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和课件

时间:2019-05-11 21:2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和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和课件》。

第一篇: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和课件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13 人教第七册语文第二组课文教学设计

本组学习活动名称:睁大眼睛看世界。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设计说明:

这一组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1.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在教学《古诗两首》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欣赏品析古诗文的语言美,而且还要在读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古诗教学除了理解、读诵、品析这几种手段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感悟和想象,所以教学时要让学生体验并学会这些方法。

2.品析语言,感悟方法,练习运用。

教学《爬山虎的脚》时,首先要通过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然后再体会使用这些词句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观察方法后自己再试着去观察和描写一种事物也要同步进行。

3.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大量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想象非常丰富,语言非常风趣,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抓住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体会使用它们的妙处,并由此引申到对观察方法的感悟,同时要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4.睁大观察的眼睛,述说感悟的心灵。

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5.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213 《语文园地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机会,学生通过表达见解、交流感受、展示作品、对比竞赛、亲身实践等活动更加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活动也为演练和展示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313 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作业

1.小组交流苏轼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3.完成作业本默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继续学习《题西林壁》 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汇报。

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413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学习《游山西村》 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自己出一期手抄报。(双休日作业)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品析语言 感悟方法 练习运用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51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与难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课后作业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2.完成作业本第1-3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613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重点与难点: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读“阅读链接”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713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2.完成作业本第4-5题。.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成住宅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重点与难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813 自由读文、了解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读课文时还要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生词。小组交流、集体修正

1.利用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的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也可把自己圈画出来的生字、词让小组的同学认读和理解,有争议的或不会得再问老师。

2.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选取两名同学汇报小组的交流所得,然后集体修正和补充。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2.把自己作为蟋蟀,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细读课文、提出问题

1.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2.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

1.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

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2.小组交流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随时介入讨论,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作业:

1.完成作业本1—3题

2.观察一种小动物,记录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重点与难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求两个同学合作解决,大家遇到困难了吗?那么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913 问:住宅一般指谁居住的地方?为什么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住宅”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你在其他作品中见过这样的写法吗?你使用过这种写法吗?

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过程艰辛、工具简单)读课文、画“住宅”

1.带着问题读课文: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画出重点词句加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反复的读一读。

2.老师出示一张有错误的蟋蟀住宅图,让大家找一找它的毛病在哪儿。3.拿起画笔,画出正确的住宅示意图,注意体现蟋蟀住宅的特点。

4.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以“我的家”为题说一说自己画出的内容。

4.师生进行评议,并把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品味重点词语的作用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同,那么蟋蟀是怎么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

(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抓关键词进行体会)

2.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 3.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品读句子、体味情感、领略文章内涵 出示句子。

假如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先体会这一句该怎样读,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教师范读。(读出赞美)

2.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

(1)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3)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建房子写的那样形象、具体呢? 3.解决问题

步骤:(1)读课文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并说一说这些工具的作用。(2)把自己当作蟋蟀,想象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小组内说一说。(3)听完了介绍,交流一下感受。

(4)体会朗读,读出对蟋蟀不辞劳苦建造住宅的赞美之情。4.用作者的话和自己的话分别赞美蟋蟀。

步骤:(1)找出文中三个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听。(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蟋蟀的评价。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013 学习“资料袋”

读“资料袋”的内容,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1.完成作业本第4—5题 2.小练笔

借鉴拟人化的写法,写一篇有关小动物或小昆虫的短文。睁大观察的眼睛 述说感悟的心灵 教学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重点与难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引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那么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发现什么呢?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行交流、探讨。2.简单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

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解决。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113(1)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细读课文,解决问题,交流所得

1.老师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仔细端详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作者进行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4.师生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成功的原因。复述故事

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交流地理知识

相互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知识。多角度体验观察的重要。──《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表达出观图后想到的内容和观察后的感受。2.在口语交际中,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3.在习作中,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4.练习品评自己的和别人的习作。

5.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观图画,比眼力。

1.指名观察教材的左图,说一说树上隐藏着多少图像。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块,发现得多,然后再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3.指名观察教材右上图和右下图。

