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是推动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正向发展与转化的主导因素。当前,在大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于此,学校的规范化发展建设正成为教育内部发展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浪潮所推动的历史必然。其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师德师风建设则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先导环节与核心工作。那么,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发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探索实效性的师德师风建设方略,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解决的紧迫而艰巨的时代课题。师德师风建设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即不断研究社会环境变化与教师思想波动状况,认真分析利害因素,实施调济与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师德师风建设途径与方法,才能实现标本兼治,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
一、增长学识,学会反思,加深教师的人格涵养 针对教师思想实际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是提高教师师德师风修养水平,获得师德师风建设实效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 1 法。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出发,首先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例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县教育局制定并颁布的诸如“十禁止”、“八条禁令”、“八不准”、“应语忌语”、“应事忌事”等内容,从而在广大教师中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观念,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水平,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自觉性。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展开业务进修、学历进修和自主学习活动,在提高教师业务理论与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教师含蓄守静,乐观向上的学者型人格,促进他们自觉加强修养,由他主学习变为自主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反思是关键,可以采取经常写些专题感受文章、教学随笔、教育反思的方式,让教师常能获得反思的机会与心态,对自身的师德修养,对行业的风尚,对社会的潮流有一个思索认识与觉悟的时机。这样,教师真正内化为自身一部分的学习活动才能有实际的教育意义和师德师风建设效果。
二、群体带动,精神勉励,发挥榜样的感召力 教师的从众心理与向上观念,在群体中追求卓越的心态是最强烈的,它体现着一个教师真正的人生价值。为此,如何将一个学校的教师塑造成一个积极进步的团体,打造正直向上、勇攀高峰的团队精神,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力求长期抓,抓长效,形成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正向引导机制。例如,学校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科学、民主 地考评教师的综合工作情况,评优、选先活动充分公开,教师努力奋斗就会被肯定,这样就会加强集体的公信度与凝聚力,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教师的岗位评比、岗位练功,以及教书育人交流活动,会起到以礼服人的教育作用,利于被广大教师所需心接受。这样学校推举出的模范与榜样才能真正发挥感召力,带动群体实现积极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精神风尚,形成教育的合力作用。
三、适度物化,利益趋动,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市场经济环境下,教师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物质基础与客观前提,在这一环境中,发挥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真正实施教师聘任制与工资活化制,切实将教师的利益与工作绩效挂起钩来,并加大师德师风表现在这两项制度中的考核砝码,在利益的趋动下,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就会由外部要求转化为内部需要,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条例规章才能产生强大的效力,引导教师就范。例如,学校可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科学、系统、全面、公正地考核教师的工作效果,按效果进行评职晋级、聘任提拔、工资定额等活动,从而调动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提高工作实效的积极性,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目的。
四、制度调控,行为疏导,发挥规诫的作用 当前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与社会的法制化建设相同步,其中核心的内容就是各项制度的建立工作。制度健全本来就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基础,况且,许多制度即是针对师德师风建设而定的,这就使师德师风建设走向了法制化、长效化的健康发展之路。在制定制度时应考虑到教师的言行举止要有约束,更要有引导,即劝勉向善多于警诫责罚,以使教师行动有方向、有目标,不至于缩手缩脚,无所适从。这样才能发挥制度建设对教师师德师风修养的疏导作用,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五、培育文化,培养志趣,塑造教师高尚人格 学校是承传文化的场所,师德师风建设也应是一种文化的培育与积淀,发挥这一优势,着力以先进的文化感召教师树立高雅的志趣,形成高尚的人格。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发挥其资源优势,引导教师多读书,多运动,多开展艺术交流活动,给教师以净化心灵,追求崇高志趣的机会。例如校园艺术节、师生联欢会、迎季旅游等活动,让教师在松驰身心,愉悦心灵的活动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被尊重感,从而自觉培养高尚的教师人格,达到潜移默化的师德师风建设目的。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全社会的介入,而且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在新时期它所表现出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寻科学的途径和方法,调动 校内与校外的相关因素,不断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样才能使师德师风建设获得转机,并取得新经验,夺得新成绩,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浅谈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摘要】 2008年3月—7月,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爱与责任”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爱心伴学生,责任促事业”这一主题,通过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楚雄州教职工七条禁令》以及张桂梅、杨继斌等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建设一支富有爱心、敬业爱岗、学识精深、业务精良、品行高洁、淡泊名利、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构建和谐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 落实教育方针 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一、“献身”是思想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既然确定了自己的事业是育人的事业。那么就应该树立献身于教育、勇于投身教育实践的思想。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1 意在表达教师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无论何时都能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献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树立教师人格,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教育教学的一切手段和方法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二、“热爱”是基本要求。
曾经读过两则报道,让我感慨万千。一则是:为促使学生进步,涪陵城区第四小学一教师出奇招:考试成绩90分以下的,都当众跪下,用双膝走上讲台领考卷(《重庆晚报》报道)。另一则是:因月考成绩不好,沈阳一14岁少年当众被老师打嘴巴,他觉得自己没脸活下去,从6楼跳下摔成截瘫(《 辽沈晚报》报道)。这样的事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还有人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 2 人和合格的建设者。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使学生全面发展。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小心。不尊重学生的自尊,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伤害,而且也是师爱和师德缺失的表现。试想,如果连基本的“爱学生”都做不到,还拿什么来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并且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三、“师表”是核心。
儿童、青少年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在儿童眼里,教师是正确的,教师的话都是对的。由于儿童好模仿,因此,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品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规守纪,教师就应自觉遵守相关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职工禁令》。否则,只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说明这个道理。
师表表示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品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3 肩负培养“四有”新人的神圣使命,这就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而优秀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模范,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这就构成师表维度的四个不同层次:规范、垂范、模范、世范。我们平时常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吗?一个人民教师敬业精神高尚令同行感动,育人水平高超令学生佩服,而师表品行高洁则令世人敬仰。孔夫子、陶行知就是这样的万世师表。
