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神奇的空气宝宝》及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神奇的空气宝宝》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非常熟悉,但是对空气的概念 还是比较模糊。于是开展了此次科学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特性,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2.感知空气压力的存在。
3.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张;泡泡液每组一盆,圆形纸筒每人一个,擦手用的毛巾人手一个;欢快的音乐。
2.有吹泡泡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
魔术过程中,采用几种用手掌拿纸的方式。
谁愿意和我一起来表演魔术?
每人一张白纸进行魔术表演。
二、为什么不掉
1.集体讨论。
手掌上的纸为什么不掉?
2.小结。
当我们带着我们手掌上的纸运动起来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宝宝也跟着运动了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了我们的手掌上,所以纸就会牢牢的贴附在手掌上了!
三、好玩的泡泡
1.接泡泡。
一起用白纸接泡泡。
2.说一说。
①泡泡里面有什么?
②空气是怎么进到泡泡里的?
③能用嘴巴把空气吹进去吗?为什么不能用嘴直接接触泡泡液?
教师小结:泡泡液是不能用嘴直接接触的,因为不卫生、有毒。
3.分组操作。
①试一试把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
提示:第一次操作。
②让纸筒里的空气自己跑到泡泡里。
提示:第二次操作。
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将纸筒里的空气吹到泡泡里的?
④空气为什么会自己跑到泡泡里?
5.小结。
纸筒的一端沾上了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到水里。这时将纸卷桶向下压,水宝宝们就进入到了纸卷桶里了,使纸卷桶里的空气宝宝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吹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四、总结评价
通过变魔术游戏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又了解了空气受到挤压也会产生压力的科学原理。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把纸筒一端插到沙子里会不会压出泡泡?
教学反思:
活动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收获也很多。只是幼儿在做实验中急于想动手操作,没听清老师的注意事项,活动纪律比较混乱。可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环境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小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神奇的空气宝宝》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927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宝宝》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11-27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
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
纸卷筒
盆
泡泡液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魔术形式引入主题 师:魔术表演
老师把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可以轻轻跑,可以随意摆动胳膊,纸不落地。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不能让纸落地。
让幼儿说一说谁的手掌吸住了纸,是怎么做到的?
幼儿:把纸直接放在手掌上,跑起来
2、师: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吸在手上的?
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转起来、摆动手臂
3、为什么转呀转,跑呀跑……纸就不落地了呢?
幼儿:空气阻力……
4、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幼儿:跑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也动起来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
5、克里克里解答:
把纸放在手掌上不动,手上的纸就会掉下来,当我们的手掌挥动起来的时候,空气宝宝也会运动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手掌上,所以纸就牢牢的吸附在手掌上了。
6、另一老师吹出泡泡,让幼儿手掌吸纸去接泡泡,看谁接的泡泡多?(放音乐)
7、师:刚才我们接的泡泡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8、师:泡泡里面的空气是怎样进去的呢?
幼儿:用嘴巴吹进去的
三:出示泡泡液、直筒
(1)师:直筒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师:我们怎么感觉直筒里有空气呢?(幼儿伸出手,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让幼儿感受一下。)
(2)让幼儿手里拿一张纸,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看幼儿手中的纸会有什么变化?(纸会动起来)
四:动手操作(放音乐)
几个小朋友一组围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一个小盆,里面盛有泡泡液,每个小朋友一个圆筒,用嘴巴去吹泡泡液,吹出泡泡。
师:不能用嘴巴和鼻子吹,看哪个幼儿能变出泡泡?
师: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纸卷筒吹出大大的泡泡的?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到泡泡液以后,把纸卷筒倒过来放在盆里。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用手掌去拍另一端。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轻轻的向相反的方向甩纸卷筒,会看到一串得泡泡。师:为什么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倒过来之后,另一端会出现泡泡?
