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说课稿(最终定稿)

时间:2022-06-25 01:2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岳阳楼记》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岳阳楼记》说课稿》。

第一篇:《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阳楼记》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说课稿1

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56号,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与建议、教学过程的安排构想、板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岳阳楼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题展开。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对教材的处理:目标、重难点、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掌握重要加点的字词②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③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字词,并且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掌握重要的字词②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写作中的一些写法还不太熟练,对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到位,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岳阳楼记》是一篇精读文章,篇幅较长,难点重点较多,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与讲解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与讲解法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具体回答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最后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合作讨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以“讨论的方式引入我国的四大名楼的知识点”展开,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浩浩汤汤(由于表达的意思是水波浩荡的样子,因此“汤”读shang而不读tang),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借助教师的指导整体理解全文。

环节3:研读赏析

由学生阅读,教师提问,通过问题讨论讲析的方式展开对全文的研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养成自主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

环节4:拓展延伸

由导语中中国的四大名楼引出对中国其它三大名楼的具体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

环节5:课后作业

由于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且文章的主旨为体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因此我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生字生词并背诵全文,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体会作者的政治主张,并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由于时间问题,不便在此一一列出,望各位见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老师、各位同学!

《岳阳楼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的第一篇。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诵读法、引导法

(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

(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

(1)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死记硬背的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 属()汤()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 观②通假字:属 具

虚词:以 然则 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吞长江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生悟朗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理清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为议论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劝勉。自励励人,含蓄委婉。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

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

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议论:忧乐

抒情:悲喜

写景:阴晴

叙事:缘由

(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

正所谓,“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岳阳楼记》说课稿3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资料整合的合作过程。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学个性化、多样化,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选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会感兴趣于作品的文质兼美、立意高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前提下,掌握学习古文鉴赏的策略,达到“会学”,为今后探究古文并“坚持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实现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构建开放课堂。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力争将课堂创设成为探究、交流、合作的阵地。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表述自我的情感与体验。这种自主、活泼的课堂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千古咏唱的岳阳楼其资料极其丰富,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学生智慧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现代媒体参与教师备课,在广度、深度上创建开阔的课堂思维空间。

3、尊重个性体验。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由。让学生把眼光集于作品的美感美质,关注作者审美意识的投射。引导学生由课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学生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生发开去,引发学生对历史、当代社会周围事的评议,体现自己审美创造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充分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五)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展示中国古代被誉为“四大名楼”的图片,配以古典音乐。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合作交流::

尝试以网络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课堂上通过小组成员自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问题一: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情况下,范仲淹选择从那一角度为岳阳楼作记?问题二:文中哪些独到之处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思维的交锋,师生交流,达成共识。使学生能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课文本身,理解作者写景意图所在。

4、思维拓展:在对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对作者为情设景、缘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领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确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进而联及近现代的“今仁人”。评论之时充分给予学生言论的自由,让其从感性的体验上升的理性的分析,开拓课堂自由创造的空间。

5、创新训练:在蓄积情势的状态下,以洞庭湖、岳阳楼烟波浩渺、雄伟壮观的实景展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岳阳楼记》说课稿4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选自“苏教课标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0课。

二、【教学与学习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过程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本节课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通过配乐朗读欣赏、学生自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3、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引入“洞庭湖”、“岳阳楼”地理位置以及有关资料引入本文,然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四读课文”等环节,了解、掌握本文的字词、中心句、课文结构以及“对偶句”、“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写作特点”等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PowerPoint)

(利用长江简图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明确显示出来,配洞庭湖、岳阳楼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解说词)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以“宜昌”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以“湖口”为中游和下游的分解线,西起“各拉丹冬”,东入“东海”。中游有“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进入长江中游后,图中“宜昌”东侧的大红圆点处就是“洞庭湖水系”流入长江的地方,也是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承载着长江许多支流的来水,对长江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岳阳楼耸立于“洞庭湖”畔,与“洞庭湖”相互辉映,为“洞庭”风光添上了绝妙一笔。

今天,咱们共同走进美丽的“洞庭湖光”,领略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一岳阳楼的风采。

2、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3、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4、岳阳楼介绍(视频)

主要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代修建史以及现在岳阳楼风貌。同时介绍了岳阳楼中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名句,包括本文所要学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5、课文配乐朗读欣赏

运用Flash课文朗读课件,让学生在优雅的古筝曲中欣赏课文,初步感受本文的“美”。

6、【一读课文】——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二读课文】——主要目标“读懂文句”

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注意下列词句的读音、意思:

字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

霏(fēi)樯(qiáng)楫(jí)

冥(míng)谗(chán)偕(xié)

实词:(名词)赋、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衔、把

虚词:以、夫、斯、其、微、则、然则、得无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一想】出示两个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起。着重说滕子京的政绩。

第二部分(第2—4段)写洞庭湖之大观及骚人迁客的“览物之情”,是全文主体。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主旨在此提出。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8、【三读课文】——主要目标“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对偶句”,并体会这些“对偶句”对写景状物所起的作用。

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赏析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对偶句欣赏: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变化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9、【四读课文】——主要目标“写作手法初探”

本文虽是状物抒情散文,但在写法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本文采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

本文是作者受朋友之托而写,所以文章有对朋友政绩的叙述,有对岳阳楼景观的出色描绘,有对谪居感受的抒情,更有对人生处世和政治抱负的议论。而这一切都结合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使记叙为描写服务,描写又为抒情服务,抒情又为议论服务,达到表白心意的目的。

10、课堂小结

《岳阳楼记》流传久远,固然是由于作者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臆历来为人们所赞颂,同时也由于作品中表现了一种非凡的辞采魅力,令人一读一叹,百读不厌,引入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的内容,结束本课的学习和教学任务。

附:【板书设计】

宋山

相关链接:说课稿九年级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5

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我准备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文本分析

1.分析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均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

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法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而心理学研究又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又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的教学手法我认为应以朗读为本。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义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近景;

欣赏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同学们,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从对岳阳楼记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典雅唯美的对联,创设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从知识的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先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可同桌之间交流,也可四人小组之间交流。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对作家生平的介绍、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从以下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扫除阅读的文字障碍;然后听磁带中的录音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最后在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的方法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之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要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义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班内讨论。

教师指导:

a.用“猜”“看”“查”的手段理解词义。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含义。

看:利用好课文下面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查字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文章读得多了,词语的积累越多,猜测正确率就越高,词典就会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呈现卡片)

设计意图: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提出“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巩固基础

重在词义句义。

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加点的词: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嘱予作文 巴陵胜状 墙倾楫摧 翔集 锦鳞 岸芷汀兰 尝求 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的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1.岳阳楼的美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入手刻画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

教师指导:美读课文三四两段。先找出原文读一读,再探究思考。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

设计意图: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对比强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

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正确读原文: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2.会读文章: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读相关材料:读作者介绍,读写作背景,读文史常识。

4.疏通文义:猜看查。

5.理解文意:结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据。

(七)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等角度对比阅读。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特设计了以下板书。

以上是我就《岳阳楼记》从六个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案例分析:

该说课稿不仅充分体现了说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环节,也较好地体现了课前说课/评比性说课的特点:结构完整、理论阐述清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法适用,教学双边活动安排清楚有逻辑性,言简意赅等。

在说教材部分,对课题所在教材版本、单元、课时作了简要介绍,使听众对教材有了基本了解。接着对课题的内涵、文章结构、主旨思想作了精要分析,揭示了这篇文章的魂,为后续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规范科学,一是没有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应达到的程度,依然采用心理动词来描述水平要求,原因是因为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尚无行为动词的规定。二是没有呈现达成相应水平的行为条件,例如怎样让学生“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呢?说课稿没有说明,这对在教学过程中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带来了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表述规范科学。

