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完善嘉峪关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共5则)

时间:2020-10-05 13:2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改革完善嘉峪关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改革完善嘉峪关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关于改革完善嘉峪关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

为改革完善我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9〕38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监管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以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推进健康嘉峪关医疗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工明确、科学高效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

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涵盖全行业、全流程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

整合执法力量,建立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执法监督队伍,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为建设健康嘉峪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明确监管主体责任

(一)加强党的领导。督促监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行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医疗卫生机构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党组织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加大医疗卫生行业反腐败力度,净化医疗卫生机构政治生态,筑牢监管底线。

(二)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法治建设、行业规划、标准制定、行业准入、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政府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集中医疗卫生行业监管职能和责任,完善部门权责清单,明确监管职责,认真开展相关执法监督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建立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综合监管协调机制,负责统筹综合监管协调、指导和医疗卫生服务重大案件查处等工作。卫生健康委按属地管理原则对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落实监管职责,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对履责不到位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商务局、市审计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医保局、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市银保监分局、酒钢公司和中核四0四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落实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医疗卫生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规范服务、服务质量和安全、行风建设等承担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服务质量和安全、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绩效考核等内部管理机制。督促各级医院要按照《嘉峪关市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嘉政办发〔2018〕134号)要求,制定医院章程,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规范内部治理结构、管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自觉接受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各环节自律建设,切实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积极培育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组织,引导和支持其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公信力,在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规范执业行为和经营管理、维护行业信誉、调解处理服务纠纷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探索通过法律授权等方式,完善行业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健全医疗卫生质量、技术、安全、服务评估机制和专家支持体系。2019年,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尤其在医疗风险高,医疗技术要求高的专业成立市级质量控制中心。2020年,参照省级质量控制中心技术标准,对取消准入的医疗技术进行抽查考核。(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按责任分工负责)

(六)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监督。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普法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增强公众健康权益意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和奖励制度,鼓励广大群众通过“1234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医疗卫生行业违法情况。完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发挥专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监督作用。(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三、加强全过程全行业监管

(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要素监管。加快推进医药卫生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关部门按职责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示。坚持高效、便捷、利民原则,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下放事项的制度指引,加大培训力度和督促检查,切实优化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等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强化国家卫生技术评估支持力量,发挥卫生技术评估在医疗技术、药品、医疗器械等临床准入、规范应用、停用、淘汰等方面的决策支持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管。推行医疗机构电子化注册。制定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的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办法。严格做好医疗机构执业登记验收工作,通过信息化实时监管、不定期现场巡查等手段,加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配合)

加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监管。全面实行医师和护士电子化注册。医师必须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开展特殊医疗技术或诊疗行为应按规定取得相应资质证明文件。护士执业应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医师和护士开展多机构执业,应按要求做好备案。其他医技人员从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依托信息化监管手段,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监管,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继续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等相关制度执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和违反医德医风的执业行为,将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违法行为纳入医疗卫生行业信用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配合)

加强医疗技术监管。严格按照国家医疗技术管理标准要求,分类管理医疗技术。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年主动公开医疗机构限制开展的医疗技术、通过备案开展的医疗技术等信息,并核查其治疗效果和医疗事故发生率等情况。(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八)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完善全市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建设和组织体系,健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协同行业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各级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依照现行医院评审标准开展医院评审工作。以医疗机构自我质量管理为基础,健全内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核心制度。调整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通过日常信息化监测和必要的现场检查,实施外部质量控制,加强对传染病防控、放射性危害防护、抗生素使用、医疗废物管理等重点部门、重点专业、重要岗位、关键环节、高风险人员的监管。健全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实行同等标准。(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按照职责分工)

加强对医疗机构采购和使用药品、耗材、医疗器械等医疗相关产品的监管。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落实处方点评制度。规范药品、医用耗材采购流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药事管理,规范处方审核、调剂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加强药学服务能力建设,开设药学门诊,开展家庭药师签约服务,更好满足患者安全用药需求。建立完善临床用药超常预警制度和对辅助用药、高值医用耗材的跟踪监控制度,开展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监督和评估,依法纠正和处理违法违规使用行为。(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管。进一步完善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强化对社会效益、服务提供、综合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监管。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落实药品、耗材采购制度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等情况,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对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负债、对外投资、资金结余使用等加大监管力度。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的评定,以及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晋升、奖惩直接挂钩。审计机关依法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审计监督。(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审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医保局配合)

