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陶瓷史期末复习资料课件资料
博物馆陈列设计艺术水平调考
研
查 考0601005 博物馆观众情况调研
查 考0601006 博物馆管理水平调研
查
0601061 文物研究实践
学位无成1.0 2.0周Y Y Y Y Y
课 绩 学位无成1.0 2.0周Y Y Y Y Y
课 绩 学位无成1.0 2.0周Y Y Y Y Y
课 绩
《中国陶瓷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陶器
陶器是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
2、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的陶器。其主要特征是在陶胎上用红、黑、白等颜色进行描绘,再经压磨后烧制而成,其彩绘不易脱落。
3、原始瓷
原始瓷是在商、周时期烧制成功的,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但又不具备瓷器的薄胎半透明的器物。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4、印纹硬陶
指器表拍印花纹陶器,流行于新石器晚期至汉代。据胎质,烧成火候不同可分为印纹硬陶和印纹软陶。新石器时代南方首创,商代发展,西周在长江中下游达到繁荣。
5、白陶
白陶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制陶业中出现的新品种,是以瓷土或白粘土作胎,因胎中含铁量在2%以下,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烧成后的陶器呈白色或接近白色而得名。白陶最早见于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
6、加彩陶 加彩陶又称“彩绘陶”,是在已烧成的陶器上再加以彩绘,容易脱彩。春秋战国时期,加彩陶器一般为灰陶器,用于随葬,主要为礼器。
7、画像砖
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装饰宫殿或墓壁的一种表面有图像的建筑用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画像砖因题材内容的广泛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水平,是考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8、瓦当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瓦件,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是简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一般称为简瓦头。最初为半圆形,后演变为圆形。表面多装饰有花纹或文字。它既有保护房屋椽子免受风雨侵蚀的实用功能,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
9、唐三彩
唐三彩为唐代陶器的代表,是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作釉料着色剂,釉、里还加入铅作助熔剂,、最后经低温、(800℃左右)烧制而成。釉色有绿(铜)、赭(铁)、蓝(钴)三色,故称“唐三彩”。
10、汝窑
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其釉色为天青釉,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汝窑烧造御用瓷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作品极少,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地。
11、官窑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12、定窑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也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器,文献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定窑创烧于隋代,晚唐五代进入初步繁荣时期,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曾经为宫廷烧造贡瓷,因此身价倍增。
13、钧窑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为宋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在河南省禹县,因古属钧州,故名。以钧瓷著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其最著名的品种是高温铜红乳浊釉。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14、龙泉窑
龙泉窑是宋代南方青瓷窑系的杰出代表。它兴起于北宋中晚期,南宋至元为其全盛期,明代中叶开始衰落,清至民国虽仍延烧不绝,但已成强弩之末。龙泉窑产品以民间生活日用青瓷为主。
15、青白瓷
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指的是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瓷是宋元时期景德镇及受其影响的窑场烧成的、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品种。江西景德镇是青白瓷的烧造中心。
16、青花瓷
指以氧化钴(COO)为呈色剂的彩料,在瓷胎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罩上透明釉,入窑经13000C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的瓷器。古人将黑、蓝、绿等皆曰“青”,故名青花瓷。
17、釉里红
釉里红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它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素胎上描绘图案,施釉后再进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中一次烧成后,釉下纹饰呈现红色。故名釉里红。
18、卵白釉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高温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
19、花瓷
花瓷又叫花釉瓷,创烧于唐代新颖瓷器的品种。是指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乳白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的瓷器,器形主要有壶、罐、拍鼓等,故宫博物院藏唐黑釉斑点纹拍鼓是它的代表作,这种瓷器曾在古董市场出现并称它为唐钧,烧制窑址大多分布在河南。
二、简答题
1、商代陶器的特点(1)商代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以圜底、圈足和三袋足为主要特征,晚期则流行仿铜器的造型。陶器纹饰五分之四以上为绳纹。
(2)陶器品种较前增多,烧成温度和质量也有明显提高。白陶工艺代表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商代中期出现了印纹硬陶和原始瓷。
(3)除了生产大量日用陶器外,还开始烧制为死者陪葬用的灰陶明器。此外,陶器也开始应用于建筑和冶铸工业。
2、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胎土原料不同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瓷器以瓷土(高岭土)作胎,二者所含的矿物成分不同,理化性能也不一样。
(2)上釉的不同:陶器表面一般不施釉,吸水性强、透气性强。表面硬度和使用强度差。瓷器一般施有高温釉,使器表面致密化、强度、硬度大幅度提高。吸水率低于1%。
(3)烧结温度不同:陶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700-800度,工艺简单。瓷器的烧结温度一般在1200-1400度,且工艺复杂。
3、春秋战国陶瓷的发展特点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陶瓷制品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陶器仍以灰陶为主,多为轮制。
(2)陶器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最多见;日用陶器的品种明显减少。纹饰趋于简单,基本为素面或绳纹。
(3)战国中期,由于丧葬制度发生变化,陶礼器逐渐代替铜礼器随葬,因而仿铜礼器的陶制明器开始成批生产,陶器的纹饰更讲究。并且开始出现代替人殉的陶俑以及各种随葬的动物陶模和动物陶塑。
4、秦汉陶瓷发展的特点
(1)秦汉时代的日常陶瓷用具器皿相对简单,但艺术陶的制作却独具特色。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代表其艺术陶制作的巅峰。
(2)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东汉晚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真正的瓷器。(3)秦汉时期的建筑用陶,无论是质量、花色品种、生产规模和烧造技术,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的进步和扩大,有“秦砖汉瓦”之美称。
(4)秦汉时期的明器门类多,作为明器的陶塑、陶俑和画像砖数量众多、异彩纷呈,所表现的内容几乎包括了秦汉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地区瓷业的发展
(1)北朝青瓷的生产大约始于北魏晚期,主要产地为河北和山东地区。器物注重实用,器形以日用器皿为主,制作规整,大方耐用。
(2)北齐时期,烧制成功白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白瓷的发明打破了长期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之后彩瓷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受北朝统治者崇尚佛教的影响,瓷器盛行莲花纹饰。
6、隋唐五代陶瓷工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原因
(1)陶瓷手工业发展到公元6世纪,其烧制工艺已经有相当雄厚的技术基础。(2)隋唐统治者建立了统一的封建帝国,封建地主经济得到繁荣发展,这有利于陶瓷工艺技术的提高。
(3)隋唐的商业和城市经济远远超过前代。
(4)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空前活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5)唐朝的饮酒、品茶风气十分兴盛,使得人们对瓷制的酒具、茶具需求量大增,同时对其工艺质量也更为讲究。
7、什么是唐三彩?概述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一)唐三彩为唐代陶器的代表,是低温铅釉陶器,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锰、钴等矿物作釉料着色剂,釉、里还加入铅作助熔剂,最后经低温、(800℃左右)烧制而成。釉色有绿(铜)、赭(铁)、蓝(钴)三色,故称“唐三彩”。
(二)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1)陶瓷业的飞速发展(2)国力强盛(3)厚葬之风日盛
(三)唐三彩对后世的影响
(1)直接影响了后世宋、辽、金、元的三彩的生产;也为陶瓷生产从单色釉演进到彩瓷艺术起了先导作用。(2)唐三彩是青花瓷产生的触媒。
(3)是唐重要的外贸商品之一,通过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陶瓷之路”运往世界各地。“奈良三彩”等海外唐三彩都受其影响。
8、宋汝窑瓷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釉色是青色瓷,其代表色是天青色。釉面有小釉点,泡疏而亮,即“疏若晨星”。(2)胎是香灰色胎,坚硬、致密。烧造工艺一般采用满釉支烧。(3)造型:多为洗、尊、炉、盘、碗之类,无特大器,多陈设赏品。(4)纹饰与款识:以釉色温润取胜,一般不事装饰
9、哥窑的主要特征(1)哥窑釉属无光釉。
(2)“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
(3)“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4)“紫口铁足”的风致。
10、北宋定窑白瓷的主要特征
(1)泪痕 :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
(2)竹丝刷痕 :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俗称“竹丝刷纹”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
(3)主要装饰技法有印花、刻花和划花,印花定器是宋瓷中的佳品。(4)芒口是定窑制品的一大特征,芒口处往往镶有金、银、铜的边圈。
11、三国至南北朝瓷业的主要成就(1)瓷业迅速发展,瓷窑遍布大江南北(2)工艺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
(3)窑炉、窑具与装烧技术的改进与提高(4)器型增加,适用范围宽广(5)白瓷的出现
12、隋代陶瓷的主要特征
(1)北朝末期特别是进入隋朝以后,南北瓷业开始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烧制的器物也明显增多。隋代日用瓷器中壶、罐、瓶、碗等日用器皿也出现了过渡性的变化。
(2)南北瓷窑都大量烧制高足盘,是隋瓷中最具典型的器物。隋瓷上的花纹装饰,除沿袭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莲花纹,还采用朵花、草叶、卷叶纹,在布局上并巧妙地加以穿插、替换、组成新的图案。隋瓷的纹饰题材虽似较单调,但由于构图布局多变而显得整齐精巧。
(3)隋代瓷器的装饰手法有印花、刻划花、贴花多种。
(4)隋瓷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因产地而异,以灰白色居多。釉为青色,青中泛黄和黄褐色者也为数不少。
(5)隋瓷多为用支具支托叠烧,已出现筒形匣钵。
13、唐代陶瓷的主要特征
(1)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迅速发展。瓷器的器类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前代。
(2)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3)因为制瓷工艺的改进,瓷制器皿品质的提高,瓷制的实用器皿就大为发展起来并部分的代替了金银用具。
(4)唐代的陆上与海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瓷器的发展,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纹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唐代厚葬之风很盛,主要作为随葬用的三彩器,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上述种种因素形成唐代陶瓷器的特有的风貌。
