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设计意图: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斗鸡游戏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游戏,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与难度,活动量也比较大,活动不需要任何道具,简便易行,趣味性浓,游戏性强,大班的孩子无论在体能还是活动的灵活性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因此本游戏活动适合大班孩子进行的一个不错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也能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训练孩子的体能,提高孩子克服困难、增强毅力的良好品质,并把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发扬光大,给孩子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活动目标:
1.练习单脚跳,发展幼儿动作的平衡性以及幼儿腿部力量的发展。
2.遵守游戏规则,能按要求进行游戏,注意游戏时的安全性。
3.喜欢乡土体育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空旷操场,铃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活动:听教师铃鼓,引导幼儿分成四列纵队在原地跑、单脚跳,有效活动幼儿腿部及身体各部位。
二、基本部分
(一)听铃鼓,幼儿分组一组绕另一组抱腿单脚跳一圈。
(二)幼儿在原地抱腿单脚跳两圈后整理好队形,在跳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好身体的平衡性。
(三)幼儿站回四列纵队,每列纵队听铃鼓围绕其他三列纵队抱腿单脚跳一圈。
(四)斗鸡游戏
1.听铃鼓,幼儿分四组两两相对组合练习斗鸡。
2.斗鸡大赛,幼儿两两相对进行斗鸡大赛,选出斗鸡大王。提醒幼儿遵守规则,注意安全。(斗鸡是的规则是:一条腿盘起,双手抱盘起的腿,单脚跳,用膝盖相互碰撞,不能用手推,坚持不住者双脚着地者为败。坚持到最后的几名为斗鸡大王。)
3.表彰斗鸡大王。
(五)集体互动游戏幼儿按男女分组,听铃鼓及老师手势跳成两个圈,以老师为中心进行吹泡泡式单脚跳,为斗鸡大王庆祝。
三、结束部分幼儿听铃鼓单脚跳回四列纵队形式,进行腿部放松活动结束游戏活动。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2小班优秀说课稿《认识三角形》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认识三角形》含反思教案吧。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
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教学反思:
我这次开展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认识三角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三角形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3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儿学习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数学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所以成人应该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最重要让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二、说教材
数字对于幼儿来说是枯燥,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以情景故事为主线,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有导向作用,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感知7的物体数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学会把物体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完整。3.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动的认知目标为重点,技能目标为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为活动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开心农场》等。
五、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情景激趣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习惯。
六、活动总结
最后说本次活动的亮点,本次活动是游戏法与情景法的相结合。中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创设的情境中,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法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七、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去探索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充分去自由探索和体验,通过探索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趣味游戏法,让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八、说活动过程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动过程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进场,师幼互动开汽车,教师要求幼儿开车前报一下人数,进入创设的情景——农场。此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7的数字,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第二环节进入情境后,教师运用启发提问法:到站啦,我们来到了开心农场,很开心,看谁来了?屏幕上出现小狗的图片,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活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课件先出现6个物体后来加入了一个物体,成为了7个物体,意思让幼儿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现了小狗,小鸭等生活中认识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过程不断的重复,方便幼儿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环节,游戏部分,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当幼儿的专注力下降的时候,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室里布置了两棵树,上面挂满了水果和蔬菜,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请每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篮子去摘7个水果或者蔬菜,然后师幼一起来验证幼儿的操作。
第四环节,幼儿操作,教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打包袋,装7个水果或者蔬菜,并把你们的点货单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对应数字的篮子里放好,要把篮子的袋子都装满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师提出要求,要求幼儿拿到点货单先写上你身上的号码,然后举例子说明,“例如你拿了3个西红柿就记录在点货单上,明白吗?如果我们干着又快又好,农场主说可以送一袋给我们带回家分享。”让幼儿自由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的记录卡并验证。
第六环节,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完后就请幼儿上车回家,出发回家前让幼儿点一次人数,再一次感知7的数量。
九、说活动延伸
五大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会把本次活动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或者益智区等各个领域,让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的发展。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4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港湾,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和社会态度,幼儿对家庭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道路。幼儿自己家里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人”是通过幼儿熟悉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兴趣,并通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和家庭了解,帮助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内容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兴趣,增进对家人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兴趣,增进对家人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幼儿讨论调查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全家福照片
(2)提供摆放照片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开放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通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通过师幼、幼幼之间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通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了解和爱家庭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对家人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积极性。
(2)记录法:通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张我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思维是直观形象,幼儿通过对照片上人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兴趣,幼儿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通过提问照片上人是谁、做什么、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家人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头像、妈妈可画女人头像;生日可用数字,可以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颜色可用相应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可以画相应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了解和爱以及记录方式,既锻炼了幼儿思维能力,动脑筋积极思考记录方法,又培养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通过绘画制作自己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调查结果。本环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首页画上自己全家福,与补充其他家人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内容。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开始。因此,通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新知识新经验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获得。
我说课内容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情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5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颜色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2.增进对3以内数的认识。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并体验母子间的亲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准备三棵树,树叶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
2.准备两只篮子,里面放上绿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的树叶。
3.树叶挂饰每人一个。
知识准备: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捡落叶,认识树叶的各种颜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方法: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与幼儿一起表演唱《秋天》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辨认树叶颜色的基础上,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颜色。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送树叶宝宝回家”游戏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树叶宝宝找妈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认一认、粘一粘来学习找相同物品。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引题激趣。
(1)播放录音,师幼一起表演唱《秋天》。
(2)提问:秋天到了,小树叶哪里去呢?(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姐姐吹走了,小树叶一片片地往下掉,离开了妈妈。
2.观察墙面,学习颜色。
引导幼儿观察:瞧,公园里有几棵大树?每一棵大树身上有几片叶子?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游戏,学会辨色。
(1)教师扮演小树叶的角色引入游戏:“呜呜呜,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2)指导游戏《送树叶宝宝回家》:引导幼儿把篮子里不同颜色的树叶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分别贴在树上,比一比哪个幼儿最棒。
4.情境游戏,巩固复习。
(1)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分别扮演红、黄、绿树叶宝宝。风轻轻吹时,“树叶宝宝”在场地上做摇晃动作。当听到“大风来了”,“树叶宝宝”迅速跑到三颜色“树妈妈”身边。
(2)师幼一起游戏。
(3)围绕课题,小结游戏。
师:“今天,树妈妈真高兴,红、黄、绿树叶宝宝学会找妈妈了。”
师:“现在,树叶宝宝跟着树妈妈到操场上玩小叶子在空中飞舞的游戏。”
5.活动延伸
(1)欣赏歌曲《小叶子》,并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2)在美工区提供印有各种树叶轮廓的图画,供幼儿涂色。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辨认绿色、黄色、红色,而且能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从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体验妈妈与孩子间的亲情。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6一、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问题:
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问题:
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问题:
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7引言:
妈妈说今天立秋,从今天起夏天就和我们说“拜拜”了,秋天就开始慢慢来临了,我开心,因为天气不再那么热了,我们能出去玩儿了,夏天的热浪越来越远了,我仿佛看到了满山的枫叶,看到了我们一家人的开心身影,秋天,快来吧!
教案名称:今天立秋(幼儿园优秀教案)
内容要求
1、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喜悦。
2、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观察讨论——欣赏迁移
1、落叶在发生什么变化?
2、小动物把落叶当成是自己的什么?
3、你捡到的落叶象什么?
为什么有的树叶到了秋天不变黄也不掉下来?
前几天还有很多蚱蜢,怎么一下子少了,到哪里去了呢?
蜘蛛织的网这么细,牢呢?蜘蛛会咬人吗?
为什么啤酒会是麦子和米做成的呢?
很多夏天的水果为什么秋天也买得到呢?
菠萝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上?
小螃蟹是从螃蟹妈妈的哪里生出来的?
秋天树叶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要持续观察。
由于天气的变化,很多活动的时机不对,都需要老师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孩子们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很缺乏音乐的表现力,对于音乐的领悟能力还不够,以后多创造机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在外出进行实践活动时虽然有目的,但是孩子们的能力有限,根本不能够按照要求寻找,并且面粉做的东西容易找到,米做的东西不容易找到,两者区别不明显,只能靠老师给他们进行区分。
做水果色拉时由于工具没有到位,只能由老师做,使孩子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后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8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综合活动《我学小动物》,此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小班的主题活动《我喜爱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本主题活动,产生对动物的兴趣,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能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动物是人类朋友。
幼儿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地用自然音说话、正确发音并能够表演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模仿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模仿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与动作;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词汇:轻、响、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说话、唱歌。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叫声、创编动作加深对动物的印象;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练习与游戏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明白道理。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主要以直观法、谈话法、表演游戏法三个方法为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活动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1、直观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过操作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故事、影音课件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正确的示范则是教幼儿掌握语音的基本途径。通过示范,不仅要求幼儿能正确地感知语音的微小差别,而且还能让他们掌握发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养幼儿正确发音又是小班语言教学的重点任务。
2、谈话法: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表演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表演游戏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内容。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练习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利用休假日带幼儿到动物园、动物市场观察、认识各种小动物。
2、搜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图书、图片、影碟资料,充实到各区域角。
活动中的准备:
1、故事《唱歌比赛》课件;小动物声音课件。
2、故事角色中小动物头饰。
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三)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练习)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表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根据纲要中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在开始部分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解说,以及我声情并茂的重复,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游戏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游戏中,幼儿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四)说活动过程:
1、听辨声音,模仿动作。在开始的部分播放声音课件,让孩子们倾听辨别:“你都听到了谁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各种声音,有意识地让幼儿模仿所听到的小动物的动作,给幼儿一个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机会。通过用耳朵、用脑、用手、脚、用身体来体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为突破重点做了铺垫。
2、欣赏故事,了解内容。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强化“小鸡唱得太轻了,小鸭唱得太响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儿对难点有一定的认识。根据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我的提问指向明确,幼儿易于表现,如:“小鸡唱得怎么样?他是怎样轻轻唱歌的?怎样唱才好听?”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复习巩固。《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小班幼儿基本上是以模仿性游戏为主,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在表演时,我也加入到游戏中,既担任着 “兔子裁判员”的职责,又能够适时指导幼儿表演。在游戏中,我不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与孩子共同参与,享受快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总结评价,适时教育。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对每个(组)幼儿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其表现,并且教育幼儿懂得:说话、唱歌声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听的声音。
此活动内容体现了根基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表演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五)课件制作:
