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
近年来,***造船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党员干部在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党员职工在实现跨越发展中的模范作用,决战大洋、奉献大洋、建功大洋,创造了令业内惊叹的“大洋速度”,2007年跻身全国船企前10强、世界船企前50强,2008年实现产值55亿元,位列扬州工业企业百强前3强。去年下半年
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引导干部职工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苦练内功的契机,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科学管理之路,在寒冬中强健体魄,在逆势中把握机遇,推动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一、“强化”引导——凝聚共识“战”危机
在金融危机面前,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员队伍主力军作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应对危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一是研判形势危中寻机。组织开展“船舶产业形势分析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和公司管理层分析国际国内船舶产业发展形势,对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把脉问诊,使广大干部职工看到了金融危机下大洋的优势所在——位居世界前列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支撑,帮助企业明确了主攻生产集装箱船、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和液化石油气船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船型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提升了干部职工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二是苦练内功直面挑战。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危机应对与员工责任”系列讲座、开展“党员技能比武”、评选“功勋员工”、“技术能手”等活动,把素质提升教育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营造了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职工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意识,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整体合力。三是增强信心共克时艰。公司党委印发《上下一心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扬“大洋”精神,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共度难关。同时,着力塑造以“海的胸怀、浪的激情、水的奉献”为特色的企业“海”文化,引导全体职工立足更高的平台审视自我、站在更大的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的领域寻求突破,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岗位看成责任,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强化”服务——凝聚智慧“破”危机
危机表象是市场的较量,实质上是技术的较量、产品的较量。公司党委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为重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创优、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是组织科技攻关。按照“特、精、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组织顶级设计、工艺人才成功研发了16000立方米lpg液化气船,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该项造船技术并能够造罐的民营船厂;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own63型散货船,比同类船型提高了10%载货能力、降低了15%油耗,满足了客户节能环保需求,被誉为持有“绿色护照”的世界先进性船型。近日,公司与欧洲某航运企业一次性签订了16艘该型船生产合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实属罕见,公司生产计划已排至2012年,推动大洋实现了“弯道超越”。二是加快人才集聚。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党委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对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积极招引哈工大、江苏科技大等知名院校船舶专业人才,确保每年腾出5%的优质岗位给新进员工;帮助企业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和成长通道,先后制定了党员职工培养计划、“125”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每季度评比一次“大洋之星”,建立人才资源库,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多种方法,培养重用优秀人才,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已有20多名党员职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同时,积极为公司和高校院所牵线搭桥,推动产学研合作,现已与江苏科技大学博士团队成功共建了数字化船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三是广集发展良策。利用集团网站、《大洋报》开辟“企业创新论坛”、“企业发展大家谈”等专栏,号召全体员工踊跃建言献策。围绕公司生产、管理等工作,组织开展了“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建议369条,其中128条在生产实践中被采纳,为企业新增了数百万元利润。
三、“强化”管理——凝聚力量“化”危机
降本增效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公司党委充分履行“参谋员”、“监督员”职能,在降本增效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开展节约教育。根据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同程度资源浪费现象,组织广大员工开展岗位排查,并有针对性地举办“洞察成本、管控成本”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推行“成本领先型”竞争政策,增强全体员工
