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时间:2019-05-11 20:2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第一篇: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最高分为 106分,最低分为 37分。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第2题补充成语做的不太好,多数学生不能写出“言行相顾”这个成语,因为在课文中没学过。第6题是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前四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个别的有错别字,比如“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怅”,“发愤忘食”的“愤”字。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青少年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有很多同学都答不上来。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

2、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核舟记》和现代文《海燕》,课外的是《榜样》。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个别的同学对“类”“旦”的解释不清楚。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学生们没能看透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失分较多。

现代文阅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海燕》是课内的,这几个题在讲课中也讲过,可许多学生没看清题,答非所问,失分不少。《榜样》是课外的阅读题,所反映的意思比较浅显,学生们答得较为理想。21题对人们“嘀咕”的话,有半数学生没能理解透彻,答得偏离了文章大意。

3、第三部分为命题作文。以“说真话”为题,有两个选择,可以写一次说真话的经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在题目上很多学生犯了错误,把题目改了,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在以后的作文课上还是需要强调以“***”为题与以“***”为话题的区别。在表达上,学生们写的议论文论证不够严密,说理不够有条理,这种文体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三、今后的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

2、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3、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 m莲山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刘霞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总体而言,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总体上来看,本次考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对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质量情况做如下分析:

本次测试,二年级共有35人参考。总分2375,平均分67.9,及格的人数是25人,及格率71.4%。

本次考试有基础知识的考核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核。阅读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写话能力。

一、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较为全面,包括字、词、句,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认读情况,此题十分较多,原因是对拼音掌握不好,识字量不多。

第二题,看拼音写词语,此题学生完成得较好。

第三题,比一比,再组词。大部分学生对于形近字:诸如歌与哥、青与清、彩与采、底与低的掌握都比较好,运用得都比较熟练。

第四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词语搭配地掌握,失分较多,原因是对课文的朗读过少,阅读量太少。

第五题,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90%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学生完成的比较好,但对于“足”这个字做偏旁之后应怎么写,有个别学生没弄懂。仍然写成“足”。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训练。

第七题,照样子,写句子。本题题型较容易,大部分学生完成不错,都掌握了这几个句式。只有部分学生写得句式不完,写错别字。第八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和古诗的背诵默写情况,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写好,有的学生会忘记写标点。

第九题是阅读部分,这次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选取的短文符合级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有个别学生不会数段落。像第三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学生都很容易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第十题是写话。这次写话要求学生写一张留言条。考查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写留言条的格式。根据给出的情景,假设自己是名叫冬冬的小朋友,因为想在放学后去看电影,在家里没人的情况下留下留言条。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整的写出来。

从本次学生答卷情况来看,虽然学生的阅读部分和写话完成得较好,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在今后应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多写、多练。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语感,增加词汇的积累。

几点想法:

1、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我会认”的字的巩固认识。

2、课后抓紧时间给学生复习巩固,尽量减少学生的遗忘率。

3、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词汇,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4、进一步加强阅读、写作的指导和训练,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水平。

总之,注意随时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按照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年段标准,重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以及阅读、习作能力的综合测试。下面对我班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做如下具体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

四年级语文测试卷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和目标要求,具有如下特点:

1、覆盖面非常广,涉及了语文字、词、句、段、篇的各个方面,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次试卷可大体分为三大块:积累运用(31%)、阅读(39%)、习作(30%)。积累运用又包括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读音、成语填空,句的测试又包括仿写句子、改写被子句、把字句、修改病句等。这31分的积累运用,涉及了字、词、句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考察。阅读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阅读39分对学生语文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进行了考察。习作写童话,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综合考察。

2、考察了学生平时的积累水平,比如 在第一大题出现的“仰望”“检查”等词并非本学期出现的字词,这样只有那些平时积累丰富、学习扎实的学生才能正确无误地写出。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37人,90分以上4人,80-89分7人,79分-60分24人,60分以下2人。

三、卷面情况分析:

1、“看拼音写字词”,一共有7个词语,学生完成的情况比较好,但非本学期所学词语“仰望”“检查”的拼写正确率很低,只有1/3学生能写对。

2、“选择读音”4.5分的题,学生大体情况较好,只有

三、两人出错。

3、成语词语填空、改把字句、把字句,学生完成得都比较好。但用成语造句和修改病句两小题完成情况不好,有许多同学造的句子都不完整。同时好多同学还不知道修改病句的方法,对句子结构不熟悉,失分率较高。

