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3及5试题答案

2022-06-29 05: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3及5试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3及5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3及5试题答案

“儿童心理学”练习三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是指婴儿注视具有某一特点目标的时间明显超过注视其他目标的时间的现象。位于婴儿上方的观察者将婴儿注视每一目标的时间记录下来。如果婴儿注视一种形状较长,就可以假定,婴儿喜欢这种形状。

2.知觉整合能力:指能够根据新事物或者陌生对象的感觉特征,确认此前已经知晓的熟悉事务或形式的能力。

3.感知运动图式: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咬、敲击和踢等。

4.“妈妈语”: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二、选择题

1.视觉悬崖是吉布森等人用来研究婴儿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

a视觉

b听觉

c深度知觉

d感觉

2.在婴儿期就己经出现了,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a回忆,再认

b记忆,再现

c再现,再认

d再认,回忆

3.18—24个月时,婴儿能逐渐理解,即便看不到妈妈,妈妈也存在,只是他不知道她在哪里。说明这时婴儿获得了。

a客体永久性

b守恒

c自我中心

d前概念性

4.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研究。

A黄花与花的实验

b守恒实验

c视觉悬崖实验

d三山实验

5.3-4岁的幼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小草被踩了会疼的,布娃娃有一天也会睁开眼睛叫妈妈了。幼儿由己推人,由人推物,世间万物都具有了生命。这一现象说明处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具有的特点。

a自我中心性

b前概念性

c泛灵论

d直觉思维

6.皮亚杰用著名的守恒任务来研究幼儿的。

a自我中心

b直觉思维

c客体永久性

d分类能力

7.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表着“我要喝奶”,因此我们称之为“”。

a简单句

b被动言语

c主动言语

d单词句

8.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a词汇量的变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义的过度扩张

d词义的过度缩小

9.“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幼儿在亲吻妈妈时会说:“亲亲妈妈”,而当要求妈妈抱她时,她会说:“妈妈抱”。这种句子被称为“”。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10.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如把“倩”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现象。

a过度规则化

b自我中心的特点

c词汇的过度扩张

d词汇的过度过度缩小

11.认为人类大脑中天生有一个“语言获得装置”(简称LAD),这个装置就像一个能够学习英语或日语或汉语或其他语言的电脑程式。幼儿听到的语言,经由“语言获得装置”的处理,就会产生一套适用于母语的规则。这是的观点。

a

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班杜拉

d乔姆斯基

12.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a。

a扩充

b重新塑造

c澄清问题

d重复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答: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当儿童能利用已有图式来解释新的刺激时,他就会用同化的方式来作用于这个物体。(4分)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图式中。(1分)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4分)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2.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答:(1)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婴儿主要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外界环境。(2)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2个月后,婴儿开始不断地重复某些动作,形成一些简单的习惯。

(3)次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4个月以后,婴儿开始有意识地重复这些动作。婴儿的动作不仅仅只涉及自己的身体,还涉及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4)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8—12个月):8个月以后,婴儿出现了目标指向性行为,行动的目的性更加明显,他们开始使用已知的方法来应付新的环境。但该阶段还没有新手段的发明与创造。

(5)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1周岁后,婴儿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6)心理表征阶段(18个月—2岁):1岁半以后,儿童获得了符号—表征能力,他们能用符号或表象来再现不在眼前的物体和过去的事件。符号—表征能力的出现还使婴儿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语言的发展成为可能。

3.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基尼语言的发展说明了语言敏感期的存在。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刺激。环境和学习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模仿和强化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发展还受认知发展、信息处理策略的影响。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1、2岁的婴幼儿心理表征能力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日渐成熟,这些都是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获得和运用的关键因素。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6分,共32分)

1.8个月的拉拉饿了,妈妈还没回来,拉拉开始哭闹,爸爸就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3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爸爸就换了贝多芬的《命运》,拉拉又安静下来。请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概念解释拉拉的反应。(8分)

答: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拉拉的爸爸在其哭闹时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可是3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这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因此拉拉的爸爸换了贝多芬的《命运》后,拉拉又安静下来。这就是去习惯化。

2.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三岁:我不会抢。我大方,哥哥小方。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三岁:我大方。我的方好大好大。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三岁:我的方更大。五岁:我的方最大。三岁:我的方最最大。试以这两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为例说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面。(10分)

答:在语音方面,3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而且,当他听到一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这一点是外国的成人在短期之内很难学到的.在语意方面,3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他知道“大方一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反的含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三岁的幼几经常会用这种方式在语言中操弄这类抽象的概念。

在语法方面,3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他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大、最最大”的层次。当5岁的哥哥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岁的弟弟能进一步用“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

在语用方面,3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才是反驳的重点。

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是神速的。6个月的婴儿只会咿呀学语,12个月时就会使用10到20个词。到了2岁,他的词汇是1岁时的10倍。3岁的幼儿,平均可能会用900个不同的语词,流利的与人交谈,甚至辩论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表现在幼儿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技能的发展几个方面。

“儿童心理学”练习五

一、概念题(每个5分,共15分)

1.同伴互动: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平行游戏:儿童单独玩,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

3.联合游戏:儿童与别的孩子玩,所有成员进行相似的活动,不一定完全相同,往往因材料的交流而互有沟通,可能也有自发的相互配合,但没有分工,没有对材料、活动安排及活动目的和结果的计划与组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

1.许多的社会机构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就是。

a家庭

b幼儿园

c学校

d游乐园

2.最有利于孩子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养方式是。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3.接受和鼓励孩子不断增长的自主性,与孩子积极沟通,使用有弹性的规则是教养方式的特点。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4.在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儿童可能产生的行为特征是退缩,恐惧,情绪化,优柔寡断,急躁;女孩到了青春期仍然被动、依赖,男孩则可能趋于反叛、攻击。

a权威型

b专制型

c放纵型

d忽视型

5.从控制-反应维度判断,忽视型教养方式是属于。

a高控制、高反应

b高控制、低反应

c低控制、高反应

d低控制、低反应

6.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则不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a

