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初三_九年级语文中考作文复习课件教案_课件作文讲评二——开头结尾-毛韵华
* 基础能力: 正确运用字词,语句通顺。
1、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几乎没有人能扭曲他的想法。
3、他这个人还有自以为是。
4、你们俩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5、我的表哥是一个很会玩的小男孩。
2、这时他得意了,心里想:“哼!抢我的球?也不看看我是谁? 下面的句子存在什么问题吗?
6、这使每个人都热血沸腾,无不拍手叫好。
8、今天,是十月一日,是我们祖国六十大寿的生日。
9、老师也虚心得听我们说了开学这段时间发生的趣事。
7、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医院,挂了三瓶药水,这才把烧退了。
11、海、陆、空、天、电子武器让人耳目一新。表意要明确 句子要完整 要符合情理 用词要恰当 基础能力: 正确运用字词,语句通顺。紧扣文题及主题写作 文题:《今天真好》 通过国庆或中秋的生活体验表现爱国情感或亲情的主题。(1)十月三日是中秋节,我们一家准备去外婆家吃个团圆饭。(2)十月一日,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今天,真好!学会开篇点题 《今天,真好》(3)人的一生有无数个“今天”,它们有着不同的色彩,也许有的阳光灿烂,也许有的乌云密布,也许有的如彩虹一般美丽动人,也有的让我们黯然伤神„„但它们都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都是我们珍贵的回忆。而今天,我又收获了什么?让我慢慢告诉你。(6)“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在悠扬的歌声中,我们迎来了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樊蓝南)(5)今天是激动人心的日子,今天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今天,新中国60岁了!(杨瑞)(4)今天是十月一日,是新中国六十华诞,我激动万分,十点整,我从电视中观看了阅兵式。(李浩)(8)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月儿在夜空中圆圆地挂着,似明镜又似玉佩,淡淡的光辉洒在周围的云上,泛起五彩的光圈。趁着这大好的月色,家家都在赏月,户户都欢聚一堂。(情景交融型)(缪冬昕)(7)1949年十月一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今天,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日益强大,我不禁要说:今天真好!(任杰)(10)啊,国庆年年有,今年特热闹,因为今年可是祖国60华诞啦!这不,今天是国庆假期的第一天,我去文具店买东西,这一路上鞭炮震耳欲聋,伴着阵阵悦耳的鸟鸣,分外喜庆!我眯着眼睛,乐颠颠地走着。(有声有色型)(蒋嫣虹)(9)“老妈,快快快!起来啦!阅兵式要开始啦!”一大早,六点半,我嚷嚷着„„(有声有色型)(黄珊珊)学会结尾点题
1、中秋节这一天,真好!
2、在一片欢笑声中,气球飞上了蓝天,“花朵们”向天安门涌去,一幅热闹的景象。国庆盛典到此结束了。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3、在宋祖英优美的歌声中,大型庆典结束了。我感慨万千:我们的祖国,从以前的弱小贫穷到现在的繁荣富强,都是靠中国人自己努力得来的,而祖国的未来是要靠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来创造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
class=“ad_box”>
第二篇:名校人教语文九年级下课件教案之公输参考教案二[模版]
《公输》
教学目标: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
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3、通过朗读、揣摩、思考,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借助投影仪,映示以下内容:
①课文中的生字。
②注意加点字在文中的读法。
解说:此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深下注释的能力,二是促使学生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语气,揣摩语意。
一边播放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a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b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c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d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e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f 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该准。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讨论、明确。
2、研读第5-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3、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4、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研读课文。
2、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3、品味文章在说理方面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步骤:
1、继续研读第17~ 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之”,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3、课堂训练。(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解释下列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3)完成课后练习三。(4)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①本段只两句话,各叙述了什么内容?
点拨:首句叙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叙述墨子赴楚的过程。②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点拨:用语简洁而含义丰富。尤其第2句,仅用4个动词“闻”“起”“行”“至”组成的3个短句就将“十日十夜”的长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笔力实为不凡。③联系全文思考,本段为什么略写?
