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建扶贫调研述职报告
党建扶贫调研述职报告
党建扶贫工作是机关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贵州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黔西南又是贵州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地区。20xx 年 5 月 15 日至 21 日,中直党校 20xx 年春季班第四支部在冯源副校长、组织员朱磊老师的带领下,赴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展调研。调研组成员来自中央纪委、中央办公厅、中联部、中央统战部、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工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光明日报等 11 个单位,共 14 人。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高层访谈、数据采集、对比分析、实地考察、入户调查、体验生活等方式方法,先后到兴义市、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义龙实验区等地,重点围绕“党建工作助推扶贫攻坚问题研究”课题开展调研。
一、贫困人口基本情况
贫困人口数量
根据 20xx 年农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拥有 142 万贫困户共 423 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75%,低于全省贫困发生率 0.29 个百分点。在黔西南州 8 个县市区(义龙实验区除外)中,晴隆县的贫困人口最多(63 万户 94 万人),贫困发生率最高(265%)。望谟县的贫困人口数量居第 2 位(92 万户 64 万人),贫困发生率居第 2 位(221%)。普安县的贫困人口最少(17 万户 53万人),兴义市贫困发生率最低(36%)。
基本收入情况
贵州贫困线为人均可支配收入 3120 元,黔西南州拥有 142 万贫困户 423 万人。根据 20xx年农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7089 元,低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8 元。在黔西南州 8 个县市区(义龙实验区除外)中,兴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9083 元),望谟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5914 元),其次是册亨县(6079 元)、晴隆县(6277 元)。
基本福利情况
全州基本普及 9 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大病保险参保人数为2855 万人,占总人数的 88%。20xx 年,人均基本医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 410 元。每户贫困户享受 3 年 0 利率 0 担保 5 万元贷款。农村低保年补助标准是 2593 元。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基础养老金标准为 70 元/月。80 岁以上老人实行每人每月补贴 50 至 200 元不等。
二、党建助推扶贫攻坚基本举措
党委挂帅,统领攻坚
围绕“扶贫攻坚”第一要务,黔西南州委突出党委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州委书记及几
大家主要领导挂帅,构建“1+3+3”党建助推扶贫的发展体系。具体是以大党建为统领,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为战略行动,以大统战、大法治、大安全为保障,调动各方、协力攻坚。州党委牵头,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将全州 9 个县市区划分为 5 个“战区”,州党委政府联合下发《战区一号令》,上下凝心聚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22 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中已有 19 万登记同意搬迁。预计至 2018 年可完成 22 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产业扶贫和政策托底脱贫 223 万人,较全国进度提前 2 年完成脱贫任务。
五共四化,齐心攻坚
全州 1210 个村社组建了 1210 个“5 人小组尖刀队”包村县干部任村支部第一书记、乡镇班子成员、村常务干部、知识青年大学生、致富带头人。推行与民“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的“五共”流程工作法,建立“村支平台化、村庄公司化、村民股份化、村务社会化”的“四化”工作机制,把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愿望变成党委政府“最初一公里”的决策,将村民的“被动幸福”化为与群众达成共识的“主动幸福”。望谟县蔗香镇从寨老和老上访户上找突破口,引导群众自愿成立 24 人组成的服务队,将发展规划与群众充分沟通,让群众知道收获与风险,调动群众自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共同解决问题、共同监管项目,从共识到共建,充分讨论半年后,仅用 3 个月便打造出移民风景区。村民感慨道“来到这里,感觉就像出了国一样!”踏踏实实和老百姓过日子,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位一体,奋力攻坚
应用大数据手段,建设完善“智慧党建云”平台,坚持“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干部激励机制、干部召回制度”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日建台账、每周督促、每月调度、季度约谈、半年会诊、年度考核、综合评分”机制,成立正处级新单位黔西南州民意调查中心。民调中心由乡村能人、贫困群众代表、民营企业家等体制外为主人员组成,聘请 54325 人参加民意调查队伍。民调中心不同于统计局,而是 1 个跨部门大数据中心,数据分析报告直通州委书记、州长,与组织部用人机制相衔接。在组织部召回调岗的干部名单中,部分就来自民意调查中心,减分召回干部,加分激励干部。抓住干部就抓住了关键。州直部门小杨,最近心情不顺,单位反映他不干事、作风懒散。民调中心报组织部后,小杨被作为第 1 批干部召回,全年绩效工资 2 万元扣掉了 7 成以上,即将被转岗到下级单位。害得丢面子还丢票子。小杨后悔道“过去纪律观念不强,上班自由散漫,现在动真格了,不认真干只能垫底。” 召回制度建立不到半年,全州共有近2000 人被召回。优良的作风,在全州凝聚起“齐心奋进、扶贫攻坚”的强大正能量。
调动各方,确保攻坚
在党委领导下,整合集中党建办、小康办、创建办、扶贫办、移民局及各个部门,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脱贫攻坚包村党支部以“一对一”方式结对攻坚机制,汇聚妇联“娘子军”、共青团“创业军”、非公企业“志愿者”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回乡驻村帮扶等力量,发挥全社会共帮共扶的作用。教育部门对贫困村开展“雨露计划”工程,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普通高中“两助一免(补)”、中职学校“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两助一免(补)”政策,计划到 20xx 年教育脱贫 23 万人,到 2018 年教育脱贫 7 万人。黔西南州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分行、农发行贵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创建“党建引领银政合作共谋
