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5p(全)《眼睛和眼镜》课件设计
《眼睛和眼镜》课件制作综述
课件特色与亮点
仿真实验型课件《眼睛和眼镜》真正实现了电脑虚拟实验,精确、形象地展示了眼球结构、成像原理、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及矫正,并设计了配镜实验。对于每一内容的学习,都不是单纯地演示,而是交互式的仿真实验设计。不仅适合于教师课堂教学,更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验场景和现象仿真性强,提供了实际实验中没有的智能化判断。
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
《眼睛和眼镜》是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节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二是要了解不同眼镜是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本节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凹透镜、凸透镜的特点及光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已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也已介绍,本节把眼睛看作一架照相机来研究它的成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就较轻松。针对八年级学生探究能力并不是很强的特点,在教学课件中降低了探究难度,只是通过拖动相关元件来进行交互,突破性地让学生可自己探究出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生理变化和矫正方法等。
设计思路及表现手法
本课件设计了眼球结构、成像原理、近视及矫正、远视及矫正、虚拟配镜室、预防近视眼等六个交互式仿真实验场景。
“眼球结构”形象地展示了组成眼球的各部分元件,由于学生已在生物中学过其结构,所以这里只是复习和巩固一下,交互性是通过单击可查看各部分名称。
“成像原理”实验场景中提供眼球与照相机结构、成像对照图,照相机与眼球光轴左边远处(2倍焦距以外)放置有可在各自水平位置一定范围拖动的蜡烛,照相机与眼球处分别设计了可随蜡烛位置动态变化的焦距和像距值。当拖动蜡烛时,照相机与眼球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在拖动的过程中,照相机镜头的位置发生变化,即像距会发生变化,而眼球的像距不变,但晶状体的厚度会发生变化。所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得出“眼睛好像一架可变焦距的高级照相机”的结论。
“近视及矫正”提供的实验场景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到形成近视时眼球所发生的变化,并可探究出用什么类型的镜片来补救。
本环节由动画和交互操作两部分组成:动画部分演示近视的形成,交互部分探究对近视眼如何补救。
当单击播放按钮时,开始动画演示正常眼睛变成近视眼的形成过程,其中眼球前后径变长了,晶状体变凸了。同时,经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也发生了变化,成清晰像的位置提前了,视网膜上形成了模糊的像。动画完成时展现出探究补救近视眼的场景:提供了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片及拖放的位置提示线框。
学生可将凸透镜或凹透镜拖到眼球前的线框中看是否能补救近视眼。当把凹透镜拖到线框中时,凹透镜会将折射光线发散,再经晶状体折射后,光线会发散一点,清晰的像就会成到视网膜上,同时,场景下方出现原理;当把凸透镜拖到线框中时,凸透镜会将光线会聚,再经晶状体折射后,光线会聚的更厉害,清晰的像离视网膜越来越远,视网膜上像变得更模糊,场景下方也出现原理。
“远视及矫正”提供的实验场景与“近视及矫正”相仿,只是现象及结果不同。
“虚拟配镜室”提供了给近视眼配戴适宜眼镜的仿真实验场景,学习者通过自主尝试操
作,能知道配近视眼镜的原理及过程。
在本虚拟配镜室场景中,初始状态为上部放置的远处(5米外)蜡烛通过眼球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正常眼)。
眼球前设置镜框,作为拖动镜片的目的地。眼球下方设置近视度调节滑块,可向右拖动使晶状体的厚度变大形成近视(文字同步发生变化),越往右,物体蜡烛所成的清晰的像离视网膜越远,在视网膜上的像越模糊,表明近视程度越厉害。场景左下方设计有6块不同度数的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当调节好近视度后,如果没有按右下方的“开始”按钮就去拖动镜片,则会出现不能拖动镜片的提示。
当用“开始”按钮确定近视度后,可把镜片拖到眼球前的镜框中,由于拖的镜片不同,晶状体的厚度、所成清晰像的位置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若清晰的像没成在视网膜上,则视网膜上会出现模糊的像。
可把不同的镜片拖到镜框中去测试,当在镜框外释放镜片时,镜片自动回到镜架上。如果框中有镜片,再把其他镜片拖到框中时,会出现错误提示,并自动回到原处。
当把合适的镜片拖到框中后,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上,并且视神经上出现动态闪动和表示成功的文字。
按右下方的“重做”按钮可返回正常眼后重新开始实验操作。
“预防近视眼”提供了保护眼睛的注意事项图片,学生可拖动这些图片到相应的框中,如果拖到的目的地正确,会停止在此位置,若错误则返回原处,全部拖正确了,会出现提示。
内容结构与艺术布局
本课件中的眼球结构、成像原理、近视及矫正、远视及矫正、虚拟配镜室、预防近视眼六个环节是按照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的,在内容上各环节既是循序渐进的,也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可按顺序来学习,也可在任意位置退出去学习其他内容。
课件整体色调为蓝色,显得稳重和清新。封面上放大的眼球及写意的眼镜框形象地突出了课题;眼球中循环播放的动画生动地展示了课件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航菜单(学习内容)从上至下顺序罗列,配以眼睛闭合式动态按钮,使之一目了然,生动活泼;封面下方设计有向上展开的百页窗既可使画面整体和谐,又寓意打开知识的窗口。
课件各环节版面设计相同,为了使内容展示区最大化,标题、按钮放在最上方,内容导航菜单隐藏放在最左边,要进行其他内容学习时可移上去很方便的到达所需内容。展示区背景为深蓝色,镜片、光线、文字、晶状体采用白色和黄色等对比色,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光线、镜片、晶状体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变化。
课件流程控制交互设计方便实用。各环节画面左方隐藏放置内容导航菜单,可直达其他环节;画面右上角放置帮助、返回封面、关闭这三个功能按钮,方便学习者操作;对于还要出现按钮的环节,统一放在画面右下方来进行本环节的控制。
课件的帮助系统内容详尽、操作方便。封面上有整个系统的使用说明,每一环节都有本步的操作帮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调出相应的帮助。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学生自主探究。
课件中的动画有三处:一是封面眼球上循环播放的各环节内容展示动画,采用了遮罩效果,使动画与眼球浑然一体;二是表现近视眼形成的动画过程,这里采用了按钮来控制动画的播放,方便学生观看各方面的变化;三是表现远视眼形成的动画过程,处理方法与近视眼的形成进程相同。
元件要素与技术处理
课件设计的亮点和技术处理的难点是“虚拟配镜室”这一环节。关于本步要达到的交互目的前面已叙述,这里着重谈谈完成交互目的创意技术设计。
先来分析一下本环节的时间轴,如图1所示,共有4层、5帧,在场景舞台上为了方便观察,将重合的“开始”按钮和反应状态拉开了。