点拨: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税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图)
(解说:这则板书首先抓住文中的3个“见”字提率3部分内容,接着以双方斗智斗技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各段主要内容,而后归纳各段要点,最后显示结局并评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便于学生借助板书,很快地回忆全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第三篇: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系列课件18《作文分论之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技巧》
18《作文分论之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技巧》
6、事例引入法 例13:马谡刚愎自用痛失街亭,关羽大意轻敌卒命荆州,历史用三个字简洁严正的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骄必败!
(《骄必败》)课堂练兵: 请以“爱心”为话题,运用上述方法中的一种写一则议论文的开头。? 示例: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2、总结归纳式
例3:因此,当你正为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绞尽脑汁时,不妨将其放远了品味,这时,你会蓦然发现,距离并不重要,亲疏并非是牵绊,放远了的事物原来也别有一番天地!(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放在远处品味》结尾)
3、引文作结式 在结尾处引用现成的话,如名言、警句、歌词、诗文、俗语、谚语等,可以有力的突出论点和概括全文,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又能显示出作者的开阔的知识面。
例4: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创造美好的明天》)例5: 最后,“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滥用和误用。”笛卡尔也告诉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不可靠,不可不靠》的结尾)
4、巧用修辞式 例6:学会放弃,让你的道德变得高尚;学会放弃,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学会放弃,让你的价值得到认可;学会放弃,他不等于失去,他会让你的明天变得更辉煌。(刘瑞姗《放弃》)例7: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香和样子,不同的评价造就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价一个人、伤害一个人,何必要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模型?(选自湖北省中考满分文《哈哈镜中的我》)
恰当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反问等修辞,会增强效果。
5、号召劝诫式 例8: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子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材”。(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创新―个性的凸现》的结尾)
6、余音袅袅式 为了增添文章的艺术魅力,给读者以想象回味的余地,议论文的结尾我们也可运用含蓄委婉的手法,或托物言志,或含蓄议论,或借助比喻、象征、及省略号等方法,使结尾蕴涵丰厚,寓意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留下无穷回味的境地。例9:诚信与成功是连在一起的。它带给人的或许是万贯家财,即“金钱”;或功成名就,即“才学”;或许是流芳百世,即“荣誉”„„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乃是心灵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所以,朋友们,请背起“诚信”的行囊,哪怕它只与“一毛钱”有关„„(2001年的高考范文《一毛钱与诚信》的结尾)
7、议论抒情式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利用,特别是使用细致的描绘,恰当的抒情议论,这是增强表达效果的有效途径。例11:春光似海,青春如花。青春是美丽的,美丽的青春在于奋斗,在于拼搏。愿天下的人们都能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花一样的馨香!
