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热门50篇)

2023-07-18 09: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热门50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热门50篇)》。

篇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知道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的严重危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从字里行间体会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斗争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4课,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板书:活泼能干)齐读第一小节(板书:喜欢)

二、精读课文,质疑问难

过渡:这么一个又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不长,后来姐姐又变成什么样了呢?

1、出示第七小节,指名读第七自然段

2、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姐姐?(板书:没笑脸没歌声)从哪看出来的?(加红两个“再也没有”)指名读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吗?(是什么让姐姐发生这样的变化?)

4、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读读课文的第二~第六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第二~第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第六自然段。

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过渡:对!是缠足这件事使姐姐失去了笑脸,失去了歌声,也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

2、妈妈是怎样给姐姐缠足的?指名读第二小节。

(1)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痛苦流泪)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缠足的痛苦?把它圈出来。

(3)交流“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直往下流”读好圈出的词语,体会姐姐的痛苦。

(4)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缠足的样子呢?通过老师介绍、观看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5)你能把姐姐缠足时的痛苦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第二小节

3、看到姐姐这么痛苦,如果你是孙中山,会怎么想?怎么做?

是啊,孙中山当然不愿姐姐受这份罪,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心情怎样?(板书:生气心疼),于是他同妈妈激烈地争吵起来。

课文的3-6自然段写了孙中山与妈妈的争吵,同桌练读对话,要求在读的时候,注意抓住人物说话的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读好人物的语言。

(1)孙中山心疼什么?他又生气什么?

出示: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住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2)“还能下田干活吗?”是什么意思?

(3)你能用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来读读孙中山的话吗?指名读

(4)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孙中山当时既生气又心疼的语气。

4、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指名读课文的第4小节。

(1)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呢?

(2)你知道封建社会的妇女为什么要缠小脚吗?

师介绍:缠足之风开始于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从宫廷传入民间,后来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于小脚女子成为当时男人择偶的标准,说什么“娶妻要娶小脚妻”。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找个好婆家,做母亲的往往在女儿七、八岁的时候给她缠足。在小脚盛行时期,大脚女子往往被视为没有教养,会被人家耻笑,甚至难以出嫁。

(3)难怪妈妈在说的时候先——叹了口气,你从这声叹气声中读懂了什么?(板书:无可奈何)

(4)谁能把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5、孙中山能接受这种理由吗?

引读,出示: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1)真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这里没有提示语,你能给它加个吗?

出示填空:孙中山___________地说:“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2)指名读,体会孙中山的气愤。

6、但妈妈只是说:(引读)

出示:“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比较句子: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2)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妈妈含着的“眼泪”中你读懂了什么?(痛苦、无奈、心痛、对女儿的爱)

(3)这是无奈的眼泪,心疼的眼泪,你能把妈妈的无可奈何读出来吗?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4)出示课文插图,看图想象: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

她会对姐姐说些什么?

姐姐又会是什么样子?

孙中山听到什么?又想些什么?

屋内妈妈______________,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屋外孙中山看到_________,听到_________________,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

7、总结:在封建陋习面前,妈妈屈服了,姐姐也不得已屈服了。但孙中山很心疼,很生气,坚决反对。

让我们再一起读2-6小节,老师读提示语部分,男生读孙中山的话,女生读妈妈的话。读出孙中山的心疼,生气、坚决……读出他母亲的无可奈何。

三、学习第七小节

从那以后,(引读)第七小节

(1)看来缠足的陋习不仅伤害了姐姐的身体,更伤害了姐姐的心灵。

(2)(加红“深深地、幼小的”)从“深深地”、“幼小的”,你读出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幼年时受到这件事的打击的程度很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创伤,永远不会忘记。)(板书:刺痛)

四、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使他从小就立下了“破陋习”的决心,我们来看看,后来孙中山有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1、齐读最后一节。板书:革命成功

2、当了大总统的孙中山做了一件什么事?“首先废除”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姐姐缠足的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缠足给中国妇女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相机理解“残害”。他从小立下了志愿。)

3、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喜事呀!让我们来欣喜地齐读这一段。

五、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如果没有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有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想到这里,你想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一句话表达你的心情或想法吧。(出示句式)

2、问问周围的老人,以前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

篇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想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掌声》(板书掌声)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

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一摇一晃姿势

默默犹豫忧郁慢吞吞眼圈红红

热烈而持久鼓励勇气微笑

指导学生“落”是个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让学生用三个读音组词。

2、指导“励”字的书写。

3、指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主人公是英子,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体会一下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读1、4自然段找找写英子表现的句子,并和同桌说一说,英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仔细体会以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早早地来”“最后一个离开”“总是”“默默地”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自卑忧郁的姑娘。板书:自卑

以前的小英自卑忧郁,让我们带着体会一起读读吧。

幻灯片出示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汇报:从“变”“不在忧郁”“教她跳舞”“游戏说笑”等词语中体会到英子是个活泼开朗自信的姑娘。板书:自信

2、英子由之前的自卑忧郁变成了以后的活泼自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是掌声

四、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幻灯片随机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

1、本文总共出现了两次掌声,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幻灯片出示2、3自然段)生读,谈体会

说说小英的心情:害怕;难过。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立刻、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

此时此刻,英子可能在想些什么?①上去会被同学笑话,不上去会被老师批评。②因为腿有残疾,她肯定是不想上去的,但又不得不上去,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让小英“(犹豫)了。联系上下文,我们终于明白了“犹豫”指的是(生回答)?(拿不定主意)

在犹豫中,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让我们再次走进小英的内心,去好好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配乐指名读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第一次掌声)。如果你们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这次掌声告诉她什么?(要勇敢;要坚强……)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鼓励,是友善的掌声(板书:鼓励友善)如果此时你就那位站在台上的腿有残疾的小姑娘,听到这充满了鼓励,饱含着友善的掌声,你心里会怎样想?

2、第二次掌声(幻灯片出示课文片段)

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给了小英莫大的鼓励,所以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又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让学生交流)这是同学们对小英的赞美与肯定,是真诚的掌声。(板书:赞美真诚)面对同学们称赞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又会对大家说什么呢?

过渡:两次热烈的掌声,一次友善的鼓励,一次真诚的赞美,意义不同,却真正改变了英子的生活。出示(从那以后一段),自由读,想想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读出英子的自信来。

五、对比阅读,感情升华

1、现在的英子活泼开朗,让我们再来回顾以前的她,感受她的变化。以前的她成天悲伤难受,所以她(生读);是掌声给了她勇气,从那以后(生读)曾经的她一度自卑忧郁,所以她(齐读);是掌声给了她力量,从那以后(齐读)

小结:这两次掌声就像一缕阳光化解了小英内心的阴霾,怪不得小英会永远忘不了那掌声。让我们再次在朗读中去感受掌声的力量吧!

2、今天的学习一定使你,使我,也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对掌声有了更多、更新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教师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曲,能够唤起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鲜花,能够使人振奋!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够带来阳光!

孩子们,在你的心目中,掌声还富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呢?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自己的答案,赶紧拿出练习纸写下来。

出示:掌声是(),能够()。

掌声是一把崭新的钥匙,能够打开心灵!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够淹没害羞!

掌声是一天闪闪的星星,能够照亮黑夜!

总结:同学们今天上课表现太棒了,让我们为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鼓鼓掌!(生鼓掌)是啊,掌声是鼓励,掌声是赞美,掌声中更包含的是爱。愿我们今后在掌声中经历风雨,在掌声中快乐成长。

六、家庭作业

1、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

2、读了小英的来信,你可以把你的心里话写一写,给小英写封回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篇)】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感悟秋天的美好。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五、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六、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七、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_______

看看,秋的色彩________

闻闻,秋的味道________

篇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材分析

1.《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2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科学”。课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

2.学习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扩展学生的视野。

学情分析

1.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有趣,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阅读。课文所配的一幅彩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2.本文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造成“奇特”的原因就是“失重”。“失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失重”的原因是因为远离了地球,脱离了地球的引力。

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

2.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解决措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要求做到:一是要让别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二是要让人觉得惊奇,使他们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的常识,再搜集一些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激发学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兴趣。

解决措施:教师从网上、书上查阅到的有关太空生活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交流。

自读课文

以质疑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了解太空生活有哪些趣事)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找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有趣的句子。

1、找出写太空生活趣事的词句

2、把描写趣事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抓住重点词句读课文,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把有趣的太空生活介绍给小伙伴听。)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1、正确、流利读课文

2、找重点词句,小组合作探究

3、朗读感悟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小组内朗读2、全班比赛读)

1、指导朗读

2、出示合作学习提示

1、朗读感悟,要求读得让人听了觉得新鲜有趣、惊奇

2、合作学习,反馈学习结果

借助朗读感悟

整体感悟,了解“失重”(找出睡觉、喝水、走路、洗澡奇特的原因)

教师讲授

自主学习,师生合作交流

激发学生爱科学,关注科学,学科学

篇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回声》

课前透视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溢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同学实际动身,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同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大多数同学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鼓励同学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同学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同学充沛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妙,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同学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身的体会吧!(同学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同学的距离,激发同学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同学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身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同学考虑、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同学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和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同学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考虑: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和不懂的词句。记下自身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同学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防止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同学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竞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同学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局部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写字姿势。

(引导同学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协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一起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一起评议。

感悟

1、组织同学通过读文,回答自身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考虑: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篇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2、设疑激趣: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又在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句。导读第一自然段。

2、(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夜幕”是什么意思?这一句主要讲了什么?(2)齐读第二句后提问:第二句讲了什么?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

(3)知道朗读。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稍慢的语速读出夜幕中和睦宁静的氛围和小露珠的小巧玲珑。

3、导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进行诵读,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之情!

(3)分角色朗读,品味语句的节奏美,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导读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

(1)启发思考: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仅仅表现在外表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一段的第二句话进行重组,从而理解句意!

(3)读最后一句话,想想最后一句话,想想为什么会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的说法!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进行朗读,把万物在阳光下充满了活力、生趣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7自然段过渡:小露珠在阳光下反射霞光,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可是她自己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启发思考:小露珠“笑着”说明了什么?

(2)师诉:太阳越升越高,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体也越来越轻,她就要与大家分别了。那么,大家是如何向她告别的?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告别的场面?

(3)用由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2、朗读全文

3、教师总结:同学都喜欢小露珠,这是因为她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她那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指导背诵。

(1)结合板书,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有关文明礼貌方面的录像、实物投影、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都收集到了哪些文明用语?这些用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文明礼貌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同学们朝夕相处,你们之间一定发生过录像中的事吧!陈刚和陆叶之间就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识字、读书好方法,互帮互学。

3、集体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同桌交流。

三、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1、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组内交流。

2、再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组内汇总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解决。

4、班内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有意帮助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⑴陈刚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怎样?

⑵讨论: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投影出示两个句子:①“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说。②“陈刚,说吧,大家都没有怪你。”老师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引导学生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

⑶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当时“我”的心情。

⑷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及心理活动?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我”的紧张、害怕的心情来。

6、全班集体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7、教师小结: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文中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在同学们之间发生,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以前,在你身上一定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吧!如果有,请你用“对不起了,朋友……”,勇敢地向你的朋友说声“对不起”吧!

篇8: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露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5张小卡片4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谜语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

(2)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雷)

刚才,小朋友们猜出的雨和雷都是自然现象,老师再出一个有关自然现象的谜语给你们猜:

(3)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那是自然一奇观。(小露珠)

二、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揭示课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你们的这些问题,徐老师都知道,你们想不想徐老师告诉你们?

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课本。

三、自由读课文

1、其实,徐老师并不担心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几个问题,担心的是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你们知道读书时,应注意什么?

3、你们真会读书,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三点。出示投影: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生字词。

(2)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指第二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刚才,徐老师看了一圈,发现有几位小朋友很会学习,边读边画,很认真,这就是读书的好习惯。

四、检查初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指名读。

2.出示小卡片,指名当小老师检查同学们读词语。

3.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放到了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

指名分节读课文,老师相机纠正。

五、指导读熟课文

1、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二句话,指导读。

(3)齐读。

2、读2-4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二段话,指名读

(2)投影出示3、4段话(1)自由读(2)指名读

“早啊,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3、4自然段

(4)齐读2、3、4自然段。

师:读时注意什么。(段与段之间停顿)

3、引读第5自然段

4、读第六自然段

(1)同桌互读

(2)指名读

(3)投影出示最后一句。你们觉得他(她)读得怎么样?

