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精编(推荐5篇)

时间:2021-03-25 16:2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精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精编》。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精编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精编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东星资源网整理分享的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欢迎阅读与借鉴。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句子中说话人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2.了解叠词在表达上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能在交际场合中对大家关心或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根据书的封面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5.运用已学方法自主阅读短文。

教学准备:

叠词卡片,词语接龙所需的生字卡片,搜集的新闻报道稿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一读、想一想。

⑴自由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写对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小结。对话的三种形式,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时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2.再读,体会表达效果。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对话形式在表达上的不同效果。

3.运用。

(1)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对话形式,写一两句人物的对话。

(2)交流点评。

二、词语拾趣

1.自由读第一排范例,说说发现什么。

2.同桌合作读,完成后面的词语接龙。

3.教师抽读。

4.开火车接龙。

三、互动平台

1.自由读,说说自己从这几段话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举例说说什么叫叠词。

3.同桌比赛:看谁知道的叠词多。

4.举例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

(1)生动形象。

(2)富有美感和韵味。

(3)感觉亲切。

5.试着运用叠词说一两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刘翔创造亚洲奇迹》和《亚洲飞人——刘翔》。

2.用自己的读书符号,留下你阅读的痕迹,记下你阅读中的感悟。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1)说说这两则新闻报道分别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倾向?

(3)说说你对新闻报道的认识。

五、口语交际:说出自己的见解

1.课中联系旧知,引出话题。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认识到:一场暴风雨,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毁灭,可拉法埃莱•费拉里斯却认为它带来的是更加绚丽华美的景色;在多数人眼里,丝瓜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季羡林先生却认为它是那么神奇,仿佛既有思想,又有行动;有人觉得兰花要种在花盆里,有人却觉得还是长在空谷的幽兰好;就连那小小的天窗,也会让我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来。我们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现象,很普通的事物,人们往往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心中也一定有你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想不想说出来,看看其他同学和你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板书课题)

2.进行了解。

3.交流了解情况。

(1)同学间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

(2)说说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交流可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在全班组织开展。师指导学生就态度大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尤其是有独特的见解方面进行互提意见、互相评价。

六、习作百花园

1.联系课文,复习写法。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状物的方法?

(2)《天窗》一课中,你懂得了怎样去展开想象?

2.指导观察和想象。

(1)看看语文书封面上有些什么?具体说说他们的样子,色彩等。

(2)这些会让你想到什么?

3.构思习作。

你是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知道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以书面语的形式写下来。

4.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5.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重在指导作文修改的方向和方法。

6.分小组,学生互评自改。

指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别人的作文中自己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作文习惯。

7.小组内互相赏读。

8.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互相取长补短。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篇二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崐。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篇三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第二篇:《地毯下的尘土》教学实录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实录

执教人:吕静

班级:民权县老颜集乡初级中学七年级4班

师: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拥有美德,就拥有了不竭的力量之源。同学们,你认为人应该具备哪些美德? 生1:认真做事。生2:诚实守信。生3:团结。生4:热爱劳动。……(生争相发言)

师:是啊,美德的内涵非常丰富。美国前教育部长威廉〃贝内特编写了一部《美德书》,书中通过神话、寓言、童谣等各种形式向人们展现了人类包括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诚实、信仰、忠诚在内的十种美德。目前该书重印40多次,精装本发行超过200万册,有世界十几种语言的译本。今天我们有幸来品读其中的一则童话,题目是?——(学生齐答:《地毯下的尘土》)(板书课题、作者)

师:按照课堂常规,哪位同学来汇报预习中的字词问题? 生1:(以问题填空形式板书字词)生2:(填补板书中的空白)生3:纠错并解释其中重点词。

(指名基础较差同学逐一朗读黑板上字词)

师:大家已经自主预习了课文,请根据预习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预习收获,记住,一定要用上题目“地毯下的尘土”。

生1:这则童话写小姑娘米妮在母亲生命不能工作的情况下,自己出去找工作,帮助掌管金币的七个小矮人打扫房间,连地毯下的尘土都认真打扫的故事。

生2:主要写小米妮劳动非常认真,有一次却忘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后来又打扫了,结果得到了小矮人给的十二枚金币。

生3:其实,“地毯下的尘土”就是“心灵上的尘土”,米妮主动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说明她的心灵是纯洁的。

