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官员怎样述职++如何写一篇高质量述职报告
古代官员怎样述职++如何写一篇高质量的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主要是下级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下属群众陈述任职情况,包括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的成绩、缺点问题、设想,进行自我回顾、评估、鉴定的书面报告。
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应用文,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
古代官员的任职述职与考核
古代官员并不完全是做官当老爷,总得办实事才得民心,所以朝廷制定了一些制度来约束官员。早在汉代,官员任职,就有征聘、假、守、转、迁5 种形式。征聘是皇帝对一些有特殊人才的招聘。假,为代理。如汉二年拜曹参为假丞相。
守为试用,不食全禄,转正后才能得到全禄。转,指内官外官相转有相应的规则。迁,有平迁和超迁,平迁不提职级,平调,超迁为破格提拔。
先秦时,随着国家机构不断完善和官员的增加,政府对官员进行考核,奖优汰劣。西周时,就通过述职来考察。《礼记·王制》“诸侯之于天下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这“聘”即指诸侯派卿大夫去中央汇报工作,“朝”指诸侯要朝觐述职。《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殆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有三次不“朝”,就罢官了。皇帝也下来巡视,考察官员业绩,以做到赏罚分明。
到了清代,对文武官员进行定期考核。对文职京官的考核每 6 年一次,考核内容分品德、政绩、才能、年龄 4 个方面。三品以上官员,直接向皇帝述职,四品以下由吏部、都察院、大学士一起考核,结果核定等级,一等为称职,二等为勤职,三等为供职。称职者可晋级获奖,对考核达不到三等的,根据情节或革职,或交刑部判处,或勒令休养,或酌情降调。对外官的考核每三年一次,考核内容与京官相同,4 个方面全优者,可越级提拔。对武官的考核每 5 年一次,考核内容是品德、才能、骑射、年龄 4 个方面,主要以骑射的优劣评定等级。
今天,我们的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种报告虽然是代表法定社会组织及其部门的,却是在报告人自身负有全责的情况下运转工作的,实质上就是述职报告。
可以看出,述职报告是社会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口头报告。
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公文,属于报告的一种,又与总结和讲话稿相似。
述职报告的外在结构是格式化的,包括标题、称谓、正文和署名四部分。
标题
1.单行标题:“述职报告”或者“在……(上)的述职报告”。
2.双行标题:正题写主题,或者写述职报告类型,前者如《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力以赴向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冲刺——在××中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上的述职报告(1999—2000 年度)》,后者如《政府工作报告——2001 年××月××日在第七届市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副题写述职场合,见上述例题。
称谓
称谓是报告者对听众的称呼。称谓要根据会议性质及听众对象而定。
“各位领导、代表”。称谓放在标题之下正文的开头,有时根据需要在正文中间适当穿插使用。
称谓一般采用提行的写法。要用“谢谢大家”等礼貌语言。
如一篇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述职报告的称谓:“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全体教职工代表,全校教职工同志们”。
正文
述职报告的写法依据报告的场合和对象而定,一般来说采用总结式写法,共分四部分。
1.基本情况。
履行职责的基本情况,用平直、概括、简短。
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地交待,如主要情况、时间、地点、背景、事件经过等。
(1)工作过程。
(2)内容概括(成绩、经验为主)。可以将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认识、主要的经验或教训、主要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用简短概括的文字写出来。