接下来,说课人对学情、教法、学法都作了简要而到位的分析,既让听众明白了自己的教学意图,又与教学程序的详细阐述分工清楚、结合紧密,这也为能按时完成说课提供了保证。

本说课稿的精彩部分是“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程序),说课教师以“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为线索,清晰地展示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渗透、教学双边活动以及三者的紧密结合,这种教学程序的呈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板书设计也非常合理,很好地揭示了这节课的教学主线,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与教学目标结合也很紧密。

《岳阳楼记》说课稿6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

针对这篇课文,我说课的提纲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

首先,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具体分析本篇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均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学习上一篇游记《小石潭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又对日后文言文的深入学习大有裨益。作者范仲淹在本篇文章中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和教育的好教材。

说完教材,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学生。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主要从知识能力状况,心理特点和情感认知特点三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知识能力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并不存在太大障碍。而从心理特点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以上两点是八年级学生的普遍特征,而针对本节课来言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认知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非常丰富,但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上述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方面,①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诱导法,分析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特色;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借鉴。

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翻译课文,了解大意。体会文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掌握本文写作特色上。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主要根据学生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的特点,我将教学的难点放在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上。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下述教法学法。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情景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生字词等相关信息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此外,还注重同学们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与他人合作。

有了上述分析,我将展开我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在此部分中,我将从导入新课,预习检测,阅读探究,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五个环节展开介绍。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会以这样的引导语来引导学生:同学们,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蓬莱阁、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蓬莱有仙山,飘渺云海间”的蓬莱阁让人难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令人神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黄鹤楼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仍传唱不衰。

今天,我们就跟随范仲淹看看他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采用名楼导入,创造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以更好的进入本文的学习。

学习一篇文言文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是基础,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快的把握文章主旨。而对生字词的疏通则可以有效地扫清阅读障碍。在课堂上我会使用预习检测卡,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准备,下面就进入本节课讲解的重头戏,第三环节——阅读探究。在此环节中我又将其细化为整体感知和深入探究两个步骤。

第一步骤,整体感知。我会开展读一读,译一译,理一理活动,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式翻译课文。想一想本文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在同学们读过课文之后,我会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将不懂的字、词以及句子记下来和小组内同学一起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本段大意,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品评,最后我将进行总结。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分析2-5自然段。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利用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激发学生自主翻译的兴趣。突出了第一个重点翻译课文,了解大意。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在第一段记叙了背景及写作缘由.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岳阳楼外景,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而在第五自然段议论古仁人之心和自己的胸怀抱负.从而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此步骤的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接下来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有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接下来就进入第二个步骤,深入探究,根据本文写景抒情言志特点,紧扣教学重难点,我将引导学生从巴陵胜景,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览物之情到探究本文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特色,感受这片千古名篇的魅力所在。在探究景情着一环节,我会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写巴陵胜景,首先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景色呢?借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由于本段主要写岳阳楼外景,所以我会以岳阳楼地理位置图做辅助,让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从总体,时间和空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然后细细品味。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这些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效果,感受洞庭景色湖气势浩大的特点。体味洞庭湖浩瀚无边,变化万千的景象。在学生欣赏洞庭湖景色时,可能会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洞庭湖景色呢?这个时候我会让学生从思考最后一句的感慨和下文的联系中明白作者写洞庭湖景色,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和感慨。

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好奇,迁客骚人观览了什么不同景物?抒发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三四自然段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我运用有效信息提取法让学生抓关键词语来体会迁客骚人所览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阴雨天气萧条凄凉特点,感受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情感。而通过体会春和景明天气明媚幽静的特点,想象体会感受迁客骚人面对此景喜气洋洋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迁客骚人面对阴、情两种景色,迁客骚人抒发了悲喜两种情感。说明他们因景阴睛而或喜或悲。

而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让作者有了这样一个疑问。那么古仁人之心与这二者究竟“异”在哪里呢?带着此问题我会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答案。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皆因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得失;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其民,或忧其君。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作者也在不断追寻古仁人的旷达胸襟。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把握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巴陵胜景,体会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览物之情,从而突出了第二个重点。而古仁人进也忧,退也忧,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接着就进入而探主旨的环节。带着此疑问我会让同学们继续精读第五自然段

找出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作者为官敢于直谏,不畏惧保守派反对,依然进行改革的背景和虽历次被贬谪但仍不让其自己理想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抱负。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不为个人进退与荣辱,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此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在感受作者远大志向的同时得到精神熏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难感受到这篇《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质疑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究竟有那些独到之处呢?

带着此问题我将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本文从叙事缘由到写岳阳楼外景想到迁客骚人面对阴晴二景产生的悲喜之情,感慨他们以物喜以己悲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文因楼写,言从楼起,意在楼外,作者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作者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抒发了自己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动的政治抱负,充分体现了本课的思想美。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质疑,本课的魅力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美吗?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艺术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并说出本组找出的句子,之后我会对这些语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带领感受骈散结合和对偶句式的艺术手法,体会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本课语言的节奏美。然后通过体会分析巧妙运用借代,拟人,比喻的句子,感受其有效渲染气氛,形象生动的修辞美。感受到正是本文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成就了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此环节我旨在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读,体会本文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深入探究是阅读探究的主体,此步骤我引导学生跟随作者从巴陵胜景,览物之情到文章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一步步走进《岳阳楼记》,使学生感受到《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从思想到艺术手法对岳阳楼记有一个理性认识。,是教学有序展开,突出教学重点,一步步化解难点。

为了巩固课文,进一步升华感情,拓展延伸环节我会以这样的话继续启发学生:在《岳阳楼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面对人生的挫折与不幸他始终没有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准则。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杜甫贫困交加却仍大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告诉自己,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勉励自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为了国家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因为他们有着一颗高尚的心,心中承载着整个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荣。成长的征程中,充满着艰辛与坎坷。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像那些古仁人一样练就一颗坚强的心,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世界强林之中。此环节意在通过音乐,图片和语言渲染气氛,以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使学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借鉴,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通过“辩论会”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书本向现实生活拓展,有助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外阅读活动的设立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阅读量,以课文为原点形成阅读辐射,扩大学生阅读视野。

最后向大家介绍我的板书设计,我本节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演绎式板书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思想,突出教学内容,给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岳阳楼记》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27课。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确定: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稳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发爱国热情,胸怀天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

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教法学法分析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朗读法:为了营造氛围,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2、学法

①反复“读”。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阶段。

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

(二)、教学活动阶段。

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我做大家的导游吧!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

然后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

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

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 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

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分别探究:(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板书设计:

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了然。

岳 阳楼记

范仲淹

事滕子京谪守

阴 ———— 悲

景 情

晴 ———— 喜

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岳阳楼记》说课稿8

评委老师:下午好!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选编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加深对文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能够背诵课文;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根据我的教学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陈述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为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我将:朗读和背诵全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设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而朗读技巧的训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体会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难度。

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具体运用以下教法: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在课前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

②以古典音乐和岳阳楼的'风景图片为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③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

④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PPT展示资料等;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现在我将具体陈述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古典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我用图片展示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秀美或壮丽的风景,接着吟诵有关的美文妙句,由此导入《岳阳楼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背景资料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由我酌情介绍一些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有助于进一步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诵读。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我此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

1、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初识美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然后听名家诵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跟读起来,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绪的差异。

第三第四部分重点指导节奏和语调:

3、指导节奏时,先由我做示范,然后请学生划分第五段节奏并进行诵读。

4、指导语调时,先让学生任选一段自由朗读,再挑选几位同学进行对比诵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品味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理解文本,背诵课文

①在之前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就不太难了。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若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

②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在各段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然后由我进行最后的明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③最后以第2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由此找到快速背诵的捷径。比如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这堂课我重点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后请两位同学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板书。通过板书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并且强化记忆。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通过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和讨论点拨的方法为主。文言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背诵始终是重点,一方面大量优秀的词句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以增加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反复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丰富的情味。

2、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岳阳楼记》说课稿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四、说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4、展示交流结果。

A、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B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20xx/9/14 8:34:35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C、修辞美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拓展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三)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

