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纤通信 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光在光纤中传输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
5、光纤通信系统中最常用的光检测器有:(PIN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
6、要使物质能对光进行放大,必须使物质中的(受激辐射)强于(受激吸收),即高能级上的粒子数多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物质的这一种反常态的粒子数分布,称为粒子数的反转分布。
7、在多模光纤中,纤芯的半径越(大),可传输的导波模数量就越多。
9、(波导色散)是指由光纤的光谱宽度和光纤的几何结构所引起的色散。
11、PDH的缺陷之一:在复用信号的帧结构中,由于(开销比特)的数量很少,不能提供足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功能,因而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网对监控和网管的要求。
12、光接收机的主要指标有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和(灵敏度)。
13、激光器能产生激光振荡的最低限度称为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14、光纤的(色散)是引起光纤带宽变窄的主要原因,而光纤带宽变窄则会限制光纤的传输容量。
15、误码性能是光纤数字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产生误码的主要 原因是传输系统的脉冲抖动和(噪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7:单选题,8-10:多选题)
4、CCITT于()年接受了SONET概念,并重新命名为SDH。A、1985
C、1988
B、1970
D、1990
6、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工作波长为()nm波段。A、1310
B、1550
C、1510
D、850
7、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是非相干光,它的基本原理是()。A、受激吸收
B、自发辐射
C、受激辐射
D、自发吸收
9、要精确控制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控制(B);《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二是控制(D)。
A、微型半导体制冷器
B、调制脉冲电流的幅度
C、热敏电阻
D、激光器的偏置电流
10、光纤传输特性主要有(AB)
A、色散
B、损耗
C、模场直径
D、截止波长
三、简答题(1、2题各6分,3题8分,共20分。)
1、什么是光纤色散?光纤色散主要有几种类型?其对光纤通信系统有何影响?
由于光纤中传输的信号包含不同的频率成分或各种模式成分,在传输过程中,因群速度不同互相散开,引起传输信号波形失真、脉冲展宽的物理现象称为色散。(2分)
光纤色散的存在使传输的信号脉冲畸变,从而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和传输带宽。(2分)从机理上说,光纤色散分为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模式色散。前两种色散由于信号不是单一频率所引起,后一种色散由于信号不是单一模式所引起。(2分)
2、什么是直接调制?什么是间接调制?各有何特点?
答:直接调制是用电信号直接调制光源器件的偏置电流,使光源发出的光功率随信号而变化。光源直接调制的优点是简单、经济、容易实现,但调制速率受载流子寿命及高速率下的性能退化的限制。光纤通信中光源多采用直接调制方式。(3分)
间接调制一般是基于电光、磁光、声光效应,让光源输出的连续光载波通过光调制器,电信号通过调制器实现对光载波的调制。间接调制方式需要调制器,结构复杂,但可获得优良的调制性能,特别适合高速率光通信系统。(3分)
《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3、画图分析说明掺铒光纤放大器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
四、计算分析题(1、2题各15分,3、4题各5分,共40分)
1、某SI型光纤,光纤的芯径d=2a为100μm,折射率n1=1.458,包层的折射率n2=1.450,在该光纤中传输的光波的波长λ=850nm。
(1)计算该光纤的V参数
(2)估算在该光纤内传输的模式数量(3)计算该光纤的数值孔径(4)计算该光纤单模工作的波长
2、有一GaAlAs半导体激光器,其谐振腔长为300m,材料折射率n=3.0,两端的解理面的反射率为0.35。
(1)求因非全反射导致的等效损耗系数。(2)求相邻纵模间的频率间隔和波长间隔。
(3)若此激光器的中心波长λ=1310nm,与此相应的纵模序数。
《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3、设140Mb/s的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工作波长1300 nm,其他参数如下: 发射光功率为-3dBm,接收机的灵敏度为-38 dBm(BER=10),系统余量为4 dB,连接器损耗为0.5 dB /个,平均接头损耗为0.05 dB/km,光纤损耗为0.4 dB/km,试计算损耗限制传输距离。
4、分光比为3:1的定向耦合器,假设从输入口0输入的功率为1mW,从输入口0到输入口1的插入损耗为1.5dB,求两个输出口的输出光功率。
《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高锟
2、折射
3、强;高 4、0.85μm、1.31μm、1.55μm
5、PIN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
6、受激辐射;受激吸收
7、大
8、加强元件(或加强芯)
9、波导色散
10、单模光纤
11、开销比特
12、灵敏度
13、阈值条件
14、色散