4、阅读部分中的说来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课内阅读部分,选自前三个单元要求背诵的文章,可许多学生尽管会背课文但是书写错误,导致失分。在课外阅读中,只有2名同学答题情况较好,没失分其余同学得分都不够理想。阅读中完成比较好的题目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但对文章中心句的寻找有一定困难,同时在总结竹子精神时不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甚至对于后面的两小问,好多同学都读不懂题。失分严重。

5、习作,学生有35个都能认真审题,创作童话。选择的事情符合习作要求,如王玉函的《茶》、王宁的《粗心的熊裁缝》都发挥了想象、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下来,事情记叙清楚、语言通顺流畅。但有2名同学立意错误,跑题。同时出现了不少一段文,和没有标点或一种标点到底的文章,情况实在让人堪忧。

四、试卷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错字比较多。尤其中等学生和学困生。突出表现在词语填空、作文、按照课文内容填空这几个题目中。学生完成不能达到准确,存在似是而非的现象。描写奉献精神的词语,学生不能顺畅的写出,依据课文内容填空,“颤动”,“隆隆”等空,学生完成得不是非常准确。

2、底子太差,积累不够。“检查”“仰望”等词,虽不是前几单元出现的,但也属常见词汇,但在考试中却占了极大的失分率;会背诵课文却不能正确书写;作文不少学生不知道怎样用逗号,什么时候用句号;甚至作文前后内容断裂,不知所云。

3、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强。这一点表现在全班同学。如修改简单病句,有多数学生还错。“用所给成语造句。”好多同学造的句子都缺乏语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学生不会理解,有16个学生得0分,其余学生不同程度的都有失分。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浅薄,没有认真地、反复地阅读短文。如课外阅读填空“根据文章,赞美了竹子------------精神”,写出来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都不能用语言、清楚明白的表述。

五、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粗心、不认真,上课倾听的习惯也不是很好。

2、一个人担任语文、数学两项主课,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巩固、提高。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积累运用,学生的错别字就比较多,平时的复习巩固没有及时跟上,学困生甚至还没有积累下来,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也没有拓展开来,拔高对他们的要求,从而导致优秀率不高。

3、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看,培养能感悟、会理解、有思想、善交流的人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而语文学科这一重要任务得以完成的好坏的标志之一就是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试卷中阅读部分短文,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表现出的理解、感悟、积累体验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

六、后半学期采取的教学措施:

1、针对学生错别字多的情况,在班内开展消灭错别字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搜集错别字、讲错别字笑话,自查错别字等活动,引导学生少写到不写错别字。

2、通过这次考试,又一次提醒我要研究教材,钻研教材,教师对教材还谈不上吃透。

3、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整理。如解释文中词语的方法、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方法、引导学生谈出体会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方法。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其次面对学生写不完整、写不通顺,教师还是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写的时间和机会。教师不能霸占了课堂,设计一些写的训练,让学生静下心来,写一写。

4、对学困生的教学要细心而耐心。如积累方面,对于优生要鼓励他们知道的多而广,甚至可以拓展到课外,而对于学困生则做到少而精,如积累的一些词语、古诗,要保证他们记住的同时,消除他们的错别字。尤其后半学期,巩固学生的积累,利用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背诵、记忆,利用自习,让学生写一写,同桌批阅,订正,达到积累的知识要牢固。

5、今后教学中,我不但要注重学困生的转化,还要促进中等生,拔高优秀生。,我觉得今后,要尝试优生每人与学困生自由结队进行互帮,然后对学困生降低学习要求,从调动积极性入手,树立他们的信心,将他们的学习任务落到实出处,做到一步一个脚印。而对中等生和优秀生,我会充分利用竞争机制,从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夯实学生语文双基。

6、对于习作,我想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1)、限时写作,一学期,除了指导学生大作文之外,可以规定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

(2)、加强作文的审题指导,从习作内容、习作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审题;(3)、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规定学生在一篇习作中运用四字词语、名言、警句、比喻句、拟人句、好句子,逐步引导学生写出有内容的好习作;(4)、加强习作交流,让学生互相欣赏、鉴赏习作,一方面互相学习,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5)、平时鼓励学生利用札记本摘抄好词、好句、周记。

7、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尽管我走上班主任这一工作岗位才两个月,四年级又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会在后半学期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提高四年级37个学生的成绩!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2011-2010学

第一学期 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分三大部分: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体现出灵活性和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这份语文试卷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平时的教学情况。