14、唐代陶瓷工艺成就
(1)我国烧瓷业发展到了唐代,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并出现了评品瓷器高下的专著——陆羽的《茶经》,瓷器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2)匣钵的使用是唐代瓷业装烧技术的一个重大贡献。中唐以后,匣钵的创用,使越窑成为一代名瓷,促成了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的新发展。(3)釉下彩是唐代制瓷工艺的新成就之一。(4)花瓷的出现是唐代陶瓷工艺又一大成就。
(5)唐代陶瓷生产中的另一突出成就就是一般俗称唐三彩的陶器迅速发展。
三、论述题
1、从陶瓷的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分析唐代陶瓷的主要成就及其美学风格。
2、从陶瓷的造型、装饰、釉色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分析宋代陶瓷的主要成就及其美学风格。
四、填空题
参见课件
唐,无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期:“南青北白”的陶瓷产业格局的内涵的是南北星罗棋布各窑口的集体兴旺;中国白瓷的真正成熟:“类银类雪”;和南方青瓷艺术渐入佳境:“类玉类冰”;三彩釉陶达到了中国古代陶塑和陶器低温釉彩的艺术巅峰,其形态饱满、造型准确、肌体刻画强劲有力、色彩瑰丽缤纷,充满人性活力;长沙窑的釉下彩淳朴飘逸,开写意水墨之先河,潇洒豪迈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且首创和高温釉下彩瓷绘,为后世彩绘瓷的发展积累了经验;鲁山和郏县的花釉瓷亦是异彩斑斓,为中国色釉瓷之先声。
唐代崇文尚武“个性飞扬”对外开疆拓土、军威四震,对内发奋图强、不断进取。唐人文化底蕴厚重,喜好饱满和阳刚之美。因此,唐代的陶瓷造型往往圆浑饱满、器宇轩昂,显得气势磅礴。它促使人们思维观念的升华,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空间的扩展。例如唐三彩马俑的特征鲜明,马的形体比例协调,肌肉刻画的丰满而结实,向外渗透出强烈的力量感,或仰头长啸。或闲庭信步。或豪放奔驰。或负重坚韧,以内在之劲而发外在之形,举首顾盼间无不散发出逼人的英气。
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王朝,对各种思想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喜好热烈而浪漫的情调,崇尚豪迈不羁的气派。这对当时陶瓷釉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唐代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南青北白(所透露出天真自然的本色美,还敢于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品种,完善和进一步发展出了黄瓷、花瓷、唐三彩等名品。其中以唐三彩最为著名,它除了大气写真的造型外,主要以绚丽夺目、色彩斑斓、相互浸融,动感十足、富于韵律的釉色形成现实内涵与强烈浪漫风格的绝妙融合,令人叹为观止。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许多波斯人、阿拉伯人甚至非洲人居住或往来与丝绸之路。由于唐人的高度民族自信和开阔的文化胸怀,能够汲取异民族的文化精髓为己所用,因而出现了大量从造型、图案、装饰上带有明显异域风貌的陶瓷器具。
宋朝 因鉴于唐朝武人跋扈、藩镇作乱的教训,采取了兵无常将、将无常兵的文治主义政策!士大夫知识分子在社会活动中比较活跃,而其精神趣味弥漫着幽古内敛的格调,而且宋代较为重视旧有传统的恢复,由此,宋朝的陶瓷造型追求恢复古制,讲究清逸典雅!尤其是官窑瓷器,大量生产仿古铜、古玉的器形,其造型古朴雅致、格调规正。此外,宋代官窑还大量烧造仿鼎、炉、鬲、觳等礼仪雅器的陶瓷器物。宋代民窑瓷器的造型也受到影响,但相比更灵活实用一些。如在宋代各地窑场广为烧造的,以小口、丰肩和瘦颈为特点的梅瓶造型,瓶肩丰腴,瓶身纤细,瓶腹以近乎直线的趋势内敛,犹如窈窕淑女,娇艳却不显轻佻,端庄又不失妩媚。给人以圆润修长#轻盈俏丽的感觉。
宋朝统治阶级极为宠信、清虚玄远、清净无为的道教,推崇、修身养性、平易质朴的程朱理学。因此,在陶瓷釉色上追求的是一色纯净,反对人为藻饰。而其色泽之柔和纯美,达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峰。如代表宋朝官窑中极赋盛名的汝窑青瓷清雅湿润的天青釉,色彩介乎蓝色与绿色之间,蕴涵着一脉水气,仿佛雨后初晴湛蓝的天空。而哥窑的开片釉,则是利用胎釉烧成收缩不同的缺陷而成的杰作,宛然如玉的釉面上,丝丝裂纹,交错如网,如同晶莹的冰面上划出的袅袅冰痕,妙趣天成。当然宋朝也有钧窑瓷器的灿若朝霞的窑变釉,但器表缕缕绚丽绯红,仍是属于自然天成,钧瓷所谓入窑一色“出窑千色”即是指此。因而其在灿烂之中依旧透出静谧,于变幻之极复归平淡。
质秀繁多的装饰手法 宋代大兴文治,虽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武备松懈。结果面对邻国强敌入侵而束手无策。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为了逃避现实或迷恋于世俗田园、花间的情趣、或寄情在世外山水花鸟的自然风景。因而宋代的陶瓷装饰往往追求的是细致工整,奇巧精美的艺术风格。其装饰手法远比唐代丰富。又如磁州窑在装饰上巧妙地利用化装土和色彩的反差,在器表进行黑白相间的工笔图画,彩绘题材非常广泛,既有花鸟鱼虫,又有诗词人物,并且辅以刻剔的技巧。创造出对比强烈、清丽明快的装饰效果。宋代青白瓷堆塑瓶,其装饰手法更是集浮雕、堆塑与一身。工艺精巧、层次繁密、甚至对于人物的表情、云月的掩映都精雕入微。在装饰布局上疏密有序、层层相济、透出隽永清秀的精神风貌。
第二篇:期末中国秘书史资料
中国秘书史
一、名词解释
1.诽谤之木:部落联盟时期,尧根据舜的建议,命舜在土阶前树立一根木柱,让百姓在上面书写意见,指出自己的过失,以修明政治,称为~,由于此木是舜受命而立的,舜又名重华,所以又称华表。
2.祭祀史官:是商朝史官的类型之一,专管各种祭祀,安排一切祭祀仪式.他们类似于现代负责大会或典礼的筹备,组织,服务的人员。
3.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4.卜辞:是商朝占卜时成句的贞卜文字,其内容以商王的活动为中心,其主要的殷商自武丁到纣王105年间的事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方面,是殷商王室活动的真实记录,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5.太史寮:是商朝末年出现中央秘书机构.随着商朝统治区域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增加了,这样导致了秘书机构的出现,以便将秘书人员组织起来,有效处理各方面的事务.太史寮的主官称太史,下隶有层次不同,职掌各异的史官,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商王的册命及祭祀等事宜。6.卿事寮:是西周时期三公之下设置的执掌政务的官署,它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史籍上将二者合称为“卿事寮”。
7.金文文书:商朝时期,人们开始在青铜器上镌刻文字,起初很简短,有的仅一个字,有的刻上姓名以示归属,渐渐地,文字多起来,最长的有45个字,被称为“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他们的字体类似甲骨文,已初步具有史书的性质,所以,称之为~。
8.简牍文书:是刻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主要用于记事.刻写在竹片上称竹简,也称,简策,汗简,简册,杀青;刻写在木片上的称木牍,版牍。
9.盟书:是西周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杀牲血,对神盟誓而订立的协议,它没有命令的性质,而是各方均共同遵守的规则。
10.天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西周时期,由于档案种类,数量增多,档案业务更加复杂,因而设立了天府来收藏保管档案。
11.尚书台:西汉成帝时,为削弱相权,将尚书组成独立的官衙,称尚书台,其办公处设于皇宫内.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正式形成,开始将丞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来,使它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
12.试吏法:是秦朝地方政府的秘书官吏的选用方法.所谓试吏法,就是根据各地民意反映,对地方闲散人才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召集有关人士,由县以上官员对他们目测外貌,口试问题,选其中较优秀者,派至县,乡当秘书吏员。
13.铁券:是皇帝将封赏勋臣宿将的记录券刻于铁片上形成的文书,它既表示珍重,珍贵,又便于长久保存。
14.避讳制度:皇帝为维护自己的威严,命令无论是自己颁布的制,诏,臣下上呈的奏,议,还是吏官的记载,或各级官府的文书中,凡遇到皇帝名字的字,一律以其他字,词代替,连与皇帝名字音近似的字也不准用.这种制度称作避讳,形成于秦朝。
15.门下省:晋朝皇帝将皇宫中的侍中,常侍,给事中,黄门侍郎,谏议大夫,起居郎等秘书官员组织成一个新的秘书机构,称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纳诏命,办理交付事项。
16.骑缝,押缝制度:骑缝即在两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接处加盖印章;押缝即在两张 公文纸的粘连处或公文末尾署名,又称押字或押尾,这一制度根据纸制公文的特点,起到了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
17.连暑制度:也称联暑制度,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
18.通事舍人:是隋朝设置的中书省内重要的秘书官员.职掌相当于前代的竭者,皇帝临朝或朝廷大典时,负责引见,通奏,安排百官的进退,位次排列,并收受四方通表,有时也代表皇帝慰劳出师的军队,按月慰问将军家属,造访地方名士,长者,迎接回朝的军队。
19.经筵官:宋代除了起草制诏,参谋顾问的翰林学士以外,设有一些冠翰林学士之名而不属于学士院的官,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称为“经筵官”在皇帝左右进讲书史,相当于皇帝的学习秘书。
20.匦使院:是武则天执政时设立的信访机构,武则天称帝后,为了打击政敌,巩固皇位,采纳臣下鱼保家的建议,铸设铜匦,奖励告密.特地命令中书省设立匦使院,以谏议大夫及阙,拾遗各一人.为知匦使,主持院务,组成了中央信访机构。
21.南北枢密院:是辽代北面官系统中的国家机构之一,它分掌文辁,部族,丁赋和兵机,武铨,群牧之事,是全国军,政中枢,分别置有林牙,知院贴黄,知圣旨头子事,掌院头子等官,负责秘书工作。
22.幕职官:金朝皇统年间,为了行文方便,规定判官,掌书记,主薄等统称“幕职官”。23.六科:明朝时期,由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处理国务,需要在他与六部之间建立一个联系机构,由此产生了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作为协助皇帝处理六部事务的秘书机构。
24.秉笔太监:是明代司礼监内从事秘书工作的太监,主要负责章奏初阅,代皇帝批答,记述,传达皇帝的命令。
25.票拟:也称条旨.即内阁大学士阅读奏章后,用一纸先拟写对所奏问题的初步处理意见,贴于原奏章上,以供皇帝批阅是参考.它有些问题类似于现代公文处理中“拟办”。
26.红本:是指皇帝用朱笔批阅过谕旨的题本。
27.军机大臣: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所有军机大臣均由皇帝亲自从内阁和各部院司院及督抚中选调,无任职期限,受命后仍保留原职,皇帝可随时免除,令其回原衙门供职。
28.奏事处:是雍正时,为收受密奏而设的机构.后来,内阁,军机处承办的公文也由它呈进.奏事处由御前大臣兼管,因清制规定外官不得进入内廷,而太监又不得接近外官,故分为内奏事处与外奏事处。
29.幕僚:是由主官自行聘请来备顾问,当参谋和协助办理文书事务的私人秘书。30.发抄:清朝时,凡皇帝批示交各衙门拟办或知道的题本,由军机处发交内阁,内阁传知各衙门派人来抄回办理。
31.密奏制度:是清朝形成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密奏,亦称密折,它是只有指定的官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亲自启封,阅看,批复的绝密奏折.它不拘格式,书写自由,也不必贴黄和备副本,并不用送通政司转内阁,直接交奏事官进呈,由皇帝亲自处理,避免了题本的不便。
32.九部三局:南京临时政府重要的中央行政机关总称“九部三局”九部指陆军部,海军部,外交部,司法部,财政部,内务部,教育部,实业部,交通部.三局指法制局,印铸局,公报局。
33.承政厅:是南京临时政各种的办事机构,相当于后来的总务厅和现在的办公厅, 以负责秘书工作为主,同时负责会计,庶务等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处的职责和不属各司,局的事项。
34.文书档案连锁法:是国民党正度改革秘书工作的内容之一.它规定各机关由总收发室将全部公文,发文分类,编号,登记,然后将公文送往主办单位,用统一编号的方法,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连锁起来,以改变公文运转迟缓,档案分散和垄断的状况。
35.技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和群众团体中设置的文书工作人员。36.中央秘书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中央专门的秘书机构,随着党中央秘书工作量的增加,技术性增强,要求的提高,仅设置秘书和技术书记无法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于是1926年6月,中共中央第四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提出设置中央秘书机构,被大会接受.自此,中共中央秘书处成立。
37.一文多套收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的一种档案工作制度,即党的文件不能只在某处独存一份,而应在数处各存一份,以免该处遭到破坏后文件全失损失。38.四格八法:是清朝对秘书官吏考核的措施.四格指;才,守,政,年;八法指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软,不谨。
39.四善:唐朝对德的基本标准称“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简称德,慎,公,勤。
40.录事参军:东汉末年,曹操以丞相名义带兵,幕僚多称“参丞相军事”,后省称为“参军事”或“参军”.南北朝时,由于州刺史多带军职,其幕僚也以“参军事”作为官称.录事参军属于秘书官员,“录”,即总领之意.“录事'指总领府内日常事务,为幕僚之长,相当于秘书长,事刺史的主要属官。
41.大林牙院:辽的中央政府分为”辽官“和”汉官“两大系统,辽官系统称为”北面官“统治中枢设在北面官,北面官的各级机构又分为北院,南院,是全国军,政中枢,也是秘书工作的中枢.北面官中设有大林牙院,掌管文翰,是皇帝的秘书机构,置有都林牙,林牙承旨,林牙,左右林牙等官员,负责拟制,颁布诏书等事务。