《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15、噪声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B
3、D
4、C
5、A
6、B
7、B
8、ABCD
9、BD
10、AB
三、简答题(1、2题各6分,3题8分,共20分。)1.答:
由于光纤中传输的信号包含不同的频率成分或各种模式成分,在传输过程中,因群速度不同互相散开,引起传输信号波形失真、脉冲展宽的物理现象称为色散。(2分)
光纤色散的存在使传输的信号脉冲畸变,从而限制了光纤的传输容量和传输带宽。(2分)从机理上说,光纤色散分为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模式色散。前两种色散由于信号不是单一频率所引起,后一种色散由于信号不是单一模式所引起。(2分)
2、答:直接调制是用电信号直接调制光源器件的偏置电流,使光源发出的光功率随信号而变化。光源直接调制的优点是简单、经济、容易实现,但调制速率受载流子寿命及高速率下的性能退化的限制。光纤通信中光源多采用直接调制方式。(3分)
间接调制一般是基于电光、磁光、声光效应,让光源输出的连续光载波通《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过光调制器,电信号通过调制器实现对光载波的调制。间接调制方式需要调制器,结构复杂,但可获得优良的调制性能,特别适合高速率光通信系统。(3分)
3、答:
(2分)
掺铒光纤放大器主要由一段掺铒光纤、泵浦光源、光耦合器及光隔离器等构成(2分)。采用掺铒单模光纤作为增益物质,在泵浦光激发下产生粒子数反转,在信号光诱导下实现受激辐射放大(2分)。泵浦光和信号光一起通过光耦合器注入掺铒光纤(1分);光隔离器作用是只允许光单向传输,用于隔离反馈光信号,提高稳定性。(1分)
四、计算分析题(1、2题各15分,3、4题各5分,共40分)
1、解:
(1)由于归一化频率 V
22an12n2
2501.45821.452 0.85《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56.36(4分)
(2)传播的模式总数MV2/2
1588(3分)
20.1
53(4分)(3)该光纤的数值孔径: NAn12n2(4)该光纤单模工作的波长: 222219.9(2.613an12n22.61350n12n2can12n22.405μm)
(4分)
2、解 :
已知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分)
1)因非全反射导致的等效损耗系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mm-1)(4分)
2)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q=1,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z)
波长间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510
3)由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74
(4分)
10
(m)
(6分)
3、解: 根据题意得
PS3 dBm,PR38 dBm,f0.4 dB/km,s0.05 dB/km,(2 分)
c0.5 dB/个 ,M4 dB
由PSPR2cLfMLs(2 分)
《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得(1分)
4、解: LPSPR2cMfs33820.540.40.0566.7 km
由题意得 SR3即SRPP1:2
(1分)P1P2P1P2故有 P13P2
(1分)已知-10lgP11.5
(1分)P0得 P110-0.15 P0由于 P01 mw
-0.15所以 P10-0.15=0.70 mw
(1分)
1P01011-0.15P2P100.23 mw
(1分)133
《光纤通信》期末考试试卷(A卷)
第二篇: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集(含答案)
财大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标准试题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课程号:
课序号:
开课系:
数量经济系
一、判断题(20分)
1.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
2.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显著是指模型中每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
3.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4.总体回归线是当解释变量取给定值时因变量的条件均值的轨迹。()
5.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
6.判定系数的大小不受到回归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
7.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
()
8.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
9.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估计量误差放大的原因是从属回归的变大。()
10.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
二.
简答题(10)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4分)
2.举例说明如何引进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6分)
三.下面是我国1990-2003年GDP对M1之间回归的结果。(5分)
1.求出空白处的数值,填在括号内。(2分)
2.系数是否显著,给出理由。(3分)
四.
试述异方差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
(10分)
五.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及修正措施。(10分)
六.
