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专科”行政管理
《2064管理学基础》2018秋答案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最准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20分)1.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以内。
A.2个
B.5个
C.10个
D.15个
2.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即(C),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
法。
A.德尔菲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等概率法
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B)获取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5.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进行了基本假设,认为人是(C)。
A.复杂人
B.社会人
C.经济人
D.单纯人
6.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C)。
A.有计划的提升
B.委以助手职务
C.职务轮换
D.临时提升
7.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C)过程。
A.通报
B.下达
C.反馈
D.上报
8.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含义就是(D)。
A.人事关系
B.组织目标
C.责权利关系
D.组织结构
9.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0.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B)。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激励或影响他人的行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2-4个是准确的,请将这些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1.在双因素理论中,(ABC)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1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NC)。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13.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ABD)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14.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AC)
A.业务性决策
B.职能性决策
C.日常管理决策
D.战术性决策
15.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ACD)等方面的要求。
A.可靠性
B.层次性
C.经济适用性
D.及时性
三、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X)
17.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X)
18.考评方法和考评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管理人员考评结果的合理与否。(√)
19.处于不同管理层次上的管理者,其履行的管理职能也是不同的。(X)
20.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四、配伍题(请将下列代表名词解释的英文字母填在与其相对应的名词后的括号中。
每题2分,共10分)A.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所需要韵技术和能力。
B.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C.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D.是根据组织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的选拔、使用、考评和培养,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个职位,保证组织话动正常进行并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
E.是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的基本要素和领导活动的能动主体。
21.计划工作(C)
22.技术技能(A)
23.领导者(E)
24.概念技能(B)
25.人员配备(D)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
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7.什么是战略?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战略:就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战略远景、目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战略远景。战略远景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它包括经营理念和企业宗旨两方面的内容。目标与目的。目标是指具体的中期和短期的可量化的目标。目的是指在相应期限内的定性期望。资源。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包括现金、房地产、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库存等;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品牌、技术专长、组织文化以及各种组织能力等。业务。它指的是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组织。它指的是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等要素,共同形成组织的行政关系,保证战略方案的有效实施。
28.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
(1)目标建立。组织目标应该首先明确组织的使命和宗旨,并结合内外环境确定一定期限内的具体工作目标。
(2)目标分解。把组织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组织内所有成员明确自己在完成这一目标中应承担的责任。
(3)目标控制。管理者必须进行目标控制,随时了解目标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协助解决。必要时,也可以对目标进行修正。
(4)目标评定。目标管理注重结果,对部门、个人的目标必须进行自我评定、群众评议、领导评审。通过评议,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完善下一个目标管理过程。
六、案例分析(20分)
29.厨房失火
张三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厨房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张三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导致厨房火灾。”主人听了不以为然,没有做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厨房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客人张三。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了张三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了,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张三来吃酒。
问题:
(1)此案例中主要蕴含了哪项管理职能?(10分)
(2)预先控制对于有效的管理具有怎样的意义?(10分)
答:
29.(1)此案例中主要蕴含了哪项管理职能?(10分)
控制职能,主要是指预先控制。控制:为保证组织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要求管理者必须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偏差,还要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2)预先控制对于有效的管理具有怎样的意义?(10分)
预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出现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预先控制就是“防患于未然”。管理者在问题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偏差和损失的发生,它是控制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