骈散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忧)(不以物喜)

后天下之乐而乐(乐)(不以己悲)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岳阳楼记》说课稿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xxx,湘南的东江湖是我的家乡,我来自资兴,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次教学盛会。我是来学习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二、教法分析

1、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2、语文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多媒体VCD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使教学内容更鲜活,教学更富生机,教学过程将创生更多火花。它还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它对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激活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情况和本文的特点,本设计拟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多媒体VCD资源超市等。

(二)、教学活动阶段。

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导入新课。我是这样做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XX同学作我们的导游吧!学生以导游身份利用多媒体VCD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

然后教师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学生利用所搜集的资料及多媒体VCD的“背景资料”中的“范仲淹”及“范仲淹像”介绍作者。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我点击多媒体VCD“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美读探究,文本中的情景会跃出纸面,学生把自己带入“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情境中去,从而随“迁客骚人”或喜或悲,更能被作者积极向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所感染。同时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各组代表汇报朗读(要求不看课文,情自心出),师生点评。然后点击多媒体VCD“朗读指导”中“提示”和“示范”界面供学生参照。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

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VCD“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

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

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VCD资源超市、利用网络,分别探究:

(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

(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

(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

(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VCD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VCD,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

一、说教材

l、教材简析:《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作者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和游客的两种览物之情的描写,以及对景异情移态度的否定和古仁人之心的阐述,申述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岳阳楼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并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课文安排在单元中间,应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的而需着重训练的篇章,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

3、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几点为教学目标的内容: ’.

(1)基础知识目标。流利地诵读全文。能了解文中部分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能正确翻译课文。掌握本文中的部分成语(如“政通人和”、“气象万千“和“心旷神怡”等)和篇中名句(或主旨句)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领略篇中创设的意境。

(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作者的博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在习作练笔中,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

(3)思想教育目标:先人后己。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教学重点与难点:“书读百遍.其义山见。”为了让学生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我着重抓朗读训练。把“反复诵读、深人领会“确定为教学重点。这一重点也是同时根据新大纲的精神“初中阶段古文教学只要能使学生了解大意即可,不必对字、词、句作过多分析,更不需像传统教法那样逐字逐句讲解”来确立的。

这篇课文的作者范仲淹生活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作为封建王朝的官吏,难免有一定的忠君思想。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学生对此不一定能准确把握,但在当时来说。作者能提出“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人民的疾苦有所关心,是值得肯定的。所以。作者“卒章显志“的‘志”(作品的思想意义)应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功性“和“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的原则。鉴于如上诸因素,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朗读感知法

2、情景教学法

3、读写结合法

选择朗读感知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整体教学,朗读则是实现这一教学法的最有效的方式。朗读时,调动学生的眼、耳,甚至心灵,同时达到了把握字词句篇章结构的目的,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因而。我采用朗读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选择情景教学法的依据:情景教学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感受时。是管形象思维的大脑的右半球兴奋;表达时.则是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大脑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就可以大大地挖掘大脑潜在的力量,学生不会感到疲劳。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选择读写结合法的依据:根据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确定该教法。鲁迅先生曾以亲身体验谈到读写结合的问题:“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由此可以看出读为写而提供的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

三、说学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就是由“教材”向“学材“转变.这一观念的变化,突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本课教学。我确定了指导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预习通读,寻找疑难,理解为主,背诵记忆,动口动手,读写结合。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 展示教学挂图(挂图贴在小黑板的一面,小黑板的另一面写关于“记”的知识及其它。备用)同学们:下面,我请大家看一幅图,图上这处宏伟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岳阳楼(同时板书课题)。那么,在不同的天气,登临这座楼,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心胸不同的人,面对这些景象.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紧扣教法“3”“情景教学法”而设计的“导入语”。(二)预习指导。

使用工具书查字、词.扫清“拦路虎“.通读全文。应用学法设计预习指导的依据:①培养学生查字、词的能力,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②先读文后学文,做到了由浅人深。(三)教授新课

1、听课文朗读录音。

依据:人们对所要认识的事物,首先要感知它。.

2、学生自由读,划分段落层次。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而确定这一环节。刚听录音之后,若不及时朗读巩固,对于停顿及断句,可能会出现差错。

3、学生齐读 ‘

有兴趣的、在学习中有重要意义的材料易记住。学生齐读课文有一种整体美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因而,这是一种“愉快学习”法。

4、指名读: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避免平均用力,(这实际上也是“个别辅导“)。

通过上述做法,已强化了“教法一”,完成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部分““诵读全文、领略意境”的要求。

5、讲述

展示小黑板的另一面,讲解有关“记”的知识。作者简介及文章出处。

讲析第一大段

关于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解释,完成教学目标“掌握部分成语“的要求.让学生试译本段

结合课后练习题“三.1”提问并讲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l、熟读课文

2、背诵第一段,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1)”,运用学法(2)。(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二)学习新课

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

结合课后练习题“四.1”.学习对偶的修辞及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可否用“连、接”替换。为什么?原句用了什么修辞? 关于对“气象万千“的理解,是又一次落实数学目标(1)的部分内容。试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这一课时中“叙述、写景、抒情、议论”的讲解,是为了落实教学目标2的重点内容,运用教法和学法,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波澜不惊“的“惊”能否用“起、动“替换?“浮光跃金”的“跃”能否用“闪“、“耀”替换?为什么: 问题:“薄暮冥冥”是虚写还是实写?、第三大段是全文的核心段,它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本文的名句(警句、主旨句)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它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的?

对于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展开讨论,透彻理解,这是教学目标2、3的交叉点,为了再次突出它的重要,在最后,我又单独作一小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o(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合的方法,写一篇题为《刘开渠纪念馆开馆记》或《我伫立在刘开渠纪念馆前》的习作。

作业题设计的依据是为了重点落实教学目标2的部分内容,做列教法(3)与学法(3)的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至此,完成教学目标o

第三篇:《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11篇

《岳阳楼记》说课稿1

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这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古文单元的精读课文、

一、说教材

(一)、说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其文通过叙事引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由情入理,既墨蕴彩色,淋漓尽致的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巴陵胜状图,又随物赋感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表现他在政治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其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让读者在朗读的音乐美中览景悟情,爱不释手、总之,这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魅力)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

教学工具:课件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其文意境博大深远,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带学生试“登”岳阳楼,一览巴陵胜景、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同时新课标要求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因此,我决定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文意,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把握,我准备用分组讨论,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作好准备,再试作小老师向同学展开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把握教学航向,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配合一套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把握重难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因此我准备用情景感染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互问互答的方式来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品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具体操作如下:

1、欣赏:用四大名楼导入课题,重点欣赏岳阳楼的胜景、(多媒体播放图片)

2、朗读:播放声音图象文件,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讨论:抓重点字词句理解含义,领会文章大意、

4、提问:根据个人理解,展开互问互答活动,强化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5、归纳:教师作总结性归纳,强化文章重难点、

6、拓展: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首先用四大名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的愿望、然后播放朗读欣赏文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魅力、(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情景感染学生,使之主动产生学习本文的愿望、尽快进入角色,为后面教学过程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

1、抽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明确)

2、给加点字词注音(出示课件请学生笔答)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前准备情况)

(三)朗读指导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3、全体试着朗读课文,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对于美文,通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帮助很大,胜过抽象的分析、)

(四)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1、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

2、结合注释,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4、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有效的掌握文章学习的重点、)

(五)思考讨论

对于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的分析,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共同完成、问题设计如下:

1、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3、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如何来表现“迁客骚人”的感情的?其目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

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引出警句的?警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5、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

(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

(六)归纳总结

1、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只要言之有理,抓住重点就可以视为正确,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巩固拓展

!、要求熟读并背诵全文、

2、完成《点拨》上的强化练习题、

3、完成比较阅读资料题、

(八)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作记缘由记叙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湖全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写

览物之情,得无乎异(过渡)

