,使对课的研究的“游戏”充满快乐呢?我想,还是少“评”多“议”更好。
“评”是什么呢?是“每次评课,都如古玩鉴定专家,面对模糊不清的古董,除了鉴定真伪,还要确定其合理的市场价位”,简单地说,就是“鉴定”和“评价”。对课进行鉴定并非没有价值,但它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只是对课分出等第的赛课,分出等第来,评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平常的教研活动并非为了分出等第,而是为了研究,为了改进。基于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更有效的方式是“议”。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评”的危险在于课不仅仅是课,它是开课教师的心血,课里有开课教师的梦想和期望,课被评判意味着心血被评判,理想、信念、追求被评判,日常教学生活被评判。对一节课的否定,可以看成开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被否定,它可能导致这位老师今后的成长进步被否定。面对这样的风险,当然,我们可以只用“欣赏宽容的目光”,只说好话,只说鼓励的话,但这样的好话又不能起到教学研究的真正作用,不能达到帮助参与者改变的真正目的。在两难的处境面前,尽管我们“如履薄冰”,但也难免“心头充满愧疚、后悔和难过”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评”,还在于课堂具有“模糊不清”性。比鉴定古董更加困难的是,教学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课堂教学是一个永远也难以猜透的谜,我们只能不断接近,只能说“可能这样更好,更理想”,永远也无法说“我读懂了课堂,教学就是这样的,就应该这样办”。因此,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的谦逊。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都缺乏评定和裁决的资格。
研究重视沟通,在沟通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共识,促进发展;而评重视鉴定,是结果性评价,对教师的促进作用不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发展本位,因此要重视对课的研究。因此要提倡对课的研究要少“评”多“议”。
专题二 准备观课议课
1、为什么要提倡“进行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答: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我所指的伟大事物,是求知者永远聚集其周围的主体——不是研究这些主体的学科,也不是关于它们的课本或解释它们的理论,而是这些视为主体的事物本身。……诸如此类的伟大事物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聚集点。正如原始人一定曾经聚集在火堆周围,透过聚集在它们周围并尝试去理解它们,我们成为求知者、教师和学习者。若我们处于最高境界,表现出色,那就是因为伟大事物的魅力诱发出我们的美德,赋予教育共同体最佳、最优的状态。
观课议课的团队是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一个“伟大事物”来凝聚,观课议课是参与者围绕这个“伟大事物”互动和共舞,在互动和共舞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个“伟大事物”就是观课议课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所发现的课堂上的有讨论价值的事实和现象。提出主题,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教研目标”。
一次观课议课的时间终究有限,这就需要选择和放弃。坐在一起协商主题。首先,时间有限,一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次,协商主题体现了对参与者的尊重,使大家意识到我的意见和问题得到了重视和尊重,从而愿意在以后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次,协商本身意味着取得一致,意味着参与者需要对自己答应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有利于培养参与者的负责意识,从而有效提高观课议课活动的质量。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预定的主题讨论结束后,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它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需要提出的建议是,讨论生成的问题一定要先做价值判断。
2、观课前让做课教师做观课说明有何意义?课前说明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观课议课主张参与者彼此之间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让做课老师课前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说明,并对观课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是尊重和理解做课教师的一种实际。课前的观课说明就是一种了解的途径和方式。让做课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出来。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因为缺乏共同的话题,讨论对话往往失去共同的基础,评课时,你说东我说西,各扯一头,难以引起深刻反思,难以实现听课评课目标。为此要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说教学背景。介绍教学背景,目的在于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这可以避免参与者在不知道教学背景和全局的情况下信口开河。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
(2)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对于做课教师的教学创新,其他参与者不能先入为主,带着约定俗成的框子主观臆断,而是先接纳、先倾听,以审视和倾听的态度理解一个新世界。这样的课前说明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做课老师采用迎合的老教法,促进教学创新。
(3)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在做课老师作观课说明时,观课老师可以询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但不主张过多的干扰做课老师的设计和信心,特别是在做课老师试图尝试教学创新的时候,更不能轻易和简单地否定,而是在观课后理解了再共同讨论。
专题三 有效观课
1、观课时为什么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答:接受新课程后,我想“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它必须贯穿在教学工作的所有环节。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
走进学生中间,我才发现学生学习活动千差万别。走进学生,我也才发现师生关系的症结所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是否是一堂好课,我很赞成用 三条标准作为一堂好课的基本依据 :学生喜欢,质量不错,负担不重。所以观课时要“坐到学生身边去”
2、“站在做课教师的角度想一想”与议课效果有何关系?
答:我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这样就转换了视角:观课不是千方百计地发现和批评别人的优点和问题,而是把自己投放进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无论自助还是帮助,它都需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而是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积极而有效地思考。
思考1 .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这样的思考,一方面使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可以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能够真实地对实践改进产生帮助。.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在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分享,这是对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专题四 有效议课
1、你如何认识和理解议课中的“倾听 理解 成全”?