(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文《花样年华》)
小结: 课堂练兵: 请以“爱心”为话题,运用上述方法中的一种写一则议论文的结尾。示例: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当你把爱心献给他人时,你也获得了莫大的幸福。要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选自《把爱心带给他人》)前后照应式 引文作结式 号召劝诫式 余音袅袅式 总结归纳式
议论抒情式 巧妙结尾 巧用修辞式 * 2010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系列课件
1、使学生掌握开头与结尾的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写好开头与结尾的能力。例1 培根曾说过:“无论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明永铭与人类记忆中的,人生中总会有些放弃。”是的,成功源于放弃,只有懂得适当放弃,才会得到人生中的丰硕之 果。
(刘佳《放弃》)
一、开头的创新技巧
1、精彩修辞笔底来 例2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是肯定这样一个道理: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付出必有回报》)在文章的开头恰当地引用古典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能光彩照人,妙言
不
可。
――巧妙引用 例1:等待是什么?等待是起跑前的下蹲,是起跳前的弯曲。等待是姜太公的垂钓,是诸葛亮的躬耕南阳。等待是意志的锻炼和耐心的蓄积。等待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该学
会
在等
待
中
奋
起。
(《在等待中奋起》)例2: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恰当地运用设问,可以设置悬念,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巧用设问
例4: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04广东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例3: 感情是风,如果把握不好思想的帆,就会使认识的小舟偏离方向。感情是琴,如果没有理智的琴柱,就会使认识的乐曲变调。感情是河,如果没有冷静的大坝,就会使认识的村庄被淹灭。03高考优秀作文《感情与认识》 比喻是作文的清新剂,形象而生动;对比、排比,给人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气息,给人一种气壮山河、势不可挡的气势。――巧用比喻、对比与排比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导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2、巧用类比推理法 例5: 花儿秋开秋谢,大雁秋去春来,这是自然的诚信;实事求是,守信守时,这是人类的诚信。自然抛弃了诚信,世界便乱成一团;人类抛弃了诚信,朋友远离,亲戚叛之。抛弃了诚信,你就抛弃了自己。
3、开门见山法 开头简洁明了的直接提出论点,对于“不会说”的学生来说这是个好办法。例6:时代让竞争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我们可以用双赢的智慧削去竞争的锋芒,微笑竞争、携手同行。
(05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微笑竞争 携手同行》)
4、拍案叫绝的数学思维方式 例 7: 你知道1加1等于几吗?2。对,可也不完全对。我要说1加1大于2。(高考优秀作文《 1+1 2》)例8: 如今“教改”提倡综合,综合者,知识大杂烩也。一日语文考试,居然是道证明题。题目:已知:在漫漫人生路上,勤俭作为一种品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求证:(试联系实际)勤俭不可丢。(02高考优秀作文《证明题》)
5、反弹琵琶法 例11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小节: 精彩开头 巧用修辞法 类比推理法 开门见山法 数学思维法 反弹琵琶法 引用 设问 比喻 对比 排比 事例引入法 作文的结尾往往在作文最后得分中起到很重要作用。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二、结尾的创新技巧
1、前后照应式: 呼应标题、呼应材料、呼应开头。例1: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结尾,既点明了论点又紧扣了题目,收束得很有力量。)例2 参天古树缘于遒劲的根,挺拔翠松依赖于不屈的根,那么我们生存的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诚信。„„ 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干什么事,不管你在哪里,守着你的根,守着炎黄子孙的根,守着我们的哪怕是唯一的拥有――诚信。(2001年高考范文《根》的开头和结尾)
在论证完中心论点之后,作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归纳
把写作的意图,对读者的劝诫、要求、希望等,在文章最后表达出来,以引起读者的注意,给读者以感染,并产生共鸣,起到教育和鼓舞读者的作用. 例10:生活的天堂才是真正的天堂。美丽在阶前小河中流淌,真实在中国土地上成长。智慧在屋顶青瓦上乘凉,一只鸟与鸟群在大地之上飞翔。我们的
第四篇:中考语文复习巧为作文作嫁衣,文采斐然展才情(二)课件 苏教版
* * 巧为作文作嫁衣,文采斐然展才情 ――中考作文语言