第二篇: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
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免费文秘
网免费公文网
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2010-06-27 22:43:1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2)
近年来,***造船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党员干部在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党员职工在实现跨越发展中的模范作用,决战大洋、奉献大洋、建功大洋,创造了令业内惊叹的“大洋速度”,2007年跻身全国船企前10强、世界船企前50强,2008年实现产值55亿元,位列扬州工业企业百强前3强。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引导干部职工把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作为苦练内功的契机,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科学管理之路,在寒冬中强健体魄,在逆势中把握机遇,推动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一、“强化”引导——凝聚共识“战”危机
在金融危机面前,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员队伍主力军作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应对危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一是研判形势危中寻机。组织开展“船舶产业形势分析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和公司管理层分析国际国内船舶产业发展形势,对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把脉问诊,使广大干部职工看到了金融危机下大洋的优势所在——位居世界前列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支撑,帮助企业明确了主攻生产集装箱船、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和液化石油气船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船型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提升了干部职工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二是苦练内功
直面挑战。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危机应对与员工责任”系列讲座、开展“党员技能比武”、评选“功勋员工”、“技术能手”等活动,把素质提升教育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营造了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职工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意识,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整体合力。三是增强信心共克时艰。公司党委印发《上下一心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扬“大洋”精神,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共度难关。同时,着力塑造以“海的胸怀、浪的激情、水的奉献”为特色的企业“海”文化,引导全体职工立足更高的平台审视自我、站在更大的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的领域寻求突破,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岗位看成责任,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强化”服务——凝聚智慧“破”危机
危机表象是市场的较量,实质上是
技术的较量、产品的较量。公司党委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为重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创优、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是组织科技攻关。按照“特、精、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组织顶级设计、工艺人才成功研发了16000立方米lpg液化气船,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该项造船技术并能够造罐的民营船厂;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own63型散货船,比同类船型提高了10%载货能力、降低了15%油耗,满足了客户节能环保需求,被誉为持有“绿色护照”的世界先进性船型。近日,公司与欧洲某航运企业一次性签订了16艘该型船生产合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实属罕见,公司生产计划已排至2012年,推动大洋实现了“弯道超越”。二是加快人才集聚。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党委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
要抓手,加大对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积极招引哈工大、江苏科技大等知名院校船舶专业人才,确保每年腾出5%的优质岗位给新进员工;帮助企业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和成长通道,先后制定了党员职工培养计划、“125”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每季度评比一次“大洋之星”,建立人才资源库,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多种方法,培养重用优秀人才,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已有20多名党员职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同时,积极为公司和高校院所牵线搭桥,推动产学研合作,现已与江苏科技大学博士团队成功共建了数字化船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三是广集发展良策。利用集团网站、《大洋报》开辟“企业创新论坛”、“企业发展大家谈”等专栏,号召全体员工踊跃建言献策。围绕公司生产、管理等工作,组织开展了“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共征