根据故事内容及幼儿年龄特点,我用Flash软件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其画面色彩鲜艳,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配乐明快、解说清晰,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知活动---1和许多
说活动教材
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
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3.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喜好。
2.活动材料准备
(1)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篮子及蘑菇若干。
(2)合适的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3)场地布置如图:(×表示小兔出发的位置)
说活动延伸
1.活动一: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哪种水果是1个,哪种水果是许多个。(教师根据需要可更换图片的内容)
2.活动二:区域活动中提供小卡片。听指令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请你找出是l(许多)个物体的卡片。
3.活动三: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是l,什么东西是许多,并告诉同伴和老师。4.活动四:教师带领幼儿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体,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分析】 起到加强巩固作用,让幼儿通过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1.活动情景游戏化。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整合性。在活动过程中以小兔采蘑菇为主题,融人认知(“l”和“许多”)、语言(我拿了……;我采了……)、社会(伯伯借篮子给小兔们,突出关爱)、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动作)等方面。
3.活动自主性。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9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健康〈〈玩皮筋〉〉,我设计的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发展以走、跑、跳、钻、爬等动作,并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增强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勇敢精神,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怎样玩皮筋,把难点定位于怎么样钻山洞,用了一些物质准备:地毯、椅子、铃铛、皮筋等。还用了些空间准备。首先我来说说教法,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活动中我以自己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我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游戏法、操作法,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的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我还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此外,我还适时的使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
接下来我说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感情,本次活动采用了:尝试法、游戏体验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最后,我说说教学程序,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教师说:“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小兔们到森林里去玩玩。”教师边念“小兔子蹦蹦跳”的儿歌用“跳”的方式出活动室,来到操场上做伸展运动。
(2)、体验游戏—小兔采蘑菇
教师以兔妈妈的口吻说:“啊!你们看,小河对面有许多蘑菇,我们把它采回来,今天可以回家美美的吃一顿了,不过,小河中间有座独木桥,小兔们过桥的时候可要小心点,兔妈妈带领小兔过桥。这个环节我用了游戏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快乐的感觉,又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
(3)、自由探索---小兔玩皮筋
教师:小兔采蘑菇累了,先休息一下,我示范轻敲小腿,幼儿跟学,以此来放松刚才过小河时腿部肌肉的紧张,教师可在活动前在草地上放上几根皮筋,在休息时候肯定有几只小兔会发现我的“阴谋”,因而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幼儿主动进行探究,活动中力求形成了“合作式探究”的师幼互动,可自创玩皮筋的若干种方法:可以跳,两个小朋友拉着皮筋,中间若干个小朋友可跳;也可以把皮筋两头吊起来,玩玩小时候的跳皮筋游戏;也可把皮筋圈成一团,玩投掷游戏等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体验---钻山洞
活动快结束前,兔妈妈对小兔说:“天色已经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可是前面的森林里有大灰狼,我们只有钻过草地旁的山洞回家了,(教师在活动前就设置了山洞,当然这个山洞是用小椅子放在两边,皮筋绑在小椅子上,并系有铃铛),小兔在钻山洞的时候要注意别碰到山洞壁上,因为有蝙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教幼儿正确的钻爬方式:胸、腹、腿着地,臀部翘高。发展了幼儿的钻爬能力。
(5)、放松活动
终于到家了,我们听听轻松的音乐,跳跳兔子舞。
我希望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能给孩子带来欢乐,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0一、说设计意图:
爱和被爱是我们每个人幸福的重要来源。4-6岁,很多孩子开始进入了性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对婚姻及男女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然而,纵观我们身边的教育,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从来没有认真地涉及到这堂重要的人生课程。通过什么样的载体,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很好的爱情婚姻的教育,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了这个《鳄鱼爱上长颈鹿》的绘本系列,第一次看完便被深深地感动了。优美而充满童趣的图画、诗意而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将绘本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而系列二《搬过来搬过去》中,可爱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夸张的动作表情,还有贯穿始终的浪漫情调使我深刻地感到,选用如此纯净的图画书,给孩子们优雅地上一堂课,不但可以而且十分必要。因为,爱是天赋,但同样需要学习。于是,这个活动设计便诞生了。
二、说活动目标:
1.在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大胆想象和讲述。
2.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浓浓爱意,通过尝试操作学习主人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勇气。
三、说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根据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与讲述。
2.活动难点:通过尝试操作,从主人公身上学到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的道理。
四、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孩子已经阅读过绘本系列一《鳄鱼爱上长颈鹿》,了解鳄鱼和长颈鹿的故事。
2.物质准备:大小不一的各种鞋盒 塑料小球 幻灯片
五、说教法:
1.讲述法:教师为幼儿讲述绘本
2.操作法:创设情境,使幼儿尝试动手操作
3.讨论法:就故事情节发展进行讨论、思考
4.谈话法:分享自己的想象及原因
六、说学法:
1.倾听
2.观察思考
3.参与操作
七、说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游戏:高人走矮人走
游戏目的:与教学主题切合,让幼儿体会高和矮的差异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导入活动
2.观察、设疑: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为幼儿设疑:
高矮差异很大,如何生活在一起?(幼儿思考、讨论、分享)
3.情景参与:
搬盒子(通过尝试参与,体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的道理)
4.设疑、思考:
鳄鱼家遇到的困难?应该怎么办?(幼儿讨论、思考、想象)
5.情景参与:
尝试用简单的方法搬动球体
6.设疑:
长颈鹿家遇到的困难?怎么办?(幼儿思考、想象)
7.展示他们的伟大计划
8.完整欣赏故事
八、说活动延伸:
1.请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为鳄鱼和长颈鹿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新家,并将自己的创意画出来,讲出来。
2.教师引导幼儿阅读系列三《天生一对》。
九、说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中,当主人公遇到困难时,幼儿的表达稍微欠缺一点,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更多的表达。
2.在活动结束后,应该再进行一个完整欣赏故事的环节,将完整的故事呈现给幼儿。
3.由于是借班上课,所以幼儿缺乏知识经验上的准备,他们对鳄鱼和长颈鹿的感情基础缺乏了解,影响了他们在故事中的想象。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1一、说教材。
教材来源:在成人的世界里,邮票是及普通但又很重要的。邮票是小小的方寸之地,但是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它包罗万象、丰富多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电话、QQ来聊天、电子邮件等等大大的取代了旧时的信件。作为21世纪的新生代,了解邮票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幼儿欣赏并认识邮票,知道邮票的用途。
2、尝试用鲜明、柔和的色彩装饰邮票。
3、增进幼儿装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和经验。
活动重点:幼儿学会用鲜明、柔和的色彩装饰邮票。
活动难点:设计新颖但又符合标准的邮票。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邮票,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法:
多渠道参与法:贯彻《纲要》精神,实施家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让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有邮票的初步知识,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支持者。利用游戏组织幼儿玩设计邮票的环节,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1、以认识、欣赏邮票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就以教师自己发生的一件事引起幼儿的关注,同时用直观的物品——集邮册,引起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邮票有什么用途吗?
2、师生讨论:
——你看到邮票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邮票图案?
3、设计邮票。
注意设计标准邮票的规格和要求。
将你心里想的邮票图案画给小朋友看。
4、分享、欣赏、评价作品
1、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听听。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2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小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小孩子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说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激发小孩子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说活动重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小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小孩子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小孩子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说活动难点:
引导小孩子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从中找到空气,我班小孩子年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说教具和学具: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笔、透明盛水容器、蜡烛、打火机、碎纸屑、卡纸
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使小孩子感受空气的存在2、学法:小孩子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猜谜,实验操作、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说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小孩子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
出示皮球,让小孩子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二)提出问题,小孩子猜想。
1、寻找空气:
小孩子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出示皮球,让小孩子说出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2、小孩子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请小孩子伸出一只手,嘴对着手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粉笔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小孩子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四)做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小孩子,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五)倒不出来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一名代表来演示。通过对比,小孩子知道只有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小孩子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引导小孩子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小孩子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小孩子作答,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小孩子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让小孩子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
反思:
本活动让小孩子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小孩子反复玩,使小孩子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卡纸就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同时我在这课添加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小孩子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孩子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
小孩子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小孩子通过猜谜语——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小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小孩子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小孩子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也培养了小孩子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3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中班语言活动:三只小猪。现在的幼儿都是父母手里的宝贝,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宠爱溺爱,导致幼儿不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变得懒惰,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幼儿勤劳勇敢,做事不图省事,不怕苦不怕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此外《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我还运用此故事,锻炼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我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砖房子最结实的道理。
2、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3、感知主要人物的不同特点,体验小黑猪的勤劳、聪明和勇敢。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难点是幼儿理解做事不要图省事,要不怕苦、不怕累,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我作了如下准备: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
房子》视频;猪头饰四个(猪妈妈、小白猪、小花猪、小黑猪);狼头饰一个;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等来组织我的教学活动。
五、说学法:
我打算帮助幼儿采用观察法、讨论法、复述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房子是用什么盖的吗?有三只小猪他们也想盖房子,你们想知道他们用什么盖得吗?请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听故事,找答案。1、故事里面都有谁?2、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3、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二环节:教师讲《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
1、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生动的讲述故事。
2、回答问题:故事里面都有谁?三只小猪都用什么盖的房子?谁的房子最结实?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请幼儿大胆地讲述故事。
第四环节:播放视频《三只小猪盖房子》。
增加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并讨论:你们觉得故事中的小黑猪是怎么样一只小猪?(是一只勤劳、勇敢、聪明的小猪)如果你盖房子,会选择什么材料盖?建议幼儿盖结实的砖房子,要做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孩子。
第五环节:表演《三只小猪盖房子》。
选出扮演角色,分发头饰。运用多媒体课件布置故事背景,教师指导。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4一、设计意图
《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二、说教材
幼儿已经有过阅读《蚂蚁和西瓜》前期经验。户外活动幼儿喜欢观察蚂蚁。西瓜是夏天的应季水果,孩子们经常可以吃到并且很喜欢。顺应幼儿的经验和兴趣《蚂蚁和西瓜》的活动就产生了。
三、说活动目标
1.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制作西瓜,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蚂蚁的简单动态。
2.初步尝试根据自己创设的情节进行创作。
3.体验不同的美术形式带来的乐趣。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状水平,利用幼儿已有经验。
重点:尝试用撕纸的方法制作西瓜,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蚂蚁的简单动态。
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蚂蚁的动态。
五、说教法
1、再现谈话法:教师让幼儿通过回忆对与本次活动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利用绘本《蚂蚁和西瓜》中蚂蚁吃西瓜的情节,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
2、提问法
描述性提问:提示幼儿仔细的观察并描述事物。
反诘性提问: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重难点)
3、表演法:引导幼儿了解蚂蚁动态,通过自由的表演表现出来。(重难点)
4、示范法:
儿歌:活用儿歌,增强与幼儿的互动,能更好的发挥儿歌的作用,激发幼儿创作的主动性。
创设情景:教师创设情节,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个别示范:让幼儿示范用撕纸的方式制作西瓜的步骤。
六、活动总结
从预设和效果来说
本次活动是一个生成性活动,活动前有让幼儿听过此绘本。本节课利用幼儿的动作体验,增强作品的创造性。在幼儿表达的时候虽然能够说出不同动态的蚂蚁也能够表达出自己想表现的故事情节,但是在创作中会有部分幼儿仍旧选择比较简单的蚂蚁的形象进行表现,所以我运用示范、表演、个别指导的方法来引导幼儿。我预设有的幼儿在撕纸时速度会较慢,但是制作西瓜又需要撕大量的纸,所以我提供了一些撕成小块的彩纸。在部分幼儿遇到困难无法进行时为其提供。创作中,我支持幼儿边做边说的行为,我想让幼儿大量的说充分表达。点评时候,我预设点评是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又想给幼儿更多表现的机会,所以以幼儿的自评、互评为主,教师的作为补充参与到评价当中。在幼儿创作西瓜时,个别幼儿对西瓜的结构贴法不正确,教师应重点个别指导。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幼儿在贴西瓜白瓤儿、皮的之后留有空隙。
七、说学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示范和讨论,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对西瓜的结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并知道了撕纸制作西瓜的小方法,有助于活动重点目标的达成。
讨论法::幼儿对发现的问题表达自己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如做示范的幼儿在步骤上出现了什么问题,请幼儿及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亮点:在幼儿创造过程中,对幼儿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如:创造蚂蚁动态比较单一的幼儿通过出示蚂蚁图片、回顾绘本、动作展示的方式,鼓励幼儿创造不同动态的蚂蚁。
八、说活动过程
师:这页来自于《蚂蚁和西瓜》这本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看看谁在干什么?在搬西瓜、吃西瓜。
1.观看绘本图片,引导幼儿关注蚂蚁形态。
师:你看到的小蚂蚁是怎样运西瓜的?谁来学一学?幼儿模仿蚂蚁吃西瓜的动态。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一只抱着西瓜啃的妈蚁、一只侧面背西瓜的蚂蚁和两只蚂蚁合作抬西瓜的形象。
师: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怎样运西瓜?
