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说课稿(精选14篇)

2022-09-02 08:4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白杨说课稿(精选14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杨说课稿(精选14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白杨说课稿》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知识目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技能目标)

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放手自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2、小组内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四体会写法课内练笔

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

七、说板书

(一)教学

白杨白杨: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爸爸: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以物喻人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采用朗读、置疑、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是长处;不足点是: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个别字词的巩固训练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面对世界级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们的知识面是比较窄的,本篇课文尽管只是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但文中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内涵十分丰富,如果仅仅拘泥课文本身,有些地方学生就难以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积累重点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2、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刻画,体会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修辞手法和课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综合考虑,我认为1、2两项更适合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任务3侧重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其更适合作为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4的确立,意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我认为它更适合作为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当然,目标在完成时是难易不同,各有侧重的',因此,我又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刻画,体会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修辞手法和课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的艺术效果。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的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1)教法选择,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灵活运用,朗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感悟法等教法。

(2)学法指导,为了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我会指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学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品味感悟。

(三)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以“读”为线索,通过初读、理读、析读、品读以及作业设计这五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教学。首先,初读。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第二个环节,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接着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收获自行朗读课文,并思考老师设计的问题。第三个环节,析读——品析读真情。通过第二第三环节的学习主要完成目标二和目标三。第四个环节,品读——深层感悟品内涵。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深思其思想内涵,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我会做出总结。最后,是作业设计为了培养学生课下求知的自觉性和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

1、学习本文人物外貌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位对你产生重要影响的人,200字左右。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有计划地阅读“托翁”的三大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期望通过这样的作业,密切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从而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篇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主要是从本文的行文思路入手,力图清晰直观、全面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篇二:白杨说课稿

教材简析:

《白杨》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再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再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学会合作。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铺垫教学

1、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好,看哪位同学听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

2、“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知道白杨的有关知识,你能介绍一下吗?

3、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二、课题质疑,激趣读文

1、看到《白杨》这个课题,你想作者会介绍什么呢?

2、总结归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几个问题:①白杨树的外在特点;②白杨树的品格……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课标指出,再对学生思想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地培养。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探究体验

1、合作,交流。同学们刚才已读懂了一部分的内容了,但了解的是否全面呢?请在小组中交流。

2、小组组织汇报学习成果。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先通过读文自主探究,但学生独自的见解往往比较片面,于是便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合作中学生得知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是高大挺秀,内在品质是不择环境,不惧灾害,适应力强,生命力强。]

四、品味语言,语感训练,体验情感

1、辅助填空:从兄妹俩的一番争辩,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杨。

2、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的对话。(省去提示语,请用你的朗读体现它的意思。)

3、创设情境:火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而白杨却是这么直,这么高大……你想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呢?多么()的白杨树啊!

4、组织交流:

△ 多么(有生命力)的白杨啊!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1)指导朗读体会:读这句话的时候,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地方?能换上它读读吗?(在不同的地方,它的作用不同,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也就不同。)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填上去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个别读→评读→品读→齐读)

(3)小结: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风姿,供人们欣赏;边疆需要它,这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

△ 多么(坚强不屈)的白杨啊!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1)指导朗读体会:你能选用其中的一种天气情况来说吗?想象当时的情景,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分小组读、齐读。

△ 多么(挺拔)的白杨啊!它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1)引导体会“从来”的意思。

①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白杨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它也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它还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组织交流。(引导从时间、地域、气候三方面体会。)

(2)指导朗读。

6、小结:不管何时,不论何地,无论遇到多么恶劣的气候,哪里需要,白杨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它上擎青天,下踩大地,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要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有实效的切实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引导探究,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引读):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生接读):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2、学生读句质疑:爸爸仅在介绍白杨树吗?他在表白自己什么心迹?/你从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手法跟我们学过的哪篇文章很相似,说说你的见解。(引导学生联系《落花生》明白这也是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3、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来读一读。

4、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用朗读来回答。

5、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

6、小结:爸爸看到了这,高兴地笑了。这是一个边疆建设者看到祖国的边疆建设事业后继有人时的一种欣慰的笑。让我们衷心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7、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篇三: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在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5至17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       ,还是     ,他总是那么      ,,也.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       ,       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板书设计(略)

