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士学术论文评语
博士学术论文评语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博士学术论文评语》的内容,具体内容:虽短,但是至关重要,涉及到能否毕业、能否得到相应学位,或能否以优秀的评价取得相应学位等问题。我整理了博士学术论文的评语,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道德体验论》的研究...虽短,但是至关重要,涉及到能否毕业、能否得到相应学位,或能否以优秀的评价取得相应学位等问题。我整理了博士学术论文的评语,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道德体验论》的研究不仅具有推动道德教育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推动调整道德教育实践着力点的现实意义。
论文掌握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资料,旁征博引,对体验的内涵和道德教育的本体问题等,力求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建构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论文对该体系中六个主题的研究假设,论点鲜明,剖析精细,论证严谨,可成为一家之言。其中在若干问题上显现了作者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的钻研能力。尽管其论证尚有待继续完善,但其原创性是应该肯定的。
总地看来,这篇论文所倡导、建构的道德体验教育,其立意、观点是正确的,其论证是有创意的,作为一家之言是持之有据言之成理的。为了繁荣学术,应予以应有的尊重。
博士学术论文赏析
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
内容 提要 杜威的伦 理学 是他的 哲学 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 分析 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 经验主义” 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从 1871年到 1953 年他对伦理 问题 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写了一些论著来阐述一般的道德问题、源于特殊生活经验的特殊道德问题以及道德问题与其他问题的相关性。但杜威并没有建立严格意义上的伦理学体系(比如,像康德和罗尔斯那样的体系)。他曾自诩在哲学上进行了另一次“哥白尼革命”,而伦理学是实现这场革命的关键,因为他的伦理学不仅抛弃了传统的二元论的假设,而且真正把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来对待。
1922 年的《 人性与行为》、1930 年的《道德中的三种因素》以及 1932 年的《 伦理学》都体现了他的成熟的伦理思想。下面,我将主要根据这三部论著对他的伦理思想做一些分析。
一、道德自我与选择
杜威不愿用“主体”与 “客体”这类二元对立的方式去思考伦理问题。他把道德作为一种经验,而经验始终离不开活生生的情境。因此,杜威比许多其他伦理学家更关注情境对于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也正因为这一点,他在许多方面开辟了当代情境伦理学的先河。
杜威在考察道德情境时发现,我们无法回避自我与情境的相互 影响。
自我对行为目标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后果均与情境相关。在不少情况下,人的行为选择常常能产生一种新情境。从这种意义上说,情境也可以是选择的某种结果。在人类的生活中,只要我们面对不同的可能性,我们就需要选择,即使我们面对那些可能性不做选择,我们也是在做出选择。所以,杜威总是把选择作为自我的最典型特征。正如在“杜威的伦理学:作为经验的道德” 一文中所说,在杜威的 “伦理学中,道德自我是在道德上重构令人困惑的情境的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当某个特殊情境中发生交易时,这个自我既影响发生的事情又受发生的事情的影响。这一点在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与我们给情境所赋予的特征的性质之间确立了一种重要的有机的关系。
由于道德自我与情境的这种互动关系,道德自我常常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满足急切的单一目的并因此宰制这种满足时,自我应该明智和审慎,在承认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提出的那些要求时,自我要忠实可靠;在赞扬和指责时应慎用认可或不认可。此外。道德自我要积极地发现新的价值观念,并修改旧的观念。在对待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 理论 时,杜威一直主张采取继承与变革并重的态度,那些极端的道德理论虽然荒谬,但对促进价值观的变革可能有促进作用。最关键的事情是有效地运用其积极的方面。本着这种精神,杜威在考察康德的义务论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以及各式各样的功利主义理论时总是采取建设性的批评态度。这种态度使他一方面看到了上述道德理论的局限,另一方面不断从中汲起智慧与灵感。
按杜威的分析,康德的伦理学确立了道德自我的至高无尚性,原则先行
体现了它的基本旨趣。在 社会 实践中,这种理论虽然无法彻底贯彻,但塑造了一种尊重理性的传统,这种传统为道德知识发挥积极作用留下了空间。在康德那里,自我即是最高的独一无二的道德目的。除行为后果之外,善良意志乃是唯一的道德之善。美德伦理学与康德的义务伦理学不乏相通之处,比如,它将道德的善与美德统一起来,这样,做一个好人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持自己的美德。如果将自我作为唯一的目的,那么,行为及其后果 自然 要被作为单纯的手段,作为保持善良自我的外在工具。早期功利主义者们就持这种立场,因为他们把某种结果,即快乐作为唯一的目的,自我则成了实现快乐的手段。
杜威宣称其伦理学要改变自我与后果的这种僵硬对立,因为他认为自我与后果是必不可少的两面。一方面,人并不是停留于内心生活中,一个人的愿望再好,如果不借行为及其后果来表现,将显得毫无意义;另一方面,行为的后果并非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选择的,受制于自我并体现了自我。自我并非产生结果的纯粹手段。后果进入了自我的结构中,自我也进入了道德后果中。杜威还用砖与房子的关系来解释道德自我与道德后果的关系。砖是建房的手段,但又不仅仅是手段,因为它们最终成了房子本身的一部分。同样,行为及其后果是与自我不可分的,它们既显示自我,也形成和检验自我。
由于受米德的影响,杜威对自我的分析常常借用行为主义的术语并遵循了米德的某些思路,把行为选择作为自我的重要特征就是其中之一。杜威把选择分为两种:即自发选择(偏好)和故意选择。自发选择先于故意选择。前者受欲望、刺激、偏好的重要影响。比如,无论欲望如何盲目,它都会促使人选择一个而放弃另一个,自
我在同时注 意某些对象时,也总是把其中的某个东西的价值看得更高,尽管其他东西对他并非不重要。在影响自发选择的各种因素中,习惯是最持久、影响最大的一种因素。它时时刻刻左右着人的行为,使人不必每遇事情就来一番比较,也不必就此仔细思考一番。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自然与社会的共同产物,也是人应对万事万物变化的一种非常 经济 的方式。因为它使人不必对各种事物进行比较后再做决定,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好的习惯是增进人的利益的很经济的手段。道德上的自发行为,虽然有赖于培养,但一旦养成,就会使人在面对变化的情境时不假思考地做出选择。道德 教育 如果有利于好的自发行为的产生,有利于好的习惯的形成,就算达到了成功。杜威对习惯的分析使人不禁想起将习惯作为” 人生的伟大指南-的休谟,但杜威在分析时引进了 现代 的道德 心理学的成果,而没有像休谟那样停留于单纯的狭隘的经验主义框架中。
与自发选择相反,故意选择体现了道德自我的主动性。由于它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所以,它比自发活动更能表现人的高贵性,也更能表现人的复杂性。人有很多意愿,有充分的想象力,这使得人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容易满足,人的精神世界均与人的故意选择相关。在故意选择中,人一开始表现出某种犹豫,但随后又摆脱犹豫。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比较过程,因为人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可能性时,总是有意对那些对象和可能性进行比较。在这里,人表现出对对象的价值的意识。尽管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价值意识,但他们并不完全从个人的喜好出发进行选择,他们会融合已有的个人经验以及直接和间接的知识进行判
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人的选择中始终包含着对自我的意识,特别是人对自身能力的意识。人们之所以很少选择做自己完全办不到的事情,就是因为人会对自身的能力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进行比较,然后做出适当的选择。杜威与其他实用主义者都特别重视这一点。基于这一点,实用主义有时被解释为实效主义。杜威指出,每一种故意选择都维持着与自我的双重关系。它显示现存的自我,也形成未来的自我。被选择的东西就是被发现适合于自我的欲望与习惯的东西。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每种不同可能性在呈现给想象时诉诸自我构造中的不同因素,从而为品格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在最终选择中发挥作用的机会。最终的选择也形成自我,在某种程度上使之成为新的自我。