(3)主题认识。这样,听众在对报告的全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能够统领全篇,激发听取的兴趣,启发和引导听众积极思考。
下面是一篇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述职报告的开头,略显单调了些:“已经过去的 1999—2000 年度,是我校历史上的第 9 个年度,是“三三”设想的最后一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全校师生员工拼搏奋进,基本实现了“三三”设想的目标。在此,我向为学校发展付出了无数心血的领导们、同志们道一声:谢谢!现在,我向大会作 1999—2000年度述职报告,请予审议。”
2.成绩经验。
自此以下包括问题教训和今后计划共三部分,要分出层次来分析证明主题,这才能条理分明。
层次安排方法,一般采取横向排列(各层次独立性强,共同论证主题的正确)。
每一层次都要有一个小的主题,写成层义句。
层义句,一般写在层次前面,或者每一层次前后都要写出,也有的层义句写成了小标题。
可以是口号(主题句)的反复。层次中间要恰当运用材料。
如上例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述职报告的五个层义分别是:
一、加紧进行迎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的准备工作。
二、围绕教学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教改、科研质量。
三、重视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质量效。
四、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五、进一步改革创新,狠抓教职工队伍素质提高。
六、加强班子建设,并努力提高我个人的思想、能力素养。
在写作成绩经验、问题教训时有三个要求:
一要以事实和材料为依据。
对以往的工作实践进行回顾、分析,因此以往实践所发生的事件是写作的唯一依据。
述职报告必须把过去一段时间之内所做工作的材料全面地搜集起来,包括面上的材料与点上的材料、正面的材料与反面的材料、事件材料与数字材料以及背景资料等。
事件材料必须真实可信。数字要准确可靠。背景材料要有辅助性,能与事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者烘托。
材料的来源主要依靠以下途径:
一是平时积累,作者最好能有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的经历,这样得来的材料会更真实可信;
二是开座谈会,与会人员要具备代表性,各方面的人都要有,这样得来的材料才不至于偏颇;
三是个别走访;
四是查阅各部门递交或者以往的文字材料,诸如计划、简报、部门总结、会议记录、统计报表等。
总结的写作切忌:闭门造车,随意编造事实或数据,欺上瞒下,或者走过场。
二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写述职报告顾及方方面面,企求十全十美、天衣无缝,什么工作都写,这样势必犯了大而全的错误。
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表面看上去好像很不错,实际上眉毛胡子一把。
这样的述职报告实际上是为了讨好各方,没有什么实践意义。
还有的述职报告几十年如一年,年年相似,只是改动一些年份与数字,没有特点。
每年的工作可能大同小异,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写述职报告时应认真总结出限定时期的工作特点,抓精华,找典型,以这段时期工作中突出而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反映一般,抓住主要矛盾,写出这一段工作的特色,这样的述职报告才不会造成千篇一律的面孔,才会确实具有指导意义。
三要分析事实与材料,找出规律。
述职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扬长避短,因此经验与教训是一篇总结的关键。
要从自己掌握的事实与材料中总结出现律性的东西,这样的述职报告才有意义。
所谓规律性的东西,既是反映事物本质与发展必然性的认识,也是经常起作用的认识。
因此,要把已知的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比较、鉴别,把零散的感性的事实与材料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引出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规律。
写述职报告切忌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
没有分析与归纳,这样的述职报告仅仅只是一篇汇报材料而已,只能作为资料收藏,对实践工作毫无指导意义。
3.问题教训。
要实实在在,要有条理,不要避重就轻。
4.今后计划。
包括目标、措施、要求三要素。要切实可行。
这部分与总结不同,数量少一些,占全文 1/5 以下为好。
报告结束时要用称谓礼貌用语,如:
“以上述职报告妥否,请予审议。
谢谢大家!”