篇四:白杨说课稿

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白杨》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①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②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人深省,发人深思。2、教材位置:《白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专题是“走进西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继续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上册的15课《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目标 根据本课所处位置和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3、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2、教学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当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六、教学过程 本课可用2课时完成全篇课文教学,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全文初探,重点深究,总结全文”等环节,第二课时包括“领会表达,拓展延伸”等环节,重点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全文初探,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汇报预习收获,在这一环节中,力图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解决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扫清阅读障碍。三、浏览全课文,质疑。归纳有价值的问题1、白杨有什么特点?2、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3、爸爸在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为下面的学习确定了方向。】

(二)抓重点词语,感受戈壁生活 教师出示几张戈壁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看后的印象。然后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戈壁滩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戈壁滩的荒无人烟和恶劣的条件,为后面感悟爸爸的优秀品质做铺垫。】

(三)重点深究,体会西部建设者的高尚情操。1、默读4-16自然段,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抓重点段12自然段,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抓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特点。“同学们,请你自己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这段话,想想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把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不……也不”体会白杨树高大挺直、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对白杨的.感情:“多么高大的白杨树!多么坚强的白杨树!你体会到爸爸对白杨树的情感了吗?你能体会着爸爸对白杨树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读一读吗?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声比赛读、齐读的形式,读出爸爸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第二个层次:了解当时的情况,揣摩爸爸的心愿。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至16自然段,静心思考。” 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明确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同样,边疆需要爸爸,爸爸就在这里扎根。交流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现在,孩子们知道些什么?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见课件)有了这些了解,你对这位父亲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再次出示第12自然段,回读,加深理解。看一看,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引导学生从对白杨特点的了解,过渡到理解爸爸就是具有白杨品格的人。通过对比理解,总结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是啊,爸爸赞美白杨树,其实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这一段看似在描写白杨树,其实是在赞美那些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第三层次:抒发情感,寄情于笔 当学生回旋于情感浪尖,心潮澎湃的时候,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此刻,适时地开启他们心灵的闸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因此,写一写“你想对这位父亲(或像他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说些什么?”,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可使他们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情感、领会表达。以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四)学习最后一段,加深对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 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自然段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在沉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才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五)质疑延伸,领会表达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同学们,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在文章中,爸爸的神态有多次变化,每一次的神态变化中,你能读出怎样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意图:一堂课的结束应该是新思考的开始,因此,我抓住本文表达上的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相信学生在课后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白杨

高大直立 白杨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 借物喻人 扎根边疆 爸爸 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篇五: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同时希望自己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歌颂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

二、说教学目标 :

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幷写小练笔。

三、说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四、说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了解白杨是一种极普通的树。

(二)检查预习

有小主持人检查词语及本课主要写了什么?

(三)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

首先让学生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白杨有什么特点?抓住爸爸说的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出白杨有三大特点:直、适应性强、不怕困难。然后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小白杨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出示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学生总结概括。

然后重点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课文段落: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学生很容易看出孩子对爸爸了解甚少。接着让学生汇报搜集的西部战略资料,进一步了解,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及当年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有着怎样的品质。总结出:他们同样像白杨一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体现出他们无私奉献精神。

孩子能不能行,从哪里看出来?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一句话就很容易看出来。

最后,学生通过看板书,深入了解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完,老师总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紧接着出示小练笔,学生先交流然后练笔,最后一生说说自己的小练笔内容,学生评价,老师小结。

总结提升: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篇六:《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的

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品关键词句,初步领悟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向结合来体现白杨特点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白杨的喜爱。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还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文主要讲了在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车窗外闪过的白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通过父亲的介绍,让儿女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同时借白杨赞颂了西部建设者,也表白了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而我主要发掘教材中如何通过对白杨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体现白杨的特点。本文文笔清新,语言准确,人物描写生动,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将白杨和西部建设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来编排教材的,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字词自学能力,所以本课字词以学生自学为主,师只是作以简单抽查,针对疆字比较难写作以重点指导。本年段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具有一定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但对一些有难度的重点句段还要教师做适时适度的点拨引导。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关键词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学生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为学生对对文章表达手法的领悟还一定难度,所以我讲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体现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二、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课堂中主要运用谈话法、实践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和迁移运用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合作讨论,采取读、思、写同步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了白杨的特点,同时也初步领悟到作者是如何来表达的。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开课,教师便从家乡的环境和森林树木入题,用亲切的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顺利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通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生字词的自学一是为本文的后续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了学生以后学文的方法步骤。

