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昌市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新农村新村官新思想)
许昌市大学生村干部调研报告
—新村官、新思想、新农村
姓
名:聂任职岗位:长葛市南席镇大王庄村担任职务:村支部书记助理
德
义
内容摘要:大王庄村是以传统种植为主导的典型农业村,人多地广,以劳务输出、个体木条加工及养殖为辅助,集体资金基本没有,村个体养殖及木条加工户因科学技术缺乏,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其经济发展缓慢,根据大王庄村情出发,我有以下几点想法:首先要加强党的基层建设构建和谐农村。最近镇党委、政府突出重点抓好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一问双述双评三公开”工作,实现“两委”班子更好为人民服务,落实党务、政务、财务公开,营造良好的干群及群众与群众的关系;其次要促进创业机制,解决村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加大劳动培训力度,引进专家传授科学种养技术,鼓励创业的同时村“两委”要选好项目,为农户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重点落实好农产品“订单”合同制度。同时争取把个体木条加工、养殖户各自联营生产,形成产业规模化;再次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让科学文化知识“三下乡”,把科技培训落实到村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扬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做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目标“链”,推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的工作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党风廉政
和谐农村
新村官、新思想、新农村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的大学生,我积极响应许昌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及公示,进而进入培训名单,最终被选聘到长葛市南席镇大王庄村任书记助理,从10月21日至今,我来到南席镇大王庄村有近两个月时间了,通过参与大王庄、拐子张、仝庄、尹庄、马武、张子店、胡街等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和协助镇领导搞好大王庄、张子店、拐子张、尹庄、仝庄、马武、古城等村的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利用自己专长提前做好《选举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做好海选及候选人选举准备工作;在11月21日至25日受镇领导指派协助县农机站,由赵建荣同志带领下到南席镇套楼、李庄、西辛庄、贾庄、游罕、方于、曹碾头、山郭、杜庄等村实地考察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初步规划工作;在11月27日至30日受镇领导指定协助县公路局,由刘林森同志带领下做好李庄、山郭、西辛庄、曹碾头、贾庄等村2号路两侧的绿化带测量工作,同时来镇期间我虚心向镇同志、村“两委”成员及大学生同事讨教大王庄村情,了解到南席镇镇情及大王庄村情村貌、民风民俗等;与此同时我通过实地进村工作了解二十多次,认真走访村民60多户,三次组织开展普法教育座谈会,选举前在村做了关于选举方面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期间带领党员同志共同学习了党章的部分内容,深入进行了对大王庄村调研学习,据所了解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王庄村位于长葛市南席镇西南部,全村共有280多户,耕地面积1411亩,分6个村民组,一组260人,二组180人,三组170人,四组146人,五组200人,六组180人,合计1136口人,主要为汉族。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南与尹庄村为邻,东与刘彦庄为邻,西与马台村为界,北与拐子张村接壤,于2000年修建“团结路”村村通公路,贯通村南北,南起教门庄,北接长兴路,全长4公里。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村区公路较发达,距许昌市区、尉氏县城及长葛市区分别约35公里左右,206公交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村“两委”成员中35岁以上,占委员总数的10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人,占委员人数的50%,村的“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建立了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村现有中共党员共31名,1名入党积极分子,但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上还有待加强,党员年龄老龄化结构严重,其工作积极性及热情不够高,工作稳重但不够大胆,未能充分发挥吸收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抱负的优秀人才加入村党组织工作,同时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理解不到位,加之该村党员人数不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占村人口的25%,后备干部培养条件不够成熟,使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
本村所处位臵属大陆性气候带,年均气温14.6℃,年日照时数2063.7小时,年均降水量687.7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福利河自北向南穿村而过。年均积温5240℃,无霜期218天,土质为褐土、潮土,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是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对发展粮食生产十分有利,农户以传统一麦一玉米为主,群众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其次有红薯、大豆等。该村在家以木条加工有50多户,但尚未形成规模,常年养殖户有20多户,以鸡、猪为养殖品种。
二、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有部分的个体木条加工、养殖为辅。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木条加工及养殖业为辅助。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1)解放思想程度不高。农民安于现状,没有改革创业新思维是制约村经济增收的主要原因。
(2)物价上涨,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被农民生活成本相应提高及化肥、农药、柴油等其它农资源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实际收益并没有提高。
(3)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种养技术不高,市场价格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农民增收困难。
(4)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
(5)农民负担情况。税费改革政策、粮食直补及养殖补贴资金执行到位,不存在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群众的主要支出是教育、就医、农资、日常生活开支等。
三、现状情况
1、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在政府支持下,修通了贯村南北的“团结路”,计划未来两年内村内主干路将硬化改造,构建一个干净便捷的交通网,使村容村貌得到更加和谐美好。