发展”实验区。通过推进“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开展智力支边、争取宁波对口帮扶、建立军民融合脱贫攻坚团等方式,20xx 年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 4 万人、水库移民搬迁 1 万人,实现 695 万贫困人口脱贫,75 个贫困村退出,70 个乡镇、5 个县“减贫摘帽”。
三、扶贫攻坚热点问题研究
20xx 年 1 至 4 月的民意调查热点统计结果显示,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有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就业困难、异地扶贫搬迁后生活不习惯、原宅基地房子的拆迁问题、支农惠农资金发放不及时不到位、用水用电难、乡镇村干部作风散漫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是各县基层群众反映最多且每月持续排第一的热点问题。该问题具体表现在 部分乡镇村将少数不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如安龙县笃山镇某某户在镇街上有两层平方,家里有轿车,家庭比较富裕。贞丰县北盘江镇某某户开小卖部,孩子跑大货车,还有小轿车。
部分乡镇村存在未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如普安县江西坡镇茶场社区某某户自身残疾,老伴无劳力,有两个小孩读书,还要赡养二老。义龙实验区新桥镇高普陇村某某户,由于精神方面问题至今未嫁,与父母同住,家庭生活困难。
部分乡镇村未召开群众大会。在对 9 个县市区进行抽样调查中发现,每个县都存在部分村社未召开群众大会与群众共商。其中,望谟县最严重,有 6 个乡镇 34 个村社存在这类问题。晴隆县相对较少,但也有 2 个乡镇 3 个村社存在此类情况。
部分乡镇村未公示精准识别对象。在对 9 个县市区进行抽样调查中发现,每个县都有10 个以上村社存在此类问题。其中,贞丰县最严重,有 14 个乡镇的 70 个村社未公示精准识别对象名单。安龙县相对较少,但也有 5 个乡镇 16 个村社未公示精准识别对象名单。
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看似仅是扶贫工作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却举足轻重,是一切扶贫攻坚前提和基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和基层组织的公信力,直接弱化扶贫政策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影响到 2020 年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完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的问题折射出基层工作复杂的矛盾,如富人戴贫困帽与贫困户被脱贫的矛盾,贫困科学划线与贫困指标受限的矛盾,一些村社贫困户指标不够用与另一些村社贫困户指标用不完的矛盾,从贫困户指标倒推出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户进入扶贫系统与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矛盾,贫困人口识别在理论上计算复杂但执行上简单粗暴的矛盾,扶贫攻坚要求统计精准与村民外出打工导致统计困难的矛盾,个别村社干部权力过大与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的矛盾,国家扶持资金有限与异地扶贫搬迁资金不足的矛盾,个别村社干部把贫困户作为自己拉选票的砝码与扶贫攻坚工作监管乏力的矛盾,等等。
打蛇打七寸。在这些矛盾中,个别村社干部权力过大与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的矛盾是党建助推扶贫攻坚问题的主要矛盾。正是因为个别村社干部权力过大而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导致“富人戴贫困帽、贫困户被脱贫”的现象发生,导致贫困户指标倒推出部分条件较好的农户进入扶贫系统,导致贫困人口识别执行上简单粗暴的问题,导致个别村社干部把贫困户
作为自己拉选票的砝码,导致基层群众反映驻村干部到村扶贫,但从未见其人等等现象发生。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解决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问题,不破解个别村社干部权力过大与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的矛盾,将导致“大党建”统领停留于口号、“五共”流程工作法留于纸面、“四位一体”只是形式,个别村社成为无人管的边缘地带,直接影响到党建助推扶贫的最终成效。
四、党建助推扶贫几点建议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政策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抓党建就是抓干部,特别是关键的干部。没有关键的人,就做不好关键的事。在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决定了这场战斗的成败。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将“大党建统领”贯彻到村社支部,如何将“五共”流程工作法和“四位一体”管理模式落到最基层,充分发挥村社“5 人小组”的尖刀作用,特别是选好用好村支书,是克服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问题,破解个别村社干部权力过大与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之间矛盾的关键,这关系到党建助推扶贫攻坚的工作大局。
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在扶贫攻坚中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基层党组织延伸,向最基层党员拓展,特别是在处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利益时候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应结合扶贫攻坚的业务工作,把党规党纪放在首位,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将教育活动拓展至村社“5 人小组”、村支部和村社党员中,着力解决基层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使基层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在扶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以“五大理念”为引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基本遵循。“创新、协调、开发、共享、绿色”五大发展理念,都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目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折不扣地落实和完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和“五共”流程工作法,将村社支部书记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和 5 万多名民调员扶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巡视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情况,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排除攻坚扶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将村民的“被动幸福”化为与群众共识的“主动幸福”,破解“包办式”、“恩赐式”扶贫困境,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以“贵州精神”为动力,在扶贫攻坚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积极宣讲和推广朱昌国等一批黔西南本土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基层一把手的表率和督促作用,用共同信念凝聚共同意志,用贵州精神激发贵州力量,彰显黔西南人民的奋发图强精神。