4.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5.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6.共同回顾前面的几篇课文,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讲自己、谈体验

1.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平时细心观察过的事物。2.介绍自己观察后的收获和体会,并相互交流经验。举事例、激情感

1.向大家讲述自己了解的和观察有关的中外名人故事。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213 2.说一说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的打算。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评改)擦亮观察的眼睛、描述心中的精彩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1.按提示有序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是在哪里观察的?怎么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

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3.老师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作一下指点。4.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自拟。学生凝思试写

略作思考,即可动笔;也可先列提纲,再写内容。自读自改、加工润色 要求:

1.写完后无声细读,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2.反复斟酌,加工润色文中的词句,让这些词句变得更加生动,表现力更强。集体评价典型习作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2.再由小作者说一说这样写的理由。3.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桌探讨、相互评改 明确评改要求:

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3.就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评改意见与同位交流探讨。借鉴意见、修改习作

2.认真思考同学们的评改意见,修改完毕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3.借助集体的智慧认真整理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第四课时(学习“我的发现”)读句子、谈体会

1.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2.指定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3.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心得,学习方法。找句子、学方法 窄溪小学2012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教案1313 1.在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2.拿出自己写过的类似的句子,供大家品评。学习“日积月累” 熟读背诵“花名歌谣”

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2.找出12种花名并写一写。

3.结合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和自己了解的其他相关内容。4.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自编歌谣

1.用短文中的歌名或其他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写几句歌谣。2.朗诵自编歌谣,大家品评修改。第五课时(学习“成语故事”)理解内容、揭示内涵

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声情并茂的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老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交流解决。“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吗?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4.结合自己的理解,练习运用这个成语。

第二篇: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引导学生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憧憬”“忐忑不安”,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书写时注意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运用积累的方法理解词语;注意钢笔字书写的握笔姿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我会查字典、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2)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2.我学习,我运用。

(1)查字典理解词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利用字典这一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2)

(3)

(4-6)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找出其正确解释。也就是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

(4)换词法理解词语:有些词语,我们可以用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替换,从而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5)拆拼法理解词语: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6)做动作理解词语:对于一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我们可以试着做做这些动作,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蹑手蹑脚——踮着脚走路,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7)用比喻解释法理解词语:这是将需要解释的词语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8)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有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9)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板书

交流平台(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3.我拓展,我积累。

(1)多看书:同学们,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阅读时,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语,很生动的不妨多读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怎样把词语应用于自己的文章。

(2)摘记法: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

读书笔记本上,运用积累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

(3)剪贴法: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词语。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面的理解词语做好了准备。】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①提示: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的季节?

季节的到来可以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受得到,这儿举例子写春季的词语是从触觉(暖和)和视觉(春光明媚)两个角度写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再写几个春季词语,然后写出几个其他季节的词语。(板书

词句段运用:描写四季的词语)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用实物投影做汇报交流。

(3)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春:香气四溢

嫩草

春雷滚滚

夏:炎热

甜甜的菠萝

绚丽多彩

秋:凉爽

橙黄橘绿

瓜果飘香

冬:寒冷

荒野

鸦雀无声

2.练一练,学运用。

(1)什么是“五觉”?(“五觉”也叫人的五感,分为: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

(2)按照”五觉”给上面描写四季的词语重新归类:

①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词语,小组交流重新分类。

春:香气四溢

嫩草

春雷滚滚

夏:炎热

甜甜的菠萝

绚丽多彩

秋:凉爽

橙黄橘绿

瓜果飘香

冬:寒冷

荒野

鸦雀无声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视觉:春风

绚丽多彩

橙黄橘绿

荒野

听觉:春雷滚滚

莺歌燕舞

鸦雀无声

味觉:香甜

甜甜的菠萝

嗅觉:香气四溢

瓜果飘香

(7)

(8)

(9)

触觉:炎热

凉爽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的诗句?