试述D-W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其检验步骤?(10分)
七.
(15分)下面是宏观经济模型
变量分别为货币供给、投资、价格指数和产出。
1.指出模型中哪些是内是变量,哪些是外生变量。(5分)
2.对模型进行识别。(4分)
3.指出恰好识别方程和过度识别方程的估计方法。(6分)
八、(20分)应用题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债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LOG(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4/05
Time:
18:58
Sample:
1985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6.03
0.14
43.2
0
LOG(DEBT)
0.65
0.02
32.8
0
R-squared
0.981
Mean
dependent
var
10.53
Adjusted
R-squared
0.983
S.D.dependent
var
0.86
S.E.of
regression
0.1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
Sum
squared
resid
0.21
Schwarz
criterion
-1.36
Log
likelihood
15.8
F-statistic
1075.5
Durbin-Watson
stat
0.81
Prob(F-statistic)
0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DEBT表示国债发行量。
(1)写出回归方程。(2分)
(2)解释系数的经济学含义?(4分)
(3)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检验?(7分)
(4)如何就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模型进行改进?(7分)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一、判断题(20分)
1.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F)
2.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显著是指模型中每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F)
3.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F)
4.总体回归线是当解释变量取给定值时因变量的条件均值的轨迹。(Y)
5.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F)
6.判定系数的大小不受回归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F)
7.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
(F)
8.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F)
9.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估计量误差放大的原因是从属回归的变大。(F)
10.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F)
二.
简答题(10)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4分)
答:
1)经济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2)
收集数据
3)建立数理经济学模型
4)建立经济计量模型
5)模型系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6)模型的选择
7)理论假说的选择
8)经济学应用
2.举例说明如何引进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6分)
答案:设Y为个人消费支出;X表示可支配收入,定义
如果设定模型为
此时模型仅影响截距项,差异表现为截距项的和,因此也称为加法模型。
如果设定模型为
此时模型不仅影响截距项,而且还影响斜率项。差异表现为截距和斜率的双重变化,因此也称为乘法模型。
三.下面是我国1990-2003年GDP对M1之间回归的结果。(5分)
3.求出空白处的数值,填在括号内。(2分)
4.系数是否显著,给出理由。(3分)
答:根据t统计量,9.13和23都大于5%的临界值,因此系数都是统计显著的。
四.
试述异方差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
(10分)
答案:
后果:OLS估计量是线性无偏的,不是有效的,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有偏。建立在t分布和F分布之上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是不可靠的。
补救措施: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1.假设已知,则对模型进行如下变换:
2.如果未知
(1)误差与成比例:平方根变换。
可见,此时模型同方差,从而可以利用OLS估计和假设检验。
(2)
误差方差和成比例。即
3.重新设定模型:
五.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及修正措施。(10分)
1)
对于完全多重共线性,后果是无法估计。
对于高度多重共线性,理论上不影响OLS估计量的最优线性无偏性。但对于个别样本的估计量的方差放大,从而影响了假设检验。
实际后果:联合检验显著,但个别系数不显著。估计量的方差放大,置信区间变宽,t统计量变小。对于样本内观测值得微小变化极敏感。某些系数符号可能不对。难以解释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贡献程度。
2)
补救措施:剔出不重要变量;增加样本数量;改变模型形式;改变变量形式;利用先验信息。
六.
试述D-W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其检验步骤?(10分)
答案:
使用条件:
1)
回归模型包含一个截距项。
2)
变量X是非随机变量。
3)
扰动项的产生机制:。
4)
因变量的滞后值不能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回归方程中。
检验步骤
1)进行OLS回归,并获得残差。
2)计算D值。
3)已知样本容量和解释变量个数,得到临界值。
4)根据下列规则进行判断:
零假设
决策
条件
无正的自相关
拒绝
无正的自相关
无法确定
无负的自相关
拒绝
无负的自相关
无法决定
无正的或者负的自相关
接受
七.
