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但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在识字方面,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猜谜语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
在朗读课文方面。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部分学生尤其是刘召瑞等同学朗读能力强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本组学习的课文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其中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国庆场面的《欢庆》,还有显示祖国不断强大的《我们成功了》,以及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本组课文寓意深刻,教学时不宜过多繁琐的说教、讲解。但大部分课文语句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为此,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和学生一起读,美美地读,深情地读,激情澎湃地读。和学生一起背,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背,和学生赛着背,变着花样背,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动。再加上适当的多媒体辅助,在本组课文教学中,这个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欢庆》一课时,我把祖国60华诞的阅兵盛况重放给学生看,看了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欢庆的场面。不用多作讲解,学生就能理解举国欢庆的含义。再对照解放初的国庆节视频片段。不用多说,学生就能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对祖国的理解。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能加强记忆,所以这样的教学非常有效,起码,学生不觉得背诵课文有多么难的感觉,也不讨厌背诵。我想,这样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在近阶段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段教学中,我努力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下半月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个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认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上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初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短小、图文并茂,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以其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出山村初冬早晨的美景。尤其文章是以时间为序,每层又以空间顺序清楚明了,是引导学生了解冬天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二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
1、读中感悟。这篇文章是一篇语言优美,用词精准的写景例文,课文中好句连连,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既培养学生朗读水平,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句子美在哪里。如: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首先,通过抓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从“为什么说大柿子像红灯笼”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观察想象,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把“大柿子”与“红灯笼”联系起来,理解了这个比喻句,体会出柿子的可爱和农民看到丰收景象后的喜悦心情,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具体的活的表象。其次通过自读自悟,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雾散后的柿子如此之美,学生观察图画,理解之后,肯定有很多感受。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上抓住重要契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不仅找准了语言训练的能力训练点,而且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仿佛那些美的大柿子就在眼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初冬景色的美丽和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对比理解。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不同,来体会大雾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体可抓住“望不见→望得见”“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词语,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望不见了?为什么又望得见了?也可以设问:说说雾中和雾后,下面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塔、小山、田野、树林、太阳)通过学生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了解雾中、雾后的景色的不同。
3、逐步放手,由读到背要由浅如入深。
远处的()、()都望不见了。
近处的()、()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发出淡淡的(),一点也不耀眼。
去掉景物和修饰词你还能准确的填出来吗?
远处的()、()都()了。
近处的()、()像(),()。
()像(),()地升起来。发出()的(),一点也不()。
雾中的景象印在你的脑海了吗?请全体同学试着背一背。
以读促思,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脉络来感受雾中和雾后小山村不同的景致特征。由自由读文——同桌互相赛读——分段读文——借助画面进行情境观察,激发学生读文的欲望。依据低年级儿童语言特点,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把语言训练和形象思维紧密地
结合起来,以语言训练为基本点,自读、自悟、有感情地表达文本、背诵课文,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美感,又使学生内化了语言,学会运用语言。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不足之处: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改进措施:
讲后反思,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欢语文课,更希望能够把语文的精华在我的课堂上更精彩的呈现出来。就让这些启示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蓦然回首历经新课改的风云岁月,我想自己受益最多的大概就是习惯了单元式备课,习惯了把握单元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每一主题课文的教学分目标,同时这些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适机调节的灵活性。就这样,每上完一节课,我常沉醉在自己与学生成功教学的喜悦中,也日积月累地记录着师生间的不足,竭力寻找弥补的途径,以促进教与学的反思实效。
在教学第三册《好奇》这一单元时,我与该班学生的得失如下:
一、包括搜集资料在内的各项课前准备应该是多渠道地进行,又要能反应学生的具体真实的生活。
1、电视节目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启迪了他们的智慧。现代社会日趋文明、富裕的今天,很多文化的传承都有赖于电视、计算机等众多通讯技术。当电视已基本普及时,人们从中获益不少,电视节目日趋改善,丰富多彩,为生活增添了几多色彩,时至今日,人们从广告、新闻、娱乐等节目里收获着许多书本以外更为直接、形象、远程、高效、丰富的知识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立体感。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把电视搬进课堂,相反的,我们可以发现引导学生把电视作为准备性学习的一种手段,既可以避免浪费课堂上短暂有限的时间,又能让学生真正地运用已内化的知识信息于教材的学习理解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手段之所以能如此得心应手,最主要还是这本身就是他们的兴趣,又是他们具体可感的最普遍的生活物质。当然,需要强调这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切忌走向极端,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尤为重要。
2、鼓励引导发现生活中的人文资源。学生除了有着令他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他还生活在一处欲使他社会化的生活环境,在这一环境中,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单纯的他们无视这些人对其本身的社会化作用,孰不知,他们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潜移默化,并满足心中的好奇心。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引导他们去发现、有意识地寻找在这些社会人身上对自己的作用,对自己成长的帮助。
3、计算机网络信息是学生最大的缺失。为了能丰富拓展他们的视野,弥补在这方面的弱势,我积极搜集网络信息,为他服务的同时,更多的是让他们感受到搜集信息的多向性,提前让他们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向往,而不是为了玩游戏,或者把视网络信息为唯一。
二、师生携手一起主动探索发现时硕果累累。
1、学生自主质疑,巧解疑。结合《语文伴你成长》中的训练项目,我设计上由学生默读——质疑——解疑,在这样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我,收获最多是学生。我想,课文的疑难点、难解词应该是学生说了算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欲望,利用所有学生思维互补性,在交流问题、交流解疑方法的过程中,他们大多可以在重新申视自己的同时,从他人身上获取更多的解疑方法和知识信息。
2、把有情感的评价语言作为文人文课堂的润滑剂,再通过以上环节,我们一起来欣赏几组精彩的学习片段:
我在教学《苹果落地》时,生1:地球真的有吸引力吗?
生2:是的,这种吸引力就好像磁铁和磁性黑板会紧紧相吸这样。
师:哇!你们真像牛顿这位科学家,一个懂得发现问题,一个懂得细心观察。
生3:我还知道,月球的吸引力小得很,所以,宇航员到了月球上会飘来飘去,站不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看了电视上的《科技博览》才知道的。
师:你一定很用心地看这种好节目吧,因为,他能让知道一些奇妙的科学知识。
生4:我也知道,因为地球有吸引力,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才不会乱飞……
为了调整过于活跃的课堂,我随机想起用我国首次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升空的喜讯及杨利伟本人的简介,并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讲述一番,并引导同学们留心关注新闻及相关电视,并把知道的写进“采蜜本”。
再比如,教学《我的影子》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的措手不及,刚好给了学生留有余地的思考时空。生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生2:为什么影子不能像我们的衣服这样有很多种颜色?……
三、句式、词汇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感,也推进了他们规范化普通话的形成。在《我的影子》这一课中,出现了许多典型的句式,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会发现,并运用于实际生中。
四、对于怎样让全体学生喜欢上预习这份作业,我一直在探索。常想学生的提前准备性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创新思维,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课堂上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活化使用教材,但是,当我意识到班上还有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提前准备学习,却常常只是忧心忡忡,却无从下手,于是想要避而无视,可是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这点不足尤为明显地成为我理想中教学方法的顽石,所以,我想,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该坦然地面对这一难题,多做些尝试,相信自己是可以得到灵丹妙药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当时的艰辛,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逐步培养。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
2、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1、在指导书写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而没有进行示范写,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措施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地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这年的鼓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处:本文的时代背景比较远了,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时候,有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教学目标
1、认读带有木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可以联系起来记。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地观察,主动认字。
3、朗诵古诗,达到巩固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教学过程】
你们看,这是谁?喜羊羊!大家和他打个招呼吧!我们这节课就和喜羊羊一起学习语文园地四。喜羊羊喜欢我们一(9)班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三份礼物。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
1、喜羊羊的村子里有许多棵苹果树,苹果都成熟了。邀请我们一(9)班小朋友去品尝呢!看,这么多的苹果啊!闻一闻,好香呀!小朋友们想摘苹果吧!(画面上出现一棵苹果树,树上挂着八个大苹果。)
2、老师点一下,请一个学生读出这个苹果的名称。
3、开火车来读。全班齐读。
4、在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小秘密,哪个小朋友眼睛最尖,已经发现了?