严格执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要求。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资金结余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其所得收入除符合规定的合理支出外,只能用于医疗机构的继续发展,不得违反经营目的,不得将收支结余用于分红或变相分红。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的管控,依法公开服务价格等信息。对医疗机构损害患者权益、谋取不当利益的,依法依规惩处。(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负责)

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健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加强对医疗费用的调控。全面推开医疗保险智能监控,积极探索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有效方式。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对骗取套取医保资金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严格按照原省卫生计生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医疗机构综合考评工作的通知》(甘卫发〔2017〕188号)及相关文件规定,对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千分制”量化考核。对医疗机构服务数量、质量以及与医保相关的诊疗行为进行综合评分,考评结果作为医保拨付、总额决算和财政补助的重要参考。(市医保局、嘉峪关市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配合)

(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依法加强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实验室生物安全、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的绩效考核和监管,重点监管资金使用效益、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情况。加强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紧急医学救援等任务的指导和考核。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估、预警作用,为综合监管提供依据。将医疗卫生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情况与等级评审、绩效评价等挂钩。(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强化从业人员依法依规执业监管,加大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出卖、转让、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承包科室、虚假广告、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等行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联防联控机制。将打击非法行医纳入各级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统一部署、严厉打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疗广告宣传的管理,严肃查处假冒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宣讲医疗和健康养生知识、推销药品、推荐医疗机构等非法行为。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厉打击骗取、套取公共卫生资金行为。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平安医院建设。依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01号)有关规定,依法依规做好医疗纠纷预防、医疗纠纷处理、医疗损害鉴定与赔偿及相应法律追责等工作,依法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市法院、市检察院配合)

(十二)加强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健康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的包容、审慎、有效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提高监测能力。制定完善新型健康服务监管政策,加强对医疗卫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重点打击开展保健品非法营销、健康体检中心出具虚假报告、养老机构虐待老人等违法行为。完善对相关新技术的审慎监管机制。加强对保健品、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相关产业的监管。2019年,在医养结合机构、健康+旅游、中医药养生等行业中评选出一批示范企业(点),引领行业规范发展。2020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我省健康产业规范化发展基本标准。(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医保局、嘉峪关银保监分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立信息化综合监管机制

(十三)建立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加速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并鼓励民营医疗卫生机构使用该系统,加快实现各相关部门、各层级和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各领域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统一应用,实现动态监管。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监管部门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每年开展一次“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检,抽检结果在卫生健康委网站及主流媒体向社会公示。对投诉举报多、安全隐患大、有失信行为和严重违法违规记录的医疗卫生机构,增加抽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依法向社会公开监管信息。实施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强化在线监测,推进手持移动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的应用,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完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体系,建立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对有不良执业行为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记录不良执业行为积分。(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健全信息化监管机制。建立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建立医疗卫生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形成统一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安全和费用监测评估网络。依托医疗服务智能监管系统,对实时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抽查检查、定点监测、违法失信、投诉举报等相关信息,自动识别违规问题,自动生成预警指标,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行为动向和违法违规风险进行预测预警。加强风险评估和分析,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的思路对各类网格员进行整合,合理配置监管协管力量,加强业务培训,做到“定格、定员、定责”。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各方联动、协调处理、考核评价等制度,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监管方式,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巡查、专项督查、专项整治和处罚后复查,解决监管部门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监管实效。(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十五)规范医疗卫生行业行政执法行为。各级监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法检查形式、执法流程、执法文书制作、执法结果公示等内容,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塑造法治政府形象,维护政府公信力。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容错纠错和免责机制。根据省上相关规定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程序。(市卫生健康委、市司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完善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信息公开主体、公开事项和时限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多种渠道,定期公开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信息、人员信息、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定期公示门诊服务人次、住院服务人次、医务人员执业资质等。卫生健康委每季度在网站主页公开各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运用情况、医疗事故、投诉举报、质量比对结果、检查、考核评估和行政处罚等信息。(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建立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建立健全综合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协议管理、重点专科设置、财政投入、评先评优等的挂钩机制,以及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结果与职称聘任、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的挂钩机制,推进综合监管结果统筹运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保障落实

(十八)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单位及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严肃查处相关部门责任人员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对国家公职人员依照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对党员领导干部依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现问题多、社会反映强烈、监管效果不明显的地方、部门和人员严肃追责问责。加大对典型案例的通报力度,形成震慑。(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负责)