2.讲解材料用法,撕出西瓜结构。
(1)教师请个别幼儿选择红色、白色、绿色纸,分别撕出西瓜果肉、瓜瓤儿、瓜皮、添画出西瓜籽儿。
(2)引导幼儿拿画笔画妈蚁的动态。画出蚂蚁的身体姿态。
头不动,变換身体的位置,姿态不一样的妈蚁就出现了。
先确定身体的位置和姿态,变化头的位置,小妈蚁也有和别的蚂蚁不样的姿态。
3.运用儿歌引导幼儿添画出蚂蚁的动态。
儿歌:眼睛嘴巴动一动,怎么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向哪边翘?小手小脚弯一弯,怎么弯?可爱的小妈蚁就动起来。
(1)创设新情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师:“草地上又出現了一块大西瓜,小蚂蚁又会怎样吃西瓜呢?”
(2)师:“每一只小妈蚁都根能千,想出了各种办法运西瓜。小妈蚁很善于合作呢,团结起来力量大。”教师利用情境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幼儿撕出妈蚁,丰富完善画面。
(1)幼儿相互欣赏并交流自己的创作。
(2)教师讲评提升幼儿的经验,帮助他们感受合作的快乐。
九、说活动延伸
点评:请创造内容有特点的幼儿介绍画面内容,通过提问表达自己创设的情节。
互评:幼儿通过相互评价发现幼儿作品的亮点。
教师:发现幼儿作品与其他幼儿不同之处进行评价。
在评价环节,针对活动目标进行点评,包括西瓜的结构、蚂蚁的动态以及创设的情节。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5活动目标:
1。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2。体验关心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小树叶。
活动重点与难点:
1、理解故事的内容。
2、用自己的方式采访老师、阿姨和同学
过程:
1、导入话题:
出示小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长在一棵大树上,今天,风儿轻轻地把我带到这里,让我出去找找谁是快乐的,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逐一出示小动物图片,引出小树叶与他们的对话。
——“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喜欢我,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青蛙:‘小青蛙你快乐吗?’小青蛙说:‘我在河里捉害虫,我很快乐!”
“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小狗说:‘我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
2、分析讨论,引起情感共鸣:
——“为什么这些小动物是快乐的呢?”
“你们快乐吗?你知道老师、阿姨快乐吗?”
3、幼儿现场采访,了解别人的快乐:
采访问题: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感到快乐吗?
每位幼儿可以采访别人,也可以接受别人的采访。
4、幼儿集体分享交流采访结果:
请幼儿互相交流采访的结果。
引导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道理。
教学反思:
生气是当人遇到不称心、不如意或对不合理现实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来说,生气应该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若幼儿遇事经常生气,而且将生气作为对外界的一种经常性的持久的反应,那就是不正常的行为了。经常生气、发脾气的孩子一般心胸比较狭窄,自我中心相当严重。因此,我设计了”快乐的我"这一活动,通过多媒体、谈话、游戏等活动,教幼儿学会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上了这堂课后,很多小朋友学着想办法解决问题,与小朋友相处不再任性,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篇: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喂动物宝宝》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孩子喜欢动物,视动物为朋友。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而对三岁左右的咪咪班孩子来说,什么动物喜欢吃什么实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我设计“喂动物宝宝”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我希望通过一系列幼儿参与的活动过程,将“如何与动物相处、如何照顾动物、爱护动物”等情感,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二、制定活动目标
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在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咪咪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我希望通过幼儿关注、观察、探究动物,了解动物进食的有趣特征的行为,增长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2、引导幼儿学信号做动作,练习向指定放向跑
本活动中设计一定的场景,根据咪咪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活动性较强,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所以制定这一目标。
3、发展幼儿判断能力
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在小朋友已有过探究小动物吃什么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投放,让小朋友用已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嘴巴张开
2、准备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模型制成各种食物
3、小动物走路音乐、欢快跳跃音乐作为活动背景音乐
4、布置场景:山洞、草地
四、活动各环节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路到活动场地(这是一个导入活动,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出示小动物头饰和幼儿讨论“小客人”来做客,请他们吃什么(这一环节帮助幼儿回忆已获得的经验)
3、游戏“喂小动物”
(这是一个重点环节,意在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发展幼儿判断力)(1)在前方10米处分别设小鸭、小猫、小狗的家
(通过中间设置场景,如钻过山洞、爬过草地,以增加活动乐趣)
(2)请小朋友选择适当的食物跑过去喂相应的小动物,然后跑回来(这一环节与体育活动相结合)
(如有小朋友喂错,可引导小朋友讨论,让小朋友获得正确的经验)
4、引导幼儿学小动物跳舞
小动物吃饱了,高兴的和小朋友一起听音乐跳舞,小朋友可自由发挥,也可以跟着老师模仿小动物跳舞。
(这是活动的延伸环节,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动物的情感)
5、组织幼儿与小动物告别回家
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并增加动物与食物的品种。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微笑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省编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题《我的朋友》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解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 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2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3 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 说重点 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 说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 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281677AddPl0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贪吃的小老鼠》讲述的是一只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经过,本课配合故事内容安排了四幅图片,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儿遇事要先动脑筋想一想,想清结果后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学习。
根据学前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我认为这一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根据情节发展设想故事的结尾。
2、丰富词汇:羡慕、神气。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重点: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难点:设想故事结尾并讲述。
准备:投影仪、图片、每人一块拼图板
二、说教法
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采用了观察法、图片讲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幼儿活泼好动,想象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让幼儿展开想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判断思维能力几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1、悬念导入
放投影仪出示西瓜皮,请幼儿讲述西瓜皮的用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费时3分。
2、经验讲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启发幼儿讲讲小老鼠看到瓜皮它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用一句完整地话讲述图片内容,让幼儿充分发表见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 力,接着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里的情景,请幼儿讲述老鼠的神情,让幼儿学会理解“神气”这个词。让幼儿自己动手排序,每人一块拼图板,四幅图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图的顺序,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幼儿先按老师排得图片讲故事,老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故事,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习理解“羡慕”一词。费时20分。
3、让幼儿创编故事
提问:水慢慢地流进来,西瓜皮船沉下去,最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幼儿大胆发言,想象出不同的故事结尾,这样做,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推理能力。费时4分。
4、活动延伸:联系实际,教育幼儿。费时3分。
中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什么?(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
(3)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
(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延伸活动:继续为幼儿提供看图讲述的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户外活动:
体能练习:幼儿广播体操、武术操。
游戏:卖蒜。自由活动:自选各种球类玩具。
安全提示:注意天热休息。在卖蒜过程中,钻时不要猛跑,后面的小朋友太危险。
第三篇: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我长大了》优秀说课稿范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
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大雨小雨》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
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 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习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习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综合活动《我学小动物》,此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小班的主题活动《我喜爱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本主题活动,产生对动物的兴趣,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能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动物是人类朋友。
幼儿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地用自然音说话、正确发音并能够表演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模仿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模仿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与动作;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词汇:轻、响、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说话、唱歌。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叫声、创编动作加深对动物的印象;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练习与游戏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明白道理。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主要以直观法、谈话法、表演游戏法三个方法为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活动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1、直观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过操作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故事、影音课件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正确的示范则是教幼儿掌握语音的基本途径。通过示范,不仅要求幼儿能正确地感知语音的微小差别,而且还能让他们掌握发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养幼儿正确发音又是小班语言教学的重点任务。
2、谈话法: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表演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表演游戏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内容。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练习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 ,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利用休假日带幼儿到动物园、动物市场观察、认识各种小动物。
2、搜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图书、图片、影碟资料,充实到各区域角。
活动中的准备:
1、故事《唱歌比赛》课件;小动物声音课件。
2、故事角色中小动物头饰。
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三)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练习)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表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根据纲要中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在开始部分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解说,以及我声情并茂的重复,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游戏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游戏中,幼儿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四)说活动过程:
1、听辨声音,模仿动作。在开始的部分播放声音课件,让孩子们倾听辨别:“你都听到了谁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各种声音,有意识地让幼儿模仿所听到的小动物的动作,给幼儿一个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机会。通过用耳朵、用脑、用手、脚、用身体来体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为突破重点做了铺垫。
2、欣赏故事,了解内容。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强化“小鸡唱得太轻了,小鸭唱得太响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儿对难点有一定的认识。根据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我的提问指向明确,幼儿易于表现,如:“小鸡唱得怎么样?他是怎样轻轻唱歌的?怎样唱才好听?”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复习巩固。《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小班幼儿基本上是以模仿性游戏为主,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在表演时,我也加入到游戏中,既担任着 “兔子裁判员”的职责,又能够适时指导幼儿表演。在游戏中,我不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与孩子共同参与,享受快乐。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总结评价,适时教育。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对每个(组)幼儿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其表现,并且教育幼儿懂得:说话、唱歌声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听的声音。
此活动内容体现了根基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表演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五)课件制作:
根据故事内容及幼儿年龄特点,我用Flash软件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其画面色彩鲜艳,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配乐明快、解说清晰,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知活动---1和许多
说活动教材
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
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3.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喜好。
2.活动材料准备
(1)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篮子及蘑菇若干。
(2)合适的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3)场地布置如图:(×表示小兔出发的位置)
说活动延伸
1.活动一: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哪种水果是1个,哪种水果是许多个。(教师根据需要可更换图片的内容)
2.活动二:区域活动中提供小卡片。听指令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请你找出是l(许多)个物体的卡片。
3.活动三: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是l,什么东西是许多,并告诉同伴和老师。 4.活动四:教师带领幼儿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体,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分析】 起到加强巩固作用,让幼儿通过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1.活动情景游戏化。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整合性。在活动过程中以小兔采蘑菇为主题,融人认知(“l”和“许多”)、语言(我拿了……;我采了……)、社会(伯伯借篮子给小兔们,突出关爱)、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动作)等方面。
3.活动自主性。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经过日常观察,我发现班里有部分幼儿经常用手指抠鼻孔,尤其是午睡时,个别幼儿会经常抠鼻孔玩,平时有些幼儿还会由于抠鼻孔而引起流鼻血,教师经常提醒幼儿不要抠鼻孔,但仅仅说教并不能使幼儿认识到危害,教师看护也并不能从主观上转变幼儿的行为。为了使幼儿认识到鼻子的作用,从而形成初步的保护鼻子的意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教材
故事《噜噜的小鼻子》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了解鼻子的功能和保护鼻子的方法,学会正确应对一些突发意外,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启发幼儿猜猜、想想、说说积极参与活动。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设计思路,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从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情感目标:愿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认知目标:知道鼻子的功能及简单的保护方法。
能力目标:在提醒下,能做到不乱挖鼻孔保护鼻子。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难点:知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
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游戏内容,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在活动的情景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突破活动重难点,达成活动目标,我的方法有:以故事表演形式,更加生动直观的引导幼儿感受不保护鼻子可能带来的危险。及时的小结,吸引幼儿注意力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六、活动总结
1.本次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领特点及学习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达成目标,活动环节设计紧凑,体现层次性,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内容选择来源于生活中孩子的一些习惯,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
2.在活动中,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七、说学法
为了能够使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里学到保护鼻子的简单方法,我采用了故事表演法、游戏法、行为判断法等形式,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加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也使活动更加直观,以便于幼儿接受,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才能在游戏中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八、说活动过程
有了这些分析和准备,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游戏“猜猜是什么”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引出鼻子的功能。
出示小猪玩具,引出礼物,教师适量喷洒香水。引出鼻子的功能。
师:小猪给小朋友带来了小礼物,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猜一猜到底是什么?小朋友可以闭着眼睛闻一闻。小朋友,小猪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师: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鼻子的本领真大啊!你们说一说,小鼻子除了闻味还能干什么?
引导幼儿闭上嘴巴,捏住小鼻子,吸气—呼气—吸气。再放开鼻子请幼儿重复呼吸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捏着小鼻子还能出气吗?