上述论断表明,杜威是从两个方面去思考自我:一是从现在出发去思考自我,一是从未来着眼思考自我。选择与这两个方面都有关系,因为选择往往涉及习惯与欲望。习惯与过去相关,欲望与未来相关。人在选择对象时也在选择成为什么样的自我。杜威有时将自我称为人格,并认为人格并非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而是实现结果的能动力量。自我或人格也不仅仅是外在的动力因,它本身就是内在目的。亚里斯多德和黑格尔都曾提出过人格是由一系列行为表现出来的观点。杜威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人格其实是由人的不断选择造成的,好人选择成为好人,坏人选择成为坏人。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让人懂得如何选择。明辨是非、懂得善恶最终是为了选择。自我是行为的动因,但不仅仅是动因,因为自我在选择时已经融入行为之中,并且显示了自身的本性。因此,对一种行为做出道德判断也就是对表现这种行为的自我做出道
德判断。把自我与行为割裂开来不仅会导致我们仅仅根据一个人的动机去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且会导致我们错误地把自我作为手段。杜威是一个强调知行合一的哲学家,尽管不同时期强调的程度有所不同。这一点决定了他会将人的道德行为与认知 联系起来考察并突出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性。所以,杜威说,只有希望并努力争取善的结果的自我才可能是善的。正确的道德理论总是承认自我与行为的统一,而错误的道德理论总是把自我与行为,行为与后果割裂开来。我们之所以没有给其他动物的行为和自然事件赋予道德价值,也不对它们做出道德评价,正是因为它们并无道德自我,没有道德意识。比如,我们并不说一只猫吃掉了邻居家的鱼是不道德的。
在杜威看来,强调自我与行为的统一还有另一层意义。这就是它有于我们理解动机的本性。如果不承认这种统一性,动机就被看作外在的东西,而自我也就成了惰性的被动的东西。实际上,自我始终是能动的,正有道德的人。将动机看作从外面影响自我的诱因实际上混淆了动机与刺激。对伦理学而言,区分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动机是道德自我的一部分,它为人的活动确定方向,从而影响人的现实选择。
二、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
杜威特别关注道德情境中的不确定因素问题并认为过去的道德理论特别是约定论由于忽视了这一问题而陷入了困境,因为这种理论只看到了善恶的冲突并断定这种冲突中不应有任何不确定的方面,从而导致了理论的僵化和解释的无效。杜威列举了不少实例说明,讨论道德问题不能脱离现实的情境。我们有足够的根据说,做一个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就意味着做一
个情境论者。
孤立地、抽象地谈论善恶在杜威看来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人的行为总是与现实的条件和道德情境相关。一个人越有良知,就越关心其行为的 “道德性质,就会越意识到发现何为善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即便是最不道德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做出符合道德的事情,甚至那些罪犯也曾在是否履行某些义务之间摇摆不定,因为他并非生来就是罪犯。然而,这并不意味承认道德情境的复杂性会陷入道德相对主义。考虑道德情境的具体性、复杂性只是要求我们考虑行为的具体条件和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及道德观念的冲突。杜威认为,道德的进步取决于人们对那些不确定的相互冲突的因素做出细微区分的能力,取决于人们感知未注意到的善恶的各个方面的能力。相反,道德的退化则取决于上述能力的丧失。道德行为就存在于不确定性因素和冲突的可能性中。这一点恰恰决定了我们要在做出道德判断时尊重道德情境。换言之,内在冲突乃是道德情境的本质。
人是在具体经验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道德情境至少有三种独立的变项或因素,这些变项或因素都有自身的源泉和基础,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道德判断中发挥不同的影响,正因为这些因素性质不同,我们有必要分别考察它们与道德情境的关系。
首先,我们有必要考察冲动与欲望。它们是人类行为中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无视人类冲动与欲望的伦理学将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冲动与欲望在决定人的行为取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活生生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做一个好人并不在于消灭这种欲望,而仅仅在于懂得何时克制这种欲望。如果欲望无法预知地起作用,人们就无法评估它的价值。而当欲望获得了
满足,情境就发生了变化。但从行为的结果看,欲望和冲动是可以衡量并且可以比较的。一种情境可以激起冲动与欲望,也可以被欲望和冲动所改变。欲望可以引导人对情境做出反应,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甚至彻底改变情境。由于人有预见,反省和理性筹划的能力,他可以有意识地强化或减弱这种欲望。比如,一个人想得到某个东西,也就是说,他对这个东西有某种欲望,但得到的途径可能很多,或者说满足这种欲望的方式可能很多。如果他选择偷盗,他的行为无疑与道德要求相悖。此时,他如果根本不考虑道德要求,他就会选择最省力的方式来满足欲望,不道德和犯罪往往在这时发生。对个人而言,选择不道德和犯罪可能是暂时最经济的方式,但对群体来说恰恰是最不经济的方式,因为它对群体利益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有减损。当一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机制使得不道德行为和犯罪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遵守道德和 法律 所带来的不便时,有理性和预见能力的人们会选择后者。尽管有些人在被欲望支配时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行为的后果,但通过与其他类似情境的比较,他很可能在一闪念间改变自己的行为。在道德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中,情境教育之所以比抽象的说教更有效,其秘密就在这里。
在杜威心目中,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和估算能力可以随人的预见和反思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而从其他类似的情境中获得的经验和判断可以有助于人们在某一情境中修正自己的当下判断。人的理性能力使人面对具体的道德情境进行预见和比较,对自己的欲望和冲动进行克制或强化。杜威甚至说,人的日常理性能力就是预见和比较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将人提升到拥有尊严的层次。
与冲动和欲望相关,我们需要考察情境的第二个独立因素,即目的。目的在道德经验中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的。它不仅给人以方向感,而且使人的行为尽可能少地浪费于无用的东西上。它不仅引导人的行为选择,而且影响行为的性质。在日常情境中,目的有高远主次之分,次要的目的可以上升为主要目的,不同的目的可以形成统一的目的系统。一旦预见能力被用于招致客观的结果,目的观念在行为中就是自明的。结果可以体现行为的目的,是目的的实现,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东西,未预料到的东西。但这不妨碍人们去按目的行事。道德判断往往是对体现行为目的的结果的综合评估,评估正确的东西后来常常成为道德经验的一部分,或成为后来行动的参照。人类的祖先往往关注健康、财富、战斗中的勇敢、与异性关系的成功这类初步的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人们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生活目标,并确立了一个等级的价值系统。最高目的,即善的价值渐渐成了价值系统的顶点。所有道德理论的确立都有赖于这一观念的产生。许多宗教的形成也或多或少与这一观念有关,至少对西方来说是如此。杜威甚至断言,善的观念在希腊哲学中一开始就与秩序(宇宙秩序和城邦的秩序)有着密切的关联,法律实际上体现了受善引导的价值体系的要求。其目的在于维护共同体的基本秩序。
最后,杜威谈到了道德情境中的第三种独立因素,这就是个人对他人行为的赞扬和指责,鼓励与谴责,奖励与惩罚。这种因素以个人评价为基础,它们包含个人对他人行为的道德判断,并且出现在他人的行为之后。它们一开始就体现了道德评价的社会性。一方面,赞扬和指责,鼓励与谴责,奖励和惩罚旨在影响他人的后续行为,并且隐含着某种行为的道德标准;
另一方面,它们反映了某种程度的社会共识。遭到普遍赞扬的行为往往成为原始的美德,而遭到普遍指责的行为往往成为原始的恶行。
杜威把赞扬和指责视为人性的自 发表露,认为它是自然的,或者说是出自本能的,它们既不取决于对对象的考虑,也不取决于向他人提出某种要求。但它们的确折射出对美德与恶行的观念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涉及得到社会认可和不认可的行为。虽然个人在运用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时可能融入个人的感情和好恶,但其主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
在具体的道德情境里,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虽然每种因素各有自身的源泉并且正是这一点决定了道德情境的不确定性,但这些因素需要综合地起作用。善恶的对立,对错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它们有时可以相互转化。从欲望的角度看是好的东西,从社会要求的角度看却是坏的;从欲望的角度看是坏的东西恰恰得到舆论的认同。道德生活是极为复杂的,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能将道德情境的各种因素简单地还原为几条抽象的原则。这是杜威反复强调的观点。