父母自身因素

b儿童特点

c

同伴影响

d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7.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a

同伴关系

b

师生关系

c

交往关系

d生物血缘关系

8.根据儿童的同伴关系,可以将幼儿园儿童分为五类,其中往往被认为有较多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入学后他们的学业问题和品行问题可能较多。

a

被拒斥的儿童

b

矛盾的儿童

c被忽视的儿童

d受欢迎的儿童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

答: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自由游戏时观察了2-4.5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自游戏(2到2岁半)→平行游戏(2岁半到3岁)→联合游戏(3岁半到4岁半)→合作游戏(4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导游戏。

2.幼儿园教师是怎样影响幼儿发展?

答:(1)教师期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幼儿会依照教师的期望发展,被教师期望较高的幼儿,会有更好的表现,而被认为调皮的孩子,也往往会表现得更顽皮。

(2)教师评价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评价就会成为儿童对自己评价的重要来源。同时,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反应或评价,也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进而间接的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

(3)教师风格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教师风格不同,教师对孩子的指导方式和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4)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首先,师幼关系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幼儿园适应。其次,师幼关系也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此外,亲师关系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

3.简要分析电子屏幕使用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答:(1)长时问看电子屏幕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下降,影响孩子学习成绩。

(2)长时问看电子屏幕会导致孩子与人沟通互动的时问少了,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

(3)长期看电子屏幕会使得不良信总被孩子所接受和认知,比如暴力和色情等,不利丁孩子身心发展。

(4)长时间看电了屏幕就是对眼晴的伤害,会导致孩了视野模糊,近视加重以及眼睛干涉。

(5)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使得运动时间少了,会导致肥胖等其他疾病。6长时问看电子屏幕会导致孩子睡眠问题。

三、论述分析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试分析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答:(1)父母白身的特点。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教养方式;母亲对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丁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性;此外母亲按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母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2)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低收入家庭父母强调服从与权威,较多采用限制与专制的管教方式,严格的惩罚与纪律约束。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父母更强调成就、创造及独立性的培养,在管教了女时也更多地采用诱导式的纪律约束方式、温暖开明的教养方式。

(3)孩子自身特点。包括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身休特征、仪表等。

2.妈妈看到5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而毛毛又总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以后就尽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人一起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来分析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3.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回伴团体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掌握、演练一些重要社会技能的场所,也为儿童交流经验,宣泄情绪,实践社会规则提供了机会。这些技能是无法从与成人的互动中获得的,例如,如何与同龄人交往,如何与领导者或管理者相处,以及如何应对敌视、攻击、欺负和控制。对年长儿章而言,同伴还可能有心理治疗的功能;年龄相仿、处境相似的同伴,可能帮助儿童面对和处理个人问题,解除烦恼--同伴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冲突和复杂的情感,缓解了他们的压力,消除了他们的忧虑,也可能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的说,同伴有以下的作用:

(一)同伴的强化、示范及社会比较功能。

(1)同伴具有强化作用。同伴间的互动(接受、拒绝、冲突、和好等),会强化、惩罚或消退幼儿的某种行为,从而影响该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回伴是儿童强化的重要来源。儿童的社会行为会引起同伴积极的或消极的反应,进而使儿童的行为得以强化、消退或维持。适应和社会互动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与那些喜欢用大笑和微笑回应别人的回伴在一起时,幼儿更可能对幽默报以微笑和大笑。与喜欢社交的同伴接触,对减少儿童的羞怯感、鼓励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有积极效果。(2)同伴具有示范作用。同伴作为一个榜样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一个怕狗的儿童,在看过同伴与一条他认为很恐怖的狗愉快的玩耍之后,就会克服这种恐惧。情绪反应和社会互动也受到同伴的影响:与那些喜欢用人笑和微笑回应别人的同伴在一起时,幼儿更可能对幽默报以大笑和微笑。与喜欢社交的同伴按触,对减少儿童的羞怯感、鼓励儿童参加社会活动有积极效果。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孩子们还能轻易地获得亲社会行为、成就行为、道德判断、延缓满足的策略及性别分化的态度和行为等。同伴榜样的另一个功能,是告知儿童在特定情境中他该有怎样的表现。例如幼儿可能不知道上课期问未经教师允许是否可到操场上玩,但如果他看到有共他幼儿这样做了,他很快就会尝试这种行为。(3)同伴是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由于同伴的年龄相似(因而也会被认为在许多其它方面都是相似的),因此同伴就成为儿童社会比较的对象。儿童将自己的行为、能力和成就与同伴进行比较,就可能会更好地了解白己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如果一位六岁的儿童在赛跑时常落后丁同伴,他可能就会认为白己是一个跑得很慢的人。

(二)同伴作为教师的角色同伴能成为儿童知识学习的“小导师”。

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中、大班,有些幼儿已经能认识很多字了,这时,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让这些孩了来教其他孩了“识字”,对这些孩了和其他孩了都会很有助益研究表明,曾经被别的儿童指导过的儿童,在阅读和算数技能方面都有改善,如果这种指导是长期的、一对一的,那么学生的收益就会更大:水平发展略高的小导师在教同伴的过程中也会受益,他们的成就动机更高,对课程材料的掌握更好,拥有更积极的白我评价、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对学校(教师和学科)也抱有更积极的态度。所以,在幼儿园大班,或在混龄互动中,可尝试这种大带小的方法。

下载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3及5试题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3及5试题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