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新课程 实践新课程——九江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市教研室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工作职能,凸显务实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引入“对话、交流、互动”的教研方式,抓住我市XX年秋季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地理教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努力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施展的舞台、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保证了我市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能够积极稳妥的进行。现将我市一年来主要开展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培训,奠定课改基础
推进课程改革,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我市课程改革领导高度重视培训教师工作,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师资培训,全力打造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师队伍。一年来,我市有68名地理教师参加了省教研室组织的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有147名地理教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远程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教师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学科专家的课标解读,使教师深入了解地理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如何更好地实施地理新课程。另外,许多学校还先后多次组织地理教师赴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深圳、安徽、南昌等地参观学习,这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开阔了眼界、开启了思路。
二、整合教研力量,构建教研网络
为了让课改实验工作能够扎实有序地开展,我市建立了“市教研室—县(区)教研室—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各级教研网络成员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保证了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深入基层调研,加强互动研讨
课堂教学是落实“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全新理念的`主阵地,只有切实改进地理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进展。近一年来,市教研室地理教研员下校进行听课调研活动达20余次,听实验课20余节。在听课调研过程中,教研员转变角色,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围绕新课程,与教师一道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同时关注教师活动过程的需要,了解实施新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加强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与讨论。
四、加强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材
一年来,市教研室共组织了全市性5次集体备课活动,分别由市一中(2次)、市二中、市三中、市实验中学地理教研组承担。每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都做到定主题、定人员、定内容、定方法。活动主要采用平等参与方式开展“听课评议,交流展示,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评课时,上课教师说课质疑、问难,全体与会教师、教研员解疑、评课、研讨。活动中,教师共同感悟课标,集体钻研教材、合作备课教学,分享课程资源,解决疑难问题,交流课改经验……,并要求人人参与讨论,共同研究,共同探索,使教师真正学有所得。
五、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我们以市教研室申报的省级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新型教学模式与新、旧教材对比的研究》为载体,深化课程改革。部分学校如九江县一中、都昌县二中、瑞昌市二中等校也分别申报了省、市级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做到:计划切实可行,活动专题深入,文献收集规范,案例分析细致,研究落实于课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领教师自觉的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资源整合意识,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课堂评价视角,关注师生的课堂处境,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
一年来,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课题组成员撰写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九江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必修1);《关于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及(人教版)教材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征集参加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优秀教案和教学实录各5份。征集高中地理课改论文、教学设计、课件共计38份,其中论文、教学设计评出市级一等奖10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4篇;课件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个。永修一中刘俊老师执教的一课《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江西省教育电视台播出。
六、在探索中发展,实验喜获收获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实验,使我市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由于全市广大地理教师和地理教研员的共同努力,我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体现在:
1、教学观念新了,教师角色发生了悄然变化。
在地理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教学观念新了,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们已逐步改变主宰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了,课堂气氛日趋活跃。
在地理课堂改革实验中,我们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关注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和课堂上学生生成的需要。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读图、用图、画图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新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图文合一,图文互补。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充分运用丰富的地图、图片资料、示意图和启发性、探究性、开发性、可参与性强的教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知识能力及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4、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组织形式已同现代教育价值取向背道而驰,我们正逐渐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一些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可让他们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亲切和蔼了,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如手工制作、画图、查资料,动手实践类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加。
5、评价方式变了。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还注重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还关注个体处境的需要。
6、通过课改实验,使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面对新教材,青年教师承受着巨大压力和挑战,他们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为使实验工作更有成效,他们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进行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工作,如动手自制教具、集体备课,互相之间共同交流,探讨教学方法,上研讨课等。
七、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地理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在课改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反思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仍然觉得有以下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探讨、思索:
(一)教材问题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继承了旧教材的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教学实践,教师们一致认为:新教材更加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教材内容更好的反映了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且内容结构更加注重有利于教学的逻辑结构和体例结构,呈现方式也更加注重多样化的特点。但在新教材实施中也反映了以下问题:
1、课标要求不够具体,难以把握,教参每一节的知识结构与新教材不够吻合,教辅资料与新教材的配套性也不十分理想。
2、新教材的系统性不够,知识较零碎,结构不够完整,知识跳跃较大。教学中时常发现教材中“凭空”出现新的地理名词,且新教材中已经删去的地理原理又会出现在部分教材的章节之中,教师不得不又重新补充讲授。有的概念用词换了以后容易受老教材干扰,且有的概念表述不够清楚。
3、新教材中有些实验不够严谨,有的实验只有学校配备实验室才能进行。且新教材“活动”栏目中有的材料也过于简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补充相应的背景材料。有些“活动”对学生能力要求过高,不好操作,就目前我市师资水平,教学条件,以及经费投入而言,都不具备。
4、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与地理课程资源不足的矛盾将牵扯教师相当多的精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问题
1、部分教师对课改认识不足,“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仍较普遍。
2、地理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3、评价改革滞后,教师的评价引导不够到位。
4、针对成班率高的班级,如何有效组织合作探究性学习?
