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核安全考试试卷
核安全考试试题
10、核安全文化弱化的征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组织问题)、(管理问题)、(雇员问题)和(技术问题)。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核安全的定义是(C)车间: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核安全文化”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总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经 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2、核安全文化的提出使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层次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有了一个为核安全作贡献的统一行为准则。
3、(核安全文化)是指各有关组织和个人达成共识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特性的总和;它以“安全第一”为根本方针,以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最终目标。
4、国家核安全局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进各核能与技术利用单位以“(安全第一)、()”为核心的核安全文化建设,5、我国第一座自行建立的核电站是()。
6、(保障核安全)是培育核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而核安全文化则是核安全的基础,是核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屏障,也是对核安全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凝炼。
7、中国奉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它是现阶段中国倡导的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国际社会和中国核安全发展经验的总结。
8、核安全文化从狭义上讲是()与()利用行业对保障核安全的负责任态度和持续改进核安全主动作为的统一
9、核安全文化是中国核安全观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沉淀,是它在核安全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核安全文化倡导的行为方式和主要特性是中国核安全观在核安全领域的行动落实和具体体现。
A.物项或服务在使用中能够令顾客满意的工作能力;
B.某一物项和服务所具有的按其对安全的重要性和使用目的而规定的特性; C.完成正确的运行工况、事故预防或缓解事故后果从而实现保护厂区人员、公众和环境免遭过量辐射危害; D.与数量相反的概念。2.核安全文化的核心是()
A.质量保证;B.质量检查;C.安全管理;D.物项管理。
3、核安全文化具有(继承、创新和发展)这一动态演进的自有规律。(B)。A.承接、带动、发展 B.继承、创新、发展 C.带动、发展、创造 D继承﹑创新﹑带动
4、中国核安全观是我国基于国际环境、现实国情、客观条件和(文明传承)提出的()。
A、文明传承 B、节约资源 C、废物利用 D、强化管理
5、中国核安全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高于态度和意识之上的观念,是(核安全)()。
A核文化 B核安全 C核安全文化 D核设施
6、中国核安全观在核安全领域的行动落实和具体体现是(B)。
A、核设施的使用 B、核安全文化 C、核文化 D、核安全 7、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堆芯严重损毁、大量放射性 物质向环境释放,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A、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B、美国Davis Bessee 核电厂 C、日本福岛核事故 D、大亚湾核电站 8、2009-2013 年,我国共发生辐射事故(69)起(C)。A、70 B、65 C、69 D、60
9、表现为管理者骄傲自大,缺乏自我进取和学习的机会的是()。A、观念狭隘B、解决问题不恰当C、开放性差D、纠正行为不力 10、2004 年国家核安全局修订了(《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在经验评价、经验研究、国内国际信息共享等方面对营运单位的运行事件分析及经验反馈工作提出更明确、具体的要求。(A)。
A、《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 B、《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 C、《运行核电厂经验反馈管理办法》 D、以上都不对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核安全导则是推荐性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由国务院批准。(√)
3、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放射性污染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4、国家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5、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
6、在环境中处置放射性废物时,对公众中任一成员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应超过0.25mSv。()
7、承诺只有具备有关法规规定的或许可证中写明的辐射防护专业资格的执业医师,才允许开具使用其源的检查申请单或治疗处方。()
8、某一工作人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时,用人单位应把该工作人员调换至合适的工资岗位。()
9、许可证持有者应负责安排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监测和评价。(√)
10、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由主席令发布。(√)
四、问答题(共20分)
结合自己工作岗位,谈谈我厂目前放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进建议。(根据问题及建议深度打分,参加考试人员答案相同或类似不得分)
第二篇:核安全文化测评试卷
作业人员核安全文化测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
1、核安全文化管理方针是()。
A.专注职业化 B.聚焦执行力 C.追求零缺陷 D.培育学习型组织
2、核安全文化工作氛围是()。
A.阳光 B.透明 C.合作 D.沟通
3、IAEA提出的核安全文化指的是一种在核能与核技术领域必须存在的健康的安全文化,这种健康的安全文化,主要特征是()。
A.遵循统一的核安全基本原则 B.主动精神 C.有形导出 D.公布安全政策