2、政府投入资金。首先在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引导下,新农合政策将农户纳入医保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难问题;其次在10月份开展的良种补贴措施工作,广大农户购到放心优质麦种,现幼苗长势较好,使农民积极性大大增强,为明年的粮食丰收打下基石,发挥了农业大村的作用;再次11月份开展的养殖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鼓舞了养殖户发展致富及近期镇政府与新农村合作社联合,鼓励部分贷款创业,解决了搞养殖、木条加工及科技种田部分资金等问题,同时实行“一对一”帮扶政策带动村民致富。
3、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单月康检的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
1、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对策:首先充分利用南席镇大王庄村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及农业经验丰富优势,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大力支持畜牧养殖业和木条加工生产,开拓农村市场,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如小麦有百农AK58、中麦16等,玉米有张玉9号、中科4号等,大大增强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本村坚持引进新技术,发展规模养殖业和木条加工业,在行动上不断走访重点农户,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思想上重视聘请专家对种养业生产技术进行手把手传授,提高村民的种养技术水平,调动村里的技术好手,对出现困难的村民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把我村的种养业和木条加工业做大做强。其次针对大王庄村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小农”意识浓厚等因素,对症下药,解放思想,组织协调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走出去参观学习,有针对性地聘请有关专家进村培训授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构筑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再次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村“两委”要合理有序的组织签订好劳务合同,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大城市、走向大市场,学习技能,增长阅历,让大王庄村走上输出劳动力引入生产力的致富之路。
2、本村是农业大村,受气候影响较大,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村,一旦遇天旱,庄稼减产严重,严重的旱情制约了本村的发展,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对策:大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排灌设施建设力度,做好防汛防旱措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配套设施,早日解决本村靠天吃饭的历史。
3、沼气建设迟缓。
对策: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大力推广沼气等新型能源对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社会,加大扶持力度,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4、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村民安于现状,进取精神不足,文化生活贫乏、单调,闲暇之余没有相应的好地方消遣,大多数把精力寄托在打牌、打麻将上。
对策:搞好文化大院建设,开展好远程教育及新农村创建活动,多宣传文明新风,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增强先进带动效益,利用村部夜晚及周末空闲的场地,召集村民进行科技兴农知识培训、普法教育学习等。同时以向国家申请资金、村民集资等形式为村配健身场地设施、配臵电脑及建科技兴农图书馆,这样一来,既加强了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村民间的沟通,增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减少邻里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利于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五、根据村情实际和自身条件结合,下一步我将根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政策方面作如下工作思路: 第一,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配合农业生产,制定好农业结构方案,引科技,分层次地优化调整我村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化的活力,科学选种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效作物,鼓励科技种植玉米和小麦,努力做好土地的传统优势,依靠科技搞好种养业优化生产,积极推进畜牧养殖和木条加工户连片规划建设,以市场为导向,选好项目,为农户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加大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支持,重点落实好农产品“订单”合同制度。
第二、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生活要富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增加农民收入须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如引进企业投资,做好种养业和木条加工业规模化、制度化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村“两委”班子要组织做好劳力资源的输出,把村剩余劳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收入。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对种养业补贴政策,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第三、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方面。开展文明宣传,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作好科技兴农培训、劳动力技能培训及普法教育学习等工作,申请政府资金建体育健身场地及科技兴农图书馆等,搞好文化大院公共设施建设,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尊重农村风俗习惯,加大治安巡逻力度,为构建和谐文明乡村而努力。
第四,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争取更多资金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通路、通电和水利建设,把重点几个脏、乱、差的地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一池三清五改五化”(建沼气池、清理粪堆、清理垃圾、清理秸秆柴草、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陈规陋习、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活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治理乡村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生活舒适的新农村,为广大农民打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第五、管理民主是加强管理制度化保障。以村党支部为基层组织阵地,作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搞好村管理,带领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双述双评三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做好村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构筑人民当家做主的和谐环境。