5、课程空间自由度增大与教师创造性实施能力缩小的矛盾更加突出。
6、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一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矛盾将成为新课程实验的阻力。
7、教师和学生易忽视反思环节。对教师而言,对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的重视不够,对学生而言,反思疑难问题是否解决,下节课应该怎么做等方面也做得不够。
【走进新课程 实践新课程——九江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中语文组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
2.新课程高中地理论文示例
3.新课程教研工作总结
4.走进新课程个人心得及思考
5.走进新课程的演讲范文
6.走进新课程演讲稿
7.《走进新课程》教师演讲稿
8.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范文
9.最新走进新课程演讲稿
第二篇:走进新课程
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改革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与通用技术实施情况汇报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一年多,经过近一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目前我校参与课改的高一高二学生有1100多名,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共投入资金50多万,制定完善各项制度30多项,组织参加各类培训20多场次,印发各种资料80多份,达200多页,组织新课程课堂交流课180多节,基本探索初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思路。
下面围绕我校新课程选修课、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做如下的汇报。
一、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我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学生活动方面,有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教研组分别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活动。学习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平凉五中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平凉五中新课程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学分认定办法用于指导综合实践工作的开展。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校对此非常重视。一是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在高一开展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happy english英语歌曲比赛,高二作文竞赛,培养 锻炼了一大批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平凉五中报》、《当代五中》、平凉五中校园广播等平台,一方面调动学生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事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三是以落实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为重点,长期坚持开学典礼、月考表彰大会、周一升国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进行法制、安全、德育教育。四是结合社区活动,组织高一高二学生一班为单位上街打扫卫生4次,充分利用我校距离平凉市儿童福利院近的特点,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儿童福利院打扫卫生活动6次,组织我校文艺队参加表演4次,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服务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五是每届高一新生开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成为学生们的一种宝贵的难得的经历。
我校发给记录卡《平凉五中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要求必须盖有服务单位及社区的章子,学生完成了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学习都予以认定学分并存档。
二、选修模块Ⅰ的开设方案
我校制定了《平凉五中新课程选修制度》等相关文件,将各学科选修模块Ⅰ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整理,在教研组会上根据教师的广泛交流,提出了一件和建议,由学校制定了《平凉五中各学科模块Ⅰ实施意见》《平凉五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选课提供了要求和保障。在高二开设选修课的做法是:
1、语文学科目开设的选修课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语 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将来从限选得5个系列中选3个模块学习。
2、数学课目前开设的文科是“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方程、倒数及其应用”,理科是“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看见中得向量与立体几何”,将来文科要开设“选修1-2”,理科开设“选修2-
2、2-3”文理科还要在系列3和系列4中选修4个专题学习。
3、英语学科目前开设“英语6”,以后开设“英语7”和“英语8”。
4、物理学科目前开设的是文科“选修1-1”,“理科3-1和3-2”,将来理科学生在“选修2-2或者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中,至少还应该选择修习2个模块。
5、化学学科目前开设的文科是“选修1:化学与生活”,理科开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将来理科学生在选修2、3、5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
6、生物学科将来在理科开设“选修
1、选修3”2个模块中至少选1个模块学习。
7、历史学科将来文科文科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等4个模块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
8、地理学科将来在文科的3个模块中至少选2个模块学习;理科至少选1个模块学习。
9、政治学科根据新课标高考,暂不开设选修课。
10、体育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结合我校的实际已经在高二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田径、武术等选修课。
11、音乐开设选修模块的“唱歌”和校本选修的“舞蹈”。
三、开齐开好新课程实验的全部课程,尤其重视技术、实验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十分重视课程的开设工作,我们的原则是有条件的一定开全、开齐,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开设。