巴陵胜状,览物之情阴天__悲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描写、抒情

晴天___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古仁人之心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岳阳楼记》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的第一篇。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诵读法、引导法

(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

(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

(1)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死记硬背的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 属( ) 汤( )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 观②通假字:属 具

虚词:以 然则 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吞长江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生悟朗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理清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为议论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劝勉。自励励人,含蓄委婉。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

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

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议论:忧乐

抒情:悲喜

写景:阴晴

叙事:缘由

(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

正所谓,“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岳阳楼记》说课稿3

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我准备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文本分析

1.分析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均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

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法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而心理学研究又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又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的教学手法我认为应以朗读为本。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义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近景;

欣赏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同学们,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从对岳阳楼记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典雅唯美的对联,创设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从知识的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先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可同桌之间交流,也可四人小组之间交流。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对作家生平的介绍、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从以下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扫除阅读的文字障碍;然后听磁带中的录音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最后在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的方法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之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要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义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班内讨论。

教师指导:

a.用“猜”“看”“查”的手段理解词义。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含义。

看:利用好课文下面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查字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文章读得多了,词语的积累越多,猜测正确率就越高,词典就会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呈现卡片)

设计意图: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提出“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巩固基础

重在词义句义。

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加点的词: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嘱予作文 巴陵胜状 墙倾楫摧 翔集 锦鳞 岸芷汀兰 尝求 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的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1.岳阳楼的美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入手刻画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

教师指导:美读课文三四两段。先找出原文读一读,再探究思考。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

设计意图: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对比强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

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正确读原文: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2.会读文章: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读相关材料:读作者介绍,读写作背景,读文史常识。

4.疏通文义:猜看查。

5.理解文意:结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据。

(七)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等角度对比阅读。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特设计了以下板书。

以上是我就《岳阳楼记》从六个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案例分析:

该说课稿不仅充分体现了说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环节,也较好地体现了课前说课/评比性说课的特点:结构完整、理论阐述清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法适用,教学双边活动安排清楚有逻辑性,言简意赅等。

在说教材部分,对课题所在教材版本、单元、课时作了简要介绍,使听众对教材有了基本了解。接着对课题的内涵、文章结构、主旨思想作了精要分析,揭示了这篇文章的魂,为后续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规范科学,一是没有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应达到的程度,依然采用心理动词来描述水平要求,原因是因为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尚无行为动词的规定。二是没有呈现达成相应水平的行为条件,例如怎样让学生“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呢?说课稿没有说明,这对在教学过程中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带来了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表述规范科学。

接下来,说课人对学情、教法、学法都作了简要而到位的分析,既让听众明白了自己的教学意图,又与教学程序的详细阐述分工清楚、结合紧密,这也为能按时完成说课提供了保证。

本说课稿的精彩部分是“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程序),说课教师以“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为线索,清晰地展示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渗透、教学双边活动以及三者的紧密结合,这种教学程序的呈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板书设计也非常合理,很好地揭示了这节课的教学主线,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与教学目标结合也很紧密。

《岳阳楼记》说课稿4

评委老师:下午好!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选编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加深对文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能够背诵课文; 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根据我的教学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陈述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为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我将:朗读和背诵全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设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而朗读技巧的训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体会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难度。

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具体运用以下教法: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在课前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

②以古典音乐和岳阳楼的风景图片为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③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

④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PPT展示资料等;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现在我将具体陈述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古典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我用图片展示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秀美或壮丽的风景,接着吟诵有关的美文妙句,由此导入《岳阳楼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背景资料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由我酌情介绍一些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有助于进一步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诵读。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我此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

1、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初识美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然后听名家诵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跟读起来,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绪的差异。

第三第四部分重点指导节奏和语调:

3、指导节奏时,先由我做示范,然后请学生划分第五段节奏并进行诵读。

4、指导语调时,先让学生任选一段自由朗读,再挑选几位同学进行对比诵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品味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理解文本,背诵课文

①在之前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就不太难了。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若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

②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在各段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然后由我进行最后的明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③最后以第2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由此找到快速背诵的捷径。比如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这堂课我重点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后请两位同学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板书。通过板书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并且强化记忆。

(六) 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通过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和讨论点拨的方法为主。文言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背诵始终是重点,一方面大量优秀的词句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以增加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反复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丰富的情味。

2、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岳阳楼记》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四、说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4、展示交流结果。

A、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B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

20xx/9/14 8:34:35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C、修辞美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拓展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三)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

骈散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不以物喜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 不以己悲)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岳阳楼记》说课稿6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资料整合的合作过程。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学个性化、多样化,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选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会感兴趣于作品的文质兼美、立意高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前提下,掌握学习古文鉴赏的策略,达到“会学”,为今后探究古文并“坚持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实现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构建开放课堂。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力争将课堂创设成为探究、交流、合作的阵地。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表述自我的情感与体验。这种自主、活泼的课堂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千古咏唱的岳阳楼其资料极其丰富,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学生智慧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现代媒体参与教师备课,在广度、深度上创建开阔的课堂思维空间。

3、尊重个性体验。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由。让学生把眼光集于作品的美感美质,关注作者审美意识的投射。引导学生由课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学生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生发开去,引发学生对历史、当代社会周围事的评议,体现自己审美创造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充分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五)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展示中国古代被誉为“四大名楼”的图片,配以古典音乐。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合作交流::

尝试以网络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课堂上通过小组成员自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问题一: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情况下,范仲淹选择从那一角度为岳阳楼作记?问题二:文中哪些独到之处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思维的交锋,师生交流,达成共识。使学生能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课文本身,理解作者写景意图所在。

4、思维拓展:在对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对作者为情设景、缘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领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确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进而联及近现代的“今仁人”。评论之时充分给予学生言论的自由,让其从感性的体验上升的理性的分析,开拓课堂自由创造的空间。

5、创新训练:在蓄积情势的状态下,以洞庭湖、岳阳楼烟波浩渺、雄伟壮观的实景展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岳阳楼记》说课稿7

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56号,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与建议、教学过程的安排构想、板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岳阳楼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题展开。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对教材的处理:目标、重难点、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掌握重要加点的字词②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③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字词,并且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掌握重要的字词②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写作中的一些写法还不太熟练,对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到位,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岳阳楼记》是一篇精读文章,篇幅较长,难点重点较多,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与讲解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与讲解法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具体回答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最后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合作讨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以“讨论的方式引入我国的四大名楼的知识点”展开,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浩浩汤汤(由于表达的意思是水波浩荡的样子,因此“汤”读shang而不读tang),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借助教师的指导整体理解全文。

环节3:研读赏析

由学生阅读,教师提问,通过问题讨论讲析的方式展开对全文的研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养成自主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

环节4:拓展延伸

由导语中中国的四大名楼引出对中国其它三大名楼的具体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

环节5:课后作业

由于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且文章的主旨为体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因此我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生字生词并背诵全文,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体会作者的政治主张,并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由于时间问题,不便在此一一列出,望各位见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老师、各位同学!

