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国家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兴在于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些言论无不表明教师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怎么做人。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面对各种困惑和难题时,有经验和能力的父母能引导他们。但是到一定阶段之后,起引导作用的就主要是教师,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从年龄上来讲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但是大学阶段的他们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此时高校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很好的引导,帮助他们成人成才。俗话说“言传身教”,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向师性,大部分学生都会以老师的言行作为参考标准,因此要想将学生培育成才,老师首先应该要以身垂范,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良好形象的塑造,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更具有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更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愿意听,而且愿意信和愿意做。
作为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就是职业道德,那么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教师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等重要职责,所以他们的职业道德状况尤其受到世人的关注,甚至视之为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指示器”和“晴雨表”。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它包括教师的精神面貌、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在此次培训中,通过老师列举的一些案例以及对某些教育现象的分析,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树立师德意识、自觉师德修养和践行师德规范的重要性。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一个教师的头脑中有没有职业道德的概念,有没有塑造职业道德形象的意识,将直接形象其从教行为的发生方式,所以树立师德意识应该放在从教职业的首位。那么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师德意识主要有三个方面:为人师表的形象意识,为国育才的职责意识和为人服务的良心意识。在此我对为人师表的形象意识进行着重阐述。
师德是为人师表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外在表现,那么高校教师应怎样做到为人师表呢?在正式培训之前,师资培训中心就明文规定了培训学员要注意着装规范,不能穿拖鞋、背心、吊带服和超短裙等进入教室,这是对教师仪表形象的要求,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高校教师仪表形象的要求,那就是温文尔雅。教师的外在形象是文明的体现、教养的象征,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打造。首先,教师衣着要干净整洁;其次,教师衣着服饰应当朴素大方,不要标新立异;再次,教师要注意言行举止,具体来讲,就是要讲礼仪且举止端庄。教育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是其内在品质的表露,恰当的语言举止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情感的满足,从而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信赖情感。
培训期间,师资培训中心除了对学员的着装有要求之外,还对学员的出勤有一定的要求,事实上,参加必要的培训也是高校教师的一项工作。师资培训中心做出的要求是作为外驱动力,而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律性,所以高校还应塑造爱岗敬业的工作形象,教师的工作形象主要体现在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方面。一方面,教师不仅要有严密谨慎、一丝不苟和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还要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思想境界,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另一方面,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刻苦专研业务,做到自我要求、自我反省、自我促进。要培养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将学习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高校教师还应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随即应变的能力,让自己具有广博的学识和文化素养。
教师的思想是为人师表作用的核心,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内容。
高校教师还应该在思想上为学生做好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有乐观向上的道德形象。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的立场、观点、信念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我们应该坚持接受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以广博的学识、执着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向学生展示出乐观向上的道德形象。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该让自己做到外表典雅与内心高尚一致,仪表朴素与心灵优美一致,并且应该从内心意识到:只有端正自身形象,以身作则,才是教育的最好方式。树立师德意识、自觉师德修养和践行师德规范,只有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这几个方面,才能“育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