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壶盖为什么会动》课件范例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壶盖为什么会动》课件范例
【导语】语文教学课件的应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下面是东星资源网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壶盖为什么会动》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壶盖为什么会动》课件
教学目标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创造发明的小故事。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一、导入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2、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生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孩子课前找好了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学生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思考的孩子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己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学生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3、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五)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3、读一读,《比画风》书P40。
【篇二】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壶盖为什么会动》课件
一、简介瓦特,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查阅到有关瓦特的资料了吗?哪位同学介绍一下?
2、小组内交流资料。
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关于瓦特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瓦特,关注他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壶盖为什么会动。
二、初读课文,愉快识字。
1、请选择轻声或默读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把课文读给同桌听,相互正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识字情况。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在小组内读课文,讨论:瓦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
3、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整理学生的意见。
4、根据学生意见,抓住以下几点理解内容。
(1)瓦特总喜欢问个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理解瓦特好奇心极强。可以与自己做比较,这种情况我们也见过多次,我们好奇过吗?想弄明白过吗?
(2)瓦特喜欢追根问底。
引导学生抓住第6自然段,理解瓦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问过以后就不管了,而是仔细观察,寻找其中的奥秘。然后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句子“更多的水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与“更多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比较其语气的不同。
(3)瓦特能够认真研究。
读课文最后一段,明白了什么?
生:瓦特长大后还在研究这个问题。
瓦特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师:为什么用“终于”?引导学生用“终于”说一句话。
是啊,瓦特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你想对瓦特说什么?
四、读说评议,体悟内化。
1、小组讨论:瓦特能够发明蒸汽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
(2)善于思考。
(3)不断试验。
(4)借鉴别人经验。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拓展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科学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小伙伴交流。
【篇三】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壶盖为什么会动》课件
教学内容:《壶盖为什么会动》
教学目标: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展示: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二、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纠正读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扩词,小组练习。
四、写字
1、分类
2、书写
3、评价
五、交流
1、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
望城金海中学小学部
罗清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好 感叹句
问句。
3.体会叠词的妙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词语,了解大意 1.分组出示词语并朗读。(1)赵小艺
陈丹
宋涛
(2)旗子飘
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重点指导“赵”“陈”“宋”的读音,前两个字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2.你们能用上这两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要求:(1)每个人用什么画风说一句。
(2)把三个人分别用什么画风合起来说一句。
二、紧扣标点,朗读对话
1.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呢?结合“?”指导读好问句的语气。2.接下来就是事情的经过,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 结合赵小艺的两次语言:“我能!”和“我还能画!”中的“能”“还能”以及标点符号“!”体会其高兴自豪的心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为什么陈丹、宋涛说的话后不用感叹号呢?(指导读好句号的语气)4.总结。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现了他们说话时不同的想法、心情或情感以及人物的性格。
三、巧用叠词,品悟词语
1.事情结果是他们互相启发,画出了风,那么他们画出的是什么样的风呢?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陈丹)
她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几条斜斜的雨丝。(宋涛)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赵小艺)
2.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去掉重叠的词行吗?不用叠词,只用一个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内试着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3.指导朗读。(情景引读如:你这风吹得怎么让人感觉不到?
风儿呀,你小点吧!
你吹的是狂风吧?)
四、联系生活,说风写风
1.是呀!这三个孩子的悄悄话被风听见了,于是风来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读得和缓、轻柔。孩子们你们也想画风吗?想怎样画呢?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用上叠词说一说呢?
2.交流,评价。
(要求:画的是什么风?用上叠词了吗?)
第三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二年级二班小学生 2.课时:1 3.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2)生字词卡片。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教育方面:
1、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发展方面:
1、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2、通过看课件与学文的结合,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悟想象雷雨前后的景物特点。
四、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阅读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让学生结合生活,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等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着学生的语言的感觉。
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游戏“魔术嘴巴”导入
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着各种本领,相信平时仔细观察的你们一定能学各种动物叫。(老师讲出多种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们自愿叫,学生们兴趣非常浓。)
2、出示课件“蝉”的图片
问: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有什么特点?(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板书课题:18 雷雨)
3、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听课文录音,展示课件。
2、自由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老师巡视。
3、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4、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展示课件)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4、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5、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6、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四)
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五)教学反思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在本课中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和雷雨前有什么不同?再让学生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雷雨中这一段,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这样的方法,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动手做做看》教案 及反思鲁北一小隋红莲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琳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图片、ppt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人类都有两件宝知道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双手和大脑。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课文:《动手做做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二、体味感悟,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去思考伊琳娜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现在,你的小脑袋里有答案了吗?