(十九)建立权威有效的督察机制。建立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参与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督察机制。定期对各医疗机构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相关政策情况、对突出问题及处理情况、综合监管责任落实情况、政府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落实情况等开展督察。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医疗机构和部门,进行不定期专项督察。督察结果作为对相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和各医疗机构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重大问题报市政府,涉及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完善标准体系。完善医疗卫生执业资格、资源配置、服务质量、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等全流程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医疗卫生服务新技术、新设备、新业态等,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负责)

(二十一)加强队伍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专业优势,不断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推进综合监管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的资源配置及规范化建设,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等,继续由市级财政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通过现行渠道安排。逐步实行卫生健康执法人员职位分级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执法队伍作风和纪律建设,强化规范文明执法,打造公正廉洁、执法为民、敢于担当的监督执法体系。(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重要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共同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附件

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1.市卫生健康委依法负责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行为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执法监督,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及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行政审批和监管,牵头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卫生服务监管和绩效考核。

2.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负责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3.市公安局负责依法查处打击各类扰乱医院秩序、伤害医务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非法行医犯罪活动,配合加强平安医院建设。

4.市民政局负责医疗卫生类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5.市司法局负责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专家库建设。

6.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财务和专项资金监管。

7.市人社局负责医疗卫生行业有关从业人员资格认定的监管。

8.市编办做好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设置工作。

9.市商务局负责外商投资医疗卫生机构(限于合资、合作)设立及变更事项的审批。

10.市审计局依法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审计监督。

11.市税务局负责医疗卫生行业税收管理。

12.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医疗卫生行业价格监督检查,医疗广告等的监督检查。负责药品、医疗器械的行政审批和质量监管,负责执业药师的管理。

13.市医保局负责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会同嘉峪关银保监分局按照职责监督管理纳入医保范围内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

14.军队、武警卫生部门负责军队、武警医疗卫生机构和服务监管。

15.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等单位依职责配合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监管相关工作。

16.酒钢公司、中核四o四公司、市卫生健康委依照职责负责所办医疗机构监管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

17.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

第二篇: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

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

根据《XX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建立XX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的通知》(X卫发〔2020〕X号)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建立我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确保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落实到位。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建立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政府主导、分工协作、科学有效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及协调机制,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及时解决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工作中跨部门、跨区域的重大问题,确保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强化全过程监管,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为扎实推进健康XX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成员单位

协调机制由县卫健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网信办、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XX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文广体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大数据发展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审计局、县医保局、县税务局、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等22个单位组成,县卫健局为牵头单位。

协调机制召集人由县卫健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由县卫健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协调机制成员。协调机制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县卫健局,负责协调机制日常工作。

三、工作规则

(一)全体会议制度。

协调机制召集人或其委托的副召集人主持召开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1次,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召开。全体会议主要听取工作报告,研究审议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综合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体会议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邀请其他相关单位参加。

(二)联络员会议制度。

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由协调机制办公室主任或其委托的办公室成员主持,各有关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研究提出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议题,落实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议定事项。

(三)跟踪落实制度。

协调机制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重大事项经协调机制讨论后,由牵头单位按程序报批。协调机制办公室要加强对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落实。

四、职责分工

(一)健全综合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

1.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县卫生健康局承担协调机制办公室职能,负责协调小组日常工作,牵头协调推进全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各项工作。县人民政府把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充分发挥在法治建设、行业规划、标准制定、行业准入、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分别履行医疗、药品器械、医保、税收、经费、国有资产、审计等监管职责,实行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卫生健康局、司法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税务局、财政局、审计局)

2.落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体责任。依法负责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监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和行为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和执法监督,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大型医用设备的行政审批和监管,牵头开展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监管和绩效考核。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中医医疗卫生服务监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中医药管理局)

3.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提高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执业意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推进行业组织建设,积极筹建医疗美容、视光等行业学会,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参与监管的作用。健全相关组织结构,进一步发挥学会在行业信用评价、医疗质量评估等的作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完善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鼓励公众通过网络、“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等多渠道举报卫生健康行业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工信局、大数据发展局)

(二)落实综合监管任务,实施全过程监管

4.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理顺卫生健康行业管理职能,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权责界限。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录入XX政务服务网。推进医师、护士注册全程“网上办”。利用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校验和评审等关键环节,加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大数据发展局)