第三环节是品读文段,领悟写法。

课堂中,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直接描写看到的白杨的句子。通过品读句子、个性朗读,体会出直接描写中所体现的白杨顽强的特点。再通过对新疆戈壁滩恶劣环境的了解,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生命力顽强,同时明确环境描写对突出事物特点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爸爸所说的话的细细品读,悟出白杨内在的多种可贵品质。文中无论是对白杨生长的环境的描写,还是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特点,都是为凸显白杨特点而服务的。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最后总结写法:当我们要描写某个物时,除了用直观的方式来直接描写外,还可以恰当的运用间接描写。在本文中,间接描写是通过环境、人物介绍等方式来呈现,只有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有机的结合,才能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那我们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并加以巩固,实现学生学是为了用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略。

篇七:《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引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设置装备部署者的崇拜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力。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索课文内容,明白寄义深刻的句子,形本钱身看法的本领,并能把自己的见教学出来。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准确读写“沙漠、清楚、高峻挺秀、先容、新疆”等词语。

2、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散了”到课文结束。

3、开端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和代价观以及献身故国设置装备部署的高贵抱负。

4、明白寄义深刻的句子,能在明白的底子上说出自己的`看法。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相识白杨有哪些特点,领会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意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要领。

二、说教法

本文接纳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蕴藉,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样子容貌形状变革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差别本性特点。在教学中重要通过朗读资助明白,并得本地联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要领资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明白。

在引导朗读时,可分脚色朗读,念书时要把人物的生理运动展现出来,如爸爸的样子容貌形状变革;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灵活和稚气来,要细致哥哥和妹妹的差别本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由于是对孩子说的,严峻中又不失密切和谆谆教导。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明白一朗读,并联合多媒体等要领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本领,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题目,颁发自己的看法,我做得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由于教是为学办事的,教的目标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题目和看法,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看法的欲望,我偏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题目,大家配合研究等要领来读懂课文,领会西部设置装备部署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设计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①白杨有什么特点?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5至17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还是,他总是那么,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训练后,我再让学生回首课文,思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凭据学生答复,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边疆,并点评:爸爸称赞白杨树,现实也是在称赞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边疆的事情者。

(3)学生意会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懂的最后节中,明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覃思,思些什么,末了为什么会暴露微笑?

学生明确了爸爸是由于信赖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发展,成为故国有效之材而感触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这时我蜜意地转述在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者中传播的一句话:“献了芳华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力?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引发情绪,教育学生。

同砚们,在茫茫的大沙漠随处留下白杨高峻挺秀,刚强不平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情况中那千万万万的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者,为了转变边疆的落伍面目,他们扎根边疆,设置装备部署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边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肯定会茁壮发展。老师也信赖,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发展,成为有效之材,到故国必要他的地方去,设置装备部署故国。

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篇八:《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知识目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技能目标)

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趣引发猜想。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放手自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三)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

(四)强化生字词的认读。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围绕话题对话交流

1、默读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2、小组内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3、全班交流

三、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四体会写法课内练笔

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

篇九:《白杨》说课稿

人教版《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是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感情的波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设想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型、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

1、师: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课始通过师生的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兴趣,做好学文的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画出不理解或不会读的字词。

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什么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因此本环节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理清文路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本环节我是这样设计:

1、默读课文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

2、把所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3、(播放课件)这里常年干旱,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新绿,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再读爸爸的介绍。用“不管…不管…总是…”想像白杨还可能在什么地方生长。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四〉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只是在说白杨吗?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嘴角会露出微笑?找出课文的有关词句加以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小结: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从而领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五〉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在解文悟情之后再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并使这种情感在朗读中得以升华。

〈六〉总结课文,教育学生。

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七〉拓展延伸,推荐书目。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诗歌《帐篷》并向学生推荐:矛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

〈八〉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因此板书要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篇十:《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清晰、茫茫、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但是他们在语言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能举一反三,但延伸、扩展、深化方面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树木的图片,认识白杨树,导入课题

(二)初识白杨,拟定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让学生直接找出课文中介绍白杨的一段话,初步感知大戈壁白杨的特点。

2、朗读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质疑并拟定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此,老师先设疑:文中是谁在介绍白杨啊?让学生能放开思维,大胆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自己课前对课文的梳理,整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感知白杨的生长环境。