图1 在时间轴第1帧上没写动作,其他帧上都写有动作stop()。当程序运行时,就会停止在第2帧,状态显示为正常眼,镜架上覆盖有隐形按钮使镜片不能拖动,这时的滑片可在水平线上向右拖动,晶状体要变厚,清晰的像会向左移动、变小,视网膜上出现模糊的虚像(为了便于观察,图中将虚像向左移了移,实际应该在视网膜上)。本步将近视程度设了三档:轻度、一般、严重,分别设计在3、4、5帧中。当滑片向右拖一点进入轻度近视范围内时,下方的对应的“开始”按钮出现(其他按钮不出现),单击此按钮程序可跳转到第3帧。
图2 如图2所示,在第3帧的编辑窗口舞台上,除了原有的清晰的像和视网膜上的虚像外(它们在图中被遮住了),又放置有6个清晰的像,从左至右分别对应于镜架上的6个镜片,在遮挡层上设置有6个与背景颜色相同的矩形,用来遮挡原有的清晰像。程序运行到本帧时,隐形按钮消失,只有原来清晰的像和视网膜上的虚像显示,对应于镜片的像不显示。各镜片都可分别拖动到眼前的镜框中,当拖一只镜片放到框中后,对应的清晰的像显示在相应位置,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遮挡矩形遮住原来清晰的像,视网膜上的虚像位置不变,但大小会发
生变化。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加入的镜片使像的位置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当-100号镜片被拖放在框中时,对应的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上,覆盖住了下方虚像,出现正确的文字反应,表示配镜成功。
在第3帧滑片上放置有隐形按钮使其不能拖动。只有用“重做”按钮返回运行第1帧初始化后停止在第2帧上重新开始实验。
第4、5帧的制作设想与第3帧相同,只是对应像的位置不同,外形相同的镜片其实是不同的影片剪辑。
课件评价与反思
本课件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真正做到人机互动,可以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发现有些方面需要修改,如“成像原理”这一环节中,拖动照相机和眼球前的蜡烛时,要添加成像的光路,且拖动蜡烛时,光路随之改变。还有一个最需完善的地方就是“虚拟配镜室”,一是要添加光路,二是近视度做成无级调整。如果能把这两处修改好,那这个课件就更加完美了。
第二篇: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江苏省无锡市外国语学校 陈建全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物理(八上)》第68-71页,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课型: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和设计思想
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最后安排了《科学世界》供同学们阅读。《动手动脑学物理》穿插在《科学世界》之前。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学生下意识运用到的科学方法和良好的思维脉络展露出来,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未知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这是我设计的主要思想。我先通过“盲校的同学在认真地用手看书”导入,让学生体会残疾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热爱世界的情感,感受热爱生命的真谛。再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从长时间的近观导致眼睛的病变引入课题。
2.近视眼的成因,让学生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选用器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猜想。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同时我还为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了预备知识一栏,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地应用已学到的知识,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内化为学习研究的能力。这样做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最佳配合,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这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课后学习,把过去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转向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后学习),都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愿意探究、敢于创新等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过程和方法
●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关心残疾人和热爱世界的情感;●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五、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六、教具
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凹透镜一只、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之一: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眼睛会流露出你的感情,是心灵的窗户。(关键词:明亮的眼睛,心灵的窗户)情景之二:请戴眼睛的同学摘去眼前的眼镜,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关键词:摘去眼镜,景物变得模糊)情景之三:投影“浙江盲校的同学在认真地用手看书”的图片。(关键词:盲人需要帮助,爱心使世界光明)由此启发,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取其中三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1)眼睛为什么能看清物体?(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3)近视眼和远视眼应如何矫正?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会流露出你的感情,被称为。(填空)摘去眼前的眼镜,景物变得模糊。
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痛苦,激发学生的爱心。
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想了解什么问题?请提出一个有关眼睛的问题,写在下面:(过渡: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与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二)子课题1:模拟眼睛成像(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投影眼睛结构图,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
逐一介绍眼球的结构,并与相应的光学仪器相对应(提示学生,我们晶状体的焦距很短,只有1~2cm,因此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都在两倍焦距以外;同时让学生观察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的位置,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