4、执行层是直接从事具体的,特别是与核安全相关的工作的人员,因此,对执行层的要求是()。
A.质疑的工作态度 B.严谨的工作方法 C.良好沟通的工作习惯 D.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5、我国运行核电厂核安全文化实践中,逐步摸索并制定了许多体现核安全文化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是对质量保证工作的有力补充,下列属于有效措施的是()。A.自我检查 B.监护 C.工前会 D.工后会
6、核安全文化中的四个凡事是指()。
A.凡事有章可循 B.凡事有据可查 C.凡事有人负责 D.凡事有人检查
7、对核安全重要的检查必须由 进行。()
A.参加被检查活动的人员 B.未参加被检查活动的人员 C.两者均可
8、《HAF003》中10.1.条款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物项的控制,在实际可行时必须用、或 的方法来标识不符合要求的物项。()A.标记 B.标签 C.实体分隔 D.以上都不正确
9、良好质量行为是指与核安全文化倡导的理念相符,其结果对于获得良好的工程质量(或避免失误的扩大化)有积极作用的行为,下列属于良好质量行为的是()。A.严谨工作 B.主动报告 C.及时制止他人的错误行为 D.越点施工
10、《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资格管理规定》(HAF603)焊工、焊接操作工考试包括 和 两部分。()A.理论知识 B.操作技能 C.两者均不是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核安全文化管理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15分)
2、结合本职岗位,谈谈对核安全文化的认识?(15分)
第三篇:核安全
世纪之核
两刃利剑——核
一提到核能,人们肯定会不自觉地联想到最近日本由于大地震而引发的严重核泄漏,或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迄今为止后果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这些事故都导致了极其严重的自然、社会灾难。
然而作为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新能源,我们即使面对着核能暗藏的诸多危险,也一定要坚持发展核能这一条路。
首先,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核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许多才华出众的量子物理学家的努力下成为现实。但它说到底也还是一种没有成熟的技术,在生产使用的时候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是无可奈何的事。而且其实核能的危险在近阶段被夸大了,尤其是在日本核泄漏之后。
就以日本为例,它作为一个以严谨著称的国家,在核安全领域却显得相当疏漏,令许多人无法理解。但是在综合考虑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日本频发的自然地质灾害,对核电厂设施的安全工作带去了额外的许多负担。而且,作为现今地球上唯一一个被核武器直接攻击的国家,日本对核能的民族感情是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抗拒的。所以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核危机后,整个社会都会掀起质疑核能之路的声浪。
但是日本的核能事业还是顽强的发展至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核能相对于传统的火力发电和其他的新兴能源相比,实在是有太多的优势了。早在1939年,科学家就指出一个原子裂变可以放出大约两亿电子伏的能量,再叠加上链式反应的效果,所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其他的能源根本难以望其项背。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各类核设施的风险肯定会大大降低。除此以外,现在的核能是利用的核裂变反应,当可控核聚变成为现实的时候,人们就能用上相对安全环保高效的能源了。而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
回到现实,核危险的阴影还是存在的。近些年的相关研究表明,核与核辐射恐怖仍然是一种现实的恐怖。由于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危害因素——辐射是无色无嗅的,加上人们常常把辐射与原子弹联系起来,核与辐射恐怖事件更容易引起社会心理问题,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坚持发展核能的道路上,我们也要对核能的一些基本常识有所了解,这样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反过来促进发展。在核与辐射事件突发时,第一件事就是获取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可信的关于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保持心态平衡,不要惶恐不安,不用再重现像这次一样疯狂的抢购食盐的丑态了。展望未来——核能的开发与应用
核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新能源,但在它未来的发展上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我认为,未来核能发展的大方向应该是现有反应堆的优化和核聚变技术的开发。
现在的核裂变的控制应用技术已经到了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还远未达到让人完全放心的地步,全球各地不是爆发的核危机使人们的神经一次次的绷紧,这信息本身就说明了核裂变技术的不安定性。所以,在未来的核能开发应用之路上,大方向是建立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核反应堆。
除了这个大方向外,我们还应看到,核裂变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首先,在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带有放射性的核废料,而可控核聚变发电技术,如果控制好条件可以不产生放射性废料,这就大大降低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其次,核聚变的原料不像核裂变的原料那样难以获得,它的原料是广泛存在于海洋中的氘和氚,每升海水含30mg氘,这30mg氘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L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据估计,全世界海水中所含的氘达450000亿吨,这些氘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聚变能,可供人类在很高的消费水平下使用50亿年。最后,最难能可贵的是聚变能不像裂变能那样产生放射性,它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是核聚变技术还远未成熟,在社会中来说,更现实的是发展更先进的核反应堆(裂变)。应该建造怎样的裂变反应堆呢?应该怎样提高核的安全性呢?