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是关键因素和最终归宿。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干好本职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该比这些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因为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海洋生物,从远古时代到未来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并认 4 为教师什么都知道。这种好奇心加求知欲是发展智力的动力,教师应珍惜它,而不能扼杀。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才多艺,和学生打成一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教书,目的是为学生育人服务的,除去了“育人”的“教书”,这样的方式就只能说是“学书”,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我们做得很多工作,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这一点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四育并举,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五、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本源在师资,没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抓紧抓好。要成立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制订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并要订出贯彻落实方案的措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着手进行:
1、制订教育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目标,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2、成立师德教育宣传报道小组,明确宣传报道内容与任务,发动全校师生撰写通讯稿件,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出黑板报、墙报和利用广播,大力宣传开展师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好人好事,批评不良风气,形成良好的师德教育氛围。
3、召开师生座谈会,收集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梳理成条 5 转给教师参考,使教师看到自己在师德方面的不足之处,以便教师明确努力方向,订出个人提高师德修养的规划。
4、要求教师对照检查自身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订出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计划。
5、结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精选教育内容,落实学习时间,让教师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解决实际问题。
6、结合教职工考核,总结师德体会,评比师德成果,树立师德楷模,巩固发展教育成果。
7、要求教职工把学生德育工作向教学、管理和生活每个环节渗透,全方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优良校风。
8、要求每个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师德内涵,另一方面要将师德内涵转化为良好的师德表现。平时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维护自身形象,做学生的楷模;更重要的是要以良好的师德表现在理论技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结合有关内容,启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真学习,掌握技术,提高素养使他们成长成才。
只有像这样“领导重视,周密组织,选好内容,保证时间,落实措施”,才能保证师德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总之,加强校园师德师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依法治国和科教兴国才能构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学校始终要把它放在各项工作首位,持之以恒,长期抓紧抓好。只有加强了以上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够带动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响应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3.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5.《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6.《中学德育大纲》。
第三篇: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 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倡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教育行风,关系教育形象,关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不容置疑,师德师风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就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阐述己见。
1、说理疏导理服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以理服人,宣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市教育局最近新颁发的教师“八要八不准”条例,使教师们明白道理,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其次,讲究针对性。要根据教师的道德情况,不同类型、层次,因人而异地进行说理引导;
再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教育者要把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发扬民主,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双向交流。
最后,要讲究说理疏导的艺术。市、区教育党政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要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去说理,要深入浅出,将比较深的教师道德理论讲的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说理疏导法包括讲授、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教师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从“恒”字入手,坚持阅读教育教学书刊,从“勤”字着眼,勤思考,勤发现,勤实践,在“导”字上下功夫,做到身体力行,用自身人格,品行,工作热情感染学生,感召学生,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上,把自身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把工作放在高于一切,教学压倒一切,学生大于一切的位置上。作为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广”而“博”的知识结构外,最基本的一条是要能民主平等地、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启迪学生。对那些在思想品德上、习惯养成上、学习成绩上、心理健康上面临困难的学生,格外细心地扶持,以指导他们的人生航向,挖掘他们的才能潜力。
2、榜样教育情感人。
榜样教育法即用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这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是一面镜子,对照它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矫正自己的缺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增强自己前进的信心。在榜样教育中,要注意:首先,为教师树立的人物及其职业道德,实践中的典型事例。其次,为教师树立的榜样应有可接受性。只有全国的先进典型还不够,应提供本地区、本单位的榜样,最后,注意所树立的榜样,必须注意真实性,不要人为地拔高和神化榜样,成为居高临下,空中楼阁的东西,这样,大家看到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确实有高尚的道德行为,说起来服气,听起来相信,学起来愿意。如我们汉阳区教育系统的王佚朗、桂贤娣、习翔等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更新思想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努力实践“爱”、“容”、“范”、“精”的行业先进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做教改先锋、教学名师、爱生模范,他们的先进事迹我们耳濡目染,令教师们信服,确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组织教师认真观摩学习身边的榜样时,更应该从中虚心接受师德教育,使每一位教师明确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样样是楷模的教育理念,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思想,建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倡导“尊重人格,师生平等,亲师信道”的教学观念,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的事迹,产生一种内驱动力。
3、对比教育开导人:
对比教育法就是把各种不同事物的特点、属性等进行比较,分清是非、把握事物本质的方法。实施教师道德的对比教育,一般可采用“纵化”与“横化。”“纵化”是把过去的教师道德和现在的教师道德加以比较,从中看出变化和发展规律,端正对现实的认识。“横化”是把同类的两个事物加以比较,从中引出正确的认识。无论“纵化”还是“横化”都应引导教师用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去进行分析,不急于下结论,要经过分析、比较,达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目的。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已不合时代要求,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在信息时代,知识不更新就会落后,教师不学习自会“贬值”。随着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的剧增,教师不能以做发光发热的“蜡烛”而自足自慰,他必须时时充电,让自己的一桶水变成鲜活的“自来水”。只有终身学习并不断自我培训,才能够胜任未来的教师工作。面对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乱炸”,作为一个好的学习者,教师还应该具有批判性、选择性和选择力,善于吸收对自己最有用的知识。