第六、永远跟党走是我工作的信念。首先我会把自己所学与村实际结合,多下村多学多问多动手记录,做好“五勤"即眼勤--多细心观察身边村情,腿勤--多下村多走访,脑勤--多想办法带动村民发展,口勤--多问及多文明礼貌用语,手勤--多动笔记录,让农村工作做得全,做得细,做得深,做得牢。其次摆正位臵、做好配角、当好参谋,把大王庄村作为自己的“家”去爱,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做到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当好参谋和助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开展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再次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就意味着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服务奉献,勇争一流上岗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于首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协助“两委”班子拓宽和疏通民主渠道,虚心真诚地听取同志意见,做到先学习,再学习,再学习的工作态度,多和大家交流思想,努力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总之,作为大王庄村支部书记助理,一名普通的“村官”,我将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情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真正投身到新农村工作中,做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调研,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了解农村、农民、农业,用心、用情、用智慧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带动村民致富,与农村干部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积极为村“两委”建言献策,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认真做好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村更好服务,发挥自己的各方面特长,争取给大王庄村带来新思想、新思路、新风尚,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新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做出实绩推动村经济发展,为大王庄村早日成为一个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新任职调研报告
关于大庄乡马庄村现状和发展出路的调研报告
江北县大庄乡马庄村谷江华
马庄村位于江北县大庄乡政府南5公里,滏阳河西岸,大约有2000多人口。一直以来,马庄村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里没有大的企业,也没有其他致富的产业,人均收入比较低,是一个贫困村。目前我们村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尽快、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我对我们村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和调查。现在我把我了解的一些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村里凝聚力不够,村委班子威信不高。由于长期以来,村委班子不稳定,村干部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不管谁上台,都没有做出一些成绩,让群众比较失望;另外村里姓比较杂,加上思想比较保守,眼界也不够开阔,老是不能形成一股劲,做什么事都是一盘散沙。这就造成村经济发展缓慢,有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实执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从领导干部自身抓起,树立村委班子良好形象。做为村干部办事要首先为村民着想,多为村里做实事、好事,不能因为有困难而退缩,也不能因怕得罪人而不作为。党员干部做什么都要起带头作用,只有带头的做的好,群众才会跟着做,也才能把大家整合起来,形成一股劲,才能促进村里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二,马庄村属于传统农业村,没有优势产业,村民致 1
富路子少。现在的农村的青壮年在村里没有用武之地,他们不选择在家里搞农业生产,而都是出去打工挣钱。而这就造成了农村普遍存在缺乏劳动力的现象。留在村里务农的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这一部分人都是靠以往的经验种地,而且在劳作的时候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意识弱、效率低,随着土地、气候、作物、害虫等的变化,在农村务农发部分人早已不不能适应现在农业的发展,也造成村民致富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先集中一部分想致富、有能力的人把特色产业搞起来,然后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这期间,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走进来,让村民的思想活起来。我相信,只要在农村有施展能力的空间,年轻人就不会往外走,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村里留住人,才能实现大发展。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合适的产业和发展模式。
第三,还说农业生产问题。现在农村进行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率地下,作物产量低,费时、费力、收入低。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他们学习能力差,工作效率低,是“在家闲着没事种点地”,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的效率很低。目前的农业生产,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每家的地还都不集中,造成浇地不能集中浇,打药不能集中打,收获也不能集中收获,浪费很多人力、物力和
资源。在劳动力差的家庭甚至无法浇地和打药,使作物产量很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目前在农村有一部分人专门以每亩每年200到400元的价格租种别人的地,但都规模很小,也缺乏科学的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想打规模的把土地资源整合起来,是在村委的领导下成立一个专门的小组,组织一些有能力的人专门负责农业生产;或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来村里承包土地进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土地的整合,这是一个大问题,具体事项还要认真的研究。土地的整合,是现在农业发展的趋势,因为只有农业规模化,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信息化,才能大范围的推行新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正所谓“要想富,选好路,大规模,靠科技,高投入”。