(15分)下面是宏观经济模型
变量分别为货币供给、投资、价格指数和产出。
4.指出模型中哪些是内生变量,哪些是外生变量。(5分)
答:内生变量为货币供给、投资和产出。
外生变量为滞后一期的货币供给以及价格指数
5.对模型进行识别。(4分)
答:根据模型识别的阶条件
方程(1):k=0 方程(2):k=2=m-1,恰好识别。 方程(3):k=2=m-1,恰好识别。 6.指出恰好识别方程和过度识别方程的估计方法。(6分) 答: 对于恰好识别方程,采用间接最小二乘法。首先建立简化方程,之后对简化方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对于过度识别方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首先求替代变量(工具变量),再把这个工具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 八、(20分)应用题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债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LOG(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4/05 Time: 18:58 Sample: 1985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6.03 0.14 43.2 0 LOG(DEBT) 0.65 0.02 32.8 0 R-squared 0.981 Mean dependent var 10.53 Adjusted R-squared 0.983 S.D.dependent var 0.86 S.E.of regression 0.1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 Sum squared resid 0.21 Schwarz criterion -1.36 Log likelihood 15.8 F-statistic 1075.5 Durbin-Watson stat 0.81 Prob(F-statistic) 0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DEBT表示国债发行量。 (1)写出回归方程。(2分) 答: Log(GDP)= 6.03 + 0.65 LOG(DEBT) (2)解释系数的经济学含义?(4分) 答: 截距项表示自变量为零时,因变量的平均期望。不具有实际的经济学含义。 斜率系数表示GDP对DEBT的不变弹性为0.65。或者表示增发1%国债,国民经济增长0.65%。 (3)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检验?(7分) 答: 可能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因为d.w = 0.81小于,因此落入正的自相关区域。由此可以判定存在序列相关。 (4)如何就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模型进行改进?(7分) 答: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根据d.w = 0.81,计算得到,因此回归方程滞后一期后,两边同时乘以0.6,得 方程 减去上面的方程,得到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系数。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 一、判断正误(20分) 1.随机误差项和残差项是一回事。() 2.给定显著性水平a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的值超过临界的t值,我们将接受零假设() 3.利用OLS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通过样本均值点。() 4.判定系数。() 5.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 6.双对数模型的值可以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对数模型的相比较。() 7.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m类,则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 8.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9.识别的阶条件仅仅是判别模型是否可识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10.如果零假设H0:B2=0,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被拒绝,则认为B2一定是0。 () 二、以一元回归为例叙述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
三、下面是利用1970-1980年美国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
其中Y表示美国咖啡消费(杯/日.人),X表示平均零售价格(美元/磅)。(15分)注:,1.写空白处的数值。
2.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3.解释斜率系数的含义,并给出其95%的置信区间。
四、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五、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5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六、什么是自相关?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和步骤是什么?(15分)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简化形式回归方程?
2、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一、判断正误(20分)
1.随机误差项和残差项是一回事。(F)
2.给定显著性水平a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的值超过临界的t值,我们将接受零假设(F)
3.利用OLS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通过样本均值点。(T)
4.判定系数。(F)
5.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F)
6.双对数模型的值可以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对数模型的相比较。(T)
7.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m类,则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F)
8.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T)
9.识别的阶条件仅仅是判别模型是否可识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T)
10.如果零假设H0:B2=0,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被拒绝,则认为B2一定是0。
(F)
二、以一元回归为例叙述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
(10分)解:依据题意有如下的一元样本回归模型:
(1)
普通最小二乘原理是使得残差平方和最小,即
(2)
根据微积分求极值的原理,可得
(3)
(4)
将(3)和(4)式称为正规方程,求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可得到:
(5)
解得:
其中,表示变量与其均值的离差。
三、下面是利用1970-1980年美国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
其中Y表示美国咖啡消费(杯/日.人),X表示平均零售价格(美元/磅)。(15分)注:,1.写空白处的数值啊a,b。(0.0114,22.066)
2.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3.解释斜率系数的含义,并给出其95%的置信区间。
解:1.(0.0114,22.066)
2.的显著性检验:,所以是显著的。的显著性检验:,所以是显著的。
3.表示每磅咖啡的平均零售价格每上升1美元,每人每天的咖啡消费量减少0.479杯。的95%的置信区间为:
四、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解:对于模型
(1)
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我们可以在(1)式左右两端同时除以,可得
(2)
其中
代表误差修正项,可以证明
即满足同方差的假定,对(2)式使用OLS,即可得到相应的估计量。
五、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男、女)、学历(本科、硕士、博士)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5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解:1.基准类为本科女教师。
2.表示工龄对年薪的影响,即工龄每增加1单位,平均而言,年薪将增加个单位。预期符号为正,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工资应该增加。
体现了性别差异。
和体现了学历差异,预期符号为正。
3.说明,博士教师的年薪高于硕士教师的年薪。
六、什么是自相关?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和步骤是什么?(15分)
解:自相关,在时间(如时间序列数据)或者空间(如在截面数据中)上按顺序排列的序列的各成员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指回归模型中随机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用符号表示: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为:
(1)回归模型包括截距项。
(2)变量X是非随机变量。
(3)扰动项的产生机制是
上述这个描述机制我们称为一阶自回归模型,通常记为AR(1)。
(4)在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中,不包括把因变量的滞后变量。即检验对于自回归模型是不使用的。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步骤为:
(1)进行OLS的回归并获得et。
(2)计算d值。
(3)给定样本容量n和解释变量k的个数,从临界值表中查得dL和dU。
(4)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判断。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简化形式回归方程?