生: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回去问妈妈。师:妈妈说──
2.师: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1)换词理解“光”。
(2)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的语气)
(3)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
三、研读课文,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2.师:你听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证实与他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伊琳娜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小组讨论学习:
⑴ 想:“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①指导朗读“哎呀”,感受伊琳娜的惊讶。
②换词理解“漫”。
⑵ 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 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抽生读。
②师:伊琳娜为什么生气?
生:因为伊琳娜觉得自己被朗志万哄骗了,朗志万说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漫出来,可结果伊琳娜试了一下,水却漫出来了。
师:你被别人哄骗过吗?当时什么感受?(联系自身感受,有感情地朗读。)③师:伊琳娜觉得自己被哄骗了,也非常地生气。你能通过看图进一步理解吗?(出示教学插图)
生:我看见水漫出来把桌布都打湿了,水还流到了地上,多糟糕啊!生:伊琳娜张大了嘴,眼睛睁得大大的,很吃惊,也很生气。
④师: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⑤ 师:那么“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进行表述。)
⑥师:“第二天一早”又说明了什么呢?
(伊琳娜着急生气地赶去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4.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师: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学生在书上划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最后一段朗志万说的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品读“哈哈大笑”。(会心的笑,善意的笑,为有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而笑,为自己的启发下有孩子去验证而成功的笑。)
(2)比较:妈妈:“你动手做做看!”(板书:你)
朗志万:“要动手做做看。”(板书:要)
[妈妈是提出的建议和鼓励;朗志万是启发同学们应该怎样去做;伊琳娜由听了科学家的话的迷茫,到得到妈妈的建议到自己亲身(板书:亲身)去实践,已经证明了 个深奥的道理。]
(3)师:伊琳娜明白了朗志万的话吗?想想她以后会怎么做?(帮课文续编小故事)
(4)你读懂了这句话吗?谈一谈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
师小结: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板书设计
四、拓展
1、从课外书或网上搜集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3、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五、写字
1、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相机指导。
2、班级交流展示,对于写得好得同学奖励一面小红旗。
六、布置作业总结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听懂
生气———→高兴
动手做
提出问题追问科学家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学反思:
小孩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及课件徐岭镇中心小学宋雪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识记12个生字,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叔叔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体会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会出现在哪里的含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引导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先出示雷锋叔叔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照片上的人物是谁吗?学生交流。
2、关于雷锋叔叔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信息。雷锋叔叔虽然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依然在呼唤,在寻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边读边圈划生字,遇到难认的生字要多读几遍。
2、检验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老师要检验你们生字的掌握情况,你们有信心吗?出示生字幻灯片。
(1)借助拼音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
(3)说说那个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强调“泞、迈”的读音。
(4)去掉拼音读词语。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
(5)理解词语
泥泞年迈荆棘
(6)出示生字识记生字。
雷叔曾泞窝迈荆棘瓣莹觅需 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它的?
(7)读生字,扩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非常好,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课文中,你还能流利的读出来吗?
2、指名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的正确流利,听的同学要听准字音,注意订正错误。同时思考,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
3、学生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我们都在哪里找到了雷锋的足迹?
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2、学生交流在哪里找到了雷锋的足迹。
3、小溪告诉了你什么?谁能用书中的话来回答。
(1)指名说。
(2)幻灯片出示小溪的话。指导朗读。
(3)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学生进行想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送迷路的孩子回家。
多么令人感动,多么令人敬佩的雷锋叔叔呀。在风雨中,他给迷路的孩子送去了温暖,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学生齐读)
4、雷锋的足迹不仅留在了小溪边,他助人的足迹到处都是。小路这样告诉我们:幻灯片出示小路的话。
(1)指名读
(2)教师指导朗读
(3)学生再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教师板书:背年迈的大娘回家)
(4)学生交流。
(5)学生带着感动再读。
5、教师范读最后一个小节。
(1)学生仿读。
(2)出示: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会出现在哪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
是呀,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雷锋叔叔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从未走远,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说说你身边的小雷锋吗?学生交流。
五、同学们让我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争做小雷锋。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