落款
述职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自身姓名及单位名称,最后写报告年月日。
第二篇:怎样撰写述职报告
怎样撰写述职报告
夏洪艳
述职报告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干部或者专业人员为接受考核,就自己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自我回顾和评估而写成的,向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或本单位的职工群众,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执行岗位职责的实绩、问题和设想的书面报告。它是总结报告的一种特殊形式。
考核干部,离不开述职报告。因为述职报告是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了解和考察干部的重要途径。通过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撰写述职报告,能较全面、细致地掌握所属干部在任职期间内的“德、能、勤、绩、廉”五方面的情况。预测干部今后发展潜力,克服凭主观经验和片面印象评定干部的做法,做到用人心中有“数”,减少失误,有助于实现干部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广大干部通过述职报告可以对干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的考察和评价,也通过述职特别是述职报告的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其政治、业务水平,激励其忠于职守、奋发进取的精神;也可以督促其克服缺点、改进作风、限制并纠正其不良行为,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以做好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述职报告的结构包括标题、署名、正文和日期四部分。写好述职报告,要在了解其作用的基础上,掌握其结构,特别是写好其正文的主体部分。述职报告正文的主体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而业绩部分又是重点中的关键。把握住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有利于突出重点和关键。因此,写述职报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态度要端正。述职本身是对述职者本人素质的考验、考察。它既是述职者展示自我、求得认可的主要手段,也是其回顾过去、开拓未来的重要桥梁。所以,要严肃认真地撰写述职报告,不可轻率马虎;要端正态度,诚恳热情;要恰如其分地展示成绩,直截了当地公开缺点,不可掩盖。这既反映述职者的基本品质,也关系着述职者形象的树立及今后工作的成败。
要真实。述职报告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用事实说话,以典型的事例、具体数字来证明,只有真实的述职报告,才有利于领导和群众对干部的考核。述职者要正确估价自己的业绩,实事求是地写明自己工作的成果、业绩,切忌凭空捏造、言过其实,将别人的业绩统统列入自己的功劳簿上。
要严谨。述职报告的重点要突出,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包括工作成绩、经验教训、看法和建议等实质性内容,表述时要围绕主题,语言一定要严谨。作为上呈下达的述职报告,一般要让群众听起来贴切,领导看起来满意。行文中,文字要朴实、巧妙,措辞要严谨;必要时,应运用公关手段来缩短自己与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一个目中无人、夸夸其谈的干部,是领导和群众都不会满意的。要深刻、创新。述职报告要求述职者本人针对自己的任务和对任务的数量、质量、时限的要求进行写作。因此,述职报告不仅对述职者全面考核,对其他人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这样,述职报告就不能停止在肤浅的表面问题上,而是要有一定的深度、一定的理性剖析和恰如其分的评判,即总结提炼出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认识来。要根据自己的工作业绩与特点充分展示自己的基础上,总结出新鲜经验,写出一些新意,做到有所突破,这也是衡量述职者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总之,在撰写述职报告时要抓住“德、能、勤、绩、廉”这五个重点,突出业绩这个关键,运用公关语言的技巧,写好述职报告,并非难事。
第三篇: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我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关于明代官员考核制度共找到6篇文献,其中有1篇硕士论文;关于清代官员考核找到1篇文献;关于宋朝官员考核制度共找到1篇博士论文;宏观写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共找到4篇文献,其中涉及古今官员考核制度的有1篇。
一、宋朝官员考核制度
丁建军在“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中着重论述宋朝的官员考核制度和影响该制度运行效果的各种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在中国古代,考核被称为“考课”或“考绩”。宋朝的官员考核制度是在继承前代官员考核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朝的实际,逐步发展完善,并形成了宋朝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差遣职任考核与官阶晋升考核相结合。