这些生字宝宝都是“木”氏家族的兄弟姐妹。你们知道他们都与“木”家有什么关系吗?(指名回答:都有一个“木”;点击:“木”变红色)
5、那为什么这些字都有个“木”呢?
6、指一生来回答。
杏、桃、松——都是树的一种。
休: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
森:三木成森,指树木多的地方
林:二木成林,森林里有很多树木。
机:原来的意思是织布机,后来沿用为机器。
桥:最早的桥是用木头做的。
“木”字可有礼貌了,如果右边还有别的部件,它就会把伸得长长的腿收一下,这不,捺就成了点。
7、过渡: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回答得真好,摘到了这些苹果。
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谁知道“木”氏家族还有哪些兄弟姐妹?(梅、李、梨、桌……)
游戏园里还有另外一棵苹果树等着大家呢。(点击出现另一棵苹果树)
早星香春阳晚晨
8、你们发现了什么?(点击“日”变红色)
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字吧!小火车谁来开?
9、在我们学过的字里,你能说出草字头的字吗?
草字头萝菜藏黄花草苗蓝
过渡:刚才小朋友不仅发现了秘密,而且说出了很多相同偏旁的字。说明大家平时都在认真学习。喜羊羊送的这份礼物喜欢吗?他送的第二份礼物是什么?
1、让我们一起随着喜羊羊去识字吧!
2、这个小女孩在读什么?(出示儿童电影院)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注意过吗?
3、小朋友在生活中学过不少字了,下面标牌谁会读?
出示“第五食品加工厂”字牌
“食品”二个字你怎么认识的?
(买东西也不忘记识字,真能干!)
4、出示“六一幼儿园”谁会读?大声读出来!小朋友刚从幼儿园毕业,迈进了小学的大门。
5、出示“十人民医院”
你怎么发现这是医院的?(“十字”表示那是医院。)
借助小标志可以认识字,真会学!
老师把刚才这些标牌藏在迷宫里,老师点一下,你们快速读出来。
6、我们在生活中再去看看熟悉的字!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瞧!出示图片——箬横镇中心小学。
读得那么自豪、骄傲,这可是咱们的学校啊!
这又读什么呢?——一年级办公室(这是谁的办公室?)
我们再去看看学校其它标牌。
男厕所、女厕所。你怎么认识的?厕所上面也有一个小标志,男的图标,女的图标。请男同学站起来,读——男厕所。女同学站起来,读——女厕所。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幼儿园,我们班很多小朋友都在那读过。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大门上的标牌呢?——箬横镇中心幼儿园。请在那读过的小朋友站起来,重温一下在箬横镇中心幼儿园的美好时光。请没在那读过的小朋友也站起来,认识一下。
7、走出校园,让我们一起去逛街吧!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的标牌。
“肯德基”小朋友很爱去的一个地方。
“苏宁电器”
出示“工商银行”、谁会读?
“三和连锁”很多小朋友经常去三和连锁吧!
原来,在商店的广告牌上,路标上,高楼大厦的身上,我们都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问身边的人)
师:小朋友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在任何地方都没忘了学习生字!
8、小朋友在平时也积累了很多生字,拿出来展示一下吧!
过渡:小朋友积累的生字越来越多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喜羊羊送的第三份礼物是什么?
1、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
2、这节课我们要学一首新的古诗——《悯农》。
(1)配乐,范读,老师把这首古诗读一遍,好吗?
(2)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古诗读正确。(自己读,与同桌互读。)
(3)指名读。
3、感悟诗意。
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这位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谁来读一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4、出示图,你们知道我们碗里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吗?
(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6、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7、看了图画,读了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农民伯伯真辛苦呀!粮食来得真不容易啊!我们要爱惜粮食……)
8、李绅写的另外一首《悯农二》也是写农民伯伯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秋游》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美,易于模仿,所以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三次说话训练。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练习用“有时……有时……”来说话,孩子们发挥想像,说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几只白鸽,有时像一群白鹅。”“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根棉花糖,有时像胖胖的面包。”……最后还有一个孩子说:“天空真像一个魔术师。”这句话总结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换词语,“稻子黄了”可以把“黄”换成“金黄金黄”、“黄灿灿”;“高粱红了”可以把“红”换成“火红火红”、“红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换成“雪白雪白”。然后扩充这一句话,变成:“农田里,稻子黄了,就像……;高粱红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们说得也不错,他们结合我出示的画面展开联想,也有同学运用课外阅读的积累将句子补充完整了。
最后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学生结合自己游玩的感受做了补充。
由于二年级开始对写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平时在课堂上需要多一些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训练,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书面表达。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课文内容分析: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它“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上课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请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写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描绘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文字优美,如诗如画,读来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学时教师主要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借助录像,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相信学生能够理解词句,如临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本课的教学主要以朗读为主,朗读本文要怀着无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读出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之情。边读边想象描述的景物,读出景物的美。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读的重点,通过朗读,表达出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景色的变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感想: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这堂课我借助课件展示了一个迷人的日月潭,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盎然。如:“薄薄的雾”这个词语,学生通过看图感悟到雾的美、薄、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设想问学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同桌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是设想往往与现实不同,可能问题在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教法上,我会今后注意摸索。《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了而没有“会学”。
不足:在教学时,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没有范读感到很遗憾,觉得学生的朗读比较少,忽略了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情景,这是本堂课我认为最失败的地方,今后我一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多朗读,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来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本堂课中,我重复性的语言较多,今后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做到语言精练,让学生易懂。这些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动物过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喜鹊、燕子、杜鹃、黄鹂和青蛙、小蚂蚁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质疑,“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从儿童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接下去,我引导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边读边找答案,使学生做到有目的地去读书。
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通过充分地默读、小声朗读自主获得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有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读第二自然段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了解到燕子、杜鹃、黄鹂到南方过冬,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喜鹊在当地搭窝过冬。通过指导学生读好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学生体会到了青蛙冬眠过冬的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不理解冬眠是怎么回事,我就把青蛙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睡得很舒服的样子做成课件,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无需在用过多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此外,像燕子、杜鹃、黄鹂这些鸟类学生也比较陌生,我也从网上找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在学习的先一天,我布置了一项作业,搜集动物过冬的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了许多动物过冬的资料,上课前就迫不及待的要求展示,通过资料的搜集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的鼓励、激励性的语言使用太少等。所有的不足还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改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教学目标:
1.复习“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习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习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习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无
考虑自己,想到别人
第二次许多
《征友启事》课后反思
这次的备课短暂而显得有些匆忙,在选课的时候,突然觉得,凡是能编入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不都是经过各位语文教学的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么?我们自己只管沿着新课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精彩的课尽可能生动地讲给学生,使得教学相长也就够了。由于自己是所有老师中第一天上课的,好了,就顺着进度讲那节《征友启事》吧!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门艺术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线,贯穿课堂
全文有13个自然段,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很长的一篇课文,而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最忌讳从前向后上成“流水帐”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两份征友启事作为主线,然后进行对比学习,不仅使得课堂脉络清楚,而且在对比中名理。
二、语言训练,随手拈来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我又追问:“多了几个词语,意思上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故事的进度到了第二则征友启事的结果部分,“牛栏前热闹极了。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在这里,“热闹”“团团围住”两个词语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则征友启事的成功,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好”与“不好”的征友启事分别为谁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来理解词语呢?我抛出问题:“孩子们,牛栏前热闹起来,你还见过哪里有热闹的情景?”学生纷纷举手:“快过节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热闹啊!”“大雁塔广场上很热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就要开始了,真热闹。”学生在简单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经将“热闹”的含义明白了。我又让学生来做出“团团围住”的动作,在动作中理解词语让学生轻松而快乐。