第四,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马庄村现在仅有一条公路,而且也是10多年前修的一条通往村外的路,坑坑洼洼,与土路无异。村里的街道也还都是土路,只要一下雨或者下雪,这个村基本就与外界隔绝了,给村民务工、干农活、信息交流造成极大的不便。村里的路面急需硬化——前马庄村路难走在当地路人皆知。今年从乡里得知即将在我们村修路,但是却一直协调不好,难以落实。去年,我们村通上了水管,解决了多年来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获得的村民的称赞。我想,所有的村民,他们是希望能够修通路的,只是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争取公路早日开工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马庄村没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村民们也基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关键是宣传。在前两年,村里还有一个秧歌队,但现在,村民的业余生活基本就是在麻将桌上度过。这不仅使很多人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也造成了群众精神粮食的匮乏,甚至引发了很多家庭、社会问题。因此我感觉,村里有必要设置一个图书馆,使群众能够方便地接触到各种信息和知识;搞一个电影放映室,增加群众的娱乐生活。通过一些积极地措施,使群众有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增加村民的文娱方面的活动。群众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减少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也才能让人们有意识、有时间去想一些致富方面的方法。
第五,农村住宅规划。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村周边“放宅子”建房,而在村中间的老房子,却没人翻盖,无人居住,造成“空心村”现象。在村周边盖的房子,大多都是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基本都没有宅基证。这种占用耕地盖房子的现象有很多,比较乱,也不好管。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向村民们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要解决村中闲置宅基的状况。目前来说,统一规划建房不现实,但是只要把路修好,把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都建好,鼓励群众在村里盖房,而且
在村里建房子还能增加安全感,我相信,只要把工作做好,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能够得到缓解。
第六,计划生育问题。在调查中我发现,最让干部头疼的问题是计划生育,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也是计划生育。在农村,特别是在发展比较落后,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不好做,难以顺利开展。计划生育是国策,从上到下贯彻执行的力度都很大,为什么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不好开展呢?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在农村,农民思想普遍比较保守;二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要想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先让村民富起来;要想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也必须先把村民富起来。当然,没有积极地宣传教育工作,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村民富起来了,他们才能够有精力和时间见识外面的知识和世界,也才能接受先进的思想,从而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想法,支持计划生育工作。
综上所述,在农村,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做工作要有轻重缓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做调研的时间不是很长,有些问题可能不是很透彻,也不是很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够成熟,但我在今后的工作,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扎实苦干,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农村服务,尽我所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我县农村发展做贡献。
2010年4月25日
第三篇:村干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本人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为更好的领会中央政策,使
之与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人对任职村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现状
根据村五年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本人选派到该村后,迅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东面与105国道相连并直达火车站的姚关大道即将完工,村民劳作经商进出方便。中心村136户农户集中居住,并形成街道,路灯设施齐备,闲瑕时间农户可以在街头农民公园散步,聊天,其乐融融。位于中心村东面的村部宽敞净洁,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农民学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计生服务室等样样齐全,成为村民学习、娱乐、共商农村建设的陈地。新落成的村级卫生室,人员、药品齐备,并积极加入新农村医疗合作,农民享受到
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农村经济较为发展。农民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积极做好“山上、田里、庭院、市场”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数个运输公司。利用荒山,兴办轮窑厂,一方面解决几百人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农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积极发展优质稻生产,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产业结构。利用山林资源,兴办数个竹木半成品加工厂,让“绿色银行”为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态示范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阀林木之后,不忘栽种,使森林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积极推广“一池三改”,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使用清洁能源,保持清洁水源,共同维护清洁家园。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能照搬他村发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规划,要有让农民赞成的规划,要有让农民参与的规划。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要有一个团结、奋进,能吃苦的领导集体。通过集体学习中央政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规范民主管理。实践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识的事情,就能办成、办好,同时又促时了村支两委和党员干部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种渠道向农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有时农民对中央的政策了解的比较偏面,需要村支两委和党员率先垂范,并向农民宣传好中央的惠农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农户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否则仅靠村干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艰巨任务。