在贵州精神的鼓舞下,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大力弘扬率先垂范、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努力营造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永不退缩的奋斗精神,为党建工作助推扶贫攻坚提供内在不竭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第二篇: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已成为各级组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农民致富增收进程的一项紧迫任务。2009年4月份以来,红庙子乡党委通过建立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以改善特色农业融资渠道为突破口,既提高了以支部为代表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又促进了产业项目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推动了土地流转,把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推进。
一、成立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动因:
一是近几年来红庙子乡党委通过倡导农民发展以冷碰香菇、肉食鸡、中药材和规模化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使一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还有很多农民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苦于“无米之炊”。银行贷款程序繁琐,利息成本颇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需要。主导产业的普及和发展遇到了瓶颈。
二是以“整村推进”为主的扶贫款项利用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该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上级的产业项目扶贫模式历经两个阶段,最初是以实物扶持为主。上级给什么,农民就发展什么,农民比较被动,效果并不好。近几年推行了“整
村推进”扶贫模式,虽是现金扶持,也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但资金、规模始终有限,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多的资金需求。
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党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民致富的能力要求逐渐增强。如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成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此,红庙子乡党委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本地区建立了全新的党建扶贫互助模式—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实现了“党组织领导农民致富,农民致富离不开党组织”的良性发展,谱写了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新篇章。
二、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基本思路:
1、坚持党组织-党员-群众这条主线:互助合作社雏形是2007年红庙子乡四道沟村出现的党建扶贫组织,组织核心为支部。利用上级的扶贫资金和支部协调的贷款,成立了由15名党员组成的党建扶贫组织,并成功的对困难的村民开展了扶贫。
2、坚持“3+1”资金运作模式:资金的出资主体为上级扶贫资金+政府出资+机关党员和产业大户投资,资金的使用主体只能为入社的农户。
三、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基本做法:
1、加强党组织领导,落实支部书记责任。党建互助社从2009年4月筹备开始,就实行了乡、村两级领导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刁威同志为组长的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全乡党建扶贫日常工作。各村成立相应机构,村支部书记为中心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制订下发了《红庙子乡关于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加强互助金管理的实施方案》,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互助社工作列入乡目标综合考评内容之一,做到了精心部署,慎密安排,保证了互助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带动群众积极入社。红庙子乡各项产业的逐渐壮大,互助社运作的逐渐成熟,党员干部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全乡508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412名),入社率达100%。作为“3+1”模式的出资主体,党员筹集的资金达将近100万元,占个人出资总额的83%。同时各村结合实际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子活动,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切实加强了贫困地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增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了抓党建、促扶贫、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3、明确受益对象,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一是按照“3+1”模式,确定了借款人只能是入社的农业人口,机
关党员只有出资义务,没有借款权利。这样确保资金能够被集中高效利用。二是有偿使用,整借零还方式的月费率为5‰,整借整还方式的月费率为6‰。三是有序借款,按照“农户申请,担保人承诺,小组推荐,中心组上报,理事会审查、核保、批准,履行担保(抵押)手续,签订借款合同,发放借款”的程序运行。四是滚动使用,借款期限3-12个月,还清借款和资金使用费后可以重新借款。
4、严格资金管理,规范程序运作。一是严格借款用途,农户借款全部用于种植香菇、养殖、营销等产业发展。二是实行信用担保,采取有固定收入的公职人员担保、五户担保、五户联保制度。三是严格违约责任,对超过30天不偿还者,由互助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依法清欠,至今未发生一起不良贷款,足以证明该模式的科学性。四是加强监督考核,严格坚持农户借款前调查、借款时审查、借款后检查的“三查”制度,如有到期不还的现象,互助社成员承担责任。
四、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成立以来取得成效:
1、党建扶贫互助社规模逐渐得到认可。截至2010年5月30日互助社共筹集资金近500万元,其中:上级拨付283万元扶贫资金;村民入社缴纳互助金62万元;通过党建扶贫吸收特殊社员缴纳互助金12万元;四是乡政府支持互助社扩大规模投入100万元;龙头企业支持互助社扩大规模投入25万元。全乡成立10个互助社中心组,入社农户906户,入户率29%,覆盖全乡10个村。从2009年8月份开始发放借款以来,共计发放借款379笔361.7万元,收取资金占用费20万元,扣除办公用品等管理费用2万余元,剩余部分全部用于互助金的滚动使用。农户借款全部用于种植香菇、养殖、营销等产业发展,目前,老百姓都说互助社是农民扶贫、解困、致富的“及时雨”,视互助社为草根银行、穷人的银行,对这种开发式扶贫普遍认可和赞同,首批加入互助社并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社员成了群众羡慕的对象。
2、变“输血’为“造血”,极大地促进了全乡农业产业的发展。互助社将救济式扶贫改为造血式扶贫,既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扶贫资金又得到有效滚动使用,没有以往流失的现象,扶贫资金额度日渐壮大,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同时建立了自动瞄准贫困户机制,提高了扶贫资金的瞄准度。去两头带中间,体现了“真扶贫,扶真贫”。
由于把借款与产业化扶贫有效结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贫困人口的减少。2009年新发展香菇307棚,万寿菊1150亩,规模养殖户52家,养羊小区7个,农户人均收入从4000元一跃至8000元。
3、架起了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的“民心桥”。互助社架起了一座“民心桥”,一方面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中树立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赢得了民心,另一方面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党员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有承担担保、监督
和相互帮助的义务,密切了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好转,同时小额信贷有效地遏制了农村放高利贷的现象,促进了乡风文明。
4、推动了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在长期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合作社又推动了一次创业高潮,产业的迅速发展,直接促进了土地流转加速。农户精力更多投入在产业上,在乡党委的协调下,以合理的方式,将无暇管理的土地流转到适合的产业大户。产业大户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创造更大的价值。红庙子乡土地流转12500亩,形成了9个农业大户,其中土地流转最多的农业大户承包2000亩土地。引入抚顺产业大户,利用土地发展新型种植业,承包土地1150亩种植万寿菊。土地流转后,农民每亩每年收回资金300元,高于农户种植创造的净利润,在不影响农民收入的情况下,解放了劳动力,优化了资源的配臵。
5、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发展。一是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明显提高,参与“帮带”活动和支部建设的热情空前提高。过去支部开展活动,积极响应的党员寥寥无几,在今天红庙子乡的各个村,参加支部的活动已经成为每名党员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二是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众加入党组织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目前红庙子乡每名村支部书记的都握有厚厚的一摞入党申请书,绝大部分都是近两年
递交上来的。
六、合作社目前存在的问题:
红庙子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扶贫信用社的模式开展10个月来,运行良好,效果明显。但要继续发展,扩大效果,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不足。资金的迅速流转造成合作社资金余额不足,合作社总计500万现金,现剩余资金仅70万元,以平均借贷速度推算,月借贷额37万元,进一步考虑到合作社的参与度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投入资金加大,70万资金远远不足,即使其他资金回流,扶贫款依然吃紧。二是服务需要转型。扶贫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要与时俱进,转变服务内容。红庙子乡调研显示,需要贷款的农户数量有所下降,个体贷款金额有所上升,服务需求多样化、层次化。针对以上情况,红庙子乡计划调整贷款额度、细化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风险保障、扶助本村大学生创业纳入服务范围当中。
七、党建扶贫模式在全县推广的可行性:
红庙子党乡党建扶贫互助模式最值得其他乡镇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基层党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核心的力量。红庙子乡正式充分利用这一点才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在红庙子乡,党组织、党员、群众关系和谐,处于良性发展阶段。这种氛围下,每项活动的开展,党员都会积
极参与,群众都会向党员看齐。
二是要以产业项目为依托。没有好的产业项目,互助社的资金将“无的放矢”。所以要开展党建扶贫,首先要发展产业。红庙子乡正是依托其传统产业食用菌,使党建扶贫模式迅速发展。
三是要有充足资金为保障。如何保证资金充足,红庙子乡为我们打开了值得借鉴的思路。一方面要多方筹集,确定资金主体,合作社的资金主体就是上级拨付的四个村的扶贫款,占资金总额的61%。还要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和群众的积极参与扩大资金规模。另一方面资金要用“活”,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经营使资金能够循环使用,逐渐增值,最终实现党建扶贫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党建调研报告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队伍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与否。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区委组织部的部署,结合街道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查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为今后进一步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明确了思路。
一、街道农村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
清洋街道现有30个农村党支部,党员1162人,其中男性党员914人,占78.7%;女性党员248名,占21.3%。45岁以下的党员314名,占27.1%;46岁至59岁的党员419名,占36%;60岁以上的党员429名,占36.9%。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75名,占58.1%;高中文化程度的426名,占36.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55名,占4.7%。