宋朝对官员的考核,既是朝廷了解各地、各部门治理情况以及官员治绩的重要渠道,又是官员升迁阶官、栓选差遣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宋朝政府几乎将所有的官员纳入了考核的范围。它不仅对诸司郎官进行考核,更注重对路级监司、州县官员的考核;不仅对亲民官进行考核,而且对直接负责商税、课利征收的监当官进行考核。根据各级、各类官员职责的不同,宋朝制订了不同的考核指标。对六部郎官的考核,主要侧重其处理政务的多少以及错误率的高低;对路级监司、州县官的考核,除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外,也考核其品行,不仅每年对官员进行综合性的考评并写出考词,而且更有大量的专项考核;对监当官则主要考核其征收商税、课利的业绩。
二、明代官员考核制度
1、明代官员考核内容和标准
暴鸿昌在“明代官员考察制度述论”中从发展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明代官员考核的内容和标:明初考察官吏的内容较为简略,无明确固定条款,主要是惩贪抑奸,至成化年间逐步固定下来四目“:老疾、罢软、贪酷、不谨”。四目确定下来,弘治间又发展为八目: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他认为考察察内容的制度化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演变而成的.考察官吏八目条款的制度化,基本上包罗了官吏的才、德各项,使官吏有了任职犯忌的准则,这对约束官吏,无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陈国平在“明代官员考核制度述论”中分别从考满、考察、稽查这三种考核形式阐述了明代官员考核制度。考满是“论一身所历之棒”,即通过考查官员在一定任期内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加级、进体或升职的制度。考满在明代正是官员积累资历这种外在条件的重要途径。因此十分看重期限。除此之外其他并不统一。不光是任职性质不同的官员,其标准各异,就是性质相同的官员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其标准也不一致。明代考满制度,因过分注重资历的积累,渐渐流于形式,到中后期,已不论治行的优劣,所有官员“一概考称”; 考察指于特定的时间就官员的德行和能力进行考查,以决定其去留。显然,考察与考满虽然基本目标都在于督察百官、整肃吏治,但两者的重心和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明史》称它们相辅而行。考察依被考察对象的不回而分为外察与京察两种。
2、考核时间的制度化
刘承在“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中指出“考满”具体规定是,任满三年举行第一次考核,称初考;满六年举行第二次考核,称再考;到九年一个任期举行第三次考核,称通考。考察”是不论官员的任职时间,对所有官员的定期考核,并根据考察结果作出相应处置。“考察”又分“京察”和“外察”。“京察”是针对全体京官的考察,一般六年举行一次;“外察”是对京城以外官员的考察。又称为“大计”,一般三年举行一次。陈国平在“明代官员考核制度述论”中特别指出明代考满制度对时限的严格要求并进行了分析:考满的期限,据《明会典》记载:“国家考课之法,内外官满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考通考默陆”。④《明史》也说:“考满之法,三年给由,曰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因此,官员考满期限为9年,其中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3年,这是十分明确的。明代官员的考满给人印象非常强烈的是它过分地看重期限,究其原因在于,期限即等于经历,而经历在某种意义上又意味着资格。考满在明代正是官员积累资历这种外在条件的重要途径。
3、考核结果的使用
秦小兵在“明初的官员考核制度及借鉴意义”中指出,通过考满,考察,还有岁考和杂考, 即对官员进行考核和随机抽查考核这些形式得出结果,以此确定被考核官员是否晋升或提拔。像郎中、主事这样的低级官员, 只要尽职尽责、政绩突出,也能被选拔为像侍郎、尚书等高级官吏。对于那些经考核不称职或因老、因病不能任事的官员, 或罢黜、或致任、或调简,都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刘承在“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明代考满法规定:按任职年限考核,以检查是否称职,并给予相应的处置,侧重于褒奖、提升。处置的基本原则是:“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考察”后的处置是:贪、酷者削职为民,情节严重者依法惩办;疲软、不谨者免职;老、病
者致仕;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职使用,或保留品级调闲散部门任职。
暴鸿昌在“明代官员考察制度述论”突出了明代在惩治不法官吏,考察处分的严格。如弘治以后,“大计斥退无复起者”.且被黝者不许伸辨.既使考察有不公,许其荐举起用,也不得为例.明世宗时期,考察时遭诬枉而被罢黜,也不破例起复,以防破坏考察重典,由此可见,明代对考察处分制度的执行是十分严厉的。考察处分的制度化,防止了考察处分的伸缩性,处分也有了一定的标准和根据。
三、清代官员考核制度
关于清代官员考核制度,主要从其考核标准的角度进行研究。
学者薛刚在“四格、八法考释”中主要阐述了清代官员考核制度中的考核标准:四格与八法。四格为考核官员的四项内容,包括守、才、政、年:守即官员之操守、品行,是官员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才,即执事之能力;政,即官员实际工作状况及对工作的重视与负责程度;年,是就官员的实际身体状况而言,它要求官员须有正常工作的能力,这是对官员任职最基本的要求。八法为处分官员的八类标准,包括贪、酷、不谨、疲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他认为,四格八法的规定体现了德才并重的特点,四格涵盖了官员为政操守、为政才能、为政态度及身体条件等方面,其全面性、规范性与可操作性胜过历朝考核制度;而八法则以严厉的处分标准对考核为不法的官员进行处罚,从革职拿问到降级调用,再到勒令休致,非常系统而周延。
学者姜辉在“中国古代文官考核制度研究”中阐述了对“四格,八法”的看法:四格为“才‘、政、守、年”,用于定期秩体升降。六法为“不谨、疲软、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用于举勃不职叫。是清代考课标准,简明务实。“不在踵袭繁文,多立名色”(康熙语),反映了在考课标准上的新进步。