师:很好!主要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和读书感受都有了,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认真。下面请大家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来说说米妮是个怎样的孩子。(5分钟后)

生1:我从“她的两个女儿很能干,对她很有帮助,她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这个句子中看出米妮是个能干的、勤快的孩子。

生2:我从“她的姐姐米妮就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这个句子也看出米妮的勤劳。

生3:我从“亲爱的妹妹,我必须出去找工作,因为家里的东西快要吃完了。”这个句子中看出了小米妮很懂事,很孝顺。

生4:从“她急匆匆地往前面走着。黑夜很快就降临了,树林里的影子已经拖得越来越长。”这个句子中看出米妮是个勇敢的孩子。

生5:从“她匆匆地赶过去,敲了敲小屋的门,没有人答应。她敲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人应。”这个句子中看出米妮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生6:从“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这个句子中不仅看出米妮的勤劳,还可以看出她做事很有条理。

…………

师:原来大家有这么多发现,读书就是要这么认真,有思考才会有收获。那么,在这么多的品格中,文章主要表现的是米妮的什么品格呢? 全体学生:勤劳。

师:是啊,看来大家对米妮的勤劳颇有感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课文,看看 2

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米妮的勤劳的。请同学们认真读书,圈画出你认为能表现出主人公勤劳的语句,并想一想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学生放声读书)

生1:“她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这个句子写米妮劳动的过程,她干活很有条理,表现出她是个勤劳的孩子。

生2:“第二天一早,她被公鸡的打鸣声叫醒了,起床后她做一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的衣服。晚上小矮人回家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从此每天都这样,米妮一直这么认真地干着,直到仙女的假期到了最后一天。”这个句子也写了米妮劳动的过程,她起得很早,一天都不闲着,做事很认真,都说明她是个勤劳的孩子。

生3:“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这句话是星星对米妮的赞美,没有直接写米妮的劳动,也让人感受到米妮的勤劳。生4:“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又敞亮。”通过房子样子的前后对比,表现米妮的劳动成果,也可以表现米妮的勤劳。生5:“一跨进门,她就吃惊地缩回了脚。”和“天啊!”小女孩说,“这儿怎么这么脏!”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她就开始整理房子。这些句子看出米妮对脏的东西特别的敏感,也说明她是一个清洁的勤劳的孩子。

…………

师:直接写米妮的劳动过程叫做正面描写,通过她劳动的效果和其他人的反应来写叫做侧面描写,看来,表现米妮的勤劳作者用了——? 全体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师:对,用这样的方法写作会表现得更充分、更全面,效果也更好,希望同学们在平常习作的时候也尝试用一用。

师:同学们,这么勤劳的米妮,却因为陶醉于窗外美景而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内心非常的纠结。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米妮内心的矛盾与斗争的 3

过程呢?

生:从75页“直到她上了床”一直到76页“开始打扫地毯下的尘土。” 师:大家同意她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这部分的内容是以米妮和星星的对话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我们来认真地体会一下,看我们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心情和语气来读星星和米妮的对话呢?请同学们小声试读一遍。(生小声读)师:体会到了吗?

学生1:星星的语气是很轻松的,米妮的语气是很紧张的,因为星星不知道米妮没打扫地毯下的尘土,所以还夸奖她。

学生2:星星的语气应该是热情的,我们夸奖别人的时候都会用这样的语气;米妮的语气应该是不安的。

学生3:首先,我认为夸奖别人的时候更应该是真诚的。还有,米妮的话其实并没有说出来,是在心里想的,所以声音一定很小,心里还很矛盾。可能正想着要不要再打扫地毯下的尘土。

师:说得很好,你试着读一读米妮的话,用简单的语言把米妮所想的表现出来。(学生3读“地毯下的尘土”,理解到位,读得有特色。)

师:我们大家一起试试吧!同学们就是那一颗颗热情的、充满真诚的小星星,老师是当时很不安、很矛盾的小米妮。(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体会一下,如果你就是米妮,这个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生1:我一定要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这些天一直打扫,就这一次,怎么可以不坚持到底呢?

生2:如果我真的懒了这一次,不是欺骗了善良的小矮人了吗?不是辜负了小星星对我的赞美了吗?