42.满票签处:清朝内阁内部设置十二个机构,其中有十一个房承担秘书业务工作,满票签处是其中之一,它是负责拟写,蟮抄满文票签,凡满文本掌由该处校阅,验看票签式样,拟写满文草签,送大学士审定后,在蟮成正签;对各部院本章中有满文文法错误或不当的,该处有权退回部院令其纠正.另外还负责其他一些与满文相关的事务。
43.中央文库:中共中央秘书处的文件保管处原先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和秘书处在一起.根据中央的指示和中央秘书工作委员会的规定,存放文件档案的库房必须和机关分离,用单独一栋房子,工作人员组成”家庭'以作掩护,这样,文件保管处就成为中央各机关文件的存放库,即档案库,习惯上被称为中央文库。
44.军机处:雍正时,因用兵西北,往返军报频繁,军事文书骤增,清政府鉴于内阁人多事杂,易泄露机密,且内阁位于太极门外,距内廷较远,不便于皇帝随时面授机宜,因此,于雍正七年在内廷设立军机房,处理紧急军务,以期“办事密速”。
45.元代的照刷,磨勘制度:照刷是检查公文是否有稽迟,失误,遗漏,规避,埋没,违枉等情况发生;磨勘是指照刷之后,再做一次检查,看其中的错处是否已经改。
46.案牍吏员:是元朝的秘书官职.案牍是官衙中公文,档案的泛指.案牍吏员就是官衙中处理公文事务的秘书人员,是官衙中居首席地位的吏职。
二、简答题
1、秘书工作起源的条件: ①、领导部门的出现。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性工作,只有出现了领导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书工作,这是秘书工作发源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之一.领导部门是人类结成了社会组织,有了管理,指挥它的人员后形成的.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需要有人辅助,为她们处理日常事务,上传下达,参谋咨询,这导致了秘书人员的诞生。
②、文字,公务文书的出现。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各文明古国的进化史都证实了这一点,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为了颁布命令,制定规章制度,记录事件,以便实施管理,需要制作文书,由此产生了公务文书.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的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人员和秘书工作.因此,文字和公务文书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又一个社会问题。
2、为什么说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我国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已经形成了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有了原始文字,原始的公务活动记录,有了专事记录的人员,出现了秘书工作,因此说这个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孕育时期。
3、简述太史寮产生的社会背景: 商朝末年,大举用兵,平定了东夷,势力扩展至江淮流域.俘获了大量奴隶,史称商纣王“有臣亿万”“有亿兆夷人”.统治区的扩展,人口的激增,国事日趋繁忙.作为辅助管理者的秘书人员也相应增加了,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处理各方面事务,这样就导致专门秘书机构的产生。
4、西周时期的下行文体: 誓,帝王动员部下讨伐地方命令性文书.诰,帝王或执政大臣代表勉励属下的文书.命,帝王或执政大臣代表国家发布的命令性文书.策,帝王封赏王族宗子,贵族,功臣及发布命令的文书.典,中央政府颁布制度,法规的文书.檄文,周天子,各国诸侯或卿大夫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敌方的文书.令,周天子发布的命令性文书。
5、西周时期的上行文体: 上书,臣下向天子或国君陈述政见的文书.事书,诸侯及地方政府官员向天子或中央机构汇报事情,请示问题的文书.丁籍,诸侯国及地方政府将多辖境内的人户,土地,车马,财物及收支数目等定期上报的文字.计书,郡县主官每年年终将下一的民户,赋税的项目,数量作出预算,写在木券上,呈送给国君的文书。
6、西周档案被用于: ①、作为统治和施政的工具.在各种档案中被重视的是版图,各国对此无不严加收藏.各国变法中繁多的法令文书,版行后也都被妥善收存起来,以供统治者随时查用,作为施政工具.②、作为传授学问的工具,流散于社会上的档案,主要被士利用.士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习理政经验,十分注意收集档案,进行研究,其中造诣深者还利用档案开办私学,传授学问 ③、档案被汇编成集,孔子等人在收集了大量档案,典籍并予以整理,研究后,怀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将其汇编成籍。
7、春秋战国时期史官地位衰落的原因:
①、社会动荡,王室衰微(人治观念继续增长)②、私学兴起,文化普及(史官与国君的观念冲突)③、注重人治,选官变化
8、春秋战国时期新秘书官职的产生: ①左徒②令正③掌书④尚书⑤文书
9、秦朝的皇宫秘书官职:
1、为皇帝处理具体事务的秘书: 尚书——战国时期秦国的主要秘书.太史令——即史官,负责记录大事.符玺令——负责保管皇上印玺.2、参谋性质的秘书
博士——皇帝的专职谋士.给事中——立于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侍中--侍从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的近臣。
3、宦官秘书
10、汉朝秘书官吏的来源:
①、察举、征召、辟除.②、学校培养.11、古代“秘书”一词的含义: 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指谶纬图录等类书;指官员。东汉桓帝时创设秘书监一职,掌管宫中图书经籍。此称呼开始转向人。曹操设置的秘书令、丞,性质和前三种完全不同,不仅名称上由物及人,工作上也与现在的秘书工作有共同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曹操设置秘书令,是我国现代秘书工作的起源。(或问:为什么说曹操所设秘书令是我国现代秘书工作的起源).1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大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防止秘书机构的权利膨胀,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使中央秘书机构初步发展为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部门.这一时期,统治者高度重视秘书工作,使秘书机构的作用显得很突出.有作为的政治家开始重视协调和秘书的关系,以充实发挥他们的作用,导致优秀秘书人才辈出.公文写作开始和其他文体分流,成为一种独立的应用文体,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因而涌现出许多专事公文写作的“手笔”开始了对公文进行理论总结和研究.纸张成为公文拟写的唯一材料,形成了许多新的公文制作制度.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秘书工作重大发展的时期。(详细见P46页)
13、简述文笔的区别和意义: 曹操之后不久,公文成为一种正式的独立文种.当时,文章有了文笔之分,文即文章,诗赋,必须有情辞声韵.笔即公文,不需要有韵,也不必具有文采,只要直叙,着眼于述事达意,施于实用,凡表,奏,书,檄都称笔,它有一定的格式,类似于近代的文牍.文笔之分:说明公文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能,有它独特的要求,规格.这无疑大大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质量,它是文书工作史上的一大飞跃.1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书工作发展的表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开始从其他文体中独立出来,有了文、笔之分,出现了专门的公文写作高手,而且开始专门公文进行理论总结和研究。纸张成为公文拟写的唯一载体。
15、魏晋南北朝文书制作制度:
①、骑缝、押缝制度——骑缝即在两张粘连的公文纸的连接处加盖印章;押缝即在两张公文纸的粘连处或公文末尾署名,又称押字或押尾。这一制度根据纸质公文的特点,起到了防止公文伪造、保证其真实性的作用。
②、连署制度——也称联署制度,即几位官员在同一公文上联合签署姓名,以表 示对该公文内容共同负责。
③、勾检制度——魏晋起尚书台省中设置了比部,置比部郎中主官,专门稽核皇帝和中央政府颁发的下行文,说明对公文的复核已有专门部门负责。
④、帖敕——即由主持朝政的大臣在奏章后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判行。⑤、一文一事制度 ——即一件公文只直叙一件事,不同的事由不混于一文。此制有效地防止了行文关系错乱,提高了公文的准确性。时效性,加速了公文的运转。它作为公文的主要制作原则之一。
16、唐朝中书舍人的职责: 1.初读中央政府各司和各地官员的奏章表议并提出处理意见,然后呈进皇帝.同时,凡上报的大事件,也由中书舍人转呈.2.负责起草诏,制,敕,玺书,册命等皇帝颁发的文书,进呈皇帝批准后,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3.下达的制,诏,敕等文书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误差,有责任向皇帝奏明,并加以政正,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4.逢有百官聚会,朝廷大典时,中书舍人须侍从皇帝左右,代表皇帝接受百官的奏状.5.皇帝在朝廷上册封,赏赐大臣时,由中书舍人宣读册封,赏赐的诏命;作为特使慰问有功的将帅和国家的贵宾.中书舍人名义上隶属中书省,实际上是皇帝的高级秘书,其地位和作用都很大。
17、比较唐,宋的信访机构: 宋代的鼓,检两院与唐代的匦使院相比较,有如下不同:
1、宋代的中央信访机构分为两个各自独立,层次不同的部门,鼓院为初级部门,检院为高级部门.吏民须先投书初级部门,遭拒绝或不满其处理结果,可再投书高级部门,这就给上诉者多了一个申诉的机会,不致被一个部门所压制.2、武则天鼓励吏民投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政敌;宋代设两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皇帝直接了解下情,这就扩大了信访工作的范围,增加了它的作用.3、唐代匦使院隶属中书省,宋代两院隶属门下省,门下省是皇帝的近侍组织,故就隶属关系而言,宋代两院更亲近于皇帝.4、宋代两院的工作已有了规章,这些规章的制定,使处理上书的手续有了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总之,宋代的信访机构处理比唐代有明显发展。
18、辽、金、元的秘书工作特点。
辽、金、元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地方或全国性政权。这些少数民族在进入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低于汉族;进人中原后,他们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秘书工作既带有其原有的旧制痕迹,又糅合了唐、宋的一些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点。
辽、金、元时期秘书工作的水平从总体而言没有超越唐、宋,但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如辽、金、元的各级秘书机构中都配备有懂多种民族语言的秘书官吏;辽代的秘书机构分为南北两套班子,以适应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行政管理;金代创设了传递紧急文书的急递铺制度;元代则在秘书官吏的选拔、文书档案工作制度和公文传递制度方面颇有建树,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一些证明,我国历史上秘书工作的经验是各民族共同积累起来的,辽、金、元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融合时期。
19、明朝的秘书机构
内阁、通政使司、六科、司礼监、文书房(详见P112页)20、简述清代内阁职能及其变化: 主要职能:参与议政,办理本章,拟撰、承宣谕旨,筹备组织大典,收存重要档案。
初期权力很大,南书房成立后被分权,军机处设立后,只办理例行政务;1901年废止题本,它成为储存档案的“闲曹”,宣统三年,成立责任内阁,就内阁寿终正寝。清沿明制,仍以内阁作为政府中枢机构,但实际上内阁权力远不及明代,且权力越来越低。清初,在内阁之外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皆由满洲亲贵构成,称“国议”,凡军国机要重务,均不经内阁票拟,而由议政王大臣会议策划,皇帝裁决。康熙时设南书房,一切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撰拟,内阁之权更分。雍正年间,普遍推行奏折制度,机要之务,皆由奏折直达皇帝,内阁权力大为削弱。清代内阁的演变过程,再次表明,直到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中央主要秘书部门的嬗变仍在延续,中央秘书机构仍不稳定。
21、军机处的特点:
第一,被皇帝严格控制。军机处是皇帝的附庸机构,皇帝绝不允许它发展成为影响皇权的又一新的权力中心,为此,清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措施。
第二,职掌宽泛。在皇帝的严格控制下,军机处的职掌越来越广泛,既掌管军事机要,也掌管行政机要;既参与议政,又办理具体事务;既为皇帝撰拟谕旨、处理文书,又参与审理要案、荐补官员等等,它是皇帝的综合性办事机构。
第三,人员精明强干。军机处职掌广泛,事务繁杂,而人员却仅有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最多时也不过四十几人,还必须分班人值、随侍和值宿,处理涉及各个方面的大量业务,非精明强干之人难以胜任。因此,对其选拔异常严格,从各衙门中挑选文化水平高、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办事谨慎的干练官员到军机处任职。
第四,办事效率很高。军机处以区区几十人的班子,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浩繁的军政事务,其效率之高,是历代皇帝机要秘书机构中罕见的。
第五,保密措施极严。军机处承办之事,多属朝廷的核心机密,故对保密问题十分重视。
22、清代内阁的职掌:
参与议政,内阁职官中能参与议政的主要是大学士.办理本章,这是内阁最主要的,大量的日常事务.拟撰,承宣谕旨.筹备,组织大典.收存重要档案.组织修书。
23、论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文书工作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坚决奉行务实、高效的办文宗旨,力求摒弃封建王朝文书处理中相互推倭、拖延的官僚作风。为此,临时政府各部、局纷纷建立起办文制度,如财政部制定的文书处理程序有:挂号、是阅、办稿、缮校、发送、归档。临时政府还对公文处理的时限也作了严格规定。为了防止作弊,临时政府对收文尤其作了 严格规定,凡到总统府投递文件者,由外传事处将文件呈交收发处验阅,决定收受与否,由收发处加盖印戳,注明日期,发给收据。凡属总统府权限所管者,不予收受,但需注明该公文主管公署及地址,交由该投递人自行向主管公署投递。凡上呈文件均一律存查,分别批签。为了防止秘书人员刁难或勒索,还规定,凡投送总统府的文件,不论收受与否,均由外传事处将文件呈交收发处验阅。