教师处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是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因此,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和与人合作。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道德观念,经过现代转换,都是可以用来教学生的。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乃是做人的根本。
4、个别教育引导人:
个别教育法是针对教师道德品质的差异性,用交心谈心的方法,去解决教师道德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者联系教师的情感,了解教师道德情况的基本方法。运用个别教育法应注意:
其一,要正视教师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尽量扶植教师个性的积极因素,抑制个性中的消极因素,塑造优良道德个性。
其二,要分析道德问题的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自身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其三,要注意进行职业道德个别教育的艺术性。在进行个别教育时,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时机、教育用语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不能仅仅是授业解惑,提高学习成绩的经师,而是一种深厚博大的理性之爱去开拓学生的心灵智慧,引导学生在养成良好品德的基础上,智育也得到最佳发展的人师。
当然,在教育工作中,有个别教育者不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师生间没有感情,没有信任,没有心灵的交流,是很难想象能培养出优秀或合格学生的。因为教师缺乏爱生的情感,对学生不冷不热,就会减弱学生的进取心,以至熄灭学生智能活动的热情,伤及学生自尊心。如果教师总是盯住学生的缺点和问题,较少注意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常以教育者的姿态去训斥责骂学生,甚至讽刺挖苦、侮辱体罚学生,就会与学生自身发展对立起来,引起学生的精神压抑、情绪波动、悲观失望、思想呆板,造成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受抑制,乃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这些现象应值得教师反思。
5、实践锻炼培养人
实践锻炼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引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给教师传授道德知识,必须引导他们参加实践锻炼。
首先,实践是教师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沿着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由之路。从教育者那里获得的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实践的体验,才能转化为理性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绝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唤起相应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信,愉悦乐观,锐意进取。学生一旦亲近教师,就会将热爱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课程上来,在亲师情感的促进下,学生的思维、记忆、钻研精神和拼搏劲头就会大大增强。形成内驱动力,沉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唤醒,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时,“要我学”就会被“我要学”取而代之,收到“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与说教。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统一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认知到内化到外化的过程。
以上几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各有特点,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师德教育方法体系。应从实际出发,善于综合运用,从而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第四篇:增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增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党性修养也称党性锻炼,它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对共产党的本质属性的内化;是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自觉运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的过程;是党员自强和自律的统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增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欢迎大家阅读。
增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我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得到了加强,但也必须看到,部分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水平与党和国家对其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还不能满足新时期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加强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并要求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因此,研究探讨新时期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是在对高校年轻干部党性修养专向调查的基础上撰写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9份,有效回收率为95%。问卷发放范围涉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20所高校的青年干部。参与调查的青年干部平均党龄为6.57年。其中,副科级干部占21.05%,正科级干部占75.44%,副处级以上干部占3.51%。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如下:
一、新时期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现状及不足
(一)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党性修养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修养这几个方面。调查表明,年轻干部对于党性修养内容选择的排序依次为:政治理论修养(占91.07%),思想道德修养(占89.29%),作风修养(占80.36%),组织纪律修养(占76.79%),科学文化和知识修养(占66.07%),其它(占3.57%)。于此可见,新时期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内容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政治理论方面的修养锻炼。调据显示,在回答“哪些是新时期对年轻干部进行党性修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时,76.79%的被调查者选择“加强实践锻炼”,71.43%的选择“坚持不懈,加强理论学习”,69.64%的选择“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67.86%的选择自觉进行思想改造,64.29%的选择经常性开展党性分析,还有3.57%的同志选择了“其它”。因此,提高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应当是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给年轻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或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经受考验,锤炼党性。
(二)党组织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情况
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提高一方面在于自身努力,另一方面党组织在组织、引导、带领年轻干部开展理论学习,锤炼党性方面也具有相当重要作用。不过,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当被问及“单位党组织带领年轻干部进行党性修养的频率”时,23.21%的年轻干部选择每两周一次,41.07%的选择每月一次,14.29%的选择每两月一次,12.50%的选择每学期一次,甚至有3.57%的选择每年一次,另有1.79%的选择了其它。
这说明目前党组织在提高年轻干部党性修养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充分,应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引导教育年轻干部自觉按照党章规定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内的监督,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此外,党组织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措施还比较单一,手段还不够丰富。
调查显示,“通过党内组织生活,开展党性分析”的占78.57%,“推荐参加校外的各级各类党校培训”的占73.21%,“不定期外请报告、政治理论学习”的占69.64%,“送出去挂职锻炼”的占64.29%,“举办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的占51.79%,“通过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党性教育”的不到10%。从前文的调查中,我们已经知道年轻干部最希望的加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是“实践锻炼”。而此处的调查中党组织进行采用的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措施却是“过党内组织生活”、“各级各类党校培训”等等,说明在创新年轻干部党性教育的手段和措施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年轻干部党性修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调查发现,新时期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总体不错,但是也有少数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被调查的年轻干部中,有78.5%的人认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和联系群众的作风需加强”。排在第二位的不足之处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占73.21%),排在第三位的是“政治理论修养需进一步提高”(占66.07%),排在第四位和第五位的分别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和“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分别得到62.50%和51.79%的被调查者的认同。
数据说明,新时期年轻干部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必须在培养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作风等方面下功夫。调查还发现,年轻干部每年平均读1.71本关于提高党性修养的书,每年内自觉进行党性分析的频率平均为2.31次。从这里可以看出,年轻干部进行党性修养的自觉性还不够高,坚持读书学习和经常自省的意识还需强化。