集到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建议369条,其中128条在生产实践中被采纳,为企业新增了数百万元利润。
三、“强化”管理——凝聚力量“化”危机
降本增效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公司党委充分履行“参谋员”、“监督员”职能,在降本增效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开展节约教育。根据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同程度资源浪费现象,组织广大员工开展岗位排查,并有针对性地举办“洞察成本、管控成本”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推行“成本领先型”竞争政策,增强全体员工
第三篇: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
造船公司党支部工作总结
近年来,***造船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党员干部在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党员职工在实现跨越发展中的模范作用,决战大洋、奉献大洋、建功大洋,创造了令业内惊叹的“大洋速度”,xx年跻身全国船企前10强、世界船企前50强,xx年实现产值55亿元,位列扬州工业企业百强前3强。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引导干部职工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为苦练内功的契机,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科学管理之路,在寒冬中强健体魄,在逆势中把握机遇,推动公司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一、“强化”引导——凝聚共识“战”危机
在金融危机面前,公司党委充分发挥党员队伍主力军作用,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使党组织成为企业应对危机、跨越发展的“助推器”。一是研判形势危中寻机。组织开展“船舶产业形势分析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和公司管理层分析国际国内船舶产业发展形势,对公司当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把脉问诊,使广大干部职工看到了金融危机下大洋的优势所在——位居世界前列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支撑,帮助企业明确了主攻生产集装箱船、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和液化石油气船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船型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提升了干部职工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二是苦练内功直面挑战。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危机应对与员工责任”系列讲座、开展“党员技能比武”、评选“功勋员工”、“技术能手”等活动,把素质提升教育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营造了人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职工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意识,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的整体合力。三是增强信心共克时艰。公司党委印发《上下一心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扬“大洋”精神,帮助企业破解难题、共度难关。同时,着力塑造以“海的胸怀、浪的激情、水的奉献”为特色的企业“海”文化,引导全体职工立足更高的平台审视自我、站在更大的空间谋划发展、着眼更宽的领域寻求突破,把职业当成事业,把岗位看成责任,不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强化”服务——凝聚智慧“破”危机
危机表象是市场的较量,实质上是技术的较量、产品的较量。公司党委坚持以服务企业发展为重点,创新载体、搭建平台,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创优、转型升级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是组织科技攻关。按照“特、精、专”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科技攻关突击队,组织顶级设计、工艺人才成功研发了16000立方米lpg液化气船,成为全国第一家拥有该项造船技术并能够造罐的民营船厂;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own63型散货船,比同类船型提高了10%载货能力、降低了15%油耗,满足了客户节能环保需求,被誉为持有“绿色护照”的世界先进性船型。近日,公司与欧洲某航运企业一次性签订了16艘该型船生产合同,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实属罕见,公司生产计划已排至2012年,推动大洋实现了“弯道超越”。二是加快人才集聚。人才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党委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对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积极招引哈工大、江苏科技大等知名院校船舶专业人才,确保每年腾出5%的优质岗位给新进员工;帮助企业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和成长通道,先后制定了党员职工培养计划、“125”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意见,每季度评比一次“大洋之星”,建立人才资源库,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多种方法,培养重用优秀人才,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目前已有20多名党员职工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同时,积极为公司和高校院所牵线搭桥,推动产学研合作,现已与江苏科技大学博士团队成功共建了数字化船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三是广集发展良策。利用集团网站、《大洋报》开辟“企业创新论坛”、“企业发展大家谈”等专栏,号召全体员工踊跃建言献策。围绕公司生产、管理等工作,组织开展了“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改进生产工艺、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建议369条,其中128条在生产实践中被采纳,为企业新增了数百万元利润。