二、答题情况

(一)取得的成绩

1、多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比较理想。

从学生答卷情况看,本次期中考试学生对汉语拼音,生字词掌握得好可以,尤其是生字词失分较少;看来期中这段时间的强化复习收效不错。对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成语和句子都能较好掌握,学生都已掌握了这种题的答题方法,很少丢分。基本达到了《课标》要求。本学期来,教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开展的各类训练非常扎实;同时也注重了平时课内知识的积累,以及对课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的观察和积淀,让学生的记忆、理解及应用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明显提高。

本次习作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要求写一种喜欢的小动物,写出写出它的特点,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完整,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能够按照要求答题。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半个学期的写话、日记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教师已注重了对学生阅读的积累,但有部分学生平时的阅读只是草草读过,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会精读,缺少思考。教师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有效的阅读方式,阅读策略是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3、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本次测试中学生的积累、阅读、习作从整体上来看是有进步的。但学生的思维还不广,个性化的理解还不够理想。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搜集、查找、创造的能力。

四、改进的措施。

通过这次检测,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观了我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段的教学,采取如下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

课堂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教材,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课前要准确全面的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需要,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加强训练,让他们逐步提高成绩。还要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

2、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教师要善于观察思考,适时转换和优化知识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的热情。

3、潜心解读文本。

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设计更合理有效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发挥作业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基础的讲读入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全面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多教“设身处地想”、“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授之以渔。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上的基础上,再对文本展开多样化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对于开放性的试题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5、加强对作文的评改、指导。

对于学生的作文评改的指导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作文评改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多照顾中差学生,在写作文时,让学生有内容的时候,也还要强调让学生写好字,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读多写。进入中年级后的习作训练,不仅要激励学生“乐于写”,引导学生“写得出”,而且要注意基本方法的训练,逐渐让学生“写得好”。平时让学生勤动笔写日记,不论水平如何,只要能坚持下来,同时教师要做榜样。从中也要运用激励措施,让学生愿意动笔写,找到写作的兴趣。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不光要从生活中选材,还要对写法及时指导。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行。一个语文教师要承担的很多,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前年泱泱大国的语言魅力,我们所做的只是滴水之功,真正将学生领进文学宝殿,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我还感到自己必须善用时间,为自己充电,从而为学生当好引路人、铺路石。

第五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題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A.狼籍

室息(zhì)

譬如(bì)

不记其数 B.惆怅

迄今(qì)

深邃(suì)

俯首帖耳 .C.阴晦

寒噤(jìn)

恣睢(suī)

势在必行 D.愕然

踌躇(chóu)

屏气(bǐng)

司空见惯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他用两手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⑵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____,使人可怜儿的样子。

⑶苍黄的天底下,远近____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A.抓

B.扒

C.攀

D.抠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

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

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

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大学一位语言学教授最新调查显示,92%的学生更喜欢纸质图书,而不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数字化终端阅读。

B.气候变化让世界各地数亿人的用水安全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给生活在旱灾或洪灾地区数亿儿童的供水和饮水安全威胁。

C.如何做子女的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道德层面的倡导,而要强调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自幼培育的观念和行为的自觉。

D.遥感技术产生的海量、多时空大数据,在城市智慧管理和对大众的智能服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副书记张昌尔孝感调研时强调,要把安全放心水送到群众“心坎”上。B.《皇家俱乐部》让我们体会到主创者的良苦用心——这是一部关于“遗憾”的电影。

C.东阳卢宅、白族民居彩绘、琉璃正脊、根雕、和田玉雕《舌战群儒》……一件件精美的工艺作品令人赞叹。

D.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个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中国科举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藉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見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诚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

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选自《新华文摘》)

5.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内容繁多,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的见解。

B.传统社会中,科举制度是相对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并在选拔人才中起主要作用的制度。

C.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D.科举制度能够帮助统治者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方法。

6.下列对“科举制度被停废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的内容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以改变。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考查起决定性作用。

C.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D.科举考试中存在着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7.下列对“科举制度被误解的原因”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

B.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C.《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影响了人们对科举制度的看法。

D.很多学者都对科举制的应试现象、考试内容和形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清冽:清澈。B.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C.斗折蛇行

斗折:曲折的北斗七星。..D.以其境过清

以:认为。.9.下列各句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0.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B.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

C.听到“如鸣佩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乐”是全文情感的基调。

D.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被贬谪的不幸遭遇和抑郁的心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10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6分,每空2分)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__________________,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3)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唐朝的韭菜 李汉荣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