二、新时期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理论武装,在深入学习中加强党性修养
1、发挥教育培训作用,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年轻干部头脑。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培训机构的主阵地作用,增加年轻干部培训的主体班次,针对新时期新形势对年轻干部提出的新任务以及年轻干部政治理论素养现状,加强对年轻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培训,通过培训,用党的新理论武装年轻干部的头脑,使年轻干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2、提高自觉学习的意识,树立先进学习理念。年轻干部阅历浅,党的政治理论知识积累不多,因此,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先进理念,真正把学习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把党性锻炼和修养当成自己毕生的任务。通过坚持不懈读书、看报、网上在线学习等,紧紧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强化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丰富阅历,锤炼党性
1、因材施教,帮助年轻干部在实践岗位上提高党性修养。针对年轻干部缺少基层实际经验和艰苦环境历炼的不足,应注意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让年轻干部在实践岗位上提高党性修养。如对于缺乏主要领导岗位锻炼的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相应岗位锻炼;对于基层经验欠缺的年轻干部,可以考虑放到基层一线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践中进行磨练;对于缺乏艰苦环境锻炼的年轻干部,要多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地方经受考验;对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要加强岗位轮换,增加多岗位领导工作经验。通过这些措施,使年轻干部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升华思想境界、提高党性修养。
2、开展挂职锻炼,帮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岗位上提高党性修养。要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岗位尤其是困难多的基层一线岗位和构建和谐社会最需要的基层一线岗位进行锻炼,使年轻干部充分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充分参与基层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实践,充分接受带教领导、老师和基层一线岗位的同志的熏陶,以便在挂职的实践中受锻炼、经风雨、见世面,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3、增加交流任职,帮助年轻干部在交流换岗中提高党性修养。挂职锻炼在磨炼年轻干部意志,提高党性修养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挂职锻炼一般时间短,而且受多种客观条件限制,接收单位也无法对挂职干部安排重担子和实担子,因此,今后应该把交流任职也作为实践锻炼的一个主要方式,通过推进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交流任职,给年轻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干实事中长见识,增才干,提高党性修养
(三)开展党性分析,使年轻干部找准问题,明确方向,提高党性修养
1、建立和完善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对年轻干部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和完善定期党性分析制度,引导年轻干部正确认识党性分析,清除模糊认识,严把党性分析的主要环节,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开展党性分析,着力提高党性分析的质量和效果,并对年轻干部后续的整改做法建立健全跟踪管理,使年轻干部通过严肃认真的党性分析活动,加深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找到自身不足之处,明确提高党性修养的努力方向。
2、年轻干部要善于自省,经常性地开展自我党性分析。年轻干部要拿起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性地开展自我党性分析,了解自身在理想信念、学习态度、宗旨意识、工作作风、遵纪守法及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通过经常性的自我党性分析,一方面使年轻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同时也明确自身在提高党性修养方面的努力方向。
3、利用党校培训,引导年轻干部开展党性分析。要注重发挥各级各类党校培训班在提高年轻干部党性修养方面的作用,组织开好年轻干部党性分析会,使党性分析会真正成为年轻干部学员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党性修养的有效活动。
增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篇二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的本质改造,是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优良特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无产阶级的一切优良品质;用共产主义思想征服头脑中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风头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使自己具有大公无私、埋头实干、光明磊落、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献身的精神;用人类一切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与唯心主义者的德行修养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修养的根本目的、追求的理想境界不同,还突出地表现在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上。唯心主义者的修身养性、修德积善,追求的是“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其途径和方法是“闭门思过,静心养性”,“吾日三省吾身”,从主观到主观,封闭地进行。主要靠自我领悟、自我克制来保持自己所崇尚信奉的某种教条和德行。共产党贸办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为的是彻底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和言论行动更加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根本规律,符合自己乐于献身的党和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
这种改造的实现,是通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坚持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接受党组织的帮助和置于群众监督的方法,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的方法,不断地清除自己思想上的灰尘,防止政治微生物的侵蚀,逐步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由一个普通的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由一个朴素的、幼稚的革命者成长为一名清醒的、坚定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需要有个人艰苦的、长期的和自觉的党性锻炼与修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这就是善于学习、注重实践、长期坚持,自觉改造与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帮助相互结合、有机统一的过程。
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学习求知是增强党性的第一途径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谆谆教导青年一代说:“要理智地、自觉地、有效地投身于革命,就必须学习。”“如果以为不必学会产生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知识,只要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只要领
会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就已经够了,这也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五版第四卷第347页)“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是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一种推动力,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生活在9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重任,不断地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和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加迫切和重要。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语)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组织起来共同奋斗的,是要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自己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战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既是新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共产党员增强党性,加强党性修养的第一途径和基本方法。
知识是宝贵的,它赐给一切勤奋好学、坚韧不拔,终生追求的人以无穷的力量和高尚的智慧;知识又是吝啬的,它给不学无术、懒惰傲慢、浅尝辄止的人报以愚昧、卑庸和懦弱。知识不会与生俱来。无产阶级的宇宙观、道德情操和奉献意识,不会在党员思想土壤上自然生长,它需要党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与培养,更需要共产党员自己学而不厌,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刻苦磨炼,勤学多思。认真地学习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与修养的前提。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因而也不是牢固的。