二、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街道工委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战斗力高度出发,认真抓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但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将影响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削弱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部分农村党支部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到位。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党支部存在重经济建设轻党的建设,重班子建设轻党员队伍建设的现象,少数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决策不民主,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发展谁、不发展谁,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正常进行。主要表现为:有的村支部书记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看待青年人;有的村党支部干部宗族派性思想严重,在发展党员中“举亲不举贤”,存在“近亲繁殖”的倾向,只将自己的亲属、亲信列为发展对象,或者只停留在现有村干部的圈子内,或者干脆就不发展新党员,将优秀青年农民排斥在发展之外,严重堵塞了党员队伍的源头,成了典型的“家族支部”,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村支部书记由于能力不强、水平不高,担心发展有能力有文化的中青年同志入党会争权,对自己在村里的地位构成威胁,不积极发展能力强的人选,工作出发点不端正;有的村党组织不能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上考虑问题,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没有认识到发展党员工作是为党及时输送新鲜血液的长期性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基础,而只是片面认为只要经济搞上去就行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外出务工的人员增多,留在村里的优秀人才难找到,出去的“好苗子”难发现等原因影响,认为发不发展年轻党员工作无关紧要,把现有的党员教育管理好就行,存在部分三年及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少数农村党支部之所以多年没有发展党员,多数情况都是人为造成的。
二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由于受到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党支部部分干部对党务知识不精,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和组织委员工作能力及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少数农村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讲不出发展党员的具体操作程序,一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和一些新任的组织委员,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对发展党员的基本业务工作不熟悉,操作不规范,不知道如何发展党员,导致在发展党员中,出现了程序不到位的现象;个别农村党支部以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不好召集为由,工作简单化、图方便,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或党员发展对象时,采取支委“碰头”、征求少数人意见等形式进行确定,随意取消了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的环节,简化了必要程序,对会议记录弄虚作假;个别村党支部把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党支部、培养人没有切实负起培养联系、教育和考察的责任,填写培养和考察等材料存在突击填写、内容简单等现象。
三是从发展质量上看,部分新党员入党目标不明。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是关系到党的全部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问题。只有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随着市场经济和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发展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且随着近年来上级党委对老党员贡献奖励的发放,相应地有些农民的“入党”意识也有所强化。这就要求农村党支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从源头上下功夫,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和培养力度。但部分农村党支部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工作中没有形成配套的培养、教育机制,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严谨性。由于部分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上的欠缺,造成部分申请入党的人员入党目标不明,对入党动机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个别人入党只是为了个人利益的需要等,甚至由于一些村党支部把关不严,把一些工作一般,甚至违反计划生育和违法违纪人员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没有真正把那些理想信念坚定、群众基础良好、致富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没有把广大农村优秀人才的入党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街道工委在具体工作中思想重视不够,在发展农村党员过程中督促、指导、检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
三、原因分析和对策措施
一要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的许多具体操作要由基层广大党务干部来完成。发展党员工作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党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党支部成员业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农村党务干部业务素质偏低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一是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定期培训制度,采取上岗培训、案例分析、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培训,强化业务知识学习,街道工委要经常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进行交流和检查发展党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农村党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村党务干部队伍。二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对多年未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进行深入调查摸底,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努力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发展党员工作逐步实现良性循环。三是街道工委要从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上对党支部组织委员加以指导,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效率,在每年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时增加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方面的内容。