此外,在备课中,我发现在四个动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话中,有四个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运用了它们,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和累赘,可是,如何处理这部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奇之处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却最扎实的造句训练,在多个句子的感悟中,学生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是基本一样的,体会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谐愉悦、享受语文
我是一个追求诗意课堂的人,语文教学变来变去都不离其中的就是: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训练。而我,更喜欢与学生在和谐的交谈中,让学生边享受边学习语言。“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都有什么反应呢?”学生看图后纷纷举手发言,于是,我拿起准备好的头饰,随意地走到一个学生的面前,又随意地将一个小马驹的头饰戴在他的头上,“请问,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马驹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请问,你是可爱的小花猫吗?你会边走边想些什么呢?”没有任何的雕饰的,孩子会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个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没有收获吧!”那时候,我想,我和孩子,我们都是微笑的,因为我们在享受着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个性阅读,不拘一格
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心情会怎样呢?文中写到小牛去找老牛诉苦,“诉苦“!两个字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怎样使这里的“诉”能“苦”出味道来呢?我让学生加上小牛此时的心情描写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加上了“小牛难过地说”“伤心地说”“垂头丧气地说”……等描写心情的词语,然后我请学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吧!学生将这句话读得有了滋味。
在教学“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这句话时,我请学生带着动作读一读,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请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呢?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在学生反馈以后,再带着那样的心情去读,使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另外,承担“课中文化”课题以来,在课堂中间的活动上自己也再边做边积累。本课以“朋友”开始,以“朋友”结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时刻,我趁机让学生和小动物们一起“庆祝庆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学生得以放松。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又都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老师有点着急,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点题时,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够想办法将第二份征友启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场”,紧接着后面又让学生仿写启事,那会效果更好。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不过,只要不断摸索,自己就会有所得。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今天听了莫老师《云房子》一课。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总体感觉是老师的目标意识强。这节课里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处把握得准;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昭然入胸,说明莫老师备课是很充分的。这节课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1、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支玉恒说过:“那种把教材所有的内含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的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东西都要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进行教学,是决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莫老师上这节课紧紧围绕“云房子的形状”(第二自然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小鸟的活动、云房子的'变化一读而过。
2、教法选择得当,适合低年级学生,符合学科特点。这节课老师没有生搬硬套地运用某种教法,而是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优选活用。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教材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云房子形状的美;还设计了很多造句造段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活用语言,如“小鸟造的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美呀!”,“你若是一只小乌,还能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做个小诗人(模仿文中句式说话):‘有的像那样’”,“这么多的云房子,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这其中,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调动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运用文本的词语和句式说话,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若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形成有效地互动,在动态中生成,更好。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积累,我将开学初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
一是导入部分,不以教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后,一边吟唱《郊游》,一边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美丽!”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官上,而从自己的情感内心和表达上还没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再跟着课文〖感谢您浏览!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中的孩子一起去郊游。”这样,课文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
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单描述看到的孩子们的欢快情景,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再现当时开心的场面,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孩子们在课文学完之后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
“我似乎看见了蓝蓝的天空和秋天美丽的田野,我还看见了刘徐伟(我班学生)在忙着逮蚂蚱。”
“我觉得我来到了草地上,小朋友正在追我呢!”
“我看见小鸟了,我对着小鸟大声喊,叫小鸟小鸟快下来和我做朋友。”
“我对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朗读的训练。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无穷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天也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第一自然段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要重点理解“渐渐”和“郊外”不可以生硬,“郊外”一词从抓住导入时候的唱歌“郊游”引开,秋天到郊外去游玩便是“秋游”,又点明题意,又理解词义,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过教师朗读故意遗漏“渐渐”,在帮助别人中孩子们发现了这一个词的重要,感受到秋风初起,天气渐渐变凉。
第二自然段,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蓝天白云的变幻无穷,因为自己课前有深刻的体验,于是美丽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再也不局限于课文中的白兔和绵羊,他们头脑中勾勒的具体画面全部展现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读兴趣自然被激发,朗读情感被调动,可爱、调皮的白云成了他们的朋友。而对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孩子们很难感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天空的无边无际,同时又积累了词语。
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想象练说农田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感受农田的色彩斑斓的美,进而进入丰收的愉悦。然后在反复朗读,比较朗读中体会“黄了”“红了”“白了”中农民伯伯的丰收喜悦之情。
四是注意课内与课外互动,教材向阅读积累延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带着课堂学习的好奇心走进大自然,走进课外阅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永远是封闭的学习。学习中让孩子在课内和课外中互动,课内所学的知识、情感在课外充分的展现,孩子们在课外积极的表达,展示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着蓝天高喊,他们看见每一种农作物都惊呼不已,他们看见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满足陶醉状,然后装模作样地吟上一首自创的小诗或想到一个词。看见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后交换自己所了解的芝麻。看见芦苇就想起了《小池塘》,说这是大眼睛的长睫毛……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爱护孩子们从小自带的那么一点“阅读好奇心”应该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么小心翼翼。于是,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在表达中尝到拥有知识的自豪,于是导入时个个都积极地举手把积累的秋天的词语汇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孩子们不满足于教材中只描写的农田的美景,他们想到了果园的芳香: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于是他们想到了儿歌《秋天到》,情不自禁地背诵起这首诗。于是他们想到了“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等词。
学完课文,在将课后阅读与积累在课堂上展现,把平时读到的描写秋天的儿歌读出来,背出来,于是孩子们背起了《识字一》,记起了《秋天的信》,读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叶飘飘》……我也适时推荐几篇充满童趣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无疑很浓厚,同时更激起了孩子课后阅读的欲望。
我以为课堂只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孩子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不在课堂,而是在生活的点滴,自己去阅读中学习,自己去生活中阅读,在平时经历的点滴中有情感有表达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教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雪孩子》这篇课文是部编版第三册的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开头设计了:跟孩子谈谈冬天,看看雪景图,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走入文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观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图时,老师问从哪里看出他们高兴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唯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给遗漏了。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图,把孩子们带入了生活的情境,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洁白、银色的世界等。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这些形象的词语去描绘眼前见到的雪景图。再看最后的一张白云图,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