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就不可能科学认识和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就可能在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下迷失政治方向,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动摇政治立场。不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就不能深刻理解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应尽的义务,就可能自觉不自觉地违反党的纪律和党的组织原则。总之,认真读书学习,努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文化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在党员修养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不学习,坚强的党性观念这座“大厦”是建立不起来的。
其次,学习是拒腐防变强报固本的良剂。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在增强党性、加强修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增强政治上的免疫力,抵御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剥削阶级腐朽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就要同封建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意识的侵袭与干扰斗争。这就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剖析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不断排除它们的侵袭与干扰,牢固确立和不断巩固自己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李大钊同志曾经说过:“知识是引导人生至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共产党员自我修养的过程,就是按照党性原则来改造自己、发展自己使之至臻完善,始终追求光明与真实境界的过程。不读书不学习,缺乏理论和知识的素养,就难于辨别哪些是封建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东西,就会因为缺乏政治辨别力而不能有效抑制这些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影响,不能有力地克服自我改造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也就无法达到增强党性的目的。
认真读书学习,也是共产党员从前人和他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中吸取营养、寻找借鉴、树立高尚的精神情操的最好手段。列宁就曾经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事实上,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修养很高的人是不酷爱学习的,在这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这些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是我们光辉的楷模。马克思毕生致力于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孜孜以求,博览群书,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精华等人类优秀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全世界被压迫无产阶级的自身解放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武器,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他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个精神高尚、学识渊博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恩格斯没有上过大学,但他非常热爱学习,通过自学精通了化学、物理学、植物学,在语言学方面也造诣颇深,能够运用20多种外国语言,对于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的就更多了。这种刻苦的学习精神,使他成为一名知识丰富、思想敏锐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马克思一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的经历十分坎坷,一生多次遭到监禁、流放,但他从来没放松过学习。他的许多不朽篇章,正是在监禁中、在流放地写成的。毛泽东同志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爱读书。
在长征途中,他患病的时候躺在担架上还读马列著作,在他的床上,书占去了三分之二的位置,他外出视察工作时,必不可少的“行李”就是几大箱书。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仅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更注重“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学习,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方面的事例是很多的。正是在不懈的学习当中,这些革命导师和领袖从人类知识的宝库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有坚强党性、有极高理论造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无数事实证明,即使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只要基本立场正确,加强学习,坚持不懈,也能成为有较高修养的革命者。相反,即使是很聪明、很能干的共产党员,如果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作为生活的向导,也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可能走入歧途。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共产党员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他们有的借口工作忙,有的强调条件差,放松对自己在学习上的要求,满足于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低水平现状。结果,工作起来往往捉襟见肘,缺乏做好工作的真本领,有时会糊里糊涂地犯错误。
这就告诉我们:“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第65页)学然后知不足。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国际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的积累与知识的贫乏同时存在。我们党要领导12亿多人口在物质文化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落后的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它的每一个战士都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树立崇高的道德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无私奉献为荣光;必须自觉地维护统一的意志和纪律,用以巩固战斗集体的高度团结一致,凝聚全民族的积极力量为共同目标奋斗;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切知识,努力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能力,提高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行政治的、外交的尤其是经济贸易斗争的策略水平,这才不愧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才配做一名合格的执政党党员,才能赢得新世纪的挑战。
而所有这一切都迫切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善于学习”(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江泽民同志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多挤出些时间学匀,少搞些应酬;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搞形式主义;多办实事,少说空话。”这既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内容,又是党员增强党性观念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党的十五大修改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义务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我们提倡学习,加强党员党性修养,首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它的基本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中
级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同各条战线和各个地区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增强党性观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12亿人口的大国中执政,肩负着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重任的党。~个无产阶级政党要达到政治上的成熟,要能够对人民实行正确领导,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科学理论。党在理论上的坚定和成熟是党的领导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共产党来领导,党肩负着如此重任,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消除在当代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一些困惑和疑虑,认真地研究国情,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共识,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心,加强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是一个非常童康和迫切的任务。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不可能成为党的合格的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党的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真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领导水平,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勇于探索和攀登,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学习马克思主义,当前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设计和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目标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革命家、战略家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以巨大理论勇气和创造精神,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阐明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出现曲折和挫折的历史环境中,中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课题,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行动指南。