四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础,把各项基础设施建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向外多宣传,利用好自身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多方吸引资金和技术,发展其他产业。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基本改造亟待解决。村境内农田参差不齐,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气力清淤,耗费了农户大量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打算应着力进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业经济发展较为粗放。农户对林木圆竹的加工仅是半成品,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不高。林木加工点分散,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经济联合体和协作组织,存在互相压价,亏损经营的情况。
三是饮水问题。由于90年代村内建有小型钢厂,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极不方便,现村内有自然河流穿村而过,在中心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有利于
农民生产、生活,但目前缺乏项目资金。
四是村内道路需要继续建设。中心村道路与村部东面姚关道之间的2.3公里道路虽有路基,但一到阴雨天,泥泞难行,为部分村民出行带来一定困难,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优势地位,该道路需投资40余万元,依本村村民筹资建设暂无可能。村内8个村民组之间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岖不平,为农民劳作、生产、生活带
来较大阻碍。
五是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中心村聚居村民较多,因此产生的生活垃圾也较多,加之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随处堆放、乱倒现象没有有效改变。在加强宣传的同时,需要设置垃圾箱,安排专人清洁街道。
六是村级卫生室设施不健全。虽然村级卫生室已启用,并有4名医师,但卫生室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在有92%以上的农户加入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下,诊疗设备显地力不从心,应对广大农户的保健就诊还相当吃力。
七是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较高,农民有一定经济压力。在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在惠农政策和资金上向农村均倾斜较大,农民的积极也非常高涨。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需要自筹相当大的资金,比如“沼气池”配套的“一池三改”工程中,国家全力支持利用绿色能源,投入800元/池建设沼气池,应该是非常优惠,但农民需配套投入700元左右,如进行“一池三改”工程,农户需要建猪圈、厕所等,每户农民需配套投入4000多元,给农民带来一定压力。
五、发展建议
(一)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收入。
场主要发展壮大村民运输公司、煤炭公司等,引导农民成立多种经济协会,以竹木加工、优质稻种植为龙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开展“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工作,为输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2、年年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街道500米路面柏油浇注工程。
3、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至姚关大道的中心村主干道2300米的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4、下半年基本完成村内8个村民组“组组通”沙石路面工程。
5、下半年完成中心村自来水厂建设工程。
6、上半年完成组组通有线电视工程。使全村100%农户通有线电视。
7、年年下半年进一步健全村卫生室建设,拥有医师4名,至上半年使100%村民享受到合作医疗。
9、年年底完成全村100户沼气池建设工程,节约能源、绿化环境、减少生产成本投入,享有绿色能源。
10、底完成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增加示范小学办学资金,增加师资力量,让教师留下,教好课。
(三)围绕“乡风文明”目标,扎实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设立并健全多种村民活动场所,如图书室、娱乐室和培训室。在其他村民组完善“三小”活动阵地(即党小组、村民小组、计生小组),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
2、以实现“平安关山”为目标,开展“综治三包”活动,成立禁赌、禁黄小组;实现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盗等违法犯罪现象。于年年底在关山村建立巡回法庭和警务室。
3、开展“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倡导村民学文重教、崇尚科学,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新风尚。
(四)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
1、年年起开展“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院、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在各个中心村建垃圾焚烧池,成立环境督导队,使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户户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美化。年年底完成中心村“穿靴带帽”工程。
2、底完善中心村街头农民公园建设,在进村路旁栽种绿化树、整修下水道,在街头三角公园建体育活动器材。
(五)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1、坚持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事项的决策,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2、规范民主管理。一要规范公开形式。在村部建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单、下组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确保村民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和监督权。二要规范公开内容。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山林耕地企业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救灾物资发放等内容向村民定期公开。三要规范公开时间。根据公开内容按照性、常规性、临时性、即时性进行公开。四要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实施、落实和监督。由村务监督小组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落实的情况后向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汇报。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XX村位于河北省XX市XX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不断加速,富裕后的农民追求健康文明的幸福生活,对农村的文化卫生、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条件提出了新要求。我到村任职后,根据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对村内多个石料厂、白灰厂进行了走访调研。