《岳阳楼记》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一)《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学目标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二)教法与学法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2、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流程(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

4、展示交流结果。

1、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②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3、情美

——作者借景抒情,曹操《观沧海》中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雄浑景象征是诗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的体现,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写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景象,我认为已在表现意在表现他博大的胸怀,非凡的气度。

——三、四段极尽描写洞庭湖的一阴一晴,借以抒发迁客骚人登楼是的悲喜情感。

——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4、修辞美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表达美

——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记事简明、写情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思想之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我认为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

7、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8.布置作业:

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27课。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确定: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稳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

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发爱国热情,胸怀天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教法学法分析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朗读法:为了营造氛围,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2、学法

①反复“读”。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

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

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

(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我做大家的导游吧!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

然后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

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

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

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

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分别探究:

(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

(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

(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

(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板书设计: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了然。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事滕子京谪守

阴————悲

景情

晴————喜

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岳阳楼记》说课稿10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选自“苏教课标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0课。

二、【教学与学习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过程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本节课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通过配乐朗读欣赏、学生自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3、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引入“洞庭湖”、“岳阳楼”地理位置以及有关资料引入本文,然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四读课文”等环节,了解、掌握本文的字词、中心句、课文结构以及“对偶句”、“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写作特点”等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PowerPoint)

(利用长江简图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明确显示出来,配洞庭湖、岳阳楼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解说词)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以“宜昌”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以“湖口”为中游和下游的分解线,西起“各拉丹冬”,东入“东海”。中游有“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进入长江中游后,图中“宜昌”东侧的大红圆点处就是“洞庭湖水系”流入长江的地方,也是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承载着长江许多支流的来水,对长江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岳阳楼耸立于“洞庭湖”畔,与“洞庭湖”相互辉映,为“洞庭”风光添上了绝妙一笔。

今天,咱们共同走进美丽的“洞庭湖光”,领略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一岳阳楼的风采。

2、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3、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4、岳阳楼介绍(视频)

主要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代修建史以及现在岳阳楼风貌。同时介绍了岳阳楼中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名句,包括本文所要学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5、课文配乐朗读欣赏

运用Flash课文朗读课件,让学生在优雅的古筝曲中欣赏课文,初步感受本文的“美”。

6、【一读课文】——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二读课文】——主要目标“读懂文句”

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注意下列词句的读音、意思:

字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

霏(fēi)樯(qiáng)楫(jí)

冥(míng)谗(chán)偕(xié)

实词:(名词)赋、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衔、把

虚词:以、夫、斯、其、微、则、然则、得无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

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一想】出示两个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起。着重说滕子京的政绩。

第二部分(第2—4段)写洞庭湖之大观及骚人迁客的“览物之情”,是全文主体。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主旨在此提出。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8、【三读课文】——主要目标“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对偶句”,并体会这些“对偶句”对写景状物所起的作用。

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赏析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对偶句欣赏: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变化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9、【四读课文】——主要目标“写作手法初探”

本文虽是状物抒情散文,但在写法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本文采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

本文是作者受朋友之托而写,所以文章有对朋友政绩的叙述,有对岳阳楼景观的出色描绘,有对谪居感受的抒情,更有对人生处世和政治抱负的议论。而这一切都结合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使记叙为描写服务,描写又为抒情服务,抒情又为议论服务,达到表白心意的目的。

10、课堂小结

《岳阳楼记》流传久远,固然是由于作者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臆历来为人们所赞颂,同时也由于作品中表现了一种非凡的辞采魅力,令人一读一叹,百读不厌,引入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的内容,结束本课的学习和教学任务。

附:【板书设计】

宋山

相关链接:说课稿九年级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11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

针对这篇课文,我说课的提纲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

首先,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具体分析本篇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均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学习上一篇游记《小石潭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又对日后文言文的深入学习大有裨益。作者范仲淹在本篇文章中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和教育的好教材。

说完教材,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学生。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主要从知识能力状况,心理特点和情感认知特点三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知识能力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并不存在太大障碍。而从心理特点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以上两点是八年级学生的普遍特征,而针对本节课来言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认知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非常丰富,但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上述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方面,①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诱导法,分析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特色;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借鉴。

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翻译课文,了解大意。体会文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掌握本文写作特色上。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主要根据学生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的特点,我将教学的难点放在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上。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下述教法学法。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情景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生字词等相关信息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此外,还注重同学们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与他人合作。

有了上述分析,我将展开我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在此部分中,我将从导入新课,预习检测,阅读探究,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五个环节展开介绍。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会以这样的引导语来引导学生:同学们,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蓬莱阁、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蓬莱有仙山,飘渺云海间”的蓬莱阁让人难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令人神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黄鹤楼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仍传唱不衰。

今天,我们就跟随范仲淹看看他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采用名楼导入,创造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以更好的进入本文的学习。

学习一篇文言文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是基础,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快的把握文章主旨。而对生字词的疏通则可以有效地扫清阅读障碍。在课堂上我会使用预习检测卡,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准备,下面就进入本节课讲解的重头戏,第三环节——阅读探究。在此环节中我又将其细化为整体感知和深入探究两个步骤。

第一步骤,整体感知。我会开展读一读,译一译,理一理活动,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式翻译课文。想一想本文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在同学们读过课文之后,我会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将不懂的字、词以及句子记下来和小组内同学一起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本段大意,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品评,最后我将进行总结。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分析2-5自然段。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利用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激发学生自主翻译的兴趣。突出了第一个重点翻译课文,了解大意。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在第一段记叙了背景及写作缘由.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岳阳楼外景,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而在第五自然段议论古仁人之心和自己的胸怀抱负.从而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此步骤的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接下来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有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接下来就进入第二个步骤,深入探究,根据本文写景抒情言志特点,紧扣教学重难点,我将引导学生从巴陵胜景,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览物之情到探究本文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特色,感受这片千古名篇的魅力所在。在探究景情着一环节,我会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写巴陵胜景,首先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景色呢?借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由于本段主要写岳阳楼外景,所以我会以岳阳楼地理位置图做辅助,让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从总体,时间和空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然后细细品味。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这些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效果,感受洞庭景色湖气势浩大的特点。体味洞庭湖浩瀚无边,变化万千的景象。在学生欣赏洞庭湖景色时,可能会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洞庭湖景色呢?这个时候我会让学生从思考最后一句的感慨和下文的联系中明白作者写洞庭湖景色,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和感慨。

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好奇,迁客骚人观览了什么不同景物?抒发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三四自然段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我运用有效信息提取法让学生抓关键词语来体会迁客骚人所览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阴雨天气萧条凄凉特点,感受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情感。而通过体会春和景明天气明媚幽静的特点,想象体会感受迁客骚人面对此景喜气洋洋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迁客骚人面对阴、情两种景色,迁客骚人抒发了悲喜两种情感。说明他们因景阴睛而或喜或悲。

而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让作者有了这样一个疑问。那么古仁人之心与这二者究竟“异”在哪里呢?带着此问题我会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答案。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皆因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得失;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其民,或忧其君。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作者也在不断追寻古仁人的旷达胸襟。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把握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巴陵胜景,体会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览物之情,从而突出了第二个重点。而古仁人进也忧,退也忧,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接着就进入而探主旨的环节。带着此疑问我会让同学们继续精读第五自然段

找出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作者为官敢于直谏,不畏惧保守派反对,依然进行改革的背景和虽历次被贬谪但仍不让其自己理想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抱负。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不为个人进退与荣辱,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此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在感受作者远大志向的同时得到精神熏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难感受到这篇《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质疑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究竟有那些独到之处呢?

带着此问题我将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本文从叙事缘由到写岳阳楼外景想到迁客骚人面对阴晴二景产生的悲喜之情,感慨他们以物喜以己悲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文因楼写,言从楼起,意在楼外,作者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作者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抒发了自己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动的政治抱负,充分体现了本课的思想美。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质疑,本课的魅力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美吗?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艺术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并说出本组找出的句子,之后我会对这些语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带领感受骈散结合和对偶句式的艺术手法,体会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本课语言的节奏美。然后通过体会分析巧妙运用借代,拟人,比喻的句子,感受其有效渲染气氛,形象生动的修辞美。感受到正是本文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成就了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此环节我旨在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读,体会本文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深入探究是阅读探究的主体,此步骤我引导学生跟随作者从巴陵胜景,览物之情到文章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一步步走进《岳阳楼记》,使学生感受到《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从思想到艺术手法对岳阳楼记有一个理性认识。,是教学有序展开,突出教学重点,一步步化解难点。

为了巩固课文,进一步升华感情,拓展延伸环节我会以这样的话继续启发学生:在《岳阳楼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面对人生的挫折与不幸他始终没有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准则。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杜甫贫困交加却仍大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告诉自己,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勉励自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为了国家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因为他们有着一颗高尚的心,心中承载着整个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荣。成长的征程中,充满着艰辛与坎坷。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像那些古仁人一样练就一颗坚强的心,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世界强林之中。此环节意在通过音乐,图片和语言渲染气氛,以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使学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借鉴,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通过“辩论会”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书本向现实生活拓展,有助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外阅读活动的设立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阅读量,以课文为原点形成阅读辐射,扩大学生阅读视野。