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杜老啊。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你且看那韭菜——

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13.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两层含义。(4分)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14.联系文章的③一⑦段,说说韭菜与五言诗的共同点有哪些。(4分)15.作者说“韭菜何其有幸”,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韭菜“幸”在何处。(4分)

16.文章以“唐朝的韭菜”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哪些现象的思考或批评?(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最优秀的人们交往。中外文学名著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智慧,而且有性情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正在进行“名著推介会”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7.请以你读过的一本名著为例,列举四种推介会的形式。(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班级组织的名著推介会上,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来渲染气氛、感染同学们。(100-120字)(4分)

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50分)

19.按要求作文。(50分)云南气候与海南差不多,有人就将海南的椰子树移植过去。可是海南的椰子树在云南只长个头不结果。后经专家诊断,云南的椰子树不结果,是因为缺少一种特殊的营养。专家在每棵椰子树的根部都浇上又咸又苦的盐水,第二年,云南人就吃到了甘甜的椰子。原来,海南四面环海,土壤中含有盐分,椰子树是因为“吃”上又苦又咸的盐,才结出了又香又甜的椰子。

云南的椰子树给了你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以《苦难是成长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A 2.C 3.B(缺谓语)

4.D(正确的标点应该是: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个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将破折号换成括号,影响的句意的表达。)

5.C(该项不是从进步作用的角度阐述。)

6.C(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对科举制度进行的批判和讽刺不是科举被停废的原因。)

7.D(学者们没有全面批判科举制度)8.B 9.C 10.C

11、(我)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丛树木环绕包围,寂静寥落,了无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环合”“凄”“寒”的始动用法,“悄怆”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4分。)

12、波撼岳阳城

戍客望边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 豁达开朗的心胸(或者: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人生哲理。)(一空2分,前4空错一字则不得分)

13、表层含义:那个雨夜的韭菜因为杜甫的诗歌,至今还在人们心中保持着清香水灵的新鲜姿态。2分。

深层含义:杜甫精心锤炼的诗歌历经千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分。

14、韭菜与五言诗的共同点:⑴精致精美的形式;⑵单纯朴素的品性。(一点2分,共4分)

15、唐朝韭菜的幸运在于:⑴被杜甫欣赏并写进诗歌,流传千年;⑵没有见过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的农药、化肥及各种激素,能够自然生长。(一点2分,共4分)

16、现象:⑴对文化领域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创作态度的批评;⑵对现代人急功近利、轻浮急躁心态的批评;⑶对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和纯朴的呼唤。(一点3分,任意两点共6分)

17、⑴讲述名著故事;⑵介绍名著内容梗概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贡献;⑶朗诵名著重要章节;⑷表演名著中的精彩片段;⑸展示名著的插图或由名著改编的电影、戏剧的剧照;⑹邀请父母或老师谈他们在同期读这些名著的体会和感受;⑺介绍对同一名著的不同评价。(任选四种作答即可,一点1分,共4分)

18、围绕读名著的重要性和推介会的重要性并达到渲染气氛、感染同学的效果来作答。注意主持人的身份及相应场合用语要求,语言通顺。(4分)

下载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一班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五一班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高桥小学李梅 一、试卷分析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本次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覆盖面较广。试卷紧扣语文训练的三大板块:......

    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最终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四年级共17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2.25,最高分99.5,最低分60。 二、学生答题情况 1.答卷情况 通过学生答卷情......

    五年级二班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五年级二班 我们五二班有学生64人,在本次测试中,平均分81.5,优秀率42%,及格率100%。本次测试共有写规范字、积累、阅读、习作四大块。试题紧扣课文,考察知......

    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合集五篇)

    六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整套试题,分为三个方面: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创新写作。试题考察面广,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

    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合集5篇)

    五年级语文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与评价 试卷考查内容较全面,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存在偏题和怪题,以考查语文中的基础——汉语拼音及积累词语......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试卷分析(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一、 总体情况 171班17人,11人优秀,5人及格,1人不及格,最高99分,最低59分。 172班19人,1人优秀,1人及格,17人不及格,最高81分,最低2分。 二、试卷分析 八......

    语文六年级期中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看拼音,写词语。(5分)àohuǐléizhuìtuísàngzhízhúpíqì2、给加点字注音。(5分)鬻蚌原谅屏息凝视签条曝晒3、补充词语。......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测试大全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下面请参考为您整理的“初二语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