一、调研发现的问题
1、安全隐患:近期国内其他地区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已影响到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我村内个别企业也有一定的安全生产隐患,如部分设备老化、火药的安全存放问题、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不高。
2、环境污染:石料厂、白灰厂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了粉尘污染,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村民对生活环境、生活品质有了较高要求,环保问题已日益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3、手续繁杂:个别经营者反映办理证件过程比较困难,办理手续繁琐复杂,极大的影响了生产进度,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解决的途径
1、专职负责,预防隐患: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问题,村集体应派出专人负责,定期对各厂进行检查并督促他们进行整改,把安全隐患遏制在襁褓中;同时定期对员工就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保证生产安全进行。
2、洒水防尘,关注健康:对于村民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安排每天对街道进行晒水除尘,并根据天气情况增加洒水次数;同时鼓励村民在道路两旁种植防尘除尘的植物,吸附灰尘。
3、绿色通道,服务企业:根据石料厂、白灰厂经营者反映的证件办理困难、手续不健全等问题,村领导应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提高人民收入,切实做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政策并有效地实施,我相信一定可以大大改善村民的工作生活环境,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安溪县龙涓乡玳堤村书记助理黄勇传 2009年8月,我开始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进村一年多来,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本村村情,对玳堤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调研报告,我发现了本村发展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讨论,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
一、玳堤村基本概况
1、基本情况
玳堤村,位于龙涓乡东北部偏北,东与安美村毗邻,西与福都、福黎村接壤,南与山后村相临,北与钱塘村和芦田镇招坑村交界,距乡政府6公里。海拔600-800米之间,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均温度17.6℃,无霜期290天。村内多数为李姓,至2010年底,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965户,总人口3610人,其中党员62人。据统计我村有水稻田300亩,农地600亩,林地5000万亩,茶园3000亩;果园530亩,品种为柿、梨、桃、李、香蕉。村民以种植茶叶为主,兼顾种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2010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是土地管理,年创50万元。全村外出务工人员600余人,年总收入1800余万元,外出劳动力不但增加了收入,学习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带动了我村经济发展壮大,加快了我村富民目标的实现。
我村一直坚持“放开、扶持、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目前我村辖区内建有茶叶城一座,占地面积达150亩,一座藤艺加工厂位于茶叶城边,还有一座茶叶加工厂和一处养猪场。这些本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带动本村劳动力100多人从业。
2、历史与自然状况
明清为龙涓里玳堤乡。民国属龙涓乡玳堤保。解放后,先属龙涓乡,后为玳堤乡,1958年2月仍属龙涓乡玳堤小乡玳堤高级社,1985年11月属龙涓人民公社福都大队,1961年8月析出为玳堤大队,延至1984年7月为龙涓乡玳堤村。
1939年创办学校,1950年为玳堤小学,1988年建校舍1座600平方米。1997年,翻建小学教室12间,宿舍16间,2007年扩建学校,完善设备,学校总建筑面积1992平方米。2000年建村委会一座,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969年建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70千瓦。2007年,拓宽硬化344县道玳堤境内公路长2.4公里,水泥路面宽14米。
3、基层组织建设
玳堤村共有党员62人,村两委成员12人,在村书记李文发、村主任李锦镇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村委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步伐,扎实推进了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至今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乒乓球室,广播室等保证了村民全身心的投入经济建设工作中。今年来我村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工作,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制度。经过努力我村成为我乡党风廉政建设的试点村,加快了基层组织建设步伐。
4.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玳堤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以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发展,以村容村貌和路容路貌的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切实改善柴湾村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广大群众发家致富,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做好茶叶生产工作,努力实现茶叶富民目标。通过积极引导茶农转变经营理念,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并组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村两委干部定期走访茶企、茶农,探讨产业发展之路。在通过开展茶农茶叶种植、初制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全村广大茶农经营茶园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产值,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村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村两位委抓住“村村通”机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资60万元,新修硬化村级公路2公里,拓宽修建村级道路土路面4公里;为了解决群众遇到强降雨天,茶园、屋舍会被溪水淹没的问题,2010年,我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在筹资筹劳和上级资金补助下,年底前我村顺利完成了山坪至深内长5公里的河道清理并拓宽为3米;2009年以来按照文明、卫生、科学的内容,要求加快户厕改造力度,我村对露天粪缸进行整治取缔,通过村两委的努力,我村厕改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为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我村结合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评比活动,经常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建设,利用村级各种会议开展法律法规社会道德教育,弘扬新人新事,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结合创建安全示范村,开展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我村今年来无重大事故,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民兵工作、征兵工作、妇女工作都较好地完成。