我觉得在这“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泉中,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与此同时,再回归文本,孩子们在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那丝丝感情就在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充分领略到了语文的音、韵、美。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网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介绍回声的形成这一块上。但是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作为这课的第一课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六个子,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他们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主要体现合作的是第一个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在这节课中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这个环节,总结了一下,觉得原因还是有很多:
1、让学生把方法写出来比较耗时,可以改成口头交流,比较省时,效果也应该会不错。还有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3、学生对这个方法掌握得还是不够好。
4、任务分配还没有到位。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
本文是一首赞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在前一课刚学过两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因此,教学本课时,我由这两首古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这一课写得非常的优美,也写得非常的贴切。但总感觉这一课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讲读方法可能比较难处理,因为每一小节都可以品味出许多的东西。因此我在第二课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其次是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谈谈朗读的体会,比如问学生你读了以后感觉秋天是怎样的?(比如秋天是调皮的,秋天的快乐的.,秋天是热闹的,秋天是勤劳的等)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品味具体的词句。在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我加以引导并适当的提高,同时把自己的读后感受跟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了一小节一小节单调的讲解。
本文的5 、6两小节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让他们借助图画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后的样子,想象和感受农民的辛苦和丰收后的喜悦,然后再边想象边读书, 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这儿的学生对文中的场景很陌生。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积累,我将开学初设计好的教案作了以下调整:
一是导入部分,不以教师的激情描述和指导看图导入,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自己的切身感受秋天的美景后,一边吟唱《郊游》,一边利用复习成语作为课的入口。复习完跟秋天有关的四条成语后问学生:“在你脑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学生有的说:“我脑中的秋天很美丽!”有的说:“秋天是金色的。”此时,学生对秋天的印象还比较局限,只停留在很肤浅的视觉、听觉、嗅觉的感官上,而从自己的情感内心和表达上还没有更深切地感受。我顺势将话题一转:“今天我们再跟着课文〖感谢您浏览!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中的孩子一起去郊游。”这样,课文被自然地出示出来,也将课引入了新课。
二是对图的利用稍作简化。在这里,图主要用作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睁眼时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环境中,然后让他们简单描述看到的孩子们的欢快情景,对环境作整体感知,靠近课文内容。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再现当时开心的场面,起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孩子们在课文学完之后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说:
“我似乎看见了蓝蓝的天空和秋天美丽的田野,我还看见了刘徐伟(我班学生)在忙着逮蚂蚱。”
“我觉得我来到了草地上,小朋友正在追我呢!”
“我看见小鸟了,我对着小鸟大声喊,叫小鸟小鸟快下来和我做朋友。”
“我对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三是将课堂的重点转向学生朗读的训练。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幻无穷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天也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第一自然段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要重点理解“渐渐”和“郊外”不可以生硬,“郊外”一词从抓住导入时候的唱歌“郊游”引开,秋天到郊外去游玩便是“秋游”,又点明题意,又理解词义,自然而不做作呆板。在通过教师朗读故意遗漏“渐渐”,在帮助别人中孩子们发现了这一个词的重要,感受到秋风初起,天气渐渐变凉。
第二自然段,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蓝天白云的变幻无穷,因为自己课前有深刻的体验,于是美丽的云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变成了可爱的图像,再也不局限于课文中的白兔和绵羊,他们头脑中勾勒的具体画面全部展现在大家面前,孩子的朗读兴趣自然被激发,朗读情感被调动,可爱、调皮的白云成了他们的朋友。而对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孩子们很难感受,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天空的无边无际,同时又积累了词语。
第三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想象练说农田里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感受农田的色彩斑斓的美,进而进入丰收的愉悦。然后在反复朗读,比较朗读中体会“黄了”“红了”“白了”中农民伯伯的丰收喜悦之情。
四是注意课内与课外互动,教材向阅读积累延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让孩子带着课堂学习的好奇心走进大自然,走进课外阅读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永远是封闭的学习。学习中让孩子在课内和课外中互动,课内所学的知识、情感在课外充分的展现,孩子们在课外积极的表达,展示自己的`情感,他们对着蓝天高喊,他们看见每一种农作物都惊呼不已,他们看见桂花就深情地呼吸,作满足陶醉状,然后装模作样地吟上一首自创的小诗或想到一个词。看见芝麻忍不住去摸一摸,然后交换自己所了解的芝麻。看见芦苇就想起了《小池塘》,说这是大眼睛的长睫毛……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爱护孩子们从小自带的那么一点“阅读好奇心”应该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那么小心翼翼。于是,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课堂上我让他们在表达中尝到拥有知识的自豪,于是导入时个个都积极地举手把积累的秋天的词语汇报。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中,孩子们不满足于教材中只描写的农田的美景,他们想到了果园的芳香: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石榴露出了笑脸……于是他们想到了儿歌《秋天到》,情不自禁地背诵起这首诗。于是他们想到了“瓜果飘香”“丰收在望”等词。
学完课文,在将课后阅读与积累在课堂上展现,把平时读到的描写秋天的儿歌读出来,背出来,于是孩子们背起了《识字一》,记起了《秋天的信》,读起了《秋天到》,想起了《秋叶飘飘》……我也适时推荐几篇充满童趣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无疑很浓厚,同时更激起了孩子课后阅读的欲望。
我以为课堂只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孩子语文学习的主阵地不在课堂,而是在生活的点滴,自己去阅读中学习,自己去生活中阅读,在平时经历的点滴中有情感有表达的欲望,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和过程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但课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读书的时间还可充裕些。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连贯训练常规过程中学生学的情感线和教师。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 “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4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二
通过引导,同学们开始由一人读,到两个读,最后到4个小组读。渐渐地终于有几个小组争着要上台表演,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但能大胆地分角色朗读,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语气边读边做动作,读出反问句和感叹句,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没有利用班班通给学生讲课。但我还是按照识字教学的四大环节的(第一课时)即:让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生字回文,指导写字。为了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很快地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识字方法,我注重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进行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时,没有把提出的要求事先写在黑板上,结果我刚说完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就哇哇地读了起来,我就赶紧让学生停下来,结果个别学生仍然在读,课堂有点儿时空。其次是:让学生自读两遍后,为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应该指名学生再读,并及时进行评价,订正。但在教学时,我却忽略了这一点儿,在进行第二个环节:学习生字,让学生给生字找朋友(组词),假如再让用所组的词,说一句话,如:爱护、保护,这样不仅让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今后,我一定会逐步地渗透到我的教学中去。
其次是“生字回文”这个环节,课前在准本时,我担心让学生拍手,课堂会失控,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当我和一名学生示范拍,接着又让两名学生交叉拍,然后让全班同学同桌互拍,结果是学生兴趣盎然。但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备课不扎实,结果出了差错,不了了之。例如:再讲“物”字的“牛”字旁时,“牛”的第三笔不是竖钩,当“牛”变成“牛”字旁时,不光笔画发生了变化,“横”变成了“提”,并且笔顺也发生了变化。“牛”的最后一笔是“竖”,“牛”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再就是反犬旁和提手旁的区别,我本想强调反犬旁的最后一笔是“撇”,结果我一紧张,又写成了“提”,倒是让学生帮助我纠正了过来。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6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放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诗歌,反映了乡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乡下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自由地嘻戏,快乐地劳动,健康地成长。学生在想象农村生活时,有的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说自己的农村生活,与诗歌中的乡下孩子进行比较。有的学生乡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课文中的图画再增加一些小猫小狗小鸡等可爱的'小动物,学生看得明白,对农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描写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时,我重点让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捉”“含”“挖”“逮”,结合课后的连一连,学生能正确地使用动词。借助这几个动词,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搭配什么词语,需要符合乡下孩子生活,学生能尽情地发挥,如:捉蝈蝈,捉蜻蜓,含柳叶,挖土豆,挖红薯……学生对乡下孩子的那份快乐与无忧无虑,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对于优秀的学生,我让他们模仿课文说说城里孩子,学生从动词入手,展开说,写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惊呆了路边的老奶奶。弹一曲钢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在孩子的笔下生动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孩子做个有心人,相信他们笔下的生活会更精彩。让每个孩子在说的基础上多动笔,会正确地运用语言。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8
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识字写字。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达到“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生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在教学二年级语文《识字二》的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注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到词语结构的特点,让他们读出韵律美来。