二要完善制度,规范发展程序。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内民主,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必须在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上下功夫。因此,一方面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义不容辞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优先在农村大中专毕业生、高中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农村党员的学历、文化结构、年龄和性别结构,只有这样,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才可能有一个大发展,才会出现新局面。要全面实行和深化发展申请、培养、教育、考察、培训、政审、公示、审批等一系列制度,街道工委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做到五个不批,即:没有列入申请人员信息库的不批;没有列入计划发展对象的不批;没有经过积极分子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不批;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的不批;政审情况不明的不批。同时,要严肃纪律,落实责任制,在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予必要的处分。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也要根据主、客观原因,进行整顿和处理。
三要坚持标准,保证发展质量。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党员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防止简单地用能人标准或文化素质标准来代替党员的政治标准。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有培养发展潜力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对农村党支部来说,要把握以下人员不能入党,即:入党动机不纯的不能入党;经济或业务工作能力强但思想政治素质差的不能入党;有宗教信仰而不愿放弃的不能入党;参加赌博迷信活动不愿悔改的不能入党;劳改释放人员在五年内不宜吸收入党,等等。特别是要把住确定入党积极负分子第一道关口,着力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跟踪教育,切实解决“源头”问题,除了要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之外,还必须做好跟踪培养工作。因此,一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育人渠道,注意解决认识问题,树立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的观点,不求全责备,要紧扣时代发展的需要,把握“三个侧重”:侧重把那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承认党章、并愿意履行党员义务的年轻人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侧重加强跟踪管理,从短期外出打工经商、搞经营管理的优秀青年中物色培养对象;侧重从身边发现培养人才,把村中的优秀青年培养起来,使之脱颖而出。二要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入党是自愿的,但不等于自然成熟,而应当靠培养成熟。要做好正面引导和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发挥老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对一些素质较好、事业心较强又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党支部要指定联系人加强培养教育,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入党积极分子自然成熟为积极教育启迪,促使其尽快成熟。三要突出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管理,保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质量。继续采取集中办班等形式,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政治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对表现突出、具备党员条件的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不具备条件的,要及时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资格。
第四篇:党建调研报告
嵊州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1994年7月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6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审,开发面积17.31平方公里,辖城北、城东和浦口三个区块。托管三江街道15个行政村,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2.2万。目前,嵊州经济开发区已建成 17.31平方公里。从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合力兴工、聚焦园区”发展战略以来,经过八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嵊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产业提升的新高地,城市建设的新形象,政府职能转换的“试验田”。截止2009年10月,开发区已有入园企业355家,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26亿元,完成工业性投入148.51亿元;引入各类外资企业172家,累计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为8.3亿美元和
3.9亿美元;就业人口达到5万人。