小结:我们的鼻子能闻味和呼吸
导入部分使用游戏的形式,并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闻,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专注于下面的内容,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鼻子的功能,比教师一味讲解更有益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使幼儿的感知更加直接
(二)利用故事,学习保护鼻子的方法——明确抠鼻子等不良行为的危害。
邀请其他教师进行辅助表演。一名教师扮演小猪噜噜、一名教师扮演猪姐姐、还有一名教师扮演医生。
师:噜噜做得对吗?有哪些东西不能塞进鼻子里?应该怎样保护鼻子呀?
故事表演的形式更加生动、直观,幼儿看起来更直接,教师能够把握活动的节奏,适时与幼儿互动,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进一步明确抠鼻子等不良行为的危害。
(三)扮演医生的教师带来鼻子图示卡总结鼻子的功能及简单的保护方法
功能:闻味、呼吸。
保护方法:我们要保护好小鼻子,不能抠鼻子,也不能往鼻子里塞东西
玩耍时不碰撞鼻子,天冷时戴口罩,多喝水、多吃水果来防止鼻子流血。
分析:教师以医生身份出现进行总结,主要是为了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活动更具游戏性,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四)看照片判断行为的对与错
出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流鼻血以及与本活动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请幼儿说出对与错。
九、说活动延伸
在过渡环节时,带领幼儿学说儿歌《保护小鼻子》与活动进行呼应,衔接更为紧密,突出游戏化的特点,更加生动有趣。带领幼儿做“贴鼻子”的游戏,以多种游戏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兴趣,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神秘的大衣》选自东方娃娃绘本版。瞧,封面上的胡默尔先生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他的大衣胖的无边无际,领子里居然露出火烈鸟的脖子、长颈鹿的脑袋、兔子的耳朵。胡默尔先生到底在搞什么鬼呢?孩子们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同时,就像是神探福尔摩斯在破案。生动、富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会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要知道真相的迫切心情,从而促使孩子们仔细观察画面,寻找大衣的秘密。
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富有观察力、好奇心,探究欲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言领域的一项内容和要求。基于以上两点分析,我选择了画面夸张、有趣;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大班绘本《神秘的大衣》。
二、说目标: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阅读绘本,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致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以探寻“大衣的秘密”为线索进行阅读,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猜想。
3、感受“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和对动物的关爱之情。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感受,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细致观察画面,大胆猜想。
三、说准备:
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神秘的大衣”一件,内侧挂满动物玩具。
2、东方娃娃绘本《神秘的大衣》人手一册,PPT课件。
四、说教法:
为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而转为主动地吸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观察是幼儿获得新知的最有效途径。PPT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表达,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奠定基础。
2、提问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这也是解决重难点的有效方法。我将单一性、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成功的喜悦。
3、猜测讨论法: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在讨论、猜测中无拘无束地表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更好的服务于重难点的突破。
五、说学法:
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我将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运用观察、讨论、游戏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获得新知、发展能力、感受快乐!
六、说教学流程:
新教育理念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为此,我设计了六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并与教师神秘、诙谐的口吻相结合,使整个活动轻松、幽默、有趣。
(一)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身穿神秘大衣出场:“看,我穿的这件大衣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境,丰富词汇:鼓鼓囊囊、又宽又大)2、大衣里面会是什么?猜猜看!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吗?(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出示“胡先生”画面,介绍其名字,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用神秘的口吻说:胡默尔先生也有一件这样的大衣,这可是件“神秘的大衣”哦!
2、为什么说它是件神秘的大衣呢?(幼儿自由表达)(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引发神秘大衣的猜想,再次激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三)师生共读绘本,猜想表达,理解绘本内容。
通过集体阅读和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猜想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猜想、表达的能力。这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环节。
1、阅读PPT2——PPT4: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个孩子看着胡默尔先生,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躲在柱子后面?(带领幼儿做一做三个孩子的动作,突出“悄悄地”。感受三个孩子的好奇。)
2、讲述前三页故事后提问:三个孩子在听什么?想什么?
3、阅读PPT5:胡默尔先生有什么变化?他怎么会长高的?(幼儿自由表达)
4、阅读PPT6——PPT7: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细节(如:露出的水、房子里的影子),从而进一步猜想。
5、讲述6、7两页故事后提问:后面还有什么奇怪的事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过渡到下一环节。
(四)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探寻大衣的秘密。通过自主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理解图意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告诉幼儿:书中有我们想知道的答案、知识,让幼儿爱上读书,这也是我们进行绘本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
(五)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1、大衣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带动物回家?你晚上一个人呆着是什么感觉?(迁移经验,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
2、出示PPT8,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动物们挤在大衣中的夸张场景,感受胡默尔先生关爱动物之多。
3、出示PPT9,找找动物在胡默尔先生家的中的位置。引发提问:这些动物跟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呢?胡默尔先生竟然会这么关心他们?(这是此绘本延伸的内容,让幼儿简单了解动物对人类的作用,
以便充分感受胡默尔先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从而理解故事的主题。
4、现在你知道大衣里的秘密了吗?真相终于大白了?心情怎么样?用个动作表示一下吧。(充分体验“得知真相大白”的快乐)
(六)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保持兴趣,激发表演绘本的愿望。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绘本,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
2、出示PPT10,那三个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很胖?你愿意帮助胡默尔先生吗?你会带上什么动物?(教师拿出自己的大衣,请幼儿选一喜欢的动物学三个孩子的样子。)
3、下次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通过帮助胡默尔先生激发表演绘本的欲望,保持阅读的兴趣)(表演绘本可作为延伸活动,进一步探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可作为延伸活动。)
七、说效果分析: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教学活动获得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会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教学。让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一起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评委给予指正,谢谢!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六个好宝贝》这一主题中。知道自己有六个好宝贝:眼、耳、鼻、口和手脚是这个主题目标之一。幼儿能运用自己的“宝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准备这节活动时,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二)活动重点、难点
每节活动的重点、难点非常重要。根据故事教学的特点,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为了特出重点掌握难点,我在制作课件时把画册中的对话精简。便于幼儿尽快理解故事内容和掌握动物间的对话。画册中减掉的对话放在活动延伸上去完成。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谜语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幼儿猜对后师说: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第一环节。师幼一起观看动画。不出示任何教具,因为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幼儿观看感兴趣的动画片,看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等问题。
二、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环节。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几个画面(点击出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回答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时,老师在讲述中运用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环节,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故事。这种分角色表演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步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师幼一起复述故事,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师小结时,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六、说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通过《给小青蛙穿衣服》涂色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对小青蛙的认识。
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
把活动中用过的头饰放到表演区,满足活动中没有表演的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阅读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画册边自己讲故事、听录音故事等。
一、说教材《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上学期,《我能干》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二)活动重点、难点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二)学法主要采用了“角色游戏法”、“讨论谈话法”、“观察法”等。采用角色游戏法是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趣味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趣味游戏法恰恰是实现纲要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望的最好途径。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教师边敲击圆舞板边有表情的说:“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1、第一次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二)、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点击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
六、说活动延伸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又有谁来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小动物安安静静倾听故事的故事,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
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语言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边听故事、听录音故事、听老师给大班哥哥姐姐讲故事、集体欣赏、小组欣赏、故事区域里欣赏。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影子一、教材分析(设计意图)班上有一位孩子带来了一张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戏,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紧紧抓住了幼儿感兴趣的这一事情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地深入,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而且《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这是我选择了“影子”这一现象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的又一依据。在活动中,我利用实验比较、探索发现影子的形成原因,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
二、目标确定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纲要》指出:科学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针对本班幼儿科学教育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发现影子的形成原因。即:光线照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并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的位置的关系。
3、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难点: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2、重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四、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和《纲要》中指出的,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做了以下准备:
1、选择阳光灿烂的日子进行教学活动
2、把多功能厅布置成一个光影实验室、投影仪
五、教法与学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根据教学目标,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我主要运用了: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时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六、教学过程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1、玩手影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2、引导幼儿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3、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4、延伸活动。
(一)、玩手影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首先我设计了玩手影游戏,如:孔雀、小鸟、狐狸、小狗等手影。
(让幼儿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乐趣,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这时我可以这样的指导语: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幼儿自由玩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
(二)、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带领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幼儿寻找影子。看一看影子是怎么来的呢?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了解:太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体上,身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产生了影子。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阳光灿烂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提高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后面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也为后面的活动提供了依据。)(三)、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为什么会有影子的呢?教师带领幼儿回教室做另一个实验:发现没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会有影子。
这时我就可以用这样的指导语: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吗?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导幼儿带着另外两个问题回到草场上,你发现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么?你的影子是在太阳的另一边吗?(幼儿自由交流讲述)得到: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索发现影子与光源的位置关系,启发幼儿开动脑筋知道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在此环节中,我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方法。)(四)、活动的延伸1、在玩踩影子的游戏中,孩子们能充分体验到其中的乐趣,真的是其乐无穷。让幼儿带着有趣的问题在意犹未尽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这一环节调动了幼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除了太阳光能产生影子以外,还有什么也会产生影子?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
”鹅大步往前走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鹅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结尾部分,总结一下你的说课稿,例如,本次课,我遵循了纲要中。的精神,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鹅大哥出门》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
四、说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活动过程以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重点: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
难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五、说活动过程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我用诗歌《咏鹅》导入。通过提问法向小朋友们提问:“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我会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然后继续提问:“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我运用了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讲完后问如:“鹅大哥大步往前走,第一次遇见了谁?”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后来鹅大哥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鹅大哥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然后我运用角色游戏法,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六、效果预测本次课,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并且让孩子知道了骄傲最终所带来的后果,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更锻炼了能力。
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在教学中,我采取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等这些问题能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7
一、 说教材
抽到这个活动内容,我想起了前些日子发生在我们班里的一件事情,我让幼儿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布置我们的自然角,幼儿兴致特别高,第二天纷纷收集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绿豆等投放在自然角,午饭的时候,小朋友吃豆芽熬肉,大家都在安静的吃饭,东北角上的几个小朋友却在争论不休,我走过去询问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豆芽是不是豆子变来的?如果是,那么硬梆梆的豆子怎么能长出牙来呢?当时吃完饭后,幼儿也曾就这个问题讨论过,而且还争得面红耳赤。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仅满足老师所告诉的,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目前,我们班幼儿有植物种子发芽的经验,我打算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豆芽作为探索的对象,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生豆芽”,让幼儿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豆子如何生根发芽,他们的生长与水、阳光存在什么关系,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根据新《纲要》精神,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
2、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植物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3、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阳光的关系。
这三个目标中蕴含了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索的经验获得和对事物归纳总结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我打算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对豆子生根发芽生长状况的探索兴趣上,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要为每个幼儿准备好实验用的杯子,豆子,水等,指导幼儿泡豆子,让幼儿亲自参加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而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自己观察豆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我和幼儿一起分享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活动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本活动的难点是:启发幼儿探索豆子生根、发芽与水和阳光的关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来突破:
1、对比试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几粒豆子,其中一个杯子放水没过豆子,另一个杯子不放水,2天后请幼儿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需要水。
2、对比实验:两个杯子里分别放上豆芽,其中一个杯子在黑洞洞的纸盒里,另一个杯子放在阳台上,1天后观察,从而得出结论:豆子生根发芽后继续生长需要阳光。
为了完成以上教育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环境创设,与区域相结合
为了让幼儿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我整合区域活动,根据教育目标,有机渗透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益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区域中准备:科学区:投放杯子,豆子,水盆,海绵等,图书区:投放有关生豆芽的图书和图片。
(二)、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种子发芽的知识经验
(三)、物质准备:
1、黄豆,绿豆,香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杯子,纱布和海绵 ,纸箱子,两个大盆。
2、提前2天与幼儿一起泡豆子,并做观察记录。
3、将两盆豆芽提前2天分别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
4、关于生豆芽的课件。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为幼儿创设探究活动环境,提供可操作材料,让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是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和重点,完成活动目标。
二、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验法:让每个幼儿都参与试验,体验探究的乐趣。
2、课件演示法:将泡豆子,豆子生根发芽,豆芽变绿等过程制成课件,让幼儿直观、生动、系统、全面的了解生豆芽的全过程。
3、观察法:在实验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这些方法的运用,将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让幼儿通过试验,观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在快乐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
本次活动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关注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乐于探究的科学习惯。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采用:1、实验探究法: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
2、观察法: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幼儿亲自护理自己的豆芽,随时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并用绘画或符号作记录。
3、归纳法:幼儿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得出的结论
这些方法的运用,幼儿能够用眼睛看,用嘴巴交流,用耳朵听,用大脑思考,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能够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
四、说活动程序
(一)、观察泡过的豆子 (6分钟)
问题:
1、这两盆豆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结论:有水的那盆豆子发芽,豆子发芽需要水
这一环节,幼儿在活动前就参与实验,有些幼儿有这方面的经验储备,可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二)、观察放在黑纸盒和阳台上的豆芽 (6分钟)
问题:
1、纸盒的豆芽长的怎么样?为什么?