(4)齐读

5、赛读第七自然段

(1)下面老师想和小朋友们比赛读,看谁课文读得流利

(2)每组选一名参赛

六、教学生字

临、黎、蝴、蝶、秆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很爱动脑筋,一开始向徐老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我想你们一定能自己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篇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本课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

二、各自读文,思考: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语句。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学习(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1、写出反义词

热闹( ) 茂盛( ) 不可计数( )

2、选词填空

似乎 几乎

他高兴得( )要跳起来了。

(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陆续 继续

我们( )跳上一只船。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 ) 茂盛的( ) 翠绿的( )

平静的( ) 美丽的( ) 热闹的( )

篇1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5、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6、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

4、教师小结,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解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5、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6、带着理解朗读课文。互相交流读懂了什么?(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7、交流学习古文方法:看解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做批注。

五、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全班背诵。

七、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解释】

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②尝:曾经。

③瞳子:瞳孔。

④语:对……说。

⑤然:这样。

⑥戏:玩耍,嬉戏。

【翻译】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

篇1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13个生字,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大概意思,了解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几个特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引入(齐读谜面)

2、指名猜(师板书:太阳)齐读课题

3、(幻灯出示图片)师: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在晴天我们都能与太阳见面,从古到今人们对太阳都有不同的描述,你还知道哪些?(指名学生说)学生说不出时师简介。

4、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挺多。那现在面对着太阳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学生质疑题目)

5、师小结:同学们真会提问,那刚才的问题有些^答~`案已经在这篇文章里,有些还得让同学们课后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可能到现在还没有^答~`案,正等着你去解开其中的奥秘呢?

过渡:那现在就让我们读读这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打上小问号。

2、检查字音

座位读――――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去掉拼音的生词)――――全班读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理解,当真正理解后再擦去问号)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通了,下面请同学们用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再读课文。(师幻灯出示方法)边读边画出或写出课文的每一段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4、座位讨论写了太阳哪几方面的特点?

5、指名汇报

师板书: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

与人类的关系

6、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你能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主要讲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特点、与人类关系密切

7、通过读第四段开头一句和最后一段,理清课文整个的脉络。第二大部分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过渡:那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课文

1、请四人小组学习1―3自然段,想想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汇报:师板书:列数字、举例、比较、比喻、引用

3、读句子,再次体会这些方法的具体、通俗、明了、有较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过渡:既然这些方法有这样的作用,那我们也学着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上吧!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看到同学们这节课能学以致用,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希望我们以后能再有机会坐在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与天气的关系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与人类的关系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知识点

字:热、射、晒、聚、兽

词:箭法、盘子、温度、估计、煤炭、水滴、杀菌、黑暗、美丽

重点句子: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2、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3、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4、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无数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5、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篇1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的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品质、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把预习引入课堂,培养自学习惯。

1、按要求预习自学:

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仔细听,同学是否读正确了。的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3、交流主要内容,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合作

1、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

3、全班交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来体会)父亲很爱欧立希,欧立希也很爱父亲。

可是,欧立希太忙了,当时,他正和助手们不分昼夜的进行实验。

欧立希和助手废寝忘食的在实验室里工作,疲倦了就用书当枕头,在长椅上躺一会儿。

给父亲过完生日,他又匆匆忙忙的赶回实验室了。

欧立希和他的助手经过六百多次的实验,终于试制出了那种新药。

4、

教师小结:欧立希很爱自己的父亲,但他更热爱自己的医学事业。在医学研究中,他那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令我们由衷的敬佩。

5、指导朗读。

6、你想对欧立希说些什么?

二、课堂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4、给自己写信的人

对工作

热爱(忘我工作)

执着(坚持不懈)

欧立希

对父亲

热爱尊敬(百忙中抽空祝寿)

篇1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字,认识七个字。在要求学会的十个字中,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子,“辰”不要漏掉中间的短横,也不要在里面多加一撇,“枕”子右边的一撇是一笔写成的。会认的字中,注意“寝”是前鼻音,“辰、枕”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寿、治”是翘舌音,“俗”是平舌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欧立希卫生么要给自己写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

抓住重点词,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要求学会的字和会认的字,注意“寝”是前鼻音,“辰、枕”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寿、治”是翘舌音,“俗”是平舌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欧立希卫生么要给自己写信

教学难点:

体会欧立希对自己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教学过程:

一、以“信”导入,引导质疑。

1、同学们,你们平时给哪些人写过信?收到过谁写给你的信?(学生自由说)

2、老师带来了一封信,想看吗?(课件出示欧立希写给自己的信)仔细看,用心想,这封信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归纳树立学生的疑问。

(1)收信人和写信人是同一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2)欧立希为什么给自己写信?

3、书信是两个人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给自己写信的人》去了解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生字词

(1)在这篇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不大好读,大家试着来读一读?医生枕头祝贺寿辰不分昼夜试验研制治疗大蛋糕风俗疫病疲倦废寝忘食繁忙邮电点燃匆匆忙忙

(2)指名学生来读一读。强调正音。

3、梳理文章大致内容

(1)在这封信中,有没有词语的意思不太明白?理解“寿辰”和“祝贺”的意思。

(2)从这封信中,你读懂了什么?(欧立希工作很忙,他也爱着自己的父亲,为了不至于忘记父亲的生日,他给自己写下了这封信。)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谁能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的大致内容说的简单一点?提示:课文讲了()(谁)的工作(),但他(),所以给自己写了()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4、同学们,你又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欧立希工作忙和爱父亲的呢?让我们走入课文的3、4自然段,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

三、深度对话,品读课文。

(一)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欧立希工作很忙?

要点:

(1)“给父亲过完生日,他又匆匆忙忙地赶回实验室工作了。”谈体会,指名读此句。

(2)“可是,欧立希太忙了,当时,他正和助手不分昼夜地进行试验??在长椅上躺一会儿。”

A、谈体会,指名读此句。

B、抓住关键性的词语:不分昼夜谈体会。不分昼夜:白天,我们可以做什么?可欧立希呢?晚上,我们应该做什么?可欧立希呢?小结:他就是这样工作着,没有了白天,没有了黑夜。

C、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废寝忘食谈体会。情景说话,练习读此句。(此时夜已深沉,我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欧立希,他在??为了记录一组完整的实验数据,已经过了四十个小时,欧立希,他在??累了,??饿了??这就叫做??)

D、也许读到这里,你会心疼欧立希,你想劝他快休息一下,可是,欧立希行吗?(课件呈现:非洲难民的生活,数据呈现)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看到孩子眼中无助的眼神,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小结:听见了,听见了,同学们的心声,欧立希都听见了。为了非洲人民能早日逃离病毒的迫害,为了让孩子眼中不再无助,为了让欢笑更快地降临到这块土地上,欧立希啊,除了工作,没有休息,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E、指导读。(将1.2句话连起来读,形成整体。)

小结:文字真的成为了画面,在我们每个人眼前出现,帮助我们似乎看到了欧立希工作的场景。是啊,责任,使得欧立希不分昼夜,废寝忘食的工作,当他为父亲过完生日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匆匆而去。这时,我明白了,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是因为他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忙,而是“繁忙”!

(二)你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欧立希爱父亲的呢?

要点:

(1)“原来,重视生日是德国人的风俗??一定不能忘记。”

A、风俗是什么意思?

B、同学们,欧立希给父亲过生日,仅仅因为这是一项风俗吗?仅仅是因为不给父亲过生日是不礼貌的吗?

C、小结:是啊,父亲和欧立希之间的爱是相互的,他爱父亲是发自内心的,他对父亲的爱,体现在“一定”不能忘的诚意中,谁能将这句话读一读呢?

(2)“他拥抱着父亲??亲手点燃生日蜡烛。”

A、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充满温度的动作,谁来读一读。

B、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你会看到什么?

C、当欧立希拥抱着父亲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D、小结:动作传达着亲情,词语传达着温暖。看来,欧立希心中的千言万语全部化成了一个深深的拥抱。谁来读一读。

(3)“那时候邮电事业还不发达??到父亲那里去了。”

A、同学们,当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有这样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请你读一读,相信也会有一种深深的情感触动你的心灵。

B、还记得那封信吗?谁来读一读?

C、想象一下,欧立希写这封信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可别忘了这份叮咛)再读信。

D、7月8日这一天,当欧立希从邮差手中接过这封信,他心里会想些什么?(一定要记住给父亲送上生日的.祝福)再读信。

小结:这正好到达的哪里是一封家信,分明是欧立希与父亲之间沉甸甸的爱。谁能把这句话读给我们听一听?小结:同学们,从你们刚才找到的句子中,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地感到:欧立希对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厚重。(师补齐板书:深爱父亲。)我们也终于深刻地明白了,欧立希要给自己写信的原因:他虽然工作繁忙,可他深爱父亲,他不能更不愿忘记父亲的生日!

四、升华主题,启迪心智

1、欧立希为父亲过完生日后,又匆匆忙忙地工作去了,在匆忙的脚步中,你读懂了什么?(对工作的热爱)他的工作如此繁忙,可他还记得父亲的生日,在送上祝福之后才匆忙而去,你还读懂了什么?(对父亲的热爱)

2、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欧立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3、欧立希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0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颁奖典礼上,面对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欧立希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课件出示)自己读一读吧。

小结:是啊,家给了我们每个人温暖,爱给了我们每个人力量。正是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会在工作中废寝忘食;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没有忘记父亲的生日;因为心中有爱,欧立希才会将非洲人民的疾苦牢记心间。爱,使得欧立希变得可亲可敬,而我们每一位同学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这份爱的无限魅力!

篇1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曼谷的小象》是支玉恒老师所执教的观摩课。支老师以自身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进行学习,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堂课在教学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支老师既能居高临下地掌握教材,驾驭课堂进程,又能切合实际地设计教法,启发学生读、悟。整堂课上,老师讲得不多,主要是在关键之处点拨,所提的问题之间衔接自然和谐,重点之处强调突出,学生思路阻塞之处能够予以疏通……所有这些只在“读”中完成。

那么,支老师是怎样创设这“读”的环节,引人入胜的呢?

一、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支老师以一种民主、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在首次读课文时,支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这样,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宽松、愉悦、无压力。支老师在检查朗读时鼓励学生抢着读,他说:“我请最先站起来的小朋友读……”从而让学生感到竞争的愉悦。而在抢读的同时,支老师也十分关心那几个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让他们接着读,他说:“这几位小朋友心里非常想读,可是动作慢了些,我们大家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也读读,行吗?”这样,既给那些学生创造了机会,又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的读中,支老师还积极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色时,他和学生握手、向学生鞠躬,表示尊敬、佩服,让学生感到学习中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从而解除了自己的紧张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读中感悟美

所谓“读书”,顾名思义强调一个“读”字。支老师在这一课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感受美,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如“你从课文中感受到哪些美?”,学生通过他的点拨,概括出“禾田美、草地美、心灵美、尘雾美”等。支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活”,但并不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

在课上,他并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发现了什么,教师就鼓励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其中韵味;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再以单纯的“对”或“错”来评定,而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鼓励,启发学生说出更确切、更鲜明的答案。如“你说的不错,但如果把这个词换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呢?”“你真行,应该来当支老师的老师。”这样,学生在得到鼓励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无可辩驳

这堂课中,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来组织设计教学环节。在初读课文时,他让学生自由读,这实际上是学生在获得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状态的反映。在读完课文后,支老师又安排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天南地北地讲,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而教师则在这一环节中摸清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在研读课文时,支老师更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学生学到哪里,教师就指导到哪里,给了学生们一个非常自由的学习空间。在请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时,支老师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法。他先是向学生说道:“读了课文以后,在你的脑子里留下了些什么?”并把学生说到的内容板书,接着他又说:“你能把这些词再加上曼谷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篇1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借助批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曾听过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读一个故事。师板书完课题,生齐读。

2、看到了这个题目,你们会有哪些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问题通过我们自己读书就能解决,再看看我们在读中又会产生哪些新问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识记字音、字形。

2、引入竞赛机制,比一比哪个同学课文读得最流利。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小结,布置预习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写自己喜欢的字或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3、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查检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脏兮兮”“协调”“焕然一新”等词语的意思,以及问题:“街道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小姑娘的蓝裙子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呢?”