生3:我一定要迷补!我要马上行动,不能再犹豫了。

师:好,这就是心理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可以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准确,通过体会小米妮的心理活动,我们知道了她内心的不安和自责,正是通过激烈的心理斗争,她的诚实和善良克服了一时疏忽造成的失误,最终打扫了地毯下的尘土。同学们看,故事的结尾怎么样? 生:地毯下出现了十二枚闪闪发光的金币。师:对于这个结尾,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1:大家经常说:“好人有好报”,我想跟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道理。生2:付出就有回报,歌曲里面也是这样唱的。(另一生小声说:要做就做最好。)

师:是啊,米妮努力地做到了最好,也应该得到最美的收获了。

生3:这是善良的小矮人对米妮的照顾,当然也是米妮的勤劳和诚实换来的。生4:金子是珍贵的,小米妮的美德也是可贵的。生5:小米妮诚实的美德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师:是啊,美德像金子一样可贵,同学们,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小米妮的美德已经感染了你,让美德驻守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指导我们的行为吧!生6:我们要向一米妮一样勤劳、一样善良,要有更多的美德,因为美德是像金子一样可贵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偷懒了,不然我们也会内心很不安的,还会感觉对不起父母。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于米妮的疏忽,而令你的内心很纠结的经历吗?在我们充满理解和友爱的课堂上,把它说给你要好的同学听吧,相信一定会得到大家的理解的,你的内心也不再疙瘩,也会像米妮一样敞亮起来!(生自由结伴,诉说心结。)

师:通过刚才的诉说,你们一定扫除了心灵上的尘埃,老师建议大家把刚才的交流感受记录到你的成长日记上,一定会是你生命历程中的一颗小珍珠。同学们,让我们用纯洁的心灵来承载美德吧,齐读小矮人的话,感受美德带来的力量!(完成板书)

生(齐读):亲爱的孩子,金子就给你,因为你证明了真挚和诚实;

但如果你不翻动地毯,你能得到的就只是遗憾。

我们的爱随着金币一起给你,哦!今生你要牢记,每个小小的工作里,都藏着快乐的宝藏。

师:同学们,老师还读过很多的关于诚实的故事,比如《狼来了》、《金斧子、银斧子》、《诚实的孩子》等等,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故事中的事”,下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更多的美德故事,认识更多像米妮一样可爱的人物,同学之间做做交流,相信你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第三篇:《地毯下的尘土》教学预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预案 葫芦岛市学院附中高文云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儿时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我们还记忆犹新吧。那你知道七个小矮人是做什么的吗?(挖金子的)。今天我们要再认识12个掌管金子的小矮人和一个普通小姑娘的童话。好好表现呦,说不定小矮人会奖励你金子的。会吗?不会,为啥?童话是虚构的。虽然得不到金子,但我们可以学会知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童话这种体裁,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了,你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了吗?假如给你一篇童话没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你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习呢?

1、把握故事内容

2、感受教育意义

3、分析人物形象

4、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5、每篇童话独到的地方。(本文标题的含义)板书(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蕴含的道理、描写方法)

二、检查预习:

好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向地毯下的尘土,去探询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题目、作者。地毯下的尘土 莫德·林赛 美)不过在此之前我希望你们能把自己预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有信心吗?

1、打开合案的预习导学部分: 下面这些加点字音该怎样读?

腿瘸()葱茏()眷顾()真挚().....勉强()宝藏()津津有味()教诲()....

2、以上是老师为大家提出的应该识记的字词,你在预习的时候还发现有该重视的字词吗?

三、复述故事情节:

好的,没有了拦路虎,就让我们一起轻松地倾听来自童话王国里的声音吧!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吗?好像没有信心。不要紧,老师可以给大家提示思路,看电视画面在自己的头脑中对故事内容进行整合。感觉怎么样?再给3分钟准备够吗?

教师:好的,请一位同学展示你的才华,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准备补充同 时还要对这位同学的复述作出你的评价。比如,从语言的表达、故事的完整、表情是否自然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一名学生复述后,其他同学点评。

四、自学指导:

1、听完大家的精彩复述,我也有一个发现,小姑娘米妮应该是这篇童话的主人公对吧?那好,现在让我们每一个人去勾勒一个自己心目中的米妮的好吗?好!老师点其中一幅幻灯片问:不知这个小女孩是否符合大家的想象?请同学们互助合作速读课文并结合文中的故事情节,5分钟后谈谈你们心目中的小米妮的形象?并说出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好吗?