在 1932 年问世的《人性与行为》中,杜威指出,“对行为的反思意味着不确定性并最终需要就哪种做法更好做出决定”。如果想知道哪种东西更好,我们自然得进行比较,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善恶的区分只有就行为而言才有意义。但有关善恶的知识对我们做出判断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杜威在 1932 年的《伦理学》中还专门就道德判断与知识的关系进行过论述。在《人的问题》以及《经验与自然》 中我们也偶尔可以看到相关的讨论。
然而,我们首先应当明白的是,杜威所说的知识是广义的知识,人的行
为甚至也可以被看作知识。“一切知识都表达了一种选择与整理材料的技巧,以便有助于维护生命的过程和活动”。道德知识是涉及行为的知识,它是道德判断的前提,而道德判断也可以是一种新知识。当我们对着孩子们说某种行为是好的时,我们也在向孩子们传递一种道德知识;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公认的道德行为时,这种行为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知识。在这方面,杜威的看法与我们 中国 人所说的“ 言传身教” 的观念是一致的。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杜威比较关注道德知识的本质,功能与起源以及它与道德判断的关系问题。
杜威认为,传统道德理论在对待上述问题时各执一辞,它们代表了理论家对道德生活中的不同倾向的强调。一类道德理论家强调道德中的情感因素,一类道德理论家强调道德生活中的理性因素。杜威则主张综合地对待这些因素。但在这些因素中,理性的作用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当我们考察道德知识与道德判断的关系时,这一点尤其明显。苏格拉底曾说“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则说“无知是万恶之源”。他们显然把以理性为根源的道德观念引入了伦理学并深刻地影响两千多年的西方道德哲学传统。
但杜威提醒我们,只有在反思性的道德行为中,理性的因素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反思性的道德本身就包含思想与知识。道德行为并不是完全脱离日常行为的,我们很难在生活经验中将道德领域与非道德领域截然分开。在家庭、邻里和群体的关系中,我们的行为总是与某种价值观联系在一起,但我们有时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
按杜威的看法,道德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并不限于具有道德意义的事情。只要我们对对象或行为做出评价、比较,我们都在形成一
种价值判断。杜威甚至认为我们在对待天气这样的自然事件时也不满足于单纯的外在陈述,因为所有的判断都意味着给某物赋予价值,即便它有时是隐含着的,它在具体的情境中往往会一一显露出来。因此,我们在认识对象的性质之后通常会将这些性质与我们的需要联系起来考虑,进而言之,它会对对象有重构性的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杜威断言,道德知识会形成某种框架,从整体上影响我们在特定情境内的道德判断。道德判断可能是直观性的判断,即,在看到某种行为后不假思索地得出的判断。这时,原有道德知识仿佛成了一种标准,在瞬间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对象。道德判断也可能是经过一番了解分析之后得出的判断,这时,原有的道德知识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显得特别复杂。但是,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道德知识之外的知识也可以促进道德知识的发挥。比如,有些人可以很快洞悉别人的需要与情感,而一个儿童可能在这方面显得迟钝。一个训练有素的行为 科学 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预见某种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如此等等。
从总体上看,道德判断大多是直觉性的判断,大部分人都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接受的教育对一种行为很快做出判断和直接的评价,而不必来一番推理。这一点决定了伦理 研究 与一般科学研究的区别,忽视这种区别会使我们简单地相信一般科学研究 方法 可以直接搬用到伦理领域中来。然而,这并不表明,我们可以走向极端的直觉主义。杜威认为,极端的直觉主义与极端的保守主义常常会走到一起。它的最终后果是否定人类可以理性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简短的评论
杜威一生著述宏富,他的思想不断变化、发展 和完善。但是,他一辈
子总有一些不变的主导观念,道德的性质、目的等等一直是他关心的 问题,在讨论这些问题时,他总是离不了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两个主题,因为前者体现了道德的相对确定方面,后者体现了各种不确定方面与确定方面的复杂关系。杜威的伦 理学 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不把道德看作僵死不动的规定,而是强调道德的适时性,用我们今天常用的 语言说,就是强调道德要与时俱进。从这种意义上说,杜威的伦理学的确反映了伦理学兴趣的重大转变,同时也带来了伦理学 研究 方法 的变革。
首先,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康德的西方主流伦理学家一直非常重视对道德概念的厘定和道德原理的探究,换言之,他们着力点在于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恒常性。即便他们关心道德情感、道德 经验这些不确定的方面,他们也主要是为探讨一般道德原理服务。自启蒙运动以来,这一点更为明显。杜威则一直认为,道德是 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脱离了活生生的生活 实践,道德原理和概念就没有多少意义。
社会 的情形,天天不 同,道德所以适时宜,便应该求新经验新观念的生长来应付时势,不应盲从旧法,所以道德无止境。杜威的这一基本思想使他合乎逻辑地关注道德情境问题。因为正是道德情境体现了道德行为的多样性和流动性。而对道德情境的关注也意味着生活经验真正进入了伦理学视野。这势必给道德 教育 提出“从生活出发,从实际经验出发” 的要求,从做中学这一口号尤其适用于道德教育领域。因此,杜威的伦理学为道德指出了面向生活的可能性。
其次,杜威对道德自我做出了新的阐释。他不再像康德那样坚执于绝对的先天结构,也不像休谟那样一味强调习惯。他看到了道德行为中变与不变的因素。由于刚刚谈到的原因,杜威明确地指出了道德的 历史 性,并
主张化被动的道德为主动的道德,从而比较令人信服地说明了道德的革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杜威的解释,在专制 时代,道德自我隐而不显,其原因在于人压抑着。而在 现代 社会,影响 人的因素更多,人受挫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刺激情绪的机会也更多,如果人没有对自身行为后果有更清楚的预知和判断,人所面对的社会 环境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人所需要的幸福感就不能提高。从这种意义上说,杜威的伦理学为人的道德自我的完善探索了新的道路。
最后,杜威在伦理学研究中采用了发生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引进 自然 反映了杜威对达尔文 理论 的创造性运用。不管这种方法有多大的局限,它被自觉地用于伦理学领域本身就表明了杜威的改革尝试。更为重要的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学方法的广泛运用推动了整个人文社会 科学 的繁荣。伦理学因为采用了这一方法而比以往的道德理论更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转换更新过程,从而为个人的道德教育和新社会的道德的塑造提供了理论根据。
总之,杜威的伦理学是不可轻视的。了解他的伦理思想不仅有利于了解他的 哲学 理论的基本取向,而且有助于我们汲取他的实践智慧为新时代服务,因为他的理论中的确有许多富有现代意义的洞见。
第二篇:博士报考评语
1.该同学积极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该同学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六级,具有较好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够自如地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能够用英语撰写本领域的学术论文。该同学在研究生期间参加了课题组的部分科研项目,能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研究内容,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
2.该生在××大学××学院攻读硕士期间,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进一步深化了专业方面的理论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出色的完成了硕士课题任务,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学方面的研究方法,并对××等方面有较深入的思考。该生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六级,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参加了部分科研项目的工作,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技能,并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
鉴于该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且本人有进一步深造的强烈要求,特推荐该生报考贵单位博士研究生。