更先进的反应堆,也就是更加安全,更加经济的反应堆。三哩岛核电站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反应堆的安全性进一步凸现出来,而公众的可接受性尤显突出。而经济性一直是核能发展的制约因素,只有提高经济性本身,核能才具有生命力。结合第4代核能系统概念,对下一代反应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性好,经济性好,性能优良,容易建造。
堆型的发展方向是至关重要的。轻水堆是目前核电站普遍采用的成熟堆型,因此下一代先进反应堆的研究与开发相当一部分力量仍集中在先进轻水堆方面。同时,对逐渐显示出优势,并有相当运行经验的其他先进堆型,如重水堆,高温气冷堆和快中子堆投以更大的关注。但是这些反应堆都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点: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特性。即不管在人为地疏忽还是在自然灾害面前,在事故下不会对公众造成损害。举个例子,相当于最近的日本大地震后,福岛第一发电站也应该有足够的抗灾能力避免核泄漏的发生。
对高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置也是一大问题。目前的深埋隔离法显然不是什么万全之策,现有的比较有前途的是分离嬗变法。首先通过化学方法分离裂变产物,再另其中的毒性大半衰期长的元素衰变,最后变成稳定无毒的产物。
除上述两点以外,还要解决好核扩散的问题。比如说,钚有多种同位素,其中钚-239和钚-241是易裂变核素,而钚-240,钚-242不发生裂变。有些核反应堆如天然铀重水反应堆容易产生制造原子弹的良好材料——钚-239.另外一些反应堆如压水型动力反应堆燃耗高,会使相当一部分的钚-239生成钚-240,无法制造原子弹,这两者又很难分开,这对于防止易制成原子弹的核裂变材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是很有意义的。采用钍燃料的反应堆能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突破是核能开发应用的前提,基础学科的探索是核能发展的后盾。想要在核能上走的更远,除了综合考虑现实的各种因素外,还应着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第四篇:核安全
保障核安全,理性协调并进
中国强调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中国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3月24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受邀首先作主旨讲话。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中国强调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将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彰显了中国的贡献和担当。热爱和平,呵护和平,中国声音举世瞩目。
和平利用核能,如同束炬希望之火。把火得当,可以沐浴光明和温暖;把火不慎,就只能积薪候燎。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只有抱有十足的理性态度,和平利用核才能真正拓展人类的美好前景。中国的核安全倡议,引发了共鸣。东盟秘书处公共事务部主任李键雄认为,习近平主席“发展和安全并重”的阐述,是东南亚国家构思核能发展计划时需要谨记心中的。
当前,全球430多个核电反应堆、250多个核研究反应堆、200多个核燃料循环设施在运转。这其中无论哪一处设施、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需要面对安全威胁的都是整个世界。要让更多国家加入国际核安全进程,争取实现核安全进程全球化,让各国加强交流、包容互鉴,让有关多边机制和倡议统筹协调、协调努力,确保在核安全问题上,没有一个伙伴掉队。中国的呼吁,着眼全局。
立规矩,铸方圆。确保核安全,制度保障和普遍遵循的指导原则必不可少。然而,各国国情不同,核能事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核安全挑战也不尽相同,简单搞一刀切的办法难以解决现实难题。只有充分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最适合自己的核安全政策和举措的权利,尊重各国保护核安全敏感信息的权利,坚持公平原则,本着务实精神,才能稳妥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中国的着眼,观照公正。
务本强末,多举并重。完善核安全政策举措,发展现代化和低风险的核能技术,坚持核材料供需平衡,加强防扩散出口控制,深化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是消除核安全隐患和核扩散风险的直接和有效途径。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发展和谐友善的国家关系,开展和睦开放的文明交流,才能实现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发展。中国的主张,筹策深远。