克里克里解答:纸卷筒的一端蘸上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进水里,这时纸卷筒向下压,水宝宝们进入纸卷筒内,纸卷筒里的空气宝宝们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触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五:老师和幼儿一起用身体来表演:身体压泡泡
我是小小纸卷筒(蹲着转一端),我的肚子装着空气(站起来,两只手拍拍肚子),我是水宝宝,我来啦,我来啦(蹲下,慢慢起立),我是空气宝宝,谁在挤我呀?真讨厌,真讨厌(两手合并,左右摆动)。是我呀,是我呀,我是水宝宝(慢慢蹲下)。
为什么挤我呀?为什么挤我呀?(两手合并,左右摆动,蹲下)嘿嘿,这可是一个秘密,待会你就知道啦,好吧,我还是自己找答案吧!咚——泡泡宝宝出现啦,我是泡泡宝宝,我出生啦(挺挺肚子,两手在肚子前做圆形状,摆动)。哇,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半蹲,转一圈)
六:活动延伸
今天通过做小实验,玩手掌吸纸,直筒压泡泡,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空气受挤压也会产生压力。
让幼儿课外体验把纸卷筒的一端堵上或放在沙子里会怎么样
第三篇:大班科学教案:找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找空气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找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与性质。
2、初步确立做前思、多试试才知道的科学意识。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大号食品袋若干:数量多于幼儿数,透明度越高越好,事先应至少打开过一次。
2、教具:活动室的二维图一张,红色水笔1支~3支。
【活动过程】
一、猜猜、说说,引发第一次认知冲突。
1、用言行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参与。教师拿出一个食品袋,自顾自地正面看、反面看、拎高看、张开袋口朝里看……当幼儿忍不住要问时,抛出问题:袋子里面有东西吗?
(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孩子会回答“没有”,极个别的孩子会说“有”,是“气”“空气”。)
2、回应幼儿。教师一边问“到底有没有”。一边慢慢收紧袋口,让幼儿判断。
(刚才回答“没有”的孩子会出现分化,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改变初衷,相信袋子里有东西。)
3、针对幼儿不同的看法,教师采用不同的回应。比如,让还是认为袋子里没有东西的孩子拍拍、捏捏鼓着的袋子;让认为有东西的孩子说说“里面是什么”。
4、揭示词语:空气。
(至此,孩子初步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与“空气是看不见的”这—性质,他们的第一次认知冲突得以解决。)
二、找找、捉捉,引发第二、第三次认知冲突。
1、教师第二次捉空气,并用夸张的语气说:“空气被我捉到袋子里喽,我好厉害。”然后,重新拿个袋子,提出问题:“我还能捉到空气吗?到哪里捉?”
(这是第二个冲突点。一般情况下,有孩子会说“捉不到了”,也有孩子会说“能”,并告诉教师到哪里捉,比如到活动室某个地方。教师顺应某个幼儿的参与,到他认为有空气的地方再捉一次,装、收口、拧紧等动作要夸张,起到隐性示范的作用。孩子会很期待地关注教师的动作、结果,并会因此而欢呼。这时,教师一定要点拨一句:“到底有没有,试试才知道!”然后,教师用红笔在二维图的相应位置上画圈做标志,边画边说:“我在某某地方又捉到了空气。”)
2、幼儿捉空气。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还有空气吗?哪里有?”
让孩子先说出他认为有空气的地方,然后再次强调“到底有没有——”,让幼儿跟说“试试才知道”,并要求幼儿到刚才猜想的地方去捉。
教师关注幼儿:一是捉的地点。二是捉的过程。针对个别旋转着捉或跑起来捉的孩子,多问一句:“为什么这么做?”三是有没有捉到。
3、幼儿回到座位,组织交流。
(1)孩子相互交流:捉到了吗?在哪里捉到的?
(2)集体交流,并在空间图上作标志,可以让孩子自己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关注孩子的交流语言,提醒、帮助孩子尽可能找对参照物,用对“前后、上下、旁边”等方位词。)
(3)对比观察,引发思考,让孩子自己发现“空气会流动”的特点。
在捉到以及没有捉到的幼儿中,各选一人展示他们的成果。请没有捉到的孩子说说原因,一定要让其边说边演示过程,而后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没有捉到呢?让孩子们从“袋口抓紧与否”的行为中发现秘密,感知空气的流动性特点。
三、看看、说说,用孩子的语言表达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二维图,师幼一起看看、说说,共同完成诗歌《神奇的空气》。
空气空气,我看不见你,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以开火车方式让孩子接——)
我在桌子下,我在空调前,我在窗台上,我在……
空气空气,我看不见你,空气空气,我要抓住你,(师幼一起边做边说——)
一不小心,你又跑了。
这次我要抓紧、抓紧、再抓紧……
哈哈,你跑不掉啦!
(教师带幼儿拍着鼓鼓的袋子,由轻拍、稍重拍,到用力拍。)
嘭——!袋子“炸”破啦。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第四篇:(检阅教案及反思)详案
检
阅(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3、通过朗读、想象,换位体验等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流程(预设):
一、走进检阅----感受场面
1、带领学生回顾国庆60周年的盛大、隆重的检阅。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画面中获得哪些信息?