(二)三、追求语言的个性化 过去有这么个四个人,厨师、裁缝、车把式、船夫,他们能说会道,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打架抬杠之类的事,都得请他们去帮忙。一次,有一家闹分家,他们去做义务调解员。去之前先开了个磁头会。厨师说:咱们过去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的分不清。裁缝说:不过咱办事也不能偏心,要针过去,线与过得去。赶车的接过话茬:“嗨,咱们原先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使船的听得不耐烦了:“我看,咱们别在家罗嗦了,最不如到那儿再使舵,怎么顺手就怎么给他们划啦划啦得了。” 厨师的媳妇听他们说话,扑哧一声笑了:“我看你们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什么吆喝什么。”她的话刚说完,又引起全屋子人大笑。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特点,不能千人一辞,万人一腔,不管什么人,说出来都是一个味――学生腔。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一个笑话,说一个知识分子被人惹急了,骂了一句:“你不要以为我不会骂你,我操你母亲的。”“母亲”不就是“娘”吗,但如果把“母亲”换成“娘”的话,那这句话的韵味就荡然无存了,正是“母亲”一词,把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活画了出来,这就是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同学们应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爱好特长,努力追求以至于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甚至是语言风格。“白色的花瓣,嵌在湛蓝的天幕上,收获了我一生的幸福。这片山坡,初夏的时候,是最美的。满山的栀子花像是一夜间触及了天使的翅膀,全都绽放出香香的味道,久久地围绕着古老的房子,稀稀淙淙流淌在小河里。” ――《蔓延在栀子花开的季节》 斜阳中,妈妈拖着长长的影子,带着一身疲劳,荷锄归来。我忙迎了上去,从妈妈手里接过锄头,拿到家里放好。“妈,吃晚饭罢?”我拿着碗说道。“你先吃罢,我歇一歇。” 晚饭后,妈妈看着我,突然说道:“丫头,明天你跟我下田去;玉米生得不好,要补一补。”我心中很奇怪,妈很少让我下田,现在又是夏天,我也进入初三了,她怎么会让我跟她补玉米去呢?可能是一个人忙不过来吧,我边想边收拾碗筷。
四、力求语言的形象化
1、词语形象化。“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 “倒霉”――“人兴了时,扁担开花,人败了兴,生姜不辣”,“喝凉水塞了牙,放屁砸了脚后跟”; “走运”――“人走时,马走膘,兔子走时枪都打不着”; “死了”――“心脏停止了跳动”; “春天”――“在一个桃李春风,柳絮满天飞的季节里”。
2、句子形象化。试比较下列句子: 我又要挨批评了。我又要挨唾沫‘轰炸’了。我从春天一直盼到冬天。我从柳树滋芽儿盼到知了叫,又从知了叫盼到柿子黄,一直盼到伙伴们堆雪人儿”。句子形象化 李师傅往炉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起来了。李师傅轻快地往炉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那红红的火苗就腾腾地窜起来了。人崇尚有远大抱负的人,因而瞧不起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我崇尚雄鹰,因而蔑视蓬间雀。我赞美意志坚强、品格高尚的人,因而看不起经受不住困难挫折的没出息的人。我礼赞红梅,因而鄙夷温室之花。
3、句子具体化。长江是著名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第三大河流。街上挤满了人。大街上满是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远远看去,只见黑压压的人头。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非常想家了。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望着家的方向,读着夕阳、雁阵。
4、使句子形成画面。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优美的《梁山泊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了小红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翠鸟飞走了。荷茎上那只翠鸟突然贴着水面像箭一样地往远处飞走了。
5、化情为物,意蕴无穷。化情为物的“物”,是广义的物,是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化情为物就力求做到情物交融、情景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要做到这一点,不要在那儿空着喊那个情,那个情打动不了别人。?①《骑骆驼的小姑娘》:“有一个骑骆驼的小姑娘:绿的袍子,红的头巾,黄的腰带。她在骆驼的双峰上,顶天而立;天,蓝蓝的;地,白白的。她唱着歌儿,冉冉地驱驼,向东方走去。东方,那刚擦过胭脂的太阳,露出了那羞得通红的脸蛋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记忆的录像上,这小女孩,依然那么娇小,那么可爱„„” ② A、“爸爸我爱你,一千倍一万倍地爱你,假如有下一辈的话,我还做你的儿子”。
B、“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你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③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此诗中说,如果山脉没了山峰,江水全部干涸,冬天打起阵阵雷来,夏天下起雪来,我才敢与你断绝交往,很明显,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里用到了那么多意象,如,山、水、雷、雪、天地合等,无外是为了痛快淋漓地抒发了“我”对心上人坚贞不渝的爱而已,但作者偏不只是直肠子地说“我爱你。”这样就显得有意蕴。
五、流行歌曲,增光添彩。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是啊,远离家乡求学的游子们,又有谁不想回到那温馨的家庭呢?妈妈那唠唠叨叨的劝诫,父亲那严肃的目光,以及家里的一切都让我深深地眷恋。„„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是啊!回家团聚,共叙天伦之乐,这是多么幸福。回家的感觉真好!