二、玳堤村发展状况和分析
1、经济发展概况及分析
从我村的经济收入和来源看,我村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渠道单一;从经济发展的格局看,小农分散型经济占比较大,与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有很大差距。从对我村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个人感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了我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茶叶经济发展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茶叶种植作为带
动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大多数茶叶种植户都是小农型的分散种植,小型、分散种植模式成为了发展规模茶叶经济的颈瓶。专业化、高效化、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如今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真正潜力所在。而我村目前的农业格局则仅仅是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上迈出了一小步,与规模化、专业化、高效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村居更大的跨越发展。目前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土地管理费用。集体资产总额少。无其他集体经济来源,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无疑直接影响到我村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和公用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无经济收入而搁浅。薄弱的集体经济无法支撑我村较大的跨越发展,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的运转。
(3)、部分村、组干部工作热情不高。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工作复杂、报酬低,工作难做,干部难当,工作积极性不高。
(4)、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成员年龄结构老龄化,青年人外地务工,党组织活动开展困难。
(5)、通往各组的道路泥泞,急需修建通往村民家门口的水泥路。“要想富,先修路”,村里泥泞的小路限制了本村与外界的沟通,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
(6).居民思想观念落后,精神生活单调乏味。村中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先进文化传播的氛围,消极落后思想观念得到滋生繁衍。突出表现就是重男轻女等现象丛生,超生欲望强烈,导致“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局面。
2、整改措施及意见建议
(1)、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同时,积极引进多种经济增长渠道,打破单一性的发展格局。以我村的现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服务业是我村发展的一条极好出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会给我村的服
务业经济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村里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起色。建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将有意向的项目尽快落实,带动本村经济发展和就业。
(3)、针对部分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a、加强干部学习。采取理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村干部进行基本理论、政策法规、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农业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提高村干部队伍依法施政的水平,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能力。
B、适当改善村、组干部待遇。采取灵活的方式,如根据各个村干部负责的工作的开展情况,根据个人工作业绩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拓宽信息渠道,壮大村级经济。首先,要加强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面对时时处处产生的大量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管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其次,要真正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并努力将其落到实处,善于和农村的致富能人保持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把获取致富的信息反馈给农民。再次,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指导农村工作的作用,扩大信息的来源。
(5)、鉴于现阶段农民文化偏低的实际,为了让农民能够学得进,用得上,在送科技进村入户的培训工作中,注重改进培训方法,采取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讲解与参观大户,由大户现身说法,深入农户进场指导等方法进行,应该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6)、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自身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通过镇区工业园区集体厂房的出租
不断扩大集体经济收入。
(7)、尽量多的组织村民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使村民远离不良风气,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普法教育活动力度。鼓励村民学法、懂法、用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村居。
这是我到村任职以来,通过与村干部的交流,对村民的走访,及自己日常工作时的所闻所见,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完成的调研。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我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就应该创新思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引进各种优秀人才资源,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努力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迈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全村经济发展的全局,进一步深入群众当中,从广大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和谐、进步、发展的新玳堤村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