在嵊州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进程中,园区各级党组织从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 “打造实力开发区、活力开发区、魅力开发区、和谐开发区”的工作目标,坚持“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着眼一流、着力创新,努力营造一流环境、创造一流机制、凝聚一流人才,为推进高科技创业企业和创业群体的自主创业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园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助推了高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创业发展。2008年全年新增驰名商标1只,省级名牌产品2只、省著名商标4只、省出口名牌2只,绍兴市级名牌7只、绍兴市著名商标6只、绍兴市出口名牌1只;全年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3家,被重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7家,可以真正享受到所得税减征15%等优惠政策。
一、一流园区要靠一流党建
党是领导和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园区开发建设的成功推进离不开领导核心的统揽协调、政治核心的影响带动和时代先锋的模范作用。嵊州经济开发区党委在谋篇布局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之时,就高起点规划和定位园区党的建设,把加强园区党建作为园区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明确提出党要在促进嵊州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使其成为全市改革创新“窗口”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在突出园区重点产业发展,引进大项目,构筑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使综合服务优势变成集聚国内外一流企业、一流人才,提升高科技产业能级的优势中发挥主导和推动作用;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创业发展环境中发挥服务和凝聚作用。按照这一定位,开发区机关党支部在嵊州经济开发区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站高一步、看远一步、领先一步,大力推进园区基层党的建设,着力营造高科技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为园区高科技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创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二、一流党建要靠一流机制
经济开发区是嵊州市实施“工业强市”的主战场,是嵊州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建设争创全国一流园区,使其成为嵊州开发开放的新标志,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起到引导、领先、示范的作用,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必须用一流的党建来保证。同时,在开发区这样一个新经济组织高度集聚、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云集、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多国文化相互交汇、不同价值观相互碰撞的创业园区,要有效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带来的新挑战,打造一流的党建,还要增强领先意识、示范意识,勇于探索、先试先行,创造一流的党建工作机制。围绕园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开发区机关党支部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造了一系列适应园区特点的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建立了党组织和党员孵化成长机制
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资源相对缺乏、园区党建非权力化、非行政化的特点,开发区机关党支部从不同层面设计和构建党组织和党员的孵化成长机制:一是在日常运作中建立“以公转带自转”的工作机制,由机关党支部为园区内各类组织提供区域性、开放式服务,形成了“大单位牵头、小单位参与,园区组织、全体参加”的格局,降低了单个党群组织的活动成本,形成了党群活动的规模效应,提高了园区各类党群活动和区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和公益性活动的质量。二是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以组织建设带动党员发展。三是在党组织组建发展中构建支部书记队伍孵化成长机制。
(二)建立了党建工作网络化管理机制
针对开发区企业集聚工作的特点,机关党支部在园区党建工作中大力构建网格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工作体系。在党组织管理方式上,机关党支部结合园区实际,确立了“区域为主、条块结合、独立活动、自主运转、运作有效”的网格化管理目标,将机关党支部所属党支部按照地域、规模、类型化分成5个片,在片区内派驻联络员,加强片内联系,促进相互交流借鉴,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园区企业构成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带来的工作难度。
三、一流机制凝聚一流人才
一流开发区必须要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几年来,机关党支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以一流的机制服务人、吸引人、凝聚人、培养人和造就人。随着园区党建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大力推进,许多高端人才纷纷向开发区集聚,越来越多的高知识群体中的优秀分子、青年人才中的优秀分子、新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开始热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党的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出现了企业创业群体心向党组织、坚定跟党走的政治新景观。
(一)事业关心--激励人
大批科技人才之所以投身开发区这块热土,都是希望在这里成就一番事业。党建工作只有切实关心高科技创业人员的事业发展,切实帮助解决他们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成就事业,才能受到高科技创业群体的欢迎。开发区各级党组织把帮助创业人员成就事业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创业人员的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几年来,在开发区这片沃土上孕育出了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和令人钦佩的“知本英雄”。
(二)情感关怀--温暖人