六、口语入文,生动鲜活。人民群众的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尤具妙趣。如:形容一种呆板而不灵巧的人,会说:“他是个活死人。”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会说“他一嘴的嘴!”“他已是七老八十的人了。”中的“七老八十”不管是什么结构,但它生动地道出了一个人的老态。“别看他人五人六的!”用“人五人六”指那些显示权势,摆阔气,自以为超越别人的人。适当在文章中运用口语和俗语,能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提高文章的感染力。①有一天,村里来了个收废品的,瘸爷爷凑上去就拉呱开了。(如果换成“凑上去交谈”,文章就减色不少)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别看我平时一本正经,闷声不响,其实当没有旁人时,我就“原形毕露”,玩性大发。
七、运用幽默语,讲究艺术美。①“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小刚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了!”小喇叭大声宣布着。②不知什么时候,我竟成了家里的“国宝”。③“我认真地查找了几遍,算了,换一双吧!我跳下床,套上鞋,这才发现,是鞋子私藏了袜子。” 要说我体胖,可是由来已久,事出有因。首先是遗传基因,鄙人老爸就是一名体重超标者,这么说吧,他的“腰围”与“裤长”相等,且从小胖到老,连三年自然灾害都不曾让他减过分毫;其次是外在影响,老妈厨艺一流,川菜尤佳,一道鱼香茄条更令人馋涎欲滴。在“民以食为天”的理论指导下,我的早、中、晚三餐自然多多益善;最后就是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从小时候起,我不论得什么病都不影响食欲。没办法,吃麻儿麻儿香,想不长肉都不行。于是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作用下,终于造就了―个“横看成筒侧成箱”的胖女孩儿。
第五篇:中考语文 自然环境”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评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自然环境”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评点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能围绕有关环境或自然话题,根据作文要求,进行写作。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有关环境或自然的话题要求,进行准确立意、选材。
2.运用作文技巧,进行写作。
3.能运用一篇优秀的作文,改写出相似话题或要求的不同类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处在各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神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沉思;朝晖夕阳,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沉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睿智的人总能从所处的环境中,从大自然的气象万千中,得到人生的真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有关环境和自然的作文,应该如何去写。
二、话题分析
1.明确写作主旨
(1)如以环境和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作者会借环境或自然现象写出什么感悟?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可归纳总结:必定是就某一环境或自然现象有感而发,要么是借景抒情,要么是托物言志,要么是以物象征某一意象,要么是就某自然现象或环境感悟生活或人生的哲理。
请学生回顾所学的写环境或自然景物的文章,体会作者是如何立意。如《春》、《济南冬天》、《海燕》、《白杨礼赞》、《鼎湖山听泉》、《三峡》、《陋室铭》、《小石潭记》等。让学生先讲,教师可适当选一两个提问或讲解。
(2)请学生就一自然现象“风”,进行感悟。
让学生自由讨论,在班级中交流。
教师可归纳:“风”有自然界的,想到春风,给大地带来生机;夏风给人带来凉爽;秋风既可飘来果香,也可横扫落叶;冬风凛烈,象征严酷。有母亲手中摇出的风;也有社会上兴起的各种流行之风。既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从可怕的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
用心爱心专心
1题。
(3)从多角度立意是使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