19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经受住世界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最根本的就在于有这个理论的指导,它一经武装广大群众,一经运用于实践,必然使精神力量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伟大奇迹。只有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振奋起我们整个民族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同心同德地克服各种困难,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学习邓小平理论,首要的是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潮,国内加快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尤为重要。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担负起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崇高使命,邓小平同志有过一系列的论述。他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83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111、112页)“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20-321页)
老一辈革命家处逆流而愈坚贞,遇曲折而奋然前行,始终洞察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本身就是坚持党性的典范。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党员和干部,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那么重视,不那么用心了。有的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散布什么“共产主义希望渺茫;社会主义模糊不清;封建主义幽灵不散,资本主义羞羞答答,个人主义实实在在”;有的甚至说“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样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同共产党员的党性是根本不相容的。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核心和精髓,是共产党员强大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个信念,不管遇到多么大的风险,都能坚信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一定能够实现。为此而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对共产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丢掉了崇高的理想,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党性。
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本目的就是增强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这条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同时它又是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如同革命一样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党要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而不能实行别的基本路线。我们党的巩固和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党是否能够始终坚持这条基本路线。
其三,学习邓小平理论,要精,要管用,要紧紧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理论精髓,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正是立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有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等一系列涉及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学习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努力达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革命和建设热情与严肃科学态度的统一,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三、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共产主义,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列宁在谈到青年人如何学习共产主义时说,青年不能只限于从书本上学习共产主义,更重要的是要从平常的工作、劳动中学习共产主义。我们提倡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必须善于学习,不仅要善于学习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棗邓小平理论,而且还要善于学习革命导师、优秀共产党员和英雄模范人物自觉增强党性,努力实践党的宗旨的先进事迹,学习周围所有人的优点和长处,一句话,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共产主义。用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和生动事迹,来激励和教育自己,努力争当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共产党员。
我们党历来重视用自己队伍中的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和献身精神来激励教育党员。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反映党的性质、宗旨,代表时代前进方向,体现共产党人精神风貌的英雄模范党员,并用以激励、鼓舞和带动整个党员队伍积极实践党的宗旨,忠实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在党执政后,如何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蓬勃的政治生机,如何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坚定成熟,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忘我献身的先进战士。60年代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90年代的张培英、苏宁、徐洪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孔繁森、吴天祥、张鸣歧、李国安等等,他们不仅是实践党员标准的模范,而且成为新社会、新时代的楷模,成为全中国人民尊敬与爱戴的无私奉献的典范。
今天,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的推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党的事业,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都在呼唤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的回归和弘扬光大。三十多年前,邓小平同志为雷锋题词:“谁愿意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三十多年来,无数有志青年竞相学雷锋精神,做雷锋式新人,涌现出成千上万个新时代的活雷锋。
江泽民同志指出:“雷锋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人民公仆吴天祥,“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李国安,他们既是实践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典范,又是我们每个党员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共产主义的鲜活例证,树立了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永做人民公仆的榜样。
四、认真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早在党的工作重心由武装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之初,毛泽东同志就向共产党员提出:“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四卷第1481页)新中国克服各种困难,迅速医治旧社会留下来的千疮百孔,恢复国民经济生产,使新生人民民主的政权站稳了脚,战胜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不断稳固和壮大起来。这既是建设的过程,又是全党同志勤奋学习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是在组织经济生产和建设实践中,学习治党、治国、管理社会,组织生
产,发展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生建设上来,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和党的建设现状,把加强学习作为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的一项紧迫任务提到全党每个党员面前,他说;“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包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种专业的内行,并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负担更多的工作”(《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2、270页)。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与较量日益激烈。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交流领域的空前扩大,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是越来越多的,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将是很多的。
作为一名执政党的党员,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有利条件比过去多了,同时担负的责任也更重大了。对党员的知识才能要求也更高了,不仅要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热诚;而且要求党员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知识,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刻苦钻研本职业务,成为各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立足本职成才,在四化建设中建功立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用以促进提高全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可以说,想现代化,钻现代化,干现代化,这是90年代和跨世纪给中国共产党员党性提出的新要求、新内涵,是当前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的新任务。如果我们不懂得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党员就无法组织带领群众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卓有成效地工作。党员在群众中就没有威信,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这样的党员多了,也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乃至影响到执政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专业知识,又不认真学习,尽管你抱了很大的热心建设社会主义,结果做不出应有的贡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起相反的作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4页)现在农村中有一部分党员,生产经营技能差,致富无门,有的不仅不能帮助群众致富,自己也成了贫困户,成为群众的负担。
