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环境治理管理制度
企业环境治理管理制度 为保护职工的人身健康和周边环境,杜绝环保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基本概念 1.1 毒害品: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本公司毒害品主要有氯、丙酮、三乙胺、一氯丙酮、1,1,3-三氯丙酮、氯化氢(无水)盐酸等。
1.2 粉尘: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吸入生产性粉尘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本公司一期不产生粉尘。
1.3 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以称为生产性噪声。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中规定: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 8 小时,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 85dB(A),对于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不足 8小时的场合,可根据接触噪声的时间,按接触时间减半,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增加 85dB(A)的原则,确定其噪声声级限值,但最高限值不得超过 115dB(A)。本单位噪声主要由机械设备运行产生,所有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均很低。
1.4 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和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本公司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出生活污水外不产生外排工业废水。
1.5 工业废气: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总和。本公司废气有害物主要为氯化氢制取盐酸吸收后残
留尾气、液氯库液氯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理装置处理后残留尾气。
1.6 工业废渣:在工业生产中,排放出的有毒的、易燃的、有腐蚀性的、传染疾病的、有化学反应性的以及其他有害的固体废物均属工业有害废渣。本公司危险固废主要有蒸馏残渣、污水处理污泥、废弃包装物。危害特性为有毒。
2、公司环境治理目标: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实现“三废”达标排放。
3、主要负责人对本公司的环保工作全面负责。安环部为公司环境保护管理主管部门,安环部有两名专职安环员。
公司各部门和每位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检举、控告。
4、生产车间,每月 30 日前向安环部上报本月污水排放月报; 5、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建设项目对环境有污染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6、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有关部门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施、设备。
7、根据有关标准,为岗位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装备。
8、环境治理主要措施:
8.1 禁止向雨水排放系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废液、工业废渣; 8.2 禁止在厂区内清洗油类、酸液、碱液或废液贮罐和容器; 8.3 罐区排污系统阀门平时要处于常关状态。排污时,严禁错开通往雨排的阀门;大雨时,先开通往污水池的阀门,将初期雨水排入污水池,地面无污油时,再将通往污水池的阀门关闭,打开通往雨排的阀门。本厂区目前无雨水排放口,原则上雨水污水统一进入污水预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8.4 定期进行环保技术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 8.5 各车间及时清理所辖区域内地沟、地井,防止杂物堵塞地沟、地井,造成污水外溢现象的发生; 8.6 搞好工厂绿化,改善生产区及周围环境。
9、本公司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按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组织,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环境保护应急预案。针对事故演练和实际处置过程中发现的预案中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修订完整。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应报县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10、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领导,接到报告的领导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在 1 小时内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接受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环境事故调查时,应采取积极主动配合的态度,严禁隐瞒、说谎和拒绝调查情况的发生。
11、各部门环保工作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围,定期考核。
第二篇: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一、锅炉按时要求检查并按锅炉定期检查意见书的要求及时维修。
二、设备运行中修理,定期停炉修理。
三、安全阀每年上报锅检所检验一次,压力表每年至少校验一次,锅炉仪表及保护装置每月检查调查一次。
四、锅炉附属设备定期加油保养。
五、锅炉每进行六年做一次试验。(水压试验时必须要求市锅检所检验人员参加)
六、每年锅炉干洁保养2次,湿洁保养2次。
呼和浩特市山水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企业办公环境管理制度
[键入文字]
办公环境管理制度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办公区域的管理,创造文明、整洁的办公环境,维护正常的办公秩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培育高尚的公司文化,提高办公效率,利于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在XXXXXX的员工。
第二章
个人办公区域环境管理
第三条
办公区作为公司日常办公及业务开展的场所,员工应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第四条
避免茶水、饮料、食物等污染地毯,垃圾、茶水等废弃物必须放置于指定的垃圾桶内,不得任意乱倒堆积。
第五条
员工应注意清洁、整理个人办公区域,并保持桌面的卫生及整齐。常用的办公用品及卷宗应置于办公桌抽屉或文件柜内。不提倡员工在办公桌面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物品。下班后要将办公椅放归原位。
第六条
办公卡位屏风内侧仅允许粘贴工作提醒便笺条、电话薄等,但需保持整洁,不影响整体美观,屏风外侧严禁任何张贴。
第七条 员工衣服请勿放在办公椅上,以免影响办公环境。
第八条
员工在上班时间严禁上班时间接待亲朋好友或与业务无关的客人、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和报纸、上网玩游戏、闲谈、睡觉等。
第九条
员工不得在办公区内打牌、下棋及进行其它类似的娱乐活动。严
[键入文字]
第四章
办公环境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访客原则上不允许直接进入办公区域。所有送餐、快递业务指定在前台统一办理。
第二十二条
请将桌面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待处理文件及已处理文件勿散放于桌面,及时归档于文件柜中。重要文件、资料、账册、报表等要随时妥善存放,防止泄露公司机密。
第二十三条
废弃物品请投放于垃圾桶内,无用的或过期的资料请及时粉碎。
第二十四条
下班后如无其它加班任务,员工不应逗留公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第二十五条 公司的一切物品,非经允许,不得私自携出。
第二十六条
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消防制度,爱护消防设施,不得随意搬动办公区域内的消防设备。
第二十七条