在写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一定要从“自 然 界——有形 ”写到“人类社会——无形 ”。在写作时,可根据作文所给的材料,来确定无形(文章的主旨);如材料主旨不明显,或较笼统,可进行多角度地进行联想,主旨越细小越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2.精心选择材料。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必不可少对环境和自然描写的内容。描写不能面面俱到,所描写的内容必须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主旨。第二类的材料是揭示主旨的语句。语句既能紧扣环境景物的特征,又能精炼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类材料是过渡的材料,要选择那些具有触发点的材料,由写景物既自然又贴切转到写人写情写理方面。
3.写好景和物。
首先要抓往主体,要根据主旨明确所写主体景物和环境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其次迅速辐射联系,写出与主体景物有关的与主旨有关的周围的联系物;必要时可展开联想,可顺时间进行联想,也可顺空间进行联想。
要写出景物的时令性,地域性,典型性,让人感到真实可见;要有层次地写出同一景物的不同方面,不同景物的共同特征;能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融觉、感觉等多方面进行描写;能动静结合,运用对比衬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抒出真情实感。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其真情实感来自于环境或自然中的景物情景,找到景物蕴含的精神,也就找到了要抒发的情感。又因景物的本身没有感情色彩,可以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赋予景物以某种特别的感情色彩。有时不知要抒发什么情感,只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是非的评价,进行美丑的褒贬,再加入爱憎的情感,就有了真情实感了,但必须要与描写的环境自然做到形神一致。
三、范文欣赏
1山水之约
在肇庆住的时间长了,朋友跟我说,要去拜谒鼎湖这一块明净的山水,以洗涤城市生活的积垢。
鼎湖是一个什么地方?相传黄帝曾在此铸鼎,因而得名。黄帝的传说遍布华夏,当然这只是一种附会的说法,然而,到了鼎湖,才体会到黄帝缘何要选择这片自然绝妙的山水。抬眼望,山连山,山峻逸而高拔。这山的颜色翠绿得有些让人心旌摇荡。据说这儿的树多达上千种,不是吗?假如没有成千上万的树色氤氲,又怎能荡涤人心?假如没有一川郁郁葱葱的林莽所遮蔽,又如何造化得这等神奇隽秀?你看那拔地而起的松槐,它们是那样自在闲逸,你留心那虬屈盘桓的藤萝,竟感念于数百年风雨的磬声。这儿带有过渡带色彩的树种俯拾即是——被称为绞杀手的榕树,盘根错节,如丝如柱的气根垂落成琴弦;苦丁和荔枝演绎着森林变迭;连理交枝的木棉龙眼,被游人系上红线奉为神灵;菩提和白茶,是守护佛门的两棵净树。如果有什么可供奉和拜祭的话,我想人们应该供一供这山间的树色和自然的造化。每一片叶子,系结着一个故事;每一棵神树,增添了一段迷幻。
鼎湖山的水呵,几乎是这古老神话中的琼浆玉液了,脱下鞋,俯下身子,捧起一抔温润的碧水,它是那么的纤柔,喝一口,整个心胸仿佛要被酥醉和同化了。假若能长上双翅,自己真要变作一只痴情于一漂碧水的鸟儿,凭着流溪,唱着和歌,守偎着这里的恬静与安逸。难怪那些南来北往的游客,一到这里,都急急脱下鞋来,踏入水中,让这自然的纤纤玉指触摸自己疲惫的双足,让心灵感受这山泉的心跳,让想象随这水声敲响童话中的门扉。(节选自《杭州的情韵》)
【精彩点评】
这是一篇不错的写景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干脆利落,抒情明快简练。在写水的清澈、温润时,作者通过想象来抒情,说自己要幻化成一只痴情的鸟儿,“守偎着恬静与安逸”,情与景交相融会,表达出一种感人的意境。
范文欣赏
2绿色的呼唤
不知从何时起,谈起沙漠,我们不再会有驼铃阵阵、大漠孤烟的联想;谈起天空,我们不再会用“湛蓝”“清澈”这些美丽的词语;我们看不到绿树葱葱,嗅不到花香阵阵,听不到泉水潺潺,忘记了世界原本是绿色的天堂„„
1851年,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曾为了天空和大地失去的温馨,为了空气失去的新鲜,为了流水失去的晶莹发表过扣人心弦的演说。100多年来,那声音依旧在回响:“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大地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类唾弃大地就是在唾弃自己。”但是,人类是个
健忘的种族,接下来依旧是肆意无度的砍伐和杀戮:参天大树变成了舒适的家具、精致的地板、供观赏的木雕,飞禽走兽成了肥美的肉汤、昂贵的披肩、别致的骨饰„„
为此,自然之母流过了太多的眼泪。她不相信人类——她最钟爱的乳儿就是这样回馈他们的母亲的:拔光了她的秀发,熏坏了她的眼睛,把她光洁的皮肤刨创得千疮百孔。愤怒和不满让她一次次地发出咆哮:洪灾、泥石流、干旱、酷热,还有令人心悸的海啸„„可这些又能使多少人真正的警醒?又有多少人在为此奔走呼告?又有多少人会为那些挣扎在灭绝线上的生物流下同情的眼泪?