2、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3、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4、都是小结:所有这一切的改变,只是因为大家的一认识:与美的事物不协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要求自己与美的事物协调一致的话,我们就能创造美,我们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导学生讲故事。

(1)指导学生抓住三“不协调”和三“不对劲”来记住这个故事。

(2)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注意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做到绘声绘色。

(3)学生小组内讲故事,互相评议,比一比谁讲得好。

(4)自愿者讲给全班听。

6、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唤()两()冻()

焕()俩()栋()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划破了。

(1)老师亲自把一件礼物送给了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了解克隆羊“多利”的来历,体会科学的神奇。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从克隆羊的诞生,初步了解克隆技术。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搜集资料:

克隆,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在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中可以搜集到关于它的大量信息。事先让学生掌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克隆资料。

二、助学课文

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克隆?

2、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克隆?

三、延伸拓展

话题讨论:假如我会克隆……

要求:展开科学,合理的想象,围绕一个意思把话清楚。

四、同桌互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五、推荐作业:

小练笔:假如我会克隆……

篇17: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孔子让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让过路吗?你让过几次路呢?你是怎样让路的呢?(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得出,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让路》一文,你和孔子比较一下,谁做得更好(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简介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思考题和新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

①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概括)。

②指名学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课文记叙孔子给项橐让路。

3、开火车读生字词,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特别注意多音字:喝hē(喝水)hè(吆喝)

三、品读句段,朗读感悟

1、在课文中找出下面这两个句子,对照下面的思考题,比较朗读分析。

喂,小孩,快让开,我们的车要过去!

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让路好吗?

a、这两句话,分别谁对谁说的话?

b、句终号有什么不同?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c、安排学生扮演角色朗读,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①小组讨论交流。

②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两个句子,体会朗读,分析孔子和项橐的特点。

孩子,你怎么不懂礼节?你挡住了车,误了我们赶路啊!

我不懂礼节?那么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是孔子和项橐的对话。项橐抓住孔子讲“礼节”一句,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提出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答案是明白的,因为城是不能动的,车是可以绕道,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由此可见,七岁的项橐是多么的机智、聪明。

3、指名学生朗读第1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分析孔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

(这一段是孔子内心独白,记叙了孔子的思想变化过程,是孔子的内心活动。孔子敢于向孩子认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还说自己不如孩子懂礼节,可见孔子是多么的谦逊)。

4、找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a、指名读句子。

b、你是怎么理解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这个句子成为千古绝唱的名言名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四、总结全文,评价人物

1、带着感情朗读全文,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项橐是个怎样的人?

3、面对项橐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篇18: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莫高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且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

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感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另外,发挥数字化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开学没多久就开始着手选材,收集资料,制作平台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能够利用丰富的平台资源,更深入地学习课文,提高语文素养。课上,环节清晰,一环紧扣一环。设计的学习活动也很丰富。特别是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浏览网页,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特浓。然而综观本次教学过程,学生的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但学习得还不够深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原因在于:

1、整堂课的设计老师牵的多放的少。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相似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后可以总结学法,提出自学步骤,让学生自学讨论,在交流时教师再作适当地引导。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带着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机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工具性体现得不够。由于这篇课文所处的位置较前,第一课时的教学与第二课时的教学间隔时间较长(中间隔了个期中考试),学生已经能把这篇课文熟练地背诵出来了,因此课堂上的朗读激发不起他们的朗读激情,学生读得比较乏味。而这时我非但没能用慷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反而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读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飞天的那部分积累语言,虽然以幻灯片的形式摆出来了,学生也会背了,但感情地激发还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时,好多学生站起来仅仅是说了一句话,老师也就满足了,而没有引导学生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想象片段的训练,没有落实到位。第一处是彩塑神态的想象,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孙悟空”“有猪八戒”等,此时教师没能很好的把学生引导到进行神态描写的训练上,而是进入了下一教学环节,没能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第二处是飞天的想象。有好几个同学站起来表达的都很美,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只说了一句话,此时如果教师能适当点拨,说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别人的,变成一段话就更好了!”这样无形之中就提醒了学生,相信他们会越说越多,越说越美的。另外,这里如果能加进一些图片的支撑,学生的语言可能会更丰富。

篇1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指名说,随机板书)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四)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2、学习课文中的语言和写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三、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飞鸟虫鱼、花草树木,收集有关的谜语。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虾蟹游鱼、展翅滑翔、不可思议、两军对垒、令人敬佩、暑寒荣枯、千姿百态、温柔细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自然里奥秘无穷,你觉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读。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篇2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文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作的。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写作时,学生会用通顺连贯的话,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习作所包含的内容,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起习作的欲望。

难点:要求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好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稿纸、小镜子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用镜子里美美地欣赏了自己,找出自己的一处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

一、揭示话题,激发兴趣

做竞猜游戏,猜猜老师描述的是谁?(课件逐句出示)

1、出示一段文字描述。

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很想听听你的理由。

(好,难度升级,继续挑战。)

2、猜另一段文字描述。

写是班上的谁呢?(学生可能猜不对)

(继续猜起来,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

二、欣赏例画例文,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武建设的文字描述)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2、边看边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伍建设的外貌的?

3、提示学生写人物外貌时不要面面俱到。

4、出示“第一招”——抓特点写外貌

5、说说写人物外貌时一般按什么顺序。

6、写人物时,除了抓住外貌方面的特点,还可以写什么?

7、出示第二招。(图片出示,抓性格、爱好……的特点)

8、师引导学生交流:我想请谁来当写作模特,谁愿意?快瞪大双眼仔细瞧瞧,她(他)的哪些部位最具特色?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兴趣爱好。

三、迁移运用,尝试写片断。

1、学生习作,轻音乐起。

2、讲评作文。

3、试着修改下自己的作文。

四、写作方法总结。

篇2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ng)野口笛(dí)罚(fá)站放假(jià)衣裳(shng)

教师相机点拨:

“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

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选一选。假:jijià真假()暑假()假()发假()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花们的妈妈是谁?花们的老师是谁?……

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交流解疑。

(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

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

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______在天上轰响,__________落下的时候,__________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______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______。他们的家在______。(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

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指名汇报。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

(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指导朗读。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

篇2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在提供的材料中选取自己所需的内容,能用提供的材料编童话故事,并能把它写下来。

2.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不仅学会写作,更陶冶情操。

3.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并能比较流畅具体地记叙想象内容,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认真修改的良好习惯。

5.在创作童话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6.引导学生在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促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发展语言。

7.与同学互相修改或自己修改习作,并与同学一起分享编故事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创编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通过童话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扩展思路。

1.课件出示:什么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文章多数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来编写一些奇异、特别的故事情节。我们经常阅读的童话基本上都是属于拟人体童话,也就是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例如猫、狗、鱼、虫、鸟、树、石、风……我们这次所要写的童话也是属于这样的童话形式。(学生阅读了解。)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屋,看看里面住着那些童话故事?你能很快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童话图片——《丑小鸭》《幸福是什么》《巨人的花园》《白雪公主》《拇指姑娘》《小木偶》……)。

3.你都读过哪些童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一篇童话?简单的说说理由。(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中充满了奇妙的幻想,难怪大家说起来津津乐道、滔滔不绝,那你们研究过童话故事为什么会这么吸引人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大胆的想象,恰当的拟人、夸张,给人启迪)板书:给人启迪

5.评议鼓励: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连童话创作的奥秘都能发现!童话就是作者通过大胆地幻想,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编织出的一个个奇异有趣,并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的故事。在童话的世界里,云儿能说话,风儿会唱歌,花儿中会走出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真是太吸引人了。要是我们也能创编出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那该多好啊!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中国的安徒生吗?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开始创编我们自己的童话吧。(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

二、欣赏童话,掌握技法。

1.欣赏童话故事。

丑 小 鸭

夏天的阳光照耀着溪旁的村庄,一群初生的小鸭跟着妈妈到小溪里去游泳。它们拍打着翅膀,扑通扑通跳下水。那只最迟出世的灰小鸭灵活地摆动着双腿,游得最出色!可是,它老是被咬,被打,被排挤。是因为太顽皮,大家惩罚它吗?不是。是因为太能干,大家嫉妒它吗?也不是。原来是因为它长得又大又有难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灰小鸭越来越孤独。兄弟姊妹讨厌它,连妈妈也冷漠地表示:“我不愿再看到你了,你走远些吧!”可怜的灰小鸭伤心极了,只好离开了自己的家,漫无目的地向前走。

他到了一块沼泽地,遇上了猎人,差点儿被猎犬咬死。他忍着饥饿,穿过田野,越过牧场,终于来到一个农家门口。农家老婆婆当它是会下蛋的母鸭,便收养了它。但是,过了几个月,它一个蛋也没有生下来。农家的母鸡和猫不断嘲笑它说:“哟,原来你是来混饭吃的!”小鸭难过极了,只好伤心地离去。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美丽的天鹅跟着妈妈,向着南方飞去。孤独的小鸭多么羡慕它们哪!冬天来了,雪花飘了,河面的冰块一天天变大、变厚了。无家可归的小鸭生怕水面被冰封了,便整天待在水中,不停地划动,终于累得昏迷过去了。第二天,一个农夫看见了它,赶紧把它带回家。可是,由于它不小心碰翻了主人的奶油,孩子们追赶它,吓得它又逃进了丛林里。

春天回到了大地,鸟儿在枝头唱,太阳在天空笑。一天早晨,小鸭从梦中醒来,发觉自己特别有力气。它飞起来,轻快地飞到湖面上。三只美丽的天鹅向它游过来,小鸭想起了自己的丑陋,自卑地低下了头。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现了它的倒影。它睁大了眼睛看着。突然,它吃惊地抬起头,注视着迎面游来的一大群天鹅,眨了眨眼,又低下头去。“天哪!”它惊叫着,“原来我不是灰色的丑小鸭,我是一只白天鹅!”这时,它感到天空从来没有这样蓝,世界从来没有这样美。

2.全班交流,归纳童话的特点。

(1)展开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我们要能根据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思想展开丰富、大胆甚至夸张的想象,构思出一个完整故事来,而能让别人读了这个故事也能感悟到你想表达的这个愿望或思想。(板书:想象大胆)

(2)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写之前,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好一个主题思想,并构思好一个完整的故事,且力求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在描写过程中要倾注作者自己的感情,通过童话故事的描述,启迪人们的思维,对大伙进行思想教育。(板书:曲折动人)

(3)想象丰富、真实、神奇、合理。我们可以赋予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或“超人”的特征。展开大胆想象,使作文内容更神奇,更具吸引力,也才能更好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板书:想象丰富 神奇合理)

三、由导到放,鼓励创编。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从图中选择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想象它们特征的变化,大胆想象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多媒体出示书上的图画,学生仔细观察,认识这四幅图上的几种动物,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

3.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

4. 全班交流汇报,师生评价。

5.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指名四位学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6.教师小结:

每个小组的思路都很清晰,内容各异,表演也很精彩。在这里老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你们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想让你的故事更丰满、让更多的人都来欣赏我们的童话吗?那就把它写出来吧!先别忙着动笔,童话屋里还藏着一个教我们写好童话的锦囊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

(1)忘我地写:此时,你就是你自己笔下的童话人物,你要以他们的身份、口吻和心理去驰骋想象,落笔成文。

(2)动情地写:在你的童话人物中,要注入你自己的思想情感,要喜他们之所喜,悲他们之所悲。(板书:情感真挚)

(3)大胆地写:要让想象尽可能丰富,情节尽可能生动有趣,形象尽可能丰满。(板书:故事有趣 语言生动)

有了这个锦囊,相信你的创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作文写完后可不要忘了再给它加上一个引人注目的题目。

四、动笔写作,个别指导。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好内容,根据内容拟好题目,并认真构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大胆、自由地想象,独立进行习作。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

2.导言:上节课小组同学围绕童话故事及例文探究交流,在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后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这节课我们来交流已经完成的习作,并根据交流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互相交流,认真修改,展示习作。

1.自读修改。

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自己先进行修改,做到语句流畅,标点正确。(教师询问修改的地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重在激励学生学会自改的方法。)

2.小组交流:把自己修改好的故事说给组内的同学听,组内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或相互帮助补充修改。

3.品读欣赏,师生互评。

选取几个修改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交流,由师生共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修改,在交流中学会欣赏。)

4. 誊抄习作。

把修改好的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也可以一边誊抄一边修改。

5.佳作展示。

把修改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贴在展示台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激励,课外延伸。

引导激励,吐露心声。

今天这节课,老师看到了同学们智慧的火花,想得新、说得好、写得也棒。最后,看看安徒生爷爷还有什么话要说?