我把看图、读词语与想象画面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再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真读词语,鼓励学生运用了解的汉字结构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有不会读的字词,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反馈、正音、辨形。最后,让学生从“戏、航、琴、钢、弹、养”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的练习,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习效果就好得多了。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9
《苹果落地》这篇课文是“好奇”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年轻的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感到很好奇,经过反复思考,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是要向我们说明好奇心的重要性。文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牛顿发现地球吸引力的经过。通过让学生感受牛顿发现地球吸引力的经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课上,我先向学生介绍了我们中国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行驶的情况。由于以前就有像学生介绍过月球上失重的这一现象,所以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明白东西在月球上总是飘在空中,是因为离开了地球,到了太空中,所以就会失重。通过这样来导入新课,学生对地球的吸引力这一现象就能较快的理解接受。在课的结尾,我又向学生提问:如果这个苹果到了太空会怎样?然而,在地球上它会往哪里落?这样整节课前后互相照应。
由于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牛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牛顿为什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他善于观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再加上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激励学生向牛顿学习善于观察,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才能有所作为。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万有引力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明白要学习牛顿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好品质。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0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占最重要的位置,是学好句,段、篇的基础。在上这课时,我的思路比较清晰,我设置了语言悬念,现在是什么季节?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说:“对,现在是金秋时节。”借机板书“金秋时节”,我再设悬念,设问:秋天是什么颜色的?许多孩子举手了,教室里活开了,一个男孩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树上的柿子红了。”又一孩子说:“秋天是黄色的,因为稻谷是黄色的.”又一女孩儿说:“秋天是红色的,因为枫叶红了。”……孩子们说得太好了,我再次设问:秋天像什么?教室里又热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像一首诗,一首秋收的诗;像一幅画,画上有成熟的果子,庄稼、蔬菜……还有落叶……”,我抓住学生的激情不放,咬住学生虔诚的目光,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快走进凉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五谷丰登,爪果飘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场面更是让山河壮美,有好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诵起来,作为老师,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时,我更不忽视字词的教学,我边画草图边板书词语,把生字显示出来,学生自拼自学,在证音,我也拓宽了一些知识面,如:在教学时,我告诉学生“壮”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称。古时以三十岁为壮,还有形近字,同时也注重了自己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之秋,春兰秋菊,春种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时节……
总之,对本识字课教学还是有收获的,100%的学生生字过关,在词语的理解上,通过自己在教学中设置的语言,学生能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1
《云房子》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逗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显洁净艳丽。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是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的极佳范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让学生去读,去说,让学生通过读书和口语表达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提升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从读、说、想和画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云房子。
1.读云房子。
(1)创设童话情境,诱发读书兴趣
在教学中,我通过“谁来做做这只可爱的小鸟?”引导学生将自己当成小鸟,体会小鸟的心情,去朗读小鸟的语言、动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上小手如林,都想起来读一读,在多媒体画面和教师语音情境创设下,孩子们仿佛都成了一只只活泼、快乐的小鸟,朗读特别到位,整堂课都充满了童心童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学习。
(2)注重个体体验
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一找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再让他们读一读,然后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云房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句子读,读后,还要他们说说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说和想象云房子
在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描写的云房子的美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天空中的小鸟,你会造一座什么样的云房子?通过“我们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的句式,让学生说一说,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此外还有“画”云房子,主要集中在第二课时。
在备这节课前,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能比较准确预设课堂生成,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感,发散学生思维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如在说话练习上“你是小鸟,你会造些什么样的云房子呢?”问题设计得简单明了,降低难度,学生都能大胆说出来,很多学生都说得很好,让我深深的感觉小孩子想象力的丰富。这样的一个设计,活泼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一个问题的精彩设计很关键,能把教学的重难点自然地引发并巧妙地解决。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采用谈话引题的环节。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发言较积极,而教师在此没有及时的把握交流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反而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无谓的重复,更加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今后在这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朗读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当时我只采用了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读。我想如果在朗读上先让学生有一个选择性的.朗读,然后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再请同学起来读一读,做做表率,让学生心中有个朗读优秀的尺度,老师再做适时的评价,如此,老师的指导有了坡度,学生的朗读有了层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我只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想象中爸爸的老师是怎样的?2 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如果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随即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验到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从小也是由老师教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才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复习“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习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习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习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无
考虑自己,想到别人
第二次许多
《征友启事》课后反思
这次的备课短暂而显得有些匆忙,在选课的时候,突然觉得,凡是能编入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不都是经过各位语文教学的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么?我们自己只管沿着新课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精彩的课尽可能生动地讲给学生,使得教学相长也就够了。由于自己是所有老师中第一天上课的,好了,就顺着进度讲那节《征友启事》吧!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门艺术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线,贯穿课堂
全文有13个自然段,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很长的一篇课文,而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最忌讳从前向后上成“流水帐”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两份征友启事作为主线,然后进行对比学习,不仅使得课堂脉络清楚,而且在对比中名理。
二、语言训练,随手拈来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我又追问:“多了几个词语,意思上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故事的进度到了第二则征友启事的结果部分,“牛栏前热闹极了。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在这里,“热闹”“团团围住”两个词语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则征友启事的成功,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好”与“不好”的征友启事分别为谁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来理解词语呢?我抛出问题:“孩子们,牛栏前热闹起来,你还见过哪里有热闹的情景?”学生纷纷举手:“快过节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热闹啊!”“大雁塔广场上很热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就要开始了,真热闹。”学生在简单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经将“热闹”的含义明白了。我又让学生来做出“团团围住”的动作,在动作中理解词语让学生轻松而快乐。
此外,在备课中,我发现在四个动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话中,有四个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运用了它们,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和累赘,可是,如何处理这部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奇之处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却最扎实的造句训练,在多个句子的感悟中,学生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是基本一样的,体会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谐愉悦、享受语文
我是一个追求诗意课堂的人,语文教学变来变去都不离其中的就是: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训练。而我,更喜欢与学生在和谐的交谈中,让学生边享受边学习语言。“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都有什么反应呢?”学生看图后纷纷举手发言,于是,我拿起准备好的头饰,随意地走到一个学生的面前,又随意地将一个小马驹的头饰戴在他的头上,“请问,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马驹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请问,你是可爱的小花猫吗?你会边走边想些什么呢?”没有任何的雕饰的,孩子会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个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没有收获吧!”那时候,我想,我和孩子,我们都是微笑的,因为我们在享受着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个性阅读,不拘一格