学生:米妮应该是个诚实的小女孩。米妮应该是个善良的女孩。米妮还应该是个勤劳的女孩。米妮还应该特别有责任心。孝顺。

2、好极了,非常到位。从你们的发言中我感觉到了大家对米妮的喜爱,对主人公的形象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把同学们达到共识的几个词语写上可以吧。那么米妮的勤劳、善良、诚实的性格特征,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刻画出来的?(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举例说明?)重点研讨:勤劳、诚实。

3、教师重点强调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他人的评价,从侧面烘托,映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一般与直接描写结合使用。

第十段:小矮人们看到家里变得十分干净时,说到:“难道这不令人高兴和吃惊?我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十三:接着又叫道:“你刚来时我们的房子的样子有点惨,但现在你已把它收拾得清洁又漂亮。”通过小矮人的口反映了米妮的勤劳能干。

第十八段中间一句:晚上小矮人们回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得红红的,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第二十七段:“那位小姑娘,”星星们叫道,“把屋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样敞亮。”

4、调动积累:对于侧面描写,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例如: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罗敷 美貌的描写就是典型的间接描写;《口技》一课中通过宾客的反映来突出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蟋蟀在时报广场》切斯特的演技通过783人上班迟到和马路交通瘫痪来加以渲染。还有小仲马《茶花女》对玛格丽特美貌的描写也是间接描写。

由此可见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思想性格是很有好处的,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学习和使用这种方法。

5、刚才同学提到了米妮的诚实是通过心理描写刻画的,是吧?那你迅速找到有关的段落看一看,这和我们通常学过的心理描写一样吗?不同在哪?(23----30段)八个段落。

这几段课文运用的是形象化的心理描写手法把米妮的内心深处的斗争,写的十分生动感人。(地毯下的尘土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米妮不说没有人会知道。可是当她躺在床上,看着星星时想到了地毯下的尘土,于是翻来覆去的想着地毯下的尘土该不该扫的问题。作者巧妙的采用了米妮于星星对话的形式把米妮内心的自责表现出来,突出它是一个诚实的人。还有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末的感叹号,都表现米妮的内心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斗争的结果怎么样?最终诚实占了上风,她终于拿起扫帚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可是,哦,地毯下躺着十二块闪闪发光的金币,就像月亮一样圆润、闪亮!这是小矮人对米妮的奖赏。这是对她勤劳的奖赏,更是对她诚实的奖赏。如果,她不去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她就什么也得不到,即使很残忍,也没办法。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6、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告诉我们“诚实善良最终会得到回报的”这一道理。)

到此标题“地毯下的尘土”这一谜底终于揭开了。它是课文所叙故事的关节点,它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表现米妮诚实的一个重要情节,也是揭示作品主题的一个主要内容。

7、此时,关于米妮的故事讲完了,但我认为要想米妮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除了勤劳与诚实外,我们还应当推崇那些美德?

在这里老师向你们推荐(美)威廉.贝内特编著《美德书》。该书以简单的语言故事开篇,渐趋复杂,通过伊索、莎士比亚、柏拉图、马丁·路德以及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美德做了深入的探索。书中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本性中的最基本的十大美德:同情、自律、责任、友谊、工作、勇气、坚韧、诚实、信仰、忠诚。每一个美德似乎都是一个人的历史和整个人类历史的浓缩。《美德书》被称为是人类美德故事的宝库,是目前世界上培养孩子健康 人格的好书之一,对每一个读者而言,读一次好比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净化。课余时间读一读对你的健康成长会大有裨益。

8、过渡语:同学们,具备了很多的美德就一定是一个完美的人吗?米妮勤劳善良诚实都值得我们学习,可是她并不是一个完人?你知道其中的原委吗?

文中两次写到小姑娘米妮观望窗边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第一次:能把被风吹弯的树木看成它们在点头弯腰互相敬礼,说明她把树当成人一样来看待,表明她是一个纯洁善良、富有想象力的女孩,为下文她的诚实做铺垫。

第二次:是米妮犯错误的原因,为后文米妮没时间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这一中心事件作铺垫。

这一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我还有一个提议,我想知道同学们是不是一个完人?那让我们也来一次心灵深处的忏悔怎么样?(打开幻灯)

四、拓展题:

“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愿意把它说给别人听吗?可以肯定,一旦你说出来,心里的不安就会消失。勇敢的说出来吧!