通用技术课程共4个学分,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面对技术世界信心,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强调对技术设计的改进与优化,强化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目前我们开设了技术与设计模块一,每周暂开1课时,配备了客人教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利用现有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上劲量用音像资料、教学挂图、教学投影片、教学光盘、各种辅导资料等手段进行初步的通用技术教学。我校还充分发掘教师资源,技术设计课程,如我校教师郭锐设计开发的《家电维修与校发明》目前已经形成教材并用于课堂教学,在郭锐老师的带动下,在高二学生中开展了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弓收集到作品120多件,学校结果评比对有创意的20位学生进行了表彰奖励,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建设通用技术实验室,一些时间活动无法进行,但是我们将努力最终开全所有的通用技术课程。
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指导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年课改一开始,我校制定了《平凉五中关于开展“七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首先改变过去的教案为导学案,要求老师明确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自己的导学案。其次,我校要求课堂教学也有原来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使用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 节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前老师把自己编写的导学案印发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目标予以展示和说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初步解决导学案中设计的练习,形成合作结果。接着老师对学生有疑问地地方及合作的成果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进行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尽管我校学生的基础薄弱,但是我们在努力的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逐步推进我校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我们还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结合,以有利于课堂讨论探究。
为了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察,特别是对“七环节”教学法的督察,我们由课改督察小组负责,实行包级、包组、包科目的办法,对每一个高一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听评,发现亮点及时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不过关的老师进行多次的督导,直至完全能够使用新课改理念教学。
本学期,针对课改中暴露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老师操作,我校又将七环节教学法浓缩为“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是:
1、展示目标,2、自学探究,3、合作交流,4、精讲点拨,5、巩固检测。每个环节有特定的任务和学习方法,不能随意改变。单位时间内,紧扣任务,周密安排,整堂课要求充满师生互动。要求老师严格按照五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五、举行了新课改现场研讨课、观摩活动,通过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新课改研讨交流。
学校举办了2届迎春杯课堂教学赛讲,在全校展开了新课程课堂 教学的交流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等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推广。最后我校对60多名表现优秀的老师进行了表彰奖励,起到了典型引领的作用。
经过实践,我校选派业务能力强,新课改理念精的6名老师参加了区教育局、市教育局举办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获得市级一等奖1个,区级一等奖1个,区级二等奖4个。
六、精心组织校园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特色教育,我校成立了体育训练队、启航美术训练队、乐之艺美术训练班,小百灵合唱团、书法培训班等各种学术社团共8个,开展各类活动达20次之多,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
我校还创办了“平凉五中名师讲堂”,每周二、周五个举办一次,分别安排初中、高中的一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积累的老师在多媒体室讲课,有学习方法,经验的讲解,有高考中考的指导,有人生前途的指点,去年有侯志远、魏向卿等老师进行了教材的演讲,今年马四辈演讲了《材料作文的写作》、高晓燕《英语单词的记忆方法》、郭瑞卿《高考历史与文化常识》、祁镇平《语文让你更具魅力》、崔兆允《高中历史阶梯方法》等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我校老师渊博的知识和 风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并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由专任教师任课。我校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包括动员、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指导教师精选参考性研究课题,学生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指导教师。选题可以选取老师提供的参考课题也可以是自主选择的其它领域的课题)、实施阶段(包括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汇总、交流、小结等)、结题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我校共印制下发《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报告册》120多册,《平凉五中高中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题库》120多册,给学生提供课题350多个,每班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选取一个课题开展研究,开题研究的课题有71个,目前已经有26个课题完成了研究任务,大部分课题旨在研究之中。
通过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文化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校园生活
校本课程的开设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基于此,学校成立了平凉五中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经过前一阶段的努力,我们目前已开发了六个方面的校本教材,其中《篆刻——微缩的文字景观》及 《剪纸艺术》、《钢琴艺术》、《家电维修》《书法》《舞蹈艺术》等教材,而且已经正式编印成册,并且开始给学生上课。
虽然我们为新课改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努力进行新课程的实践工作,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工作,力争把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
谢谢!