(1)小组交流,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评议并小结:

春季: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秋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冬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学生熟读,背诵积累。

(二)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憧憬,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小朋友,你觉得本题中加点的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呢?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

①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提示: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一般会想办法去理解(交流平台整理出的方法:查字典、拆拼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理解、(10-13)

(14)

(15)

图示法、造句、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等方法)。

②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a.“憧憬”这种书面化特别强的词语,一般用查字典的方法,字典查出它是“向往”的意思,再回到原句: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向往。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词语。

b.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前文“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后文“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前后联系理解,“忐忑不安”就是指小明心里极度不安纠结。

◊“忐忑不安”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拆拼法理解:“忐忑”从会意字的角度理解为“心上上下下”,与“不安”合起来就是“心上上下下,不安宁”。

◊“忐忑不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果你打碎了家里的花瓶,你会怎么想?自责、担心、害怕……

(4)指名多个学生发言,再次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板书

词句段运用: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查字典)

(2)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联系课文)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看图、找反义词)

三、书写指导。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2)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③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这些字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先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间架结构,还要注意横画写平稳,竖画写端正。竖画

(16)

(17)

(18)

要写端正,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板书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3)如何写好钢笔字呢?

①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②注意握笔和坐姿。

③做到横平竖直。

2.练一练,学运用。

指导书写。

(1)在书写汉字前,一定要先看清结构。汉字的结构一般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在看清结构的基础上,看清各部分之间的大概比例。

例如“狂、排、铺、印、副”等是左右结构的字。“狂、排、铺”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印”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基本等宽;“副”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

再如“盖、票、雀、寒”是上下结构的字。“盖”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上长下短;“票”字在书写时注意上下基本同样大小;“雀、寒”在书写时注意上短下长。

(2)田字格中的横、竖中线把田字格分为四小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书写前要看清汉字的每一部分大概在哪一格的什么位置,尤其是关键笔画的位置。

关键笔画指的是写在横、竖中线上的笔画。如果找准了一个字在横、竖中线上的笔画,那么就定下了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就能基本上把字写端正。例如“盖”字,其中上半部分的竖和最后一横,两笔就非常的关键,基本上是压着竖、横中线写的。

关键笔画还指整个字中最长或者是最短的笔画,如“印”其中的竖就是最长的一笔;再如“盖”的最后一笔、“票”第八笔都是最长的一笔,“寒”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3)中国汉字的最大特点是方块字,但是不同的汉字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汉字都写成是方方正正的字,那汉字就缺少了自己的形体美。

像“目、月、音、亮”等,他们的大体形状就应该是长方形的,我们今天要写的这些字大体形状就应该是正方形的。

(4)汉字书写的一般要求是横平竖直,按照这个要求写出的汉字,可以说是非常的公整,但是谈不上漂亮,因为总觉得缺少一些变化、灵动的韵味。

例如以“横”为起笔的笔画,像“横钩、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等,其中的横部分要写得向上斜一些,整个字就会好看得多了;再如,有“折”的笔画,像“横折、横折钩、竖折折钩”等,在折的部分要写得向左斜一些,整个字就会

好看得多。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我拓展,我积累。

(1)选择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相机指导学生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①一是笔画要写规范:写字时不能太随意,要掌握基本的规则横平竖直,对于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写起来不能像画画一样,圆圆的,没有棱角,这都是笔画写得不到位的表现。

②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不管在什么格子中书写汉字,都要把汉字写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

(2)教师小结:以上说了很多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些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始终贯穿,不断感悟的。小小的汉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它是由不同的笔画,不同的间架结构组合成的,在相互的穿插挪让中蕴含着一种和谐、有生命力的美。希望大家能练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设计意图: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观察,再交流,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识字、析字、写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2)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如何记忆呢?

①这些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②背诵时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效果会更好,借助画面不仅有利于记忆,更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后续的运用。

③分类积累:

◊描写天气的: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板书:描写天气的)

◊描写植物的: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板书:描写植物的)

◊描写丰收景象的: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板书:描写丰收景象的)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秋高气爽:秋天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天高云淡:秋天的天空,天气晴朗,天少云而高,云轻薄而淡。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轻轻地吹。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

(19)

(20-21)

(22)

物发展的趋向。

金桂飘香:金桂,就是木樨,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来了。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五谷丰登:登,(谷物)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果实累累:累累,接连成串的样子。形容果实多。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2.练一练,学运用:下面的古诗描写的意境用哪个词语更合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叶知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层林尽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高云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秋风习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秋高气爽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1)小组交流,积累词语。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学生朗读积累。