2、阳台上的豆芽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3、这两盆豆芽为什么长得不一样?
结论: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三)、带幼儿一起分析豆芽的生根发芽情况 (5分钟)
问题:
1、豆子先生根还是先发芽?
2、豆芽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观看课件:生豆芽 (8分钟)
问题:豆子生根发芽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环节,生动形象的课件让幼儿系统的了解了豆子生根发芽的全过程,对这一科学知识有个全面感性了解,幼儿再结合自己动手泡豆子,观察豆子生根发芽的情况,还能直观形象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科学知识。
五、说活动延伸
1、幼儿把自己泡的豆芽放在阳光下,继续观察,会发现豆芽变绿,了解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把豆芽置于真空中,继续观察,发现豆芽枯萎致死,了解植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结束了,但活动内容并未结束。幼儿会进一步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会越来越浓。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8
冬天的动物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点,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操作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说活动过程
1. 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冬天到了,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还有呢?(安装取暖设备、开空调)除了刚才说的,我们还可以怎样就不觉得冷呢?(跳绳、跑步、拍球、)。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过冬方法,真聪明。
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运用多种策略,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记一记“的方法,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达成第一个教育目标。
(1)”猜一猜“。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ppt两种动物,总结讲述动物的过冬方式。
(2)”看一看“。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3)”记一记“。幼儿合作完成”动物怎样过冬“的记录表。
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 分享记录
看”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比如:冬眠过冬:蛇、乌龟、青蛙、熊(刺猬);迁移过冬:大雁、小燕子(丹顶鹤);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鹿、老虎、兔子、(鸡、鸭、猫、狗、小兔子、狐狸);储存食物过冬:蚂蚁、蜜蜂、(松鼠);躲藏过冬的有:苍蝇、蚊子;让卵过冬的有:螳螂、蝗虫
四、游戏互动:我来演演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支持并推动幼儿继续探索动物的过冬方式。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意义是中班关于一个颜色变化的探究活动。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蓝天、白云、绿草、图画书,这些多彩的颜色是怎么来的?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孩子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来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其中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出另一种颜色的神奇,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现象,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体验颜色变化的乐趣。
2、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遵循《纲要》的精神,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符合幼儿爱动手、爱摆弄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相互协商、互相合作,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从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预设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a、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认识绿、紫、橙三间色。
b、让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
《纲要》指出: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根据这一年龄特点本人把”幼儿主动参与变色的操作活动、探索颜色的变化“定位于本次活动的重点。把幼儿学会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调配颜色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4、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通过材料的相互作用让幼儿通过动手使其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启发.中班幼儿的思维还具有具体形象性,必须借助丰富的环境材料来获得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和目标,做了以下的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将一杯水倒入另一杯并搅拌的经验。
2、材料准备:红、黄、蓝3种颜料水;给每组幼儿准备3个透明塑料杯、毛笔一支;图画纸、筷子一支;《幼儿画册》
3、环境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色彩亮丽大画,供幼儿观察分享交流。
二、说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环节观摩小魔术表演,让孩子观察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第二次的演示法是运用在操作试验法,通过直观的操作更好的为孩子做示范,让他们清楚地感知实验操作的方式方法,加深幼儿对三原色两两混合的了解。
2、谈话法:
主要体现于实验结果的小结评价。孩子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发生冲突、有的混合颜色时意见不统一需要商量等等,谈话法促进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中也围绕目标渗透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
3、观察法在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变化时,本人通过观察,幼儿混合颜色协商分工情况,观察幼儿混合颜色的操作过程,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说学法
1、观察法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头引题激趣环节,幼儿观看小魔术演示,观察了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继而又观察了教师实验操作示范的方法,为下一环节的幼儿亲手操作奠定了基础
2、实物操作法:
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颜料、图画纸、塑料杯、毛笔等等进行颜色混合操作,在过程中感知并获得两两混合产生的新颜色知识经验。
3、讨论法科学教育内容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讨论法主要运用于两个环节,一是幼儿混合颜色的角色分工问题,以及操作探究过程中的交流、探讨;另一处是运用于操作结束后对于混合颜色后对绿、紫、橙三间色的认识与巩固。
四、说教学过程
1、小魔术表演,引发兴趣我设计的小魔术表演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观看表演、观察其变化过程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把疑问留幼儿,让他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
2、展示欣赏,认识三原色。
为了落实活动的重点,本环节我将运用演示法来进行:
出示三原色图片,让小朋友重新认识三原色:展示拥有三原色色彩的物体图片。教师小结:颜色有多种多样的。每种东西都有颜色,小朋友们会调颜色吗?
3、教师演示,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
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操作实验法这种教学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三原色两两混合的了解,是完成活动重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将通过3个小步骤来进行:
⑴、介绍操作材料:三原色,水、塑料杯、笔等工具。
⑵、教师操作,颜色混合会发生什么变化?
⑶、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变化,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4、幼儿操作,亲身感受。
本环节将作为突破活动难点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采用了操做实验法,让孩子通过自己操作调色,亲身感受颜色的变化。
5、讨论交流讨论: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6、结束部分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交流和分享。通过观察请幼儿说说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桌子上有什么颜色?找自己身边相同颜色的物品。猜测魔术师用哪两种颜色变出来的,并对折证实自己的猜测: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7、说活动延伸:幼儿园教育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次活动的结束只是暂时的,我们将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小画展;找颜色游戏;美工区等等。
五、课后反思
和自我评价本次活动过程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学习,认识三原色两两结合的变化,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无论导入还是材料的投放都是很充分的,唯有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是很理想,由于幼儿都很想动手尝试,有推挤的现象,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并学习分配的举动。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0
说活动教材: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关于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颜色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2.增进对3以内数的认识。
3.幼儿喜欢参与游戏并体验母子间的亲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辨别绿色、黄色、红色,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准备三棵树,树叶分别是绿色、黄色、红色。
2.准备两只篮子,里面放上绿色、黄色、红色三种颜色的树叶。
3.树叶挂饰每人一个。
知识准备:
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捡落叶,认识树叶的各种颜色。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方法: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与幼儿一起表演唱《秋天》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辨认树叶颜色的基础上,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颜色。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送树叶宝宝回家”游戏中渗透了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树叶宝宝找妈妈,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认一认、粘一粘来学习找相同物品。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引题激趣。
(1)播放录音,师幼一起表演唱《秋天》。
(2)提问:秋天到了,小树叶哪里去呢?(秋天到了,树叶宝宝被秋风姐姐吹走了,小树叶一片片地往下掉,离开了妈妈。
2.观察墙面,学习颜色。
引导幼儿观察:瞧,公园里有几棵大树?每一棵大树身上有几片叶子?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3.幼儿游戏,学会辨色。
(1)教师扮演小树叶的角色引入游戏:“呜呜呜,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2)指导游戏《送树叶宝宝回家》:引导幼儿把篮子里不同颜色的树叶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分别贴在树上,比一比哪个幼儿最棒。
4.情境游戏,巩固复习。
(1)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分别扮演红、黄、绿树叶宝宝。风轻轻吹时,“树叶宝宝”在场地上做摇晃动作。当听到“大风来了”,“树叶宝宝”迅速跑到三颜色“树妈妈”身边。
(2)师幼一起游戏。
(3)围绕课题,小结游戏。
师:“今天,树妈妈真高兴,红、黄、绿树叶宝宝学会找妈妈了。”
师:“现在,树叶宝宝跟着树妈妈到操场上玩小叶子在空中飞舞的游戏。”
5.活动延伸
(1)欣赏歌曲《小叶子》,并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2)在美工区提供印有各种树叶轮廓的图画,供幼儿涂色。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辨认绿色、黄色、红色,而且能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找到相同的颜色。从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并体验妈妈与孩子间的亲情。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2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幼儿的一个以眼睛为主题的活动,题目叫《我会保护眼睛》。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眼睛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窗口。然而,许多幼儿都没有深刻意识到眼睛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今由于各种原因戴眼镜的幼儿越来越多。为了让幼儿能了解眼睛,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保护眼睛的意识和方法,我设计了此次《我会保护眼睛》活动。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称。(认知)
2、创编”眼保健操“,体验大胆表达的成功感。(技能)
3、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情感)
活动重点:指导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难点:创编眼保健操。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物质准备:每人一面小镜子、一副自制的太阳镜,眼睛的结构图、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挂图《眼睛生病了》,上面贴满胶带:幼儿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
四、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谈话法
②操作法
③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相结合。
五、说学法
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观察法②游戏法③讨论评议法④感知体验法
六、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五个环节:
(1)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3)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4)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5)创编”眼保健操“
(一)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幼儿戴上自制的眼镜,体验看不见东西时的感受。认识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1、谈谈眼睛被蒙住的感受。
师:在捉迷藏的时候,眼睛被蒙住你有什么感受?
2、师: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些东西?(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小结:我们的眼睛真了不起,能让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可是你们了解自己的眼睛吗?
(三)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1、先让幼儿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眼睛里面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最中间的小黑点是什么?
2、出示眼睛结构图,引导幼儿观察。
小结:眼睫毛对眼睛有保护作用,能遮住眼睛不被强光照射,也可防止尘土落入眼内。眼睛里面像黑葡萄的是眼珠,眼珠最中间的小黑点叫瞳孔。
(四)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1、师:认识了眼睛,知道了眼睛的用处,我们就应该好好地来保护眼睛,应该怎样保护呢?
2、出示挂图《眼睛生病了》,提问: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么了?眼睛会生什么病呢?(近视眼、红眼病、沙眼等。)
3、讨论:眼睛为什么会生病?(如用脏手揉眼睛,看书或看电视时间太长等。)
4、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保护眼睛?