促光明前进,让黑暗却步。正义的力量多一分挚诚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实现持久核安全,各国共担责任。作为一个发展核能事业50多年的国家,中国不仅全面采取核安全保障举措,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记录,同时积极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如今,世界倾听中国的核安全观,再次见证中国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第五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总结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专业实务题预测 第二章 考题预测 本章重点(老师课后20点)
1、铀矿冶是什么性质的作业。开放性的,不是密闭性的。
2、尾矿铀的含量是原矿的多少:98%.3、铀选冶厂(水冶)尾矿废渣的产生率:1.2×103t废渣/t铀
4、铀矿工个人剂量的贡献占总的 :63.56%
5、矿山风机停风,氡浓度多长时间恢复到没有通风时的水平:3-5min
6、铀矿山的通风备用系数:20%
7、铀废石尾矿库氡表面析出率是多少:0.74Bq/m2s
8、尾矿库的安全系数:1.05
9、尾矿库安全超高:水面高50m,坝高再高5-10m
10、尾矿库的灾害在世界重大灾害中排名:第18位。
11、氡的半衰期:3.825天
12、尾矿库防洪设计年限:一级1000年洪水最大来设计,用有史以来最大的来校对;二级尾矿库用百年洪水来设计,用1000年一遇来校对。
13、放射性预选:选矿的选出率:15%-20%,把废石选出。
14、矿井中的氡的浓度标准:3.7kBq/m3,氡子体6.4μJ/m3
15、对职业照射,对公众贡献最大的是:氡和氡子体。
16、人洗澡后的去污效率:一般淋浴后体表放射性污染的去污率可达90%以上,污染的工作服应在专门的洗衣房进行洗涤去污,其去污率可达70%以上。
17、氡的测量方法:
氡及氡子体的监测方法和矿工个人剂量的监测方法
1、氡的测量方法有瞬时测量法(电离室-静电计法、闪烁法、双滤膜法)、累积测量法
2、铀矿工个人剂量监测:监测方法:
(1)KF603A热释光氡子体αγ个体剂量计(有源式)(2)KF606矿工个人剂量计无源式
18、废水处理方法:
1、废水采用石灰中和法去除水中铀等杂质(沉淀)
2、废水除镭的方法:二氧化锰吸附法、高锰酸钾活化锯未吸附法、重晶石吸附法、硫化钡共沉淀法
3、污渣循环法可以通过沉淀,除去铀、镭、重金属元素、砷等有害物质。
29、尾矿库的治理方法:
1、物理稳定法。
2、化学稳定法。
3、植被稳定法。
4、综合稳定法。
20、氡的射气、析出系数:与粒度成反比、与品位成正比、与含水率成反比。
七章 质量保证 第五节以后不考
主要还是一些概念不要死记硬背,掌握核质量保证法规和导则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在此基础上了解相应导则的内容。第一章 后半章 张健(包括重点)
1、对火灾和爆炸的防护以 :保证停堆、排除余热、包容放射性---------三个基本安全
功能为主要目的。
防火目标:1)防止火灾发生。2)及时探测发生的火灾并迅速灭火。3)防止未扑灭的火势蔓延。
2、纵深防御概念,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是防止发生火灾;
(2)第二个层次是及时地探测和扑灭火灾,限制火灾的损害;
(3)第三个层次是防止火灾的蔓延,将火灾对核动力厂安全重
要功能的影响减至最低。
3、重要:火灾和灭火系统的二次效应
(1)高温和高热对构筑物和设备的损坏
(2)燃烧产生的烟雾可能对运行人员的伤害或对设备的腐蚀
(3)燃烧引起的爆炸及二次飞射物
(4)由于喷水意外地引入了慢化剂
(5)由于喷水导致内部水淹和设备的损坏
(6)由于喷水导致放射性物质的迁移
(7)干粉灭火剂导致电气设备接触不良或腐蚀
(8)二氧化碳灭火剂导致的突然降温及冲击等
4、概率安全分析在核动力厂的运行过程中也可以提供 很好的的帮助:
(1)评估核动力厂的技术 规格书等。
(2)为维修、试验和检查等活动确定合理的次序
(3)评估运行经验
(4)事故管理
5、设备的核安全分级
① 安全级∶分为安全1级、安全2级、安全3
级和安全4级(非安全级);
② 抗震分类∶分为抗震I类和抗震II类。
抗震I类的部件需承受安全停堆地震的荷载,抗震II类的部件需承受运行基准地震的荷载;
③ 质量级也称为规范等级
④ 质量保证级
所有的核安全级部件与设备(核安全1、2、3级)均为抗震Ⅰ类,即要求部件与设
备能够抵御“安全停堆地震(SSE)” 的荷载而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可运行性和功能能力。
安全级、质量级、质量保证级对于某一具体部件与设备而言原则上是一致的。
安全4级为非核安全级、质量4级(质量D组),执行常规产品相应的标准和质量保证要
求(例如∶ISO-9001)。
6、系统安全分级与部件安全分级的关系
① 组成该系统的部件与设备的安全级别
与系统的安全级别相一致;
② 安全级别不同的二个系统之间的接口部
件按较高的级别确定;
③ 与安全级能动部件配套的电器设备划分为IE级;
7、核级机械部件与设备设计的基本核安全要求: 1)在核设施(包括核电厂)服役的核级机械设备与部件在核设施的全寿期内能够承受运
行状态(包括∶正常运行和预计运行事件)和事故状态的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各种稳态
和瞬态的荷载,并保持其设备与部件压力边界的结构完整性;
2)在核设施(包括核电厂)服役的核级机械部件与设备在核设施的全寿期内,在运行状态
(包括∶正常运行和预计运行事件)和事故状态的设计基准事故工况下,各种稳态和瞬态 的荷载的条件下保持其可运行性和功能能力; 3)在核设施的全寿期内,能够对在核设施(包括核电厂)服役的核级机械部件与设备的可
运行性和功能能力,以及压力边界的结构完整性进行可靠的验证性试验和检验。
8、什么是结构的完整性:
对于非承压部件而言,其结构完整性是指部件几何尺寸的稳定性;而对于设备的承压部件