课件出示卡通人物安徒生:“看到同学们这一节课的表现,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看来我这位 ‘童话大师’该好好歇歇了,不过我还有两个小任务希望同学们能做到。”

(1)想一想:除了可能发生上面的故事外,也可能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

(2)编一编:课后同学之间可以随便找几样自然界中的事物(风霜雨雪、日月星辰,花木草石、鸟兽鱼虫,)大胆想象,编一编童话故事。

好了,我该走了,等同学们个个都成为“童话大师”的时候,我再来和大家见面,一起分享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

2.拓展阅读,情感共鸣。

同学们,美好的童话,它能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发人深省,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欢迎你们经常走进童话世界,多听一听,多看一看,多写一写,让你们五彩的梦在童话中尽情展现,让你们美丽的童年在童话中更加绚烂。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这样想象真有趣

想象大胆 曲折动人

想象丰富 神奇合理

故事有趣 语言生动

情感丰富 给人启迪

教学反思

这样想象真有趣

编写童话故事是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的作文训练主题。在作文备课时,我查阅了诸多的相关的资料,应该说深受启发,几经推敲后,反复斟酌,形成了本单元的习作教学设计。上完这堂课,感觉有几个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在习作指导中重视评价的作用,通过对话、评价、指导,将习作要求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也就是说借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这样对学生更有影响力,更令学生信服。

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激趣的形式要实用又巧妙,不能纷繁而复杂。课前我采用激趣导入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给学生一种情境,后面的几个环节也是以对话式的形式进行学习,而不是一板一眼的,让学生惧怕习作。让他们对自己写出好的童话有兴趣。

借助例文学习写法。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分析,总结出童话写作的几个要点,让大家在交流中认识到童话最基本的三个特征。即展开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想象丰富、真实、神奇、合理。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足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小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每一次的学生充分地思考后都有交流展示,既有小组交流,又有全班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一次的交流,学生都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尤其是在小组内交流中同学之间提意见,全班交流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从同学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互相评价的环节,还是及时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的手段,也让学生学会评价,让老师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的过程。

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还很欠缺,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浅层面的比如改标点、改错字。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努力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篇23: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都”,理解并积累词语。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你乘过电梯吗?你能说说电梯的样子和作用吗?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新型的电梯。(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想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成三个问题:①自动人行道是什么样的?②自动人行道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③我们什么时候也能用上自动人行道?

为了真正了解自动人行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轻声通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按自己的方法理解“大型”、“峡谷”、“增添”、“便利”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检查反馈。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②读一读下列词语,读准字音,并说说带点字的部首。(投影出示)

电梯大型峡谷增添

迅速发展旅游目的地都市

③说说你分别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学生不懂的词语可在随后的课文学习中理解。)

④口头练习(投影出示)。

判断:

a、自动人行道是一种大型自动传送带,可以上下升降。()

b、我国香港及世界一些先进的大城市里已经有了自动人行道。()

c、自动人行道只有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相当于步行的速度。()

d、自动人行道可以让人们更省力、更舒心地去购物、旅游、办事。()

3、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课题是自动人行道,为什么要写普通电梯?指名回答。(这段共有2句话,第1句写电梯上高楼又快又省力,第2句引出了平躺在马路上的电梯。通过与普通电梯的对比,自动人行道更容易使人理解。)

那么这种平躺在马路上的电梯——自动人行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出示问题:①自动人行道是什么样的?)

4、学习第2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来读读。

(2)随机出示学生找出来的句子,仔细体味自动人行道的特点。

①“它是一条大型自动传送带,有人叫它平面电梯。”

说说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自动人行道有什么特点?

(录像出示自动传送带的运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传送带”。)

②“它像一条长龙穿行在高楼大厦的峡谷中,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出示句子:“长长的自动人行道穿行在高楼大厦之间。”与原句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更好?为什么?说一说:原句让你读懂了什么?(自动人行道很长,穿行高楼大厦间,给城市增添了美感。)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赞美、欣喜的语气)。齐读第2自然段。

5、小结:跟随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它除了给城市带来美感,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好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两遍。

2、完成作业本中的第1、2、3、5题。

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自动人行道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给人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2、结合课文,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相当于”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导人。

(1)说说你了解的自动人行道有什么特点?

(2)导语:同学们不但想了解自动人行道,更想了解它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好处,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去看看。(出示问题:②自动人行道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

2、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体会。

重点强调:自动人行道的快速道、慢速道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明白快速道、慢速道的不同功用。

(3)出示句子,对比学习:

快速道每小时可走25千米,相当于公共汽车的速度;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与步行差不多。

快速道每小时可走25千米,等于公共汽车的速度;慢速道每小时走5千米,与走一样快。

①指名读句子,找出两句中意思相近的一对词。

②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③用“相当于”、“差不多”练习说话,并完成作业本的第4题。

(4)导语:自动人行道的好处真大啊,它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呢?

我们来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问题:③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自动人行道?)

3、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4段,读后说一说你的想法。

(2)学生发表想法,教师适时引导: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越快,自动人行道就离我们越近。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了为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3)学生满怀激情齐读第4自然段。

课外延伸

播放知识小短片《现代交通工具纵横》,看后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篇24: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首先听一首儿歌,看谁能猜出歌里唱的是什么?播放儿歌《小燕子》。(学生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燕子,看看它有多么可爱。板书课题《燕子》。

二、检查自学,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燕子的资料。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2、展示作者的介绍。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年仅60岁。

三、朗读课文,学会生字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的最快。

(1)在读课文中,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提示: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根据形近字的不同偏旁,根据字的结构深记忆。

2、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

燕子yàn zi 聚拢jù lǒng 增添zēng tiān 掠过lüè guò

稻田dào tián 尾尖wěi jiān 偶尔ǒu ěr 沾zhān了 一圈 yī quān

荡漾dàngyàng 倦juàn了 音符yīn fú 演奏yǎnzòu 赞歌zàn gē

3、生字组词大挑战。

燕( ) 聚( ) 增( ) 掠( ) 稻( )

尖( ) 偶( ) 沾( ) 圈( ) 漾( )

倦( ) 符( ) 演( ) 赞( )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大声朗读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齐读、接力读,逐渐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你知道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吗?

点拨:对燕子的喜爱的赞美之情。

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燕子,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点拨:描写的是春天的燕子,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看出来。

四、深入探究燕子的美丽外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点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2、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燕子外形有什么特点呢?

点拨:外形非常美丽。

3、小燕子还有什么特点?

点拨:活泼机灵。

五、感情朗读,欣赏春天美景

组织学生齐读第二段,然后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看谁先回答。

1、春天到来了,景色是怎样的?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点拨:是光彩夺目的春天,描写了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2、细雨、微风、柳丝、草、叶、花分别是什么样的?

点拨: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

3、“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怎样的景象?

点拨:各种树木、花儿、草儿,长的非常茂盛,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就像赶集似的,热闹极了。

4、小燕子从哪里赶来的?它给春光增添了什么?

点拨: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发挥想像,你认为小燕子会为春天增添什么生机呢?

点拨:带来美丽的身影,带来悦耳的歌声,带来精美的舞蹈等。

六、合作探究,理解空中飞燕的美姿

以小组为单位朗读第三段,看那个组读的整齐、有感情,然后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1、燕子是如何中天空中飞行的?

点拨: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2、课文写了燕子几种情况的飞行?

两种,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

3、你能描述一下“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的情形吗?

点拨:小燕子飞快的飞到清澈的湖面上,轻轻的贴近了水面,俊俏的尾巴轻快的沾了一下水面。湖面上产生了一圈又一圈的美丽波纹,慢慢向四周荡漾开去。

4、这一段你感受到燕子飞翔时怎样的特点?

点拨: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巧和优美的姿态。

七、细细品读,体会静止燕子的优美

仔细品读第四段,反复体会语句意思,然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小燕子为什么要落在电线?

点拨:几对燕子飞倦了,所以落在电线上。

2、我会找出课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并说说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点拨:“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第一句把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比作五线谱,第二句是把电线和停着的燕子比作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发挥想像,说说燕子“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会赞美什么呢?

点拨:会赞美春天的美丽、燕子的可爱美丽、大自然的生机活力、人们的勤劳。

八、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提高

指导学生仿写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点拨:远处的丛山,连绵起伏,多么像一个大屏障啊!

天上轻盈的白云,飘来飘去,多么像美丽的仙女啊!

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

1、我会根据拼音写词语。

jù lǒnɡ dànɡ yànɡ yīn fú zēng tiān zàn gē

( ) ( ) ( ) ( ) ( )

2、我会在( )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羽毛 一( )翅膀 一( )鸣叫

一( )春雨 一( )柳丝 一( )燕子

3、我会照样子,打比方。

例: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我会写:

4、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是我国著名作家( )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掠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和( )的喜爱之情。

十、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美,写到燕子的飞行美,又写到它静态的美。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机和活力;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可爱。希望我们热爱小燕子、保护可爱的小燕子,让生活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活泼机灵

南方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天空 掠过

静止 电线 休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很好。首先我运用儿歌导入新课,设置情景,将孩子们带到了一个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春天,与“春之使者”小燕子对话。其次,我注重加强学生的课前自学,让学生学会展示课前自学成果,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另外,我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信任学生,提供各种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我注重加强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分析文章内容时,尝试让学生大胆的解决主观性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设置当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25: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不合群的小蝌蚪》课文原文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中午,我和永明在池塘边看见一群小蝌蚪。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我对永明说:“我们想个办法,让它回到大伙儿中间去吧!”

永明很快找来一根细树枝,小心地把那只孤独的小蝌蚪拨到蝌蚪群中。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我心里想:你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怎么这么不合群呀!我又一次把它拨进蝌蚪群里。可是,过了一会儿,它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我和永明都觉得很奇怪,就仔细地观察起来。我们发现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与那些成群游动的小蝌蚪有些不同。从体形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难道它们不是一家人?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老师。

老师说:“你们看到的确实是两种不同的蝌蚪。一种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另一种长大后变成癞蛤蟆。青蛙的蝌蚪青灰色,喜欢独游。癞蛤蟆的蝌蚪又小又黑,爱群游。”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那小家伙不肯跟群游的蝌蚪在一起呢。

《不合群的小蝌蚪》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科学态度。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结”的读音,理解有关词语。

3、能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进义词。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用正确的方法读懂日记;懂得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从课文内容理解什么是获得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理解有关词语。

3、能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解题,导入新课

(1)春天到了,大地复苏,百花争艳。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来了游玩了。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却发现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读课题: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导入: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和群”?学了课文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2、默读课文,初知大意,讨论:

(1)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自学后检查

(1)让学生说说这些字该怎么记?字型分析:孤、扭(笔顺)略。

(2)指名接读课文,正音。(成群接队、闹别扭、调皮、觉得、难道、请教、略微)

(3)作业本第一题。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现( ) 孤独( ) 确实( )

(4)解释词语并造句:别扭、悠闲

4、讲读第1段

(1)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况?(人、地、时、事)

(2)我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说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样游的?(理解“成群结队”)

(4)“闹别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像闹别扭似的?