这一节讨论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引导,要求学生说出真实感受,有很多学生可能有这方面的经历,比如踢足球砸破了别人的玻璃窗,自己一直没有主动认错;弄丢了朋友的东西,朋友却不知道等等。

五、小结

坦诚地说出自己的错误求得朋友的谅解,比忍受内心的自责要痛快得多。

六、作业:整理合案。板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 莫德·林赛(美)

故事内容 人物形象 阐述的道理 描写方法

诚实 心理描写

米妮 善良 最终会得到回报的 行动描写

勤劳 正侧面描写

第四篇:《地毯下的尘土》教学反思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4、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

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

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一、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

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 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 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

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

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

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2、交流活动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

米妮,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

(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

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

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精彩片断

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

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

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崐。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

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

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

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文字简练,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本文,可以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少以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引、读、演、思、品(精彩片段)、做六个环节来完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排遣心中郁闷、放情山水,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领悟文章的深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复习旧课,认识作者,延伸课外)

1、引导学生回忆背诵小学学过的柳宗元诗《江雪》之后再出示另外一首柳诗《渔翁》,让学生自己评点这两首诗创设的意境。(附诗于后)

2、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后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得罪了豪门权贵,被贬到荒凉偏远的柳州,所以后人又称柳柳州。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欣赏美丽的山水来排遣自己郁闷烦恼的心情,感悟人生哲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两首诗也是这种心

情的产物,他为我们创设了一尘不染、美不胜收的佳境。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驴》。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将文中难解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主上台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2、集体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文意、领悟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讲解。(附译文于后)

三、演(依据文意,编剧表演,理解形象特点)

1、各小组依据文意编制课本剧,派两位同学现场表演。

2、教师视情况加入演出并帮助编撰对话。

3、师生根据演出共同评点,概括老虎、驴子的性格特点。

老虎:机警、勇猛、果断。

驴子:外强中干、不辨形势。

(附板书于后)

四、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请说明理由。

2、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

3、从驴子和老虎身上我们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能否删掉文中第一句,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借驴子和老虎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因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

或:要有真才实学,外强中干重要被别人打败。(言之有理皆可)

2.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的文体就叫寓言。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等。

3、从老虎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面对强敌

A、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情况;

B、要克服畏惧心理;

C、遇到困难,不应逃避;

D、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

从驴子身上,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A、不了解情况,不能轻举妄动;

B、没有本事,不能逞强;

C、不能让敌人了解掌握自己的底细。

等等。(言之有理皆可)

4、第一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文中所

有的情节都无法展开。所以这一句不能删除。

五、品(品味精彩,体会妙处)

教师做示范,品赏佳句妙语,之后,学生学习品赏。

例: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我觉得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大家能猜得出吗? “蔽”用得好,“窥”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现在仍然适用,“窥视”、“窥探”,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我觉得换任何一个字都不恰当。

归纳妙点

1、词语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

2、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畏惧——好奇——害怕——怀疑——胆怯——窃喜)。

3、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驴被虎吃的角度)。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其它角度: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言之有理皆可)。

六、做(加深印象,培养发散性思维)

1、从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语?写出三个跟动物有关的成语。

2、改写故事结局,让驴子战胜老虎:《黔驴新编》(字数200字,想象要合理)

3、基础知识:

(1)给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hao

i

a 好

hao

i

(2)为加点字注音释意:

a黔之驴

c避林间窥之

e且噬己也

参考答案:

1、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黔驴之计

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

2、想象合理皆可。

b 载

b 远遁

d 驴不胜怒

f 技至此耳

zaza3、(1)好:hao 好事 ;hao 爱好

载:zai 装载 ;zai 三年五载

(2)黔:qian 文中指今指四川贵州一带。今为贵州省的简称。

遁:dun

逃走。

窥:kui

偷看。

噬:shi

咬。

胜:sheng 能承受。

技: ji

技艺,本领。

附一: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黔之驴》译文:

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个好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驴子进去。到了那里却没有甚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脚下。老虎见到它,是个多么巨大的东西啊,把它当作神。躲在树林里偷看,又慢慢出来接近它,谨慎小心地观察,不知道它究竟是甚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以为驴子要来咬自己。可是来回观察驴子,感到它没有甚么特殊的本领,同时也越来越习惯了驴子的叫声。又靠近一些,在它的前后走来走去,始终不敢上前击扑。老虎又靠近一些,更加随便,开始碰闯、靠近、冲撞、冒犯。驴子非常愤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于是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说:“本领只有这点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光驴子的肉,才走开。

附二:板书设计

黔之驴

初见:害怕

庞然大物

机警

小心谨慎

一鸣

外强中干

勇猛

仔细观察

不辨形势

果断

用计探实

踢之

结局:吃掉它

被吃掉

(二)教学反思

1、以作者为线索,连接课堂内外、新旧知识,可以帮助形成知识网络,拓展阅读面,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会一种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即:编织知识网络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温故可以知新。

2、通过小组讨论弄懂文意,再由教师评点强调,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既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索,又能强化基础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创造性阅读与理解。

(三)课后评点

本案例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泼有趣,又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注意夯实基础知识的特点。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理解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通过小组的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倡了自主与合作的学习,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环节和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任意想象与编演,可以充分的发挥潜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由于小组的互动,无形中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进来。

2、就地取材,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选准教材的渗透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整合性的、视野开阔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由小学的内容导进新课,由作者的遭遇引出对诗歌意境的评点、对挫折的积极态度,流程自然顺畅。同时,在读、演、思、品、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3、没有偏废基础知识

基础的厚薄决定着楼层的高低,要想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基础不可偏废。本案例的课前积累背诵评点、课中对演的评价、课后作业都体现了这个观点。

七年级语文课件《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2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但是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个明确的结果,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且上好。

(1)班先上,开始我打出了一张图片,下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让学生猜猜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哪个城市,学生猜出是济南,于是明确本课课题:〈济南的冬天〉。然后按部就班的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接着回归文本,学生朗读课文,一遍结束后,我说,老舍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篇文章,正是源于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下面请同学们有象老舍一样怀着对济南的热爱把文章再读一遍,于

是学生又读了一遍,两遍结束后我说,请几为同学把课文再朗读一遍,一共三位同学把课文读了一遍,三遍读完后,我说,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有同学说喜欢,有同学说不喜欢,对于反对的声音我置之不理,然后我说请拿出笔记本,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因为 ”句式写出你对济南的印象,五分钟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有喜欢小山的,有喜欢日光的,有喜欢水的,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阐述的原因用的基本也是从文本上摘录的语句,自己的感受和加工较少,做了简单的评价之后,进入了第三个环节,我说:老舍是个语言大师,济南的山水的在大师的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本文的语言很值的我们欣赏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对于描写优美的句子,学生基本能找出来,而且对于修辞的运用也基本能说出来,但不够深刻和到位。一堂课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相比以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我自认为这堂课特别失败。

下课后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希望下一节课会有所改变。上课后,我照例介绍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一遍结束后问学生: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要说的?有学生说,我特别佩服老舍,他把并不怎么样的济南的冬天的景色写的这么美;有学生说,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有学生说,济南的冬天的水很美……很多学生都说了自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听得出来,学生是喜欢这篇文章的。我顺势就问,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大家都回答,喜欢。那么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再去把

课文读一遍呢?于是所有的学生都放开嗓子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读完后我问: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句子和语段的语气是特别处理过的,你是怎么读的?短暂的平静后,有学生举手了,说:我觉的第一段应该用比较平缓的语气来读。你可以示范一下吗?我问。他把第一段读了一遍,读的确实很到位,相信他已经走进老舍的感情了。然后有学生说第二节应该用缓慢的语气,轻轻的读,于是他也示范读了几句,结果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抓住这个契机,我说你们觉的他的理解对吗?到底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在大家的讨论和几位学生的示范朗读后,同学们都明确了应该用愉快,温馨的语气去朗读。又有学生说第三节应该用轻快的语气来读,于是他读了一遍,读出了欢喜和愉快的感情,理解的非常到位,同学们也表示认同,在确定了各自的朗读基调后,我说,现在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探讨过的语气把课文再读一遍好吗?结果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愉快的把课文再读了一遍,最后我让学生完成那个句式,并当堂展示,结果大部分学生阐述的理由除了引用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比(1)班学生的理解要深入和透彻的多,下课铃声响了,还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和学生们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较这两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第一堂课我没有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做任何铺垫和引导,所以学生可以说是很被动的把课文读了三遍,在被动的情况下阅读文本,得到的启发和感受几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环节完成的都不成功。