范文二:
3.该同志在××学院××系工作期间,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注重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水平;该同志品行端正,团结同事,为人师表,较好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受到上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该同志刻苦认真,掌握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4.从硕士生学习阶段和考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情况看,该考生有继续培养的前途,对考生报考博士生的意见:该生在硕士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进一步深化了专业方面的理论学习,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在学期间该生参加了部分科研项目的工作,对实验现象和相关结果能够灵活运用有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对所做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和撰写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反映出该生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该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且本人有进一步深造的强烈要求,特推荐该生报考贵单位博士研究生。
第三篇: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常识
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常识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只有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才会开始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训练,所以有学者将博士生教育定位为“对未来研究者的训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常识,欢迎阅读查看。
一、选题:在学术期刊、专业书籍和兴趣之间
选题关乎学术论文的创新程度及水平高低。很多时候,尤其是在初学论文写作阶段,不少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在钻研了部分庞杂的专业知识以后,面临着无题可论、不知从何入手的困境。大体上讲,摆脱这种困境有以下两种方式:
1从学术期刊中挖掘和寻找选题
学术研究的基本话题在较长的时期内变动不大,很多问题争论未决,历久常新,比如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教育学中的考试问题,从学术期刊网上可以查找到上万篇文献,但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解读、不同的逻辑,能够源源不断地写出新意。而且,在学术期刊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某个选题,其研究进展一目了然,文献追溯也很系统。而专业书籍属于个人专论,时效性又滞后,显然不具备这个优势。
因此,博士研究生应长期不定期地到图书馆翻阅本专业学术期刊,这既有助于获取相关学术信息,也有助于捕捉学术论文选题。论文斧正老师在线球球1550116010当然,由于知识爆炸,现在的学术研究朝专、精、深方向发展,所以翻阅学术期刊时没有必要细读全文──感兴趣的论文除外,我们只需要翻阅每期的学术期刊标题即可,通过他人的研究选题,挖掘潜在信息,从中获得选题灵感。如果因各种原因图书馆的本专业期刊有限,可以在学术期刊网上通过“刊名”的方式检索与本专业相关的所有核心期刊(如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 CSSCI源刊),从而获得选题信息。
2从专业书籍中拓展自己的思路和选题
如果本硕博或者硕博是同一个专业,或者即使是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者,在比较牢固地掌握了专业知识以后,除了从学术期刊11年老编辑荐刊在线球球766085044中挖掘和寻找选题以外,还可以通过专业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的阅读,在灵光一现中获得选题。其实,任何一门学问,钻研到了极致都是美学。因此,在阅读专业书籍时,我们将会在独到的阅读中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获得一个个学术兴奋点,以此找到阐释问题的出发点。
在选题过程中,兴趣至关重要。正如著名的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所言,学业之旅是长程赛跑,那么,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就是兴趣。因为有兴趣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灵感。当然,刚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时候,我们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多翻阅专业学术期刊,多阅读专业书籍,我们将会逐步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
二、研究:文献阅读的意义新生和资料收集
选题确定后,文献的阅读以及资料的收集便构成了文科类博士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献包括期刊论文、专业书籍、报纸、网络文章等。科学学的研究发现,文献阅读及资料的收集至少要占学术论文写作三分之一的时间。
1学术研究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学术研究规律和文学创作不同,它不能完全依靠内心体验,自说自话。学术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继承性,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因为学术论文的写作是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内进行的,而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任何学术研究都不可能从零开始,因此,在论文写作前,必须了解前人对本选题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否则,费尽心力得出的研究结论有可能早已有之,那么,研究也就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可言了。
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类的科学研究差异甚大,正如我国美学家李泽厚所说:“文科和理工科不同,不搞实验,主要靠大量看书。”由于学术论文是对某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那么,对选题相关文献的阅读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对象本身。记得一位文科类博士生导师对新入门的博士生曾经这样表达文献阅读对研究的意义:“如果你能通读本专业 100本中外专著,你的学术水平就脱胎换骨了,你做学问就有了根底,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就不一样了。”这是对文献阅读相当有见地的理解。
2文献阅读既是学术研究的基础,也是学术灵感的源泉
文献阅读的意义在于,第一,掌握本选题研究进展。通过文献阅读,我们可以了解本选题哪些问题早已解决,哪些问题尚存争议,哪些问题有待挖掘,哪些问题尚属空白。第二,在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拓展我们的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通过阅读与本选题相关的、众多学者的各种研究文献,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思维视野,深化我们对选题的思考,从而提升我们的知识结构和观念层次。第三,在研读中孕育学术见解。学术文献似乎有一种特异的“激活酶”,它能在我们身上激活出高于我们常态的精神能,萌生出超常的联想、推理,或者获得对自己记忆库储存信息的新的编码,于是往往会出现禅宗六祖所描绘过的那种玄妙的“顿悟 ”。因此,文献阅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孕育观点、培养学术语感的过程,从而促进我们在文献阅读中对本选题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3研读文献过程中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收集资料
文献研读得越多,论文的思路也就变得越来越清晰。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无不得益于深厚的文献资料的积淀。
一般而言,写作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收集的文献资料至少应有上万字,甚至十万字、几十万字。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在研读文献时要学会做笔记,要带着问题阅读,并对写作学术论文可能有启发意义的相关字句和段落进行摘抄。做笔记要注意两点:第一,标明出处,如论文标题、作者、期刊名称、发表时间、页码;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等,以方便写作学术论文时标注参考文献。第二,摘抄时,可在每一段落后面标注阅读时对此论述的心得、见解等,以方便正式行文时导引思路。有时候,我们想研读与选题相关的经典著作但又不知有哪些经典著作,那么,可以从已经发表的、与选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 ”中得到启发,通过按图索骥的方式顺藤摸瓜,从而寻找与选题相关的经典著作。