四、宏观看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
任盼盼,王滨在“小觑我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中,主要用现代的观点对我国古代政绩考核制度和方法加以整理,并对目前开展的政府绩效考核工作提出建议。他们主要从: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发展历史;古代官员考核制度任何体现德才兼备;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考核方式;古代官员考核的定期考核;用现代定性与定量的观点来看待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结果使用。作者在文章中提出自己对目前开展的政府绩效考核工作的建议: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要求结合起来,以科学方法为基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建立并完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体现民本思想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刘承在“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中主要从历史变迁发展的角度对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进行总结和研究,对战国、秦、汉的“上计”,至唐、宋的“善最”考课,明、清的“考满”、“考察”,在考核的内容、标准、方式上,进行阐述,总结了各个朝代个性与共性的特征。指出其对当前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启示:考核主体的素质至关重要,考核原则必须是德才兼备,考核程序和方法必须规范化,考核法规体系必须不断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必须行之有效,考核必须起到奖廉惩贪、赏罚分明的作用。
姜辉在“中国古代文官考核制度研究”中从四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进行研究,首先是研究文官考核制度的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界定“文官”的含义和范围、文官考核的权属和机构、考核的标准与方式;其次是关于官吏考核制度的特点分析,进而对其进行评析,从其进步性及局限性两个方面入手;最后论述其对于当代公务员考绩制度的启示。
五、古今官员考核制度对比
陈 慧 杨和平在“古今官员考核制度的比照分析及借鉴意义”中通过阐述建立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现实意义,分析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并将之与中国现代公务员考核制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批判地借鉴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合理因素,以期进一步完善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作者主要对比古今中外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办法、考核效力的比较,发现古代官吏制度中的精华之处,也发现我国现行公务员考核制度中的不足,吸取一些合理有益的东西,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参考文献] [1]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文库”本2005年版。
[2]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舒放,王克良.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8,92. [4]张赓.公务员考核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1):14-15.
[5]伊君.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形成和确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1):44-48.
第四篇:怎样搞好述职
怎样搞好述职
述职,是干部对自己在一个阶段工作中的德、能、勤、绩方面的表现,向组织和群众进行报告的自我总结评价,也是一项重要的干部考核制度。它对于激励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大多数干部十分重视述职,想通过述职,尽可能全面地向组织展示自己的政绩和才能。那么,怎样搞好述职呢?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
述职是“自己考核自己”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为了搞好述职,干部必然要用审视的目光来回顾自己的工作,看自己平时哪些工作做的好,哪些工作做的不够好。这种审视是一种主动的“自我考核”行为,会对思想产生比较大的触动,从而增强岗位责任意识。这种形式与领导和干部部门进行的被动式考核相比,激发出的岗位责任意识往往要更自觉、更长久。
述职是“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有利于增强积极进取意识。述职不仅是对工作的回顾,也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这就要求干部拿起思想分析的武器进行“自我解剖”,既看到成绩,也发现问题。既从成绩中受到鼓舞和激励,也从问题和差距中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