答: 当一个人的表达不被倾听或没有人倾听时,活着比死亡更难受;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人是需要表达的,表达是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方式,失去了表达,可能导致生存与生活意义的迷失,因为表达的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剥夺表达就是对参与者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蔑视,而提供表达则为他人是提供实现和实证的机会,是成就别人。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提倡观课议课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关怀,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成就表达者,帮助表达者实现自己。
要传递关爱和理解,倾听就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专注于对方的话语,适时做出回应,不仅认真倾听对方所说的话,还要努力去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思,这样,议课中的倾听就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探询和发现。
理解和尊重人性最为简捷的方法是设身处地,同情性的理解对方,对对方的处境、立场和心情感同身受。
2、为什么议课时要“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答:可以肯定地说,相对某一材料和学生情况,总是存在相对更完善的方法。我们认为,相对最佳的方法既是最切合实际的方法,又是在现有实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这是教学改进的“最近可能区”,在需要建议的时候,议课可以在“最近可能区”里建议。
在“最近可能区”建议的议课策略,借鉴了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老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这就是在建议时“看人说话”,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工作实际,比如有的是新教师,教学常规还很不熟悉,课堂纪律可能是有效教学的最大拦路虎;有的老师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师生关系处理方面;有的教师则可能在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另外的教师的主要目标又是教学创新和特色形成。显然,对新任教师提出教学创新的建议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而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如果议课的建议集中在课堂常规和教学管理,则可能被授课教师嗤之以鼻……“最近可能区”建议即针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使建议既立足实际,又使建议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前面。
另外,“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它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比如在农村,在缺乏信息技术条件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就可能遭到参与者白眼。在包班教学,工作时间压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运用在任何一个环节花太多的时间都不现实。因此,在提出增加教师工作时间的任务——“做加法”之前,应该先帮助教师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减下来——“做减法”。
专题五 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观课议课中的“慈心”和“慧眼”指的是什么? 答:观课议课中的“慈心”,首先是爱自己之心,“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我最想让老师们接受并有所改变的话。一方面,成长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增加,对成长的审视让人体验幸福;另一方面,创造意味着自身力量的实现,创造实现幸福。有效的科研能带来成长,并实现创造。其次出于爱学生之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调教师要“爱岗敬业”。在我心中,“敬”意味着敬畏。敬畏就是担心,就是害怕。担心、害怕什么?害怕自己的教育实践对不起学生,伤害了学生,妨碍了学生。为什么要有这种担心呢?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生命具有不可逆性。在学校里,在课堂上,随着时间流逝的是人的生命,人生是宝贵的。对于生命活动,我们不能不敬畏、不能不小心。我想,优秀教师应该是满怀敬畏和小心的教师,而把这种敬畏和小心用到工作中,那就需要满怀慈悲之心进行研究和琢磨。
那么研究过程中的“慧眼”又是什么呢?慈心生出慧眼,慧眼是指用心教育学生,它是发现教育假设——教育实践——教育效果之间的联系,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关于学、关于教材等方方面面的新的认识,然后再利用这种认识改进教育实践,以谋求更理想的教育效果的行为。
努力修炼慈心和慧眼,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而优秀的科研型教师。
2、观课议课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观课议课可以促成专业引领、促进同伴互助。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十分渴望得到专家的引领,或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或观摩名师的示范课,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充裕时间,教学经费紧张,没有外出机会等原因而无法成行,只能看专家的课堂实录,观看的名师录像课,只能学习专家的授课模式,学习名师的教改经验,而无法与专家、名师直接、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这样缺乏专家的“零距离”引领,效果是有限的。如果能够依托本土人力资源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组织起来,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有效进行专业引领的“土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就能使大部分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或新任教师在观课议课活动中,通过“传、帮、带”,使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以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使专业引领落到实处。我们强调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的一种伦理道德责任,我们必须认识到,成长是获得幸福能力,从而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很多教师认为在同一个学校呆久了,大家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趋同现象,在过去的听评课中,你的意见我的意见都差不多,结果是大家觉得在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思。而现在的观课议课是在“专业引领”下的“同伴互助”。由于“土专家”的参与,使不同的观课议课对象有了不同的视觉、经验和信息,而多样的、丰富的视觉与信息更有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教学,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成人学习者,既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也需要用他人的资源来丰富自己。如果教师彼此真诚交流、平等对话、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反复追问、逐渐明晰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分享集体智慧,就能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得到不断更新、重构和迁移,就能达到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增进友谊、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的。
②观课议课促进教师思想、促使自我反思。
首先是尊重教师思想的权利,为参与者的思想活动留下空间;其次是以参与者的思想过程谋求和实现议课的质量和效益,在彼此理性争辩中思考和谋求更加合理而有效的教学;再次,议课的任务还在于培养教师思想的责任,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成长离不开思想,观课议课质量源于有效思想。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反思的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收获。当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也许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既有专家的智慧,也有成为专家的机会。但是在过去的听课时,大家总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总是忙着记录,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况且说话的、接电话的、打瞌睡的大有人在。到评课时,把普通话准确、板书工整、教态自然,符合新课程理念等大话、套话撂出来了事。既没有反思意识,也没有反思习惯,更没有反思能力。现在的观课议课,就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机会。为了能在议课时“议”出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和思考,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在观课时就必须进行反思。要反思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是怎么想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效果和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要反思假如我来执教,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还要反思在议课时需要交流什么。议课后还要善于捕捉新问题,在模仿与同伴互助中进行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