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相互交流的机会少,他们渴望与社会有更多更紧密的联系,渴望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为此,开发区机关党支部始终把服务人、关怀人、温暖人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推进“凝聚力工程”着眼,从开展“三服务”活动入手,明确提出党员的需求就是自己关怀的方向,党员的困难就是自己服务的重点,主动关心企业创业人员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所思所想所求,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面对开发区科技人员在子女就学、家属就业以及医疗、住房、婚恋等生活琐事方面遇到许多不便和困难,机关党支部和所属党组织总是不厌其烦、不辞辛劳地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先后帮助20多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子女解决了入学问题,协调落实10余名党员家属的就业,园区党组织对党员和群众生活上知冷、知暖,精神上知心、知情,为他们送去亲情和友情,送去关怀和温暖,使他们能够全心身地投入到技术创新的事业中去,推动了园区的自主创新,同时也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
第五篇:党建述职报告
沼山镇沼山村党建工作述绩报告
沼山村党支部书记 柯青松
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沼山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着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前进。于此同时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开展防腐、反腐工作,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努力使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目标任务同步前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全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圆满完成了上级的各项任务。现就几个方面党建工作进行汇报:
一、加强学习,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1.根据上级关于开展“两学一做”文件精神,沼山村党支部严格按照“3+X”形式,开展特色支部主题党日10次以上,加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教育学习质量,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村支部每月做好“五有”汇编资料;
2.通过支部主题党日,开展了4次“四讲四有”专题讨论,按照一人讲、大家议、书记评进行讨论,提升党员自觉参与学习积极性;
3.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我村支部保质保量地落实每月最少一次党小组会、支部委员会;每季度进行一次党员大会,对“红黑榜”进行考核评分,及时上榜、按时上好党课;半年开展一次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谈心谈事制度;年终开展一次党员民主评议,公平、公正地评议出优秀、合格、不合格党员进行公示;
4.建立沼山村领导班子和个人问题清单,列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及时上报整改进度,2016年12月已全部完成整改,实行销号管理,上报整改成效;
二、健全各项制度,完成基础党建整改任务
1.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建立排查台帐和资料,通过初步排查有3名党员未联系到,经村支部通过派出所、计生办、熟人等多方式查找与3名党员取得联系,并进行了通报批评,截止今年5月,我村无一失联党员;
2.党代表和党员违纪违法处理,建立排查台帐和资料,以派出所、计生办等媒介排查,沼山村党代表无违纪违法行为,排查出有一名党员参与非法行动,沼山村支部及时作出处理,召开党员大会一致通过对该党员进行开除党籍处理并上报镇党委批准;
3.党费收缴工作,建立党费收缴台帐和资料,上报党费收缴进行,2016年应收党费1500元,实缴党费1500元,应补2015年党费282元,实补党费282元,全部落实到位;
4.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建立脱贫攻坚计划,制度工作方案,及时上报进度,通过区科技局、镇驻村干部帮扶,党员干部包保、沼山村完成2016年镇下达27人脱贫攻坚任务; 5.党员信教问题集中排查,制度排查方案,开展不信教支部主题党日加强学习教育,通过对周边宗教场所进行走访排查、与党员谈心谈话、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排查,沼山村无信教党员,让每位党员签订不信教承诺书;
6.严格发展党员工作,2014年以来我村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共发展党员3名,并积极考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成熟一个吸收一个。同时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边查边改;
7.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对村干部专职化管理文件精神,我村制定村干部专职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我村村干部每周工作不少于5天,每天8小时左右,每天至少安排1名干部值班,严格进行专职化管理。
三、反馈问题,及时整改。
通过2015年述职评议考核中反馈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方案,逐项推进整改,实行销号管理,现已全部整改销号。
四、勤政为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沼山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计划年对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保质保量地完成提档升级;
2.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制定发展经济计划,方案并落实到位,2014年以来我村大力发展特设农业,先后建成“红心火龙果”基地、虾稻混养基地,并取得较好成效;
3.村干部套取国家惠农资金专项整治,大数据排查过程中沼山村有一位老村干部多报粮补,现已作出处理; 4.沼山村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准确、及时地公开,沼山村做到了决策让群众参与,过程让群众监督,村务向群众公开,促使村务管理更加公开透明。此外,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的职能,坚持一季度公开一次党务、村务、财务。
五、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开展下一步工作
1.“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存在党员参学率不高,党员自觉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成效不高,我村进一步加强“红黑榜”考核管理,加强学习考核机制,落实流动党员“双微服务”管理。提高党员参学率、积极性、学习成效;
2.党员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纯洁支部党员队伍;
3.加强排查党费收缴任务,进一步多形式核实党员收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足额收缴党费;
4.着重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在区科技局及镇驻村干部帮扶下,2017年计划联合村优秀党员,成立农业合作社,提高党员参与村级经济建设积极性,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发展特设农业,增加集体经济,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坚决圆满完成镇下达2017年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