5.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全县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完善典型病例集中讨论制度。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建立重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机制。建立抗菌药物配备使用备案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临床使用和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司法行政部门加强指导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处理医疗纠纷,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和专家库建设。(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司法局、检察院)

6.加强医疗运行效率监管。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总量核定、院长薪酬、财政补助和医保预算总额挂钩。完善公立医院综合预决算、全成本核算、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采购流程,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制订医联体建设规划,完善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机制。(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人社局、税务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

7.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不合理检查、用药、治疗等行为。建立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比重等医疗费用指标公示制度。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推动公立医院实施单病种付费,将医疗费用控制工作作为对公立医院目标管理、院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医疗价格欺诈、虚假宣传、无证行医等非法行医行为,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综合治理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公安局、人社局、医保局、市场监管局)

8.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党委主导、院长负责、党务行政工作机构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严格实施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加强对医疗费用的调控。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对骗取套取医保资金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惩处力度,保障医保基金安全。严查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医疗机构乱收费和“搭车”出售医疗辅助用品、保健品等谋利行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医保局、市场监管局)

9.深化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各类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对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估、预警作用,为监管和项目评价提供依据。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严厉打击骗取套取公共卫生资金行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XX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

10.强化健康产业监管。加强对医疗卫生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领域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新业态的监管,完善对相关新技术的审慎监管机制。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等相关产业的监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发改局、文广体旅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

(三)创新综合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

11.规范执法程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一处违规、处处受限”五级预警联合惩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执法程序,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重大案件备案制度。实行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健全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

12.建立行业信用制度。建立与区市联网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录入该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依法在部门网站及信用中国网站进行公示。建立以执业准入注册、不良执业行为记录为基础的医疗卫生行业信用记录数据库,接受群众查询。建立非法行医黑名单制度。(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发改局)

13.推进信息化监管。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智能监管信息系统全域覆盖。逐步实现医疗废弃物收集、暂存、运送、处置等信息化监管。开展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在线监测。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信息采集分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监管部门网络安全责任,保障信息安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XX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

14.落实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完善综合监管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校验、等级评审、医保定点协议管理、重点专科设置、财政投入、评先评优等挂钩机制,从业人员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结果与职称聘任、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等挂钩机制,推进综合监管结果统筹运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

五、工作要求

县卫生健康局要牵头做好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推动解决分管领域的重大问题,落实相关工作;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切实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在推进工作机制过程中,遇到重大事项或需要县人民政府协调的问题,由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审议研究后,按程序呈报县人民政府。

协调机制成员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报协调机制办公室确定。

附件: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成员及联络员

附件

XX县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协调机制

成员及联络员

人:XX

县卫生健康局局长

副召集人:XX

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红十字常务副会长

成员:XX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两新党工委书记、县公务员局局长(兼)

XX

县委网信办副主任

XX

县发改局副局长

XX

县教育局副局长

XX

县工信局副局长

XX

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治安大队大队长

XX

县民政局副局长

XX

县司法局副局长

XX

县财政局副局长

XX

县人社局副局长

XX

XX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XX

县水利局副局长

XX

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

XX

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XX

县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

XX

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XX

县审计局副局长

XX

县医疗保障局副局长

XX

县税务局副局长

XX

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XX

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员:XX

县卫生健康局法制监督股长

XX

县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和干部监督股股长、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兼)

XX

县委网信办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干部

XX

县发革局政策法规股干部

XX

县教育局安全股干部

XX

县工信局安环股股长

XX

县公安局食药侦大队大队长

XX

县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股股长

XX

县司法局调解工作与人民参与司法管理股

XX

县财政局社会保障股股长

XX

县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股长

XX

XX市XX生态环境局干部

XX

县水利局技术负责人

XX

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XX

县市场监管局药品股股长

XX

县大数据发展局干部

XX

县应急管理局危化品安全监管股股长

XX

县审计局行政事业社保和企业审计股股长

XX

县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股副股长

XX

县税务局风险管理股负责人

XX

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

XX

县人民法院办公室秘书

第三篇:《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已发布

《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已发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同时将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4月20日,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部署会议在沈阳市政府举行,会上下发了《沈阳市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鼓励社会力量“加入”