述职是“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有利于增强自省自律的意识。在述职过程中,干部不仅要自己解剖自己,而且要把自己放在群众面前亮相。这无疑是一次接受群众监督的好机会。平时自身要求严格,个人形象好,述职就能说服人,打动人;而平时作风飘浮,表现一般,就难免在述职时为“理屈词穷”而汗颜。这就激励干部必须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时时做到自省自律。
述职是“自己展示自己”的过程,有利于上级组织和领导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素质情况。述职过程也是上级考核述职者的过程,尽管干部平时工作在各级首长眼前,但由于首长分工不同,不可能对干部情况了解得都十分清楚。而采取述职的方法,可以使干部的思想水平、工作政绩、群众印象得到一次全面展示,从而使领导了解到其他考核方法难以掌握的情况,有助于领导准确把握干部素质,为合理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二、明确内容,把握重点
干部述职,一般每年结合半年或年终工作总结进行,述职一般应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其中包括完成了哪些重大任务;哪些任务目标还未完成,进展到什么程度;二是取得的成绩。有哪些工作、经验被上级肯定推广,所负责的工作在上级评比中取得哪些名次,在下面有什么良好反响,以及受到何种奖励等;三是工作经验。完成任务时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哪些深刻体会。四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五是今后的打算。
述职如同汇报其他工作一样,要抓住重点,具体应把握两点:一要紧紧围绕自己的岗位职责述职,防止“站错位置”。述职是自己履行职责情况的报告,也是对自己德、能、勤、绩进行自我评价的总结。所以,述职前应当重温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责任田”,防止把他人分管的事扯到自己身上来。但述职,不是流水帐式的谈一下自己所干的每项工作,而是通过对自己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展示自己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工作效绩等方面的情况。
二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述职,力求“文如其人”。要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防止讲成绩拔高掺“水分”,讲问题“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的问题。因此,述职者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述职。述职前应广泛征求他人的意见,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思考,认真剖析,这样,述职时才能做到准确实在,文如其人。
三、理清关系,准确表达
述职者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准确表达自己的德能勤绩。一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述职是总结个人学习、思想、工作等情
况的报告,而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又是融于集体之外,也不能把其变成单位的工作报告。要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在集体中所起的作用,明确个人的成长进步既与自己努力分不开,同时也与上级领导机关的帮助指导及所在集体的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
二是成绩与问题的关系。如何处理成绩与问题的关系,是述职者较难把握的问题之一。有的感到成绩讲多了怕别人说自己“不谦虚”,问题讲重了怕掩盖住成绩,影响自己的进步。还有的把大家一起努力取得的成绩说是自己的,把个人应负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为此要正确处理这一关系,述职必须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既要把成绩讲够,讲实,不掠人之美,又要把问题找准、摸细,不推诿责任,做到恰如其分,令人信服。
三是述职与报告工作的关系。述职报告以反映一年来自己履行职责、思想变化、成长进步等情况为主要内容。工作报告个人或集体完成某一任务或某一个阶段工作的总结报告,以汇报完成任务情况为主,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述职时,要准确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做到分清“门户”,互不混淆,不能把述职报告写成了大小工作的罗列和总结。
第五篇:古代官员和百姓
古代官员和百姓的关系
柳宗元在柳州的主要政绩及影响:柳宗元先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宗元在柳州四年,释放奴婢,设馆倡学,兴利除弊,政绩昭彰。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身为柳州刺史的柳宗元先生,几乎让人忘记了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散文家。广西柳州市的“柳侯公园”内有"柳宗元衣冠墓
苏轼大多是从一个好官的角度,为百姓谋利,这表现在他与王安石派及司马光派两派的争论上,更表现在他在地方州守任上,为当地民众所做的好事。譬如他在徐州任上,遇到黄河决口,洪水直淹徐州城下,苏轼“庐于城上,过家不入”,奋战七十余日,终于保住了城池;在杭州任上时,则修浚西湖,现在杭州西湖仍有著名的苏堤,以纪念他的功绩。惠州之后,苏轼由官为民,这就更使他与民混然一体,他也在民众的生活、特殊的风俗中得到了乐趣。他曾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食荔支二首》)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