简单介绍桌上的器材:充水的透明气球、用手电筒制作的光源、凸透镜两只(焦距不同)、白纸两张,让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眼睛成一个什么样的像?”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⑴实验器材的装置;⑵实验的步骤;⑶记录信息的方法;⑷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讨论结果完善补充。
实验一:把凸透镜与充水的透明气球紧帖放置,光源放置在凸透镜前两倍焦距之外并正对凸透镜,把白纸放置在充水的透明气球后接收像,记录成像的位置。2.眼睛的调节
预备知识: 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会聚本领越强。请一位同学在教室第一排和最后一排观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实验二:在透镜位置不变时,改变光源的远近,研究所成像的位置,位置是改变的。
进而提问:在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时,若要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成在光屏上,怎么办? 实验三:利用充水的透明气球模拟晶状体的变形与调焦。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观察并了解我们眼睛的结构
眼球的结构: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它上面成像(填空)明确玻璃体用充水的透明气球演示;晶状体用凸透镜演示;视网膜用白纸演示。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物体经过眼睛成倒立、缩小、实像。
思考并讨论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
共同归纳总结
(三)子课题2:近视眼的成因(对比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进行合理猜想,教师对猜想进行归纳和汇总。
组织学生讨论:(1)如何在上一个课题的基础上选用器材;(2)进行对比实验的步骤;(3)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4)应注意的问题。并对讨论结果完善补充。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实验四:在前面三个实验的基础上,更换一个焦距比较短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成像的位置与实验一相比较。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四)子课题3:近视和远视的校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备知识: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1.实验五:近视眼的矫正
取一个较大的焦距(当作正常眼)凸透镜,调节白纸(光屏),光源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换上一个较小的焦距凸透镜(当作近视眼),白纸(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在凸透镜前插上一个凹透镜(或学生的近视眼镜),观察白纸(光屏)上像的情况。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2.实验六:远视眼的矫正
取一个较大的焦距(当作正常眼)凸透镜,调节白纸(光屏),光源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换上一个更大的焦距凸透镜(当作近视眼),白纸(光屏)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情况。在凸透镜前插上一个凸透镜(或老花眼镜),观察白纸(光屏)上像的情况。
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
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进行用眼卫生教育。
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个人猜想、记录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有效的信息并与实验一的成像的位置相比较,得出结论:眼睛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
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做到用眼卫生
小组实验、研究、操作、记录(五)小结,布置课后学习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并完成课后学习(内容见附)。
附:课后学习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可以回答你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了吗?把你的结论写在下面。如果还不能解决,课后与同学讨论或与老师探讨。
2.按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知识,测出你的近点。你的近点是多少?和其他同学或家庭人员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相同吗?探究一下,其中有什么规律?你能完成你的探究报告吗? 3.谁不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明澈的眼睛?“爱护眼睛,远离近视”,是我们健康用眼的主题。写一句爱护眼睛的话,记在下面,并要求自己努力做到:。
4.调查一下我们及周边学校中学生用眼情况,统计出近视率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班里的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仔细。
来源:人教网
第三篇: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篇一:《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眼睛与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把眼睛作为一种像照相机那样的光学仪器,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眼疾的原因及矫正方法,主动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眼睛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的拓展,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设计的基本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上,通过物理知识在眼睛上的应用,力求达到学生能自觉地、科学地保护自己的眼睛的目的。