未经允许,严禁乱动电源或私自拉线、搭线。如发现电源插座、接线盒等处破损应立即通知前台。手机充电完毕,须及时拔掉充电器,以免引起短路、火灾、爆炸等事故。
第二十八条 办公区内严禁明火。禁止在办公区内存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性物品。
第五章
仪容仪表及着装管理
第二十九条
员工上班时间必须佩带员工卡。
第三十条
员工须注意仪容,要求着装得体、大方、整洁,以便于工作。第三十一条
男员工上班时间必须系领带。着衬衣时,不得挽起袖子或不系袖扣;着西装时,不得穿皮鞋以外的其他鞋类(包括皮凉鞋)。
第三十二条
女员工上班时间必须着职业套装,不得穿牛仔服、运动服、[键入文字]
第八章
就餐管理
第四十四条 中午12:00-13:00为午餐时间。禁止在敞开办公区内就餐,公司的2、3、5号会议室为指定用餐地点。
第四十五条 微波炉使用时间为早上9:00前,中午12:00-12:50,晚上18:00后。员工在使用微波炉前,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第四十六条 对未食用完的食物须即时带出办公区,严禁将带有异味的食物带入或丢弃在办公区内。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生效,各位员工应认真遵守本制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服装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轻纺有限公司
环境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加强我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保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环境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子孙”的工作原则。
第三条:搞好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以管处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使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做到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三统一。
第四条:全公司职工都有责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遵守本制度,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揭发;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
第二章
环境保护机构与管理职责
第五条: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在总经理领导下工作,环保办负责日常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环保办在管理环保工作中主要内容是:
1、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全面落实公司环境保护规划,保证环境保护与生产经营协调发展。
2、按上级要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公司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并督促实施。
3、审定公司有关环保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公司污染排放指标。
4、负责组织污染源的调查和企业环境质量评价,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做好环境监测和各类环保资料的统计、上报、建挡工作。
5、定期组织研究公司的环境状况,并检查、总结、评比各部门执行国家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等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6、定期向上级部门和工会汇报和提出环境情况及防治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情况;组织调查环境污染事故,负责追究污染事故的责任者,并提出处理
****轻纺有限公司
意见。
7、确定公司各类环保项目的实施;参加新建、扩建、改建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环境评价及评审工作,贯彻执行“三同时”的原则,并做好验收工作。
8、做好环境保护的培训和环境保护技术情报的交流,推广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和污染防治技术。
9、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推动清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环保管理员的职责
1、掌握公司环境状况,及时掌握和了解新的污染源,提出治理污染的措施,制定公司的治理污染计划。
2、督促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工作,监督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3、配合相关部门解决污染问题的纠纷。
4、借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媒介广泛进行环保政策的宣传。
第三章
防治污染的管理规定
第八条:认真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各部门每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防治工作,每年十一月份前向环保办上报下一年的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措施。
第九条:预防污染源的产生和积极治理污染源,要从加强管理、改革工艺、综合利用入手,严格控制生产中的污染的产生及排放。
第十条:对存在污染工作岗位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改善职工的劳动环境,减少对职工的身体危害。
第十一条:对各种油料要加强管理,消除跑、冒、滴、漏对环境的污染。第十二条:对噪声超标的有关岗位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第十三条:公司基建工程需要大量排渣时,应按指定地点倾倒。
第四章 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技改项目,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环境评价,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编写影
****轻纺有限公司
响评价报告或报告表的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建成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
第十五条:凡因生产规模,主要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等有重大改变,需修改环境影响报告时,必须报原审批机关同意。
第十六条:环境办在建设项目施工、试运转等过程中,有权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检查,建设单位应予以积极协助,并提供必要资料。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都必须有环保办参加;在试运转期间,建设单位要填写“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经环保办验收合格后发给“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产。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周围环境。防止对厂容和绿化造成破坏,竣工后因适当休整在建设过程中的受到破坏的环境。在施工中应防止和减轻粉尘、噪音、震动等对公司和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十九条:公司内大修项目在设计、施工和验收中,也要遵守“三同时”的原则。
第五章
环保设施管理规定
第二十条:环保设备是生产设备的组成之一,凡有环保设备的部门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第二十一条:生产部设备主管对环保设备应建立健全正常的维修、检查和考核制度,并定期对环保设备进行检修。
第二十二条:各部门对本单位配备的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维修、考核管理制度,做好原始纪录的建卡立挡。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不得任意停用损坏和拆迁环保设施,凡停止运行必须事先征得环保办的同意,环保设备本身问题或事故停车,应及时报告环保管理员,并采取应急措施,抓紧及早修复。
****轻纺有限公司
第六章
污染事故管理