最后向大家介绍我的板书设计,我本节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演绎式板书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思想,突出教学内容,给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1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资料整合的合作过程。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学个性化、多样化,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选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会感兴趣于作品的文质兼美、立意高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前提下,掌握学习古文鉴赏的策略,达到“会学”,为今后探究古文并“坚持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实现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构建开放课堂。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力争将课堂创设成为探究、交流、合作的阵地。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表述自我的情感与体验。这种自主、活泼的课堂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千古咏唱的岳阳楼其资料极其丰富,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学生智慧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现代媒体参与教师备课,在广度、深度上创建开阔的课堂思维空间。

3、尊重个性体验。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由。让学生把眼光集于作品的美感美质,关注作者审美意识的投射。引导学生由课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学生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生发开去,引发学生对历史、当代社会周围事的评议,体现自己审美创造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充分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五)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展示中国古代被誉为“四大名楼”的图片,配以古典音乐。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合作交流::

尝试以网络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课堂上通过小组成员自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问题一: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情况下,范仲淹选择从那一角度为岳阳楼作记?问题二:文中哪些独到之处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思维的交锋,师生交流,达成共识。使学生能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课文本身,理解作者写景意图所在。

4、思维拓展:在对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对作者为情设景、缘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领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确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进而联及近现代的“今仁人”。评论之时充分给予学生言论的自由,让其从感性的体验上升的理性的分析,开拓课堂自由创造的空间。

5、创新训练:在蓄积情势的状态下,以洞庭湖、岳阳楼烟波浩渺、雄伟壮观的实景展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岳阳楼记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四、说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学习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4、展示交流结果。

A、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B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

20xx/9/14 8:34:35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C、修辞美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拓展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国,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三)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

骈散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不以物喜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 不以己悲)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岳阳楼记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27课。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确定: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稳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

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发爱国热情,胸怀天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教法学法分析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朗读法:为了营造氛围,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2、学法

①反复“读”。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在学习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

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

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

(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我做大家的导游吧!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

然后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

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

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

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

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分别探究:

(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

(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

(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

(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板书设计: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了然。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事滕子京谪守

阴————悲

景情

晴————喜

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岳阳楼记说课稿4

大家好!我叫xxx,湘南的东江湖是我的家乡,我来自资兴,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次教学盛会。我是来学习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二、教法分析

1、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2、语文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多媒体VCD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使教学内容更鲜活,教学更富生机,教学过程将创生更多火花。它还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它对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激活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情况和本文的特点,本设计拟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多媒体VCD资源超市等。

(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导入新课。我是这样做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XX同学作我们的导游吧!学生以导游身份利用多媒体VCD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

然后教师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学生利用所搜集的资料及多媒体VCD的“背景资料”中的“范仲淹”及“范仲淹像”介绍作者。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我点击多媒体VCD“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美读探究,文本中的情景会跃出纸面,学生把自己带入“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情境中去,从而随“迁客骚人”或喜或悲,更能被作者积极向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所感染。同时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各组代表汇报朗读(要求不看课文,情自心出),师生点评。然后点击多媒体VCD“朗读指导”中“提示”和“示范”界面供学生参照。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

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VCD“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

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

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VCD资源超市、利用网络,分别探究:

(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

(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

(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

(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VCD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VCD,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岳阳楼记说课稿5

评委老师:下午好!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选编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加深对文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能够背诵课文; 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根据我的教学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陈述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为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我将:朗读和背诵全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设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而朗读技巧的训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体会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难度。

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具体运用以下教法: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在课前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

②以古典音乐和岳阳楼的风景图片为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③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

④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课前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PPT展示资料等;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现在我将具体陈述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古典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我用图片展示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秀美或壮丽的风景,接着吟诵有关的美文妙句,由此导入《岳阳楼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背景资料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由我酌情介绍一些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有助于进一步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诵读。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我此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

1、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初识美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然后听名家诵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跟读起来,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绪的差异。

第三第四部分重点指导节奏和语调:

3、指导节奏时,先由我做示范,然后请学生划分第五段节奏并进行诵读。

4、指导语调时,先让学生任选一段自由朗读,再挑选几位同学进行对比诵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品味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理解文本,背诵课文

①在之前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就不太难了。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若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

②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在各段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然后由我进行最后的明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③最后以第2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由此找到快速背诵的捷径。比如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这堂课我重点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后请两位同学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板书。通过板书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并且强化记忆。

(六) 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通过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和讨论点拨的方法为主。文言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背诵始终是重点,一方面大量优秀的词句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以增加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反复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丰富的情味。

2、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岳阳楼记说课稿6

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这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古文单元的精读课文、

一、说教材

(一)、说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其文通过叙事引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由情入理,既墨蕴彩色,淋漓尽致的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巴陵胜状图,又随物赋感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表现他在政治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其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让读者在朗读的音乐美中览景悟情,爱不释手、总之,这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魅力)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

教学工具:课件和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其文意境博大深远,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带学生试“登”岳阳楼,一览巴陵胜景、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同时新课标要求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因此,我决定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文意,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把握,我准备用分组讨论,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作好准备,再试作小老师向同学展开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把握教学航向,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配合一套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把握重难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因此我准备用情景感染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互问互答的方式来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品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具体操作如下:

1、欣赏:用四大名楼导入课题,重点欣赏岳阳楼的胜景、(多媒体播放图片)

2、朗读:播放声音图象文件,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讨论:抓重点字词句理解含义,领会文章大意、

4、提问:根据个人理解,展开互问互答活动,强化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5、归纳:教师作总结性归纳,强化文章重难点、

6、拓展: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首先用四大名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的愿望、然后播放朗读欣赏文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魅力、(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情景感染学生,使之主动产生学习本文的愿望、尽快进入角色,为后面教学过程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

1、抽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明确)

2、给加点字词注音(出示课件请学生笔答)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前准备情况)

(三)朗读指导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3、全体试着朗读课文,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对于美文,通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帮助很大,胜过抽象的分析、)

(四)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1、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

2、结合注释,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4、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有效的掌握文章学习的重点、)

(五)思考讨论

对于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的分析,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共同完成、问题设计如下:

1、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3、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如何来表现“迁客骚人”的感情的?其目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

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引出警句的?警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5、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

(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

(六)归纳总结

1、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只要言之有理,抓住重点就可以视为正确,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巩固拓展

!、要求熟读并背诵全文、

2、完成《点拨》上的强化练习题、

3、完成比较阅读资料题、

(八)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作记缘由记叙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湖全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写

览物之情,得无乎异(过渡)

巴陵胜状,览物之情阴天__悲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描写、抒情

晴天___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古仁人之心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岳阳楼记说课稿7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选自“苏教课标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0课。

二、【教学与学习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过程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本节课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通过配乐朗读欣赏、学生自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3、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引入“洞庭湖”、“岳阳楼”地理位置以及有关资料引入本文,然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四读课文”等环节,了解、掌握本文的字词、中心句、课文结构以及“对偶句”、“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写作特点”等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PowerPoint)

(利用长江简图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明确显示出来,配洞庭湖、岳阳楼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解说词)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以“宜昌”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以“湖口”为中游和下游的分解线,西起“各拉丹冬”,东入“东海”。中游有“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进入长江中游后,图中“宜昌”东侧的大红圆点处就是“洞庭湖水系”流入长江的地方,也是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承载着长江许多支流的来水,对长江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岳阳楼耸立于“洞庭湖”畔,与“洞庭湖”相互辉映,为“洞庭”风光添上了绝妙一笔。

今天,咱们共同走进美丽的“洞庭湖光”,领略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一岳阳楼的风采。