而言,是指对承压部件的压力边界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其变形特征的限制,例如∶发生弹性
变形、部件结构不连续的区域中大的塑性变形或部件结构的整体塑性变形(其结果会使部
件丧失尺寸的稳定性),但不允许出现部件压力边界的破裂。
9、核级机械部件与设备的抗震鉴定
设备抗震鉴定和动力学鉴定所采用的方法
主要有:
① 分析法
② 试验法
③ 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④ 利用经验数据鉴定设备。
10、机械部件与设备的环境鉴定
① 部件与设备必须设计成在所有正常、异常、事故
和事故后等环境下都具有执行它们的设计安全功
能的能力;
② 部件与设备的环境能力必须用适当的试验和分析
予以证实;
③ 部件与设备的环境设计,环境鉴定试验的有关分
析工作与核级设备其它活动一样, 都必须在符合法
规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控制下进行。
1、试验的顺序: l)
机械老化试验;2)
热老化试验;3)
辐照老化试验(辐照剂量应不低于相应位
量在电厂运行全寿期的累积辐照剂量);4)
抗震试验;5)
失水工况模拟试验(必须考虑失水工况下安
全壳内环境温度,压力的变化以及安全壳
喷淋环境中化学介质的影响)
12、在役检查的目的:
找出可能的损伤,以判断它们对核电厂继续安全运行是否可接受,或是否有必要采取补救措施。
13、在运行阶段,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导致设备的失效,这样的条件至少包括:
(1)
运行水质不合格(2)
运行状态不稳定(3)
违反运行规程
14、在役检查发现缺陷的处理原则:以确保在具有足够安全裕度的情况下,使得已经发现、且在扩展中的缺陷在下一次在役检查前不会发生失稳破裂或断裂。
15、设计阶段的可达性:设备、人员、检验方法
16、核级机械部件与常规的区别: 1)确定设计基准的原则不同
2)核级必须采用成熟的经过验证的技术
3)所有用于设计和设计验证的计算分析软件和验证设施(各种试验台架、装置)均需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认可。4)必须符合核安全法规HAF601 5)必须符合核安全法规HAF003 6)首次应用的设备必须经过设备鉴定
7)核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试验、运行、在役检查、维修、更换、退役必须在国家核安全局的独立监督下实施。
第十六节核材料管制
17、核材料的基本概念:源材料(不包括钍)、特种可裂变材料、氚、锂-6 及含上述物质的材料和物品都称为核材料。
18、直接使用核材料:不需经过核素转化或进一步富集就能用于制造核爆炸装置的核材料。如: 高富集度的铀、233U、其中238Pu低于80%的钚;以及含上述物质的化合物、混合物(如铀-钚混合氧化物元件)和乏燃料中的钚。
19、间接使用核材料:除直接使用核材料以外的所有核材料,如天然铀、贫化铀、低富集度铀和钍。
20、核材料管制的目的:保证符合国家利益及法律的规定、保证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保证国家对核材料的控制,在必要时国家可以征收所有核材料。
21、实物保护:其含义为用于防止非法转移核材料和破坏核设施的保护措施和技术。实物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设施设计(包括平面布置等)和警卫组织、保卫制度、人防措施等软件部分以及实体屏障、探测报警系统等技术 防范等硬件部分组成,实物保护要求有效性和完整性。上述各组成部分是否构成一体,互相补充,不留漏洞,这是实物保护完整性要求。各组成部分是否运行正常,能发挥预定效果,是实物保护有效性要求。
22、中国核材料实物保护等级划分:按照性质、数量划分。共I、II、III级。I级最高,具体数据不要求背。材料
状态
等级:I 钚
未辐照过的2kg以上
铀
未辐照过的,U富集度》20%浓缩铀
5kg以上 氚
未辐照过的,以氚量计
10g以上
第十七节 核动力厂和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
23、应急演习:核事故应急响应过程可能相当复杂,因此应急演习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应急演习通常按演习涉及范围分为以下几类:
(1)单项演习
(2)综合演习
(3)联合演习
24、我国核事帮应急实行三级管理,即国家、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核设施营运单位三级
25、我国应急工作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26、三级管理的职责:
国家: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审查批准场外核事故
27、核事故应急计划和准备则是纵深防御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编制应急计划时,要求考虑包括严重事故的事故系列。
28、为紧急防护措施推荐的通用干预水平:
防护行动
通用干预水平(由防护行动可避免的剂量)隐蔽
10mSv 撤离
50mSv 碘防护
100mGy
为临时性避迁和永久性再定居推荐的通用干预水平防护行动
可避免的剂量 临时性避迁
第一个月30mSv
随后某一个月10mSv 永久性再定居
寿期内
29、我国应急初始条件按其性质分为四大类:即1)辐射水平或放射性水平异常升高。2)裂变产物屏障失效。3)自然灾害或其它影响核动力厂安全的外来因素。4)系统故障
30、厂区应急状态:4级,1)应急待命。2)厂房应急。3)场区应急。4)场外应急(总体应急)。