企业中也有少数党员因为技术差、能力低,在优化劳动组合中不受欢迎。这样的党员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据1991年统计,全党还有42.5%的党员在小学或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党员队伍这样的文化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不相称的。所以,我们要按照党章的要求,加强科学文化业务知识的学习。不仅文化水平低、业务能力差的同志要抓紧学习,文化水平比较高、有一定业务能力的同志也要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都要努力精通本行业的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商品经济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骨干和行家里手。
对于担任领导工作的党员,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经济管理和生产组织本领,学习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学习金融、法律、乃至国际经贸知识,学习现代领导科学知识,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备条件,而且是做一名称职的领导者的必经途径。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本领,远不只是个人的增强党性的需要,而且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大问题。因此,全党同志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重要任务。通过学习不断地改造自己,经过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坚持学习不懈地提高自己,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
增强党性修养的方法和途径篇三
一、树立学习意识是增强党性修养的根本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毛泽东同志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我党的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一个党员,只有优良的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才能真正体现出其较强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上下功夫。
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是增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所在,也是增强党性修养的现实需要,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需要。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首要的就是要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搞好理论学习,用新的理论、思想和观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武装,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就失去前进的方向,一个党员就不可能有坚强的党性。在新形势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严峻考验和诸多挑战,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而且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
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二、加强理论学习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基础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谆谆教导青年一代,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既是新时期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的基础。
要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党章》中规定的党员义务第一条明确了党员的学习义务。增强党员党性修养,首要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建立在科学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使自身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认识和分析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坚定政治立场。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深刻理解共产党员的使命和应尽的义务,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的组织原则。
在当代,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青年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阶段,广大党员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才能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深刻理解、准确掌握这一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在党员的岗位上,体现在党员的行动中。
要加强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共产主义,不断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列宁在谈到青年人如何学习共产主义时说,青年不能只限于从书本上学习共产主义,更重要的是要从平常的工作、劳动中学习共产主义。我们提倡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与党性修养,要善于学习革命导师、优秀共产党员和英雄模范人物自觉增强党性、努力实践党的宗旨的先进事迹,学习周围所有人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党历来重视用自己队伍中的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和献身精神来激励教育党员。
革命先烈李大钊、方志敏、夏明翰等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视死如归、坚贞不愉、矢志不移曾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模范共产党员的情操,鼓舞了无数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邓培民、牛玉儒、任长霞、马祖光等当代模范人物,成为所有中国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的光辉榜样。
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与较量日益激烈。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交流领域的空前扩大,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将是很多的。
共产党员要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知识,学习和了解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刻苦钻研本职业务,成为各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
三、提高学习能力是增强党性修养的关键
管理学者派瑞曼1984年指出:“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获得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对于很多行业来说,这已经成为事实。
由于知识更新加快,知识老化趋势加剧,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像过去那样,一个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一辈子不用再走进教室的情形已经成为历史。“活到老,学到老”将不再是少数人自勉的警句,而是一种现实状态。要想成为终身学习者,必须强调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只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才是持久的。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浅显的比喻却很好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也向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的要求。学好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实践,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不学习,就会落后。要求党员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起到表率作用要注意个人文化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有所创新。
提高学习能力一要营造良好的学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感。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不断地接受新信息、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本领、迎接新挑战,打牢根基。三要不断培育学习典型,发挥带头作用,在广大党员中营造人人学习、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树立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形象。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变化的社会,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地变化,党员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增强党性的修养,才能抵挡住不良诱惑的影响,以适应复杂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如何而生”的思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因何而生”的思索。作为共产党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应该为人正直,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市场经济时代,共产党员更应该坚持党性,坚定信念,面对各种诱惑,不动摇。