三、“强化”管理——凝聚力量“化”危机
降本增效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公司党委充分履行“参谋员”、“监督员”职能,在降本增效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开展节约教育。根据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同程度资源浪费现象,组织广大员工开展岗位排查,并有针对性地举办“洞察成本、管控成本”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推行“成本领先型”竞争政策,增强全体员工的当家意识、责任意识。二是实施成本管控。公司党委牵头成立降本增效专题调研组,召开技术骨干座谈会、调研分析会,深入生产一线,研究排出成本控制关键点及控制目标,推行企业标准化生产,重点突出原材料成本控制,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原材料供应上下游一体化,减少了无谓消耗。三是优化人员配置。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情况下,公司党委帮助企业以生产流程、岗位为中心,按照扁平化管理、精干高效原则,设置基本岗位编制和可调节编制,根据岗位需要确定人员配置,确保将最适合的人放到最适合的位置,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篇:造船公司优秀女员工先进事迹
xxx同志1992年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同年7月被分至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工作,现任质量部理化焊接试验室主任,主要负责公司各型产品的焊接工艺研究、评定及焊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1993年—1995年期间,她协助开展了1000t油轮、79.9m集装箱船等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对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逐渐熟悉并把握。1995年后,她开始全面主持理化焊接试验室的各项工作至今。xxx同志从进入公司开始,就将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船舶建造行业的极大热情都融入到本职工作中,本着“学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的执着态度,积极奉献,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在军、民用船舶及钢结构等产品的建造生产中努力学习先进的焊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为确保公司所承建的各类产品的顺利建成做出了突击的贡献。
一、立足岗位,虚心学习,在船舶建造、钢结构生产中积极推广高效焊接技术
从“八五”期间至今,我国船舶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外船市更是呈现出空前兴旺的难得机遇,我国造船总量从XX年的346.6万吨(占世界份额1.6)快速发展为XX年的1212万吨(占世界份额17),仅次于韩国、日本,占世界第三位。随着造船、钢结构等总量的增加,势必要求各船厂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建造周期,而占总工作量30~40的焊接生产尤其需要采用先进高效的新技术。所以船舶总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高效焊接技术,半自动co2焊以其所具有的成本低、焊接效率高(是手工电弧焊2~3倍)等特点而成为推广的重点。公司将推广应用这一高效焊接技术的任务交给了xxx同志。从接到任务开始,xxx逐渐深刻地熟悉到这不只关系到黄船公司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造船业能否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从而在这项任务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她从各类焊接书刊、杂志上积极学习co2焊的理论知识,并亲自操作,通过不断摸索逐步把握了co2焊接的焊接方法及操作技术,为co2焊的推广奠定了坚定基础。1995年至今她共培训300多名co2焊工,分别取得了ccs或dnv焊工资格证书,同时她结合相关产品共进行了60余项的应用半自动co2焊工艺评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发了co2全位置自动焊、co2焊单面焊双面成形等工艺。使公司的高效焊接率从1997年的23.7上升到XX年的83.5,1996年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八五”推广应用高效焊接技术先进个人”的荣誉。
二、热爱国防建设事业,持续创新,刻苦攻关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军工企业,从90年代开始公司陆续建造了多型导弹护卫艇、导弹护卫舰等水面舰艇,在这过程中,xxx同志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材料,开展焊接新工艺研究并应用于实船建造中。
舰船传统的焊接方法是多采用手工电弧焊,具有焊接变形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为了缩短舰艇的建造周期,减少焊接变形,改善舰艇外观线型,在××h3型导弹护卫舰建造期间,公司提出把已在民用船舶建造中成功运用的co2焊接技术引入军用舰艇的建造,为此专门成立了上层建筑薄板装焊攻关小组。xxx同志是小组主要成员,开展了焊接材料选用、焊接设备定型以及b903薄钢板的平、立、横对接及角焊的co2焊和细丝埋弧自动焊工艺评定工作。这些工艺在实船使用后收到明显的效果,该型舰上层建筑的焊接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整体外观质量受到了上级机关、接舰部队及兄弟船厂的好评。
在该型舰的后续舰船建造中,公司提出将co2焊应用范围从上层建筑扩大到主船体。由于主船体结构复杂,在国内主要水面舰艇建造中从未使用过co2焊接工艺,所以需要做更多的试验来考查该工艺的可行性。为此,公司成立了“5306舰扩大lincone712c药芯co2焊丝使用的可行性工艺研究”课题组。此次研究的项目除一些常规的试验项目外,还包括了抗裂性试验这一从未做过的试验项目。在这种情况下,xxx同志仔细查阅资料、虚心请教专家,会同技术人员、军代表,做了大量试验工作,完成了所有试验项目。该课题在专家评审会上得以通过,使co2焊成功用于主船体角焊缝的焊接。