描写秋天的词语还有:

秋风萧瑟

硕果累累

秋风瑟瑟

秋雨绵绵

秋色迷人

秋风送爽

秋风习习

北雁南飞

金桂飘香

枫林如火

(23)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描写四季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二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描写天气的日积月累

描写植物的描写丰收景象的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语文园地二中学会理解词语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书写提示”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然后教师示范书写,鼓励学生进行临摹,这样学生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切实提高了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学生书写完成后,再通过展评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教学中过分依赖教材,拓展延伸的内容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大胆、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第三篇: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5

个生字。

2.复习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及之前认识的生字,巩固声母的音和形,记忆声母表的顺序。

3.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形近字母。

4.通过练习,复习巩固音节拼读的方法。

5.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

【教学重点】声母表的读记;形近声母的辨析与音节词的拼读;已学生字的认读巩固。

【教学难点】

音节词的拼读。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5

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一张课程表:

(1)

1.看看你的课程表,星期三有什么课?

(星期三有:数学、语文、体育、道德与法治、阅读等课程。)

2.课程表上的字你都认识吗?如果不认识,该怎么办?

预设:

我把不认识的字,和我们教材封面上的字对照一下,就认识了。

3.练

(1)读一读

wén

shù

xué

yīn

yuè

注意读准翘舌音“数”,前鼻音“文”,整体认读音节“语、音、乐”。

(板书:语文

数学

音乐)

(2)读一读,连一连。

wén

shù

xué

yīn

yuè

měi

shù

xiě

数学

音乐

体育

语文

写字

美术

(3)除了书中课程表上的课程,我知道的课程还有:

科学、校本、环境与安全等课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更好地巩固了对课程表的生字的认识,了解了我们学习的课程名称,增加了识字积累,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了解了课程名称,学习了很多生字。

(2—5)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及之前认识的生字,巩固声母的音和形,记忆声母表的顺序。

2.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形近字母。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学和用

板块二:用拼音

1.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

按照声母的顺序连一连。

2.出示:

看看上面的图,分别是用什么摆的,摆出了什么?

(手摆出了c,毛线摆出了s,木棒摆出了x。)

试一试,看你还能摆出什么?

用自己身边的东西或我们的身体,可以摆一摆学过的字母。

(1)用毛线摆。

(1)

(2)用小手比。

(3)用你的小手、毛线试着摆出所有学过的声母和韵母。

【设计意图:运用手、毛线或者身边的物品来摆出声母和韵母的形状,帮助学生识记字母,通过亲自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3.读一读,找规律。

z——zh

c——ch

s——sh

li

shè

zhī

zhū

chǐ

shū

(1)比一比,看每组拼音有什么特点?

平舌音声母z、c、s和翘舌音声母zh、ch、sh。

(2)

练一练,学运用。

z

zh

xiǎo

zh

ū

z

ú

qiú

c

ch

c

ā

zhuō

zi

ch

ē

sh

s

sh

ū

běn

s

ǎ

shuǐ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练习填空,区别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增进对平、翘舌音的了解和鉴别。】

4.比一比,读一读。

(1)读一读,看看这几组声母有什么特点?

这是三组形状相近的声母b—d、p—q、f—t。

(板书:b—d,p—q,f—t)

(2)如何区分这几组形状相近的声母?

出示顺口溜:

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

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6-18)

伞把朝上

f

f

f,伞把朝下

t

t

t。

(3)看图,选择正确的声母,把音节补充完整。

luó

b

o

d

ǎ

qiú

p

ù

q

ī

rén

t

ǔ

f

ǔ

5.读一读,做动作。

chá

chī

ɡuā

tuō

luó

bo

(1)读一读上面的音节,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2)确定是什么动作,然后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喝茶

读书

吃西瓜

拖地

理发

擦玻璃)

(3)你能读一读下面的音节,并做一做动作吗?

xià

(趴下)

chě

(拉扯)

shuā

(刷牙)

shū

(梳理)