2、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并简述基本过程?
解1.(1)
(2)
2.根据阶判断条件,m
=
2,对于第一个方程,k=0,k
m-1,所以第一个方程不可识别。
对于第二个方程,k=1,k
=
m-1,所以第二个方程恰好识别。
3.对于恰好识别的方程,可以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也可以使用间接最小二乘法。下面将简单介绍间接最小二乘法的基本过程:
步骤1:从结构方程导出简化方程;
步骤2:对简化方程的每个方程用OLS方法回归;
步骤3:利用简化方程系数的估计值求结构方程系数的估计值。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
一、判断正误(20分)
1.回归分析用来处理一个因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拟合优度R2的值越大,说明样本回归模型对总体回归模型的代表性越强。()
3.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4.引入虚拟变量后,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仍是无偏的。()
5.多重共线性是总体的特征。()
6.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7.异方差会使OLS估计量的标准误差高估,而自相关会使其低估。()
8.杜宾—瓦尔森检验能够检验出任何形式的自相关。()
9.异方差值存在于横截面数据中,而自相关值存在于时间序列数据中。()
10.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仍然是内生变量。()
二、选择题(20分)
1.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组合,是()
A.原始数据
B.Pool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下列模型中属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是()
A.B.C.D.3.半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
A.X的绝对量变化,引起Y的绝对量变化
B.Y关于X的边际变化
C.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D.Y关于X的弹性
4.模型中其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是()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5.在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统计量的,则表明()
A.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B.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C.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D.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不显著
6.根据样本资料估计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为,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A.0.2%
B.0.75%
C.2%
D.7.5%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A.无偏的,非有效的B.有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8.在回归模型满足DW检验的前提条件下,当统计量等于2时,表明()
A.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
B.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
C.不存在自相关
D.不能判定
9.将一年四个季度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引入到包含截距项的回归模型当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B.C.D.10.在联立方程结构模型中,对模型中的每一个随机方程单独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参数是()
A.有偏但一致的B.有偏且不一致的C.无偏且一致的D.无偏但不一致的三、下表给出了三变量模型的回归的结果:(10分)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d.f)
平方和的均值(MSS)
来自回归(ESS)
106.58
来自残差(RSS)
总离差(TSS)
108.38
————————
注:保留3位小数,可以使用计算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本题的。
1.完成上表中空白处内容。
2.求与。
3.利用F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写出简要步骤。
四、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0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五、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六、简述自相关后果。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存在形式的自相关,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15分)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出简化形式的回归方程?