第二十四条:由于管理不善,玩忽职守,造成污染,危害人民健康,致人伤残、死亡或对公司财产造成损失均视为污染事故。
第二十五条:污染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报告环保办,超过24小时不报者,按隐瞒事故论处。
第二十六条:环保办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污染事故登记卡。
第二十七条:发生污染的责任部门应积极配合公司环保办进行调查分析和技术鉴定,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经环保办审核后,向总经理及上级环保部门写出书面事故报告,并进行妥善处理。
第七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八条:凡在环保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给与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1、积极治理“三废”综合利用资源作出突出成绩者。
2、在避免重大污染事故中有突出贡献者。
3、积极植树、在绿化、净化、美化环境中有显著成绩者。
4、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治理污染源和减轻污染物排放贡献较大者。
第二十九条: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公司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1、在环保监测人员执行任务时,采用刁难、推诿等不正当手段者。
2、对于设置监测点、取样设施任意移动及损坏者。
3、不认真执行“三同时”原则及购买不合格环保规定的技术、设备者。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属环保办。
第五篇: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全面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建设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事故隐患分类
第四条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第五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 责任分工
第六条公司主管安全的公司领导责任分工。
(一)负责审批公司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项目;
(二)负责审批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第七条 各二级单位领导责任分工。
(一)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相关管理细则;
(二)组织并参加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和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对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逐级上报;
(三)按月组织研究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布置有关专业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隐患,组织制定相应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第八条 各部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隐患排查负责。
第四章 事故隐患的排查与统计上报
第九条 各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全面负责。
第十条 在事故隐患排查中,各单位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明确每台设备、设施、每个区域、部位事故隐患排查的责任人,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排查周期要求,对所辖设备设施、区域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负责,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上报安全科组织处理。
第十一条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分部门级、区域级和班组级三级排查制度,均建立“隐患台帐”,由上一级主管负责人进行检查和签认。
第十二条 各部门应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分别组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将工作开展情况按时限要求向上级领导和安全科汇报。
第十三条 对检查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应逐级进行登记或上报。
(一)一般事故隐患
1、班组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安全工作日志中;
2、当日不能解决的事故隐患由班组上报作业区,由作业区填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并明确整改时限、负责人和控制措施;
3、将事故隐患处理情况按时限要求向上级领导和安全科汇报。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和安全科。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4、防止发生事故的控制措施。第十四条 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按月、年进行统计,于每月初5日前,每年1月15日前向公司安全科分别上报上月及上一年“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度、年报表”
第十五条 各级部门有权对所管辖的专业范围内发现的事故隐患向责任单位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督促进行治理整改。由上级部门下达的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按时限要求及时整改并填写上报。
第十六条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单位,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业主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五章 事故隐患的治理
第十七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本着边排查、边整改原则,严格按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的要求,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治理整改,确保治理整改到位。
第十八条 一般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限期治理; 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组织专业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强制性监控措施,进行限期整改。公司安全科信息员立即进行网上填报并填写重大隐患登记表上报主管部门。
整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
(五)整改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在整改结束后,应及时向公司提出验收申请,由公司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现场验收,然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一条 暂时整改不了的事故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事故隐患治理整改。并根据其级别,分别由所在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主体为对应级别的负责人或分管部门。
第六章 事故隐患的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二条 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经单位申报、部门审核、公司批准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或上报,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若与上级下发的相关管理规定相违背,以上级下发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