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心情会怎样呢?文中写到小牛去找老牛诉苦,“诉苦“!两个字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怎样使这里的“诉”能“苦”出味道来呢?我让学生加上小牛此时的心情描写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加上了“小牛难过地说”“伤心地说”“垂头丧气地说”……等描写心情的词语,然后我请学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吧!学生将这句话读得有了滋味。
在教学“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这句话时,我请学生带着动作读一读,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请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呢?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在学生反馈以后,再带着那样的心情去读,使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另外,承担“课中文化”课题以来,在课堂中间的活动上自己也再边做边积累。本课以“朋友”开始,以“朋友”结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时刻,我趁机让学生和小动物们一起“庆祝庆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学生得以放松。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又都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老师有点着急,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点题时,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够想办法将第二份征友启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场”,紧接着后面又让学生仿写启事,那会效果更好。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不过,只要不断摸索,自己就会有所得。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4
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占较大优势。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马过河》一课中,有这样三句话: 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2、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为让学生理解上面三句话,领会课文的重点、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创设了一个“场景”。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接着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把松鼠整个淹没了。最后把小马(背上画有半口袋麦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里,水刚没小马的大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老牛、松鼠、小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为什么说水“浅”,松鼠为什么说水“深”,小马试了过后为什么说水不深也不浅。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激发思维的火花。由此,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去试一试的道理。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5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处理好这层心理距离,就很难把课上好。
所以,教学中设计“零距离”的情景对视,是教学关键。
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在情景中学习课文,努力实现情感的交隔。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本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雪”中的个味不同。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读问句”,理心情,感受乡情。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这节课教写“争先恐后”,是坚持每节课都有指导写字的过程,指导书写的时候,这四个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点上相似,指导起来学生收获的快。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对学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对比的反差中,产生学习期待。
三、读诗句,一家情,邀请“看雪”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这节课中,很多发言的同学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说明孩子如果调控的好,他们还是有学习的兴趣的。这需要我再次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从阅读期待的课题来说,这节课在阅读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语文的思维方面落实的还不扎实,如何形成教学的常态,形成语文的创造与思维,是下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三篇
徐惠娟2011.1.16
《风铃草》教学小记
《风铃草》是二年级上册“亲近自然”单元的一篇诗歌体裁的课文。文章从风铃草的样子写起,逐步把眼光放到广阔的大自然,写到了风、鸟、松、云、小溪,意境优美,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共同营造着美。整首诗歌充满活泼、热烈、欢乐的格调,朗朗上口。拟人的手法使得诗趣盎然,灵气生动。
在教学中,采用理解诗的意境与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第一小节的学习,让学生读读句子,想想样子,动手画画,看看图片,充分感受到风铃草的美,自然水到渠成地读出对她们的喜爱之情。学习第二小节,抓住“风在快活地舞蹈”“鸟飞上高高的树梢”想象风和鸟的样子,想象问松、云、小溪的时候,它们是怎么回答的,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式来说一说。这不仅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兴趣高涨,说出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我问松,松树在默默站岗” “我问云,云儿飘来又飘去” “我问小溪,小溪哗哗在唱歌” “我问小草,小草轻轻摇摆” “我问花,花儿向我微微笑”„„
在愉悦的气氛中,本节课的教学结束了,学生收获了知识,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我作为老师,也收获了一份成就感。
对识字、写字教学的一点认识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本学期的教学,我仍旧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针对学生已上二年级,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基础的特点,按如下方法开展教学。初读课文时就要求学生画出生字词,反复认读,使学生对字形有整体印象。然后把生字从文中的语言环境中脱离出来再次认读,巩固对字 1
教学反思三篇
徐惠娟2011.1.16 形的记忆。待学生均能认读出生字后,再问学生: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认识这么多字,那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此过程中,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因为有一年级的训练做基础,学生记字的方法可谓层出不穷:换偏旁、换部件的方法,形声字的方法,猜谜语的方法,编顺口溜的方法,与形近字作比较的方法,把字想象成一幅画的方法„„往往一个字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忆。在写字教学中,逐步淡化老师的范写,而是主要让学生自主分析占格位置、注意事项,写字后学生互评互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一年半的低年级教学,我感到把识字写字教学作为重点并不是写在备课本上就万事大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不仅要激发学生对识字写字的浓厚兴趣,还要有巧妙的方法,踏实认真的态度使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用“讲故事”锻炼语言和思维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但是如果让他们给你讲故事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因为年龄小,语言、思维都达不到,所以他们讲的故事要么是没完没了、“又臭又长”,要么是过于简单,丢三落四。本学期所学的一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如《小英雄于连》、《木兰从军》、《唐僧取经》等,是讲故事的好素材,因此我就这几篇课文的特点进行了几次讲故事比赛。为了能使故事讲得完整、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的脉络弄清楚,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然于胸,其次,故事中的一些细节、画面、场景重点分析,抓住主要字词反复品读,最后,用有感情地朗读反复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有了这样的教学过程作依托,学生在讲故事时自然驾轻就熟。通过几次的讲故事比赛,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语言和思维的强化训练,也使参加决赛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水上飞机》教学反思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语文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对课文理解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足见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因此,在上《水上飞机》这一课,我积极探索朗读方式及策略,发挥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有二: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虽然是小学生,老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认识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发现朗读难点,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
一、师说:“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找找水上飞机本领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再读一读。”在交流时,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到水上飞机本领的句子,主要是老师给大家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对课文比较熟悉了,找句子就很容易了。如果采用集体朗读后,马上划句子,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学生,就比较困难。因为课文只读一遍,还没有读懂。而自由朗读,就照顾到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生的独立认识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2、齐声朗读。
这一训练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督促学生准确读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丢字,不加字。
教学
二、师说:“把描写水上飞机外行的句子齐声朗读一遍。”学生齐声朗读“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一对大翅膀。” 这句话的意思,通过朗读,学生已经理解,不用老师再费口舌解释一番。齐声训练学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朗朗书声中,促使自己专注于文章,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读得准确,才能熟悉文言文语言习惯,对这种特殊的语言习惯有了把握,才能做到读来“上口”,产生文言语感。
3、指名朗读。
大部分教师都青睐这种朗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指名朗读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教学
三、在揭示课题后,师说:“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它又有什么本领呢?让我们跟着小海鸥一起去会一会这位新朋友。”抽8位小朋友,一人一节。在小朋友读得过程中。我发现由于《水上飞机》课文内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深奥,理解有困难。因而在个别朗读时,读得不够流利,出现结结巴巴的现象,同时也说明同学在预习时不够认真。课文内容难以理解,提醒我在下一个教学环节时,注意对课文内容的讲解,预习不认真,引起我的重视,采取措施,指导预习。
4、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喜欢分角色朗读,这也是小学语文老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教学