三、表达:在“修行 ”语境下对学术论文的五维解构
选题、研究之后,学术论文就进入写作表达阶段了。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不少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写作学术论文最困惑和茫然的阶段。下面针对文科类博士研究生的各种表达困惑力求释疑并找到解决之道。
1对学术论文作为一种“文体 ”本身的认识
一般的学术论文要求 5000~8000字,可是一些初学论文写作的文科类博士生认为自己的论文一两千字就可以说清楚,实在没有那么多“废话”可写。
我们上中学时知道,“作文”的体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小说等。学术论文是议论文这个文体的高级形态。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文中的论点对应于学术论文的创新点(议论文的论点不要求创新,写作的目的仅在于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议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引用典故或生活事例,学术论文则要求科学的事实(调查)或论述(文献)作支撑。如果论证严密、说服力强,对于议论文而言,凸出“优秀”;对于学术论文而言,则彰显“功力”。比如,议论文《坚持就是胜利》,论点大家都懂,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根本勿需论证,几句话即可说清楚。但是,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把这个普通的道理写成一篇 1000字甚至 3000字、很有说服力的美文。学术论文同理,如果文献或数据材料丰富,论证严密,逻辑清晰,无疑将凸显论文的学术水准和学术创新。一两千字可以成就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但学术论文显然不够,因为一两千字刚够厘清选题的概念、背景、现状等,很难进一步论证学术见解。
2语言的凝炼和表达体现学术论文的深度和智慧
我国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问题不少,现在的高考作文中文通字顺的已然不多。作为高中文法水平的延续,很多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对学术论文的语言凝炼和表达要么没有意识,要么不得要领。但是,语言表达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影响着学术论文的深度。
对于学术论文而言,如果不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优秀的思想也无法得到传播。更何况,语言本身就包含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和观念。美国学者雅罗斯拉夫·帕利坎指出,对于思想深刻的人士尤其是学者来说,把修辞的观念恢复到语言技巧中应有的可尊敬的地位──包括给高度的学术穿上敏锐而有品位的语言外衣的修辞技巧──的时候已经到来。用纽曼的话来说:“思想和言语彼此不可分离。主题和表达是一体的两面:风格是呈现为语言的一种思考。”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媒介,也是思考的工具,恰到好处的语言能精确、完美地传达作者的见解、境界和智慧。因为和自然科学研究不同,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不是标准化的生产,而是充满个性化的表达。如果一篇学术论文不但论证严密,而且文采斐然,当添“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
当然,语言凝炼和表达能力是一种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作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逻辑思辨决定学术论文的经络和创新程度
一些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对于如何组织语言没有头绪,不知道怎样将已经收集的资料进行组织归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同化和分化的方法产生自己的观点。其实,在学术论文写作前,我们的思想往往是混乱模糊的,我们的见解也呈片断化、零星化状态。但在梳理文献和分析事实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形成我们的观点,我们的思路也由此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成熟。事实上,理论知识唯有凭借反思与沉思方能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逻辑思辨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我们的逻辑思辨能力,我们一边研读、一边构思,一边取舍,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推陈出新,从不完整的信息中寻找事实,从而使我们的观点和见解条理化、清晰化、明朗化、系统化。因此,一篇学术论文的质量取决于一个人的逻辑思辨能力。有学者将此过程比作上山采药,把看上去是“药”的植物采集回来以后,“将混在其中的„草‟拣出去扔掉,把剩下的药,按药的种类分开备用。这就是写作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材料的分析。”不管我们收集的文献资料有多少,在逻辑思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资料需要细细品味,有些资料仅需要一目十行浏览。需要说明的是,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力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它一方面来源于我们大量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来源于我们在不断的学术论文写作中逐步形成的严谨的、缜密的学术思维习惯。
4创新是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
没有创新就没有学术论文,创新是学术论文的主要特征。但让不少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困惑的是,阅读了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达几十万字,感觉所有问题好像都被人家论述了,自己怎么可能有“创新”呢?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学术论文的“创新”加以阐释。学术论文的创新是对专业而系统的理论进行智力再加工,要想做一篇语言、思维、见解真正全“新”的论文是不可能的,国外的研究显示,一篇富有创见的文献,其提供的新信息仅占全部信息量的 10%,其余的 90%为前人所提供。而且,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化,创新难度越来越大。以人文学科为例,18世纪末以来关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已经出版了 25000本(篇)以上的书籍、散文、论文和其他评论。每年,欧洲和美国的大学都会完成超过 3万篇关于现代文学的博士论文。完全意义上的学术创新,实不容易。但是,正如不同艺术家刻画同一对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观看对象的方式而非其关注的主题,每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选题的已有研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不同的语言表达,凭自己独有的逻辑思辨,我们总能添砖加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马克思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宏大理论体系,就是在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其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三卷中,引用资料的索引和注释就多达 300页。
因此,只要我们打破对学术论文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勤于钻研,认真思考,善于借鉴,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对学术选题进行创新和发展。
5标题是学术论文的名片,系画龙点睛之笔
一些文科类博士研究生要么对学术论文标题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感到难以找到吸引人的切入点并通过标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常见的标题问题主要有文不对题、小题大做、大题小做三种。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选好一个标题是学术论文成功的一半。因为标题不但反映了论文的学术主题,而且能吸引期刊编辑和读者。有的博士研究生认为一些论文标题纯粹在玩文字游戏,实则不然。一个好的论文标题,既能反映学术论文的创新之处,同时还能昭示作者的文法功底和学术涵养,更是作者逻辑思辨能力的体现。因此,文科类博士研究生平时应多学习借鉴一些优秀期刊的论文标题表达方式,通过揣摩和积累,有意识地对学术论文标题多加锤炼,慢慢地,我们会发现,构思一个具有审美意义的学术标题,并非难事。除了论文标题,文中的二级标题同样不容忽视,因为二级标题相当于一篇文章的“简明导游图”。众所周知,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是一致的,如果一篇学术论文的大标题和小标题之间,或者小标题和小标题之间,逻辑关联不大甚至四分五裂,那么,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整篇文章肯定是一盘散沙。因此,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二级标题与二级标题之间专题研究要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如果二级标题在提炼段落中心思想的同时兼具学术美感,那就堪称完美了。