而在第二堂课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所以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随机生成的,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基础,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这堂课就是在学生的牵引下变成了一堂朗读课,而朗读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个环节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开”和“柳成行”的关键就在于兴趣这块土壤。

《行道树》教学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我以课文《行道树》为例谈谈。

《试教通讯》2001年第9期(中学语文专辑)中登载了《行道树》的课堂实录和评点,它是作为新教材实验区的一堂研究课和课改试教较好的范例而出的。这堂课上,学生进入课文一读完它,“马上就有人举手发言”,他的回答是“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做出了这样的归纳:“文章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既然在课堂的一开头学生就引入到这样一个狭窄的圈套式的思维

其实这堂课为什么上成这样,我也找到了依据。在同一期中刊登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说明——第二单元》一文的“单元编写意图”中有“《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的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语文课本此文的导读也有:“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的句子。这样看来,老师和学生是否都无所适从了呢?

通过解读新课标,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从这里引发出来这样几点思索:

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行道树》一文作者张晓风,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则在总是微笑轻柔的姿态,永远善意的呈现事与人之间的关系,甜美中不失条理。二则擅于将身旁切近实际的经验,由小见大,亦由杂乱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灵机与训诫。行道树是在与环境的和睦相处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娱乐和心灵的满足,那么我们为什么

或者说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点就是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的问题。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我们应当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参考就不能是标准,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实际教学的指挥棒,更不能将之奉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论的文字的摆弄,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正确运用教学参考资料,应是在教师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体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见解不同或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进一步的思考,触发新思维,得到新教训,也可以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使用内容提出预设,再考虑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张晓风散文论》中说她“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那么《行道树》一文的主旨如能更广阔地定位于“生命价值”,不就比一个概念性的“奉献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思维的范围更大些么?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看教学参考资料当作是与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补互启,那么教师

及优秀教材和学生人文体验过程中教师的关键与枢纽作用。

教师也应培养人文精神。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深透一点看,也就是说教师如果少有人文意识.人文修养教养.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识文化修养上的与时俱进,怎么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因而新世纪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当更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单学科的,而应是多学科的网络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多样性文化的融会贯通,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使自己在新的时空观中获得更清晰的时空感和条理感,这样就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老师内心知识与内心精神的不断丰盈,就会以宽容博大的胸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会“润物细无声”地用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自然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就像张晓风,文风“亦秀亦豪”,东西方文化在她身上交织烙印,其作品中对自然万物宗教性的虔诚的情感和对故国刻骨铭心般的相思情愫及对生命价值的沉思,我们有了解.深思与体会,就不会将《行道树》贴上“奉献者”这样一个狭隘的标签,而应是从生命价值和生命本身熏陶感染学生的内心,引发学生对人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从更深刻更广泛的角度体味作者的思想艺术境界。

新的语文教改的车轮才刚刚启动,牵动我们思索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可获知,要想推动这时代的车轮,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开束缚思想的绳索,甩开难于割舍的依赖,用心倾听内心自然的箫声,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的体验下,与课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的快乐与慰藉,在洋溢着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向着高旷的境界不断升华。

下载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精编(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教学课件《地毯下的尘土》精编(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学校 彭娅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童话的特点。 (2)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积累字词,理解人物性格。(3)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东莞市黄江中学 李木兰 一、总体构思 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的内容......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10.地毯下的尘土 教学目标: 1、分析米妮的人物形像。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3、学习米妮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

    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地毯下的尘土 -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案系列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精选)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雷红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朗读、讨论相......

    《地毯下的尘土》课堂教学实录

    《地毯下的尘土》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师生一起进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可爱的米妮,闪闪发光的金币,神奇的小矮人,度假的仙女,快乐的星星,都......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米妮的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的深意。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

    地毯下的尘土公开课教案

    10、地毯上的尘土 班级:初一七班2015/5/25 许丹丹 教学目标: 1、熟识生字新词。 2、学会快速捕捉信息,整体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3、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分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