31、烟羽应急计划区:内区3-5km;外区7-10km 1)确定源项(国家核安全局认可)2)计算在什么情况下有影响3)在烟羽外区出现边缘性效应。
32、应急执行程序虽然勿需核安全监管部门审批,但营运单位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审批程序,保证其不断更新。
33、营运单位的场内应急计划至少每两年要进行一次必要的修订并报国家核安全局审评。
34、核动力厂营运单位应急报告制度
应急通告
进入应急待命或更高应急状态15min内
应急报告
应急报告:初始
进入厂房应急或更高应急状态后45min内
应急报告:后续
初始报告发出后,每隔1h发一次
源项或应急状态变化时立即报告,然后每隔1h报告一次 势态得到控制后,每隔4h报告一次,直至退出应急状态 最终评价报告
退出应急状态后的30d之内
35、源项:随时估计事故可能的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数量。这是营运单位应急指挥部向场外应急组织提出涉及公众的应急行动的建议的技术基础。
第六章 核设施选址思考题(常向东)
1、核设施选址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
核电厂选址的目的是要保证所选厂址以及厂址与设施相互之间的适宜性,进而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释放(正常运行和事故状态,包括可能导致实施应急措施的事故状态下的放射性释放)所引起的过量辐射影响。
核电厂选址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厂址与设施之间的适宜性。其中在核电厂厂址选择与厂址评价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1)
从厂址危险性、可能影响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转移的厂址特征及其环境特征、以及执行应急计划可行性方面确定厂址的适宜性;
(2)
根据核电厂厂址及厂址所在区域内外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特征,确定工程设计基准的适宜性。
对于核电厂试运行和运行阶段厂址调查评价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与核电厂安全运行相关的厂址环境因素,包括人口、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以及其他相关环境因素的监测结果,对厂址以及厂址环境与设施之间的适宜性进行核实。
2、选址中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评价目标是什么? 核电厂选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与评价目标包括:(1)、厂址所在区域可能发生的外部自然和人为事件
其评价目标是评价和确定核电厂厂址的适宜性及其设计基准,使设施的工程设计能够抵御来自可能发生外部事件的影响,保证设施安全。
(2)、可能影响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向人体转移的厂址及其环境特征
其评价目标是考虑到核电厂在运行和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释放,从放射性物质释放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评价厂址的适宜性。(3)、与实施应急措施相关的厂址与环境因素
其评价目标是考虑到需要采取应急措施的事故状态下,所选厂址的环境,特别是人口因素,要能保障实施应急措施的可能性,并且评价的个人和群体风险要满足辐射安全要求。
3、核电厂选址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评价任务是什么?
核电厂选址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厂址查勘阶段、厂址评价阶段和运行前的阶段。(1)
厂址查勘阶段的评价任务是确定一个或若干个优先候选厂址,并对这些厂址进行系统的筛选和比较。
(2)
厂址评价阶段的评价任务是对一个或多个优先候选厂址进行调查与评价,并从安全的观点出发,证明厂址的可接受性。同时,要初步确定与厂址有关的设计基准。
(3)
运行前阶段的评价任务是完成和完善厂址特征的评价,并对前阶段评价结果进行验证与核实。
4、核电厂选址中外部人为事件调查的基本程序、评价方法、主要潜在源项的类型、以及法规对各潜在源项无须进一步调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核电厂选址中外部人为事件调查的基本程序: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潜在源项;如果存在按法规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如果不能排除必须进行详细评价。(2)评价方法:筛选距离法和筛选概率法。
(3)主要潜在源项的类型:固定源,如化工厂、油或天然气储罐等; 移动源,如陆海空中的运输工具等。
(4)法规对各潜在源项无须进一步调查的基本条件: 固定爆炸源的筛选距离值为5~10km; 一般飞机场的筛选距离值为10km;
飞机航线的筛选距离值为核电厂4km宽范围; 火源影响的筛选距离值为1~2km; 危险气云源的筛选距离值为8~10km;
对每类事件导则推荐为10-7作为筛选概率水平。
5、气象
(1)在核电厂选址中需要考虑气象因素包括哪些?
在核电厂选址中需要考虑气象因素包括:极端气象参数和极端气象现象。(2)作为设计基准的要求是什么?
作为设计基准的要求:必须调查极端气象现象和气象参数的极值。(3)为什么在厂址评价阶段要实施现场气象观测计划?
