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心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规划
一、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XX中心小学
所涉学段
小学
学校负责人: XX
项目联络人: XXX 联系电话: XXXX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姓名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务
XX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校长
XX
本科
汉语言文学
副校长
XXX
本科
汉语言文学
师培主任
XXXX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教导主任
XXX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教导主任
XX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教导主任
二、学校基本情况分析
1、学校办学特色
我校逐步形成了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育人环境网络化、教学手段科学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办学特色。
2、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一览表
维度
内容
具体情况
网络条件
学校互联网情况
有宽带
wifi覆盖情况
100%校园覆盖
硬件环境
学校多媒体(白板)教室
100%教室有一体机和电子交互白板
配各平板电脑等学生终端教室
无
教师配备办公电脑比例
多数教师有笔记本电脑
计算机房
一个
3d打印机
无
创客教室
无
机器人教室
无
软件平台
教学平台
无
阅卷平台
无
教研平台
无
办公平台
无
其他
如:VR/AR/虚拟仿真实验室等
无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很熟练。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信息化教学,中年教师简单操作的PPT、word,老教师目前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4.核心诉求
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发展教师信息能力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组织教师开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全员培训,实现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在课堂上常态化应用。
三、学校发展SWOT分析
S
学校现处于多媒体教学环境,基础硬件基本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大多数教师都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W
教师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年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更新意识浅薄,多数教师还处于讲授阶段。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的技术很少,很多软件工具不会使用。
O
信息技术2.0项目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且与华东师大对接,有良好的平台和资源,有专业团队指导。年轻教师越来越多,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T
教学模式的转变可能会遇到家长的不理解,推进困难的问题。
信息课程资源生成质量参差,无法有效推广的风险。
四、学校发展愿景
第一阶段提高教师演示文稿、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应用于教学实践。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借助信息化工程,提升办学质量。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第三阶段让全体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理念、应用习惯等方面提升。全面促进教师全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五、学校绩效目标
1、实现每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教学软件,采用“1+1+1”形式,即自教学科涉及软件+白板应用软件+选修自学软件。
2、建立教学微课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
3、实现借助演示文稿及微课程设计与制作,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六、校本研修方案
校本研修绩效目标
基本的绩效目标:每个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学时不少于50%。
(每个教师要完成25学时的校本实践,并通过三个能力点来证明这些实践,25学时的在线学习。学校层面要提交两个教研活动简报。)
l面向教师:打造开放式现代型教师团队,让全体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和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应用理念、应用习惯,促进教师信息思维、文化等方面有所提升。
l面向学生: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课堂自信心,在前后测试中表现出明显差异。标准化测试成绩得到明显提高。
l面向学校:一年以后,学校统考成绩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技能大赛、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
研修主题
以信息技术支撑的优化教学模式。
研修内容
学校的能力点范畴,以及选择理由:
微能力名称
选择理由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检测,有助于帮助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可以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演示文稿可以用作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媒体素材等。我校符合我校教学环境。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讲授内容以及讲授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认知风格和起点差异。合理有效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有助于展开知识建构,引发高阶思维活动。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重在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总结、归纳与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
A8技术支持的方法的指导
信息技术的多媒化、数字化、情景化等特征有助于准确示范、及时反馈、丰富练习,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掌握胚体方法,促进学生应用。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可在课前、课中、课后灵活使用。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形式以及深度都能得到极大的优化,实时展示与分享过程性学习成果。
研修形式
1.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等。
2.基于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青蓝结对;师徒结对;学科教研等。
3.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等。
研修安排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启动阶段
(2021 年 9 月30日)
1.召开信息技术提升工程 2.0 动员大会。
2.做好提升工程 2.0 的前期工作,包括对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情况的摸底调查,相关政策解读,研制整校推进方案和遴选优质培训资源等。
3.建设管理团队、技术指导团队。
4、成立教研组,并在组内推广所需内容。
XX
实施阶段
(2021 年 10 月-2021年 12月)
1.组织开展学校管理团队、技术指导团队教师进行培训。
2.制定教研组、个人研修计划。
3.教师根据个人能力选择3个能力点,自主学习线上课程(25学时)。
4.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开展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XXX
完善阶段
(2022 年 1 月-2022 年 3 月)
1.教师完成微能力认证和互评。
2.每位教师完成1节基于技术手段支持下的优质课。
总结阶段
(2022 年4 月-2022 年 5月)
1.考核评价、总结经验、提炼成果。遴选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创新的示范课程。
2.召开总结大会。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创新应用案例征集、跨学科教学经验分享。
XX
考核要求
研修环节
考核任务内容
占考核百分比
学校集中培训
1.按时参加学校集中培训
2.个人研修方案
15%
线上自主学习
完成线上培训任务,达到规划学时数。
30%
校本研修活动
1.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案。
2.互动式课件/微课
3.课堂实录片段,3-10分钟,可用手机录制。
4.与微能力点“提交指南”对应的任务及评价标准。
30%
成果打磨展示
1.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
2.教学设计、说案、课件、微课、实录等资源包。
3.教学模式/校本研修创新方式。
25%
机制设计
1.组织保障 成立信息化2.0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本轮培训的统筹与管理工作,并结合我校发展规划,持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成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指导团队,负责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规划、实施、调整、推进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发展性建议。学校信息组担任技术支持。并担任工作坊主和主力,领导建立教师引领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学科为单位,加强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应用指导。
2.制度保障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情况纳入过程性绩效考核;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考核内容;教师完成培训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3.激励政策 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培训活动中的优秀个人和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