当然,如同游泳是游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一样,学术论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实践,即要在博览群书、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多动笔多练习。一些文科类博士研究生之所以一想到学术论文就头痛,因为他们误以为学术论文和文学创作的体验式表达一样,是一种需要灵感的艺术。其实不然,只要勤学苦练,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能在体悟中感知学术论文写作的不断进步,并逐渐铸就作为一个学者的学术涵养。学术研究其实是一种修行,“学术人不是普通人,要成为学术人并不容易,需要一次涅槃。”要实现“涅槃”,须有坐冷板凳的心境,这对一个学者而言,既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一个起码常识。
第四篇:博士毕业生班组鉴定评语
博士毕业生班组鉴定评语
博士毕业生班组鉴定评语1
1. 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好班级创就业工作,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2. 该生学习认真刻苦勤奋,与同学友爱团结,诚信待人。在担任班团干部期间,工作积极负责,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尤其在策划与组织能力表现突出,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3. 该同学开朗自信,团结同学,能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实践;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去,不怕挫折,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博士生。
4. 该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观念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完成任务认真。学习目的明确。为人诚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是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5. 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吃苦耐劳、朴实大方,认真对待工作、与同学相处关系融洽、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学习勤奋努力、乐于助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6. 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好社团活动工作,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7. 你遵守纪律,热爱集体,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作业干净,上课专心,在担任体育委员一职以来,积极负责班级体育活动,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篮球打得不错。老师相信你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表现的更加的优异。
8. 该同学开朗自信,学习认真,团结同学,能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实践;在班级历任体育委员和素能拓展期间,表现优异。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去,不怕挫折,是名优秀的人才。
9. 该同学为人诚恳,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取,不怕挫折;在平时专业学习上,该同学能刻苦学习钻研。
10. 该生性格开朗,有很好的人缘;平时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爱心,帮助热爱同学,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博士毕业生班组鉴定评语2
1. 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大方,是个基础扎实,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2. 该生学习认真刻苦,为人诚实守信,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大二入党,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曾担任学习委员,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能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加各校活动和体育活动,生活艰苦朴素,礼貌待人,尊敬老师,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3. 该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
4. 该生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成绩优秀,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知识面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爱心,在班团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师生一致认可;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5. 该生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知识面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爱心,帮助班级同学,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6. 该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体观念强,认真配合班团干部开展各项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勤学好问,成绩稳中有升。是位有理想且有实干精神的学生。
7. 该同学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寒暑期社会实践;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办公操作系统的知识;不怕挫折,勇于创新,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 该同学为人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荣获院奖学金,乐于帮助他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班级、社团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假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9. 该生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分析问题比较深入、全面,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10. 该生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体荣誉感较强。积极配合班团干开展各项活动,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是有理想,有抱负,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博士毕业生班组鉴定评语3
1. 该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学完学校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热爱祖国、关心集体、政治上要求进步、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习目的明确肯下功夫。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较注重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2. 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能够积极参加院系各项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3. 该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尊敬师长,热爱集体,为人诚恳,工作踏实认真,能吃苦耐劳,富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合格研究生。