百年梦想,高峡出平湖,尊重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的条件,我们看到的是三峡工程巨大的能源和无尽的利润;乱砍滥伐,忽视长远利益,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恐怖,沙漠向东部步步紧逼的急迫。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时,斧锯便落向了人类自己的头颅;当所有的动物都灭绝后,人类也无疑会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后的一点绿色,可惜;最后的一滴眼泪,可怜;最后的一丝忏悔,可悲。当汹涌的飞沙弥漫着卷你入潮时,留下的只会是久久的哀叹和遗憾;当干涸的羁风急促着慌忙拉你入谷时,留下的只会是长长的悔恨和惋惜。
听!草原、森林、海洋,她们在哭泣;走兽、游鱼、飞鸟,她们在呐喊。为了曾经秀美的碧水、青山,为了曾经辽阔的清澈、蔚蓝,看一看前面的路吧!再这样走下去,人类无疑一步步走入自己设置的地狱。洗净手上的鲜血吧!从现在开始爱护每一个生命,爱护每一滴水,爱护每一片绿阴„„
让我们对绿色作一次深情的呼唤,呼唤美丽的阳光,呼唤蔚蓝的天空,呼唤清澈的湖水,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手拉着手,对这个世界一起呼唤:关爱地球,还我碧水蓝天!
【简评】
小作者具有雄辩性的语言,极富情感魅力,她向我们诉说了人类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环境的惨痛事实,从而呼吁人类要保护自然,爱护地球。纵观全文,小作者注重事实与道理的结合,讲究句子的灵活多变、匀称有力(长短句相错,齐整句排列,上下句对称等),讲究语言的流畅优美、富有情感,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有一股不容置疑的雄辩之美,又有一股激荡人心的情感之美,是一篇警人深思、富有感召力的佳作。
【技法点拨】
情景交融,就是在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情感自然顺畅地表达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景随情移,情随景迁,两者要做到完美融合。运用这一技法应该注
意:1.要把握好写景与抒情的关系。写景是基础,把景物写好,抒情才有了依托;抒情要与写景浑然一体。2.要把握好抒情的度,抒情要在写景的基础上自然生发,篇幅也不能过多。
3.抒情要透露自己独特真挚的情愫,这样的文字才富有诗情。
四、出示训练题目
以“面对”为题,选择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一篇500字左右作文。
五、组织讨论如何审题、选材、组材等问题。
提示:模仿《山水之约》的写法,注重景物及其特征,借助于修辞,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情感,抒情避免太直、太浓,要含蓄、自然一些。如朱自清的《春》,在写春风、春树、春雨、春景时透露出欣喜的情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脚踏一方土”作文指导课 当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在纷繁夺目的现代生活中的时候,教科书却引导我们把目光落在了解普普通通的土地身上。土......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邵家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作文开头与结尾教案 鲁教版
作文开头与结尾 一、作文开头 1、时间/地点/人物开头法——在文章开头交待这些要素,给人一种直奔主题的感觉。 如:A.八月二十六日夜,六时至八时将见月蚀。 B.早晨,我们在新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