(5)齐读

作业:抄写生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虚心求教的科学态度。

2。读懂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儿启示。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讲读第2段

讨论:

(1)为了让它回到大伙儿中间,我们想了个什么办法?(看插图联系课文说一说。)

(2)用“————”划出写我把这只小蝌蚪拨进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拨了几次。

(3)我们两次拨蝌蚪,结果怎样?用“﹏﹏”划出有关句子。

(4)两次拨蝌蚪,结果是否一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一次:“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第2句:“仍旧”“从队伍中钻出来”,“自个儿”)

三、齐读第3段。

①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难道它们不是一家人?

它们一定不是一家人!

②“不是一家人”指什么?(不同类)课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说明什么?(能有根据地大胆地设想,但不轻易下结论。)

四、学习第4段

(1)他们的假设对吗?从哪能个词可以看出?(确实)为什么说它们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样获得可靠的结论的?(请教老师)

(3)创设情景:永明和我怎么问老师?

(4)讨论:青蛙的蝌蚪和癞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读后表达:可以画图、可以填表,可以用语言表述。

五、第5学习段

“这样”指什么?我和永明终于弄清了这只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会怎样?以这种心情读这段课文。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跟时间有什么关系?(春天是蝌蚪活动的季节)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独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综合提高:

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家在外面,请你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儿启示;(讨论在启示中要写清什么?)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学反思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了两位同学在春游时,奇怪地发现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他们通过仔细观察,虚心求教老师才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文章线条比较清晰,语言富有童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习惯的好材料。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力。

一、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小蝌蚪的不合群。

新课程标准指出“把多元感悟的空间还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元成功,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读中想象、读中探究,从而使学生的体验与创新能力得到落实。”因此,在解决问题“从哪儿看出小蝌蚪不合群?”时,我先让学生去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小蝌蚪不合群的句子。因为这三个句子比较明显,所以在读了几遍后大部分学生能较容易找到。然后我出示这三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细细品味,从几个关键字词中去读懂“不合群”。三个句子中提供了相当好的语言环境,比如:孤零零、闹别扭、钻、仍旧、单独、自个儿等,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不仅能读懂这些字词的意思,体会这些字词在语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而且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个性飞扬。

二、在语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

阅读教学既要重视语言的理解,也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如:不合群的小蝌蚪()地游。学生在发现“孤零零”的同时还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孤独、单独、自个儿”这些意思差不多的词语。那么在让学生体会汉语的丰富性,明白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个选词填空练习,让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三、在“演演、想想、说说”中融进对生命的情感。

长期以来,语文课偏重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的全部语言活动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虽得以加强,但要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还必须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如: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不合群时,课文中的永明找来一根细树枝小心地拨蝌蚪,字数虽少,但含义深刻。为什么小心地拨?是因为怕伤害到小蝌蚪。为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的可贵品质,我请学生学着永明他们的样演一演。在这个教学环节时,我因为没有考虑周全,只是想让学生模仿着演一演小心拨”,体会作者对小蝌蚪这一弱小生命的爱护,所以只准备了一根细木棒和一根粗木棒,还有一块橡皮代替小蝌蚪。在请第一位学生上台表演时,那个小女孩挑了细木棒,却突然说:“应该还有一群蝌蚪。”那是我事先没有考虑的,对这个课堂上突然生成的现象,我知道不能就这样草率过场,我应该尊重学生,而且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有道理。所以我马上表示歉意,并满足了学生提出的要求。这个小女孩非常高兴,表演地也很认真,一边表演还一边解释为什么选“细木棒”,为什么要“小心”。然后再读这个句子,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把情感融人进去,达到很好的朗读效果。

当然,往往设想是非常完美的,但实际操作却总是会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因为放得过开,照顾的面相对就比较狭窄,后面学生就照顾不全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取长补短。

篇2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作文,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先用一节课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写出一周的课外生活,帮助他们找写作材料。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填写的表格中内容选一个出来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3、老师指导写作技巧

(1)命题: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给人新颖的感觉。比如给踢毽子这项课外活动命题,请看以下几个题目哪个好?

a、踢毽子。

b、我的课外活动。

c、有趣的一件事。

d、今天真高兴。

(2)开头:开门见山,先交待清楚你的课余爱好是什么,交代清楚就行,不要泛泛而谈。比如以下开头说说哪个好

a、课余,我和几个同学在宽阔的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真好玩啊!

b、我的课余生活,即不是在热闹的球场上,也不是在喧哗的大街,而是在图书馆里。

c、我的 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跳舞、画画、打羽毛球、写毛笔字、看课外书我。

(3)中间:写清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物,可以写一写当时周围的环境,参加活动的心情等。

例如:写自己爱好打篮球,可以写自己是如何喜欢这项运动的,平时是怎么练得,怎样点点掌握要领等,注意语句通顺,连贯。让别人一看一目了然,当然,你能写写自己和心理活动会更好。举例略。

(4)结尾: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或者要吸取的教训,语言要简洁,试着写一写。举例略。

4、小结:怎么样!相信自己一定会写得很精彩,孩子们,写好后,要从头到尾认真读一读,发现漏字、错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修改一下。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篇27: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写出了泉水的深知绿及冒不完的水泡,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课文是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写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接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学情简析:

1、学生善于想象,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在头脑里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互相说一说。

2、美之应颂读,要指导学生读文时,体会作者的心情,注意语气和停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达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可爱,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了解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时:一课时

教具:珍珠泉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泉水?泉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要跟随作家吴然去一个美丽而有趣的'地方—珍珠泉。(师板书,生齐读)

2、谁能给大家简略介绍一下珍珠泉?(学生依据预习,用简略的语言介绍珍珠泉.)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借助拼音,读准字词。

2.初读课文,读准字词句。

(二)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内容?(珍珠泉的特点)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美丽而有趣)

三、小组合作,探讨研究

1.分小组讨论,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全班交流。

2.请各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互评。

3.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是哪里?为什么?

(1)泉水的“绿”“深”“清”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老师有感情地领悟。

学生口头填空:

哦,水是那样,绿得像是被周围染过似的,水的那样,又那样,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想一想:作者看到这样的泉水会有怎样的心情?(喜悦)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体会泉水的“绿”“深”“清”.

(2)水泡的“色彩斑斓”

(3)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现水泡的美吗?

这么美的珍珠泉是哪里的呢?哪句告诉你的?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珍珠泉的有趣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有趣?

(1)水泡从池底冒出来很有趣。

请同学们读一读,重点读好“一嘟噜,扑哧”等这些拟声词。

怎样读能体现有趣呢?(读得欢快轻松一点)

(2)作者的想法有趣。

读句子体会:

“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

“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

(3)假如你站在泉水旁,你会怎样做呢?

四、品读课文,摘抄词句

1.读自己喜欢的词句和段落。

2.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词句。

五、扩展延伸

回忆自己家乡景物的美丽与可爱之处,说一说。

六、小结

七、作业

向作者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手中的笔描绘祖国,家乡的景色。

篇28: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炎帝创市的故事,感受炎帝处处为百姓着想的.精神。

2、学会13个生字,会认5个字。理解“鼓励、冥思苦想、欣喜万分、反复、奔走相告”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四字成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前3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本作业本。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

1、谈话导入:我们经常看到的集市或者超市,你知道是谁创建的吗?生说:炎帝。(出示课件)大家看,这里哪位是炎帝,为什么?(学生说)据说传说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还有人认为他就是神农氏。他品德高尚,被称为火德王,又号称炎帝。

2、解题:什么叫“市”?(出示课件)市就是集市,是人们交换产品的地方,这是农村的赶集,城市的菜市、超市,现在泛指集中进行买卖货物的地方。

3、过渡: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学生提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词,纠正字音。(出示成语,)这几个四字成语你也能读准吗?点名读、正音。

(2)出示:炎、摆、励、余、麻、烦、较、欣、扛,这些生字宝宝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的字形呢?(熟字加偏旁)自己记一记。

(3)出示:兽、鼓、既、复,这几个生字,谁有好的办法记住它们的字形呢?(学生说)

(4)写字指导:这一课,有一个生字,最容易写错,出示“鼓”我们一起来写写。(老师范写,学生拿本子写两个。)

4、理解词语意思

“鼓励”是什么意思?谁鼓励过你做什么吗?

“反复”又是什么意思?

“冥思苦想”是什么意思?如果你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你会怎么办?对,想了很多种方法,想了很久,就叫冥思苦想。

“欣喜万分”什么意思?请你给大家做一个欣喜万分的表情。请你用语言表达欣喜万分。(“太好了!太好了!”)请你用动作神态表示欣喜万分——鼓掌,高举双手,对,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奔走相告——迅速地相互转告。这只是它字面上的意思,我们还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找到它在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第6自然段)想想:人们会相互转告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我们又理解了一个成语。

5、积累词语:把这些词语写到采集本上。

6、齐读生字词。

7、过渡:炎帝为什么呀创建集市呢?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品读课文,咀嚼语言,感悟炎帝创市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把炎帝想创市的句子用~~~~~~画出来。

2、交流:炎帝为什么要创市?谁把你画出来的句子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板书:交换产品。理解:挨家挨户。谁能比他读得更流利、感情更准确。再请一个学生读。

3、你瞧,炎帝连交换的时间和地点都考虑到了,他可真会为百姓着想啊!(板书:处处为百姓着想)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体会一下炎帝当时的心情吧,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

4、炎帝产生这种想法是受到了一位猎人的启发哦,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把!请你们在四人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2——3自然段,教师巡堂指导)

5、我想请三个同学上台来给大家演一演他们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读旁白)

四、访问表演,体会炎帝处处为咱们百姓着想的高贵品质

我想请问炎帝,你看到这户农家常年只吃谷物和蔬菜,没有鱼和肉吃,你为什么难受啊?(学生作答,体会炎帝关心百姓)我想请问农家人你想吃肉吗?我想请问猎人,你怎么会想到拿兽肉去跟别人换谷物和蔬菜呢?炎帝,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炎帝,谢谢你,你真是处处为咱们百姓着想啊!难怪百姓们都那么爱戴你!

五、结语

至于炎帝究竟是怎样创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篇2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赵州桥》,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就论坛上大家议论较多的几个问题我结合着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这样的几点看法。

1、是否有必要告诉学生这是说明文。

我个人认为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知道说明文这种文体,这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一两句话简单说说可以,不说也不是什么缺点。但是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赵州桥雄伟一部分的时候,通过简笔画的方式在黑板勾勒了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说出设计的特点,并清楚的引导学生标上了那几个数字,并告诉学生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我是这样想的,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在以后课文的学习当中还会涉及到,本课提出来作为一种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点基础。

2、有关赵州桥传说的合理引用

当时在备课的时候,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其中有关赵州桥传的传说有很多。但是如何的将这些传说恰倒好处的引用到课堂的学习当中,还真的需要细细思考。当我和二实小的王霞老师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她的点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王老师将“张果老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了五岳名山,装在车上推车赶驴上桥。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这一情节用在本段学习了赵州桥雄伟之后,目的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清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这样的引用可以说是恰倒好处。

3、中心句过渡句的处理

在本课的学习当中中心句与过渡句我处理的方法基本相同。第二段的中心句,我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二段课文之后,让学生归纳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引到第一句话上,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过渡句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

4、课堂小练比

通过在线交流,我得到了很多课堂小练笔的方法与窍门。有的老师提供多种中心句让学生自主选择,仿照着课文的句式进行训练。有的老师则直接将课文的内容重新提炼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描述赵州桥。这些方法都给了我启发。

5、课后练习

对于课后练习中的夸夸赵州桥一题,我非常欣赏论坛上有些老师提出的做法:由夸奖赵州桥引申到夸奖设计者李春、夸奖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从而进一步体会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本次课例大教研落下了帷幕。课例教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无论是在线研讨还是双向视频还是课堂研讨都让人真正地动了起来。在参加整个教研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尽的,参与其中,进步很大。

篇3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预习。

2、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发回忆。

师板书“海”。

师: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对于海,有哪些事物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呢?(引发回忆,直入课文)[生:述,师板书第一个,老师提示学生大方、认真地写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浪花、海星、螃蟹、大虾](提醒学生注意“我”看到它们的时间是在……退潮时)