《方案》规定,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0万人左右或处于几个乡镇中心区域的可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城镇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具有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渠道为财政差额补助。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除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乡镇医疗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通过对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现有一级或二级医院及街道卫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转型或改造设立,也可由综合性医院举办。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在符合资质条件和区域卫生规划的前提下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八成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以县为单位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按每万名农业户籍人口7-9名核定;乡镇中心卫生院的人员编制按每万名农业户籍人口10名核定。

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按每万名农业户籍人口2名核定。乡镇卫生防保机构设在乡镇卫生院的,要将此类编制纳入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内管理,专编专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按每万人服务人口7名核定,服务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人服务人口6名核定。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数的80%,管理及工勤人员编制不得高于编制总数的20%。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均为专业技术人员编制。

全员聘用 合同管理

改革后,这些医疗机构将实行全员聘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聘用工作,在核定的职数限额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选聘。

对其他人员的聘用,在核定的编制、岗位数额内,根据岗位职责和岗位资格条件制定聘用方案,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组织聘用上岗。如岗位出现空缺需要补充人员,在核准的岗位数额内,优先聘用在编在册的未聘人员,也可按岗位资格条件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聘用人员首次聘用期限暂定为三年。

所有聘用人员均要按有关规定签订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提供的《聘用合同书》,并履行合同鉴证手续。

工资参照事业单位平均值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人员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据了解,本次改革涉及8600名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据统计,目前总体超编51人,个别区县超编300多人。

4月30日前,各区、县(市)、开发区完成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6月15日前,各区、县(市)、开发区组织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员聘用工作。6月30日前,各区、县(市)、开发区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核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实行绩效工资。12月底前,妥善安置在编、在册未聘富余人员,落实相关政策。

第四篇:xx工商分局完善六项制度加强种子行业长效监管力度方

xx分局完善六项制度加强种子行业长效监管力度 xx分局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抓手,规范辖区的种子市场经营秩序,加强种子企业诚信建设力度,推进了种子行业商品质量长效管理。

一是强化行政指导制度。一是实施普遍指导。分局加大对农资企业负责人培训力度,向辖区内xx家农资龙头企业及xx家种子经营门市部大力宣传《种子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共培训农资企业负责人300余人次,从而使红盾护农各项规定、要求落实到企业。二是实施重点指导。针对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办法》,推行种子备案登记,制作了《农资市场行政指导意见书》,并结合年检和专项检查,下发到企业。同时,设立农资咨询电话,并根据经营者和农资消费者的电话咨询,确定服务内容进行登门指导。今年以来,共受理咨询电话50多次,主动登门指导13次。

二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逐一与种子经营企业签订《种子经营责任书》,明确工商行政管理监管种子企业的xx项职责和企业应尽的xx项责任,要求经营者严把种子质量关,并通过向购买种子的农民发放《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等方式,对问题种子实行承诺担保退换。若企业不履行责任书的职责要求,违法失信经营,工商部门将实行依法从重处理。

三是建立商品准入制度。该局对xx家龙头种子企业建立农资商品准入制度,建立健全种子的索证、检疫、检测、登记、抽样封存等制度,建立起“一品一档”、“系列一档”,规定销售种子必须有种子商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必须有中

文标明的种子类别、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等事项,种子销售必须进行登记和留样等,要求企业把好每个商品质量环节。

四是实施抽样封存制度。规定每批种子进货后,必须及时来人来电告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机关派人按每一品种、规格、类别进行查证、抽取样品、封存留条,将样品保存到该把种子种植期届满。通过抽样封存,有效地鉴别种子在生产种植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环节,明晰责任主体,解除了农户后顾之忧。

五是采取质量公示制度。通过报纸、新闻网站等途径,在xx家种子龙头公司和xx家下属门市部经营场所醒目处,向社会、农户明示工商部门对种子质量抽检结果,以及所售种子已经检验,抽样封存等内容,打造放心购种氛围。

六是完善专项治理制度。针对农业生产情况,重点抓了三项整治:一是全面清查种子行业经济户口。定期对区内种子行业经营户进行实地走访,清查核对户口数,及时掌握各经营户的区域分布和实际经营情况,查验农资经营证照,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确保证照齐全。二是实施打假保春耕活动。重点整治种子经营企业,从种子准入制度着手,建立索证、检疫、检测、登记、抽样、封存等制度,保证种子质量。三是开展农资专项整治。对上市的农资及时查证有无生产许可证,严禁“三无”产品上市。通过查根堵源,把好市场准入关,提升种子行业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第五篇: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摘 要: 劳动教养制度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与国际人权公约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基本价值目标、人权保障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人人享有不受强迫劳动权等存在明显的冲突,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司法实践情况,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方式应是在基本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出台劳动教养立法、控制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推动劳动教养程序司法化,最终实现劳动教养的法治化。

