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修辞手法课件
修辞格,也称辞格、辞式、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修辞手法课件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处处留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4、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二、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一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三、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写好后,请学生再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读读背背”和“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体会这八个词语都是描写景色的)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轻、祖”这三个字。
(2)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轻、祖”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3)教师范写“植”,提醒学会说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够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启发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决定要成立新一届的班委会,同学们想用什么办法来确定组成人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学生交流,教师随即板书,例如:小白鸽卫生委员、黑猫警长纪律检察长、灯长……)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意见,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三、反馈
[小学作文修辞手法课件]相关文章:
第二篇:小学语文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详解: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
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明 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暗 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借 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博 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喻的修辞举例
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修辞手法详解:拟人 概念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把非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⑤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刘心武《班主任》)
⑥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星星”、“稿纸”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把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把抽象概念拟人化。
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
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
因此,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修辞手法详解:排比 概念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具体的运用如下:
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用排比写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运用排比说理,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修辞手法详解:借代 概念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运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3、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6、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修辞手法详解:夸张 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1.夸张不是浮夸
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实,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
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
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第三篇:小学修辞手法练习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练习
在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2、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5、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6、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17、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8、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1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20、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21、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22、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23、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24、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25、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26、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27、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8、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30、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3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35、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九、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10、鲜花盛开。(用拟人手法)
第四篇: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 如: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作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答题方法: 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
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5、排比: 三项或三项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
作用: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方法: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6、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7、反问:只问不答。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作用: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使印象更深刻。答题方法: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8、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答题方法:有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增强文章的战斗力。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1、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用:强调,突出,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12、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14.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作用: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的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15.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6顶真:作用: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连贯,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花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1、象征,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12.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3.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第五篇:小学修辞手法经典句子范文
小学生修辞手法经典句子
一、比喻句
1.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宛如一个小玉盘。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5.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10.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一眨一眨的眼睛。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15.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16.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17.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18.书是智慧的钥匙。
19.清澈的小河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带,流向远方。20.这几天的天气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21.秋天的落叶像翻飞的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二、拟人句
1.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2.秋天到了,树上金黄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我们点头微笑。3.微风轻轻地吹, 柔和地抚摸着我的面庞。4.池塘里的荷花都害羞地打着花朵。
5.落叶随着风跳起了欢快地舞蹈。(落叶随风翩翩起舞。)6.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了。7.小苗儿从土里探出小脑袋看到了灿烂的阳光。8.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9.鸣蝉在树叶里唱歌。10.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11.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12.麻雀飞上枝头,吱吱喳喳的,好像在说:“快跑,有人来了!” 13.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14.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15.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16.小鸟在树枝上不停地唱着欢快的歌。
三、排比句
1.沙漠,让我感到了雨水的珍贵;太阳,让我感到了大地的温暖; 大海,让我感到了心胸的宽广。
2.幸福是爸爸勤劳的奉献,幸福是奶奶每天的唠叨,幸福是爷爷灿烂的微笑。
3.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以温暖,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以祝福,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以滋润。
4.朋友是一把吉他为你弹奏生活的快乐,朋友是一缕春风为你吹散心头的愁云,朋友是一盏明灯为你驱赶心灵的黑暗。
5.花从春天走过,留下芳香;叶从夏天走过,留下阴凉;风从秋天走过,留下金浪;雪从冬天走过,留下希望。
6.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钱能买到药品,却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衣服,却买不到美丽;钱能买到佳肴,却买不到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