真厉害,眼睛真亮。是的,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场面多么盛大,多么隆重。其实,每年的国庆节,世界很多国家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阅兵仪式。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波兰的首都华沙观看一场特殊的检阅。(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
3、波兰的国庆节在七月,场面盛大隆重。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这场《检阅》,边读边找出描写检阅场面盛大隆重的语段。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场面盛大隆重呢?抓重点词语体会。指导读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4、创设情境:仔细观察这支队伍,你发现了什么? 观众是怎么称赞他们的? 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板书)
这个小伙子是谁?这些小伙子是谁?(板书:博莱克 儿童队员们)
二、走进博莱克——这个小伙子真棒
1、引入:为什么博莱克赢得大家的称赞呢?你能快速地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自由读这段话,这个小伙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你从哪儿感受到? 指导朗读,读出这个小伙子的“棒”。
2、联系生活实际,谈亲身感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得付出多大的艰辛,更何况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透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会看到什么? 根据提示,想象说话。
3、面对这样一个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博莱克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才有了今天出人意料的表现。回读第12自然段。
4、博莱克走得那么认真,你猜当他拄着拐杖经过主席台时,他会在想什么? 小结:是呀,博莱克真是一个自信、坚强的小男子汉。难怪一名观众由衷地赞叹-----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这些小伙子真棒
1、引入: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想想:队员们在讨论什么事?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件事很难办?“鸦雀无声”什么意思?
3、模拟情景:现在就让我们的教室变成俱乐部,把我们自己当成儿童队员。此时此刻,俱乐部里虽然鸦雀无声,但是我相信每个队员的脑袋瓜里都会有几个问号在打斗?他们皱着眉头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为难的?交流反馈。
4、指导读好带问号的句子,读出这件事多为难。
5、质疑讨论: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了,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吗?你们说是吗?(自由发表意见)
6、该怎么办呢?既要使检阅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伤害博莱克。梁淳懿,你是队长,你是儿童队员的核心,你的点子多,请你说说你有什么好主意? 你为什么决定让他参加?还把他安排在第一排?难道你不担心吗? 既然你这么想,那就请你再一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决定。
7、队员们,听了队长的话,你们同意吗?那书上的他们同意吗?“羡慕”是什么意思?别的队会羡慕我们什么呢?
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都欢呼着—— 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8、再次回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正是这些小伙伴们的大胆决定,使博莱克有机会参加检阅,并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坚强的博莱克,难怪人们由衷地赞叹—— 看着这整齐划一的队伍,人们再一次由衷赞叹——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又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我们身边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作为残疾人,应该像博莱克那样——身残志坚。
作为健康人,我们更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板书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自信
坚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
儿童队员们
尊重、关爱残疾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 3 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大型活动参加少,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军队的威严和使命。设计理念
本课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
《检阅》一课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通过观众席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第二课时我紧扣文中的两个重点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移情体验、大胆想象来体会儿童队员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观众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确是一个难点,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儿童队员在做决定时的矛盾心理来理解“这些小伙子”对残疾孩子的信任与关爱。
对于“检阅”三年级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课始,我带领学生欣赏了“建国50周年国 庆的大阅兵”,让学生对检阅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感悟,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在波兰举行的是一次十分隆重盛大的检阅。在教学到“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时,就让学生精读第12自然段,说说博莱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他虽然拄着拐杖,可还是走得非常认真,和全队保持一致,很勇敢。”我马上让这位学生读出博莱克的勇敢,他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这里面好几个同学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博莱克的坚强与勇敢,我还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博莱克是个拄拐的残疾儿童。为了能和队员保持一致,为了使他们的队伍整齐漂亮,他肯定付出了不少努力。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练习的?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博莱克好几次都走不好,但他还是坚持练习”;“他摔倒了,但还是坚强地爬起来”;“烈日炎炎,他练得满头大汗也不肯休息一会儿,比其他的儿童队员练得更刻苦,更认真”„„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博莱克的坚强与自信,体会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讨论时矛盾的心理。我就让学生模拟情景:俱乐部里鸦雀无声,队员们在思考什么呢?通过写话,反馈交流让学生移情体验感受队员矛盾的心理:“让博莱克去,就有可能丢儿童队员的脸;不让他去又会伤他的自尊心。到底该如何是好?”学生体会的不错。
我让学生在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时,除了体会儿童队员的犹豫和矛盾心理,明白这件事很棘手之外,还抓住“羡慕”这个词,感受其他队会羡慕儿童队员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羡慕我们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羡慕我们尊重关心残疾人。”“羡慕我们团结友爱”„„让学生感受到儿童队员对残疾儿童的关心与尊重。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孩子们是否学而有得,能得多少,善于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让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变得丰满、生动,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课详案《大怪物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小班优秀语言课详案《大怪物不见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优秀语言课详案《大怪物不见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了解“大怪物”的秘密。
2、引导幼儿发现物与形的对应,培养其不怕黑夜的勇敢品质。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幼儿园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包括笔记本电脑、音响、投影仪、投影屏幕)、小黑板2块执教教师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教具(图片和剪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景设疑,引入活动:
(出示宝宝,打招呼)T:宝宝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聊一聊关于“晚上”的话题。
T:谁来说说晚上是怎样的?