关键词: 劳动教养制度; 国际人权准则; 改革与完善。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产生于特殊历史背景下,这一制度产生伊始就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些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扩大的趋势。作为一项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制度,劳动教养直接关涉公民基本人权问题,其“对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人,适用名义上是行政处罚但实质上类似于刑罚的劳动教养……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相去甚远”①。国际人权准则是国际社会对人权保障的最低要求。为了促进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完善,既保留其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又防止其被不当利用而侵犯公民合法权利,也为了促进这一制度与国际法准则的统一,需要将其置于国际人权准则视野下进行审视。

一、国际人权准则视野下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劳动教养的正当程序缺失。

作为国际人权规范体系的宪章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明确指出,国家为了维护国内秩序或为了保护其他人的人权,可以对侵害他人权利者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尤其要符合各国国内法所规定的程序要求。据此,正当程序是国家剥夺公民自由的正当性基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九条也明确规定,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不仅应当符合实体法的要求,还要满足程序法的要求,如使被剥夺权利者能被迅速带见审判官或其他依法行使司法权的官员。联合国大会 1988 年通过的《保护所有遭受任何形式拘留或监禁的人的原则》对受拘留或监禁的人的权利作了详细规定: 剥夺公民自由只能由称职、公正、独立的法官或享有司法权的官员依法定程序进行; 应当保障被剥夺自由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 司法机关应当进行持续审查。我国的劳动教养属于该规定中“因定罪以外被剥夺人身自由”的“拘留”。

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对国际人权准则要求的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正当程序原则的背离表现在:(1)劳动教养由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审查批准、执行并决定予以变更或解除,公安机关集侦、控、审、执行于一身,外部监督十分乏力,这对于人权的保障极为不利。(2)当事人根本无法获得律师的帮助。

(3)法官没有事先审查的权力,即使其事后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审查,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掣制,实际上其难以做到称职、公正、独立地进行审查。(4)劳动教养过程中的持续审查机制缺失。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被劳动教养者的人身自由应当被剥夺到劳动教养期满之日,期间只存在通过奖励制度缩短劳动教养期限的可能。从国际人权准则的要求来看,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是一个完全封闭式的制度,其对被劳动教养者利益的正当程序保障不足。

(二)劳动教养与人人享有不受强迫劳动的权利的冲突。

早在 1930 年,国际劳工组织大会第 14 届会议就通过了《强迫劳动公约》,规定彻底禁止“强迫或强制劳动”(指以惩罚相威胁,强使任何人从事其本人不曾表示自愿从事的所有工作和劳务);因法院判决有罪而被强制劳动的,不属于应当制止的强制劳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八条明确规定: 任何人不应被要求从事强迫或强制劳动; 对于被国家剥夺自由的人或者因其他原因被拘禁者,只有经过了合格法庭的审查与裁判,其进行的强制性工作或服务才不被视为应予禁止的强制或强迫劳动。我国存在劳动改造和劳动教养两种强制劳动的情况。劳动改造既符合《强迫劳动公约》的除外条件,也符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八条的除外情形,不属于应予禁止的强迫劳动之列。但是,劳动教养的正当性值得商榷。《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国务院转发公安部制定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都明确了通过劳动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教育改造的方式,依此,被劳动教养者必须参加劳动,虽然会“发给适当工资”,但这种劳动并非以自愿为基础,而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惩戒,被劳动教养者没有选择的余地。依据《强迫劳动公约》,这种没有被定罪即被要求强制劳动的情形属于被制止的强制或强迫劳动。

依据《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这种强制劳动虽然可以被允许,但应以“依照法庭的合法命令”为前提,而我国的劳动教养仅依据公安机关的审批决定,其正当性明显不足。