(1)举例:看电视时,距离电视2米以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看书时身体要坐正,不能趴着或仰着看书,看书时间长了,要休息或向远处看或看绿颜色的植物;眼睛生病了可以点眼药水等进行治疗等。
(2)出示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如胡萝卜、虾、大豆、猪肝等,引导幼儿每样菜都要吃,食品应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这样对我们的眼睛、身体有好处。
(五)创编”眼保健操“
1、教师请幼儿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黑猫警长,将指偶呈现在眼前,眼珠随着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动,不让老鼠逃跑。这一过程,轻松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2、教师鼓励幼儿随音乐节拍设计、创编运动眼球、放松眼睛的方法。
3、幼儿分组设计、创编眼保健操。
5、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眼睛的秘密。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现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好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
活动延伸
1、将眼保健操作为一日活动中的常规活动。
2、进一步开展有关如何保护眼睛的讨论。
七、活动特色
这次活动的特色在于首先让幼儿通过游戏了解眼睛的作用,这个游戏很直观,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幼儿自己发现眼睛的主要作用。接着让幼儿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眼睛的结构和知道怎样保护眼睛。最后运用小动物的形象,达到让幼儿手眼一致、活动眼球的目的。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3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啦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的作用,为啦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啦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围巾和秋冬的防风沙、打扮自己的纱巾,幼儿自备啦各种各样的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的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的围巾。通过与同伴选的围巾的对比观察,教师的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的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的系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的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前发动啦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啦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啦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啦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啦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啦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奖状,为啦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啦颁奖的音乐。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的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的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的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的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这么多的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的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围巾的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的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啦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设计啦一个围巾展示的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啦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啦对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最佳奖和优秀奖的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的形式进行,为啦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啦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啦个别,又面向啦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啦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前发动啦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啦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啦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啦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啦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啦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单项奖的奖状,为啦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啦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啦个别,又面向啦全体,为啦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啦颁奖的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啦,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啦“有自豪感。
5、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的时候,整个活动掀起啦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的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的围巾和身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的不同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的是手里的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的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的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啦,以至于后来颁奖的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的奖给落下啦。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4
一、活动内容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确定
冬天里,围巾就是每天都能用到,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就是一般孩子都就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了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作用,为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围巾,这也就是对幼儿观察能力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就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了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就是围巾也包括冬季保暖围巾和秋冬防风沙、打扮自己纱巾,幼儿自备了各种各样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选择适合大班幼儿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就是观察不同形状围巾。通过与同伴选围巾对比观察,教师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系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需要,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奖状,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不同,既然有这么多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自然引到,围巾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了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机会,我设计了一个围巾展示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了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兴趣。为了对小朋友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最佳奖和优秀奖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形式进行,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了充分准备,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幼儿带了各种各样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幻灯片及舒缓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音乐作为围巾展示音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单项奖奖状,为了保护幼儿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为了烘托颁奖时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了,活动目标还就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数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时候,整个活动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就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围巾时,就是不就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就是把自己围巾和身边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不同之处,需要老师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就是手里围巾本身而不就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围巾就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颁奖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奖给落下了。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5
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啦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啦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啦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啦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啦?
幼儿:夏天到啦。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啦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啦铺垫,自然地引出啦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啦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啦,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啦,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啦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啦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啦,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啦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啦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啦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啦反复的练习机会。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兔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捉迷藏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结束活动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6、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纹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2、引导幼儿找出长方形、三角形的转换方法。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教学反思:
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当小兔子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当他们看到小兔子要走的路坏了的时候,都非常愿意帮助小兔子铺路。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一次帮助小兔子铺路的时候就请几位孩子上台亲手操作一下。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2
一、说活动教材
小鸭找朋友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语言比较简单,有重复性,有利于小班幼儿的理解与学习。故事中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幼儿知道有的动物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有的动物不能和小鸭在池塘里玩。重复性的动物对话,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但是课程的提示中从另一个角度--学说拒绝别人的礼貌用语来理解故事,我觉得跳出了平常故事教学的局限圈,是将语言与社会领域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在故事中发展语言,又可以在活动享受礼貌交往的快乐。
刚开学时,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朋友”的活动,如:音乐活动:找朋友等,对朋友这两个字眼幼儿们还是很熟悉的,也很乐意做大家的朋友,但在这个活动中我看到“新”的交朋友的方式-拒绝别人时的礼貌用语,这也是我选择此教材的很大原因,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个语言活动倘若能顺利地实施开展,对我班幼儿交朋友方面肯定是有帮助的。
二、说活动目标
(1)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及我班幼儿的特点,我就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通过模仿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述能力。
2、亲近小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3、能大胆运用有礼貌的语言拒绝别人。
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主导目标也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模仿小动物之间的简单对话,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第二条是认知目标,在这个故事中,有的动物会游泳,有的动物是不会游泳的,因此不能下河,让幼儿通过这个故事了解一些动物的习性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与以往的情感目标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婉言拒绝别人的艺术,拒绝别人时我们也要有礼貌,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
(2)说活动的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
分析:我们制定重难点时往往是从所定的目标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所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就成了本次活动的重心,通过生动的flash带动幼儿的表达欲望。
(3)说活动的难点:区分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的动物
分析:在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有的会游泳,有的不会游泳,这也是每一个小动物的特有习性,让幼儿知道不会游泳的是不能下水的,否则要淹死的。
三、说活动准备
1、前期知识准备:我们的第一个主题就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主题中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其中有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和每一个幼儿做好朋友,所以朋友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通过一个多月的幼儿园生活,幼儿们也拥有了很多好朋友,也懂得了一些粗浅地礼貌用语:如老师早,老师再见等。
2、在活动中的准备:利用电脑、多媒体自制动画故事,并对故事进行简单的改编和加工,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加上幼儿表演用的小动物挂饰等材料,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增加兴趣。这些材料可以在语言活动后,放在区角里让幼儿进行操作。
四、说活动设计流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一只正在哭的小鸭子为契入口引起幼儿兴趣。通生动有趣的flash,让幼儿了解故事,学说小动物之间的对话等等,第一环节语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第二个环节是完整欣赏,熟悉故事中的人物及它们的习性,主要针对第二个目标设计的,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第三个环节是分段欣赏并学说小动物间的对话,主要是为第一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主导目标服务的,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第四个环节是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进行表演,也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和延伸,巩固幼儿已掌握的对话,如未掌握的可延伸到区角。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综合活动《我学小动物》,此活动选自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小班的主题活动《我喜爱的小动物》。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喜爱动物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且游戏融入教学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孩子年龄小,独立性差,常常爱模仿别人,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
(3)活动目标:
主题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本主题活动,产生对动物的兴趣,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能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动物,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动物是人类朋友。
幼儿对“小动物”认识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还有距离,我制定了以下本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本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地用自然音说话、正确发音并能够表演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模仿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仍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模仿出几种典型动物的叫声与动作;难点在于理解故事中的词汇:轻、响、快、慢,并能用自然音说话、唱歌。
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自己来通过模仿叫声、创编动作加深对动物的印象;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注重练习与游戏的多次重复性,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从而理解词的意义,明白道理。
(二)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主要以直观法、谈话法、表演游戏法三个方法为主。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活动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1、直观法包括:操作演示法和示范法。
通过操作演示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故事、影音课件具有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多媒体特有的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等优点,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记忆,从而使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正确的示范则是教幼儿掌握语音的基本途径。通过示范,不仅要求幼儿能正确地感知语音的微小差别,而且还能让他们掌握发音的部位和方法,而培养幼儿正确发音又是小班语言教学的重点任务。
2、谈话法:由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所组成。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
3、表演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表演游戏是要按照故事中的情节扮演一定的角色,按故事规定的内容进行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思想内容。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练习法、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 ,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利用休假日带幼儿到动物园、动物市场观察、认识各种小动物。
2、搜集各种有关动物的故事、图书、图片、影碟资料,充实到各区域角。
活动中的准备:
1、故事《唱歌比赛》课件;小动物声音课件。
2、故事角色中小动物头饰。
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三)说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练习)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表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根据纲要中要“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使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在开始部分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有什么声音 "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解说,以及我声情并茂的重复,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然后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游戏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游戏中,幼儿边游戏边练习对话,充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
(四)说活动过程:
1、听辨声音,模仿动作。在开始的部分播放声音课件,让孩子们倾听辨别:“你都听到了谁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孩子仔细倾听分辨各种声音,有意识地让幼儿模仿所听到的小动物的动作,给幼儿一个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机会。通过用耳朵、用脑、用手、脚、用身体来体会,内化着自己的理解,为突破重点做了铺垫。
2、欣赏故事,了解内容。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强化“小鸡唱得太轻了,小鸭唱得太响了,小狗唱得太快了,小羊唱得太慢了。”使幼儿对难点有一定的认识。根据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我的提问指向明确,幼儿易于表现,如:“小鸡唱得怎么样?他是怎样轻轻唱歌的?怎样唱才好听?”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模仿。
3、表演故事,复习巩固。《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小班幼儿基本上是以模仿性游戏为主,要在成人的不断提示启发下才能展开游戏。在表演时,我也加入到游戏中,既担任着 “兔子裁判员”的职责,又能够适时指导幼儿表演。在游戏中,我不时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体态进行暗示性的帮助,与孩子共同参与,享受快乐。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总结评价,适时教育。在总结的过程中,我对每个(组)幼儿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时肯定、表扬其表现,并且教育幼儿懂得:说话、唱歌声音不大也不小、不快也不慢才是最好听的声音。
此活动内容体现了根基性、直接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表演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五)课件制作:
根据故事内容及幼儿年龄特点,我用Flash软件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其画面色彩鲜艳,动物形象生动、可爱、充满童趣,配乐明快、解说清晰,极富吸引力和感染力。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知活动---1和许多
说活动教材
认识“l”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
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1”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l”和“许多”。
3.活动难点: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l”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l”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l”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体现了幼儿学习数的发展过程,这样才具有一定的递进性,让幼儿知道1个1个和起来就是许多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增强了幼儿的数概念。“l”是自然的单位,“许多”是含有两个以上元素的集合,它们之间有一个量的区别。在目标中还强调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l”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幼儿在表达过程中理解“l”和“许多”两个方面的意义。
说活动准备
1.前期准备:了解幼儿的喜好。
2.活动材料准备
(1)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篮子及蘑菇若干。
(2)合适的活动场地,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3)场地布置如图:(×表示小兔出发的位置)
说活动延伸
1.活动一: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水果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哪种水果是1个,哪种水果是许多个。(教师根据需要可更换图片的内容)
2.活动二:区域活动中提供小卡片。听指令找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卡片:请你找出是l(许多)个物体的卡片。
3.活动三:找找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是l,什么东西是许多,并告诉同伴和老师。 4.活动四:教师带领幼儿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体,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请幼儿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个。
【分析】 起到加强巩固作用,让幼儿通过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l”和“许多”,加强理解“l”和“许多”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1.活动情景游戏化。活动中,老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2.活动内容整合性。在活动过程中以小兔采蘑菇为主题,融人认知(“l”和“许多”)、语言(我拿了……;我采了……)、社会(伯伯借篮子给小兔们,突出关爱)、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动作)等方面。
3.活动自主性。教师以兔妈妈的形象带领幼儿参与活动,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线。活动中没有强硬的规定,创设较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轻松地学习本领。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4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不同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乐意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找朋友》、录音机、黄色绿色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树叶宝宝找朋友,引发幼儿兴趣,初步认知黄、绿两种颜色以及大小。
1、出示树叶胸饰找朋友并播放《找朋友》。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那请小朋友戴上树叶听着音乐去找朋友吧!找到朋友后围成一圈坐下。”
2、请幼儿找朋友,通过比较,初步有大小的概念。
“刚才小树叶都找到朋友了,我们来看看找的对不对。”找出错误的幼儿“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那你的朋友是谁呀?你是大宝宝还是小宝宝?”
“你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宝宝?”(我是黄(绿)颜色的(大或小)宝宝)
二、树叶妈妈找孩子
1、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扮演小树叶说“我是小树叶,秋天到了,风好大,我们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飞走了,离开了心爱的妈妈,现在我们真想妈妈,谁能帮我们找到妈妈呢?”
2、引发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我们能帮小树叶找到妈妈吗?(能)那,请小朋友捡一片树叶试着帮它找妈妈,找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妈妈身上的记号和你捡的树叶是不是一样,可以和他比一比贴上去。幼儿动手捡树叶,并区分大小、颜色贴到树叶妈妈的身上。
分别请幼儿说说捡到树叶宝宝贴到哪里?从颜色、大小评析。
“小朋友真能干,都帮小树叶找到了妈妈,那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认一认,好吗?”(找出错的地方问:这片小树叶是不是这个妈妈呀?为什么不是呀?他们有哪些地方一样?让我们来比一比。那我们把小树叶送回家吧!)