4. 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能够积极参加院系各项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5. 该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善于创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做事认真谨慎,能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较强,是一名综合素质强的合格研究生。
6. 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能够积极参加院系各项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是一名品学兼优的研究生。
7. 该同学在思想上积极上进,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且不断努力。除了掌握一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该同学为人诚实友善,与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8. 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能够积极参加院系各项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9. 该同学在思想上积极上进,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且不断努力。除了掌握一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该同学为人诚实友善,与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保持并发扬优良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10. 该同学在校期间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能够积极参加院系举办的各类活动,并多次获奖。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一名品学兼优的研究生。
博士毕业生班组鉴定评语4
1、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院系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2、该生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知识面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爱心,乐于奉献,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3、该同学为人诚恳,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取,不怕挫折;在平时专业学习上,该同学能刻苦学习钻研,并报考自考,老师相信你在以后的岗位上一定会表现的更加优秀。
4、该同学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寒暑期社会实践;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办公操作系统的知识;不怕挫折,勇于创新,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校期间注意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5、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努力。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6、该同学开朗自信,学习认真,团结同学,能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实践;能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办公操作系统的知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去,不怕挫折,是个脚踏实地的人才。
7、你是一位品学优良的学生,思想上进,诚实守信,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学习上能刻苦钻研,成绩良好,是一位合格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博士毕业生。
8、该生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知识面广,多次荣获院奖学金,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担任班团干部期间表现优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9、该生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知识面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文笔很好,文章多次刊登在报上,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10、该同学为人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在象棋比赛中表现突出。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好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公共和创新意识;能熟练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11、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好班级创就业工作,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12、该生学习认真刻苦勤奋,与同学友爱团结,诚信待人。在担任班团干部期间,工作积极负责,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尤其在策划与组织能力表现突出,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13、该同学开朗自信,团结同学,能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实践;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去,不怕挫折,学习刻苦认真,善于思考,生活中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为人诚恳,待人热情,工作踏实负责,能出色的完成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博士生。
14、该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观念强,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完成任务认真。学习目的明确。为人诚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是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15、该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吃苦耐劳、朴实大方,认真对待工作、与同学相处关系融洽、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学习勤奋努力、乐于助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6、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好社团活动工作,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17、你遵守纪律,热爱集体,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作业干净,上课专心,在担任体育委员一职以来,积极负责班级体育活动,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篮球打得不错。老师相信你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表现的更加的优异。
18、该同学开朗自信,学习认真,团结同学,能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实践;在班级历任体育委员和素能拓展期间,表现优异。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去,不怕挫折,是名优秀的人才。
19、该同学为人诚恳,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取,不怕挫折;在平时专业学习上,该同学能刻苦学习钻研。
20、该生性格开朗,有很好的人缘;平时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爱心,帮助热爱同学,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1、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大方,是个基础扎实,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22、该生学习认真刻苦,为人诚实守信,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大二入党,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学,曾担任学习委员,多次获得人民奖学金,能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参加各校活动和体育活动,生活艰苦朴素,礼貌待人,尊敬老师,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3、该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