1、自由朗读课文,批划重点词语、句子;

2、交流、感知戈壁滩的环境的艰苦;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茫茫、浑黄一体”等词语感受大戈壁的荒凉和环境的恶劣。至此,白杨的生长环境已在学生的心中根植。为加深体验,引发探究兴趣,紧接着出示课件——荒凉单调的大戈壁。老师用激情的语言“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是什么让它富有生机和希望?”迅速唤起了学生对白杨的崇敬之情。

3、“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白杨是什么样子的呢?”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教师的有机引导,学生很快找出“高大挺秀”一词,并加以体会和理解,为什么用“高大挺秀”而不用“高大挺拔”呢?让学生体会“秀”的含义,经过教师的点拨明白之所以说它“秀”是因为在毫无生命的荒漠里,白杨的一抹绿色是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能不美吗?并由此进入到下个部分的学习中。

(四)研读对话,领悟白杨的精神品质

1、在了解了白杨的“高大挺秀”以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兄妹俩的谈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再说说兄妹俩对白杨的认识。

2、研读相关段落,紧抓关联词语,通过填空和师生问答的方式体会白杨高大、适应能力强以及坚强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队白杨的敬意。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此时的学生,在认真阅读,大胆揣摩,积极思考和探究,在自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感悟,深刻领悟白杨的品格——(“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树干。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在组织交流时,始终引导学生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利用音调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复活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情,绽放个性。

(五)深读课文,体会爸爸的心愿

1、引导学生思考体会:爸爸仅仅在赞美白杨吗?爸爸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

3、谈话小结。

设计意图:有了上述教学环节的铺垫,再让他们回味爸爸话中的深意,层次分明地引导他们切近主题,教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激情过渡:一代又一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就是戈壁滩上那一棵棵白杨,而他们的孩子,正是那迎着风沙茁壮成长的小白杨。既让情感得以升华,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成了具有“白杨精神”的人。边疆建设后继有人,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出示今日西部地区的图片,随音乐感受边疆工作者取得的丰硕成果。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本课的板书设计我是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定,将白杨的特点呈现在黑板上,再板书“表白心”,让学生明白课文是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以突破重难点。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认为,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领学生自主质疑定标,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读,课堂中,如果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习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但上课过后,我更加明白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缜密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课堂上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对学生给予适时恰当的启发和鼓励,因为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它不仅是源于精彩的设计,更来课堂上生成的精彩。

篇十一:《白杨》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本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小结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说板书设计

3、白 杨

借物————————→喻人

|直 |扎根边疆

白杨〈适应力强 建设者〈建设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我的板书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篇十二:《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模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篇十三:《白杨》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的

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品关键词句,初步领悟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向结合来体现白杨特点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白杨的喜爱。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还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文主要讲了在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车窗外闪过的白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通过父亲的介绍,让儿女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同时借白杨赞颂了西部建设者,也表白了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而我主要发掘教材中如何通过对白杨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体现白杨的特点。本文文笔清新,语言准确,人物描写生动,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将白杨和西部建设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来编排教材的,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字词自学能力,所以本课字词以学生自学为主,师只是作以简单抽查,针对疆字比较难写作以重点指导。本年段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具有一定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但对一些有难度的重点句段还要教师做适时适度的点拨引导。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关键词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学生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为学生对对文章表达手法的领悟还一定难度,所以我讲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体现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二、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课堂中主要运用谈话法、实践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和迁移运用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合作讨论,采取读、思、写同步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了白杨的特点,同时也初步领悟到作者是如何来表达的。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开课,教师便从家乡的环境和森林树木入题,用亲切的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顺利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通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生字词的自学一是为本文的后续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了学生以后学文的方法步骤。