三、播放《找朋友》歌曲,幼儿戴上胸饰玩小树叶找妈妈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六个好宝贝》这一主题中。知道自己有六个好宝贝:眼、耳、鼻、口和手脚是这个主题目标之一。幼儿能运用自己的“宝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准备这节活动时,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实际能力、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二)活动重点、难点
每节活动的重点、难点非常重要。根据故事教学的特点,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为了特出重点掌握难点,我在制作课件时把画册中的对话精简。便于幼儿尽快理解故事内容和掌握动物间的对话。画册中减掉的对话放在活动延伸上去完成。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五、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谜语引出课题,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幼儿猜对后师说: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第一环节。师幼一起观看动画。不出示任何教具,因为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幼儿观看感兴趣的动画片,看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等问题。
二、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第二环节。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几个画面(点击出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回答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时,老师在讲述中运用丰富的表情、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环节,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故事。这种分角色表演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步利用电子白板的隐藏功能,师幼一起复述故事,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师小结时,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德教育。
六、说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通过《给小青蛙穿衣服》涂色活动让幼儿进一步对小青蛙的认识。
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
把活动中用过的头饰放到表演区,满足活动中没有表演的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阅读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画册边自己讲故事、听录音故事等。
一、说教材《小青蛙听故事》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上学期,《我能干》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青蛙和鱼儿、月亮为角色,讲述了一个小青蛙听故事是不安静、乱插嘴的故事,特别是小青蛙认真听故事的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的目标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要注意倾听同伴讲话,并能大胆、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据《纲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过程中,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2、能力目标:理解词语:夜、静悄悄、安安静静、又蹦又叫。
3、知识目标: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二)活动重点、难点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点、难点的确定非常重要。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故事教学的特点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作为本课的重点。由于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在集体面前发言。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鱼、小青蛙、月亮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等情境,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小青蛙,了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游及跳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
所谓“视听讲做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小鱼和小青蛙的语言,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二)学法主要采用了“角色游戏法”、“讨论谈话法”、“观察法”等。采用角色游戏法是因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幼儿身心略感疲惫时,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现自我,大胆说话。趣味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趣味游戏法恰恰是实现纲要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愿望的最好途径。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情境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幼儿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教师边敲击圆舞板边有表情的说:“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来呱呱呱。”有一只青蛙今天特别高兴,我们来猜猜为什么,好吗?(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幼儿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1、第一次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出简单的问题:“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二次欣赏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二)、理解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再次欣赏故事。播放课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点击出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请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在哪儿?为什么这样静悄悄?”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夜静悄悄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鱼看见月亮出来了,它心里怎么样?”“它怎么做的?”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回答每个幼儿之后,点出课件对话,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不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动物的对话,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过课件,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说小鱼、小青蛙的对话。如运用师引导全体幼儿说,师生分角色说.男孩女孩分角色说等。这种灵活有趣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说方式,不但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有成效的掌握了动物间的对话,并把其中的礼貌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又进一步明确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幼儿注意互相倾听,积极应答的习惯,使语言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故事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加喜欢文学作品。
六、说活动延伸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美工区--绘画:他们又去哪了?以“又有谁来啦”为题让幼儿续编故事,教师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动脑。引导幼儿续编小动物安安静静倾听故事的故事,看谁编出的故事最新奇好听。
表演区--表演游戏:小青蛙听故事幼儿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动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布置环境,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语言区--多种形式的听故事,如:边看边听故事、听录音故事、听老师给大班哥哥姐姐讲故事、集体欣赏、小组欣赏、故事区域里欣赏。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影子一、教材分析(设计意图)班上有一位孩子带来了一张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戏,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紧紧抓住了幼儿感兴趣的这一事情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玩手影为导入,在循序渐进地深入,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即:光线照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而且《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这是我选择了“影子”这一现象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的又一依据。在活动中,我利用实验比较、探索发现影子的形成原因,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
二、目标确定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寻找探索发现影子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纲要》指出:科学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针对本班幼儿科学教育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发现影子的形成原因。即:光线照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并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的位置的关系。
3、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合作、判断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1、难点: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2、重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
四、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和《纲要》中指出的,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做了以下准备:
1、选择阳光灿烂的日子进行教学活动
2、把多功能厅布置成一个光影实验室、投影仪
五、教法与学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根据教学目标,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我主要运用了: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时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六、教学过程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1、玩手影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2、引导幼儿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3、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4、延伸活动。
(一)、玩手影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首先我设计了玩手影游戏,如:孔雀、小鸟、狐狸、小狗等手影。
(让幼儿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乐趣,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激发出来)这时我可以这样的指导语: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幼儿自由玩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课题)
(二)、寻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带领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吗?幼儿寻找影子。看一看影子是怎么来的呢?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了解:太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体上,身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产生了影子。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阳光灿烂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提高了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后面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也为后面的活动提供了依据。)(三)、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为什么会有影子的呢?教师带领幼儿回教室做另一个实验:发现没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会有影子。
这时我就可以用这样的指导语: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吗?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导幼儿带着另外两个问题回到草场上,你发现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么?你的影子是在太阳的另一边吗?(幼儿自由交流讲述)得到: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探索发现影子与光源的位置关系,启发幼儿开动脑筋知道影子总在光的另一边,幼儿可以尽情表达,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在此环节中,我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方法。)(四)、活动的延伸1、在玩踩影子的游戏中,孩子们能充分体验到其中的乐趣,真的是其乐无穷。让幼儿带着有趣的问题在意犹未尽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这一环节调动了幼儿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现象,除了太阳光能产生影子以外,还有什么也会产生影子?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6
一、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小班幼儿对颜色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观察,喜欢动手学着做。他们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材
《花手帕》是小班下学期美术领域的一节活动。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尝试用染色的方式制作花手帕,感受颜色交叠之美,体会创作的乐趣。
三、说活动目标
1、体验操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手帕。
3、感受两种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发挥想象力。
四、说重点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重点: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手帕。
本次教学活动难点:感受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发挥想象力。
五、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兴趣导入法、启发提问法、示范讲解法、个别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六、活动总结
小班的美术活动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为主。 本次的教学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最后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都得到了满足。
七、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讨论法、操作法、合作法等学法
八、说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我们跟老师们打声招呼吧!(老师好)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六一,在那天,每个小朋友都收到了礼物,大家拿到礼物开不开心!(开心)
可是在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非洲,那里的小朋友们每天都忍受着脏乱的生活环境(出示图片),而且可能从来没有收到过礼物。今天,我们一起来给非洲的小朋友们做花手帕当礼物送给他们好吗?
二、幼儿自由探索,初次尝试做手帕
1、幼儿观赏图片
教师:这里有一些做好的手帕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手帕都是什么颜色、形状(像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用完整的话回答。
2、初次探索体验制作花手帕
教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红色、蓝色、黄色的颜料宝宝(可以请小朋友回答)和一块纯白的手帕。等下小朋友们进行制作的时候,要注意让颜料停留在他们各自的“地盘”哦!不要让颜色宝宝乱跑。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可以动手制作漂亮的花手帕啦!
3、请个别幼儿展示、探索
请个别幼儿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制作的,并进行演示。
4、教师小结并示范
(1)、小朋友们可以任意两个角对折,然后再让其他的两个角牵手。对折两次后将对折好的手帕的角分别去亲亲颜色宝宝,要注意哦,在蘸的时候不要让颜色宝宝跳到你的身上和桌上。快看,颜色宝宝跳到了手帕上了。
(2)、拿出来后,我们要耐心的等待5秒钟,让手帕上没有了多余的颜料,再让其他的角去亲亲颜色宝宝,我们一起正数“1,2,3,4,5”好,完成了!
(3)、等两边都沾好颜色后,瞧!这块手帕两边的颜色宝宝手牵手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宝宝手牵手会变成另一种不一样的颜色宝宝,一会儿,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好啦,所有边都沾好了颜色宝宝,我们把手帕夹到报纸中间轻轻压五下,最后轻轻地打开。哇!快看,颜色宝宝把手帕打扮的多漂亮呀!
三、幼儿再次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1、师: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很想快点尝试一下新方法,都等不及了!好的孩子们,现在把你报纸下面的白手帕拿出来,带着你的想法把它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吧。(轻音乐起)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大胆的发挥你们的想象,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3、给能力弱的幼儿适宜的帮助。
四、作品展示及赏析
1、展示幼儿作品。
师:请把你漂亮的小手帕夹到夹子上,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说你觉得你的花手帕哪里最好看,像什么?(请幼儿上台,和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多种形式创作
师:刚才我们是用小手做的小手帕,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里来画画?(……)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小脚,现在啊陈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共同制作一块大的桌布。你们可以用小脚来帮我吗?谢谢!
(师生共同创作)
六、结束部分
师:画好了,大家穿上拖鞋,等下我们要洗干净小脚丫哦!我们一起把花布立起来看一看,哇!太漂亮了!我们等这些花布干了后请快递员叔叔帮我们送给非洲的小朋友。
九、说活动延伸
将水粉颜料、一次性杯子、纯白手帕、报纸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要说明教材选择是从当时、当地幼儿群体的需要而准备的,如果在选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甚至是幼儿园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说明,以此来发展幼儿园的本园课程。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幼儿园里的说教材不单指说教材内容,还包括说幼儿的情况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活动准备。
说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的终点。说教育目标时要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说教法主要说明在本次活动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自己其中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
说教法就是 教师要说明“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环节。
活动用什么教学形式及方法,是集体的、分组的还是个别进行的,更要说清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方法、教师如何指导、为什么要这么指导等。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尺度也不同。
(三)说学法
说学法就是说明幼儿要“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环节,教师要说出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
(四)说活动过程
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 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
如果教师设计的活动要进行延伸,教师也要说出怎样延伸活动、延伸的作用、为什么要延伸的依据。
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8
一、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富有好奇心,会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征。设计本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渠道参与法感知水果的特征,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活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因此教师采用了实验操作法和游戏法,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二、说教材
教材内容分析: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香蕉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各种感官感知香蕉的独特外型、表皮的颜色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活动围绕目标展开。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1、通过各种感官认知香蕉的特征,初步了解香蕉的吃法2、学会自己动手剥香蕉3、体验到剥香蕉的乐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四、说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幼儿通过摸、看、尝等感知探索香蕉的特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难点是幼儿能对剥香蕉产生兴趣,愿意吃香蕉。
五、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运用实验操作法,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等感知香蕉的特征,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探索学习。游戏法导入,利用游戏教育性,娱乐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谈话法总结,引导幼儿运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总结香蕉的特征,巩固学习香蕉的特征。还有示范演示法的运用,通过谈话讲解示范给幼儿实物的操作过程,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剥香蕉的方法过程,有助于后续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
六、活动总结
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师在活动中注意语言的清晰简练,避免出现无关刺激的干扰。
七、说学法
本活动运用了多渠道观察法: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对香蕉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幼儿猜测黄色箱子里面是那种水果的游戏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黄色箱子来巩固学习黄色。
(二)活动展开
1、猜测香蕉
教师结合谈话法,利用幼儿触觉感知香蕉的表皮感觉以及香蕉的形状让幼儿猜测认知香蕉的表皮感觉和形状。引导幼儿用比较清晰、简单、准确的语言归纳总结香蕉的表皮感觉和形状。
2、出示香蕉
教师拿出箱子里面的香蕉揭晓答案,利用幼儿的探索热情,通过观察指导法,引导幼儿运用视觉认知表皮的颜色和香蕉的外形,并结合谈话法和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香蕉的表皮颜色。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交流香蕉的外形像什么,运用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认知香蕉的外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事物的能力。
3、剥香蕉
教师结合实验操作法和示范演示法,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手指的运动能力。在教师示范讲解正确剥香蕉皮后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注意引导剥完香蕉的小朋友把香蕉和香蕉皮放在指定位置。所有的小朋友都完成剥香蕉后给予一定鼓励。
4、吃香蕉
教师结合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提问幼儿香蕉是什么味道的?展开一定的讨论后,幼儿通过吃香蕉积极探索香蕉的味道。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香蕉的味道。最后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香蕉皮、用过的擦手巾扔到垃圾桶。
5、讨论香蕉的吃法
教师结合谈话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开放式的提问:香蕉有哪些好吃的做法?通过讨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能对香蕉产生兴趣,想吃香蕉。
6、游戏环节(香蕉迷宫)
设置游戏迷宫,在迷宫的每个分岔路口贴有不同水果的指示牌,贴有香蕉的水果牌为通行路口,其他路口为错误路口,其中贴有香蕉的路牌,香蕉也是各式各样的,例如一个完整的香蕉、剥完香蕉皮的香蕉果肉、未剥完香蕉皮的香蕉。本游戏活动是对前面活动效果的考察,巩固幼儿对香蕉的认识,初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九、说活动延伸
将此活动转移到艺术领域的美工区,让幼儿运用本活动的经验为没有衣服的香蕉宝宝穿衣服,幼儿在老师已画出轮廓的香蕉涂色。巩固学习香蕉的独特外形和外皮颜色。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9
一、设计意图
经过日常观察,我发现班里有部分幼儿经常用手指抠鼻孔,尤其是午睡时,个别幼儿会经常抠鼻孔玩,平时有些幼儿还会由于抠鼻孔而引起流鼻血,教师经常提醒幼儿不要抠鼻孔,但仅仅说教并不能使幼儿认识到危害,教师看护也并不能从主观上转变幼儿的行为。为了使幼儿认识到鼻子的作用,从而形成初步的保护鼻子的意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教材
故事《噜噜的小鼻子》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了解鼻子的功能和保护鼻子的方法,学会正确应对一些突发意外,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启发幼儿猜猜、想想、说说积极参与活动。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设计思路,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从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情感目标:愿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认知目标:知道鼻子的功能及简单的保护方法。
能力目标:在提醒下,能做到不乱挖鼻孔保护鼻子。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确定了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难点:知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五、说教法
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游戏内容,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在活动的情景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突破活动重难点,达成活动目标,我的方法有:以故事表演形式,更加生动直观的引导幼儿感受不保护鼻子可能带来的危险。及时的小结,吸引幼儿注意力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六、活动总结
1.本次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领特点及学习特点,以游戏的形式达成目标,活动环节设计紧凑,体现层次性,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内容选择来源于生活中孩子的一些习惯,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
2.在活动中,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保护鼻子的重要性。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七、说学法
为了能够使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里学到保护鼻子的简单方法,我采用了故事表演法、游戏法、行为判断法等形式,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加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也使活动更加直观,以便于幼儿接受,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才能在游戏中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
八、说活动过程
有了这些分析和准备,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大环节。
(一)游戏“猜猜是什么”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引出鼻子的功能。
出示小猪玩具,引出礼物,教师适量喷洒香水。引出鼻子的功能。
师:小猪给小朋友带来了小礼物,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猜一猜到底是什么?小朋友可以闭着眼睛闻一闻。小朋友,小猪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师: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的?小鼻子的本领真大啊!你们说一说,小鼻子除了闻味还能干什么?