二、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国内学界对于劳动教养制度的去向产生了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劳动教养不仅有存在合理性,其运行也有合理性,没必要废除,应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完善。②有学者认为应当彻底废除劳动教养制度,不能有任何迁就。③笔者认为,目前所有的改良型方案的确存在着“扬汤止沸”的问题,彻底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尽管可以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但却是最难实施的一种方案。且不论其彻底废除涉及刑罚与行政处罚对劳动教养的吸纳(刑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大幅度修改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就废除过程中的阻力,就有可能直接将此方案扼杀于摇篮之中。从我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经验来看,所有的改革方案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中,由解决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始。因此,渐进式改革才是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渐进式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在保持劳动教养维护社会治安功能的基础上,强化正当程序和人权保障理念对其的制约作用,实现劳动教养价值目标的均衡化,适用范围的最小化,对公民自由进行处分的司法化,决定过程的诉讼化,执行方式的开放化。

劳动教养价值目标的均衡化,是指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应当实现维护社会治安、人权保障和正当程序价值的均衡,尤其要注重在劳动教养过程中保护被劳动教养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 只有通过正当程序并经适格的主体作出裁决,才能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最有效的保障人权的方式往往是对正当程序的遵守,因此,尤其要注意正当程序对劳动教养的控制作用,通过程序对国家的劳动教养权力进行控制,最终实现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

劳动教养适用范围的最小化,是指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设定应当与刑罚一样保持谦抑性与合法性,应当慎用、少用劳动教养,不得随意扩大其适用范围。应严格遵守我国《立法法》的规定,由法律对劳动教养事项进行规定,其他任何规范性文件不得进行扩张性规定或解释。在缩小现有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基础上,立法应当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劳动教养的对象范围; 对于范围的扩张,应当明确规定只有国家立法机关才有权进行。

劳动教养对公民人身自由处分的司法化是指: 处分的审查与决定应当由中立的、独立的司法主体进行,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宜由法院进行; 处分程序应诉讼化,即劳动教养决定的作出应当有原告、被告的充分参与,法官不仅应根据申请方提供的证据作出裁决,还应充分听取被劳动教养者的意见,原告、被告双方可以进行辩护、质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障被劳动教养人员的获得律师帮助权,管理制度《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我国劳动教养法中的律师帮助制度应当包含如下内容: 明确规定当事人有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 在处分程序中增加权利告知程序;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 明确规定律师在处分程序中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国家对这些权利的保障义务。

劳动教养执行的开放化与人性化是指,劳动教养的执行应当坚持开放化方式,完全剥夺当事人人身自由并不是唯一的执行方式。我国劳动教养应当与刑罚的执行方式接轨,坚持社会外矫正与社会内矫正相结合。具体来说: 在劳动教养的期限上,坚持以不定期为原则,只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设定下限,且规定被劳动教养者得依法随时获得释放; 在劳动教养的执行方式上注重社区矫正的作用; 在劳动教养的执行过程中,应当允许被劳动教养者回家、外出等; 在劳动教养的执行内容上,应当坚持“矫治”第一、劳动第二。总之,应当以帮助被劳动教养者迅速回归社会、成为有用的人为目标,以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劳动为辅,使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为劳动教养场所“创收”的工具。

三、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具体问题及其解决。

(一)劳动教养立法的主要内容。

我国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启动了劳动教养法的立法工作。2011 年 3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我国将抓紧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我国劳动教养立法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劳动教养的性质。目前立法的进度已经表明,劳动教养制度将主要用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因此劳动教养的内容应当以教育为主,不得要求不必要的劳动,最好取消强迫劳动,代之以技能培训与行为教育。(2)严格设定劳动教养的决定程序。应当设计作出劳动教养决定的听证程序; 增加被劳动教养人员的申辩权,被劳动教养人员及其委托的律师如果对劳动教养决定不服,可以向法院申诉,由法院裁决是否进行劳动教养。(3)劳动教养期限的严格限制。修改目前劳动教养期限长达 1—3 年,必要时还可延长一年的规定,建议最长不超过一年半。(4)劳动教养管理的开放与人性化。劳动教养的场所应当是开放的(指在劳动教养场所内部开放,并非对外开放),矫治对象在场所内可以自由活动; 在必要的审查与限制下,允许矫治对象请假、周末回家、探亲等。(5)劳动教养的定期审查与分流制度。劳动教养机构或者专门的监督机构应当定期对劳动教养决定进行审查,如果发现教养已不必要,应当立即决定解除,不得有不必要的延迟。(6)劳动教养制度实施的监督问题。对于劳动教养实施中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不仅有提出纠正意见的权力,必要时还可以启动专门的调查和惩戒程序; 被劳动教养者及其律师有权直接将劳动教养处分提交法院进行审查或复审。(7)被劳动教养者回归社会的问题。国家或社会应当帮助被劳动教养者回归社会; 应当建立被劳动教养者不良记录消除制度,被劳动教养者在一定年限(如三年内)如果不再有法定违法行为(不是任何违法行为),就应当消除其劳动教养记录。