2、利用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答案
一、判断正误(20分)
1.回归分析用来处理一个因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F)
2.拟合优度R2的值越大,说明样本回归模型对总体回归模型的代表性越强。(T)
3.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F)
4.引入虚拟变量后,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仍是无偏的。(T)
5.多重共线性是总体的特征。(F)
6.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F)
7.异方差会使OLS估计量的标准误差高估,而自相关会使其低估。(F)
8.杜宾—瓦尔森检验能够检验出任何形式的自相关。(F)
9.异方差问题总是存在于横截面数据中,而自相关则总是存在于时间序列数据中。(F)
10.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仍然是内生变量。(F)
二、选择题(20分)
1.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组合,是(D)
A.原始数据
B.Pool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下列模型中属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是(C)
A.B.C.D.3.半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C)
A.X的绝对量变化,引起Y的绝对量变化
B.Y关于X的边际变化
C.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D.Y关于X的弹性
4.模型中其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是(B)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5.在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统计量的,则表明(C)
A.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B.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C.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D.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不显著
6.根据样本资料估计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为,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B)
A.0.2%
B.0.75%
C.2%
D.7.5%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A)
A.无偏的,非有效的B.有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8.在回归模型满足DW检验的前提条件下,当统计量等于2时,表明(C)
A.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
B.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
C.不存在自相关
D.不能判定
9.将一年四个季度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引入到包含截距项的回归模型当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C)
A.B.C.D.10.在联立方程结构模型中,对模型中的每一个随机方程单独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参数是(B)
A.有偏但一致的B.有偏且不一致的C.无偏且一致的D.无偏但不一致的三、下表给出了三变量模型的回归的结果:(10分)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d.f)
平方和的均值(MSS)
来自回归(ESS)
106.58
53.29
来自残差(RSS)
1.8
0.106
总离差(TSS)
108.38
————————
注:保留3位小数,可以使用计算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本题的。
1.完成上表中空白处内容。
2.求与。
3.利用F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写出简要步骤。
答案:
1.见题
2.3.可以利用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
(或)
因为,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
四、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0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基准类是本科学历的女教师。
2.表示刚参加工作的本科学历女教师的收入,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工龄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收入的变化,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工资差异,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硕士学历与本科学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博士学历与本科学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所以的符号为正。
3.若,说明博士学历的大学教师比硕士学历的大学教师收入要高。
五、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答案: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在模型的两边同时除以,我们有:
令,则上面的模型可以表示为:
(1),即变换后的模型(1)的随机误差项满足同方差假定,可以使用OLS估计出。上述方法称为加权最小二乘法。
六、简述自相关后果。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存在形式的自相关,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15分)答案:自相关就是指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用符号表示: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若在模型中存在形式的自相关问题,我们使用广义差分变换,使得变换后的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对于模型:
(1)
取模型的一阶滞后:
(2)
在(2)式的两边同时乘以相关系数,则有:
(3)
用(1)式减(3)式并整理得:
令,,则有:
(4)
在(4)中满足古典假定,我们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4)式,得到,,,的估计量,再利用和的对应关系得到的估计值。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出简化形式的回归方程?
2、利用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答案:略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
课程号:
课序号:
开课系:数量经济系
一、判断正误(10分)
1、随机变量的条件均值与非条件均值是一回事。()
