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
这篇精读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七单元主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本课描述的是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通过本课的学习就可完成第七单元的学习目标。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构想颇具匠心,学生科从中积累到大量优美的词语。
但当年的景象依然不复存在,在教学时就必须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对当时的景象的辉煌有个大致的了解。而教学中,图片、影像,在辅以课文中的文字,成为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景象的必要手段。如《兽首的拍卖》、《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爱国教育的目标。按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篇课文的教学理念我定为:阅读、感悟、想象。
这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2个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学生自学生字。理清课文脉络,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第二课时:复习旧知,学习毁灭部分,激发情感,引发共鸣。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园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园林的美景;谈话导入:我国还有一座园林被称为“万园之园”,可是它现在却是一片
废墟,它是怎样称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呢?21课《圆明园的毁灭》将会告诉我们一切。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文中生字,并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再读课文,学生尝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三、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1、提问:如果圆明园还存在,你就是圆明园的导游,你回如何介绍一个美丽的园林呢?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没有表达到的,教师予以补充。
2、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准备导游词。小组内进行交流,提问:你对圆明园的哪个景点最感兴趣?
3、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注意到7个“有”,仔细的品读后,让学生在叙写3个“有”,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4、让学生观看电脑恢复得圆明园景象,加深学生对圆明园的印象。
5、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感受毁灭。
1、板书课题,强调“毁灭”两字。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到愤怒?引导学生注意“凡是”“统统”“就用”“实在”“就”这些词语。学生反复品读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3、回归第一自然段,体会出现两次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再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三、感情激发。讨论:圆明园为何会被毁灭?学生自由表达,教
师做相机板书。
四、课内外积累,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把感触最深的语句抄写下来,并背诵。观看兽首拍卖的影片,讨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为何还要自己花钱买回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板书:
23.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瑰宝
组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三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 大家好!刚才,我听了吴红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深有感触。吴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个人认为吴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中,吴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快速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受到圆明园被侵略者毁灭了,再引导理解重点词:抢、毁、烧、凡是、统统等词之后齐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接着,让学生观看毁灭的录象,把学生感知的画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憾,迅速点燃他们心中对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表达出此时的心声,真切感人,易达到高潮,引起共鸣。最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初读课文后的质疑问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在观看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物课件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来想象,自由表达出来。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CAL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利用CAL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吴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CAL,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CAL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都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这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值得改进。总之,吴老师这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板书工整、读说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个人认为是一堂较成功的课例。
第四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朱敏芬
今天有幸聆听了优雅的陆老师所执教的一堂课《圆明园的毁灭》。陆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目标陆老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重视基础教学
陆老师很重视基础教学,在教授新字词上,她首先让学生读字词,然后提问哪个词哪读?哪个词难写?不理解的字词有哪些?
二、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陆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体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快速浏览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并说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接着,让学生再次深入文本,体会圆明园的辉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接着把学生感知的画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的内心受到最强烈的震憾,迅速点燃他们心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侵略者的贪婪和野蛮的仇恨之火,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表达出此时的心声,真切感人,易达到高潮,引起共鸣。最后通过朗读,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表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珍视独特的阅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陆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初读课文后的质疑问难,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观看了风格各异的建筑物课件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来想象,自由表达出来。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陆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如:用图片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同学看后一个个叹为观止,仿佛身临其境。
第五篇: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诗歌《最后一分钟》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背诵《圆明园的毁灭》第三、四自然段。
4、学习铺垫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学习铺垫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猜词语: 不可估量 众星拱月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田园风光 山乡村野 诗情画意 流连其间 天南地北 风景名胜
(二)谈话导入
看着你们幸福的脸,真不忍心影响你们美丽的心情,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走进那个曾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地方,走进那个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痛的地方,走进那个镌刻着中国耻辱的地方,那个地方就叫圆明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圆明园的毁灭》,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大家注意毁字的笔顺,先写左边再写右边,下面工字的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三)讲授新课
1、轻声朗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3、学生谈感受。
4、同学们,你读到哪一段最恨?谁能读出你的恨?(指名读)
5、一恨把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二恨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四恨放火毁罪证,罪证用火能销毁吗?不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1860年10月6日-读(生齐读)
6、英法联军毁掉的是一座怎样的园林,为什么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恨呢?想不想看看它原来的样子?请用你们的眼神和坐姿告诉我。
7、欣赏圆明园复原视频
8、欣赏完后,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圆明园?
9、让我们去看下作者是如何描述昔日的圆明园的?请默读2.3.4自然段,在你喜爱的地方做上批注。
10、学生汇报,谁能读出你的爱?
11、总结写法: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只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简短地写了毁灭过程,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的写作手法叫铺垫,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2、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毁了,就连法国大作家雨果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世界上有一个奇迹——堪以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这是一件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然而这个奇迹已荡然无存。
13、同学们,让我们郑重地告诉全世界: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诵读《最后一分钟》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就是这样被帝国主义欺凌着,还有割地,赔款等,香港就被割让给了英国,历经一百多年,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的祖国的怀抱,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时刻呀,这让我们骄傲而又自豪的最后一分钟,齐读诗歌,体会人们的心情。
(五)作业:(任选一个)
1、丽丽的裙子破了,要使别人感觉可惜,你会怎么铺垫?
2、你失去了心爱的东西,为了突出你的难过,你会怎样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