(二)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控制。

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限缩实际上是一项系统的法律修改工程,它不仅涉及劳动教养立法本身的修改,还需要促进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对劳动教养部分内容的吸纳。

1.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实体法控制。首先,提高劳动教养的适用条件。劳动教养的适用应当具备三个基本要件: 人身危险性、行为的严重违法性、矫治的必要性和比例性。人身危险性是指劳动教养的对象必须有再次危害社会治安或侵害他人的可能性; 行为的严重违法性是指劳动教养的对象必须有违法行为的存在,这种违法行为比较严重但没有达到需要刑法调整的程度; 矫治的必要性和比例性是指劳动教养方式的选择应当坚持“除此之外,别无更优”的原则,劳动教养期限应当与被劳动教养者的人身危险性、行为违法性成比例,国家应当间隔性地对劳动教养的执行进行持续审查,一旦达到了矫正的目的,即应解除劳动教养。其次,将一些轻微的、实际上没有必要处以劳动教养的违法行为纳入行政处罚的范围。最后,通过对刑法的修改,降低部分罪的入罪条件,将实际上已构成犯罪但目前由劳动教养规制的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在降低入罪条件的同时,应当促进刑罚执行的多样化,尤其要注重轻刑的非监禁化(以罚金刑、社区服务、社区矫正等方式执行),建立轻罪“前科消灭制度”。

2.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程序法控制。实体法通过普适性的规范从整体上控制国家劳动教养权“触角”的范围,这种控制是抽象的、无法自我实现的,需要执行者严格遵守法律方能真正实现。因此,必须对劳动教养的适用设定严格的程序,通过对程序的严格遵守,实现对国家权力的规制和对权利的保障,达到劳动教养的慎用、少用,最终实现在个案中控制劳动教养的适用。为此,必须实现劳动教养申请主体与决定主体的分离,建立劳动教养决定的听证制度,明确规定当事人申请解除劳动教养权及劳动教养持续审查等制度。

3.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证据控制。除非有证据证明并坚持法定的证明标准,不应当对公民实行劳动教养,这是防止国家滥用劳动教养权的重要措施。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明确了劳动教养案件的证明标准,即“违法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但实践中是否达到了此证明标准存在疑问。我国目前劳动教养由公安机关决定和执行,缺乏外部监督; 《劳动教养决定书》和《劳动教养通知书》高度格式化,没有说理的过程,是否达到证明标准也就难以判断。因此,必须实现劳动教养决定过程的诉讼化,使控辩双方在第三方主持下进行公开证明、质证、辩论,在此前提下设定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来控制劳动教养的适用。通过证据控制劳动教养的适用主要涉及五个问题:(1)明确需要证明的事项,包括违法行为及其危害性,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及有再犯的可能、确有拘禁矫治的必要。(2)证明标准的设定。(3)举证责任的分配。劳动教养的申请者应当举证证明适用劳动教养的必要性。(4)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是不得对公民进行劳动教养,没有新的证据或事项,不得再次提起劳动教养申请。(5)劳动教养决定文书中应当写明决定者依据证据形成心证的过程。

(三)劳动教养程序的司法化。

劳动教养应当最终实现决定主体的中立化,最理想的主体是法官。劳动教养的审查决定程序应当完全实现诉讼化,申请对违法行为进行劳动教养的人处于控诉者的地位,被申请人处于被告人的地位,双方均有权聘任律师进行帮助,被申请人如果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国家应当为其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案件的证明责任在申请方,被申请人原则上不负证明责任,但其可以提供证据为自己辩解。经过充分的质证、辩论后,法院在听取双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裁判。双方对法院的裁判都有权利提出上诉。当事人在劳动教养的执行过程中有权获得律师的帮助,有权依法提出对劳动教养进行审查的申请。执行机关有义务每隔一定期限对劳动教养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符合解除条件的,依法向法院提出解除劳动教养。必要时,法院也可以应当事人申请而启动复查程序,决定是否继续对申请人适用劳动教养。

下载关于改革完善嘉峪关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改革完善嘉峪关市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