24、论述北洋政府秘书机构的特点。
1.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机关,均普遍设置有秘书机构或秘书人员。尽管当时 军阀们争权夺利,统治者还是着力加强秘书机构的建设。
2.秘书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趋向一致。各级各类秘书机构的名称主要有三种,即秘书厅(处)、总务厅(处、科)、书记厅(处、室),这些秘书机构的内部组织大同小异。
3.各机关大多只设一个机构负责全部秘书事务,只有少数机关才分置几个秘书机构,主要是将起辅助决策作用的高级参谋、顾问人员和负责机密或重要文书的高级文书工作人员分开。秘书机构的职权范围明确。各级秘书机构尤其是中央秘书机构的职权范围,这时已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各为其长官的办事机构,除秘书事务外,兼管的只是本府、院、署内的行政后勤事务,及不属各执行机构所管的事务,且秘书长等秘书部门的首脑只是位列各执行机构主管之前,不能指挥他们。5.秘书机构的级别名称比较混乱。同为中央机关的秘书机构,有的叫书记厅,有的又叫书记处,至于中央直辖机关的秘书机构,其名称更为混乱。
25、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的秘书机构是如何建立的? 中国共产党建党开始就设置秘书,但是它是一种领导职务,后来又设置专职的秘书,即技术书记,这时的秘书已不是一种领导职务。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秘书工作量越来越大,仅靠秘书和技术书记已无法承担如此大量的工作,1926年中共中央第四届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提出设置中央秘书机构,经大会同意决定设中央秘书处,总揽各项技术工作。从此,中央秘书处正式成立,王若飞为首任秘书长。最初设立的秘书处为中央部委一级,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
秘书处下设文书、交通、会计三个科,具体负责各项事务。秘书处实行集体领导。秘书处的基本任务是总揽党中央的各项秘书工作。会务、文书处理、文件材料的管理、以及保密、交通、会计、主编秘书处通讯,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秘书工作等大量工作全由三个科室分别承担。总之,中央秘书处作为党中央的第一个秘书机构、承担了中央全部秘书工作,起到了助手作用。
26、谈谈中央办公厅的设立、结构及发展。①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中央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越来越多,它已很难适应工作的需求。1941年中央决定在秘书处的基础上设立中央办公厅。
②中央办公厅由秘书处、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构成。
③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秘书处处长、副处长,分管办公厅的各方面工作。由于敌人进犯延安,为了安全,中央决定把办公厅一分为三。到1948年,中央办公厅恢复了原建制,并增设了行政处和警卫处,与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共同承担行政事务。经过充实调整,中央办公厅得到了发展。
27、试比较中央办公厅和中央秘书处的不同。
①中央办公厅与中央秘书处相比,规模扩大了,职能更宽泛了。
②从结构上看,与中央秘书处相比,中央办公斤增加了中央直属机关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特别会计科、中央保卫委员会几个部门,共同承担中央各部委的总务、党务、财务、安全保卫工作。③中央办公厅的领导干部的人员也增加了,他们的职能范围也更加宽泛了。总之,中央办公厅比中央秘书处更能充分发挥为中央领导机关服务的作用。
28、试述历代选拔秘书人员的途径和标准。我国古代社会至秦王朝时期,史官为世袭制,而地方官街的秘书官吏则采用支试法选拔,即由县以上官员通过面试选用人才。汉代选用秘 书人员则着重于业务 能力,如规定年龄须在十七岁以上,能背诵籀书九千字以上,并能书写大篆、小篆、隶书等八种字体,还曾经过郡守和京城太史面试,合格者才能在尚书台和御 史府任尚书令史。魏晋南北朝时,秘书写作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艺。统治者在选用秘书时要求精于业务、擅长书法,以提高。文书工作的质量和使文书卷面字迹美观。唐 代,选用秘书的要求已趋于全面,不但要求他们文化水平高,工于书法,擅长写作,还要求娴于辞令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及外貌方面的要求。宋代以直接考试拟写应用公文的能力 选用秘书,将秘书选拔制度大大推进一步。宋哲宗时设宏词科,专门选拔朝廷的文字秘书,规定只有取得进士资格者才能报考。元代,秘书选拔制度已趋于 成熟,要求入选者有良好的品行、业务能力、实际工作经验,还创立了逐级升补的办法。明代,科举制度臻于完善。统治者通过层层考试,将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任用为朝廷各 部门重要的兼职或专职秘书,并由进士、举人担任地方政府中的秘书。清代军机处的军机章京由军机处从内阁及各部院中初选,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亲自决定是否任用。其任用的条 件有:人品端方、年富力强、书写端正,办事敏捷谨慎。总之,我国古代选拔秘书人员的方式,主要有学校培养、科举考试及聘用,还有从具有实际经验的职官中简选和从下级机关 的秘书中提拔等。其选拔标准,有政治上可靠、文化水平高、博学多才,工于书法、业务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机敏谨慎等条件。
29、试述历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脉络。我国历代档案工作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夏朝,设有保管档案的官职“太史令”;商朝,按照一定的规则收藏、保管甲骨档案;周朝,建主了 我国最早的保存档案的机构“天府”,并首创“金藤之鹰”制度;秦朝,建有“藏府”、“书府”等档案库,并建立了防火、防盗和定期检查等保管制度;汉代,建造了石渠阁。兰台、东现等颇 具规模的档案库;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都有档案库,另外此时期盛行谱牒档案;唐代,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开始分离,建立了归档、鉴定、一案一卷、检查修缮、查阅等制度; 宋代,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全面分离,各级官衙普遍设立档案库,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保密等制度发展完备;明代、修建了“皇史震”、“后湖黄册库”等规模 巨大、具有很高建筑水平的档案库,其保卫、保密制度十分严格,档案的分类、装订、保管、查阅等制度进一步发展;清代,产生了档案上缴、分类存放、定期修缮等制度。在历代 档案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利用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第一,将档案作为施政的工具;第二,利用档案修史和汇编典籍;第三,将档案作为教育官民的教材。30、试述和评价历代信访活动。
历代信访活动首先表现在机构的设置上:如登闻鼓最晚从晋代开始一直沿用到清代。唐朝武则天时创设专职的中央信访机构——匦使院。宋代,中央 信访机构分为两个:鼓院为初级机构,捡院为高级机构。明代,由中央总收文机构通政司兼理信访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清沿明制,并将登闻鼓厅并入通政司。其次表现在信访制 度上:如逐级上访制度,历代只在中央政府设置有信访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中行政、司法不分,故不设信访机构,其信访事件由地方行政长官或僚属处理,民众遇有冤屈,须先至县 衙门申诉,然后逐级上诉,不许越级上访,更严禁动辄赴京城告状。又如交办制度,凡中央信访机构收受的信访案件,一般交原告所在地的上级衙门办理;有的则交原告所在地的衙 门办理。又如派员审理制度,有些重大的上访案件,经皇帝审阅后,委派朝官或地方大员调查处理。又如会审制度,对一些重大的冤假错案,信访机构无法解决的,就由皇帝命朝廷各职能部门共同审理。又如御裁制度,古代中央政府的信访机构权力很小,凡所收受的诉状,一般都进呈皇帝裁决。从上述历代信访制度可以看出,其中的逐级上访制度、交办制 度,减轻了中央信访机构的压力;派员审理制度和会审制度有助于提高信访处理的质量;御裁制度则使信访活动置于天子的恩威之下,起震慑作用,有助于整肃吏治。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古代社会的大多数时期政治黑暗,贿赂成风,平民百姓有理无钱,有冤屈而无背景,因此,上访能得到伸张正义者,实属少数。所以,历代的信访活动中,往往是黑暗大于光明,邪恶多于正义。
31、历代秘书人员的优良传统主要表现:
1、秉笔直书,即政事都得如实记载。这一规则便秘书官吏的记录保持了事件的原貌,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对统治者的言行也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2.忠于职守、严守制度。这是秘书人员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借鉴与发扬。
3.拟写公文、落笔神速。历代秘书人员大都来自士人,具有很高的文字修养,因此拟写公文的速度很快。这对提高秘书人员的工作效率的确是个好传统。
4.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历代秘书人员很多 都能做到遇变不乱、临危不惧,或以高超的专业技能,补救窘局;或以聪明才智,化解危机。
5.具有民族气节。由于古代秘书官吏 来自于士大夫阶层,以治国安民为己任,所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民族气节都很强。6.擅长书法艺术。在长期的撰写与誊抄文书的实践中,历代秘书人员对文字的改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2、简述历代信访机构的演进。
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进善旅、华表木、敢谏之鼓等方式,由部落联盟首领直接听取民众的意见,开了我国信访工作的先河。进入阶级社会后,最常用的是民众可击鼓求见官员,反映情况,申诉冤屈。约自晋代始,此鼓称为“登闻鼓”,一直沿用到清代。正式设立信访机构始于唐代,武则天怀着一定的政治目的,创设起专 职的中央信访机构——匦使院。宋代,中央信访机构分为两个,鼓院为初级机构,检院为高级机构,隶属门下省,支民必须先投诉鼓院,遭拒绝或认为处理不当,可再至检院,明代,由中央总收文机构通政司兼理信访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清初,设立登闻鼓厅,后并入通政司,负责信访事务。
33、简述历代信访制度的内容。
1、逐级上访制度。历代只在中央政府设置有信访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中行政、司法不分,故不设信访机构,其信访事 件由地方行政长官或僚属处理。百姓有冤屈,须先至县衙门申诉,然后逐级上诉,不许越级上访,更严禁动辄赴京告状。
2、交办制度。凡中央信访机构收受的信访事件,一般交原告所在地的上级衙门办理,有的则交原告所在地的衙门办理。
3、派员审理制度。有些重大的上访案件,经皇帝审阅后,为弄清事实真相,委派朝官,赴地方调查处理,这些朝官常被冠 以“钦差大臣”的名衔。有时,也指派地方大员审理。
4、会审制度。对一些重大的冤假错案,信访机构无法解决的,就由皇帝命朝廷各职能部门共同审理。
5.御裁制度。古代中央政府的信访机构权力很小,凡所收受的诉状,一般都进呈皇帝裁决。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共同纲领: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通过。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的国家的性质、政权性质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对刚建立的共和国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指导作用
抗美援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的活动。1950、6、25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朝鲜直接侵略,并将战火烧到中朝边界,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经过3年战争,将美国军队赶到3 8线以南,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
土地改革:新中国于1950—1953年在新解放地区的农村开展的一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指导方针“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的消灭剥削制度,发展农村生产”。
三反五反运动:1951—1952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为了纯洁革命干部队伍和不法资本家向新生政权进攻,分别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番运动和在私营企业中进行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一化三改造:是对1952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一个总概括,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内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完善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一化三改造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中央政治扩大会议上做出的一个政治报告,分为政治、经济、中外关系三个方面。要求大家处理好各种关系,调动一切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内容“轻、重、农工业,沿海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央和地方,党和非党,革命与反革命,是非关系,中外关系。