由于眼睛和眼镜学生很熟悉,所以从歌曲引入尽量简洁,直接过渡到对眼睛的学习,通过观看牛眼照相机的视频,为分析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教师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演示,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体会人眼是相当精密的器官,进而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密的可自动调节焦距的照相机;通过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增强探索知识的能力。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任务共分为: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正常的眼睛调节、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和保护眼睛四个部分。对于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和正常眼的调节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教学中多采用模拟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把科学探究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的方法,找到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生对眼睛和眼镜较熟悉,生物课上已经对眼球的结构、近视眼和良好用眼习惯有所介绍,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已有良好的基础。从物理的角度了解眼睛,了解正常眼睛的调节对于刚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较大难度。
重点:1.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科学用眼习惯的养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激光演示仪、自制水透镜、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固定板各一个
学生用(2人一组):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固定板、火柴各一;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各两个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篇二:《眼睛和眼镜》公开课教案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眼睛和眼镜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观察世界的窗口。《眼睛和眼镜》这一节从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逐步展开,在介绍眼睛的调节作用后,进一步引出了视力缺陷及其矫正的问题.1.模拟眼睛成像,随后,由模拟眼球成像实验与真正的眼睛的区别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
3.近视和远视的矫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研究研究课题
(二)子课题1探究“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三)子课题2: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对比探究)
(四)子课题3: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篇三: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板书设计
四、眼睛和眼镜 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1.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分别是那种透镜?它们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课堂练习:1.略 2.甲 3.略 能力提高:1.略 2.首先测定两个镜片的焦距(方法略),若为f米,设度数为x,则x=(1/f)×100。
小资料
罗马皇帝和单片眼镜
大约两千年前,罗马帝国有个名叫温纷的暴君,他很凶残,特别喜欢拿奴隶们在角斗场里的互相残杀来开心。可是他眼神不好,坐在看台上看不清那些凶暴残忍的场面。他命令工匠为他磨一副可以看清楚远处的眼镜。有位灵巧的工匠用绿宝石为他磨出一片凹透镜片,虽然粗糙一些,把它贴近眼睛,看远处的东西却清楚多了。
后来,在我国和外国,都陆续出现了用天然水晶磨制成的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那么,是谁发明了玻璃眼镜?发明家没有把他们的名字留在人间。目前,我们知道最早出售眼镜的地方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时间大概是在六七百年前。
那时候的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的。
大约到了16世纪末,才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可以架在鼻梁上的眼镜。
过去,人们配眼镜就上眼镜店去挑,戴上哪一副看得清楚些,就挑选哪一副。
本世纪初,出现了科学的检查眼睛视力的方法,叫做“验光”。
第四篇: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说出眼睛的构造,简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简述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眼保健意识。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教学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这些东西(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等),每摸一样,说出这是什么?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拿着不同东西,让学生们摸。
[师]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 [生]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触觉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其实这些东西的特点,除了用手摸,用眼睛一下就看出来了。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上节课我布置收集关于跟睛的资料,来说给大家听。
二、新课教学 [放投影片,课本图3.4—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 [生甲]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生乙]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生丙]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人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生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师]大家鼓掌,对他们精彩的讲解进行鼓励,谁还有不明的问题,请提出来。[生甲]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 [生乙]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生丙]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生丁]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生戊]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师]请从你们收集到的资料中来解决这些问题。
[生甲]眼球的附属结构: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险;睫毛、结膜、泪器。