引导幼儿闭上嘴巴,捏住小鼻子,吸气—呼气—吸气。再放开鼻子请幼儿重复呼吸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捏着小鼻子还能出气吗?
小结:我们的鼻子能闻味和呼吸
导入部分使用游戏的形式,并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闻,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专注于下面的内容,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鼻子的功能,比教师一味讲解更有益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使幼儿的感知更加直接
(二)利用故事,学习保护鼻子的方法——明确抠鼻子等不良行为的危害。
邀请其他教师进行辅助表演。一名教师扮演小猪噜噜、一名教师扮演猪姐姐、还有一名教师扮演医生。
师:噜噜做得对吗?有哪些东西不能塞进鼻子里?应该怎样保护鼻子呀?
故事表演的形式更加生动、直观,幼儿看起来更直接,教师能够把握活动的节奏,适时与幼儿互动,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进一步明确抠鼻子等不良行为的危害。
(三)扮演医生的教师带来鼻子图示卡总结鼻子的功能及简单的保护方法
功能:闻味、呼吸。
保护方法:我们要保护好小鼻子,不能抠鼻子,也不能往鼻子里塞东西
玩耍时不碰撞鼻子,天冷时戴口罩,多喝水、多吃水果来防止鼻子流血。
分析:教师以医生身份出现进行总结,主要是为了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活动更具游戏性,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四)看照片判断行为的对与错
出示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流鼻血以及与本活动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请幼儿说出对与错。
九、说活动延伸
在过渡环节时,带领幼儿学说儿歌《保护小鼻子》与活动进行呼应,衔接更为紧密,突出游戏化的特点,更加生动有趣。带领幼儿做“贴鼻子”的游戏,以多种游戏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兴趣,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0
科学教案——《树叶宝宝找妈妈》
设计意图:
秋天来了,幼儿园的地上,飘落了许多树叶,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会随手拾起地上的树叶玩一玩。树叶是哪来的呢?原来是离开了大树妈妈,偷偷跑出来“玩”了,后来这些树叶宝宝就找不到妈妈了,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树叶宝宝找妈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化教学,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孩子在捡树叶、说树叶、送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有过按物体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自制的大绿树叶、小绿树叶、大黄树叶、小黄树叶若干。
3、布置背景图(有四棵大树的树林,树上分别有标记,树叶散落在地上。)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带领幼儿一起捡落叶。师:咦!是什么声音啊?(师扮小树叶哭)啊!是树叶宝宝在哭啊!(边说边指着地下的树叶)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为什么要哭吗? 幼:……(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
师: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妈妈吧,好吗? 幼:好。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到树林里来捡一片树叶,然后把它捧在手里。幼:(到树林里捡树叶)师:请宝宝们先回座位。
(评析: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一起捡树叶,为下一环节说树叶做准备。)
二、说树叶,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上进行描述。师:谁来告诉我,你捡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幼:……(绿的,黄的)师:那我们把它叫绿(黄)宝宝。
师:看看这两片树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拿出两片大小不同的绿或黄树叶。)幼:……(大小不一样。)
师:那我们把大的叫大宝宝,小的叫小宝宝吧。
师:树叶宝宝有绿宝宝、黄宝宝、大宝宝、小宝宝,有这么多的宝宝。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捡的树叶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是大宝宝还是小宝宝,是绿宝宝还是黄宝宝。(师出示自己捡的树叶。)幼:(如:大宝宝、绿宝宝)师:那我们把它叫做大绿宝宝,好吗? 师:那你捡的树叶宝宝叫什么呢?
幼:……(大绿宝宝,小绿宝宝,大黄宝宝,小黄宝宝。)
(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说你捡的树叶叫什么? 幼:(与同伴说说。)
(评析: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上对树叶进行描述,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总结归纳出有四种不同的树叶宝宝,为下一环节送树叶回家做铺垫。)
三、送树叶回家。
师:小树叶离开妈妈很久了,想妈妈了,我们一起把树叶送回家吧。你们看,树林里有四棵树妈妈,那你们能帮树叶宝宝找到妈妈吗? 幼:能。
师:那你们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树叶宝宝和妈妈是不是长得一样的,长得一样的树妈妈才可以送给她。
幼:(送树叶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帮树叶宝宝找到了妈妈,那到底找对了没有,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如有找错的,说出理由,并重新帮它找妈妈。)
师:树叶宝宝都回家自己的家了,大树妈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把宝宝送回家。
(评析:送树叶宝宝回家,幼儿活动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送的过程中,获得归类的经验。)
四、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为幼儿多准备一些树叶,在区角活动时,可以把这些树叶也一起送回家。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1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小树叶找妈妈》。
1.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与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小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活动,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对家的认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能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2.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有初步保护环境的意识。
3.能在活动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与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物质准备:叶标本三种;杨树、柳树、枫树的挂图;彩纸若干张。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看看你的树叶朋友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课间操)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延伸活动(制作叶子画)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活动。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 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2、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二、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
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 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 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
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 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3、完整讲述故事。(a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阿姨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 c)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3
小班优秀说课稿《认识三角形》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认识三角形》含反思教案吧。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
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教学反思:
我这次开展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认识三角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三角形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健康〈〈玩皮筋〉〉,我设计的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发展以走、跑、跳、钻、爬等动作,并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增强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勇敢精神,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怎样玩皮筋,把难点定位于怎么样钻山洞,用了一些物质准备:地毯、椅子、铃铛、皮筋等。还用了些空间准备。 首先我来说说教法,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活动中我以自己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我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游戏法、操作法,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的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我还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此外,我还适时的使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
接下来我说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感情,本次活动采用了:尝试法、游戏体验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最后,我说说教学程序,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1)、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教师说:“今天天气真好,妈妈要带小兔们到森林里去玩玩。”教师边念“小兔子蹦蹦跳”的儿歌用“跳”的方式出活动室,来到操场上做伸展运动。
(2)、体验游戏—小兔采蘑菇
教师以兔妈妈的口吻说:“啊!你们看,小河对面有许多蘑菇,我们把它采回来,今天可以回家美美的吃一顿了,不过,小河中间有座独木桥,小兔们过桥的时候可要小心点,兔妈妈带领小兔过桥。这个环节我用了游戏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快乐的感觉,又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
(3)、自由探索---小兔玩皮筋
教师:小兔采蘑菇累了,先休息一下,我示范轻敲小腿,幼儿跟学,以此来放松刚才过小河时腿部肌肉的紧张,教师可在活动前在草地上放上几根皮筋,在休息时候肯定有几只小兔会发现我的“阴谋”,因而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幼儿主动进行探究,活动中力求形成了“合作式探究”的师幼互动,可自创玩皮筋的若干种方法:可以跳,两个小朋友拉着皮筋,中间若干个小朋友可跳;也可以把皮筋两头吊起来,玩玩小时候的跳皮筋游戏;也可把皮筋圈成一团,玩投掷游戏等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体验---钻山洞
活动快结束前,兔妈妈对小兔说:“天色已经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可是前面的森林里有大灰狼,我们只有钻过草地旁的山洞回家了,( 教师在活动前就设置了山洞,当然这个山洞是用小椅子放在两边,皮筋绑在小椅子上,并系有铃铛),小兔在钻山洞的时候要注意别碰到山洞壁上,因为有蝙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教幼儿正确的钻爬方式:胸、腹、腿着地,臀部翘高。发展了幼儿的钻爬能力。
(5)、放松活动
终于到家了, 我们听听轻松的音乐,跳跳兔子舞。
我希望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能给孩子带来欢乐,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
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15
一、说内容:
《小手真干净》是培养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1、《新纲要》健康教育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手脏了要勤洗手是基本的卫生习惯。
2、幼儿上幼儿园后要适应集体生活,要学习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我选择了洗手这一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要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首先要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小班幼儿洗手的方法往往不正确,不能达到保证卫生的要求,所以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要完成《新纲要》健康教育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幼儿饭前便后,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养成幼儿饭前便后,手脏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三、说重点、难点:
《小手真干净》是培养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在上幼儿园前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成人的帮助下洗手的,因此重点是幼儿洗手环节的练习,难点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四、说教学准备:
1、指偶小兔是为了情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肥皂、毛巾是洗手的必需品。
五、说教学过程:
1、指偶小兔情景表演—小兔生病了。让幼儿了解小手脏了不能拿东西吃,否则会生病的。
指偶小兔是为了情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1)用水把手打湿了。
(2)手心手背都要搓肥皂,并要搓到有泡沫。
(3)清水冲洗干净,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溅到地上。
洗手是技能的培养,教师需要做正确的示范。
3、、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水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儿歌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幼儿记忆洗手的步骤。
4、幼儿在座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 技能的学习,练习是不可缺少的。
5、组织幼儿在水池边实地洗手一次。
(1)幼儿洗手,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提醒幼儿不玩水、节约用水。
(2)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除了一般的练习,实地洗手的练习更重要,表扬是为了鼓励幼儿正确的洗手。
活动延伸:
1、饭前便后教师检查指导幼儿洗手。
2、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督促幼儿认真洗手
活动延伸是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