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斗争是指反击在整风运动中,极少数的右派分子向中共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发起的一场斗争,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但由于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志对当时形势估计过重以及其他主客观的原因,反右斗争不断升级扩大化,使大批爱国知识分子被错误的打为右派,工作重心也转移到阶级斗争,个人专断作风发展
三面红旗:由于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缺乏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认识不足,以及急于求成,于1958年在严重脱离实际和违背经济规律的情况下,错误发动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三场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巨大的损失
庐山会议:1959年在庐山陆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的总称,它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集中纠“左”,在一定程度上对“左”的错误进行了讨论。后期主要发动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由纠“左”变为反右,使反右倾斗争在全国开展起来,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中共在1962年、9月为领带全国人民客服大跃进以来的困难,大力调整国民经济的召开的会议,指出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要继续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强调落实八字方针。但它重新强调阶级斗争,也标志着党在阶级斗争的“左”倾观点的进一步深化
七千人大会:为进一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解决仍然存在的困难,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和部队的负责干部7000多人。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叫做四清运动,1963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会后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内容包括在城市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等等的增产节约三反运动和农村开展的“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后来统称为四清运动
五一六通知:由康生、陈伯达起草的,毛泽东多次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于1966年5月16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要求全党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和批判学术界,教育界等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领域里的领导权,标志着文革的正式启动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8月1日—8月12日召开,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刘少奇等相继收到批判,毛泽东“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取代了党中央集体领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会议,把文革拉入全面发动的轨道
红卫兵运动:在毛泽东支持下“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首先在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主要由大中学校的学生构成,红卫兵到全国煽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他们制造纠纷是造成全国大**的重要因素
二月抗争:1967年1月上海武装夺取政权的“一月风暴”后,林彪、江青集团又对军队加紧夺权,这时以“三老四帅”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林彪、江青集团开展了坚决的斗争,是一次反对反革命集团的正义之举
九一三事件:中共九大后,林彪反革命集团加紧夺权,为毛泽东所察觉,在武装政变的阴谋败露之后,林彪于1971年9月13号协同妻儿乘飞机叛逃,飞机在蒙古坠毁,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
批林批孔运动:九一三事件过后,开展了批林的运动,毛泽东把批林和批孔联系起来,目的是为防止所谓“复辟倒退”,防止否定文化大革命,江青一伙接过毛泽东提出的这个口号,经过密谋策划,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来出现的各方面工作好转的局面又遭到挫折。
天安门事件:即四五运动,1976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市上百万人民群众,自发地聚集于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中央在四人帮的左右下把它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加以镇压,并将邓小平诬陷为幕后首脑,撤销其职务,该事件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
两个凡是:两个凡是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和政治遗产继承者华国锋为了稳定形势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提出的主政方针。“两个凡是”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毛泽东逝世后其继承者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为了摆脱“两个凡是”的禁锢,推动拨乱反正的工作进行,先在党内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而在全国展开,确立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破除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为全国开展拨乱反正工作奠定了基础
新八字方针:1979年6月18至7月1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和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标志我国经济工作已开始摆脱“左”的束缚
论述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近百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中国成为独立的国家
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创造基本前提
新中国的建立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壮大了世界和平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重大贡献 2.试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原则
(1)“另起炉找”: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要等到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再说
(3)“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其实质是表明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
3.新中国初期党和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式,为巩固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1)主流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已经诞生,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式 A、国际上,虽然二战使帝国主义势力遭到削弱,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坚持侵略方针,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企图扼杀新中国政权 B、国内
a、军事:人民解放战争虽取得基本胜利,但国民党残余势力还盘踞西南和台湾,潜留了大批特务,对新中国构成威胁 b、经济: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和国民政府的收刮,整个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 c、思想文化: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长期统治,买办、法西斯思想
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阻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2)措施
A、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和各级
人民政府建立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整顿经济秩序,打击投机倒把,统一财政,平衡收支 D、抗美援朝,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E、在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F、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G、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4.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1)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在建国后头三年中共的主要人物和工作(2)制定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即不要四面出击
意义:是建国初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制定了党在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纲领路线和方针,对巩固新生政权,恢复经济,稳步的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5.试述中共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历史必然性 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1)朝鲜战局已稳定,民主革命任务完成,这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顺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同时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的要求,成为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基本要求
(2)建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政策的发展,已为实行“逐步过渡”提供了一系列具体形式和途径
(3)随着土地革命的完成,个体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成分,这种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兴办大规模农田水利的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社会主义经济矛盾激化
(4)从国际环境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增强国力 6.如何认识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虽以苏联模式我借鉴,但是具体改造拥有中国特色
(1)三大改造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形式实现,即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渡形式来改造个体农业。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这就避免了因生产关系的突然改造造成对生产的破坏
(2)三大改造用和平的方式进行,在中国具体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把资本家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这是中共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改造
(3)三大改造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相互促进,取得巨大成功。
尽管三大改造后期,由于工作的仓促和粗糙,以致长期遗留了很多问题,但不能不说三大改造完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7.中共八大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内容:
(1)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人物,确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综合平稳中前进,优先发展重工业,重视农轻重比例,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做到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提出计划与市场经济结合,集中生产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3)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合作(4)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 意义:
(1)八大坚持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情相结合的思想,正确分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奋斗纲领
(2)八大的路线是把生产作为当的中心任务,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3)中共八大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的历史坐标
8.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怎样在曲折中逐步发展
(1)1956年召开八大,正确分析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制定了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之后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批判反冒进,表现出极大的左倾急躁情绪,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工作目标,成为三面红旗的前奏
(3)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块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之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一马当先,农轻工业急剧萎缩,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生产力下降,直接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
(4)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中共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5)1962年七千人大会贯彻实施八字方针,但七千人大会在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前提下召开,无法从根本上纠正错误,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6)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指出当前迫切任务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总方针
(7)1963—1965年,国民经济继续调整,农业恢复,尤其是经济作物和林业畜牧业恢复,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8)1962年西楼会议分析了经济情况,建议将七千人大会确定经济规划划分为恢复和发展阶段,“五月会议”正式确立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调整,并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9.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导火线: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五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所谓“彭罗陆杨”的反党错误
(1)宣布撤销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与《二月提纲》,并重新设立“文革”小组直接隶属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为文革发动提供了组织准备,成为文革期间的权力机构,表明在组织上“左”倾错误已经占主导地位
(2)1966年5月16,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逐条批判二月提纲;对国内和党外政治形势作了错误的批判,对文革任务作了错误的规定,标志党的左的指导思想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标志文革的全面爆发
对文革发动的再理解
(1)《五七指示》毛泽东想逐步消灭分工,平均主义社会
(2)《五一六通知》理论路线和方针的错误判断
(3)毛泽东致信江青,毛对党内的形式做错误的估计,未对修正主义做出正确的解释,离开了民主集中制
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文革的再发动
(1)内容进程:毛泽东支持红卫兵运动,毛泽东指责中央,并在全会期间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通过十六条成为文革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文革的具体章程;改造了中央领导机构
(2)严重后果:通过的文件使“文革”取得进一步的合法席位,毛专断作风被迫接受了所谓“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提法,开展批判。中央领导机构改革,使文革取得组织上的保证
11.中共九大的基本内容和危害
内容:
(1)毛泽东对文革全面肯定评价,极力宣扬其伟大贡献
(2)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第一次规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3)从做的观点出发,对党的历史作了极大扭曲
(4)错误提出所谓“斗批改”任务
(5)过分夸大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可能性,强调准备打仗(6)新的党章,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写进党章,将林彪选为毛的接班人
危害:
(1)使得“文革”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江等人在党内领导地位(2)它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3)使得左倾思想和个人崇拜进一步发展(4)在中共党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12.试分析文革起因、性质和教训 起因
(1)主观:
A、1957年以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繁荣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B、毛泽东错误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是非敌我矛盾混淆 C、毛错误认为北京要发生大的**
(2)社会历史原因
A、中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理论研究和思想准备,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群众化、绝对化 B、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点错误的理解
C、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做了错误的判断 D、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和实践形成还受到国际斗争的影响
(3)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发展,权利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4)林、江等人别有用心的利用毛泽东和中央错误
性质:
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内乱
教训:
(1)必须正确处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阶级斗争的问题(2)经济建设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3)摆脱旧的习惯势力和教条主义,禁止个人崇拜,坚持集体领导(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坚持正确对待领袖 13.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意义
(1)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跟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2)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逐步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篇:生药学复习资料课件资料
生药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沉香的药用部分是(C)。
A.根及根茎
B.未开放的花
C.含树脂心材
D.干燥柱头
2、K—K 反应可用于检查(D)。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氨基酸类 D.强心苷 E.糖类
3、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是(B)。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4、何首乌的“云锦纹”,为异型维管束,位于(B)。A.髓部 B.形成层外方
C.维管柱 D.木栓层
5、生物碱类成分多分布于(A)中。
A.双子叶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真菌
6、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E)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蒽醌类 D.醇苷类
E.酚苷类
7、下列除哪些项外,均是甘草特征(A)。
A.石细胞尖圆形、壁厚、木化,可见纹状及层纹 B.可见具缘纹孔导管 C.木栓细胞 D.晶纤维
8、下列生药中,来源于毛茛科的是(A)。A.川乌
B.葛根
C.马钱子
D.当归
9、以下哪一项不是当归的性状特征(D)。
A.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
B.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C.形成层环黄棕色
D.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
10、大黄粉末在日光或紫外光灯下显(E)。
A.金黄色荧光 B.橙红色荧光 C.天蓝色荧光 D.乳白色荧光 E.深棕色荧光
11、冬虫夏草的主产地为(A)。A.青海
B.广东
C.吉林
D.上海
12、生药厚朴来源于(D)。
A.蓼科
B.豆科
C.樟科
D.木兰科
13、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
中“丁”和“须”分别指人参的(C)
A.根茎部位 B.支根和须根
C.根茎上的不定根和须根 D.主根和支根
14、麻黄粉末镜检可见气孔特异,其保卫细胞呈(D)。A.念珠状
B.球形
C.多面体
D.哑铃状
E.椭圆状
15、朱砂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平喘的成分为(A)。A.麻黄碱
B.伪麻黄碱
C.四甲基吡嗪
D.槲皮素
E、去甲基伪麻黄碱
16、生药薄荷叶的下表面气孔多见,气孔类型为()。A.不定式
B.不等式
C.直轴式
D.平轴式
E.环式
17、《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本草著作,其中收藏药物(D)。
A.730种
B.1082种
C.1892种
D.365种
E.12092种
18、黄连的饮片在紫外灯下显(C)。
A.天蓝色荧光
B.紫色荧光
C.亮黄色荧光
D.乳白色荧光
E.棕色荧光
19、白芍的药用部分是(A)。
A.根
B.根及根茎
C.茎
D.根茎
E.块根 20、当归的香气成分是(A)。
A.正丁烯酜内酯
B.阿魏酸
C.藁本内酯
D.邻羟基苯正戊酮
21、天麻的药用部位为(A)。
A.块茎
B.根
C.侧根
D.种子
E.寄生根
22、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A)。
A.商陆
B.野缸豆
C.山莴苣
D.华山参
E.桔梗
23、大黄的泻下成分是(D)。
A.大黄酸
B.大黄酚
C.大黄素
D.大黄酸葡萄糖苷
24、为保证生药的品质,常进行生药的限量检查,其中包括(E)的测定。
A.灰分含量
B.水分含量
C.浸出物
D.挥发油含量
E.以上均对
25、挥发油的组成常包括(C)A.黄酮、脂肪烃
B.苯丙基及含氯衍生物
C.单萜及萜烃含氧衍生物
D.蒽醌、香豆精
26、药材断面显油润表示(B)
A.含淀粉多
B.含油多
C.含纤维多
D.含粘液质多
27、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的药材易吸潮,水分过多又易变霉,通常认为最安全的含水量为(C)A.12—14%
B.4—6%
C.8—11%
D.2—3%
E.6—7%
28、花鹿茸的主产地是(C)A.四川、湖北
B.山西、山东
C.吉林、辽宁
D.北京、河北
E.甘肃、青海
29、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C)A.属名+种加词
B.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药用部位(主格)+药名(属名)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属名)+药用部位(主格)
30、有一根类生药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表面有纵裂纹,两端常断裂成须状;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此生药是(C)A.人参
B.当归
C.黄芪
D.甘草
E.大黄
31、冬虫夏草的药用部分是(B)。
A.根及根茎
B.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C.含树脂木材
D.干燥柱头
32、费林试剂(Fehling)可用于检查(E)。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氨基酸类 D.蛋白质类 E.糖类
33、下列生药中,来源于伞形科的是(A)。A.当归
B.葛根
C.马钱子
D.茅苍术
34、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为(E)。
A.生物碱类 B.黄酮类 C.蒽醌类 D.醇苷类 E.酚苷类
35、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是(D)。
A.全国中草药汇编
B.中药大辞典
C.中草药手册
D.中国药典及局颁和地方标准
36、厚朴折断面有时可见“小亮星”,此为(A)的结晶。A.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B.厚朴木脂素
C.桉油醇
D.木兰花碱
E.厚朴醛
37、下列哪些生药的成分主要为生物碱(A)A.防己
B.金银花
C.大青叶
D.五味子
38、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本草著作是(A)。