2、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3、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4、岳阳楼介绍(视频)

主要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代修建史以及现在岳阳楼风貌。同时介绍了岳阳楼中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名句,包括本文所要学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5、课文配乐朗读欣赏

运用Flash课文朗读课件,让学生在优雅的古筝曲中欣赏课文,初步感受本文的“美”。

6、【一读课文】——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二读课文】——主要目标“读懂文句”

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注意下列词句的读音、意思:

字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

霏(fēi)樯(qiáng)楫(jí)

冥(míng)谗(chán)偕(xié)

实词:(名词)赋、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衔、把

虚词:以、夫、斯、其、微、则、然则、得无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

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一想】出示两个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起。着重说滕子京的政绩。

第二部分(第2—4段)写洞庭湖之大观及骚人迁客的“览物之情”,是全文主体。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主旨在此提出。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8、【三读课文】——主要目标“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对偶句”,并体会这些“对偶句”对写景状物所起的作用。

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赏析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对偶句欣赏: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变化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9、【四读课文】——主要目标“写作手法初探”

本文虽是状物抒情散文,但在写法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本文采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

本文是作者受朋友之托而写,所以文章有对朋友政绩的叙述,有对岳阳楼景观的出色描绘,有对谪居感受的抒情,更有对人生处世和政治抱负的议论。而这一切都结合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使记叙为描写服务,描写又为抒情服务,抒情又为议论服务,达到表白心意的目的。

10、课堂小结

《岳阳楼记》流传久远,固然是由于作者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臆历来为人们所赞颂,同时也由于作品中表现了一种非凡的辞采魅力,令人一读一叹,百读不厌,引入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的内容,结束本课的学习和教学任务。

附:【板书设计】

宋山

相关链接:说课稿九年级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8

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56号,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与建议、教学过程的安排构想、板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岳阳楼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题展开。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对教材的处理:目标、重难点、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掌握重要加点的字词②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③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字词,并且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掌握重要的字词②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写作中的一些写法还不太熟练,对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到位,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岳阳楼记》是一篇精读文章,篇幅较长,难点重点较多,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与讲解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与讲解法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具体回答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最后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合作讨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以“讨论的方式引入我国的四大名楼的知识点”展开,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浩浩汤汤(由于表达的意思是水波浩荡的样子,因此“汤”读shang而不读tang),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借助教师的指导整体理解全文。

环节3:研读赏析

由学生阅读,教师提问,通过问题讨论讲析的方式展开对全文的研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养成自主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

环节4:拓展延伸

由导语中中国的四大名楼引出对中国其它三大名楼的具体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

环节5:课后作业

由于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且文章的主旨为体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因此我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生字生词并背诵全文,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体会作者的政治主张,并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由于时间问题,不便在此一一列出,望各位见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老师、各位同学!

岳阳楼记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的第一篇。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诵读法、引导法

(有效地实施教学,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摘录法”、“质疑合作探究”法。

(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学习

(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要,力求“文”“言”并重。)

(1)课前预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死记硬背的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 属( ) 汤( )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 观②通假字:属 具

虚词:以 然则 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吞长江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生悟朗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理清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为议论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劝勉。自励励人,含蓄委婉。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

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

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议论:忧乐

抒情:悲喜

写景:阴晴

叙事:缘由

(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洁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

正所谓,“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岳阳楼记说课稿10

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我准备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文本分析

1.分析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均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

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法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而心理学研究又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又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的教学手法我认为应以朗读为本。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义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近景;

欣赏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同学们,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从对岳阳楼记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典雅唯美的对联,创设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从知识的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先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可同桌之间交流,也可四人小组之间交流。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对作家生平的介绍、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从以下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扫除阅读的文字障碍;然后听磁带中的录音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最后在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的方法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之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要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义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班内讨论。

教师指导:

a.用“猜”“看”“查”的手段理解词义。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含义。

看:利用好课文下面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查字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文章读得多了,词语的积累越多,猜测正确率就越高,词典就会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呈现卡片)

设计意图: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提出“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巩固基础

重在词义句义。

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加点的词:谪守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嘱予作文 巴陵胜状 墙倾楫摧 翔集 锦鳞 岸芷汀兰 尝求 或异二者之为。

翻译的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1.岳阳楼的美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入手刻画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

教师指导:美读课文三四两段。先找出原文读一读,再探究思考。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

设计意图: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对比强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

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正确读原文: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2.会读文章: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读相关材料:读作者介绍,读写作背景,读文史常识。

4.疏通文义:猜看查。

5.理解文意:结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据。

(七)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等角度对比阅读。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特设计了以下板书。

以上是我就《岳阳楼记》从六个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案例分析:

该说课稿不仅充分体现了说课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环节,也较好地体现了课前说课/评比性说课的特点:结构完整、理论阐述清晰、教材分析透彻,教学法适用,教学双边活动安排清楚有逻辑性,言简意赅等。

在说教材部分,对课题所在教材版本、单元、课时作了简要介绍,使听众对教材有了基本了解。接着对课题的内涵、文章结构、主旨思想作了精要分析,揭示了这篇文章的魂,为后续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打下了必要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规范科学,一是没有采用行为动词来表达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应达到的程度,依然采用心理动词来描述水平要求,原因是因为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尚无行为动词的规定。二是没有呈现达成相应水平的行为条件,例如怎样让学生“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呢?说课稿没有说明,这对在教学过程中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带来了困难。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表述规范科学。

接下来,说课人对学情、教法、学法都作了简要而到位的分析,既让听众明白了自己的教学意图,又与教学程序的详细阐述分工清楚、结合紧密,这也为能按时完成说课提供了保证。

本说课稿的精彩部分是“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程序),说课教师以“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为线索,清晰地展示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渗透、教学双边活动以及三者的紧密结合,这种教学程序的呈现方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外板书设计也非常合理,很好地揭示了这节课的教学主线,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与教学目标结合也很紧密。

岳阳楼记说课稿11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

针对这篇课文,我说课的提纲分为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部分。

首先,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两个方面展开。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具体分析本篇课文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均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在学习上一篇游记《小石潭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又对日后文言文的深入学习大有裨益。作者范仲淹在本篇文章中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熏陶和教育的好教材。

说完教材,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学生。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主要从知识能力状况,心理特点和情感认知特点三点进行分析。

第一点:知识能力状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并不存在太大障碍。而从心理特点来说,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以上两点是八年级学生的普遍特征,而针对本节课来言学生也有他们自己的情感认知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情感非常丰富,但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对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上述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方面,①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诱导法,分析课文内容,揣摩文章特色;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借鉴。

根据以上分析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翻译课文,了解大意。体会文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掌握本文写作特色上。而教学难点的设定则主要根据学生理性分析和情感的把握能力还不够成熟的特点,我将教学的难点放在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上。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下述教法学法。在此部分中,我将从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法方面,我主要采用启发诱导法,情景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在学法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作者,写作背景以及生字词等相关信息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此外,还注重同学们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学会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与他人合作。

有了上述分析,我将展开我对教学过程的安排,在此部分中,我将从导入新课,预习检测,阅读探究,拓展延伸和作业布置五个环节展开介绍。首先进入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会以这样的引导语来引导学生:同学们,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名楼——蓬莱阁、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蓬莱有仙山,飘渺云海间”的蓬莱阁让人难忘,“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令人神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黄鹤楼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仍传唱不衰。

今天,我们就跟随范仲淹看看他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采用名楼导入,创造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以更好的进入本文的学习。

学习一篇文言文对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是基础,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最快的把握文章主旨。而对生字词的疏通则可以有效地扫清阅读障碍。在课堂上我会使用预习检测卡,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采用知识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上述两个环节的准备,下面就进入本节课讲解的重头戏,第三环节——阅读探究。在此环节中我又将其细化为整体感知和深入探究两个步骤。