[生乙]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生丙]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生丁]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人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生戊]光线由物体射人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在课下做了不少工作,说明准备得很充分,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一)眼睛(板书)主要构造; 我们的眼睛实在了不起,我们不需要像摄影师那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光暗或物体距离,我们的眼睛会自动作出调节,只要眼睛各部分运作正常,每一次我们均可“摄”取一张美丽动人的“相片”。有些人单*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处理? [生甲]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生乙]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生丙]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太强,致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开,形成一个模糊的光魔,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生丁]远视眼是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扁,折光能力太弱,致使近处射来的平行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聚成一点,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师]那么怎么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看投影。(课本图3.4—
3、图3.4—4)[生甲]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生乙]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人眼睛。[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请继续提问。[生甲]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生乙]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 [生丙]怎么预防近视眼? [生丁]眼镜的度数是怎么来的? [生戊]什么是假性近视?什么是真性近视?
[师]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找出答案。
[生甲]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生乙]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生丁]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生戊]预防近视要做到: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 cm。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宜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生已]老花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变差,调节能力减弱的缘故。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看远物不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但在看近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
[生庚]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1/f 如果远视很严重,所戴花镜(凸透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 m-1它的焦距是1 m.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了,但如何预防?如何矫正?(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三、小结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组成。2.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3.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四、布置作业
P64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P65科学世界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1.甲图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是正确的。
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应成为平行光,而乙图的光线向外发散,是错误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应发散,而丙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向主光轴*近成为平行光。丁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是错误的。2.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睛镜片相对较平。
3.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
4.+300度是远视镜片,-200度是近视镜片。焦度是3 m-1,焦距是3 m,眼镜度数越深,说明眼镜镜片焦距越短。
五、板书设计
近视眼:凹透镜远视眼:凸透镜
第五篇: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保康县实验中学 周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2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认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眼保健意识。
(2)体验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2.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具】
光具座、蜡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5cm、10cm)凹透镜、火柴、眼镜、课件、探究报告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首先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不过,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音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播放:动画《爱眼健康歌》 师:音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保护眼睛……
师: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大家想了解眼睛的哪些知识呢? 生:回答…….师:看来大家很想了解眼睛的很多知识,一些我们今天在课堂解决,其他留给同学们课外探究思考。本节课主要研究三个问题:
幻灯片展示:(1)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应如何矫正?(3)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应如何矫正?