这一观测的目的是要通过与具有长期连续记录气象站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进而选择那些能够代表厂址条件的气象站,并利用该气象站的数据来确定代表厂址当地气象条件与区域气候特征的极端气象参数。
(4)确定核电厂的设计基准风的步骤是什么? 1)设计基准风的数据来源与收集。
2)数据组的选择,确定代表性气象站,30年或更长时期的数据组,如果数据组时间较短,在统计分析时应适当考虑不确定性。
3)设计基准风的统计分析,根据风的概率分布,估计出百年一遇的最大风速(3秒瞬时极大风速)。
(5)龙卷风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龙卷风调查的区域范围以厂址为中心经度宽为3度、纬度宽为3度所包括的区域; 龙卷风分类的选择,应选择与富士达-皮尔森分类方法相似的分类法; 对龙卷风破坏及其强度描述不清的情况,要相对保守地考虑;
在龙卷风作为设计基准的情况下,要考虑可能产生飞射物的影响(至少能防止以下三种飞射物的破坏:具有高动能、在冲撞时能引发变形的重飞射物;具有穿透危险的大的坚硬飞射物;尺寸足够小能通过保护屏障内开孔的坚硬飞射物)。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题预测
2005年已考过的试题:
1、核临界
2、质量保证不符合项
3、放射源操作
4、三厘岛
5、废料泄露 2004
1、切尔诺贝利 三厘岛
2、矿井通风
3、原子能院洗手
4、辐照装置没放好,(辐射源操作问题)
共有5道题,以其中分数最高的4道题加起来作为总分!
预测 2006 年 有可能考到的题目:
1、核电厂选址(应该是必考)
2、切尔诺贝利(纪念**周年)
3、设计审查。
4、质量保证有某一个。(难)
5、铀(钍)矿与伴生放射性矿。
6、核技术应用要比其他的题容易一些 常用答题思路: 范深根总结:
•工作是否经过正规的批准
•设计是否合理
•安全设备是否正常维修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辐射监测(场所与个人)•人员资格
•合格的防护人员
•规章制度的完善与遵守
•防护与保安措施(现场操作与贮存,保管)•意外情况的报告
•事故应急的准备与正确实施
•辐照装置必须严格设计;有故障绝对不能运行
比较经典、通用性较强的案例:
美国Browns Ferry控制棒插入故障
的整改措施
1.对于此类BWR要求连续监测停堆排放箱水位,把水位指示及报警信号送至主控室;
2.应加强注意防止异物进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3.对停堆系统的可用性作定期试验;
4.对操纵员针对此类事件作专门培训;
5.通知全部此类BWR照同样要求执行。
切齐诺贝利事故分析:(必考)
1、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运行管理背景:核动力厂运行管理规程的缺位(试验人员擅自操作)
2、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社会背景:原苏联社会体制使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管理混乱,安全文化薄弱。
3、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科学背景:初始事件为反应堆物理的瞬发临界引发堆芯融化、爆喷、放射性向周围环境大量释放。
4、与一般轻水堆机组不同,当失水事故发生时RBMK核链式反应和功率输出增加。
该设计缺欠——称为“正空泡系数”——引起不可控功率剧增导致切尔诺贝利事故。
堆芯具有正空泡反应性效应和正功率反应性效应; 控制棒挤水棒的正反应性效应;
慢化用的石墨材料,在高温下失去氦气氛,与空气接触,就会持续燃烧,在切尔诺贝利事故过程中,石墨的燃烧加剧了灭火的复杂性和促进了放射性物质的释放。
实验过程中严重违反规程的各项操作,如:不适当地解除了自动调节功率系统后,为赶进度,不顾功率水平不符合要求而
进行实验;试图在反应堆处于碘坑过程中维持堆
功率;
5、整改措施: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意外事故及时报告,对停堆系统的可用性作定期试验,对操作员针对此类事件作专门培训,将经验教训进行推广。洪水方面的案例:早期设防偏低,中法标准对比,原来没有的情况也会出现,做为经验反馈到类似状况,可能最大降雨有陆面水位影响。
案例:
1、仔细分析案例的背景,提取出具体案例所涉及的工业和核安全监管主要环节。
2、对比相关环节的法规要求找出问题,其中可能包括管理问题,法规标准问题,调查评价的方法与深度问题。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考试综合知识题预测
综合知识有的内容如燃料循环在专业实务里更详细。第三章 桂立明 课后思考题
1、辐射防护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概率,使它们达到被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和核安全的基本任务:既要保护从事放射工作者本人和后代以及广大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安全;保护好环境;又要允许进行那些可能会产生辐射的必要实践以造福于人类。
2、简述天然辐射源与人工辐射源的主要来源以及他们对人类造成的照射水平每年为多少?