第一步骤,整体感知。我会开展读一读,译一译,理一理活动,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式翻译课文。想一想本文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在同学们读过课文之后,我会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一自然段,将不懂的字、词以及句子记下来和小组内同学一起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本段大意,其他组的同学进行品评,最后我将进行总结。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分析2-5自然段。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利用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激发学生自主翻译的兴趣。突出了第一个重点翻译课文,了解大意。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在第一段记叙了背景及写作缘由.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岳阳楼外景,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而在第五自然段议论古仁人之心和自己的胸怀抱负.从而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此步骤的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接下来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有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接下来就进入第二个步骤,深入探究,根据本文写景抒情言志特点,紧扣教学重难点,我将引导学生从巴陵胜景,迁客骚人与古仁人览物之情到探究本文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特色,感受这片千古名篇的魅力所在。在探究景情着一环节,我会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作者写巴陵胜景,首先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景色呢?借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二自然段,由于本段主要写岳阳楼外景,所以我会以岳阳楼地理位置图做辅助,让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从总体,时间和空间上描写洞庭湖景色的句子,然后细细品味。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之后,我会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这些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效果,感受洞庭景色湖气势浩大的特点。体味洞庭湖浩瀚无边,变化万千的景象。在学生欣赏洞庭湖景色时,可能会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洞庭湖景色呢?这个时候我会让学生从思考最后一句的感慨和下文的联系中明白作者写洞庭湖景色,为了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和感慨。

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好奇,迁客骚人观览了什么不同景物?抒发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三四自然段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我运用有效信息提取法让学生抓关键词语来体会迁客骚人所览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阴雨天气萧条凄凉特点,感受迁客骚人感极而悲的情感。而通过体会春和景明天气明媚幽静的特点,想象体会感受迁客骚人面对此景喜气洋洋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迁客骚人面对阴、情两种景色,迁客骚人抒发了悲喜两种情感。说明他们因景阴睛而或喜或悲。

而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让作者有了这样一个疑问。那么古仁人之心与这二者究竟“异”在哪里呢?带着此问题我会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出答案。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皆因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得失;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其民,或忧其君。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作者也在不断追寻古仁人的旷达胸襟。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把握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巴陵胜景,体会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览物之情,从而突出了第二个重点。而古仁人进也忧,退也忧,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接着就进入而探主旨的环节。带着此疑问我会让同学们继续精读第五自然段

找出体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在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结合作者为官敢于直谏,不畏惧保守派反对,依然进行改革的背景和虽历次被贬谪但仍不让其自己理想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抱负。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不为个人进退与荣辱,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此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在感受作者远大志向的同时得到精神熏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经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难感受到这篇《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这个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质疑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究竟有那些独到之处呢?

带着此问题我将和学生一起对课文进行总结。本文从叙事缘由到写岳阳楼外景想到迁客骚人面对阴晴二景产生的悲喜之情,感慨他们以物喜以己悲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文因楼写,言从楼起,意在楼外,作者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作者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抒发了自己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动的政治抱负,充分体现了本课的思想美。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质疑,本课的魅力仅仅是因为他的思想美吗?借此,我会引导学生从艺术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并说出本组找出的句子,之后我会对这些语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带领感受骈散结合和对偶句式的艺术手法,体会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本课语言的节奏美。然后通过体会分析巧妙运用借代,拟人,比喻的句子,感受其有效渲染气氛,形象生动的修辞美。感受到正是本文的思想美和艺术美成就了这被无数人传诵的千古名篇。此环节我旨在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读,体会本文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深入探究是阅读探究的主体,此步骤我引导学生跟随作者从巴陵胜景,览物之情到文章的主旨,作者远大的志向,一步步走进《岳阳楼记》,使学生感受到《岳阳楼记》的魅力所在,从思想到艺术手法对岳阳楼记有一个理性认识。,是教学有序展开,突出教学重点,一步步化解难点。

为了巩固课文,进一步升华感情,拓展延伸环节我会以这样的话继续启发学生:在《岳阳楼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面对人生的挫折与不幸他始终没有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准则。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杜甫贫困交加却仍大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告诉自己,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勉励自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为了国家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因为他们有着一颗高尚的心,心中承载着整个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荣。成长的征程中,充满着艰辛与坎坷。需要我们摆正心态,豁达面对,像那些古仁人一样练就一颗坚强的心,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世界强林之中。此环节意在通过音乐,图片和语言渲染气氛,以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使学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借鉴,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通过“辩论会”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书本向现实生活拓展,有助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外阅读活动的设立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阅读量,以课文为原点形成阅读辐射,扩大学生阅读视野。

最后向大家介绍我的板书设计,我本节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采用演绎式板书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思想,突出教学内容,给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 阳 楼 记》说课稿

评委老师:下午好!

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此次它被选编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岳阳楼记》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古文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与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将朗读技巧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朗读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 加深对文义的理解。教学目标

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实现以下的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能够背诵课文; 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根据我的教学安排,接下来我将重点陈述第一课时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为了巩固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我将:朗读和背诵全文;学习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设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而朗读技巧的训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体会文章遣词用句的精妙也有一定难度。

教法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我将具体运用以下教法: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在课前查找资料,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

②以古典音乐和岳阳楼的风景图片为背景,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营造出诗意的学习氛围。

③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

④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利用合作、讨论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课 前 准 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在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PPT展示资料等;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现在我将具体陈述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在古典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我用图片展示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或秀美或壮丽的风景,接着吟诵有关的美文妙句,由此导入《岳阳楼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背景资料展示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由我酌情介绍一些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大家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目标,有助于进一步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就诵读。朗读技巧的训练是我此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为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环节。

1、首先请学生自读全文,初识美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然后听名家诵读课文,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跟读起来,初步感受不同段落情绪的差异。第三第四部分重点指导节奏和语调:

3、指导节奏时,先由我做示范,然后请学生划分第五段节奏并进行诵读。

4、指导语调时,先让学生任选一段自由朗读,再挑选几位同学进行对比诵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的语调,品味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理解文本,背诵课文

①在之前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再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就不太难了。在此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若有共同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

②接下来让学生动笔在各段的空白处进行批注,归纳段意,然后由我进行最后的明确,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③最后以第2自然段为例来体会文章遣词用字的精妙,并由此找到快速背诵的捷径。比如“衔”、“吞”连用,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背诵当然还要讲究方法,这堂课我重点采用关键词记忆法,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最后请两位同学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板书。通过板书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并且强化记忆。

(六)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背诵做了量的规定,我们提倡阅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能基本上做到当堂背诵,并且在课后还要不断刺激、强化。在课堂上我们应经做过了快速背诵的训练,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背诵全文。通过背诵,学生不仅为下节鉴赏课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时他们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以及美文妙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我。

教 学 反 思

1、这篇课文的教学方式以诵读和讨论点拨的方法为主。文言文教学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朗读背诵始终是重点,一方面大量优秀的词句确实需要学生牢记,以增加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反复诵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蕴和丰富的情味。

2、合作学习是要相互促进,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不是对别人的依赖: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要开放教学空间和时间,放松学生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在教学《岳阳楼记》的朗读和翻译时,就特意让那些不爱发言的人,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或者写给大家看,让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作用,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下载《岳阳楼记》说课稿(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岳阳楼记》说课稿(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27课。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

    《岳阳楼记》说课稿

    《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范仲淹的传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岳阳楼记说课稿[大全]

    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

    语文《岳阳楼记》的说课稿

    语文《岳阳楼记》的说课稿 语文《岳阳楼记》的说课稿1 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这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古文单元的精读课文、一、说教材(一)、说课文内容本文是一......

    《岳阳楼记》说课稿[推荐五篇]

    《岳阳楼记》鉴赏课说课稿 一、说课标说考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P1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P17)以课......

    《岳阳楼记》说课稿——市一等奖5篇

    “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第二篇。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本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2、体会作者的情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 《岳阳楼记》是我国著名北宋诗人范仲淹的代表作, 此篇讲述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所以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来到了洞庭湖,登上岳阳楼,写下了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