第五篇: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2010年09月14日10:50
来源:《解放军报》贾随刚
我们党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要求。军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紧扣军队特点和实际需求,把推动部队科学发展、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提高学习的实际质量效益。
军队打仗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
军队是要打仗的。作为执行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容不得半点虚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也不例外。
我军历来重视从实际出发抓学习,被称为官兵成长进步的大熔炉、大学校。早在红军时期,就建立俱乐部、列宁室,开办各种讲习所,组织官兵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在延安时期开展的学习运动,十分注重联系实际,规定在职干部编班编组,坚持落实学习制度,提出“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并创办了抗大等学校。通过学习使广大官兵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为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前,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汹涌澎湃,国防和军队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建设信息化军队、做知识型军人、打赢信息化战争,是当代军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军队之间的竞争也是学习的竞争。只有增强学习实效,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益,增强官兵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才不会扩大与西方军事强国的“时代差”而输掉未来战争。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应当充分认清军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是顺应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推动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有效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现实要求,强化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的理念,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
笔者在调研中感到,当前各部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形势很好,氛围很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和重形式、轻效果等问题。有的单位制订学习规划,脱离实际定一些高指标;有的组织学习活动,过分追求规模和声势;有的评价学习成果,人为拔高和“掺水分”,等等。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不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没有固定的形态和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既强调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也强调党员个体的积极参与、终身学习、自觉运用。要实现这些目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所有活动,都必须增强实效性,力避形式主义。
抓住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实效来自于实践。只有紧贴部队需求,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融入促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实践,融入解决部队信息化建设矛盾问题的实践,才能保证学有真知、干有实效。
着眼部队建设需要,明确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性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目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围绕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部队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基本目标,坚持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抓好科学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将学习视野拓展到掌握现代军事知识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知识、体系作战为主的联合作战指挥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瞄准打赢目标,运用现代学习理念,围绕形势任务、岗位职责需求,深入研究制约部队战斗力提升的重难点问题,切实增加学习内容的“含军量”,为领导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服务。坚持把学习实践成果转化的落脚点放在履行使命、推动发展上,把部队建设和完成任务情况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基本标准,真正通过学习促进任务完成、推动部队发展。
着眼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深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型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的特殊形态。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第一位的要求。当前,部队面临的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尖锐复杂激烈,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仍有一定的市场。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性,首要的就是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听从指挥。主动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学习研究,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警觉,确保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确保官兵思想纯洁巩固和坚定可靠。
着眼推动部队科学发展,着力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国际国内战略格局调整、局势发展变化思考问题、把握重点,深刻理解中央及军委总部的战略部署和原则策略,提高思维层次和领导水平。敢于冲破传统思维定势束缚,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以前瞻的意识、发展的眼光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善于用科学理念和方法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客观看待部队建设的成绩和问题,善于透过部队遇到的矛盾现象认识把握规律,切实把影响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搞清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理念搞建设、谋发展。新形势下,部队和官兵中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往往具有多重性,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来观察、分析和处理,迫切要求领导干部优化知识结构,以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需要。比如,从新时期官兵现实需求出发,领导干部应掌握一些心理科学知识,提高化解官兵心理困惑的能力。
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和完成多样化任务能力。要重点学习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战斗力生成的基本矛盾,把握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要素标准。强化系统集成观念、全局制胜观念、全程领导观念、质量效益观念,把筹划部队信息化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特别要掌握反恐维稳、联合军演、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行动理论,总结完成重大军事行动任务的经验成果,着力解决完成多样化任务中联合指挥、针对性演练、部队机动打击、复合型军事人才培养、后装保障和战斗精神培育等重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党委领导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把握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性的着力点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通过更新学习理念,创新学习方法,完善学习体系,构建学习机制,形成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高效益的良好学习局面。
切实找准切入点。从更新观念切入,使“终身学习”、“工学一体化”、“团队学习”等理念深入人心。从履行使命切入,明确履职尽责对个人和组织的能力需求,提高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从领导带头切入,各级正副书记要发挥表率作用,感染带动班子学习;各级党委班子要注重示范引领,带动部队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
突出现实问题牵引。在学习实践中,领导干部应注重加强主观世界改造,重点解决好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绩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把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贯穿始终,围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动散条件下部队教育管理等现实问题,采取“问题牵引、工作带动”的办法,通过学习调研、系统思考,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坚持在末端检验学习成效,与完成工作、推动部队建设情况结合起来评估,实现学习工作互促双赢。
探索实践转化的渠道。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系统、开放工程,要在创建过程中带动和促进其它工作,提高综合效益。坚持与实际工作、中心任务、完成重大任务相结合,尤其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创建学习型军营和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开展活动时统筹安排;资源利用上充分共享;制定规划时通盘考虑,使党组织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