四、师说:“请同学们同桌扮演小海鸥,水上飞机,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们纷纷操练起来。上课时,我请了两组同学朗读,效果并不理想,扮演小海鸥的同学读得较好,扮演水上飞机的同学明显不足。课后思考,主要是教学的环节出了问题。我应该把描写水上飞机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的朗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不能因为学生喜欢扮演角色朗读,而进行没有基础的扮演角色朗读,或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硬拼凑一个扮演角色朗读。扮演角色朗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果连课文内容还吃不透的话,又何必画蛇添足。其实,分角色朗读的表演要求更高,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决定了他们必须摆脱自身社会角色的束缚,走进作品,扮演作品中的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演绎作品。这一训练方式是诸多朗读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揣摩、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角色朗读,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朗读是作用于直觉的语文教学训练方法,它以一定的文字作品(书面语言)为基础。通过朗读加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依靠声音传达出来,可以使学生从文字符号中感知形象,体会作品的情味,领悟语言内涵,联想作品中的形象,悟出言外之意,朗读是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理论、内隐学习规律和传统教学经验的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教学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加强学习,努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好朗读这种教学方法,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
崔郁琼
2013-1-11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看雪》这一课,觉得名师教学设计的不错。于是借助她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一开始借助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然后叫学生找出与图相关的段落。再引出课题,学习字词、课文,并感悟本课文本内涵。结果今天的教学中,我并不是很满意。似乎学生很难进入角色。虽然对雪景的描写感觉很美,但他们体会不到台湾小朋友盼望看雪的心情,更体会不到文本的内涵。于是,第二节课又重新导入教学,按平常的导入方式、平常的教学模式又再次进行了文本阅读,通过反复读悟,学生读懂了本课的内在含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最后,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后,通过分角色朗读文本,小朋友感觉好多了,喜欢读了,有领悟到了,我上起来也轻松多了。看来,名师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我班学生。以后教学中,我一定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全心全意为小朋友服务,让他们在读中体验,读中享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而我在教学中也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2、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
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3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一开始采用谈话引题的环节。教学时我让学生交流你心目中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他们的发言较积极,而教师在此没有及时的把握交流的时间,也没有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及时地、鼓励性地评价,反而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无谓的重复,更加浪费了许多的时间,今后在这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在朗读指导上,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学生的朗读几乎没有什么突破。当时我只采用了男女对读、师生对读、集体朗读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训练。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朗读。我想如果在朗读上先让学生有一个选择性的朗读,然后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再请同学起来读一读,做做表率,让学生心中有个朗读优秀的尺度,老师再做适时的评价,如此,老师的指导有了坡度,学生的朗读有了层次性的提高。
另外,在围绕课文主题进行问题设计时,我只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1 想象中爸爸的老师是怎样的?2 我眼中的爸爸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负担,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积极的调动。如果再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爸爸的老师是我一年级的老师,这有什么了不起呢?随即让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验到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的成就有多高,从小也是由老师教会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长大才有作为。因此,我们要尊敬教过我们的每一位老师。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挖掘就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
《比本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北师大版)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合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本课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写金丝猴与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树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合作。
一、学习生字词
1.第一课时主要用来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较多,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认识,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分批独立识字。
2.“象、垂、丧”练习查难检字笔画索引。“猴、俩、伯、棵、急、摘、呀”让学生合作练习分析字形。阅读理解时继续学习“考、垂、丧、急”。
3.写字有三个难点:一是“象”的笔画笔顺;而是“考”字容易错误多加一个横,下面写作“与”;三是“都、考”不易写好看。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这几个难点。
4.学生已经学会部首查字法,因此生字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查字典组词,课堂上让学生画出重点词语积累。
二、学习课文
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抓每一段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如
第一自然段通过找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来引导学生读句子,从而体会梅花鹿和金丝猴对自己充满信心。第二段重点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急得团团转”等词语,朗读时要从语气中表现出梅花鹿由喜到忧的心情的变化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像。这样循序渐进使课堂有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
朗读热情比较高,学习氛围也比较好。第三、四自然段通过让学生合作互读,找出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么摘到果子的,体会它们的心情读课文,也引出“合作”。
上这节课,我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分开读、分角色朗读来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朗读能力。根据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
在教学时,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但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在识字方面,这一单元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猜谜语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
在朗读课文方面。在生活中学生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但在学习中,他们对课文的情感的体验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部分学生尤其是刘召瑞等同学朗读能力强的优势,让他们把从朗读中体会到的那一份情感说出来,取长补短,带动其他学生对文本中情感地体验,使那些对文本中的情感体验不够明了,或暂时还没有体会到的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有利于全体学生把这一情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为感情朗读课文指明方向。
本组学习的课文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其中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国庆场面的《欢庆》,还有显示祖国不断强大的《我们成功了》,以及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本组课文寓意深刻,教学时不宜过多繁琐的说教、讲解。但大部分课文语句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为此,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和学生一起读,美美地读,深情地读,激情澎湃地读。和学生一起背,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背,和学生赛着背,变着花样背,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感动。再加上适当的多媒体辅助,在本组课文教学中,这个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教学《欢庆》一课时,我把祖国60华诞的阅兵盛况重放给学生看,看了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欢庆的场面。不用多作讲解,学生就能理解举国欢庆的含义。再对照解放初的国庆节视频片段。不用多说,学生就能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深对祖国的理解。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能加强记忆,所以这样的教学非常有效,起码,学生不觉得背诵课文有多么难的感觉,也不讨厌背诵。我想,这样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在近阶段我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教学时,我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注重了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过本组的教学,我认为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在这一段教学中,我努力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下半月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个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认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上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6
1、关注学情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而无视学情,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们总是在揭题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殊不知,学生经过每天早读、课上的练读,已把课文读了几千遍,已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而我们还在让学生再一次读,这可不是在浪费时间吗?教学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改变了教学方法,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激励学生课前主动预习。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每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每次学习活动,教师对学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关注了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导的重点,分析了学情,研究了学情,教学才有相应的对策,才有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无视学情及其发展变化,一味机械套用教学预案,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2、强化预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好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预习当人可有可无的环节,预习环节正逐渐谈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读课,很少有孩子在课前读读课文,预习预习,所以孩子们实际上不知何为预习,怎样预习。预习有何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强化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愿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7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 “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余秋雨的散文在当代学者文人作品中影响极大,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在《文化苦旅》里边,我尤其喜欢这篇《道士塔》。当初在教读这篇作品时,我读的慷慨悲愤,学生听的义愤填膺。在品味语言时,学生的发言更是积极踊跃...