2、新授
探究1: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师:下面我们首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知道眼睛的结构。
投影展示:眼睛的结构图,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师:其实眼球就好比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对比照相机和眼球成像,让学生观察说出对应关系:
角膜和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师:照相机要使远近不同的物体能在胶片上成清晰的像,应该怎么调节?
生: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改变像距)
师:根据眼睛的结构,能这样调节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以前的实验:
动画flash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关系。
师质疑: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物距改变了,像距可以改变吗?
生:不能
师:眼睛成像时,像距不能改变,要得到清晰的像,只能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了。怎么改变呢?我们首先复习一下旧知识。
师:结合图分析如图AB是两个口径相同的凸透镜,他们的焦距分别为3cm和5cm,根据凸透镜光路特征,画出折射光线,比较哪个凸透镜对光的偏折多?
生:……
师小结:凸透镜中间越厚,焦距较短,凸透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越大
师:现在大家来分析,当人眼看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要使像成在以前位置,晶状体形状应该怎么变化?(教师引导分析)
设想一发光点S发出光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一像点(出示光路)
如果光点S移近凸透镜时,他所成像的位置就会远离透镜(出示光路)如果光点S远离凸透镜时,他所成像的位置就会靠近透镜(出示光路)
师:假若要使这两次所成的像成的像都回到原来位置(幻灯片展示),那么应该换用什么样的透镜呢?
生:……..师:同学们思考,如果此时把透镜所在位置当做眼睛晶状体,而像的位置当做视网膜,如果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形状如何变化?
生:
师:如果眼睛看清远处物体,晶状体形状如何变化?
生:
师小结:眼睛晶状体就是一个可以自动调节厚薄的特殊的凸透镜,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使物体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眼睛观察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使物体清晰像成在视网膜上。flash模拟眼睛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师:人的眼睛就是一架自动调焦的高级照相机
探究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应如何矫正?
师:如果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不能满足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时,这样就会形成近视和远视。下面我们首先研究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师: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什么呢?
师引导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近处物体,眼睛晶状体变厚,说明此时晶状体调节作用能使物体成清晰的像,而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看不清说明晶状体调节作用达不到正常人的薄度,说明晶状体太厚还是太薄了?
生:太厚
师:晶状体太厚,像成在视网膜什么地方呢?
出示探究课题,研究近视眼成因和矫正(1)模拟正常人眼看物体(2)模拟近视眼看物体(3)模拟近视眼矫正
实验前教师作引导:
1、出示装置,指出对应关系
2、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能改变吗?(找学生回答)
3、注意实验时,记下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 学生动手实验完成模拟1 师: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更换近视眼凸透镜?观察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完成模拟2 师:当更换近视眼凸透镜时,还能看到清晰像吗? 生:…
师:猜想此时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还是后面?如何验证? 学生动手实验
师: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什么位置?如何观察?
生:视网膜前方,…….师:结合光路分析,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要使折射光变得会聚一些还是发散一些?什么仪器能满足这一要求?
生:凹透镜
学生动手模拟近视眼矫正 师:找学生说出方法
Flash分析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幻灯片投影介绍激光准分子技术
探究3: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应如何矫正? 老年人看物体图片引出远视眼 师:老年人看不清近处物体而形成远视,现在大家自己设计实验来研究远视眼成因和矫正。
探究提示:
1、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说明晶状体调节作用达不到正常人的厚度,说明晶状体太厚还是太薄?
2、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什么位置?如何观察?
3、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该采用什么光学仪器矫正? 学生动手实验
师:找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Flash分析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师:近视和远视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变,尤其青少年学生近视比较多,为了保护我们明亮的眼睛,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视频介绍眼保健方法
3、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幻灯片展示
4、课外探究:
①调查班上近视发病率,了解近视发病原因,提出怎样预防近视?
②上网查询有关保护眼睛的相关知识。
5、板书设计
3.4眼睛和眼镜
1、眼睛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厚
眼睛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
2、近视眼:晶状体太厚,像成视网膜前(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晶状体太薄,像成视网膜厚(凸透镜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