(打鼓)

huà

huà

(画画)

6.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è

luó

luò

tuo

zi

(1)读一读上面的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动物,一类是水果。)(板书:动物

水果)

(2)请你给动物和水果涂上不同的颜色。

(3)读一读音节词,把表示水果的涂上绿色,表示动物的涂上红色。

zi

xiǎo

zhū

zhī

guā

zhī

zhū

【设计意图:儿歌诵读、补充填空,动作演示,涂上喜欢的颜色……多种活动的设计,都是低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拼读,掌握了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复习了26个声母,会,做了一些关于拼读音节的练习,会识别字母的读音、形。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练习,复习巩固音节拼读的方法。

2.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学和用

板块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连一连。

u

a

i

(1)本题的三组生字都是我们学过的会认的字,先读一读,说一说每个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

(1)

(2)想一想,第一行生字为什么和a连起来。

(第一行字韵母是a,所以和单韵母a连起来。你也来试着连一连。)

(3)我来将读音中含有韵母i的跟i相连,含有韵母u的和u相连。

(4)读一读,连一连。

shù

xià

huā

2.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

小鱼

小鸡

虫子

一座山

四朵云

七朵花

九只鸟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图上画了小河边的草地上有许多野花,两只小鸡在草地上找虫子吃。)

(2)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和四个词组,再在图上找出它们。

(3)连一连。

一座

小鸡

三朵

房子

四只

五条

棉花

板块四:和大人一起读

1.听范读,注意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出示朗读视频,仔细听老师的朗读。

2.读一读课文第39页儿歌《剪窗花》,说说《剪窗花》写了什么?

(《剪窗花》的主要内容是:我学着奶奶来窗花,剪出了喜鹊登梅、鸡、鸭还有胖娃娃抱鲤鱼。整首儿歌充满着喜庆、祥和的气息。)

3.朗读《剪窗花》应该注意些什么?

(1)朗读时需要注意:

shǒu、zhōng、chuāng、zhā、zhī、shuí

都含有翘舌音,zài

含有平舌音;

奶奶(nǎi

nai)、尾巴(wěi

ba)、娃娃(wá

wa)

后一个字读轻声;

xiǎo、jiǎn、chuāng、tiáo

等是三拼音节;

还有几个后鼻音的音节。

(2)要用欢快的、自豪的语气来读,读出喜庆的气氛。

4.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我”是和谁学习剪窗花的?

(“我”是和奶奶学习剪窗花的。)

(2)“我”都剪了些什么?

(“我”剪了梅花、雪花、喜鹊、鸡、鸭、鲤鱼、胖娃娃等。)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会识别字母的读音、形;在大人的帮助下回读《剪窗花》,感受节日的喜庆,了解了民间剪窗花的技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语文

数学

音乐

b—d,p—q,f—t

动物

水果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大胆地对以往的复习课进行改革、创新,转变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小姐合作的优势,集合组内成员的力量,用绳子、小棒、肢体等摆出声母,并乘机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不足之处:

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第四篇:《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前置性作业:

1、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四人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4、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2)学生写草稿,教师巡视。

5、修改誊写(1)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

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五篇: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读准字音,巩固汉语拼音。2.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用字说词说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鼻音和边音的正确发音,区别形近字。

教学准备:

课件,字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分辨字音,我会连

1、复习声母:z zh c ch s sh n l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篇儿歌,在儿歌里有我们很熟悉的声母“宝宝”,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谁会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声母“宝宝”读出。(链接语文主题丛书37页《茄子宝宝》,38页《胡须里的故事》,33页《悟空战哪吒》)

茄子宝宝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藏芝麻。

(这首儿歌训练孩子们的z c s。)

胡须里的故事

爷爷的故事真多,爷爷的故事,都在胡须里藏着,只要用手轻轻一摸,故事就如同 长了翅膀一样,轻轻飞出一个。

(这首儿歌训练孩子们的 zh

ch

sh)

悟空战哪吒 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全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