余秋雨的散文在当代学者文人作品中影响极大,学生喜欢,我也喜欢。在《文化苦旅》里边,我尤其喜欢这篇《道士塔》。当初在教读这篇作品时,我读的慷慨悲愤,学生听的义愤填膺。在品味语言时,学生的发言更是积极踊跃,很有见地。
这篇散文,文学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俱佳。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和复杂的情感,成了这一课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案中,我增强了朗读的分量。在分析语言时,我着重围绕一个“恨”字设疑,较好地实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在分析探讨时,我不但组织、参与,而且结合文本描写的历史事实和作者情感自然引导,激发同学们的忧患意识和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
实践经验一再证明:要想让学生喜欢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重要,选材更重要。语文课本里面的文本,文学性应该是第一的。文章的文学性不强,文采不佳,不值得玩味,别说学生不爱学,老师也不爱教。看来,喜欢是硬道理;要喜欢,就得有魅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复习“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习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习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习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无
考虑自己,想到别人
第二次许多
《征友启事》课后反思
这次的备课短暂而显得有些匆忙,在选课的时候,突然觉得,凡是能编入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不都是经过各位语文教学的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么?我们自己只管沿着新课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精彩的课尽可能生动地讲给学生,使得教学相长也就够了。由于自己是所有老师中第一天上课的,好了,就顺着进度讲那节《征友启事》吧!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门艺术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线,贯穿课堂
全文有13个自然段,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很长的一篇课文,而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最忌讳从前向后上成“流水帐”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两份征友启事作为主线,然后进行对比学习,不仅使得课堂脉络清楚,而且在对比中名理。
二、语言训练,随手拈来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我又追问:“多了几个词语,意思上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故事的进度到了第二则征友启事的结果部分,“牛栏前热闹极了。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在这里,“热闹”“团团围住”两个词语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则征友启事的成功,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好”与“不好”的征友启事分别为谁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来理解词语呢?我抛出问题:“孩子们,牛栏前热闹起来,你还见过哪里有热闹的情景?”学生纷纷举手:“快过节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热闹啊!”“大雁塔广场上很热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就要开始了,真热闹。”学生在简单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经将“热闹”的含义明白了。我又让学生来做出“团团围住”的动作,在动作中理解词语让学生轻松而快乐。
此外,在备课中,我发现在四个动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话中,有四个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运用了它们,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和累赘,可是,如何处理这部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奇之处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却最扎实的造句训练,在多个句子的感悟中,学生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是基本一样的,体会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谐愉悦、享受语文
我是一个追求诗意课堂的人,语文教学变来变去都不离其中的就是: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训练。而我,更喜欢与学生在和谐的交谈中,让学生边享受边学习语言。“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都有什么反应呢?”学生看图后纷纷举手发言,于是,我拿起准备好的头饰,随意地走到一个学生的面前,又随意地将一个小马驹的头饰戴在他的头上,“请问,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马驹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请问,你是可爱的小花猫吗?你会边走边想些什么呢?”没有任何的雕饰的,孩子会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个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没有收获吧!”那时候,我想,我和孩子,我们都是微笑的,因为我们在享受着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个性阅读,不拘一格
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心情会怎样呢?文中写到小牛去找老牛诉苦,“诉苦“!两个字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怎样使这里的“诉”能“苦”出味道来呢?我让学生加上小牛此时的心情描写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加上了“小牛难过地说”“伤心地说”“垂头丧气地说”……等描写心情的词语,然后我请学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吧!学生将这句话读得有了滋味。
在教学“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这句话时,我请学生带着动作读一读,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请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呢?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在学生反馈以后,再带着那样的心情去读,使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另外,承担“课中文化”课题以来,在课堂中间的活动上自己也再边做边积累。本课以“朋友”开始,以“朋友”结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时刻,我趁机让学生和小动物们一起“庆祝庆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学生得以放松。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又都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老师有点着急,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点题时,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够想办法将第二份征友启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场”,紧接着后面又让学生仿写启事,那会效果更好。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不过,只要不断摸索,自己就会有所得。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0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上课开始,我便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知道有领导来听咱班的课,所以就特意买了一件特别漂亮的裙子,可惜在来校的时候不小心被刮坏了,老师非常伤心,你能帮帮老师吗?”学生听后纷纷举手发言,同时又恰当的引出课题。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1、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体会人物的心情。
3、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在读读、说说、议议中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
四、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理解爸爸的话是本课的主题所在,但在生活中,好事变坏事的事其实很少。我在课堂中,就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碰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在思考中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动脑筋思考。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且时间较短。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1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繁多。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也具有代表性,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是一篇很好的学习题材。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让孩子们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进行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再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最后指导学生写小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孩子们人人成为小诗人。再重点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所以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在教学中,我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和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识字效果,这有待于我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践。。。。。。”语文园地意在让学生自主,有趣且相对集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时间能力。所以我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达建了一个有趣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有趣中练,在练习中达成活动目标。
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其中的生字。主要培养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词,再让学生发现排列的规律,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口语交际在创设情景中,引导学生展开互动的有趣的口语交流,并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学生的认识,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四、展示台在教学时,不能就教材教教材,所以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搜集有关的资料,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时间机会,使得语文训练扎实而有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3
什么是版权异议?
如您认为XX网站上由用户上传的内容(包括文件、图片、视频等)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点击这里提起版权异议,我们尽可能地保护您的合法权益。注意: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如何进行版权异议?
点击本页下方的“进行异议申诉”按钮,进入申诉页面,并按照提示填写相应的申诉信息。请您在开始填写前准备好所需的相关文件,以防止因页面超时等原因造成申诉提交不成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人主体信息和相关材料:权利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等证明权利人主体资格的材料。若权利人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的,还应提交代理人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地址及营业执照(单位)、身份证(个人)、授权代理证明等材料;
2、权利人申诉内容及要求:包括要求删除、断开链接的内容的准确名称及确切的网络地址;
3、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登记证书、商标证、专利证书、作品首次公开发表或发行日期证明材料、创作手稿、经权威机构签发的作品创作时间戳、作品备案证书等能有效证明权利人拥有相关权利的权属证明;以及对侵权行为的具体列明。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4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本课从内容上来看,理解似乎不难,可是台湾看不到雪,还有两崖儿童盼统一对于孩子来讲都比较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处理好这层心理距离,就很难把课上好。
所以,教学中设计“零距离”的情景对视,是教学关键。
本课教学,通过读、想、写的结合,在情景中学习课文,努力实现情感的交隔。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本段设计,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雪”中的个味不同。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学生在体验台湾的孩子们看的是“橱窗里的雪”和老师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牵好了这条线,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二、“读问句”,理心情,感受乡情。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这节课教写“争先恐后”,是坚持每节课都有指导写字的过程,指导书写的时候,这四个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点上相似,指导起来学生收获的快。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对学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对比的反差中,产生学习期待。
三、读诗句,一家情,邀请“看雪”
出示台湾岛图,出示诗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这节课中,很多发言的同学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说明孩子如果调控的好,他们还是有学习的兴趣的。这需要我再次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从阅读期待的课题来说,这节课在阅读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还不够,语文的思维方面落实的还不扎实,如何形成教学的常态,形成语文的创造与思维,是下一步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我用闯关的游戏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关都有闯关要求,有趣、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关:谚语声声读。闯关要求:将每一条谚语读准确,读流利。
谚语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图片来体现每句谚语的含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图片就理解谚语的含义。最后总结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团结力量大。利用歌曲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来让学生再次体会谚语的含义。
第二关:闯关要求:将每一个生字都会认、会读、会组词。
生字个个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用猜字谜(移、柴)、实物(筷子、绳子)、图片(柴、火焰、绳子、搓衣板、苍蝇、斧头)、拓展识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组词识字。巩固识字时利用摘果子、走迷宫等小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关:我会写。闯关要求:看谁写的又漂亮又正确。我指导写的有:斤、谋、满
第四关:谚语大本营。闯关要求:看谁记得多!在这里告诉学生,谚语有很多种类,举例有农业谚语、学习谚语、团结谚语等,并举一例。
不足:课件看不清;
指导写字时方式太单一,粉笔字基本功有待练习;
教育机智不灵敏,柴的字谜;
整体前松后紧,拓展时应该只拓展有关团结的谚语,这样后边不会紧,也和本课的主题联系的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