2011-12-7
第三篇: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
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第一节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是否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2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3-5
A、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和人文素养的人具备条件5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5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7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9
第二节课程改革的目标
1、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112、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2-15
A、三级课程管理的影响1
5第二章课程结构
第一节课程结构的调整
1、为什么要对现行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我国课程结构的不足)17下-18
A、课程类型有4种17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83、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20
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
出,体现在3方面204、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的? 22
第二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4、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分科的优缺点及分科课程的特点 255、本次课改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26-28
第三节综合实践活动
7、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是什么?298、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31
A综合实践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三方面的联系 329、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32-3410、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34-35
A、各门学科有效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这时因为:3511、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36-381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38-4013、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40-42
A、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特点:4214、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3-45
第四节绿色证书教育
15、农村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其他技术培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
么?46-47
第三章新课程标准
第一节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49
A、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49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50-513、为什么本次课改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有何区别)51-53
第二节新课程标准的结构
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532、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是怎样制定的?57-58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61-64
第三节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的比较
1、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在目标和内容框架上有什么区别和突破吗?66-109
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节教学改革的意义
1、本次教学改革的特点和主要任务是什么?111-112
第二节教学观与学生观
1、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113-1142、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1153、教学重结论还是重过程?1164、教学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118-119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120-121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6、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22-123
A如何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124
第三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124-127
A为什么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252、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128-129
A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如何尊重学生?128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如何促进学呢?128
第四节学习方式
1、为什么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30
A转变学习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130-1312、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1-133
A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第五节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1、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136-137
A现在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 135-136
第六节现代教学技术
1、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138-139
第五章新课程评价
第一节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1、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41-1442、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课程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145-148
A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教师评价改革重点对课程实施评价改革重点146-1473、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建议有哪些?148-149
A课程评价改革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50
B课程评价改革中工作突破口151
第二节学生评价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51-155
A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151-152
B、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需要的注意点 1542、作为主要的质性评价方法,如何运用成长记录袋这种质性的学生评价方法?156-157
A使用成长记录袋,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158-159
B对成长记录袋如何进行评分?1593、多元智力理论对学生评价有什么样的启示?160-161
第三节教师评价
1、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62-167
A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1622、如何开展教师自评?167-1693、学生家长如何共同参与教师评价?170
A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掌握一些原则170-171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174
第四节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评价
1、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76
A对课程实施情况做出整体的综合的判断,需要注意:1772、如何通过学校评价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学校评价体系177-178
第五节考试改革
1、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吗?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什么?181-1842、如何看待这样一种说法: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185-1873、如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187-189
第六章新课程的管理
第一节:课程管理的基本趋势
1、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在强化集中的时候,我们还要推行权力下放的课程管理政策?192-1932、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194-195
第二节课程管理政策与制度
1、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96-1972、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各自的职责是什么?197-1983、国家课程只是国家的责任吗?国家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不是可以完全不管了?2004、原来的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是校本课程吗?2005、不考试的课程会不会落空?2036、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什么?2057、国家有哪些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205-2068、什么样的人可以编写教材?2079、教材审定制包括哪些内容?207-20810、为什么要逐步建立以学校选用为基础的教材管理机制?209
第七章课程资源
第一节:课程资源的意义
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211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如何开发和利用?212-213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2134、我们有教课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214-215
第二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平困地区和薄弱学校也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吗?2162、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吗?217-2183、新教材有什么特点?2203、怎样筛选课程资源?220-2214、怎样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221
A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222-22
3第八章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
第一节新课程组织与推进的基本思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与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第二节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与总体规划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229-230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的总体规划是什么?230-231
