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建设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及学校布局的调整,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渐出现增多。我校便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要在此接受小学和初中连贯性、一体化的教育。实行一贯制以来,我校团队工作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做到环环相扣、面对面交流,同时团、队根据各自特点开展有特色的活动,逐步呈现团队工作的连续性、层次性及递进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教育提供良好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氛围。
一、端正态度,在全体师生中树立团队一体化思想
人心齐,泰山移。在工作中,要积极向教职工宣传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同时,通过举办各式各样的少先队活动,帮助全体师生逐步增强一体化意识,树立一体化思想。此外,充分利用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影响力进行全校表彰。
在此基础上,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联合开展团队活动,实现团队一体化。如:(1)团课走进毕业班活动,请初三年级各班支部书记给六年级少先队员上团课,少先队辅导员给初一年级的中队辅导员做如何做好少先队工作的讲座。(2)一年级小学生入队仪式,请初中的共青团员为小学生佩戴红领巾,并共同宣誓。(3)定期开展全校师生联谊活动。通过一系列团队活动的开展,缩短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的距离,团队一体化思想初步树立。
二、确定团队一体化的工作管理模式
团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的一部分,是学校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统一领导,形成分条管理、分块负责、条块结合的团队管理模式,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这个模式有三个特点:(1)打破原中小学的界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一体化的管理;(2)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取长补短,以全局的观念思考工作,实施管理;(3)有利于团队工作的渗透和融合。
三、规范一体化衔接制度、组织规范
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顾问,团委书记、少先队总辅导员为辅导员,团员队员干部为组员的实验学校青少联合委员会。委员由团支部、少先队双方民主选出组织能力强的团员、队员担任,分别根据需要设置委员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联络员等岗位。工作范围以我校为主,在岗位安排上,团支部书记负责全面工作,与总队辅导员联系做好活动的安排组织工作。组织管理规范,在学校团队工作中建立适合团员、队员的管理机制。如:小学设计并使用“我写童年”的少先队员个人光荣档案,此档案伴随队员升入中学,直至离队。这个“我写童年”的少先队个人光荣档案,小学毕业后将以档案形式移交给队员所升入的中学团支部,作为小学少先队组织向中学团队组织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为发展团员的培养对象。中学团支部建立了“我的初中生活”个人档案,由个人定期记录,各支部负责保管。这样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个人档案。
四、做好团队工作,探索团队衔接的有效途径
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共青团是青少年的群众组织,无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他们所处的时间段正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全面实现一体化,做好团队衔接是关键。本着团建带队建,队建促团建,团队一体化全程发展的工作思路,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实现途径:
途径一:通过团队日常工作,促进衔接。根据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下沉工作重心,学校加强对中队干部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及时调整初中少先队领导机构,在学校团委会中设立大队部,实现团队工作领导一体化。同时,加强初中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中小学辅导员联系制度,聘请有经验的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为中学的辅导员进行讲座,召开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专题研讨会,将小学优秀辅导员的评选延伸到中学,为团队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途径二:通过初中团队建设,促进衔接。按照双向延伸、双向渗透的原则,实行“初一建团,初三离队”的组织机制。即在初中实行团队组织并存,团的建设向初一乃至小学高年级扩展,队的建设则一直延续到初三结束。同时,充分发挥中学生团校的作用,对队员进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团队员仍保留队籍,留队带队。在初一普及团知识教育,加大推优入团力度,实现建团强队的目标;初三延伸少先队的建设与教育,加快推优入团,实现强团带队的目标。
途径三:通过典型引路,促进衔接。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开展团员队员手拉手,支部中队心连心系列活动。在管理中建立适合队员心
理需要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在组织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
总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团队建设需要结合自身办学优势,探索连续性、递进性的一体化模式,同时做好团、队组织的全程衔接,促进团队活动的系统化,确保在团队员们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