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为解决学生上下学家长没时间接送,下午放学后无人看管,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收费高、教育教学质量差等家长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民生问题,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满足广大家长、学生对校内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切实减轻家长接孩子时间负担,不断规范校外不良办学行为,消除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公益普惠。
小学在校学生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所需经费全部由县财政负担,免费对有需求的学生开放,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费用。(二)自愿参加。
小学在校学生校内课后服务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学校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并签订自愿服务协议书。参与小学在校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家长应与学校共同负担起托管时段学生的监护责任。(三)科学实施。
小学在校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以学校在职教职工为指导和管理主体,同时可充分发挥家长、志愿服务者作用,参与服务工作。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事项要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监督。小学在校学生校内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双职工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等亟需服务群体。三、服务对象
全县小学有需求的在校生。
四、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除外)下午放学后,原则上不早于18:00。具体时间安排可由学校结合实际适当调整。课后服务一般以一学期为相对固定期。
五、服务内容
立足实际,围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后服务,主要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参与各种兴趣小组或音体美劳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和艺术教育场馆等资源场所开展相关活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严防将校内课后服务用于或变相用于集体教学、集体补课。鼓励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六、管理人员
以学校在职教师为主,鼓励教师发挥爱好特长、跨学科指导学生。学校应安排相对固定的教师担任课后服务的值班任务,方便值班教师熟悉学生及家长。值班教师在认真核对学生家长有关信息后方可准予学生离校。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广泛动员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五老”(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授、老专家、老模范)志愿者、高校优秀毕业生、退休教师、文体工作者、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力。学校负责对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品德、能力、健康等进行严格把关。
七、补助标准及经费安排
(一)经费来源与标准。
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劳务补助所需经费全部由县财政负担。课后服务教师主要承担下午放学后(原则上不早于18:00)学生校内活动管理与指导。课后服务教师劳务补助,按每天每个班配备1名管理教师,工作时间为2个课时,每个课时补助20元标准,全年按照9个月,每月22天核算。每年共需资金XX万元。(二)经费安排。
县教育体育局要按标准将县财政课后服务补贴经费,结合学校实际教职工人数、教学班数分配到各学校,同时要严格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各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县教育体育局审核通过后,严格按程序执行。八、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以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教育体育、财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审批、交警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二)精准组织实施。
列入实施范围的小学是课后服务的实施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精准组织实施。要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不得强制和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收取任何费用,确保学生学好、锻炼好,让家长放心,群众满意。(三)强化协调联动。
县教育体育局要发挥牵总作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协调联动,做好卫生防疫、交通保障、项目立项、规划审批、资金管理、宣传报道等工作,为工作开展提供保障。(四)健全督考机制。
县政府督查室要将课后服务纳入年度重点督查内容,会同县教育体育局等有关单位加强督导检查,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把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