2、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变量是线性的。()
3、。()
4、对于多元回归模型,如果联合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
5、双对数模型中的斜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
6、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类,则要引入个虚拟变量。()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无效的。()
8、在存在接近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会趋于变小,相应的t值会趋于变大。()
9、在任何情况下OLS估计量都是待估参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10、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
二、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0分)
三、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四、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哪些基本假定。
(10分)五、以二元回归为例简述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10分)
六、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0分)
1、简述联立方程模型中方程识别的阶条件。
2、根据阶条件判定模型中各方程的识别性?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八、应用题(共30分)
利用美国1980-1995年间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可支配收入(PDPI)的数据,得到了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OG(PC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9/05
Time:
23:43
Sample:
1980
1995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LOG(PDPI)
1.205281
0.028891
41.71870
0.0000
C
-2.092664
0.281286
-7.439640
0.0000
R-squared
0.992020
Mean
dependent
var
9.641839
Adjusted
R-squared
0.991450
S.D.dependent
var
0.096436
S.E.of
regression
0.00891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85274
Sum
squared
resid
0.001113
Schwarz
criterion
-6.388701
Log
likelihood
53.88219
F-statistic
1740.450
Durbin-Watson
stat
2.32273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回归分析结果报告。(10分)
(2)对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B2进行显著性检验。(10分)
(3)如何解释解释变量的系数和综合判定系数?(10分)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答案
二、判断正误(10分)
1、随机变量的条件均值与非条件均值是一回事。(错)
2、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变量是线性的。(错)
3、。(错)
4、对于多元回归模型,如果联合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错)
5、双对数模型中的斜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对)
6、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类,则要引入个虚拟变量。(错)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无效的。(错)
8、在存在接近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会趋于变小,相应的t值会趋于变大。(错)
9、在任何情况下OLS估计量都是待估参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错)
10、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对)
二、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0分)
答:书中第二页,经济计量学方法论中的八个步骤。
三、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答:书中第83页,随机误差项的性质中的四条。
四、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哪些基本假定。
(10分)答:1
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随机误差项的期望或均值为零。
随机误差项具有同方差,即每个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一个相等的常数。
两个随机误差项之间不相关,即随机误差项无自相关。
五、以二元回归为例简述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10分)
答:书中第88页的最小二乘原理。
六、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答:
将原模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原模型变形为:
(1)
令,则式(1)可以写为:
(2)
由于,所以式(2)所表示的模型不再存在异方差问题,故可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求得参数的估计值。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0分)
1、简述联立方程模型中方程识别的阶条件。
答:书中第320页,模型识别的阶条件。(4分)
2、根据阶条件判定模型中各方程的识别性?
答:对于第一个方程有:m=2
k=0,由于
k 对于第二个方程有:m=2 k=1,由于 k=m-1,所以该方程为恰好识别。(2分)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由于第二个方程是恰好识别的,所以可以用间接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2分) 八、应用题(共30分) 利用美国1980-1995年间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可支配收入(PDPI)的数据,得到了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OG(PC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9/05 Time: 23:43 Sample: 1980 1995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LOG(PDPI) 1.205281 0.028891 41.71870 0.0000 C -2.092664 0.281286 -7.439640 0.0000 R-squared 0.992020 Mean dependent var 9.641839 Adjusted R-squared 0.991450 S.D.dependent var 0.096436 S.E.of regression 0.00891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85274 Sum squared resid 0.001113 Schwarz criterion -6.388701 Log likelihood 53.88219 F-statistic 1740.450 Durbin-Watson stat 2.32273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回归分析结果报告。