(如果同学们忘记了那首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并进入欣赏歌曲阶段)

完整课题:海水退潮时,人们在海边与这些海里的小动物们亲密接触的过程就是“赶海”。

过渡:你想不想和这些小动物亲密接触一下呀?可惜我们不是在海边生长,不能亲身体验大海的美,作者杨谦叔叔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着很深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杨谦叔叔的文字,去共同感受一下赶海的乐趣。

二、简单看生字。

师: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很多带口字旁的字,想邀请你来一起欣赏一下他们,愿意参加吗?(趣味进入,消除尴尬)

出示词语,重点指导读音、词性、表示的含义。[生读—感悟—练习]

三、问题引领,精读课文

1、问题引路,深入学习

师:同学们的字学得不错。下面我们来读一下课文,边读边思考,“赶海”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生:有趣]教师随板:趣(抓文章基调:有趣)

问题引领:现在同学们开始读书,读到哪想到哪,把你认为有趣的地方画一画,想一想,并感受一下所体验到的不同乐趣。呆会用你的朗读来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相信你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闹着刚巧兴奋极了(童年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也说明赶海这件事情的吸引力)

追浪花:兴奋极了(闹着、刚巧)

摸海星:得意

抓螃蟹: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捏大虾: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趣味横生;惊异。

2、再读课文,领略赶海的乐趣

过渡:是啊,赶海是这么有趣!摸海星,捏大虾,就算是被螃蟹用大螯夹住了手也觉得高兴,难怪“我”要闹着舅舅带我去赶海呢!齐读第三段,再来领略赶海的乐趣。

3、小练笔:难忘这片海

师:在杨谦叔叔的童年生活里,赶海的乐趣缤纷多样,而唯一不变的还是那片有着巨大吸引力的海。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这片海还曾给杨谦叔叔留下过怎样的记忆呢?

4、赶海是这么有趣!大海带来的乐趣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可是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一起读……

5、小结,升华:同学们,住在海边的人把大海看作自己的故乡,正因为大海用她博大的胸怀爱护着住在海边的人们,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所以像杨谦叔叔这样住在海边的人也同样(爱着大海,更爱着有大海的生活。)

所以,作者最喜爱的一首歌,就是……

篇3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四、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反思:

《小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的第一篇主题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小虾有趣和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这节语文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好好去思考,至少语文课应该上出语文味来。

课文比较浅显,我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想要让学生熟悉文本,进而领悟文本精神,对文本的多方式朗读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让学生进行朗读,期望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进而体会小虾的特点,最终感悟“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譬如,文本“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着缸壁上休息”如何读出语气变化,朗读之前我稍稍提醒了他们一下应该读出语气的变化,然后让他们自己先练读练读。接着指名读,根据他们的朗读引导他们应该抓住“独自”、“追逐”、“紧贴着”和“休息”这个词语来读出语气的变化,体会到此时的小虾“十分自在”。整堂课朗读方式多样,有个别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赛读等,试图做到读中有悟。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写作。我认为《小虾》是一篇比较理想的写作范文,至少对于三年级来说它是。文本中通过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详细,还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小虾吃食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感悟。譬如在课堂中,在教学第三自然段后,我来了个小练笔,让学生通过一些表示顺序的词来练练笔,希望让他们在日后的写作中能有个方向。

这样一堂“家常课”也留给我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在师生对话中有时评价缺乏针对性,课堂中有些环节显得比较拖拉,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为自己留下了好些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到什么,真正掌握什么,势必还得根据课标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给予他们足够的正能量。

篇3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克隆》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紧紧围绕“科技”这一单元主题,采用倒叙的方式介绍了“克隆”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场所。略读课文正是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和阅读行为全部释放的载体。因此,应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尺度,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宗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羊“多利”的来历,初步了解克隆是怎么回事,体会科学的神奇。

2.让学生在“快乐读书屋”中感受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从克隆羊的诞生,初步了解克隆技术,体会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图片、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读书情境

1.(出示克隆羊“多利”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见过这张图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多利”的情况。)

2.是啊,这确实不是一只普通的绵羊,因为它没有爸爸和妈妈,重要的是它的出生使人类的一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来了解这一震惊世界的科技发明——克隆。(板书课题:克隆)

(“克隆”一词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克隆羊“多利”图片的出示却能唤醒学生的回忆,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3.指名读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同时,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5自然段,进一步了解“多利”的来历,知道克隆是怎么回事。

(1)轻声朗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2)汇报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

①理解词语“复制”。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查后汇报:依照原件制作成同样的。)依据词语的意思,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用到了复制?(如: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等。)

②解决词语“克隆”。在理解了“复制”这个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克隆”是怎么回事,体会科学的神奇。

2.齐读第6自然段,了解“克隆”技术的重大意义。

(在这里,把“复制”一词作为一个重点来处理,是从理解文本的角度出发,“复制”一词所承载的是课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铺垫对理解“克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生字,比一比谁记得快。

2.检查识记生字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看一看谁记得牢。

(通过用“比一比”“看一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

五、超越文本,拓展延伸

1.科学是无比神奇的,它把人们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事一次次变成了现实,你知道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分别是怎样发明的吗?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看门人的魔镜》一文,思考:第一架显微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2.现代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它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揭开一个个奥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让我们多读书吧,然后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丰富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有效积累,深化主题,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

篇3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及这种设计的优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研读理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尝试创新,设计未来的桥。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引导发现、研读体验、汇报交流等。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去拍义乌的桥的照片,收集有关赵州桥的图文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象引入,谈话揭题。

1、展示学生拍的“义乌的桥”的照片,并作简单介绍。

2、欣赏图片——我国古代的桥,谈话揭题。

3、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二、初读课文,发现问题。

1、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不读错,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不读破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词语。

3、赵州桥怎样呢?读了课文,说说你烈的感受是什么?(指名说,师板书重点字词。)

4、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5、学生提问,师生梳理、筛选问题,确定本节课的研究专题——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

三、尝试体验,研读课文。(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建议自主、合作、探究。)

四、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有声有色的朗读汇报。

2、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赵州桥设计图展示,并讲解说明。

4、为什么称赵州桥在建桥是一个创举?针对此问,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

5、为什么赵州桥设计成拱形呢?用竹片(木片)动手实验,理解这种设计的科学依据。

五、总结延伸。

1、试背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想?

2、欣赏图片——国内现代的桥,谈谈体会。

3、请学生当一回桥设计师,动笔设计“未来的大桥”。

篇3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一下他?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①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四、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2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空蒙淡妆浓抹相宜

③读通诗句。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两首描写祖国风光的诗,重点是学生体会到从诗句中所反应出的意境,学习诗人的观察及表达。所以在同年级的老师问我怎么讲,我就想先让学生读读诗大概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再看图体会作者看到的景物美,再读诗,用自已的话说说诗人看到的景物,我想如果学生能说出来,并体会出美,那么学生就肯定已经理解了古诗,再带着感情反复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诗,说不定学生也能作诗了。所以课堂上我也这么做了,学生确实能自已悟出来,并比我想象得还要好,所以一节课就把两首古诗全部学习了,但课尾就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已练习作诗了,只好留在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已试着把祖国那美丽的山河之景用诗的语言表现出来。虽然我没有给学生讲诗的写法,因为自已实在也是个笨手,但我想学生学了不少诗歌可以比葫芦画瓢,说不定会有人写出更好的句子,到时可以让大家学习。下课后想想自已不禁脸红,学生也是刚学,我为什么不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学诗,一起来写,说不定我还能因此学会写诗。

篇3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懂得只有认真、虚心、耐心,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朗读课文;练习用“先……再……然后……”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这篇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思考题。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带、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你一定喜欢童话吧,说出你学习过的一篇童话的题目。

(二)《群鸟学艺》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读读课文,想想

“群鸟”是指哪些鸟?它们是怎样学艺的?你知道这些鸟的窝是什么样吗?

(三)在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查查字典。

二、指名认读词语卡片

fènghuángxuǎnchàlěi

凤凰选好树杈垒起

wěnyántuòshù

安稳房檐唾沫舒服

cāojìnqiě

粗糙不仅而且

篇3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优秀作文推荐: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知识点梳理

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列宁由于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分析而找到了养蜂人;懂得要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

2、继续练习一边默读一边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逐渐掌握一边默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具:8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蜜蜂引路哪里谈天惊讶观察果然

二、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边读边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一边默读一边想:

①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②列宁找到养蜂的人了吗?

③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④各在第几自然段写着呢?

(2)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列宁为什么要找养蜂的人?

(3)默读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①列宁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②他为什么要仔细观察?

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四人一组讨论:列宁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门?

自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边读边想:“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5)小结: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了养蜂的人。

(6)默读第四自然段。

读后回答:养蜂人为什么惊讶地说?

“惊讶”是什么意思?

提问:①列宁为什么说:“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②课题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读全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阅读的方法就是:一边默读一边想。

四、巩固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

(1)列宁想找养蜂人()怎样养蜂,可是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去找。

(2)养蜂的人看见列宁,()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3)列宁笑着说:“我有(),是您的()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用“观察”写一句话。

①说说观察的意思。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②练习用观察说一句话。

篇37: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教学反思:

上完了《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我觉得孩子们是的读者,也是的老师,他们在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悟都有他们的出发点。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小反思: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

篇38: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词语。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对比欣赏,激发兴趣:

1、激趣揭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走进一条水泥道。通过原始水泥道和铺满金色叶子的水泥道比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变化,感受落满叶子的水泥道的美,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板贴,认识梧桐叶。

2、指导书写“铺”。

指导“铺”的读音,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下面咱们读读课文,可以吗?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你认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2、生自由读课文。

3、师板书:熨帖,凌乱

“粘在熨帖”这两个词语指导认读。等楼梯的方式认读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小雨靴。4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懂得词语,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画了,熨帖、凌乱,其实还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看板书:明朗。课文里是这样写的:抽生读第1—3自然段。“明朗”什么意思啊?总结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

(2)小结:同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的。三、细品:学习5—7自然段

重点学习5—7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5—7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画下来,喜欢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勾画,交流

2、分享你都画了哪些词语和句子,体会秋景之美。

(1)抓词语“闪闪发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下过雨,叶子上的水珠还在发光,好美呀!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生读,齐读)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尽头……”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叶比作图案,师范读,生跟读。体会的好,你们才能够读的好。

(3)抓词语:“金黄金黄”重点强调叶子的颜色,体会到了色彩之美。图文结合感悟美:金黄金黄的叶子,带着体会再读一遍。有了理解就读的更美了。

(4)联系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乱”。“熨帖”就是粘在,紧紧地粘在(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师板贴,联系上下文。)

“凌乱”,用学过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解:不规则,联系上文,也可以借助词义理解。“凌乱”就是杂乱无章,这个词有点贬义的,可是为什么放到这里来形容落叶的美啊?(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风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丽的大自然。)学生上讲台把凌乱的落叶铺到水泥道上来吧!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凌乱之美。

指导朗读:他们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齐读。你们体会到了这凌乱,感受到了这份自然之美,这份秋景之美,(师板书:美)

3、指导写作方法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整体的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现给我们的呢?完成练习纸第二个学习内容。

(1)学生完成第二部分学习内容,汇报:一片片是数量,金黄金黄是颜色,小巴掌是形状。同学们,你们看有光泽,有数量,有形状,有颜色,你们认为作者怎么样?(喜欢秋天,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他把叶子观察的非常细致,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想象,就依靠这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作者把这秋色之美写的多好啊,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秋景之美读出来。找三位小小朗读者,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欣赏这秋景之美。

(2)师创设情境引读: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啊,多么明朗的天空,我发现:(接读5自然段)。这湿漉漉的水泥道啊,是秋天里最美的风景(接读6自然段)。这小小的落叶,每一片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接读7自然段)。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是你就走在这条水泥道上,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说)

四、学习最后一段,收尾呼应

为什么说“第一回”,因为以前都没有留意过,今天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有心发现,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上学、放学路上的美,下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感受把你们上学放学路上的美写下来。

教学感悟

秋天,是一个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季节。风儿吹过、叶儿飘落,天气也渐渐转凉,街道上的行人纷纷裹紧自己的上衣,匆匆忙忙的赶着去上班。而就在此时,“我”正背着自己的小书包,穿着“我”最爱的棕红色小雨靴,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蹦跳着、歌唱着……

是什么让“我”心情愉悦?是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不得不说,张秋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确实让我惊艳,这梧桐叶经历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折腾,不仅没有影响美观,还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了一番。

雨过天晴后的天空很亮,映射在地面上形成亮晶晶的水洼,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这时的水泥道已经有点意思了,显得非常特别。可是在作者眼里,这还完全不够,当“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呈现在眼前的水泥道,像是铺上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道路的尽头……

它们排列的一点儿也不规则,可在张秋生的眼睛里却产生了一种凌乱的自然美,这样的美让人无法轻易的将注视的目光移向别处。我跟随着作者的步伐走着,一步一步小心的走着,生怕踩坏了一片落叶;我像作者一样仔细的数着,一片一片仔细的数着,不肯错过一片落叶。那些金色的小巴掌,就这样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而“我”棕红色的小雨靴就像是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地穿梭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慢悠悠的走着,毕竟“我”也舍不得这短暂的美好。

可是这平常普通的水泥道,在“我”的眼中为何如此之美呢?