来源:天然:1)宇宙射线2)宇生放射性核素3)原生放射性核素 人工:医疗辐射、核爆炸、核电站、3、辐射实践与干预有什么不同?
实践:在这里是作为放射防护领域专业术语使用,它是特指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径、或扩大受照人员范围、或改变现有照射源的照射途径网络,从而使人们受到的照射或受到照射的可能性或受到照射的人数增加的人类活动。干预:是指任何旨在减少或避免不属于受控实践的或因事故而失控的照射源所致的照射或照射可能性的行动。
4、为什么引入潜在照射的概念?
◆所以,从实质上来说,对潜在照射的控制,就是
对辐射源的安全性的控制。
5、何谓吸收剂量D、当量剂量H与有效剂量E(包括它们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适用条件及相互联系)
吸收剂量D:电离辐射授予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除以该体积元中物质的质量的商
当量剂量:对某个器官或组织,是平均值; 有效剂量:针对全身而言,取平均值。
比释动能:不带电粒子在体积元内产生的所有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的平均值除以物质质量的商。
对低能带电粒子,韧致辐射可以忽略时,则 吸收剂量=比释动能
6、当量剂量Ht(50)、待积有效剂量He(50)、集体当量剂量SH与集体有效剂量Se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人体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后,某一器官或组织在50年内将要受到的累积的剂量当量
式中:t0是摄入放射性物质的起始时刻;(6.16)
是在t时刻器官或组织受到的当量剂量率;
τ是摄入放射性物质之后经过的时间。当没
有给出积分的时间期限时,成年人-50年;
儿童-70年
受到辐射危害的各器官或组织的待积当量剂量HT(τ)经WT加权处理后的总和称为待积有效剂量E(τ),即
集体当量剂量:表示一组人某指定的器官或组织的当量剂量的总和。集体有效剂量:受照群体每个成员的有效剂量的总和。
7、何谓辐射权重因子WR与组织权重因子WT WR:在当量剂量中,WR 辐射权重因子,是与辐射品质相对应的加权因子,无量纲。
WT:定义: WT代表组织T接受的照射所导致的随机效应的危险系数与全身受到均匀照射时的总危险系数的比值。
8、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有哪些? 直接作用:
辐射粒子与生物大分子,如 DNA and RNA, 直接发生作用,导致细胞的损伤。
间接作用:
辐射粒子与细胞内环境成份(主要是水)发生作用,产生自由基和过氧化物,导致细胞的损伤。
剂量大小、细胞的增殖能力
9、论述随机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各有何特点,他们和躯体效应与遗传效应有什么联系。
一类是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即使受照射细胞死亡或受伤,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减低,结果影响了受照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表现为确定性效应,如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障碍。
一类是对细胞的诱变作用 主要表现为诱发细胞发生癌变(致癌),诱发基因突变(致突)和先天性畸形(致畸)。
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是指辐射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其严重程度)与剂量 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的阂值。主要指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 effect):是指辐射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受剂量的大小。这种效应有一个明确的剂量阂值,在阂值以下不会见到有害效应,如放射性皮肤损伤、生育障碍。
10、辐射防护基本原则(辐射防护体系、剂量限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2.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 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 3.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
11、无
12、辐射的防护标准中的基本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包括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
三要素:
时间
距离
屏蔽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 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点源)
措施:§远距离操作;
§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
§注意β射线防护。[3].屏蔽防护(Shielding)措施: §设置屏蔽体
§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
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 1.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13、简述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尽量减少或避免射线从外部对人体的照射,使之所受照射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
14、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阻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最优化原则的范围内,使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方法是 •“包容、隔离” • “净化、稀释”,•“遵守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
15、对辐射源安全和保安的要求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1)确保辐射源的实物保护符合有关要求,并保证将辐射源的失控、丢失、被盗或失踪的信息立即通知审管部门;
(2)不得将辐射源转让给不持有有效批准证件的接收者;
(3)对可移动的辐射源定期进行盘存,确认它们处于指定位置并有可靠的保安措施。
16、辐射防护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辐射防护监测的对象就是人与环境两大部分,具体监测有四个领域: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环境监测。
17、一位放射工作人员在非均匀照射条件下工作,18、简述辐射防护大纲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原则,必须制定和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大纲。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大纲包括:健全辐射安全组织、严格的安全教育和训练、合理的设施设计、可靠的个人安全保障、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有效的监测计划和周密的应急计划等。
19、应急准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减 小潜在照射意味着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辐射源的安全(对核设施即为核安全),预防事故或事件(事件序列)的发生,降低潜在照射的产生概率;另一方面,事故 或事件一旦发生,则减缓其后果,尽量减小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潜在照射发生并对公众造成应急照射的情况下,应实施必要的核事故应急干预,减小公众的 受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