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经史证类备急药方》D.《本草纲目》 E.《本草经集注》
39、以下哪一项不是甘草的性状特征(C)。
A.表面红棕或灰棕色
B.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
C.皮部橙红、木部金黄、髓部红棕 D.味甜而特殊
40、秦皮的水浸液在日光下显(C)。
A.金黄色荧光
B.橙红色荧光
C.碧蓝色荧光
D.乳白色荧光
E.棕色荧光
41、在生药贮藏过程中,引起生药变色的因素有(E)。A.温度
B.湿度
C.光线
D.杀虫药剂
E.以上均是
42、生药金银花来源于(D)。
A.蓼科
B.豆科
C.樟科
D.忍冬科
43、麻黄粉末镜检可见气孔特异,其保卫细胞呈(D)。A.念珠状
B.球形
C.多面体
D.哑铃状
E.椭圆状
44、野山参的经验鉴别术语“芦长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中“碗”和“丁”分别指人参的(C)
A.根茎部位
B.支根和须根
C.茎痕和根茎上的不定根
D.主根和支根
45、朱砂能安神定惊,其矿石成分主含(A)。
A.硫化汞
B.氯化亚汞
C.二硫化砷
D.三硫化砷
E.三氯化二砷
46、薄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A)。
A.薄荷醇
B.薄荷酮
C.薄荷酯类
D.乙基戊酮
47、《本草经集注》是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其中收藏药物(A)。A.730种
B.1082种
C.1892种
D.365种
E.1209
2种
48、黄连口尝味(C)。A.酸
B.甜
C.苦
D.咸
49、川乌的药用部分是(A)。
A.根
B.根及根茎
C.茎
D.根茎
E.块根 50、蒽醌类成分用下列哪种试剂来鉴别(C)。
A.异羟肟酸铁
B.HCl+Mg
C.NaOH
D.FeClE.晶细小,具特异性香味,此生药是(B)。A、厚朴 B、肉桂 C、黄柏 D、杜仲 E、秦皮 60、生药拉丁名称通常是指(C)。
A、属名+种加词 B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C、药用部位(主格)+药名(属名)
D、属名+种名+亚种名+定名人 E、药名(属名)+药用部位(主格)
二、填空题
Kedde试剂
51、当归的香气成分是(A)。
A.正丁烯酜内酯
B.阿魏酸
C.藁本内酯
D.邻羟基苯正戊酮
52、有一种人参的伪品,其断面具棕色同心环纹,有毒。此伪品是哪种植物的根加工而成的(A)。
A.商陆
B.野缸豆
C.山莴苣
D.华山参
E.桔梗
53、天麻的药用部位为(A)。
A.块茎
B.根
C.侧根
D.种子
E.寄生根
54、为保证生药的品质,常进行生药的有害物质测定。药材的有害物质测定,主要是测定(D)A.农药残留
B.重金属
C.砷盐
D.以上均对
55、挥发油的组成常包括(C)。
A、黄酮、脂肪烃 B、苯丙基及含氯衍生物 C、单萜及萜烃含氧衍生物 D、蒽醌、香豆精
56、药材断面显粉性表示(A)
A、含淀粉多
B、含糖多 C、含纤维多 D、含粘液质多
57、经验证明含水分过少的药材易吸潮,水分过多又易变霉,通常认为最安全的含水量为(C)。
A、12—14% B、4—6%
C、8—11%
D、2—3% E、6—7%
58、厚朴的主产地是(A)。
A、四川、湖北
B、山西、山东 C、吉林、黑龙江 D、北京、河北 E、甘肃、青海
59、有一皮类生药粉末,红棕色,纤维多单个散在,石细胞类圆形或类方形,壁厚,有的三面厚一面薄,油细胞常见,草酸钙针
1、参考前人记载,根据现代炮制经验,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它制法五类,其中水制包括_洗_、_润_、_漂_、泡、淋_和_水飞_。(五个写四个即可)
2、朱砂药材商品规格通常分为:_朱宝砂_、_镜面砂_、_豆瓣砂_三种。
3、中草药的贮存中易发生_霉变、虫蛀、变色、泛油(四个写三个即可)等变质现象,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
4、生药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_传统本草学时期、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_和_现代生药学新时期_。但也有学者提出:从20世纪末已进入了生药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即_自然生药学时期。
5、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植物界从藻类到高等植物广泛分布,以_豆科、芸香科、唇形科、菊科(四个写一个即可)等科植物中较多。
6、黄芪为豆科植物_蒙古黄芪_或_膜荚黄芪_的_干燥根_。
7、全蝎中的镇痛成分是_蝎毒素_。
8、参考前人记载,根据现代炮制经验,炮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五类:__修制_、__水制_、_火制_、__水火共制_和_其它制法_。
9、麻黄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的_草质茎髓部_。
10、影响生药品质的环境因素有_光照_、_温度_、_降水量_、_土壤_。
11、动物药全蝎性平,味辛,有毒,能_熄风镇惊_、_攻毒散结_和_通络止痛_,其镇痛的活性成分为_蝎毒素_等。
12、鹿茸为鹿科动物_梅花鹿_或_马鹿_的_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_。“二杠”每年采收两次,所得锯茸习惯上称为_头茬茸_和_二茬茸_。
13、川乌和附子中水溶性强心成分是_去甲乌药碱_。
三、将下列生药拉丁名翻译成中文
1.Cortex Cinnamomi 肉桂 2.Flium Isatidis
大青叶 3.Herba Ephedrae 麻黄 4.Rhizoma Gastrodiae 天麻 5.Radix Glycyrrizae 甘草
6.Flos Lonicerae 金银花 7.Fructus Schisandrae五味子 8.Herba Menthae薄荷 9.Rhizoma Gastrodiae天麻 10.Radix Aconiti川乌
四、问答题
1、试述如何鉴别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试剂名称
可水解鞣质 缩合鞣质
━─────────────────────────────────── 三氯化铁试剂
蓝→蓝黑色,有时沉淀
绿→绿黑色,有时沉淀
饱和溴水
/
/
黄棕色沉淀 醋酸铅试剂
沉淀,但不溶于稀醋酸
沉淀 溶于稀醋酸
石灰水
青灰色沉淀
红棕色沉淀 加甲醛,盐酸加热
无沉淀
全部沉淀 5%硫酸,加热
水解,产生没食子酸,葡萄糖
不水解,生成鞣红沉淀
━━━━━━━━━━━━━━━━━━━━━━━━━━━━━━━━━━
2、试述如何评价挥发油的品质好坏。
1)首先鉴定挥发油的颜色、气味,测定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再测定折光率,如发生变化,则其他物理常数测定意义不大。2)继之,相对密度、比旋度、凝点、沸程、熔点等物理常数。3)最后测定酸值、酯值和乙酰化后的酯值,可判断挥发油中的游离酸、酯类和游离醇的含量。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常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的方法。
3、有一含强心甙的生药,请看下表,根据所给数据,制定最适采收期。说明为什么?
生育期 产量(公斤/亩)有效成分含量(%)莲座期 10.7 1.17 孕蕾期 56.66 1.82 花开初期 65.60 2.15 花开盛期 72.00 2.31 种子形成期 97.50 1.99 种子成熟期 76.89 1.39
生药最佳采收期的确定:主要根据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具体讲有下列情况:
1)效成分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时,则
含
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高时,即为适宜采收期。即有效成分的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
3)对有多种因素影响生药质量情况,要综合多种指标确定最佳采收期。
4)在确定适宜采收期的时候,要注意有毒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尽量做到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有毒成分含量最低的时候采收。表中所列生药的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可遵循第二条规则:种子形成期的有效成分总量(194.025)>花开盛期的有效成分总量(166.32),所以可确定该生药的最佳采收期为种子形成期。
4、试述影响生药质量的因素。
影响生药质量的自然因素包括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等,经常是多种因素在综合地
起作用。
1)生药品种对品质的影响:中药质量控制涉及许多环节,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复杂系统工程,面品种的确认鉴定应为质量控制系统的首要环节。我国现有已知中药资源中有80%多为植物药,不少中药存在多基源现象,而且生药中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会影响生药的品质。此外生药品种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用药习惯的差异以及新兴品种和代用品的层出不穷,1)粉末微量升华,得微细针状或颗粒状结晶。
2)麻黄的酸水提取液,碱化后用乙醚萃取;挥去乙醚,残渣用酸水溶解,加0.5%硫酸铜试液数滴后,加10%氢氧化钠溶液至显紫色,再加乙醚数毫升振摇后放置,醚层显紫色,水层显蓝色。(I-麻黄碱的双缩尿反应)
3)取酸性水浸液各1ml,分别置2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1滴,产生黄色沉淀;另一管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不产生沉对于生药的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2)植物生长发育对生药品质的影响: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由于其活性成分多会发生一些变化,因而对生药的质量也会产生一些影响。所以适时采收到生药的品质和临床疗效影响都很大。
3)植物的遗传与变异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植物会产生种内次生代谢产物的多型性,对称化学变种或化学型。所以遗传和变异因素同样也会影响生药的品质。
4)环境因素对生药品质的影响: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生药品质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光照、环境温度、降水量、土壤条件、海拔高度、地理纬度等均会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从而影响生药的品质。
5、有一包浅棕色药材粉末,疑为草麻黄,请用显微和理化方法鉴别之。
显微鉴定:草麻黄粉末呈淡棕色。
1)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壁布满草酸钙砂晶,角质层厚。2)气孔特异,长圆形,保卫细胞侧面观电话筒状或哑铃形,两端特厚。
3)皮层纤维细长,壁厚,有的木化,壁上布满砂晶,形成嵌晶纤维。
4)具有螺纹、具缘纹孔导管,导管分子端壁斜面相接,接触面有多数穿孔,形成特殊的麻黄式穿孔板。
此外,木纤维、薄壁细胞含细小簇晶,尚可见少数石细胞、色素块等。理化鉴定:
淀。(查生物碱)
4)薄层层析:粉末1克,加浓氨试液数滴,再加氯仿10毫升,回流1小时, 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毫升振摇,滤液供试。另取盐酸麻黄碱以甲醇溶解成1mg/ml为对照,用硅胶G板,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5:0.5))展开, 晾干后喷0.5%茚三酮试剂,105℃烘烤,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6、试述如何鉴别某种生药是否含有生物碱。可用以下方法鉴别:
⑴ 沉淀反应:一般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形成络合盐而产生沉淀。碘化汞钾:生成白色或淡黄色沉淀,此沉淀可溶于过量的试剂。碘化铋钾:生成桔黄色或红棕色沉淀。碘碘化钾:生成棕色或棕褐色沉淀。磷钼酸:生成淡黄色或橙黄色沉淀。
硅钨酸:生成白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沉淀,加热可增加反应灵敏度。
苦味酸:生成结晶或非晶形沉淀。
雷氏胺盐溶液:在稀硫酸溶液中,与生物碱生成淡红色沉淀(可利用此方法测定生物碱的含量)。⑵ 显色反应:
1%矾酸铵-浓硫酸(Mandelin试剂):为1%矾酸铵的浓硫酸溶液:遇阿托品显红色,可待因显蓝色,士的宁显紫色。1%钼酸铵-浓硫酸(Frobde试剂):遇乌头碱呈黄棕色,小檗碱显棕绿色,阿托品与士的宁不显色。
甲醛-浓硫酸试剂(Marquis试剂):为30%甲醛0.2毫升与10毫升浓硫酸的混合液,遇吗啡显橙色至紫色,可待因显红色至黄
棕色,咖啡碱不显色。
浓硫酸:遇乌头碱显紫色,小檗显绿色,阿托品不显色。浓硝酸:小檗碱显棕红色,秋水仙碱显蓝色,乌头碱显红棕色,咖啡碱不显色。
7、试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川乌、草乌、附子毒性很大,炮制后可降低其毒性;半夏经生姜、明矾或甘草炮制后,生药最佳采收期的确定:主要根据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具体讲有下列情况:
1)效成分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时,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高时,即为适宜采收期。即有效成分的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
可减轻对喉咙的刺激。
2)提高疗效:如醋制元胡能增强止痛作用,蜜制百部、冬花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羊脂制淫羊藿能增强治疗阳萎的作用。3)改变药性:如地黄生用性寒能清热凉血,制熟后则性微温而补血;麻黄生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强,蜜制后发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后则可止血;稀签草辛苦而性寒,能化湿清热,酒蒸后则性味转为甘温,祛风湿兼补肝肾。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或趋向:如大黄本为下焦药,酒制后则可清上焦火邪;柴胡、香附醋制后可引药入肝,更有效的治疗肝经疾病。
5)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矿物类和贝壳类药物,多坚硬难碎,其成分也难煎出,多炮制应用或制剂如自然铜 磁石 穿山甲等。6)便于保存:如有些药物采集后须烘焙或蒸制,如桑螵蛸,有些药物须加热以破坏其中的酶,利于保存或减少成分的分解。7)利于服用:动物类中药多具特殊臭味,须经漂洗、醋制、酒制或炒制矫味后,利于服用。
8、有一含强心甙的生药,请看下表,根据所给数据,制定最适采收期。说明为什么?