原来呀,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物质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要学会像作者一样不仅能发现平常普通的水泥道的美,还能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充满热爱,要是有了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啊,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的流露出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仿佛身临其境。我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细的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6、7、8自然段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就是在仿照“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这样的词语形式去模仿描写时,可能稍稍有点难度,不过主要也重在平时的积累。

总之,这篇课文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使学生学会如何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去发现美,并能尽其所能的将这些美好用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

篇39: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燕子专列》:

【设计理念】

《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惊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教学流程】

一、置境设疑,诱发阅读动机

1、创设情景:

多媒体呈现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2、质疑:

随着汽笛一声长鸣,老师娓娓道来—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略停)相信同学们一定想知道答案吧。

通过设问句诱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快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课──燕子专列(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让我们边读边想,比比谁的答案最正确。

(学生快速扫瞄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根据学情引导,要求学生先具体讲讲,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反之亦可。

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为局部感知作好认知与情感上的铺垫。引导学生先具体讲后概括讲既是整体感知内容的需要,也是一种较好的语言训练。

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学生在真情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表达内心真切的感受。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师大段的独白,目的在于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萌动的爱心,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催生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在第二个“创生”环节中,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情意达到__,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篇4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册第六组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科技世界。如《太阳》一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这一篇科学常识文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学习目标预设: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与行动。

学习重难点预设:

了解地球所处位置的`妙不可言。

利用资料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装真正感受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同时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太阳系行星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

1、认识几组数字

1.496×108公里1.082×108公里480摄氏度

2、《太阳》一课讲述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以及与美丽可爱的地球的密切关系,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短文:画出不会读的字查字典,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讨论理解。

2、认读生字词(同时解决部分词义)

认读生字词

宇宙、奇迹、诞生、液态水、观测、笼罩、天堂、地狱、照射、水蒸气、照射、紫外线、辐射、妙不可言

解决部分词义:

诞(dàn)生:出生。

辐射:从热源沿直线向四周发散出去。

妙不可言:很奇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3、指名逐节读文,正音。

三、深入学文,明白道理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所处的位置是妙不可言的?

(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留下阅读思考的痕迹)

2、了解文章的大意。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

3、反馈交流:

(1)比地球靠近太阳的行星,水被挥发。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远不近,有液态水————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

(3)比地球远离太阳的行星,水以冰的形式存在。

四、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太阳》,谈谈地球出现生命的原因

2、课外收集的有关太阳系行星的资料,请学生结合课文,再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或交流自己学会的新知

五、小结

启发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地球,为环保做实事。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三年级段选学课文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此次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太阳》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说明方法的运用,从而感受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此外,此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优化练习设计提高语用能力”,因此,我通过填写表格来锻炼学生概括内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反思本次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完美。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领悟。

从整体上看,其一、时间没把握好,每个板块的'用时分配不均,导致教学内容超时。其二、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言简意赅,有些问题的陈述不够明确。其三、老师的牵引痕迹明显,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不够。其四、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学生概括内容,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个知识性目标上。其五、对于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导致学生没有很好的完成表格的填写。

从教学上看,由于我的教学设计环节上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再加上自己对于表格所要填写的信息表述不明确,导致学生拿着表格不知道如何下手。后来在课堂上采取了分步共同完成的策略,但是也正因此,导致我在这个版块上的教学出现了较为混乱的思路。出现如此混乱思路的原因是因为我在教学学生如何提取信息这个能力上的学习,没有细化步骤,让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学生在填写的同时又需要兼顾说明方法的认识,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这两大个教学重点,再加上时间较紧,使得学生在后面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落实上也就出现了不是很理想的效果。

篇41: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练习把对于几种声音的描写与展开的想象融为一体,写一篇习作。注意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的运用,把文章写得生动。

2、过程与方法:回忆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并展开大胆的想象与联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表达出自己对各种声音的理解,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与联想。

教学难点: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与联想。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合作。

备资源:课件,声音录音,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

一.一分钟训练

二.组织教学

三.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弟兄两个,隔山而坐,任何声音,休想逃过。

耳朵。是的,我们都有一双聪慧的耳朵,靠耳朵,我们聆听了这时间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靠耳朵,我们领略了尘世生活的缤纷与奇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侧耳倾听那大自然的声音。

四.新课: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指生读,找出要求中的关键词,声音和联想,以确定作文的主要内容。

2、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听录音,说一说你都听到了什么?

3、在大自然中,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能模仿吗?用上象声词完整地说。

4、引导学生给声音分类,了解声音的来源。

5、欣赏相关的声音片段。说一说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回忆本单元三篇课文中联想的片段,指导学生展开联想的三种方法:一是从相近好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二是抓住相似特点展开联想,三是朝着相对或相反的方向想。

7.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的时候,相信你的心意会融入这美好的大自然吧,下面请大家再次聆听,并展开想象的翅膀,边听边联想。播放录音课件,说说听到这水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画面呢?指生汇报。

8、出示图片,认真观察,学生互相交流,说出你的所看所听所想。引导学生完成校园三部曲。

8、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大自然的乐趣已经盈满大家的胸怀,它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这次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吧。欣赏大自然风景视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场景自由练写,并进行展评。

9、大自然的声音可谓是声声入耳、声声传情、声声动听,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感受多多,享受不尽,可是除了这些欢快的,动听的声音之外,老师还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看视频,倾听大自然的不和谐的声音,学生与之对话,进行环保教育。

五、总结:写声音,一定要抓住声音的特点,展开联想一定要合理,注意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老师相信,只要大家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相信都会写出心目中最美的大自然的声音。

六、美文欣赏师配乐朗读《大自然的声音》。

七、作业:根据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与联想,写一篇作文。

板书:

大自然的声音

(题目自拟)

一、开头:点题

生活中

声音(“象声词”)抓特点时间

自然界

二、中间+按顺序地点相关

联想(合理)有修辞季节

相似

三、结尾:抒情

篇4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妙技:

进行口语社交;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累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现作品

二、进程与法子:

(一)在口语社交中磨炼流利说话,学会写作。

(二)在发现、钻研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三)在背诵中累积。

(四)在展现中扩展见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练习说话本领。

重难点、要害:一、进行口语社交。二、完成习作。三、背诵古诗。

课时支配:三课时

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口语社交。

教学进程:

1、导入

出示展现课余生存的照片

2、交换看相片的感受。

3、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存

一、交换自己做了什么事

二、交换自己有甚么劳绩。

三、交换有甚么感受。

四、讲讲往后的计划。

4、请讲得好的同砚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存。

一、生讲,师略记层次。

二、予以解说、梳理。

5、评选。

一、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二、评选谁讲得好。

6、功课: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人与课余生存有关的用具

教学进程:

1、豪情导入

一、出示几个同砚课余生存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二、让门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存。

2、引诱写作

一、请几个同砚上台讲述。

二、教师点评。

3、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一、掌握多音字。

二、背诵古诗。

三、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进程:

1、认读生字、区分、组词、掌握多音字

2、古诗

一、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二、师范读,门生跟读

三、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垂钓,他歪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材。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表示不让问路人凑近,惟恐发出响声把要中计的鱼儿吓跑了。

3、学习新生字。

4、功课:背诵古诗

篇4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12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知道动物具有的超越人类的本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奇,学习动物惊人的耐性,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言揭题。

动物们有很高超的本领,就是飞到一万里以外的地方也能飞回来。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

1、给汉字注音。

2、画出生字新词。

3、查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词。

4、了解课文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生字词。

2、点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4、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研,合作学习。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画,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哪几种动物远游的本领?

2、蜜蜂远游的本领是怎样的?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蜜蜂远游的特点是什么?

指名回答。

3、课件播放蜜蜂认路的画面。

4、教师对蜜蜂远游的本领进行小结。其他动物的本领又是怎样呢?

合作学习3~6自然段。

5、学生汇报。

(1)一个小组以一种动物为例介绍,其他补充。

要求:抓住关键词语,把最能体现动物远游特点的句子说一说。

(2)抓住重点句引导朗读。

(3)课件播放动物远游的短片。

6、小结。

二、角色体验,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小结本课学法,布置课外作业。

查阅有关动物的知识,办动物小报。

篇4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泉水和瀑布的优点,鼓励学生形成勇敢和合作的品质。

能力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泉水和瀑布的特点。

2、体会小河、泉水和瀑布这三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大海奔去的愉快心情,从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课件配乐小河录像)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这是一条弯弯的小河,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玉带缠绕山间。瞧,哗哗流淌的小河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它快乐的穿过丛林,越过山岗。这一路走来,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现在就让我们伴随着快活的小河进行一次长途旅游吧!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快活的小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下面请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相听听生字的读音读的准不准,课文读的是否通顺流利,找一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一组同学开火车一人一个自然段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读的好?听的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河的什么事?

4、这篇课文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写快活的小河的。小河在流淌中,遇到了谁呢?请你快速看课文,用笔圈出来,然后在小组内读一读他的对话。

三、小组探究,深入理解。

(一)小组学习要求。

(出示大屏幕):大家看屏幕,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三个好朋友,手拉着手,跳着,蹦着,唱着欢快的歌儿,一起向大海奔去……这儿说“三个好朋友”,小河倒底和谁交朋友了呢?小河为什么和它们成为好朋友?我们只要把它们对话的部分读明白,你就知道了。那么,怎么来学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阅读提示:

1、读小河与大山、泉水、瀑布的对话。

2、说出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有感情地读读他们的对话。

说一说怎么进行学习

生:先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最后有感情读课文。

篇4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习作要求: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写下来。

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二、出示习作要求,明确训练内容

三、出示词语,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校园

生活的哪一个场景,同学们在干什么?(提示:用上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四、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五、学生练笔。

六、师生交流,学生自改习作,同学互改互批。

例文:

大树下,同学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母鸡”张开“翅膀”护着身后的“小鸡”,“小鸡们”一个扯着另一个的衣摆,躲在“老母鸡”的身后。“老鹰”一会儿冲向左边,一会儿冲向右边。“老母鸡”一会儿挡在左边,一会儿挡在右边。“小鸡们”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叫......

篇46: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例文《日记一则》,知道例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能借助“习作要点提示”,通过欣赏优秀日记,明确日记在选择材料方面的要求。

3.能把握作业要求,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难点: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教师日记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日记本四本:猜猜这是什么?

2.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学生传看。

4.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一行正中要写清年、月、日、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

5.清楚日记的内容包括哪些。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6.是不是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应该记下来?