第三节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任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31-2332、不是实验区的地方和学校,应该为不久的将来参与和实验新课程做些什么准备?233-234
第四节新课程的支持保障体系
1、如何做好课程改革的支持保障工作?234-2352、为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要发生哪些变化?236-2383、哪些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大学的课程中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职责239
第五节新课程的有效落实
1、如何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实?240-241
第四篇:走进新课程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读后感
纳林希里小学 白建平
暑假,我拜读了朱慕菊教授主编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我深刻地了解新课改,切实将课改精神渗透到我的课堂中。读完这本书以后,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书中的点点滴滴,它们震撼了我的思想,使我对教学,对新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走进新课程》中指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这里,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方面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学习,学生以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其他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教师以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知识获得途径的增多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必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努力在师生之间创造亲、助、乐的人际情境,激励学生平等和谐地质疑问难,思想上相互交流和撞击,使学生在有思想张力的氛围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思维的亮点,从而使师生在互动互进中达成教学目标。《走进新课程》还告诉我们,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学习,而且要学的东西太多。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正如“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也要有“水源”。这说明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而且在这个储备知识中还应该有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确实要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得快、学得好。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把这些方向和价值观传给学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让孩子学会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另外我们更要承认,态度和毅力对教师而言同样重要。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有毅力成为一辈子的学习者,这样你才能不断以全新的观点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一个知识点讲一遍容易,讲上千遍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心甘情愿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讲上几十遍几百遍同一个知识点。处理一件小事容易,处理无数件小事不易,身为教师,你必须做好每天处理成百上千件小事的准备,不能忽视任何一件小事的存在,因为每件小事里可能都写有孩子成长的足迹。《走进新课程》真的带我进一步走进了新课程,也使我认识到了新课程的深刻性,确实,要想真正读懂新课程,成功成为新课标下的优秀教师,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我想阅读和学习也会成为我职业生涯的一部分。
第五篇:高中地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高一政史地备课组:周静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和反思,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了解了新课程新在哪里,它与老教材的主要区别是:
一、理念上新;
二、方式上新,表现在逻辑上比较独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科的价值,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提高三角形的重心,体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体现教材的灵活性、时代性、多样性、选择性,这四个特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学科价值的整体性。
地理课程均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重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强调理性认识地理环境,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并且能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技能要求学生独立掌握与运用,如地理实践观测、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技能等。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基础之上的递进。初中地理学习主要关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鼓励积极探究。高中重视自主合作学习,倡导探究学习和各种形式的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思维能力与地理学习能力方面更突出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侧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关注培养学生具有更高层次的探究能力、更高要求的收集处理地理信息能力。
注重地理案例教与学,强调掌握学习方法,重视地理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迁移与运用。
在处理高中教学问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
1、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是需要教师去执行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历融会到课程教学中去,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不要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2、树立新的课程观。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必须树立一种大课程观,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建设来体现。不但通过课堂来体现,更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更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3、更新教师的知识观。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其次,了解了新课程的设置和管理方面与老教材的区别。
一、课程设置了七个选修模块,学生可自选;
二、研究学生重视实践性活动,重视学科的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组织形式和语言表达都渗透着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首先,内容标准在组织形式上采用“标准”和“活动建议”两栏,一改现行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要点”和“知识要求”栏目,增强了使用者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中,“标准”是高中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述,语言简洁,给予使用者更大的理解和运用空间,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使用者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可根据条件选择,也可自行设计。探究性活动渗透其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其次,在内容选择上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形成了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增强选择性,体现时代性的同时突出应用性等显著特点。
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衔接。课程标准内容选择的时代性,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反映当代地理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发展。二是无论必修课“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还是选修课“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0大“模块”以及各个“模块”内部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都力求贴近学科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内容也更加注重应用性,十分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发现问题、学以致用,通过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来增长才干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在发展性方面,内容标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主要表现在“活动建议”中的能力要求上。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内容翔实,有理有据,无论对一线广大教师(教学建议),还是对学校管理者(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以及教材的编写者(教科书编写建议)等都具有指导价值。此外,实施建议各部分,均提供了相应的典型案例,这是在吸收国外经验教训基础上的一种大胆创新,这种处理方式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切实感受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其设计思想,为具体实施课程标准提供可借鉴的案例,从而尽可能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最后,了解新课程目标的把握。重点掌握的和忽视的方面,从专题中看到的课例片段中,教师应作为引导学生的主线,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好,还是“浅”好呢?又如何把握内容深浅的“度”呢?降低所学内容的难度,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课标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倘若内容平易,是不能创造性地展开思维能力的教育的。以低级的思维处理高层次的内容是可能的,但以低层次的内容培养高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样,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之内。
教学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是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来考虑的,到了高中学习,学生的发展差异会比较大,有的老师带的班可能要求低一些会更好,有的可能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更好。教材内容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一要根据课标的精神,二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样的教学才是比较有效的。
课标是教学的最低要求,教材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是新课程提倡的。
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更新观念,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课改地思想并将其渗透在地理教学中,相信在今后地教学中会有一个新的变化和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