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必备古诗75首小测一
-
必备古诗75首小测一
必备古诗75首小测(一) 一、填空题。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 “每逢佳节倍思亲”下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茱萸”指的是:__________
-
五六年级古诗小测
五六年级古诗小测3、25 1、饮酒(晋) 陶渊明2、江村(唐)杜甫3、竹枝词(唐)刘禹锡
4、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6、题西林壁 宋苏轼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古诗十九首之二
古诗十九首全文注释和译文评析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
-
古诗一百二十首
古朗月行 李白 小识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作者为东汉时期已不可考的一些下层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书法的大都是个人的厉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困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由
-
古诗1-36首
1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咏 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
-
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精选)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
-
七下古诗小测卷
古诗默写过关检测一:(13空)P79《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1.,弹琴复长。,明月来相照。2.谁家玉笛暗飞,。此夜曲中闻折柳,。3.故园东望,。马上相逢无纸笔,。4.,百
-
75首古诗小测7、26
75首古诗小测7、261、夏日绝句6、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11、所 见(清) 袁枚日 长 篱 落 无 人 过,
2、.示 儿(宋) 陆游
3.乡村四月(宋) 翁卷4、.石灰吟 -
古诗十九首教案
经开一中高中语文校本课程 古诗十九首选讲 开发者:刘巍 申容 2011年11月 《古诗十九首》选讲 课程名称:《古诗十九首》选讲 任教教师及课程开发者:刘巍、申容(其中第一、二、
-
病句专题训练(小测一)
病句专题训练(小测一)病句专题训练答案1、答案:B。|A、说网络的“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搭配不当;C、“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
二年级语文上册四首古诗小测
年级:姓名:成绩:赠刘景文(苏轼)
荷()()()擎()盖,菊残犹()傲霜()。
()()()景君须(),()()橙()橘()()。
山行(杜牧)
()()寒()()径斜,()()()()()()()。 停()()()()()(),霜()()()()()()。
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改鬓()衰。()()()()()()(),()()()()()()(
赠汪伦(李白)
()()()()将欲(),忽闻()()踏()()。 ()()潭()深()(),()()()()()() -
《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
河南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 罗丹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郑州 450046) 【摘要】《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诗中出现的众多思妇形象
-
浅论《古诗十九首》的意象.doc
浅论《古诗十九首》的意象 保山学院2008级中文系语文教育2班 李云龙 [摘 要]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成熟的文人五言诗,其意象的选取与组合都有独到之处: 意象多是选取真切的
-
古诗1-181首(打印版)
1、《咏鹅》 作者:骆宾王 (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风》 诗人:李峤 朝
-
《古诗十九首》诗歌赏析
《古诗十九首》与《青青河畔草》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
-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十三首
八月十五中秋节,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骚客多于它的描写和寄托的情感可谓是不计其数,以下这篇《最新关于中秋节的诗句》,是特地为大家这里的,希望对大家写作文有所帮助吧!一李白:静夜
-
1-36首古诗情境填空
1、古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说答案不只一个,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创新,我国诗人苏轼早在宋代就写过这样的诗句:“, 。”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在《》这首诗中写过这