(不,应该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7.小结所写日记的格式、内容及选材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学写日记。

二、阅读例文,感知写法。

1.这次学写日记,请同学们选择生活中的一件事,要求不但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能使自己动情的。

2.怎样写好这则日记呢?让我们先来读懂例文吧。

3.学生阅读思考。

(1)这则日记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4.检查阅读思考情况。

5.巧作点拨后,师生共同小结。

三、分组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

3.检查学生讨论情况。

4.明确写好日记的方法。

(1)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记录。

(2)真实细腻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学生再读例文《日记一则》,体会写好日记的方法,重点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组织欣赏,引导选材。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作为作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写一篇日记。要求:

(1)选择生活中一件使自己动情的事。(2)注意表达真情实感。(3)注意日记格式。

2.展示教师的几篇教学日记。

3.幻灯片出示其中的两三篇日记,看看分别写了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这些日记选材的范围很广,有写人的,记事的,也有写景物的,状物的,不但内容具体,而且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4.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日记吗?

(1)能够善于观察。

(2)已经养成了勤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多观察、善思考、勤动笔,文章当然越写越好啦!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就一定能写出优秀的日记来!

5.从这几篇优秀日记中,你学到了什么?又准备选择怎样的材料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6.学生选择材料,同桌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7.教师抽查学生选材情况,并作点拨。

(1)写什么事?

(2)表达怎样的心情?

(3)按什么顺序写?

8.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指导我带着学生把课本上的习作读了几遍。然后和同学们探讨了一下日记的格式问题。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我很欣慰,下次再上课的时候我会多加一点和同学们的互动时间,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习作指导

写日记

写字思路: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就是写日记。日记的格式有一个特点:第一行要写明日记的日期和天气。

2.选定内容:

(1)具体写什么事。

(2)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

(3)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5.结构顺序:先交代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接着写事情发展的过程,最后写事情的结果。

教学目标

下水文:

4月23日星期日晴

有趣的云彩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公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无意间抬头望了一眼天空,不禁被吸引住了。

①啊,那云彩可真有趣呀!②看,那一朵像一只大白狗,它缓缓地向东移去。在大白狗的旁边还有两只小猫在争一条鱼吃,它们打得上气不接下气。突然那条小鱼游走不见了,我想那两只小猫一定很生气吧!过了一会儿,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老虎,它张开血盆大口,吼叫着,吓得两只小猫四处躲闪。云彩不断地变化着,长颈鹿、小老鼠、大海龟……纷纷赶来,看得我眼花缭乱。

云彩虽然并不引人注目,但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云彩合在一起就可以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③只要你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天空中的云彩是那么美丽,那么神奇,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

①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总分的写法使段落条理清晰。

②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把云彩想象成大白狗、小猫、小鱼、老虎……并且构思出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

③结尾号召读者也去观察天空的云彩,引发大家的共鸣。

篇47: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教学目标:

1、指导喾一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文中11个生字,会认5个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一、创设情景,引题激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看看鸟,你们高兴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课件)

2、到了,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景致,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多活泼的小鸟呀!同学们都看得入神了。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父亲也来林中看鸟了。(课件)

4、你瞧,他们边走还在边说话呢。他们在说些什么?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父亲、森林和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吧!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吧!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自主质疑,有思考才会有疑瓿,有疑问就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收获。]

二、初读感知,以学定教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件“我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那些藏在课文中的字宝宝,把字定宝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指导)

2、学生上台认读生字。

3、师生同做认定游戏。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交流识字,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三、精读感悟,以评促读

1、通过刚才的读,你能说说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吗?是啊!父亲不但爱鸟,还很了解鸟。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讨论划出课文中写父亲爱鸟、了解鸟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3、师生交流所划句子。

4、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要读得让同桌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的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重点感悟“喃喃的说”练习朗读。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他望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这”指得是什么时间?学习练习用“快活”说一句话。

(5)父亲又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间,是飞向天空飞离树枝那一瞬间,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清晨的鸟儿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6)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教师小结:是啊!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除了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清晨鸟儿爱唱歌,清晨鸟儿容易被猎人打中,他真是一个了解鸟的人。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这样了解鸟的父亲,你会怎么?(学生回答)

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高兴、自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读课文)

“猎人是什么人?(打猎的人,课文中指打鸟的人)父亲不是打鸟的人,我为什么高兴呢?父亲不是猎,那么父亲是什么人呢?板书:爱父亲是个爱鸟的人,我就高兴,说明我也是一个爱鸟的人。

5、同学们也爱鸟,昨天你们搜集了有关鸟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为什么爱鸟。

6、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语句的交流、品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篇48: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奇丽的五彩池,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出示CAI课件:海滨小城全景图)大家想去吗?(拿出写有“海滨之旅”字样的导游旗)

生:想!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海滨小城在哪里?生:我想知道海滨小城美不美?

生:我想知道海滨小城是什么样?

【点评】教师激情满怀的#三年级# 导语,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教师挥动着导游旗,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进入角色创造良好的开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是自己的需求,自己也就能主动去探究问题答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那么,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叫?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也可以站起来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是什么样。

师:读了课文谁想告诉大家海滨小城是什么样?

生:海滨小城又美丽又整洁。

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海滨小城的哪几处景物呢?

生: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五处景物。

师: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又是写小城的?

生:大海、沙滩是写海滨的,庭院、公园、街道是写小城的。

【点评】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语文教育要体现时代性,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围绕问题广泛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探究的能力,获得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师:现在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这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去尽情游览、用心感受它的美吧。

篇49: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

战国时期,秦国。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王知道了,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玉。

赵王知道秦王是想把宝玉骗到手,可是又怕秦国借口攻打赵国,只好派蔺(lìn)相如把宝玉送去。临别的时候,蔺相如说:“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了玉。秦王双手捧着宝玉,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不提换城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以为真,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秦王怕摔坏了宝玉,急忙叫人取来地图,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

蔺相如知道秦王仍然没有诚意,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秦王只好同意了。

蔺相如回到住处,立即让随从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回国。过了五天,秦王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非常恼怒。后来他冷静一想,杀了蔺相如非但得不到和氏璧,还会弄僵两国的关系,便下令放了蔺相如。

于是,蔺相如回到了赵国。

【教学目标】

1、识生字7个;积累含近义词素的成语;会使用“吩咐”和“嘱咐”。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重点学习:读句子提出问题,并在课文中找有关句子。

4、了解蔺相如完譬归赵的故事,体会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故事导入:《卞和献玉》。

2、板书课题,激趣思考:“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问题。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纠正读错的生字新词;指导读难读的句段)。

3、交流:说说对“完璧归赵”的理解。(最后,找到“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这句话,板书并读一读。)

三、结合以上句子,再读课文。

1、为什么“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呢?

(1)引导学生学习第1—3节,并思考。

(2)交流,然后指导朗读,体会赵王的无奈、蔺相如的坚定。(教师适当诠释蔺相如此行的重任。从国力来看,赵国只能答应交换;要是让秦王白白得到和氏璧,赵国就会被人小视。)

2、蔺相如是怎样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的?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脉络(要回宝玉、争取时间、派人潜送;参插《词句活动室2》)。

(2)抓住蔺相如说的三句话展开教学。

①找一找:蔺相如一共说了几句话?哪几句话?

②说一说:为什么说这几句话?(看到秦王没有诚意,要回宝玉以争取主动;再一次试探秦王;争取时间把宝玉送回赵国。)

③读一读;秦王为什么乖乖就范?体会蔺相如的智和勇。(第1、3句话的理解,可以从秦王的反应表现入手,譬如:“信以为真”和“只好同意”。第2句话作为重点来理解,可从蔺相如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入手。)

四、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它句子。

1、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句子,并提出问题。

2、在小组内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解决。

3、教师适当组织全班讨论。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用一二个词语评价蔺相如,并简单说说理由。

七、指导完成《词句活动室1》。

(1)补充完整。

(2)提示学生注意每个词语中所填入的字词的意思。

(3)再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八、作业:

课外阅读《渑池会》、《将相和》。

《完璧归赵》一课叙述了蔺相如面对秦国恃强凌弱,妄图夺取和氏璧的危机,凭借勇气和智谋,保护了国家的珍宝,留下一段千古佳话。课文通过对蔺相如三次与秦王正面交锋的场面描写,按“要回宝玉、誓与共存、派人潜送”的顺序叙述了完璧归赵的过程,塑造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忠臣形象。由于课文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故事情节生动,故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找关键句来层层领会文章的要旨,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要的是学生达到自能读书的学习境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语》。

首先,我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对历史背景有清楚地认识。接着让学生默读重点段,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为什么重点段要采取默读方式呢?因为默读最利于思考,便于深究课文,还有指名读,意在读后让学生评读;还有自由读,主要是让学生练习表情朗读,培养阅读能力。

例如第4自然段,当蔺相如准备出场时,教师相机点拨:“蔺相如有能力解决这个难题吗?他是怎样解决的?”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设疑点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带着这一问题去学习下文。

在学生汇报学习时,学生那高涨的情绪、你争我论的场面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尤其是讨论到“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上有点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用什么语气读蔺相如说的这句话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用从容镇定的语气才能骗过秦王;有的说要读得心平气和,不能着急;有的说读中透出些对和氏璧的遗憾的语气更能迷惑秦王……这让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在课改的实践过程中,课堂不再全由教师主宰,不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思考回答,而课堂要向学生开放,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的一切活动,他们自主阅读、思考,自主地探究、对话。师生在课堂上平等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群体互动,师生与教材互动,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课堂上体验阅读、体验交流、体验实践,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探索的艰辛、体验合作的愉悦。

再如蔺相如和秦王斗争开始了,矛盾一触即发,教师及时点拨:“蔺相如真的把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吗?”这一点拨引导,把学生思维引向纵深,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也初露端倪。这样的抓关键处点拨,学生也就能翻然领悟,懂得了如何抓关键处学习的方法。

这节课整体感觉还是可以的,层次清楚,学生的参与兴致和学习欲望高。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充分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句子有一定成效。的问题还是老师对学生的语言抓得不够及时,错失了动态生成的处理时机。

例如:在讨论蔺相如怎样对秦王谎称宇4有瑕疵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有一个很不错的发言没有抓住,而是只顾自己的教案上原设计好的内容了。有一个学生说了:一本正经地说,这个词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蔺相如要正经秦王才会信以为真,才会给他。但是我没抓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态生成吧,动态生成是不可预料的,对动态生成的处理才是体现老师水平的地方,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学生思维动起来收获才会更深。在这里我有这样的感悟:在备课时不要把每个问题的预设写得很统一,甚至有时不要有答案,要给学生生成的机会和空间。对于出现的与教案上不同的情况时,要随时与本课的主线内容联系,引导学生更进一步。

篇5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参考

教学要求:

1.借助阅读,在观察、想象、发现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学会有理有据的预测故事将要发生的事情。

3.合理地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学会通过故事情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有位特别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童话乐园里,他是谁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胡萝卜先生给我们布置了哪些任务?

(1)自由读课文五分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真读课文,看看在胡萝卜先生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2.本课中出现了几个生字,谁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读看。

a.指名学生读。

b.加上拼音读。

c.让我们将词语送入句子读一读。

我们刚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胡萝卜先生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谁来完成第二个任务呢?能告诉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环节。

1.孩子们,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为近视而漏刮了一根。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酱疯长起来。你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样?

浓密的胡子令胡萝卜先生很发愁,但这根胡子在别人看来却有着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用处。(大屏幕出示这段内容)

a.读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由练读)

b.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对自己来说是烦恼,对别人来说呢?

c.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了小男孩解决了什么难题?

d.帮助鸟太太解决了什么难题?

e.还有可能帮助谁解决什么样的难题?想一想,说一说。

所以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2.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谁来当胡萝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3.设疑感悟: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助了自己更帮助了别人。可是,胡萝卜先生是那么喜欢自己的`胡子,当他发现自己心爱的胡子被别人用掉的时候,他会生气吗?为什么?想一想。

小结:我明白了,胡萝卜先生不会生气还会很快乐,因为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越来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没有了,他还会快乐吗?不管快乐还是不快乐,我们都能感觉胡萝卜先生有一课乐于助人的心。

四、创编故事,绘写结合。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帮助了那么多人,让那么多人快乐。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什么样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画笔画下来并写一写你的故事吧。

(2)评价交流。

下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热门50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热门50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1 《童年的泥巴》课文原文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学习目标①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外形、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 2、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语第六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教案 ·《17.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19.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教学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本人精心整理的文档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阮恒无私奉献......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原文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