(出示黑夜场景)根据幼儿回答小结:晚上天上有星星、月亮,不开灯,四周就会黑黑的、暗暗地。
T:在黑黑的晚上你心里会感觉怎么样?
<幼儿交流害怕黑夜的原因>
过渡:和很多小朋友一样,我们宝宝也非常害怕黑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为什么害怕黑夜。
二、观看课件,了解故事:
(一)分段讲述故事:
故事讲述1:
晚上,宝宝舒服的躺在他的小床里睡觉。夜里醒来,看见屋里有个黑黑的大怪物。一阵风吹来,大怪物动起来了“哎呀不好,大怪物要来吃我了。”宝宝害怕极了。
T:宝宝夜里醒来,看到了什么?
一阵风吹来,大怪物还会动,宝宝觉得怎么样?(引导幼儿模仿宝宝害怕的表情和动作)
T:宝宝看到大怪物很害怕,你们猜他接下来会怎么办? <幼儿交流如何面对害怕>
根据幼儿回答小结:遇到害怕的东西或者事情,我们可以找人帮忙、可以勇敢面对-----你们想的办法真不错!宝宝也想了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故事讲述2:
宝宝慌忙拿起电话。
T:你们猜宝宝这时会打电话给谁?他会说些什么呢?
宝宝慌忙拿起电话报警。(追问:警察局的电话是多少?)“小狗警长快来呀,我家有个大怪物!”故事讲述3:
小狗警长赶来一看,哈哈哈地笑起来,小狗警长说:“宝宝别害怕,我陪你睡觉,天一亮怪物就会不见了。”天亮了,宝宝起来一看,哪里有怪物呀,原来那只是衣架上的一件大衣呀!
T:天亮了,大怪物还在吗?宝宝晚上看到的到底是什么?
小结:原来根本没有大怪物,宝宝看到的只是挂在衣架上的一件大衣。
(二)完整欣赏故事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发生在宝宝身上的一个关于晚上的故事,让我们再完整的来欣赏一遍吧。故事的名字就叫“大怪物不见了”。
(点击课件链接)小结:看了故事我们知道了,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根本就没有大怪物。只是天黑了,由于没有了亮光,很多东西都会变得暗暗的、黑黑的,看上去有点吓人而已。
三、游戏:大怪物不见了(集中课件游戏)T:看,天又黑了,宝宝又想睡觉了,可他的房间里还藏着许多像大怪物一样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帮宝宝找一找、看一看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一起来告诉宝宝让他别害怕好吗?
(个别操作游戏)
1、直接点;
2、点点说说;3、4、5幼儿为主。
T:知道了这些黑黑的东西是什么了之后,宝宝就不害怕了。你们看这里还有许多黑黑的东西,(教师示范,冰激凌在哪里)在你们的椅子背后也有很多宝宝家东西的图片,请你拿出来仔细看一看、找一找、贴一贴,一边贴一边告诉宝宝它是什么,叫宝宝别害怕。
总结:你们的本领可真大,让宝宝家黑黑的大怪物都不见了,宝宝说要来谢谢小朋友呢。
(运用课件,宝宝说)谢谢小朋友,现在我知道了世界上根本没有大怪物,我看到的黑黑的东西,其实只是我家的一些用的、吃的和玩的东西,我再也不怕黑了,谢谢大家!
T:原来怕黑的宝宝现在变勇敢了,卢老师相信在座的小朋友也都知道了晚上根本没有大怪物,黑夜并不可怕;也都会和故事里的宝宝一样,做个勇敢的不怕黑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小班优秀语言课详案《大怪物不见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5029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船》》:小班教案《小船》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并能够大胆表述诗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丰富词汇:红色的小船,黄色的小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愿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船》教案吧。
《小班教案《这是什么车》含反思》:小班教案《这是什么车》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学说儿歌,愿意表达自己对车喇叭声的了解,学说“叮铃铃、嘀嘀嘀、呜呜呜”象声词,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对“问答式”儿歌感兴趣,乐意倾听,初步学习运用“XXX,XXX,这是什么车呀?这是XXX呀。”进行适当扩编,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这是什么车》含反思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