生育期 产量(公斤/亩)有效成分含量(%)莲座期 10.7 1.17 孕蕾期 56.66 1.82 花开初期 65.60 2.15 花开盛期 72.00 2.31 种子形成期 97.50 1.99 种子成熟期 76.89 1.39
3)对有多种因素影响生药质量情况,要综合多种指标确定最佳采收期。
4)在确定适宜采收期的时候,要注意有毒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尽量做到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有毒成分含量最低的时候采收。表中所列生药的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可遵循第二条规则:种子形成期的有效成分总量(194.025)>花开盛期的有效成分总量(166.32),所以可确定该生药的最佳采收期为种子形成期。
第五篇:中国语言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语言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雅学:《尔雅》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人模仿《尔雅》创作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而研究雅书又成为一门学问,被称为“雅学”’。
2、小学:“小学”这个名词最初跟学校有关系的,《大戴礼记》云:“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官也”;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隋唐时代小学概念扩大;唐代以后“小学”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3、《切韵》:隋代陆法言所著,是韵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按四声分卷,共五卷;平生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分韵部193部,记音简略,先释义,后记音。在汉语音韵学当中,《切韵》被看作是整个语音史的中枢,又是研究历代语音系统和现代各方言因素的首要研究系统。
4、《广韵》:全名《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奉赦编撰,这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最完整的韵书,根据前代《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而成,共分为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分206韵。
5、《干禄字书》:是唐中的一部正字书,作者颜元孙。干禄,求禄位,学好写字就能求得禄位,是科举时代的字体标准。
6、《说文解字》: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简称《说文》,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系统阐述汉字的造字规律,是中国第一部即后代所说的字典。
7、因声求义:是传统的训诂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来探求字义。
8、字书:字数是研究字形和根据字形以考证音义的书,包括(1)学童识字课本,如《急就篇》等;(2)解释汉字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等的《类篇》,(清)《康熙字典》等。(3)刊正字书的书,如(唐)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宋)张有的《复古编》等。
9、秦代三书: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的《博学篇》在历史上被称为秦代三书。“秦代三书”的社会作用有两个:一是规范了文字书写形体,二是成就了一部权威的蒙学知识教材。
10语文学:是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注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文字的训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口语与书面语),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语言理论。声调: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通常叫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反切:古代的一种记音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取上字之声母,用下字之韵母及声调,拼出被切字的读音。14 《中原音韵》:元.周德清著,他认为“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名语,欲正名语必思中原之音。”根据元朝的北曲用韵,把韵部分析归纳为19韵部。15 《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分门别类的汉字字典。大小徐:指徐铉、徐渭兄弟二人,两人俱精通文字,对说文有着重要的研究,号“大小徐”。籀文:古汉字中一种书体的名称,西周末和春秋初的文字,字体与秦篆相近,又称“大篆”、“籀书”。古文:指战国时期盛行于六国的文字。
二、简答题
1、《尔雅》的价值与影响
(1)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多种释词方法,对后代词书、类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后人模仿《尔雅》写了一系列以“雅”为书名的词书。如《小尔雅》、《广雅》、《通雅》等
(3)研究雅书又称为一门新的学问,被称为“雅学”
2、《说文解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1)创造了按部首编排字典的体例
(2)保存了古文、籀文和小篆的原来面貌
(3)指出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即所谓的“六书”
(4)提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方法
(5)在字义解释上也有创建
3、《中原音韵》的三大贡献
(1)《中原音韵》是以元代中原实际语音为依据的一部韵书
(2)该书分为19部,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为乐府而作(3)周德清认为语言是不断变化的
4、简述《切韵》音系的性质(1)《切韵》所代表的音系不是一时一地的方言音系(2)也不是各地方语言和古今语音的随意拼凑混合(3)《切韵》的音系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共同语读音系统
5、简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1)阐述了字书的体例
(2)词汇方面对《说文解字》有进一步的阐发,能正确的提出“凡单字为名者,不能与双字为名者相牵混”这一条训诂原则对“联绵字不可分释”有
明确认识。
(3)对于词义问题也有较深的考察,如《说文解字》只讲本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则兼讲假借义、引申义和名词的多义。
不足:(1)没有充分的证据而擅改《说文解字》
(2)拘泥于小篆字形,谈字形有空凿之处
(3)谈引申义有许多不恰当之处
6、简述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的成就与不足
成就:(1)材料丰富,例证取材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与段书相得益彰
(2)材料选择有次序,有条理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积
不足: 很明显在于桂馥的著作思想,首先认定许慎《说文》中讲的都是对的,他只是从群书典籍中找到例证来印证这种指导思想,必然导致墨守许慎的说法,如果许慎的说发错了,那桂馥所用的例证也必然是勉强谦和的。
7、简述段玉裁古音学的最大贡献
(1)支脂之分立,候幽分立,真文分立(2)建立同声必同部理论(3)提出古无去声说,其《六书音均表》在古韵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古韵17部。
8、简述《马氏文通》的成就与影响
成就:(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书,它是一般人认识到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开拓了后来研究汉语语法的风气。
(2)他研究与法的目的很明确,为的是揭示语文的规则,以刊于语文学习,把中文西文进行对比。
(3)他研究的方法很科学,既吸收了西洋语法的优势,又兼顾汉语的传统与特点,首创了“找词法”,句法分类论述近代型语法体系,指出了中西共有的八种词类,“助”字成为独立一类
9、简述《说文通训定声》的内容及价值
内容:包含说文、通训、定声三个方面
(1)“说文”:是以许慎《说文解字》内容为基础加以补充并举例
(2)“通训”:讲的是转注、假借
(3)“定声”:就是把文字按古韵分类
价值:朱书的最大贡献在于全面的解释词义,“无征不信”所以朱骏声每下一个定义,一定要有真凭实据,一是例证,而是训诂。
10、清代说文四大家最重要的贡献
段玉裁:著有《说文解字注》,他归纳并说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使后人对说文解字的体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注意到了词义的变迁,对有些词义的变迁作了说明,对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不足有了更正或者补充
桂馥:著有《说文解字义证》,他证明了《说文解字》中说解的大量材料,为我们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大量的宝贵材料,他精心收集的材料经过筛选和组织,在书中安排的有次序、有条理,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筠:著有《说文句读》,他对有些字形字义的解释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他注意到文字学的普及工作,所以他的研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朱骏声:著有《说文通训定声》,它是一部全面研究词义的著作,突破了《说文解字》只讲本义的框架,还解释了引申义和假借义,填补了《说文解字》的空白
11、简述《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1)首先它对语言学史的体系构建和研究方法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扬雄的方言研究是从人们口头中活活生生的语言为基础的,这就改变了过去的语言研究只是注重典籍研究方式,为人们开拓了语言研究的一个崭新的方式和领域,并建立了这门新的语言学科。
2)它在汉语史描绘和记录当时的方言情况和共同语情况方面有着深远影响。为后世
人了解汉代共同语和方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和史料。
3)它对方言学本身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4)《方言》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最后一次用个人的力量进行全国性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一本书,也是第一次对全国的方言和共同语进行科学分析和描写的一本书。它对后世研究方言和共同语提供了相当珍贵的史料,和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12、简述清儒古音研究的主要成就
古韵分部清楚顾炎武开始,经过数十位语言学家300多年的努力,取得辉煌成就。(该题没有整理好,哈哈哈你们自己找找)
三、论述题
1、清代语言学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由于社会的发展,思想的提高;清代讲究学术上的师承,使优良传统传递相接受;清代学者具有民主讨论的优良学风;清代学者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科学的。
2、试述汉代的今古文经之争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1)古文经与金文经由于来历不同,自然会存在差异。这差异不仅表现在一是古文字写成,一为今文字写成;而且表现在小到句,大到篇章都有较大出入;
2)古文经的出现,遭到了“儒俗”的激烈反对;
3)斗争的原因除了二者都认为自己握有真理之外,还存在着门户之见和待遇不公两个因素;
4)今文经学派主张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强调经世致用,关于用经世致用、唯心主义的态度解释经学,进而用来穿凿比附时政;
5)古文经学派则力求保持先秦儒学的史官文化传统,反对随心所欲地解释古代文献。主张对古书的解释一定要从字句出发,有来历,有根据。
四、填空题
1、我国古代最早分部的字书是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2、()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是最早的一部词典,现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