第三环节是品读文段,领悟写法。

课堂中,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直接描写看到的白杨的句子。通过品读句子、个性朗读,体会出直接描写中所体现的白杨顽强的特点。再通过对新疆戈壁滩恶劣环境的了解,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生命力顽强,同时明确环境描写对突出事物特点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爸爸所说的话的细细品读,悟出白杨内在的多种可贵品质。文中无论是对白杨生长的环境的描写,还是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特点,都是为凸显白杨特点而服务的。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最后总结写法:当我们要描写某个物时,除了用直观的方式来直接描写外,还可以恰当的运用间接描写。在本文中,间接描写是通过环境、人物介绍等方式来呈现,只有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有机的结合,才能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那我们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并加以巩固,实现学生学是为了用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一节课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教学设计。本课我的板书为两大块,左侧上半部分是白杨的三大特点,下半部分是直接描写,右侧上半部分是环境和介绍,也是间接描写在本文中的呈现方式,右下侧是间接描写。这样的设计既凸显本课教学是从品味关键词句入手,又概括了白杨的主要特点,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一得是学习文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

因为课堂是动态的,课堂生成也有许多未知的部分,所以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我的课堂预设做细微的调整,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篇十四:《白杨》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位置

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语文文章,它位于本书的第十页至第十三页。十页至十二页是课文正文,十二页是生字以及作业,十三页冂阅读链接。

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的课文有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讲祖国边疆——西部,我们通过本单元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而本课主要讲: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写火车外的白杨;第二部是4——11自然段写儿女对白杨树的争论;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讲父亲为儿女讲解白杨。

3、编排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让小学生热情歌颂边疆,热爱祖国、了解西部,立志建设西部。同时在学习这篇课文也可以教会学生要热爱大自然。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那段话。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以及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本文重点: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以及正确读写的生字、词。

本文难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文。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爱国之情,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大家对西部充满热情。五年级的学生已有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在五年级上册时同学们学过《落花生》一文对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认知,所以我准备在教《白杨》的借物喻人时由《落花生》引入,让学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点。

三、说教、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课对话多,学生生活环境与西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对话法来让学生理解本文文意。

2、说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为主线。教师为学服务,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在上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的祖国边疆的热情。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

·讲授法。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去体会西部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这样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说教学结构

根据本课的内容来看,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对本文内容进行熟悉,扫清生字·词的阻碍,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时拿出西部图片,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对它了解有多少等问题来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激发兴趣。让同学们想对西部进一步了解。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研读对话,领悟白杨的精神品质

我让学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这时学生找出“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戈壁·边疆”等词。我让学生读出带着些词的句子后解释词语并且把词语放入句子中去理解。让学生明白这些词是讲边疆的环境突出白杨的品质。并板书:白杨·高大挺秀。(意图: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白杨的品质。)

2·默读课文,深入理解白杨

阅读全文找出爸爸赞美白杨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白杨在边疆扎根的辛苦。板书:扎根边疆(意图:让学生对白杨的特点理解,对全文打下基础。)

3·讨论研究爸爸的的神态

让全班品读12——16自然段,让学生找出爸爸神态变化的句子。当学生找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和“爸爸搂着孩子,望着车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有浮起一丝微笑。”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爸爸的神态为什么变了?学生大胆揣摩后告诉老师。我在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爸爸之所以失去微笑是因为想到了边疆的建设者,后来笑了是因为儿女像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很欣慰。板书:建设西部者·建设西部。(意图: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思考。)

4·深入课文,体会爸爸的心愿

让学生快速浏览12——16自然段,问学生爸爸仅仅在夸白杨吗?当学生思考回答后,再由五年级上册所学的《落花生》引入今天所学的《白杨》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让学生明白作者借白杨赞美西部建设者。并总结白杨与建设者的共同处。此时板书:借物喻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儿女和小白杨正在长大。(意图:让学生由浅到深学习更多知识。)

五·说板书

意图:从板书中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知道本文借物喻人,借白杨扎根边疆,为西部做贡献的美赞西部建设者。爸爸希望儿女也为做贡献。

六·说练习设计

1· 仿造文中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句子。

2·阅读阅读链接中《帐篷》,使用借物喻人写一篇文章。

(意图:仿句能让学生对白杨品质加深印象,五年级以写作为主,让学生用借物喻人写作文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下载白杨说课稿(精选14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杨说课稿(精选14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一组第三课,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主题,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15篇 《白杨》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09级1班26号江倩,今天我讲的是《白杨》这一课。我把本课分为六个块板,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法,四、教......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第九册 第26课《白杨》,下面我将重点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及重......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

    白杨说课稿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白杨》说课稿 课文简说: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古城小学姚利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

    白杨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文章含蓄凝炼,寓意深刻,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来赞......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15篇 白杨说课稿1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散文一、初中语文大纲要求:根据初中语文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