(10分) 答: se=(0.28) (0.029) t=(-7.44) (41.72) p=(0.0000) (0.0000) R2=0.992 (2)如何解释解释变量的系数和综合判定系数?(10分) 答:由于该模型是双对数模型,因此,解释变量的系数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在本例中为消费收入弹性,表示收入每增加1%,消费将平均增加1.2%。 (3)对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B2进行显著性检验。(10分) 答: 1、H0:B2=0 H1:B2¹02、构造统计量 3、计算相应的T值,4、查显著性水平为a的临界值 由于 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解释变量系数B2是统计显著的。 浙江传媒学院《数字信号处理》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按照光纤的射线传输理论,光纤是利用方式传导光的。 2、在今天的光纤通信中最常用的波长是1.33um和1.55um,它们的相应频率分别为和。 3、光纤按照折射率分布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和,按传播的光波模式数量可分为和。 4、单模光纤中的主要色散方式是 5、光纤的损耗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6、光隔离器只能向传输。 7、物质与光波之间有、和的相互作用,半导体二极管是基于的发光器件。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光纤的数值孔径?写出数值孔径的计算公式。对一阶跃型光纤,纤芯折射率为1.5,相对的折射率差为0.01,则数值孔径为多少? 2、均匀光纤,若n1 =1.5,λ0=1.3μm, 试计算: 若Δ=0.25,为了保证单模传输,其纤芯半径应取多大? 三、计算题(共50分) 1、什么是光纤通信?简述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5分) 2、光纤通信都有那些优点?(5分) 3、什么是光纤的损耗?若光纤的损耗为2.5db/km,入纤光功率为1Uw,经过20km传输后光功率为多少?(7分) 4、2×2双锥形光纤耦合器的输入功率为Pin=200µW,另外三个端口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1=90µW,P2=85µW,P3=6.3nW,试计算光纤耦合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分光比、附加损耗、插入损耗、隔离度)。(10分) 5、简述F-P腔可调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7分) 6、假设谐振腔长度为0.3mm,腔内填充介质为ALGaAs。试计算相邻纵模间的频率间隔和波长间隔。其中半导体激光器的中心波长为0.62um,介质的折射率为3.6(10分)班姓名 学号成绩 浙江传媒学院《数字信号处理》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今天的光纤通信中最常用的波长是1.33um和1.55um,它们的相应频率分别为和。 2、按照光纤的射线传输理论,光纤是利用方式传导光的。 3、单模光纤中不存在色散,仅存在色散,具体来讲,可分为 和 5、物质与光波之间有的相互作用。 6、半导体光源可分为。 7、会导致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展宽,使传输信号发生畸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光纤的数值孔径?写出数值孔径的计算公式。对一阶跃型光纤,纤芯折射率为1.5,相对的折射率差为0.01,则数值孔径为多少? 2、均匀光纤,若n1 =1.5,λ0=1.3μm, 试计算: (1)若Δ=0.25,为了保证单模传输,其纤芯半径应取多大? (2)若取a=5μm,为了保证单模传输,Δ应取多大? 三、计算题(共50分) 1、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那些部分 ?试画出简图予以说明.(10分) 2、什么叫全波光纤?其特点如何?(5分) 3、什么是光纤的损耗?若光纤的损耗为2.5db/km,入纤光功率为1Uw,经过20km传输后光功率为多少?(10分) 4、简述2×2熔融拉锥型耦合器的工作原理?试用构成2×2耦合器构成8×8耦合器.(10分) 5、2×2双锥形光纤耦合器的输入功率为Pin=200µW,另外三个端口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1=90µW,P2=85µW,P3=6.3nW,试计算光纤耦合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分光比、附加损耗、插入损耗、隔离度)。(10分) 6、简述F-P腔可调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5分)班姓名 学号成绩 浙江传媒学院《数字信号处理》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光纤通信所使用的光波波长为、及,主要位于波段。 2、在今天的光纤通信中最常用的波长是1.33um和1.55um,它们的相应频率分别为和。 3、按照光纤的射线传输理论,光纤是利用方式传导光的。 4、光纤按照折射率分布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和,按传播的光波模式数量可分为和。 5、单模光纤中不存在色散,具体来讲,可分为 和 6、光纤的损耗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和 7、光隔离器只能向传输。 8、物质与光波之间有的相互作用。 9、会导致光脉冲在传输过程中展宽,使传输信号发生畸变。 10、半导体光源可分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光纤的数值孔径?写出数值孔径的计算公式。对一阶跃型光纤,纤芯折射率为1.5,相对的折射率差为0.01,则数值孔径为多少? 2、均匀光纤,若n1 =1.5,λ0=1.3μm, 试计算: (1)若Δ=0.25,为了保证单模传输,其纤芯半径应取多大? (2)若取a=5μm,为了保证单模传输,Δ应取多大? 三、计算题(共50分) 1、什么是光纤通信?简述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6分) 2、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主要有那些部分 ?试画出简图予以说明.(9分) 3、光纤通信都有那些优点?(9分) 4、什么叫全波光纤?其特点如何? 5、什么是光纤的损耗?若光纤的损耗为2.5db/km,入纤光功率为1Uw,经过20km传输后光功率为多少? 6、简述2×2熔融拉锥型耦合器的工作原理?试用构成2×2耦合器构成8×8耦合器.7、2×2双锥形光纤耦合器的输入功率为Pin=200µW,另外三个端口的输出功率分别为P1=90µW,P2=85µW,P3=6.3nW,试计算光纤耦合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分光比、附加损耗、插入损耗、隔离度)。 8、简述F-P腔可调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9、假设谐振腔长度为0.3mm,腔内填充介质为ALGaAs。试计算相邻纵模间的频率间隔和波长间隔。其中半导体激光器的中心波长为0.62um,介质的折射率为3.610、什么是粒子数反转?如何产生粒子反转? 班姓名 学号成绩第三篇:光纤通信期中试卷
第四篇:光纤通信期中试卷
第五篇:光纤通信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