XX年初,公司预备承接国家高新工程项目,即xxx型导弹护卫舰,该舰是全新研制具有隐身性能的新一代主要水面舰艇,船体所使用的是新研制的材料。为了摸清这一新材料的特点,工厂开展了“xxx舰模拟试验分段建造”的研究工作。xxx同志负责新材料的理化复验、焊接原则工艺评定以及模拟分段实体性能解剖试验这一部分的具体工作,她积极学习新材料的标准,翻阅一些参考资料,带领科室成员完成这些试验,所有试验项目全部符合预定的要求,以实践证实公司具有承建这一新型导弹护卫舰的能力。XX年公司针对新型导弹护卫舰的开工建造,全面系统的开展了“xxx舰连铸907a钢适应性工艺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xxx同志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带领理化焊接试验室人员对连铸907a钢的原则工艺、焊缝返修、异种钢的焊接等项目分别开展了研究工作,前后共做了50多项工艺试验,测试了近500个不同参数提交给课题组,该课题在XX年10月专家评审会上得到顺利通过,并
于XX年获得国防科工委“科学进步”三等奖。
XX年,为在该舰推广应用co2焊,公司与海军工程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开展了“hh907fcw药芯co2焊丝上舰应用”研究,xxx会同其它人员一起完成了19项工艺试验,主笔编写了分报告“hh907afcw药芯焊丝上舰应用研究—基本力学性能及角焊缝试验”,并代表公司在XX年初召开的专家评审会上作报告,该报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同意该焊丝在xxx舰的上层建筑制作中使用。
XX年底公司又承担了国家应急项目--xxx铝合金高速导弹快艇的研制任务。铝合金焊接的主要困难是焊接过程影响因素多、焊接工艺复杂,焊缝易产生气孔、裂纹等缺陷,不易保证焊缝质量。这一技术一直是公司的一个弱项,在铝焊工艺及焊工人数方面都远远不足。重任又落到了xxx同志身上。她努力学习铝合金焊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从焊接参数、焊丝、保护气体、环境湿度等多个方面反复进行对比试验,及时总结,终于在产品开工前完成了所有的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在焊工培训方面,她虚心向专家学习,在短时间内把握了铝焊培训要点,学为己用逐批开展焊工培训工作,有84人次取得相应ccs或军检资格证书,有36人次取得ⅱ类以上资格军检证书。
XX年是科研任务相当繁重的一年,当年xxx被公司任命为xxxa型导弹护卫舰及xxx铝合金高速导弹快艇两型军品焊接攻关组副组长。她以更高的热情全身心的的投入焊接技术的专研工作中去。首先在某xxxa型舰将co2焊的使用范围从上层建筑推广使用到部分主船体的攻关工作中,她全程参与了三个co2焊模拟分段的制作,通过对比试验、不断改进,找出了最佳的工艺规范。在XX年5月召开的“hh907fcw药芯焊丝上舰使用方案”顺利通过了专家的评审,目前该焊丝已在a舰上得以扩大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在XX年公司“科技大会”中荣获一等奖。其次,在建造xxx铝合金高速导弹快艇时,为了摸索新工艺的适应性,解决焊缝拍片合格率不稳定及焊缝外观成形有待提高等等问题,她又主动深入到车间,指导焊工操作,边干边学习边提高,与工人、工艺人员一起不断摸索,及地总结固化好的操作方法和改进操作中的不足,并组织编制了《铝质焊接操作规程》解决了焊缝成形不够美观,焊缝x光拍片合格率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攻克了铝焊横对接焊气孔超标等船厂共同碰到的焊接难题,XX年她在半自动焊的基础上又开发了横、立对接自动焊工艺,使船体整体外观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产品的顺利建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信心保证。
三、坚持学习,勇于实践,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难题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在生产中在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切实为工厂解决难题是相当重要的。
612型海关辑私艇右侧艉轴在精加工过程中发现裂纹,如重新订货会严重影响该艇的建造周期,只好尝试采用清除裂纹后再补焊的方法来解决问题。xxx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带领焊工进行反复模拟,从焊材选用、预热和后热处理、补焊顺序、工艺参数等方面逐一加以推敲,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补焊工艺。采用这套工艺在实轴上进行补焊,解决了问题,为公司挽回了信誉。该补焊工艺随后也成功应用于45米海监船舵杆补焊等方面。
xxx铝合金高速导弹快艇在建造初期,铝板对接焊缝质量不稳定,焊缝易产生气孔。xxx在不断督促、指导焊工刻苦练习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也暗暗从铝焊丝、焊机、保护气体、铝焊工艺等方面查找原因。她积极深入生产现场,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外国焊机配的气流量表出气压力不足,使保护气体强度不够,保护效果大打折扣,改进了气流量表后,焊缝易产生气孔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类似以上的举例还很多,xxx同志通过其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行动被公司同事们称为“焊接专家”。虽然其在焊接专业的知识技能已达到同行业的领先水平,但xxx同志仍然坚持多渠道学习,非凡是坚持深入现场去验证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在与施工人员探讨交流过程中开阔了思路,使其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团结协作,交流共享,共同进步
理化焊试室承担全公司的原材料(包括各种钢材、型材、焊材、油料等)的理化检测任务,检测种类涉及到普通钢、高强度钢、铜、铝、钛等黑色、有色金属。xxx同志带领全室人员通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新方法,提高理化试验的准确性。在科室内形成了努力学习的良好风气,各成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有4人获得理化检测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1人评为高级技师、2人被评为高级工程师,为公司产品建造提供了准确的试验分析数据。由于工作突出,该室先后曾获得广州市qc优秀小组奖、公司先进班组奖、广州市“三八”学习型标兵班组等荣誉。
xxx同志在工作的同时注重不断的总结,将平时的心得写成论文发表在《黄船科技》、《焊接》等期刊上,得到同行的认同,XX年被推荐为广东省焊接协会理事。XX,xxx同志各方面表现突出,被公司评为“生产标兵”。经公司推荐,xxx于XX年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专业的工程硕士班,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顺利通过了全国统考及上海交大的专业课考试及面试,被正式录取。通过学习,使她在船体结构、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外语等其它相关学科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开阔了知识面。
焊接技术是一项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技术,随着新材料的应用,要开发与之相配套的焊接工艺,需不断地学习、提高。xxx同志时刻预备着迎接新的挑战!