(这首儿歌训练孩子们的n l。)生:z zh c ch s sh

师:这几个声母的发音有什么不同?n和l这两声母的发音又什么不同呢?生;前的“n”发音要从鼻子里出来,后面的“l”发音不要有鼻音。

2、游戏巩固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认识很多字,很了不起,都是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汉语拼音学会的。刚才我们又和这些声母“宝宝”见面,你们对它们已经很熟悉,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看你们能不能很准确地把下面生字贴在相应的声母下面,看看那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1)、小组活动,每四人一组。

共同把生字选准生字的声母贴在相应的声母下面。教师巡视加以指导,检查小组合作完成的情况。

(2)、学生评价。

看看那组最快,而且贴得最好。师:同学们个个都说的很好,你们每个组也贴的很好,老师认为?组应该得第一名。因为他们用的时间是最少的,而且贴得真的很漂亮,给他们组加两朵红花,其他每组加一朵红花。

师:你能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分出来的吗?

师:现在请你们翻开语文书71页,把第一题用线连起来。

3:完成课文《我会连》,老师评议。

二、比较形近字,完成《读读比比》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师: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着什么呀? 生:桃子。

师;桃子上有什么?

生:桃子上有生字。

区别音、形、义。

2、四人小组合作比较。

师;现在你们每组相互讨论,看看桃子上的每一组生字有什么不同?

师:哪个小组先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

师:同学们,你们把每一组的生字都说得很好,真是很了不起。每一组加上一朵红花。老师请你们把以上生字再齐读一遍。

三、字的偏旁归类,完成《我会找》

师:瞧,苹果园到了,问:谁在干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师:现在请你们每个组把偏旁相同的字贴在一起。“走之底”的字贴在花瓣上,“三点水”的字贴在树叶上,看看那组贴得最快、最好。

四人小组共同完成,把完成的花和树叶贴在黑板上,学生自己评议。

师:读字,用这些字组词,并用组的词说句。

四、读词语,说句子

1、我会读,生自主读词语,同位间相互纠正。

2、用下的词组成句子。

(1)下雨了

同学们

打着

雨伞

(2)小河

小马

(3)漂亮

我 一件

有的衣服

老师指导做完本题,让学生做好课本上的题。

3、读读说说: 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江上有一座大桥。

你们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出示题卡:指名读:屋子里有()。让学生自己填。

五、读背古诗

1、师:小朋友们肯定会读很多古诗,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大家?比一比,哪位同学记住的最多。评选小能手,今天又要给大家介绍一首新的古诗《画鸡》。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2、链接语文主题丛书128页《敕勒歌》。

这首古诗同学们读的真好,接着我们再来看另外一首。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六、口语交际,我们的画

同学们,学习完了优美的古诗,接下来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今天,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做客。看他们都画了什么?(出示图片:画画的场景)1.初步说话

让孩子们把自己画的画拿出来,分组讨论画的内容并加以点评。2.指导说话图

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画。群体学生共同聆听。3.学习以下短文,看看别人是怎样描述自己的画的。

秋天的果园 果园里,是不是天天在过节? 你看,柿子树上,挂满一盏盏 红红的灯笼……

问题:这首小诗真像一幅画!果园里还有什么其他果实呢? 要求学生思考,扩展学生的想象。

落叶 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同学们,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树叶都有什么颜色,像什么吗?快和同桌说一说: 秋天的树叶颜色有(),片片飞来像()。附:语文主题学习材料:

茄子宝宝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藏芝麻。

胡须里的故事

爷爷的故事真多,爷爷的故事,都在胡须里藏着,只要用手轻轻一摸,故事就如同 长了翅膀一样,轻轻飞出一个。悟空战哪吒 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全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秋天的果园 果园里,是不是天天在过节? 你看,柿子树上,挂满一盏盏 红红的灯笼……

落叶 秋风吹,树叶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下载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和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上语文园地二的教案和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

    张淼 人教四上语文园地二教案[推荐阅读]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 2、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锻炼文字组织和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

    部编版四上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

    四上语文园地一 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浙江省上虞市华维文澜小学 周 莹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胡桂芳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我以习作为例。习作要求......

    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

    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语文课对所有学生非常重要,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写一篇语文教案确保教学顺利开展。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

    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

    三下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

    语文园地二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