24、该生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成绩优秀,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知识面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爱心,在班团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师生一致认可;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5、该生学习认真,勤奋努力,思想进步,朴实诚信,待人礼貌,与同学相处融洽,性格开朗,知识面广,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爱心,帮助班级同学,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意自身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26、该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体观念强,认真配合班团干部开展各项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勤学好问,成绩稳中有升。是位有理想且有实干精神的学生。
27、该同学为人诚恳,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寒暑期社会实践;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办公操作系统的知识;不怕挫折,勇于创新,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8、该同学为人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荣获院奖学金,乐于帮助他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班级、社团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假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29、该生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分析问题比较深入、全面,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0、该生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体荣誉感较强。积极配合班团干开展各项活动,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是有理想,有抱负,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第五篇: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
学术论文的规定
(2007年12月27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学位授予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厦门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作如下规定:
一、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1.我校文科类(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博士研究生自入学起,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均不含增刊、专刊、专辑)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和“厦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发表2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其中一篇可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专著或教材(本人完成字数专著在3万字以上,教材在5万字以上,可累计)来代替。发表在一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可以算作两篇核心论文,其中被SCI、EI、SSCI收录的有录用函即可。
2.我校理工类(含理学、工学)博士研究生自入学起,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必须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同级学术刊物(均不含增刊、专刊、专辑)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和“厦门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发表2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其中必须有一篇被SCI或EI
收录(有录用函即可)。如论文被收录在第一、第二分区,或影响因子在本学科较高,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批准,可适当降低其发表学术论文的篇数要求,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3.学校鼓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制定并公布更高的要求,并报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备案。
4.我校硕士研究生(包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发表的学术论文要求,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公布,并报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备案。
5.在我校学习的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申请学位所需发表的学术论文要求,由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公布,并报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备案。
6.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成果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1项(研究生排序为发明人前3名,“厦门大学”为第一申请人,获得公布即予认可),相当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其中排序第一相当于发表一篇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研究生排序为设计人前3名,“厦门大学”为第一申请人,获得专利授权通知书即予认可),相当于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非核心)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7.已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可以按时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但未达到以上申请学位发表学
术论文要求者暂不授予学位。
8.博士研究生在通过答辩后的三年内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的,可向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提出授予博士学位的申请,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申请学位,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亦不接受逾期的申请。
9.硕士研究生在通过答辩后的两年内达到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标准的,可向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提出授予硕士学位的申请,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申请学位,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亦不接受逾期的申请。
10.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另行规定。
二、核心刊物的认定
核心刊物的认定以我校研究生院认定的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及《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为准,旧版在新版公布后的一年内仍有效。
三、本规定是《厦门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补充,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厦门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厦大研„2006‟35号)同时废止。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2005年以前入学的研究生,其论文要求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