第五篇:造船公司优秀女员工先进事迹
XXX同志1992年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同年7月被分至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工作,现任质量部理化焊接试验室主任,主要负责公司各型产品的焊接工艺研究、评定及焊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1993年—1995年期间,她协助开展了1000t油轮、79.9m集装箱船等产品的焊接工艺评定,对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逐渐熟悉并把握。1995年后,她开始全面主持理化焊接试验室的各项工作至今。XXX同志从进入公司开始,就将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船舶建造行业的极大热情都融入到本职工作中,本着“学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的执着态度,积极奉献,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在军、民用船舶及钢结构等产品的建造生产中努力学习先进的焊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为确保公司所承建的各类产品的顺利建成做出了突击的贡献。
一、立足岗位,虚心学习,在船舶建造、钢结构生产中积极推广高效焊接技术
从“八五”期间至今,我国船舶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内外船市更是呈现出空前兴旺的难得机遇,我国造船总量从20xx年的346.6万吨(占世界份额1.6)快速发展为20xx年的1212万吨(占世界份额17),仅次于韩国、日本,占世界第三位。随着造船、钢结构等总量的增加,势必要求各船厂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建造周期,而占总工作量30~40的焊接生产尤其需要采用先进高效的新技术。所以船舶总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推广高效焊接技术,半自动CO2焊以其所具有的成本低、焊接效率高(是手工电弧焊2~3倍)等特点而成为推广的重点。公司将推广应用这一高效焊接技术的任务交给了XXX同志。从接到任务开始,XXX逐渐深刻地熟悉到这不只关系到黄船公司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国造船业能否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从而在这项任务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她从各类焊接书刊、杂志上积极学习CO2焊的理论知识,并亲自操作,通过不断摸索逐步把握了CO2焊接的焊接方法及操作技术,为CO2焊的推广奠定了坚定基础。1995年至今她共培训300多名CO2焊工,分别取得了CCS或DNV焊工资格证书,同时她结合相关产品共进行了60余项的应用半自动CO2焊工艺评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发了CO2全位置自动焊、CO2焊单面焊双面成形等工艺。使公司的高效焊接率从1997年的23.7上升到20xx年的83.5,1996年获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八五”推广应用高效焊接技术先进个人”的荣誉。
二、热爱国防建设事业,持续创新,刻苦攻关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军工企业,从90年代开始公司陆续建造了多型导弹护卫艇、导弹护卫舰等水面舰艇,在这过程中,XXX同志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材料,开展焊接新工艺研究并应用于实船建造中。
舰船传统的焊接方法是多采用手工电弧焊,具有焊接变形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为了缩短舰艇的建造周期,减少焊接变形,改善舰艇外观线型,在××H3型导弹护卫舰建造期间,公司提出把已在民用船舶建造中成功运用的CO2焊接技术引入军用舰艇的建造,为此专门成立了上层建筑薄板装焊攻关小组。XXX同志是小组主要成员,开展了焊接材料选用、焊接设备定型以及B903薄钢板的平、立、横对接及角焊的CO2焊和细丝埋弧自动焊工艺评定工作。这些工艺在实船使用后收到明显的效果,该型舰上层建筑的焊接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整体外观质量受到了上级机关、接舰部队及兄弟船厂的好评。
在该型舰的后续舰船建造中,公司提出将CO2焊应用范围从上层建筑扩大到主船体。由于主船体结构复杂,在国内主要水面舰艇建造中从未使用过CO2焊接工艺,所以需要做更多的试验来考查该工艺的可行性。为此,公司成立了“5306舰扩大LINCONE712C药芯CO2焊丝使用的可行性工艺研究”课题组。此次研究的项目除一些常规的试验项目外,还包括了抗裂性试验这一从未做过的试验项目。在这种情况下,XXX同志仔细查阅资料、虚心请教专家,会同技术人员、军代表,做了大量试验工作,完成了所有试验项目。该课题在专家评审会上得以通过,使CO2焊成功用于主船体角焊缝的焊接。
20xx年初,公司预备承接国家高新工程项目,即XXX型导弹护卫舰,该舰是全新研制具有隐身性能的新一代主要水面舰艇,船体所使用的是新研制的材料。为了摸清这一新材料的特点,工厂开展了“XXX舰模拟试验分段建造”的研究工作。XXX同志负责新材料的理化复验、焊接原则工艺评定以及模拟分段实体性能解剖试验这一部分的具体工作,她积极学习新材料的标准,翻阅一些参考资料,带领科室成员完成这些试验,所有试验项目全部符合预定的要求,以实践证实公司具有承建这一新型导弹护卫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